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治疗指南与规范— 乳腺癌全身治疗解读

合集下载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背景介绍:中国是乳腺癌高发国家,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十分困难且具有挑战性。

为了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中国乳腺癌专家和学术团队联合发布了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旨在给予医生和患者关于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最新建议和指导。

诊疗指南内容:1.诊断和分期:指南明确了晚期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和分期方法,包括理论和临床应用。

患者的病理检查和医学影像学评估应该包括乳房组织活检、CT、MRI等,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分期。

2.综合治疗:指南推荐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并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和荷尔蒙受体状态等因素进行定制。

3.手术治疗:对于可手术切除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指南推荐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全乳房切除手术。

对于乳房保留手术后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的患者,也应该考虑其他可能的手术选择。

4.放疗:放疗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放疗可以帮助患者剩余的肿瘤细胞得到彻底清除,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指南推荐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进行辅助放疗,并详细说明了剂量、持续时间和区域等放疗治疗的具体事项。

5.化疗:化疗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常规治疗方式之一、指南建议根据乳腺癌的细胞学类型、分子亚型和敏感性对化疗方案进行个体化调整。

对于HER2阳性患者,指南推荐使用靶向治疗,并注重监测心脏功能。

6.靶向治疗:指南明确了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应用靶向药物的条件和选择。

HER2阳性的病例应该考虑使用曲妥珠单抗等HER2靶向药物治疗。

此外,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与化疗或靶向治疗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7.疗效评估和监测:指南强调了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性。

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和肿瘤标志物监测等手段,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有助于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结语: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权威的治疗建议和指导,帮助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_2013版_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_2013版_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一 乳腺癌筛查指南二 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三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四 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五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六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七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八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九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指南十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十一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指南十二 晚期及复发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十三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性治疗临床指南十四 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十五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十六 乳腺导管原位(内)癌治疗指南十七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十八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十九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附 录一 乳腺癌筛查指南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 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人群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 p p o r t u n i s t i c screening)和群体普查(mass screening)2种。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

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

⑵群体普查暂无推荐年龄,目前国内开展的任何群体普查均属于研究阶段,缺乏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卫生部开展的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检查年龄为35~65岁,采用超声检查为主,补充乳腺X线检查。

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3.1 乳腺X线检查 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外大多数学者的《中国癌症杂志》2013年第23卷第8期CHINA ONCOLOGYCHINA ONCOLOGY 2013 Vol.23 No.8637638认可。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系列十)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系列十)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系列十)10 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附录Ⅵ、Ⅶ、Ⅷ)1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1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应基于复发风险个体化评估与肿瘤病理学上的分子分型及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反应性。

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分组见表2。

该表可用于全面评估患者手术以后的复发风险的高低,是制定全身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判定见表3。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见表4。

医师应根据治疗的反应性并同时参考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选择相应治疗。

表2 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分组低度:转移淋巴结阴性,同时具备以下6条:标本中病灶大小(pT)≤2cm;分级Ⅰ级【a】;瘤周脉管未见肿瘤侵犯【b】;ER和(或)PR表达;HER2基因没有过度表达或扩增【c】;年龄≥35岁中度:转移淋巴结阴性,以下6条至少具备1条:标本中病灶大小(pT)>2cm;分级Ⅱ~Ⅲ级;有瘤周脉管肿瘤侵犯;ER和PR缺失;HER2基因过度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中度:转移淋巴结1~3枚阳性,未见HER2基因过度表达和扩增且ER和(或)PR表达高度:转移淋巴结1~3枚阳性,HER2基因过度表达或扩增或ER和PR缺失高度:转移淋巴结≥4枚阳性a.组织学分级/核分级;b.c.瘤周脉管侵犯存在争议,它只影响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的危险度分级,但并不影响淋巴结阳性者的分级;d.e.HER2的检测必须采用有严格质量把关的免疫组织化学或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色素原位杂交法(CISH)f.表3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标志物检测和判定•管腔A型:管腔A样,ER/PR阳性且PR高表达HER2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

备注:ER、PR 表达及Ki-67增殖指数的判定值建议采用报告阳性细胞的百分比。

Ki-67增殖指数的判定值在不同病理实验中心可能不同,可采用20%~30%作为判断Ki-67高低的界值;同时,以20%作为PR 表达高低的判定界值【*】,可进一步区分管腔A样和管腔B样(HER2阴性)••管腔B型:管腔B样HER2阴性,ER/PR阳性、HER2阴性且Ki-67增殖指数高或PR低表达。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版)

