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第8章身边的溶液8.3安全使用溶液酸、碱溶液的腐蚀性安全使用溶液(一)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

合集下载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第8章身边的溶液总结复习教案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第8章身边的溶液总结复习教案

《第8章身边的溶液》章节复习一、背景及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身边的溶液》是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第8章(《教学基本要求》主题六)的内容。

这一章包括了“溶液的形成”、“形形色色的溶液”、“安全使用溶液”三大主题板块,“溶液的形成”涉及溶液的组成、溶解等有关知识,“形形色色的溶液”包含酸碱指示剂、酸雨等相关内容,“安全使用溶液”涵盖了酸碱腐蚀等方面的知识。

在上一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第八章的所有内容,本节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基础知识,梳理结构脉络,提升综合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已经学习过《身边的溶液》,对本章的大部分知识是有了解的。

但由于间隔了一段时间,可能对一些诸如溶质、溶剂等概念,还有对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会比较模糊一些,另外在综合分析以及“控制变量”法的灵活运用上还是存在一定欠缺的。

七(6)班的学生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也愿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小组合作中展开,通过合作方式调动积极性,使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课中的知识梳理,初步学会搭建知识框架,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活动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2、通过对重点知识的强化加深,提高对问题的辨析能力和逻辑论述能力。

3、通过综合例题的分析与交流,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能够对问题形成合理的观点,树立辩证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梳理搭建知识框架,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难点:提高对问题的辨析能力和逻辑论述能力四、评价方式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性评价与指正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2、课堂质量评估训练:学生互评、课堂检测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思维导图、希沃授课助手(希沃同屏)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有两个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

导入以“思维导图秀”的方式进行,让部分学生交流课前自己梳理的章节思维导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互评。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学习资料

上海初中科学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牛津版学习资料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八.身边的溶液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3.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会使酚酞试液变色。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 pH 表示。

pH 的范围是由 0 至 14。

pH 小于 7 的溶液呈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 pH大于 7的溶液呈碱性, pH越大,碱性越强;当 pH等于 7时溶液呈中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碱性增强中性5.在碱溶液中加人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人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 pH 小于 5.6 时,称为酸雨。

酸雨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必须采取防治酸雨的措施。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合。

对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 例:盐(溶质) +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 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 ;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p1615.酸雨的成分十分复杂,但通常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七年级科学:身边的溶液(溶液、水以外的溶液)PPT课件

七年级科学:身边的溶液(溶液、水以外的溶液)PPT课件

7
三、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1
目的
是否与搅拌有关
条相 件同 控 制
水的质量50ml 糖的质量 糖的粗细 水温
不同 搅拌与否
实验2
是否与温度有关
实验3
是否与颗粒大小有关
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
糖的质量
糖的质量
糖的粗细
水温
都用玻璃棒搅拌 都用玻璃棒搅拌

温 糖的粗细
.
8
结论一: 当条件相同时,搅拌可以加快糖的溶解。
溶质+溶剂=溶液
.
4
探究实验: 将汽水倒入杯子里,
你看到了什么?气泡
实验表明: 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
.
6
一、提出问题:
糖在水中溶解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建立假设:
猜测一:
搅拌可能是影响糖溶解快慢的一个因素
猜测二:
水的温度高低可能是影响糖溶解快慢的
一个因素
猜测三 糖颗粒的大小可能是影响食盐
溶解快慢的一个. 因素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溶解 水以外的溶剂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溶解
思考:
把一勺食盐加入水中,搅拌 后,还能看到食盐吗?把食盐 换成沙粒又怎样呢?
.
2
活动8.1:
在50ML清水中分别加入食盐、硫 酸铜、沙粒和粉笔屑,搅拌1分 钟,这些物质都能溶解吗?
1、可溶的物质:
2、不可溶的物质:
什么叫溶液? 溶质? 溶剂?
碘和指甲油等都不溶于水,但却可 溶于其他溶剂中。
.
16
活动8.3
找出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当衣服上沾有 油渍时,你会 用什么方法清 除这些油渍呢?

