中国坦克发展设计历程共18页文档
中国坦克发展历程

中国坦克发展历程中国坦克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在这之前,中国军队主要使用苏联和美国的坦克。
但是由于冷战的影响,苏联不愿意将最新的坦克技术转让给中国,因此中国决定自主研制坦克。
在1958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代坦克的研制。
这一代的坦克名为“59式”,它采用了苏联T-54A坦克的设计,但在防护、火力和机动性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
59式坦克成为了中国军队的主力坦克,并在与越南、印度等国家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之后,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坦克。
在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了“69式”主战坦克。
与第一代坦克相比,69式在火控系统、动力装置等方面进行了升级。
此外,中国还研制了一系列的衍生型号,如自行火炮、指挥车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又开始研制第三代坦克。
这一代的坦克代表作是“98式”主战坦克。
98式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采用modular式设计的主战坦克,它具有更好的火力、防护、机动性和信息化能力。
98式坦克的研制标志着中国坦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中国继续推进坦克技术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研制出了更先进的第四代坦克,其中最著名的是“99式”主战坦克。
99式坦克在火力、防护、机动性和信息化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被视为中国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之一。
中国坦克发展历程的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中国的坦克产品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同时,中国逐渐在坦克技术领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拉近差距,成为了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自主研制坦克能力的大国。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坦克简述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坦克简述一、法制坦克1、法制“雷诺”FT-17轻型坦克(机枪型及37炮型)“雷诺”FT-17轻型坦克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的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旋转炮塔式坦克。
1917年,制造出第一辆样车。
同年9月,批量生产,并定名为“雷诺”FT-17轻型坦克。
战斗全重7吨,最大速度10km/h,乘员2人,装备1挺8mm大口径火力 Model1914机枪,弹药4800发,装甲厚6-22mm。
奉系军阀张作霖于1922年向英、法等国订购了36辆“雷诺”FT-17型坦克,1924年交付。
大部分配装的是捷克造的7.92mm ZB-26式轻机枪,1924年在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战斗中,首次使用了这批坦克。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暗杀以后,张学良带领东北军连同这些坦克一并加入了南京国民政府,组成了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一骑兵装甲旅。
1931年,日军占领东北后,这些车辆大部分被日军俘获,编入日军和伪满洲国的部队服役。
2、法制AMR33/35轻型坦克法国在1934年,组建第1个轻型机械化师时,要求用新型的轻型坦克取代当时部队大量使用的“雷诺”FT-17坦克。
于是就研发了诸如AMR33/35 、AMC34/35 、R35、Renault/AMX R40 、Hotchkiss H35/38/39等一批双人可旋转炮塔的轻型坦克。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时的地方军阀龙云所指挥的滇军曾从法国购买了一些AMR33/35轻型坦克。
在五华山事件后,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接受了这些滇军使用的AMR33/35轻型坦克并配发给第200师,后参加了入缅作战。
二、英制坦克1、英制NC-27轻型坦克NC-27轻型坦克是与法制FT-17型坦克同一时代的英制坦克。
1922年由奉系军阀张作霖购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原东北军的NC27轻型坦克与FT -17几乎悉数落入日寇手中。
日军将获得的NC27和FT-17编成两个坦克连,后又有部分又移交给伪满洲国军队。
我国坦克发展史

我国坦克发展史坦克,作为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强大的火力、高度的机动性和良好的防护力。
在我国的军事发展历程中,坦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坦克的仿制和生产工作。
当时,我国从苏联引进了 T-54A 中型坦克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成功仿制出了 59 式中型坦克。
59 式坦克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初步具备了独立生产坦克的能力,为我国坦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0 年代,我国开始自主研发坦克。
62 式轻型坦克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主要用于南方水网稻田地区的作战。
虽然在火力和防护力上相对较弱,但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适应性。
70 年代,我国又研制出了 69 式中型坦克。