① 病灶切缘的检查和镜下切缘距离测量 。 ② 其他同常规病理检查 。 7 全乳放疗 7. 1 适应证 :除 70岁以上 ,且激素受体阳性 、腋窝 淋巴结阴性 、局部肿块 T1 、切缘阴性的患者可以单 纯使用辅助内分泌治疗以外 ,一般情况下所有接受 乳房保留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都应行全乳放疗 。部分 乳腺照射的应用价值有待临床试验的进一步证实 , 目前尚不推荐其作为成熟技术推广 。 7. 2 与综合治疗的时间配合 :切缘阴性患者辅助化 疗完成后 2~4周内开始术后放疗 ,建议术后 24 周 内开始 。含蒽环类和紫杉类的化疗方案不建议与放 疗同期使用 。没有辅助化疗指征的患者在术后 8周 以内开始放疗 。辅助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可以在 放疗期间开始 ,也可以在放疗结束后开始 。病灶位 于左侧乳房患者若同期使用 Hercep tin需严密监测 左心室射血分数 。 7. 3 放射治疗技术 :乳房照射靶区包括术后全部乳 腺组织和胸壁淋巴引流组织 。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 ≥4枚时需照射锁骨上淋巴引流区 。在腋窝淋巴结 清扫数目 10枚以下时可参照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 , 建议在转移比例 ≥20%时照射锁骨上区 。内乳淋巴 结照射的意义仍然有争议 ,建议在原发肿瘤位于内 侧象限同时合并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中采用 。一般 采用 4~6MV 的 X线 。体格过于宽大 ,切线野入射 两侧存在高剂量区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 8 ~10MV 的 X线 。基本技术为双侧切线野 ,内界为乳房组织 内缘 ,外界为乳房组织外侧缘 1 cm。上界距乳房组 织最上缘约 1~2 cm (一般在第二前肋水平 ,如果有 锁骨上野 ,则需与之衔接 ) ,下界为乳房皱褶下 1~2 cm。后界包括 1~2 cm 肺组织 ,前界开放 ,留出 1. 5 ~2 cm 空隙以防止照射过程中因乳房肿胀而使射 野显得局限 。核实手术疤痕在射野覆盖范围内 。有 条件的医疗单位建议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在 CT 计划上包括完整的患侧腺体 ,并通过楔形滤片或子 野技术优化剂量均匀性 。 7. 4 照射剂量 : 全乳切线野和淋巴引流区剂量为 50 Gy,分次剂量 1. 8~2 Gy,每周照射 5次 。切缘阴 性者肿瘤床追加至 60 Gy,切缘阳性者 3 需追加至 65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07
随访监测策略以及康复期管理建 议
随访监测时间点和项目设置
随访监测时间点
术后2年内每3个月1次,3-5年内每 半年1次,5年后每年1次。
常规检查项目
特殊检查项目
包括体检、血常规、肝肾功能、乳腺 及区域淋巴结超声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乳腺 X线摄影、乳腺MRI、骨扫描、CT或
PET-CT等检查。
别诊断。
乳腺钼靶摄影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在 乳腺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进行 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乳腺核素显像
如近红外光谱成像、拉曼光谱成 像等,通过检测乳腺组织的光学 特性变化,进行乳腺疾病的早期 筛查和诊断。
04
乳腺癌手术治疗原则及术式选择 依据
手术治疗原则和目标设定
手术治疗原则
乳腺癌手术治疗应遵循彻底切除肿瘤 、减少复发和转移风险、保留良好乳 房外形的原则。
02 适用于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乳腺癌术前分期和术后
评估等。
MRI检查优缺点
03
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平面成像等优点,但费用
较高、检查时间较长,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简介
乳腺导管造影
通过向乳腺导管内注入造影剂, 显示导管内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光学成像技术
利用软X射线对乳腺组织进行投 照,适用于乳腺肿块的诊断和鉴
06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种类和联合应用策略
常用化疗药物
包括蒽环类、紫杉类、氟尿嘧啶类等,这些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具 有重要地位。
联合应用策略
根据患者病情和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组合,以提高治疗 效果和降低毒副作用。
个体化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要点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群体筛查。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筛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检查。