七年级科学:身边的溶液(溶液、水以外的溶液)

七年级科学:身边的溶液(溶液、水以外的溶液)
稀有气体混合物
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等元素, 它们在常温下都是单原子分子气体。这些稀 有气体可以混合在一起形成均匀的气体溶液 ,常用于制造霓虹灯、保护气氛等。
04 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医药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药品制剂
许多药品都需要以溶液的 形式进行制备和储存,如 注射液、口服液、外用药 等。
七年级科学:身边的溶液
目 录
• 引言 • 溶液的性质 • 水以外的溶液 • 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 溶液的制备与分离 • 溶液与环境 • 实验:探究溶液的性质
01 引言
溶液的概念与重要性
01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 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和 透明性等特点。
02
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 及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如 生理盐水、农药、化肥、饮料等 。
数据分析
记录不同浓度溶液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透明度等,并绘制表格进行比较。分析溶质在溶剂中 的溶解过程,观察是否有沉淀或分层现象。通过过滤操作,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过滤效果。
结论
实验表明,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质在溶剂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并与溶剂分子发生相 互作用。不同浓度的溶液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均符合溶液的基本特征。通过搅拌和过滤操作,可 以进一步了解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分离方法。
稀释
向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 ,使溶液浓度降低。
浓缩
通过加热、蒸发等方法减少溶 液中的溶剂,使溶液浓度升高

混配
将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按一定 比例混合,得到所需浓度的溶
液。
化学反应
通过化学反应改变溶液中溶质 的种类或数量,从而调整溶液
浓度。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8章身边的溶液8.2形形色色的溶液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8章身边的溶液8.2形形色色的溶液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盐酸似水透明刺激有酸味 白雾袅袅升起挥发小液滴 活泼金属及盐和金属氧化物 就当我为验证你伏笔 硫酸不愿挥发粘稠把水吸 木棒被打捞起脱水使碳化 如传世的化尸水腐蚀千万物 你眼带笑意
稀释那浓硫酸 注酸入水里 沿器壁慢慢倒 搅拌手不离 浓酸沾皮肤立即大量水冲洗 涂抹上碳酸氢钠救急 甘油滋润皮肤 光滑又细腻 熟石灰入土地 酸碱度适宜 看酸红碱紫的试纸多么美丽 你眼带笑意
酸和碱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
清晨,在化学版《青花瓷》 优美的手机闹铃中 小新起床了……
请大家在欣赏之余,重点关 注视频中涉及酸和碱的相关 知识
蓝色絮状的沉淀 跃然试管底 铜离子遇氢氧根 再也不分离 当溶液呈金黄色 因为铁三价 浅绿色二价亚铁把人迷 无色酚酞面对碱羞涩脸绯红 紫色石蕊遇到碱青蓝慢淡出 氢氧化钠易腐蚀潮解味道涩 火碱烧碱苛性钠俗名遍地找 你用途十分广泛精炼石油制作干燥剂
3、用石灰水粉刷墙壁,干后能形成坚硬的墙面。这 是为什么?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爱生活 爱化学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上《身边的溶液》word教学参考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上《身边的溶液》word教学参考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第1课时溶解
王沁怡一、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每天都接触溶液,但他们对此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本课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溶液的形成和组成。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教材分析:本课重在让学生了解“溶解”“溶液”“溶剂”“溶质”四个概念,为继续学习“水以外的溶剂”“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等打下基础,同时亦是为初三化学学习溶液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溶解的知识(知道溶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观看教师演示实验,了解溶解的知识。

进行一次简单的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其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溶液的形成和组成
难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溶液快慢的因素
四、教学工具
烧杯(4个)、水、食盐、硫酸铜、沙粒、粉笔屑、玻璃棒、电子天平、量筒、冰糖块、冰糖屑、铁架台、试管(6个)、酒精灯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板书
第八章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溶解
1.溶液的组成
溶质+溶剂溶液
溶解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控制变量法研究)温度高低、溶质颗粒大小、是否搅拌
七、教学反思。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8.3.1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学案设计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8.3.1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学案设计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学习目标】1.认识稀盐酸对金属、大理石的腐蚀性。

2.认识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学习重点】认识一些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学习难点】描述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学习准备】【器材】活动一:试管、试管夹及试管架、锌粒、镊子、稀盐酸、木条、酒精灯、镁条、铜片、铁片。