69 式坦克在 59 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提高了火力和防护性能。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69 式坦克在可靠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80 年代,我国坦克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80 式主战坦克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坦克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80 式坦克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如新型火炮、火控系统和动力装置等,其综合性能有了较大提升。
进入90 年代,我国坦克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96 式主战坦克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坦克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96 式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多样化需求。
而 99 式主战坦克的研制成功,则使我国坦克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99 式坦克拥有强大的火力,装备了先进的 125 毫米滑膛炮,能够发射多种弹药。
其防护性能也极为出色,采用了复合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
在机动性方面,配备了高性能的动力系统,具备良好的越野能力和战略机动性。
在坦克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还注重坦克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加装先进的通信、导航和战场感知系统,使坦克能够更好地融入信息化作战体系,提高了作战效能。
我国坦克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经历了重重困难和挑战。
兵器集团内蒙一机:造出中国第一辆坦克

正能院国企钩沉ENTERPRISE HISTORY综合整理 / 本刊记者 李海光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10周年的庆典。
在万众瞩目的阅兵式上,32辆崭新的中国59式中型坦克隆隆驶过天安门,接受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作为中国第一辆中型坦克制造方的内蒙古一机集团公司,功不可没。
59式中型坦克出现在阅兵式上。
国庆十周年阅兵。
兵器集团内蒙一机:造出中国第一辆坦克国企管理. All Rights Reserved.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10周年的庆典。
在万众瞩目的阅兵式上,32辆崭新的中国59式中型坦克隆隆驶过天安门,接受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观礼台上、金水桥下,掌声雷动、欢声如潮。
这是中国59式中型坦克的第一次亮相,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坦克工业从无到有的辉煌进步。
从此,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
作为第一辆坦克的诞生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机)功不可没。
万众奔腾 为向祖国献宝1958年12月25日,一机人自己制造了中国的第一辆中型坦克。
1959年5月26日,一机总装车间隆重举行了向国庆献礼坦克移交仪式。
在T-54A坦克移交仪式,当时时任一机党委副书记的李效康在讲话中说:“首批T-54A坦克移交部队,这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工厂自1953年开始建厂以来,经过六年的积极努力,在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和支援下,经过艰苦奋斗,现在制出了第一批坦克,比原建厂总进度提前了一年。
这个成绩标志着工厂已经由基建阶段过渡到以生产为主的阶段,标志着我国机械制造业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为了确保受阅部队正常训练和坦克无故障通过天安门,一机派出一支技术服务队,赶赴北京天坛公园装甲兵受阅部队训练场。
8、9月正是北京最炎热的季节。
技术服务队同受阅部队吃住在一起,白天部队驾驶坦克进行队形训练,晚上服务队的人员爬进坦克工作。
炎热的气温与发动机散发的热量加在一起,使驾驶室内温度高达40℃左右。
99式主战坦

99式主战坦99式主战坦克简介及发展历程引言:9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一款第三代主战坦克,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重要军事装备之一。
该坦克以综合作战能力、先进的火力系统和强大的防护能力而著称,并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中国军队的主力战车。
本文将介绍99式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发展历程:1999年,99式主战坦克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这是中国在推进装甲兵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初期的研制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资金、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然而,经过数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地克服了这些问题,并于2001年开始进行99式主战坦克的试验。
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99式主战坦克在2006年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开始装备中国军队。
此后,中国不断改进和升级99式主战坦克,形成了不同的改进型号,以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和作战需求。
技术特点:99式主战坦克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使其在战场上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