1.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⑴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⑵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1.3.1 乳腺X线检查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⑵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内外侧斜(MLO)位。

⑶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⑷乳腺X线筛查对5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

但乳腺X线对40岁以下及致密乳腺诊断准确性欠佳。

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

⑸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妇女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临床体检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乳腺临床体检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方法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

但在经济欠发达、设备条件有限及妇女对疾病认知度较不充分的地区仍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1.3.3 乳腺自我检查1.3.4 乳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乳腺X线筛查提示致密型乳腺或乳腺X线筛查结果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0类的补充检查措施。

1.3.5 乳腺MRI检查⑴MRI检查可作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体检或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版)简介171115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版)简介171115

部放疗。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二-六、诊断检查与报告规范等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七、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指南
外科手术 适应证:临床 I 期、II 期的早期乳腺癌和 III 期非炎性乳腺癌。
绝对禁忌证:(1)妊娠期间放疗;(2)病变广泛或弥漫分布的恶性 特征钙化灶,且难以达到切缘阴性或理想外形;(3)肿瘤经局部广 泛切除后切缘阳性,再次切除后仍不能保证病理切缘阴性者;(4) 患者拒绝行保留乳房手术;(5)炎性乳腺癌。
禁忌证
1. 妊娠期:妊娠早、中期患者,应慎 重选择化疗 2. 年老体弱且伴有严重内脏器质性病 变患者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辅助化疗
•选择联合化疗方案,常用的有: •⑴以蒽环类为主的方案,如 CAF 、 A(E)C 、 FE100C 方案。虽然吡柔比 星(THP)在欧美少有大组的循证医学 资料,但在我国日常临床实践中,用 THP 代 替 多 柔 比 星 也 是 可 行 的 。 THP推荐剂量为40~50 mg/m2。
疗;如不考虑放疗,则推荐进一步腋窝清扫。
放疗剂量:共 50 G y(5 周,25 次)的剂量, 可考虑局部加量至 60~66 Gy。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应在完成末次化疗后 2~4 周内开始。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十、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适应证
浸润性肿瘤大于2 cm 淋巴结阳性 激素受体阴性 HER-2阳性(对T1a以下患者目前无 明确证据推荐使用辅助化疗) 5. 组织学分级为3级 1. 2. 3. 4.
THP建议方案
HER2阴性乳腺癌治疗 方案剂量表(首选方案)
*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方案增加靶向药物 *吡柔比星(THP)等剂量替换多柔比星(ADM)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访
指南强调了患者管理与随访的重 要性,提供了详细的患者管理建 议和随访计划,以确保患者获得 持续、全面的诊疗服务。
指南结构框架简介
01
02
03
04
总论
介绍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危险 因素、预防策略等基础知识。
诊断篇
详细阐述乳腺癌的诊断方法、 标准与流程,包括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 等内容。
100%
乳房切除术
对于不适合保乳手术的患者,乳 房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可 彻底切除肿瘤组织。
80%
前哨淋巴结活检
对于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 ,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准确评估淋 巴结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 巴结清扫。
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系统治疗方案
01
02
03
化疗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 方式,可缩小肿瘤、缓解 症状、延长生存期。
乳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多为无痛性肿块,质地 较硬,边缘不规则。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 、浆液、乳汁、脓液。
肿瘤侵犯皮肤或胸肌筋膜 时,可出现皮肤凹陷、水 肿、发红或橘皮样改变。
乳头回缩、凹陷、糜烂、 破溃等。
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 结肿大,质硬、散在、可 推动。
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
乳腺X线摄影
心理支持在并发症管理中作用
心理评估与干预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心理 问题,提供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教育与指导
心理支持与关怀
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缓解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 量。
加强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提高 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05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

中国抗癌协会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一乳腺癌筛查指南二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三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四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五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六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七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八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九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指南十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十一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十二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十三乳腺导管原位(内)癌治疗指南十四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十五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十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附录一乳腺癌筛查指南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⑪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人群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⑫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⑬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普查(mass screening)2种。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

2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⑪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

⑫群体普查暂无推荐年龄,目前国内开展的任何群体普查均属于研究阶段,缺乏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卫生部开展的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检查年龄为35-65岁,采用超声检查为主,补充乳腺X线检查。

3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3.1乳腺X线检查⑪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⑫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侧斜(MLO)位。