活动二:大理石颗粒、试管、镊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单孔橡皮塞、导管。

活动三:表面皿、白卡片、浓硫酸、安全眼镜、布条、猪肉。

活动四:试管、试管夹、浓氢氧化钠溶液、全羊毛绒线、玻璃棒、酒精灯、烧杯、叶片、镊子、三脚架、石棉网。

【学习过程】活动一:稀盐酸和金属反应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2.能够描述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3.通过拓展讨论部分,让学生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实验:在放有锌粒的试管内注入稀盐酸,观察有何现象产生并进行描述。

思考:气泡的出现意味着气体的产生,那么这些气体又是何种气体呢?通过检验,得出该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分别以镁、铜、铁代替锌,重复上面的实验。

实验现象:。

活动二: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稀盐酸与大理石的反应。

2.运用所学解释大理石雕刻的腐蚀问题。

3.实验:在放有大理石颗粒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有何现象产生并进行描述。

思考:气泡的出现意味着气体的产生,那么这些产生的气体又是何种气体呢?通过检验,得出该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活动三: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腐蚀性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把一段全羊毛绒线放在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并煮沸溶液。

观察并记录绒线的变化。

交流:通过实验,对碱溶液产生了什么认识?。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8章身边的溶液8.2形形色色的溶液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8章身边的溶液8.2形形色色的溶液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____不_变(变色红色\变蓝色 \不变色);遇碱性溶液____变_红(变色红色\变蓝色\不变 色)。
石蕊试剂的叫 “石蕊“的地衣植物 中提取的酒精浸出液。
自制酸碱指示剂
大部分科学发现都是一些意外的收获。波义 耳发明酸碱指示剂就是一个例子。
10 碱性
6
酸性
9
碱性
4
酸性
3
酸性
6
酸性
7
中性
2
酸性
12
碱性
按酸性最强到碱性最强的次序,将上述物质进行排序:
_稀__盐_酸___汽_水___醋___苹__果_汁___自_来__水__食__盐_水___牙_膏____肥_皂_水_________ __稀_的__氢_氧_化__钠_溶_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可以利用 酸碱指示剂 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 我们实验室里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 1)石蕊试液
紫色
• 2)酚酞试液 无色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 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 石灰水和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学习重点 P9
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____变_(红变色红色\变蓝色\不变色); 遇中性溶液____(变红色不变\变色蓝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 _____(变红变色蓝\色变蓝色\不变色)。
学习 重点
pH值的大小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范围在0-14之间, 当pH>7时液体呈碱性,pH越大,液体的碱性越强。 当pH<7时液体呈酸性,pH越小,液体的酸性越强; 当pH=7时液体呈中性。

初一科学教案:身边的溶液

初一科学教案:身边的溶液

第8章身边的溶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有关溶液的知识
✓了解同一物质在不同容积中溶化情况不同
✓认识影响溶化快慢的因素
✓认识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区分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了解酸雨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认识某些酸溶液和碱溶液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
✓描述稀酸与金属、大理石的反响
✓描述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设计并实施酸雨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模拟实验
3.感情、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治酸雨
✓养成安全使用酸碱溶液的习惯和安全地处理化学药品的意识
8.1 溶化 8.2 使用其他溶剂
8.3 找出去除油渍的最正确溶剂
(教学重点)
1.了解溶液的形成与组成。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8.3.1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教案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8.3.1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教案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稀盐酸对金属、大理石的腐蚀性。

2.认识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3.认识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学生能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认识一些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2.描述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教学过程】一、稀盐酸和金属反应1.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2)能够描述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3)通过拓展讨论部分,让学生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2.学生活动。

回忆前面所学:什么是酸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举出实例。

思考:酸雨是如何腐蚀金属和岩石建材的呢。

实验:在放有锌粒的试管内注入稀盐酸,观察有何现象产生并进行描述。

思考:气泡的出现意味着气体的产生,那么这些气体又是何种气体呢?为解决这一问题,请学生先复习几种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通过检验,得出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分别以镁、铜、铁代替锌,重复上面的实验。

实验中仔细观察现象并进行比较,同时在表格中记录观察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很多金属都会和酸溶液发生反应,即:金属遇到酸溶液会被腐蚀。