首先,它装备了一门125毫米滑膛炮,具备较长射程和精确打击目标的能力。
此外,99式主战坦克还配备了一对7.62毫米机枪,用于对抗近距离目标。
99式主战坦克采用了先进的防护系统,包括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等。
这些系统能够有效地抵御来自敌方的攻击,并提供高水平的防护能力。
此外,99式主战坦克还具备优秀的机动性能,可以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灵活机动。
作用及应用:99式主战坦克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作为中国军队的主力战车,具备了强大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能够有效地执行各类任务,包括进攻、防守和维持地区安全稳定等。
此外,99式主战坦克还可以与其他装备和兵种协同作战,形成有力的联合作战能力。
它可以与步兵、装甲车辆和直升机等配合,实现任务的全面完成。
总结:99式主战坦克作为中国军队的主力战车,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重要军事装备。
通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99式主战坦克逐渐成为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战车。
中国坦克演进史:99式终于一跃而上

中国坦克演进史:99式终于一跃而上据俄罗斯军事评论网10月7日报道,9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现代国防工业的骄傲,它代表了中国坦克制造业的最高成就,体现了坦克领域所有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军方和工业界经常夸赞它是世界最好的坦克之一,性能优于大部分现代坦克,仅逊于个别型号的产品。
类似言论准确与否成为个别人争论的话题,但是不能不承认,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在坦克制造领域已经实现了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大跨越,目前已经形成了真正符合要求的设计学派,能够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设计和生产几种型号的坦克。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军方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认识坦克。
20年代中期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从法国购买了36辆FT-17轻型坦克。
之后,国民政府从英国和意大利购买了少量各型坦克,总共数十辆,原因是国家财力不足,以及对坦克在战争中的作用不太理解。
直到30年代末的1938年,中国才从苏联得到不足100辆T-26坦克,大部分在与侵华日军的战斗中损毁。
在50年代中期之前,新中国坦克部队使用的坦克都是国外装备,包括苏联、美国,甚至日本造的坦克。
直到50年代,新中国才决定自力更生,开始独立自主研制和生产坦克。
59式50年代苏联向中国提供了一定数量的T-54中型坦克。
使用之后,中国领导人迅速从苏联引进了生产许可证,1957年包头617厂在得到苏联技术资料后组装了首批国产坦克。
新坦克根据中国工业能力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命名为59式,也曾叫做WZ-120。
作为T-54的许可仿制品,59式保留了前身的基本特点,结构、布局和各种部件基本不变,动力装置、武器和其他设备适当改进后更换了名称。
比如,100毫米D-10T线膛炮在中国的生产代号叫59T式。
SGMT机枪同样如此,其中一挺与坦克炮联装,另外一挺装配在车体前装甲板上。
瞄准和通信设备,与其他部件一样,根据许可证生产,与苏联产品差别不大。
59式坦克没有夜视仪,540马力12150L型柴油发动机同样仿自苏联,能保证中国坦克的运动性与T-54相同。
世界坦克大全

世界坦克大全系列通用常用名军队装备型号科研生产代号/曾用名招标项目名出口型准确意译/音译/原文全长车体长本页为履带式坦克,包括变型车,改型车也列本表履带式车辆只要驱动轮、诱导轮着地,该轮就被计算入炮塔前装甲厚度包含防盾中国最早的坦克是1922年奉系张作霖从法国购入雷诺FT-171950年11月,中国从苏联首批购进10个坦克团的装备,主要中国坦克研究所:201所;总装厂:包头617厂、哈尔滨671958年,哈工院装甲兵工程系建所。
1959年,迁往北京房山坦克总装厂为包头617厂,始建于1954年,是苏联援华156个坦克炮厂为包头447厂,始建于1954年,是苏联援华156个工坦克发动机厂为大同616厂,原拟建于包头,苏联专家认为北京618厂始建于1946年,原为民国时期北平长辛店铁路南哈尔滨674厂始建于1950年,原是东北兵工局674厂,1951年重庆256厂始建于1941年,前身为豫丰纺织机械厂,1953年吉林636厂成立于1948年,原为东北机械管理局19厂,1951宝鸡虢镇615厂1941年始建于上海,1950年西迁宝鸡称总后中型坦克T-34T-34重型坦克IS-2IS-21950/5559式WZ120仿制T-54A3659-1式WZ120A 198436.39.23959-2式WZ120B198436.29.23559-2A式19883759-3式B59G BW120K BK1940美洲虎外贸42ZTZ 59D1WZ120C 1995ZTZ 59D WZ120C 199559P 外贸3759-120A 59-120A 36.559-120B 59-120B36.5ZTQ62式WZ13119.868.07WZ131-1未定型19.86WZ131-1A未定型62式改型WZ131改型197921.562式改进型WZ131改进型未定型WZ132是“二四会战”的5种车型之一轻型坦克WZ132WZ132未定型22.258.528 6.05WZ141拟装备空降兵,改革开放初期因国民经济计划调整而超轻型坦克WZ141WZ141未定型ZTS63式WZ21118.48.4357.15WZ211-163海改63式战斗全重t水陆坦克中国中型坦克59式轻型坦克62式尺研制国类型名称型号绰号定型/装备时间ZTS63A式2010ZTS63A-1式03式ZTS03P式229.2水陆坦克WZ212WZ2121963年,装甲兵在WZ111坦克技术任务书中,要求其性能要重型坦克WZ111WZ111未定型4610.63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缴获一辆T-62,在研的69式及时吸1973年,巴基斯坦赠送我国一辆缴获印度军队的T-55,海运69式的识别特征为:主炮管上有激光测距机:抽气装置后移69式WZ121197436.59.12569-Ⅱ69-ⅡMP外贸1969年珍宝岛冲突后,为落实“要准备打仗”的指示,12月“二四会战”研制的3种坦克为122(“三液”坦克)、13“二四会战”前后,中国坦克年产量:68年2珍宝岛冲突后,为对抗T-64,上马122坦克项目,是“二四1970年10月4日,6种“二四会战”样车在装甲兵北京南口试中型坦克122122“风暴”是122坦克重新启动研制的项目,识别特征为:121223122445.39.947122645.81226F279式的识别特征为:105mm主炮管上有热护套中型坦克79式79式79-Ⅲ式1985.737.59.2280式的识别特征为:6对轮;主炮管上激光测距机又加上了ZTZ80WZ1221988.2389.32880-Ⅱ式的识别特征为:主炮管上激光测距机去除:炮塔上80-Ⅱ外贸,未出口焊接炮塔型88式的识别特征为:主炮管上激光测距机去除。