⑬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要点[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现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2007年首次制订《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版)》以来共更新8版,指南一直与时俱进, 兼顾证据的权威性、知识的前沿性和在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适用性。

本次制订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在2021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更新,纳入了乳腺癌诊断和分类的新理念、精准治疗的新工具、手术操作的新规范和综合治疗的新方案,旨在为乳腺癌防控及诊治领域的医务工作者提供指导和依据。

1乳腺癌筛查指南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

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群体筛查。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1 )此本指南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

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之前。

(2)对于乳腺癌影像学筛查的终止年龄,本指南认为老年人是否停止筛查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预期寿命及各种合并症情况。

如果合并症多,预期寿命有限,则可适当减免乳腺癌筛查。

因此,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考虑机会性筛查。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1.3.1 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建议对每侧乳房常规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内外侧斜(MLO) 位。

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乳腺X线筛查对50岁以上亚洲妇女诊断的准确性高,但对40岁以下及致密乳腺诊断的准确性欠佳。

2019CSCO乳腺癌指南解读

2019CSCO乳腺癌指南解读

2019CSCO乳腺癌指南解读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一种癌症,自检和定期检查是早期诊断、治疗乳腺癌的关键。

2019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疗指南(2019年版)》,以下是对这份指南的解读和探讨。

一、关于筛查和早期发现筛查和早期发现是预防乳腺癌的第一步。

指南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应进行一次乳腺X线摄影检查(即乳腺钼靶或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并应结合乳腺超声检查。

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如家族史、生殖史等,应在40岁之前开始进行乳腺检查。

指南还强调了自我检查的重要性,建议女性每个月在月经后第7-10天进行一次自我检查。

二、关于手术治疗对于初次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手术治疗是通常的首选治疗方法,即乳腺切除手术。

指南明确表示,对于早期(I期和IIA期)的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和乳腺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应优先选择保乳手术,以减少患者对外貌和身体的心理压力。

对于淋巴结阳性患者,需要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而对于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应同时进行区域性和全身化疗,以防止转移和复发。

三、关于内分泌治疗部分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阳性)适合采用内分泌治疗,即荷尔蒙治疗。

指南建议,术后不需放疗的早期(0期和I期)患者,可以考虑仅进行内分泌治疗,而不进行放疗;对于已进行全乳切除的患者,一般需要进行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指南也提到了内分泌治疗的风险和副作用,如乳房疼痛、更年期综合征、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等。

因此,建议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代谢水平、心理承受力等进行全面评估。

四、关于化疗和靶向治疗如果有转移、或HER2阳性等,患者需要进行化疗和靶向治疗。

指南强调了化疗和靶向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选择。

对于高危患者,指南建议采用全身化疗,并加入靶向治疗。

但是,对于HER2浓度较低或HER2阴性的患者,则不建议采用靶向治疗。

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和风险也很大,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严密考虑患者的身体条件和生活质量。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8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8版)
《中国癌症杂志》2009年第19卷第6期
CHINA ONCOLOGY 2009 V01.19 No.6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8版)
一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二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指南 四乳腺x线检查报告规范 五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 六乳腺癌筛查指南 七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八乳腺导管原位(内)癌治疗指南 附录
(绝经标准详见附录Ⅱ) ①一般情况下,首选他莫昔芬20 mg/dx5年。治 疗期间注意避孕,并每半年至一年行1次妇科检查, 通过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也可选用其他雌激 素受体调变剂,例如托瑞米芬,雷洛昔芬。 ②卵巢去势推荐用于下列绝经前患者: A高度风险且化疗后未导致闭经的患者,可同时 与他莫昔芬联合应用。卵巢去势后也可以与第三代 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但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显 示其优于卵巢去势与他莫昔芬的联合; B不愿意接受辅助化疗的中度风险患者,可同时 与他莫昔芬联合应用; C对他莫昔芬有禁忌者。 ③卵巢去势有手术切除卵巢、卵巢放射及药物去 势(GnRHa),若采用药物性卵巢去势,目前推荐的 治疗时间是2~3年。 3.5绝经后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及注意事 项 ①绝经后ER/或PgR阳性的患者推荐第三代芳 香化酶抑制剂,尤其是具备以下因素的患者: A高度复发风险患者; B Her-2/neu过度表达的患者; C对他莫昔芬有禁忌的患者;或使用他莫昔芬出 现中、重度不良反应的患者; D 已应用他莫昔芬20 mg/d 5年的高度风险患者。 ②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从一开始就应用5年(阿 那曲唑Anastrozol/来曲唑LetrozoI),或者在他莫昔 芬治疗2~3年后再转用3—2年(依西美坦Exemes- tane/阿那曲唑Anastroz01),亦或在他莫昔芬用满5 年之后的高度风险患者再继续应用5年(来曲唑 Letroz01)o ③可选用他莫昔芬。他莫昔芬20 m∥d x5年,是 有效而经济的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应每半至一年行 1次妇科检查,通过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④也可选用他莫昔芬以外的其他雌激素受体调节 剂,例如托瑞米芬。 ⑤绝经前患者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因月经状态改 变可能引起治疗调整,流程图请参见附录Ⅲ。 4乳腺癌术后辅助Herceptin治疗临床指南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导言: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流行率不断增长,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规范乳腺癌的诊治过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中国抗癌协会于2019年发布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本文将对该指南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一、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最高比例。