各种金属和酸溶液的反应速度不同,即:不同的金属被酸溶液腐蚀的快慢是不同的。

拓展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储存酸性食物的金属容器的选择。

被酸雨淋过的金属的腐蚀。

以有关酸雨是如何腐蚀金属和岩石建材的问题引出主题,不但重温了前面的所学,而且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新的问题,调动了学生探求的欲望。

提醒学生实验操作中注意规范性和安全性。

实验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进行比较。

同时做好及时的记录。

复习几种常见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的检验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记录,积极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从他组的发言中发现自己观察时或记录中的不足,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提高观察和记录的技能。

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 8.3 安全使用溶液-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教案

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 8.3  安全使用溶液-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教案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一、背景与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科学》(牛津上海版)第一册第八章“身边的溶液”第八节“酸碱溶液的腐蚀性”中的第一课时。

通过前七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按照酸碱性可以将溶液分为三类,学会了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并能根据pH大小判定溶液的酸碱度。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稀酸与金属的反应”和“酸对建材的腐蚀作用”两个活动,从本质上认识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①知道稀酸与金属的反应;
②知道酸的腐蚀性;
③知道酸对建材的腐蚀作用;
④掌握稀酸与碳酸钙进行反应的基本操作。

过程、方法和能力:
①体会对未知气体(金属与稀酸反应)的猜测和验证方法;
②通过观察稀酸与金属反应的现象,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与继续发现问题的能力;
③利用酸的腐蚀性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④利用不同的途径寻找相关资源,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

态度与价值观:认真对待科学猜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稀酸与金属的反应
②酸对建材的腐蚀作用。

【难点】①稀酸与金属的反应。

②稀酸与碳酸钙进行反应的操作。

四、教学类型
新知识传授课。

七年级科学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8.3 安全使用溶液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教学 牛牛级自然科学

七年级科学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8.3 安全使用溶液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教学 牛牛级自然科学
12/8/2021
讨论酸性或碱性废料的处理
1.实验后的表面皿和白纸应如何处理? ___避_免__用_手__直_接__接__触_,__必_须__用_镊__子__夹_取__。_用__完__后_的 ___白_纸__应_放__进_固__体__废_物__收_集__箱_。__应__用_清__水_洗__表__面_皿。
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P23
布料炭化发黑, 鸡爪被腐蚀了
12/8/2021
12/8/2021
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腐蚀性 P23
绒线变成糊状
12/8/2021
小结
➢酸溶液有一定的腐蚀性,浓酸溶液的腐蚀 性更强。
➢碱溶液也有腐蚀性。
12/8/2021
使用酸、碱溶液的正确方法
12/8/2021
在实验室里我们经常要使用酸碱溶液。实验完毕后, 这些酸性和碱性溶液要怎么处理呢?
c) 用燃烧的木条检验所 放出的气体。检验结 果 体表 时示发什出爆么_鸣_?_声_点__燃___气. 该气体是氢_气________.
12/8/2021
d) 将活动结果填写在下表内。 e) 分别以镁、铜和铁代替锌,重复以上实验。
有没有气 产生的气 有没有发 反应快慢 体放出 体是不是 生反应?
氢气?