88式_精品文档

88式引言88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所装备的一种主战坦克,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种主战坦克。
它的名字源于生产该坦克的中国北方兵工厂的代号。
88式坦克于1988年开始研制,并于1999年列装中国军队。
本文将介绍88式坦克的技术特点、作战表现和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特点1. 动力系统88式坦克采用柴油发动机作为主力动力装置,能够在不同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保证高效工作。
其动力系统经过优化设计,提供了较高的机动性和稳定性。
2. 炮塔和炮管该坦克配备一门主炮,炮口口径为125毫米,具备高射速和高精度射击能力。
炮塔采用复合装甲设计,提供了良好的防护性能。
炮塔上还搭载有一挺12.7毫米口径机枪,用于对近距离目标进行打击。
3. 装甲防护系统88式坦克的装甲采用复合装甲设计,能够有效抵御弹药和导弹的攻击,提供乘员的安全保障。
这种装甲不仅能够抵御来自敌方的攻击,还能够防护来自地雷和爆炸物的伤害。
4. 指挥控制系统该坦克配备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能够提供更好的作战指挥能力。
指挥控制系统中包括战略信息处理、通信、导航和目标跟踪等功能,能够明确指挥官的要求,并有效传达给其他成员。
作战表现88式坦克在实战中表现出色。
它具备出色的机动性和火力打击能力,能够适应各种作战环境。
此外,其装甲防护性能也为乘员的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多次模拟对抗中,88式坦克展现了出色的战斗力,并成功应对了不同的威胁。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88式坦克将继续发展和改进。
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提升主炮的射程和精确度,增强装甲防护能力以及引入更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动力系统上进行进一步优化,提高机动性和燃油效率。
这些改进将进一步提升88式坦克的作战能力,并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战场的需求。
结论88式坦克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主战坦克,在技术特点、作战表现和未来发展方向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它的出色性能和可靠性使其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作战装备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88式坦克将继续发展和改进,为中国军队提供更先进、更强大的作战能力。
我亲历的三代主战坦克研制

我亲历的三代主战坦克研制作者:金振飞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20年第1期金振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这一伟大兵工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兵工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正是在参加三代坦克研制的过程。
我不仅亲自见证了我国第一台主战坦克的诞生,更在这一国家重大项目中耳濡目染和亲历了人民兵工精神的平凡与伟大。
一定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1987年2月19日,这是一个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我参加了三代坦克研制动员会。
三代坦克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唯一的一个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直接下达的陆军重点项目,是我国“八五”“九五”期间四大重点武器装备。
为了这个项目,科工委领导举荐并三顾茅庐,力邀已经离休的66岁独臂将军祝榆生挂帅出征,担任总设计师。
当时,我国的坦克跟世界列强的最高水平差距很大。
为此,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并坚信国防装备现代化不能依赖别人,一定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再艰难也一定要造出与国外主战坦克抗衡的先进装备。
为圆满完成任务,兵器行业几个大单位的精英都在项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如王哲荣、傅宝玉、杜惠昌、汤宝骏等。
这是我一生中难得一遇的国家重点项目,特别是能参加独臂神帅祝榆生领衔的兵工团队,是真刀真枪实打实的学习、体验和领悟“兵工精神”。
人生能有几回搏!进项目组时,我就在内心发誓,一定要出色完成任务。
项目启动之初,总师团队就对总体规划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了确立:自主开发为主,广泛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为辅,明确提出总体优化、功能覆盖、系统取胜为目标。
当时,我们室共六个行政组,有五个投入了该项目,主要承担动力舱辅助系统中八个系统组零部件的研制任务。
科工委领导多次给我们科研人员指示说:“动力、传动、辅助系统这三本经要天天念”。
介入工作后,我主要承担38组的高压空气系统,先后进行查询资料、走访摸底调查,工作进展还算顺利。
不久任务又做了调整,让我跟另一名年轻同事搞发动机弹性支撑。
该同志是文革后首批通过高考招收的大学生,1982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分到我们室,其业务能力很强,并擅长计算。