一般认为乳腺癌的发病率受到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指南明确了高发群体,以及预防策略,旨在引起广大女性的重视和主动预防。

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指南推荐女性在35至69岁之间进行乳腺癌早期筛查,包括乳腺自检、乳腺超声和乳腺X光摄影等。

三、乳腺癌的分期与分型乳腺癌的分期和分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选择至关重要。

指南详细介绍了乳腺癌的TNM分期系统和不同亚型的分型,并对每个分期和分型的治疗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

四、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指南提供了全面而规范的治疗方案,对于各个分期和分型的乳腺癌,提供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和手段。

五、乳腺癌的术后管理和康复乳腺癌的术后管理和康复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指南重点介绍了术后的病理学检查、辅助治疗和随访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六、乳腺癌的转移和晚期治疗乳腺癌的转移和晚期治疗是治疗难点。

指南详细介绍了乳腺癌的转移规律和转移途径,并提供了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七、乳腺癌的特殊治疗指南还对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包括华盛顿大学分子亚型、难治性乳腺癌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指导。

结语: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的发布,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该指南侧重于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各个环节,并针对转移和晚期乳腺癌提供了专门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一 乳腺癌筛查指南二 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三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四 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五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六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七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八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九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指南十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十一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指南十二 晚期及复发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十三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性治疗临床指南十四 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十五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十六 乳腺导管原位(内)癌治疗指南十七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十八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十九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附 录一 乳腺癌筛查指南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 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人群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 p p o r t u n i s t i c screening)和群体普查(mass screening)2种。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

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

⑵群体普查暂无推荐年龄,目前国内开展的任何群体普查均属于研究阶段,缺乏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卫生部开展的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检查年龄为35~65岁,采用超声检查为主,补充乳腺X线检查。

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3.1 乳腺X线检查 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外大多数学者的《中国癌症杂志》2013年第23卷第8期CHINA ONCOLOGY 2013 Vol.23 No.8637638认可。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

疾病特异性生存(比率)
IHC-LumA肿瘤生存分析 1.0
0.8
0.6
0.4
PR≤20%
0.2
PR>20% P=0.0063
0
5
10
15
时间 (年)
因此,新提出的 基于IHC的 Luminal A 定义为
ER+ 和/或 PR+ HER2-
Ki67<14% PgR>20%
基于IHC的 Luminal B 定义为 ER+ 和/或 PgR+/HER2-/Ki67<14%/PgR<20%
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法
➢ 抗雌激素类药物 (用于绝经前、后)
他莫昔芬;托瑞米芬
➢ 减少雌激素生成
卵巢切除
(绝经前)
LHRH类似物:诺雷得 (绝经前)
芳香化酶抑制剂
(绝经后)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NC
非甾体类 来曲唑 阿那曲唑
甾体类 依西美坦
Exemestane
NN N
N N
N CN
NC
CN
O
H3C CH3 H3C CH3
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乳腺癌治疗方法
早期辅助化疗、 术前新辅助化疗、 术后辅助化疗等
部分乳房照射、 短程放疗、乳腺 切除术后放疗 和放疗、化疗序贯等
改良根治术、保乳术、 区段切除、乳房重建等
个体化 综合治疗
雌激素受体 拮抗剂三苯氧胺、 芳香化酶抑制剂等
分子靶向: 曲妥珠单抗等
支持治疗
Luminal A型乳腺癌的治疗化疗推荐更为明确
2011 St. Gallen 2013 St. Gallen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解读 PPT课件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解读 PPT课件