大量 是

较快
镁大量 是有剧烈铜 没有 /

少量 是
12/8/2021
没有 有
不反应 缓慢
2.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
12/8/2021
a) 把碳酸钙粉末(或 大理石颗粒)加入 试管中,再加入稀 盐酸。有什么现象 产生?_有_气__体__产__生__
b)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释放出来的气体。 气体是_二_氧__化__碳。稀 盐酸_能____(能\不 能)与碳酸钙反应 并生成_二_氧__化__碳__气 体。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8.3.2 使用酸、碱溶液的正确方法 教案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8.3.2 使用酸、碱溶液的正确方法  教案
使用酸、碱溶液的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
一、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日常生活中使用具有较强酸性、碱性液体时,应该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
2.养成安全使用酸碱溶液的习惯和安全地处理化学药品的意识。
二、知识与技能
知道生活中和实验室中使用较强酸碱性液体的程序和方法,学会正确处理酸性和碱性液体废料的方法。
三、过程能力与方法
五、处理酸碱性废料的正确方法
正因为强酸与强碱的腐蚀性,要求我们使用时务必小心。
当我们使用了强酸、强碱,实验结束后,表面皿与残留白纸留在试管中的废液,该如何处理,才是正确的?
能用强碱吗?如果强碱加得过量,腐蚀性会降低吗?
处理废酸废碱液体,我们必须使用腐蚀性较弱的弱酸、弱减,或定量使用工业废酸废碱,互相中和以后,再处理掉,这样对环境才不会产生大的危害。
能找出使用酸碱液体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使用较强酸碱性液体的程序和方法,正确处理酸性和碱性液体废料的方法。
2.使用酸碱溶液时实验意外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老师将浓硫酸滴在白纸上,几分钟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羊毛绒线放在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几分钟后我们又看到什么?
用浓硫酸浸泡清洗抽水马桶内的积垢;
用烧碱液体进行碱发干鱿鱼;
……
三、酸碱性液体使用的正确步骤
引导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讨论使用酸碱性液体的正确步骤。
出示一些典型的、生活中常用的具有腐蚀性的酸碱性液体的使用说明书与使用注意事项。
学生论使用步骤:
首先是了解它们的成分;
其次是阅读使用说明,知道使用注意事项;
遇到蓄电池液体外溢,不要随便接触溢出液体。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复习PPT课件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复习PPT课件

③农夫通常用生石灰来减弱土壤的酸性
④被蚂蚁、蜜蜂等昆虫叮咬后可使用碱性肥皂涂抹伤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
8
练一练
6.某校科技小组同学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采集雨 水并测定pH,得到下列数据:
时间 开始 8小时 16小时 24小时 32小时
PH 5.0 4.8 4.5
采取哪些措施以控制酸性气体的排放?(不少于三条)
使用硫含量低的煤、使用清洁能源、在排烟管道内安装过滤器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练一练
8、小王为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别将20棵植物幼苗培养于 PH为7、5、3的液体中,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PH 7 5 3
验。 (2)若将(甲)与(乙)进行对照实验,目的是研究 搅拌 对糖溶解快慢的
影响。
(3)在(甲)与(丁)的对照实验中,除水的温度和质量要相同外。还应当
使砂糖与冰糖的质量 相同 。
.
3
想一想
1、科学家对溶液的分类方法与生活中的一般分类方 法并不相同,他们往往按照溶液的酸碱性将溶液分 成 酸性溶液 、 中性溶液 、 碱性溶液 。
2、酸碱指示剂 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会显示不同的
颜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 红 色,
遇中性溶液 不变 色,遇碱性溶液变 蓝 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 不变 色, 遇碱性溶液变 红 色。
.
4
想一想
3、PH表示溶液的 酸碱度 ,范围通常在 0-14 之间。 当 PH>7 时,溶液为碱性。PH越大,碱性越 强 。 当 PH<7 时,溶液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 强 。 当 PH=7 时,溶液为中性。

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八章身边的溶液》全章教学设计

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八章身边的溶液》全章教学设计

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八章身边的溶液》全章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八章身边的溶液溶解(dissolving)教学设计: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关键,运用直观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溶解,得到后的物质是溶液,引出溶剂和溶质,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要注意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控制变量,并且要设计好实验步骤,再进行实验,最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溶质、溶剂和溶液的区别。

2、知道物质可分为可溶物质和不可溶物质。

科学方法和能力:通过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探究,培养学生的制定计划和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能独立思考、又能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

2、培养学生的猜测精神和想象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食盐、硫酸铜、沙粒、粉笔屑、冰糖块、冰糖屑、水、热水、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教学后记:水以外的溶剂和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容易理解,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加强,有利于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一些除水之外的其他常用溶剂。

2、知道生活中常见溶液的用途。

过程和方法:1、熟练掌握移取溶液的技巧。

2、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及生活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严谨相信的学习态度。

2、在实验中,培养同学之间合作和交流。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设备试管、药匙、滴管、牙签、布条、胶头滴管、培养皿、酒精、汽油、水、丙酮、石蜡油、煤油、乙酸乙酯、指甲油、碘。