坦克发展史

坦克发展史1916年6月,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向德军展开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的一次战役索姆河会战打响了。
交战中,德军依靠构筑的堑壕、铁丝网等坚固防线,抵挡住了英、法联军的多次进攻,双方你来我往,伤亡惨重。
在1个月的攻、防战斗中,英、法联军伤亡62万余人,德军也损失了约60万人,但仍难分胜负,结果进攻战变成了一场阵地战MKⅠ坦克第一种参加实战的坦克——MKⅠ9月15日凌晨,已露寒意的战场上大雾弥漫,四周也一片寂静,被阵地战拖得疲惫不堪的德军正在堑壕中昏睡。
突然,他们被阵地前传来的一阵阵轰鸣声惊醒,脚下的大地也似乎在颤抖,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涌上了德国士兵心头。
不一会儿,德军士兵们看到一个个黑乎乎的“庞然怪物”出现在眼前,它们穿过清晨的浓雾,开着炮冲了过来,顿时德军阵地上一片混乱,爆炸声、叫喊声连成一片。
惊恐之余的德军拼命用枪、炮向“怪物”射击,但“怪物”不但丝毫未损,并且像被激怒了一样,更加猛烈地开着枪、炮横冲直撞。
它们摧毁了一个个向它射击的火力点,并冲过堑壕、压平了铁丝网,还有不少德军被它发射的炮火打死。
在一片混乱中,其余的德军纷纷停止了无谓的抵抗,开始丢弃阵地四散逃跑。
而这道横在英军面前、经过长时间激战未能攻克的阵地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这些初战告捷的“怪物”不是别的,正是英国制造的MKⅠ型坦克。
虽然当时投入使用的几十辆坦克中只有18辆真正参加了战斗,但它们为突破久攻不下的德军防线发挥了重大作用。
索姆河战役也因历史上首次有坦克参战而被载入史册。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称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从二次大战起至今一直是陆地战场的主宰力量,被称为“陆战之王”。
它是所以装甲车辆中最基本的车种,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
坦克可以在复杂的地形和全天候条件下担负各种作战任务,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和其他炮兵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 -回复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回复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经过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和创新,逐渐成为现代化作战装备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我国主战坦克发展历程的问题。
第一阶段:初期研发(1950s-1970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我国军队面临着现代化装备的缺乏。
因此,我国决定引进苏联的T-34中型坦克,并开始了自主研发的探索。
1956年,我国研制出了第一辆国产坦克——“58式”。
它是根据苏联T-34和T-54的设计原理进行改进而成,装备了火炮和机枪,成为了解放军的主力装备。
第二阶段:技术引进与创新(1980s-1990s)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决定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以促进坦克研发的进一步发展。
1980年,我国引进了苏联的T-72主战坦克的改良型——“88式”坦克,并进行了自主创新和改进。
这辆坦克首次采用了外国的火炮装置,性能与欧美同类坦克相当,改善了国产坦克在火控系统和射击精度方面的性能。
1990年代,我国对火控系统和动力系统进行了重大改进。
在1999年,我国成功研发出“96式”主战坦克,它采用了新一代火控系统,强化了坦克的作战能力,成为我国装甲部队最先进的装备之一。
此外,中国还研制了“99式”主战坦克,该型坦克采用了模块化装甲和先进的动力系统,拥有出色的机动性和防护性能。
第三阶段:全面自主研发(2000s-至今)21世纪初,我国决定加快主战坦克的自主研发进程。
2006年,我国成功研发出第三代主战坦克——“99A式”,它是在“99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这辆坦克采用了更先进的装甲材料和装备,具有更好的防护性能和火力打击能力,同时改进了火控系统和通信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坦克的作战能力。
2015年,我国研发成功了第四代主战坦克——“FC-31”,它是一款具备隐身能力的多用途战斗装备。
这辆坦克受到了先进技术和作战经验的启发,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外形和结构,并配备了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具有较高的打击精度和战场适应性。
坦克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PPT课件
56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7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汽车的 技术发展和普及,推动了轮式装甲车辆的发 展。如俄罗斯的BTP-70、瑞士莫瓦格公司的 “锯脂鲤”系列轮式装甲车、法国VAB系列 轮式装甲车等。
PPT课件
57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80年代,各国对轮式装甲车辆发展的 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各项新技术不断应用 于轮式装甲车辆上,各种新车型层出不穷。 如俄罗斯的BTP-80、瑞士莫瓦格公司的 “锯脂鲤”系列轮式装甲车、法国VAB系 列轮式装甲车等。
20
第一章 坦克学概论
南京林业大学军事教研室 马健柏
PPT课件
21
一、坦克装甲车辆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与发展
1、产生 战场变化和技术成熟; 轮式装甲车的兴起; 问世缘由
PPT课件
22
1、坦克装甲车辆的产生
战场变化和技术成熟
1914年~1918年,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爆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即第 一次世界大战。.