早期诊断方法及评价标准
01
乳腺X线摄影
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对于40岁以上女性,建议
每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摄影检查。
02
乳腺超声
乳腺超声对于致密型乳腺和年轻女性的乳腺癌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作
为乳腺X线摄影的补充检查手段。
03
乳腺MRI
对于高危人群和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检查结果可疑的女性,可进一步行
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与疗程管理
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等。在选择内分泌治疗 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副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疗程管理
内分泌治疗的疗程通常较长,一般为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 化、药物副作用等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健 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加强患者教育和科普宣传
加强对乳腺癌患者的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和生活质量。同时,向社会公众普及乳腺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乳腺癌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THANKS
1 2 3
乳腺癌家族史
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议从35岁开始每 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摄影筛查。
遗传易感基因
携带BRCA1/2等遗传易感基因的女性,筛查年龄 应提前至25岁,并结合乳腺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 进行联合筛查。
乳腺良性疾病史
曾患有乳腺良性疾病(如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 等)的女性,应加强自我检查,并定期接受专业 筛查。

乳腺癌病种治疗规范解析

乳腺癌病种治疗规范解析

乳腺癌病种治疗规范解析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规范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乳腺癌病种治疗规范进行解析,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早期乳腺癌治疗规范对于早期乳腺癌,即仅限于乳腺的原发性肿瘤,规范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早期乳腺癌的首要治疗手段。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乳腺保留手术和乳腺切除手术。

乳腺保留手术适用于肿瘤较小且位置较为合适的患者,而乳腺切除手术适用于肿瘤较大或位置不适合保留的患者。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

放射治疗在手术后常常用于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以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来阻止肿瘤生长。

化疗适用于高危患者或不适合内分泌治疗的患者。

高危乳腺癌治疗规范对于高危乳腺癌,即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的患者,规范的治疗方案更加复杂。

全身治疗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

化疗适用于高危患者,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来控制病情。

靶向治疗适用于HER2阳性的患者,可以通过抑制HER2表达来阻止肿瘤生长。

手术切除对于高危乳腺癌患者,在全身治疗后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的方式与早期乳腺癌相似,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乳腺保留手术或乳腺切除手术。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在高危乳腺癌中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