五、教学后记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一、教学设计掌握酸碱指示剂的种类与使用方法的是学生学好酸和碱的前提,也是本节以后几节的基础。

要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记住指示剂及与酸碱溶液反应的颜色是较困难的,可教材第8页表格,让学生讨论寻找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溶液颜色变化的规律。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8.2 形形色色的溶液 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 酸碱溶液混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8章 身边的溶液 8.2 形形色色的溶液 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 酸碱溶液混合

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一、教学目标1.通过混合酸、碱溶液的实验,发现pH的变化。

2.认识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强弱会改变。

3.通过实例了解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明白运用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改良环境。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1、认识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改变。

2、了解一些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难点】认识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改变。

三、教学准备【器材】活动一:演示:稀氢氧化钠溶液、烧杯、酚酞、稀盐酸、玻棒。

活动二:录像:酸、碱溶液混合的pH变化、多媒体设备或实物投影仪。

活动三:稀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烧杯2、酚酞、稀盐酸、稀碳酸、玻棒、pH试纸和比色卡。

活动四:土壤、烧杯、玻棒、稀硫酸、石灰水、pH试纸和比色卡。

【资源】补充实验报告资料收集:四、内容组织【教学流程】【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酸、碱溶液混合后指示剂的变色活动目标:通过观察酚酞指示剂颜色变化,知道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有变化。

活动二:观察酸、碱溶液混合后pH变化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pH计显示的读数变化,认识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度发生变化。

活动三:测试酸、碱溶液混合后pH变化活动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初步学习酸、碱溶液安全混合的操作方法,并了解混合后pH变化情况。

活动四: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活动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明白运用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改良五、训练与评价【举例】“补充实验报告”(见附件)【说明】1.活动三可作为拓展实验,目的是为活动四的“运用”作铺垫。

2.关于强酸、强碱的腐蚀性后面教材有专门的篇幅,本节课给学生直观的说法:伤害皮肤,从而要规范地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

附件:测试酸、碱溶液混合后的pH变化我们小组选择的:酸溶液是:,pH是;碱溶液是:,pH是;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后的pH是。

实验说明了。

初一科学教案:第八章 身边的溶液

初一科学教案:第八章 身边的溶液

复习重点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
一、主题与核心概念
1. 主题:溶液及其使用
2. 核心概念:溶液、酸碱性、腐蚀性
二、教学目的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形成,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来推断溶液酸碱性,并学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度改变的趋势及其在一般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最后,提示学生应特别注意使用酸、碱溶液的危险,从而培养他们安全地处理化学药品的意识。

三、活动的预期成果
1.通过活动8.1~8.3,学生能:
●认识溶液时有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了解除了水以外,还有其他各种溶剂;
●列举一些常用的溶剂;
●初步学会选择适宜的溶剂清洗污渍。

2.通过活动8.4~8.12,学生能:
●使用一些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来推断酸性和碱性溶液;
●使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认识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度的变化及其一些一般应用;
●了解什么是酸雨和酸雨的成因,并描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依据酸雨的成因,推论出一些有关的预防措施。

3.通过活动8.13~8.17,学生能:
●认识到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初步学会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料,培养安全地处理化学品的意识及环保意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8章身边的溶液8.3安全使用溶液酸、碱溶液的腐蚀性安全使用溶液(一)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稀盐酸对金属、大理石的腐蚀性。

2、认识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3、认识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学生能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难点】描述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试管、试管夹及试管架、锌粒、镊子、稀盐酸、木条、酒精灯、镁条、铜片、铁片。

活动二:大理石颗粒、试管、镊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单孔橡皮塞、导管。

活动三:表面皿、白卡片、浓硫酸、安全眼镜、布条、猪肉。

活动四:试管、试管夹、浓氢氧化钠溶液、全羊毛绒线、玻璃棒、酒精灯、烧杯、叶片、镊子、三脚架、石棉网。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活动一:稀盐酸和金属反应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2、能够描述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活动二: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稀盐酸与大理石的反应。

2、运用所学解释大理石雕刻的腐蚀问题。

活动三: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2、通过活动,加强学生对社会上的浓硫酸犯罪事件的正确立场态度。

活动四: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腐蚀性
活动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