德 “豹”Ⅱ主战坦克
法 “勒克莱尔” 主战坦克
俄 T-80主战坦克,T-64主战坦克, T-72主战坦克,T-72M主战坦克,T-90主战坦克
日 90式主战坦克,74式主战坦克 以 “梅卡瓦” 主战坦克
PPT课件
48
2、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70~90年代
英国 挑战者II主战坦克
美国 M1A2主战坦克
II战时期坦克特点 • 结构趋于成熟,普遍采用装一门火炮的旋转炮塔和单一的履带
式推进装置; • 以敌坦克为主要作战对象; • 采用长身管火炮,出现次口径超速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
安装光学瞄准镜,火炮高低向稳定器,火炮口径: 57~85mm(中型坦克),88~122mm(重型坦克)弹丸初速 781~935 m/s; • 发动机功率增大(267~515千瓦),最大行程增加(100~300 千米),采用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和双流传动、液力机械传动 等新型传动技术;
坦克的历史资料

坦克的历史资料特里顿发明坦克“马克”Ⅰ型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
英国人E.D.斯文顿又译作特里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
正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
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
1915年2月,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温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于1915年9月制成样车进行了首次试验获得成功,样车被称为“小游民”,全重18.289吨,装甲厚度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马克沁”机枪和几挺7.7毫米“刘易斯”机枪,发动机功率77.175千瓦,最大时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通过0.3米高的障碍物。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
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
“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
1916年9月15日,有48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但因为各种原因只有18辆投入了战斗。
同时丘吉尔也为了不让德国人察觉这样新式武器,于是便以“水箱tank”这一海军术语为这一个新式武器命名关于“坦克”这一名称的由来说法很多,有一说是坦克发明后,一个人嘲笑坦克像个大水箱tank,谁想到这个名称便以此传来了。
还有一说,是为了保密。
总之,“坦克”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很多版本。
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坦克的发展历程.

坦克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中流砥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高度发展。 战前,希特勒曾在观看装甲车辆混合编队演习后,大声叫嚷:“着就是我 索要的东西!”纳粹德国为了发动战争,先后研制出Ⅰ、Ⅱ、Ⅲ、Ⅳ型坦 克。在战争初期,这些德国坦克创造了“闪电战”的奇迹。
德国一号坦克
德国坦克集群进攻
战争导致了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对抗敌方的坦克,交战双方又不断推出火 力、装甲性能更强的坦克车辆。德国推出了Ⅴ型“黑豹”中型坦克、Ⅵ型“虎”式 重型坦克,苏联随即将T-34/85中型坦克、斯大林-2重型坦克投入战场。 在战争中,坦克的火力、机动、防护能力三大性能得以极大的提高。1944年, 德国又将新型的“虎王”坦克投入战场,其正面装甲达到了180mm,71倍口 径的88mm炮可以击穿当时所有坦克的装甲。盟国也不甘示弱,苏联的斯大林- 3型和美国的M-26重型坦克在战争最后阶段也投入使用。
1917年11月20日,英军在康布 雷战役中将多达476辆的坦克集中部 署在12千米宽正面,发起了空前规模 的进攻作战,一举突破了德军三道防线, 获得了巨大胜利。
一战期间,英国、德国、法 国还相继研制出多种坦克。 如英国的塞犬,法国的施纳 德、圣沙蒙、雷诺,德国的 A7V等。其中法国的雷诺 FT-17坦克首开旋转炮 塔的先河,成为坦克发展史 上重要里程碑。
苏联T—55坦克
苏联T-55坦 克
美国M—45坦克
英国“百人队长”坦克
5
战后第二代 进入60年代,冷战双方在第一代主战坦克基础上,改进 开发出了第二代主战坦克。这一时期,典型代表是苏联的T- 62、美国的M-60、英国的“酋长”(奇伏坦)式、法国 的AMX-30、德国的“豹1”型