放射治疗可以用于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

此外,还可以考虑进行局部治疗,如淋巴结清扫术。

结论乳腺癌的治疗应遵循规范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早期乳腺癌主要通过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进行治疗,而高危乳腺癌则需要全身治疗、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相结合。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遵循医疗规范和专业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巢去势联合第三代AI:TEXT与SOFT联合分析提 示卵巢去势联合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优于卵巢去 势联合三苯氧胺
药物性卵巢去势,目前推荐 的治疗时间是2~3年
药物性卵巢去势,目前推荐的治疗时间是2~5年
• 目的:评估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女性最佳的内分泌治疗,即辅助AI(依西美坦) 联合OFS较他莫昔芬联合OFS改善DFS
PP-GC-CN-0113
每年仍有约21万新发患者,死亡4.5万 发病率增加的速度是全球水平的两倍 2008年发病率:约为10-60/100,000, 预计2021年发病率:
>100/100,000 诊断中位年龄:45-55岁 2个发病高峰:55-59岁&75-79岁
十万分之
140
卵巢去势(手术、放疗、药物[2-5年])
◦ 高度风险且化疗后未导致闭经的患者,可同时与他莫昔芬联合应用 ◦ 卵巢去势后也可考虑与第三代AI剂联合应用 ◦ 不愿意接受辅助化疗的中度风险患者,可同时与他莫昔芬联合应用 ◦ 对他莫昔芬有禁忌者
差别所在
2013
2015
绝经前患者辅助内分泌 治疗方案与注意事项
一般推荐首次给药剂量不得低于推 荐剂量的85%
辅助化疗 方案与 注意事项
激素受体阴性的绝经前患者 未提及
一般推荐首次给药剂量应按推荐剂量使 用,若有特殊情况需调整时不得低于推 荐剂量的85%
激素受体阴性的绝经前患者 • 在辅助化疗期间可考虑使用卵巢功能
抑制药物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 • 推荐化疗前1~2周给药,化疗结束后
◦ 内分泌治疗指南 ◦ 化疗的临床指南 ◦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临床指南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性治疗临床指南
原则: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应基于复发风险(表1)个体化评估 与肿瘤病理分子分型(表2)及对不同治疗方案(表3)的反应性
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分组
该表可供全面评估患者手术以后的复发风险的高低, 是制定全身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合并分析 (N=4690) 他莫昔芬+OFS 5年 依西美坦+OFS 5年
中位随访5.7年
OFS=卵巢功能抑制 TEXT=Tamoxifen and Exemestane Trial SOFT=Suppression of Ovarian Function Trial
Pagani O, et al. 2014 ASCO Abstract LBA1.
绝经前:他莫昔芬,卵巢功能抑制加他莫昔芬,卵巢功能抑制加第三代AI
肿瘤方面
复发风险高或需要使用辅助化疗
患者方面
相对年轻(如小于35岁)、在完成辅助化疗后仍未绝经的病例
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治疗期间注意避孕,并每半年至1年行1次妇科检查,通过B超 了解子宫内膜厚度。服用他莫昔芬5年后,
◦ 患者仍处于绝经前状态,部分患者(如高危复发)可考虑延长服用至10年 ◦ 如患者应用他莫昔芬5年后处于绝经后状态,可继续服用AI剂5年,或停止用药
120 100
全国 城市 农村
80
60
40
20
0
城市 全国 农村
年龄 (岁)
JNCI 2008; 100(19): 1352-60. Chinese cancer registry annual report, 2012.
目的:提高我国乳腺癌诊治的整体水平
要求:权威性、共识性,既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定期更新),又符合国情 产生方法:
2周给予最后一剂药物
适应证
◦ 激素受体ER和(或)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治疗前谈话
◦ 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总生存率 ◦ 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
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 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化疗同时应用可能会降低疗效 ◦ 一般在化疗之后使用,但可以和放射治疗以及曲妥珠单抗治疗同时应用
入组:2003年11月-2011年4
• 月绝经前

• 手术后≥12周

• 计划OFS
• 无计划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计划化疗
• 绝经前
• 手术后≥12周

• 无化疗


• 化疗后≤8个月保持绝经前状态
分层因素:研究、化疗、淋巴结状态
TEXT (N=2672) 他莫昔芬+OFS 5年 依西美坦+OFS 5年
SOFT (N=3066) 他莫昔芬 5年 他莫昔芬+OFS 5年 依西美坦+OFS 5年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标志物检测和判定
不同分子分型的推荐治疗 指南:医生根据治疗的反应性并同时参考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选择相应治疗
适应证
禁忌证
1. 浸润性肿瘤大于2 cm 2. 淋巴结阳性 3. 激素受体阴性 4. HER-2阳性(对T1a以下患者目前
无明确证据推荐使用辅助化疗) 5. 组织学分级为3级
◦ 提出草案 2006.06 ◦ 专家评审 2006.09 ◦ 共识会议 2006.11 ◦ 07版发布及巡讲 2007.04-2007.12 ◦ 09版修订 2008.10 ◦ 11版修订 2011.04 ◦ 13版修订 2013.05 ◦ 15版修订 2015.07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指南 复发及转移性乳腺癌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妊娠期:妊娠早、中期患者,应慎 重选择化疗
2. 年老体弱且伴有严重内脏器质性病 变患者
差别所在 2013
2015
适应证
辅助化疗方案的制定应综合考虑肿
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方面的
因素和患者的意愿以及化疗可能的 获益和由之带来的不良反应等
以上单个指标并非化疗的强制适应证
辅助化疗方案的制定应综合考虑上述肿 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生理条件和 基础疾患、患者的意愿,以及化疗可能 获益与由之带来的不良反应等
DFS (%)
100 80 60 40 20
一般情况下,首选他莫昔芬 20 mg/d×5年
卵巢去势联合第三代AI:但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显示芳香 化酶抑制剂联合卵巢功能抑 制将优于他莫昔芬联合卵巢 功能抑制
• 辅助内分泌治疗有3种选择:他莫昔芬,卵巢功 能抑制加他莫昔芬,卵巢功能抑制加第三代AI (淡化他莫昔芬首选地位)
• 选择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肿瘤方面,复发 风险高或需要使用辅助化疗;患者方面,相对 年轻(如小于35岁)、在完成辅助化疗后仍未绝 经的病例 (突出两大考虑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