苏联T—62坦克
战后第一、第二代主战坦克在世 界各地局部战场曾展开无数次的撕杀。尤其是在多 次中东战争中,第一、二代主战坦克几乎成为战场 最重要的主角。几次中东战争过程虽短,但动辄就 是数千辆坦克投入战场,反坦克导弹等新式武器也 相继投入使用。第一、二代主战坦克在印巴战争、 越南战争,以及后来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中也均 频频出场。至今,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一、二代 主战坦克仍旧是装甲部队的主力。
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中国坦克的发展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坦克作为陆军突击兵器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成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由此确立了其在陆军中的主导地位。
相比于世界坦克强国而言,中国的坦克发展起步晚了30多年。
到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坦克工业仍然为零。
但是,充满自信与活力的新中国领导人并没有因此妄自菲薄,而是以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决定建立自己的坦克工业,从而拉开了中国坦克发展的序幕。
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一代坦克众所周知,中国的第一辆国产坦克是59式坦克。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根据苏联T-54A(T-54A型坦克是著名的T-34A的发展。
)仿制的中型坦克,1958年12月生产出第1辆,1959年9月首批33辆装备部队,在当时的作战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59式中型坦克车长9米,宽3.27米,高2.4米,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
最大公路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40千米。
武器为1门100毫米线膛炮,2挺7.62毫米并列机枪,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先后发展了59-1式、59-2式、59-2A式和59D型坦克以及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
60-70年代初,苏联和西方国家都开始了新一代坦克的研究与实验,苏联是T-62型,西方是M60、豹1和奇夫坦等,这些坦克广泛地应用了双向稳定的115毫米滑膛炮或105毫米线膛炮(奇夫坦甚至是120毫米线膛炮)、光点投射式火控系统、第一代微光夜视或主动红外夜视和间隙装甲等技术。
但中国由于技术的落后和储备不足,只是利用59式的技术生产了适合于水网稻田地带作战的62式轻型坦克,并参考苏联PT-76的技术生产了63式水陆坦克。
真正促进中国坦克发展的是1969年的珍宝岛之战。
T55系列坦克进化史

T55系列坦克进化史在60年代中期停止生产T-55坦克后,所生产的坦克随后被升级,所以早期的坦克与后来的版本没有区别。
同样,T-55A也是如此。
155 工程- (1957)T-54B的现代化,考虑到早期坦克的发展,以及核武器出现,对T54B进行大规模改进,柴油发动机V-55 580马力。
发动机寿命增加到350小时,双排侧组合齿轮,削弱车体后部装甲,移除高射机枪,有43发炮弹,TVN-2驾驶员夜间瞄准镜,陀螺仪GPK-48,空气压缩机AK-150S,改进的OPVT-155潜渡装置,500公里航程,重量36吨。
T-55 - (1958)155工程的序列变体,部分炮塔由T-54炮塔改装,两级空气净化器VTI-4。
155K工程- (1958年)T-55的指挥官型,附加无线电R-112,甚高频无线电R-113,10米半伸缩天线,带L3/2汽油发动机的发电机AB-1-P/30,导航设备,无方向机枪,37发炮弹,2000发子弹,重量36.5吨。
482工程- (1958)喷火坦克,喷火器ATO-200,伸缩式同轴机枪,22发炮弹,460升燃料,750发子弹,重量36.5吨。
TO-55 - (1960) 482工程的生产型。
T-55K - (1959年)155工程K的序列版本。
T-55 fr. 1959 - 指挥官的观察装置TPKU-2B,一些坦克上安装了PT-55扫雷器的固定装置,清油器MC-1。
T-55 fr. 1960年。
- TSh2B-22瞄准器,TNP-165炮手瞄准器,重新设计的稳定器,用于炮塔驱动的4MI-12FZ电动马达,指挥官和炮手的软座,增加滚轮的动态范围,改进的发动机冷却,可调节的驾驶员座椅,GPK-59陀螺仪罗盘。
1961年的T-55--在弹药中增加了3BK-5M穿甲弹,TSh2B-32瞄准器,定心驱动轮,液压气动清洗监控没备。
1962年的T-55--组合式离合器,驾驶员安装风扇。
T-55 fr.1963 - 新的离合器。
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坦克部队及作战

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坦克部队及作战抗战前中国坦克部队的发展中国最早装备坦克的是奉系军阀。
1922年,张作霖为同直系军阀进行最后的决战,从英法等国购买了大量的军备,包括36辆“雷诺”FT-17型坦克。
首批10辆“雷诺”坦克于1924年运到大连,型号为只装备机枪或装备37毫米炮的两种。
从1928年起,奉系军阀开始用“雷诺”坦克来抵抗蒋介石国民党北伐军的“二次北伐”。
战车队被派往河南参加战斗,损失6辆坦克。
不久奉军败退,战车队随奉军撤回东北。
在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期间,中国军队曾通过铁路向满洲里前线运送FT-17坦克,但尚未到达,苏联红军便取得全面胜利。
1931年夏,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储存在东北的坦克几乎全被日军缴获或摧毁,原东北军的大量装备落入了日军手中,驻扎在沈阳的战车队的12辆FT-17坦克全部落入日军手中,标志着中国第一支装甲部队活动史的结束。
这些FT-17坦克后来和日军拥有的FT-17合编,参加了进攻黑龙江马占山抗日力量的作战,一部分FT-17坦克后来编入了“满洲国”的伪军——皇协军中的装甲车队。
1929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从英国为自己的税警总队购买了24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开启了国民政府中央系军队的机械化历程。
1930年德国军事顾问乔治·魏采尔(GeorgWetzell)来华,大力推动了军事教育的发展,建立了许多特种兵军校,包括了交辎学校,推动了这些兵种的正规化发展。
1934年,在南京中华门外成立了辎重兵学校,1935年10月,筹建中的交通兵学校和辎重兵学校合并,成立了交辎学校,徐庭瑶中将任教育长(校长是蒋介石,教育长实际管理学校,徐庭瑶同时任即将成立的通讯兵学校教育长),开始战车战术的教学,学校中有一个战车教导营,营长彭克定。
在交辎学校成立时,还进口了一批新式的器材用作教学和训练,其中包括了坦克和装甲车。
交辎学校成立不久,学员队队长李承恩和徐庭瑶发生矛盾,李承恩辞去了队长职。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中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
以下是中国主战坦克的主要发展阶段和关键类型的介绍。
一、50年代-60年代:山西式59型和69型主战坦克在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一代主战坦克,被命名为“山西式59型”。
这款坦克是中国自行设计和生产的第一款坦克,设计参考了苏联的T-54坦克。
山西式59型主战坦克于1959年开始量产,并自1963年起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
随着技术和装甲力量的提升,山西式69型主战坦克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
69型坦克在59型坦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更注重防护和火力。
它配备了新的主炮和改进的防护系统,成为中国军队在该时期的主要坦克。
二、70年代-90年代:万剑式和98式主战坦克在197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主战坦克,被命名为“万剑式”。
该型坦克使用了自动装弹机和搜索雷达,大大提高了坦克的射击速度和精确性。
它还采用了微机控制系统,提高了坦克的各项性能。
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中国研发的第三代主战坦克问世,被命名为“98式”。
“98式”坦克是中国军队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型号之一。
它继续进行了火力、防护和操控系统方面的升级。
这款坦克配备了热成像仪、电子防护系统和能耐冲击波的装甲。
三、21世纪初至今:99式和99A式主战坦克在21世纪初,中国推出了第四代主战坦克,即“99式”。
99式坦克在外形上与前代坦克有所不同,采用了新的复合装甲和隐身设计,以提高其生存能力。
这款坦克还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合成孔径雷达和主动防护系统。
随后,中国在2011年推出了“99A式”主战坦克,即“99A”坦克。
99A坦克相比于99式坦克,在火力和防护方面进行了升级。
它配备了新一代的主炮和防护系统,并采用了更高级的复合装甲。
总体来说,中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山西式59型和69型到万剑式、98式,再到99式和99A式的演进。
这些历代主战坦克不仅设计和生产技术的提升,而且均体现了中国战略发展目标的变化,以及对外部威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