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税收原理分析

合集下载

税收原理PPT课件

税收原理PPT课件
掌握税收的种类与征收方式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种类的税收及其 征收方式,了解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和管理,为将来从事 财政、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02 税收基本概念
税收定义与特点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 政收入。
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指各种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有过大的差异或歧视。
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资和经济持续发展。
06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税收制度比较
各国税收制度特点
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特点,包括税制结构、 税种设置、税收征管等。
税收制度的差异
分析各国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趋同性
研究各国税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同的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的开征 、停征以及各种税收的减免等都必须依照 法律的规定执行。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目 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03 税收制度与政策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规定征收的各种税的制度,以 及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义务和负担,包括经济负 担和心理负担。
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

XXXX第八章税收原理102页PPT

XXXX第八章税收原理102页PPT
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采用的是超额累进 税率的方法。
• 但是,超额累进税率在计算时又比较繁琐。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将应纳税收入划为九个级距, 假如纳税人的收入数额很大,计算起来就要算 好几个乘法和加法。因此,在实际当中,税务 部门的做法是,先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然后 再减去多算的速算扣除数。
虽然报告也透露出“今后,根据经济 发展情况、居民消费支出、市场物价水平 等变化情况,费用扣除标准还将适时做出 调整,”为日后提高起征点留有余地,同 时也从侧面回应,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 没有调整的必要。
但是依然没有打消各界对此报告倾向的 各种疑虑。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 税收的定义 马克思——“赋税是政 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 是其他任何东西。”
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相互依、缺一不可的。 税收“三性”,作为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 是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
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本质的 体现;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保证; 固定性是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必然要求。
• 而如果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来计算,就可 以消除以上的弊端。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说明
• 超额累进税率:特点是,将收入分为若干个不同 的等级,每个等级分别乘以适用税率,最后,将 各个等级的应纳税额加总,得出应纳税额数。
如上例: 张三应纳税:500 X 5% =25 元 李四应纳税: 500 X 5% + 1 X 10% = 25.1元 • 显然,超额累进税率在实际运用中更为合理。因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七)课税基础

财政学老师--第八章税收原理

财政学老师--第八章税收原理
➢ 1. 对自然人的课税与对法人的课税。前者是对自然人征收的 税,后者是对在法律上具有独立地位的经济实体征税的税。
➢ 2. 买方税与卖方税。卖方税是指纳税人在交易过程中处于出 售方地位的税收。买方税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纳税人处于购买 者地位上的税收。
三、 课税对象 (征税对象、税收客体)
课税对象是指课税的标的物,它表明政府向什么征税。 课税对象可以分为三类:所得、商品和财产。




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西方经济学-- 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 (T.Hobbes) 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 Exchange-Theory)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当代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会
(一) 所得税
所得税(income tax)是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根 据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不同,可以将所得税区分为综合所 得税和分类所得税两种。
1.综合所得税(general income tax)以各类所得的总和为计税 依据。
2.分类所得税(classified income tax)是按照各种不同性质的 所得分别计征的所得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八章税收原理
1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 二、税收的“三性”
第八章税收原理
2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一)税收的概念
• 税收是指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 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 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 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等。
税收努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税制的 完善程度;二是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第八章税收原理
17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征税对象应达到 的一定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 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按照征税对 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 税的数额。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仅就超过免 征额的部分征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6
4、征税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竞争性
• 私人产品

排斥性

非竞争性
• 公共物品

非排斥性
是指由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
同享用的产品或劳务。是在
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
非排斥性的产品。
“免费搭车”
第八章税收原理
在消费过程中,对某一 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 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
消费
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 的收益,不为某个人或某 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 排在消费过程之外是不可 能的,7 或者成本很高。
单一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
– (2)定额税率——对每一单位的征税对象的实物 量直接规定某一个固定的税额。

政府经济学-8章税收原理

政府经济学-8章税收原理
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纳税人和纳税人之间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公需说
“公共福利说”或“公共负担说”,17世纪资本 主义初期,德国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学者K·克洛 克,“租税倘非出于公共福利需要者,即不得征 收,如果征收,即不能认为是正当租税。所以, 征收租税必须以公共福利需要为理由”,“无代 表不纳税” 。
征的进 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部分中央与地 房产税、
口环节 方按60%与40%的比例分享;④个人所得 城市房地
增值税 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外, 产税、车
其余部分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⑤ 船税、契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 税、屠宰
其余部分归地方;⑥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 税、筵席
从经济学的角度
公共产品的成本支付
从法律学的角度
权利与义务的对称性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传统观念
经济调节说
亦称“市场失灵论”或社会政策说,产生于 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社会政策学派 的财政学者瓦格纳和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 格曼。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现代
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
税收原则的发展
威廉·配弟——公平负担税收
三条标准:
公平、简便、节省
18世纪德国官房学派攸士第——征税不能 妨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
六大原则:促进主动纳税;不侵犯臣民的合 理的自由和增加对产业的压迫;平等课税; 具有明确法律依据;挑选征收费用最低的商 品货物征税;纳税手段简便,税款分期缴纳, 时间安排得当
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 用税)
所得税(企业、个人)
财产税和行为税(房地产税、 车船税、印花税、契税)
特定目的税(筵席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 占用税、车辆购置税)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八章 税收原理)【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八章 税收原理)【圣才出品】

第八章税收原理一、概念题1.税收的强制性答: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在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力: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

前者依据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权取得收入,后者凭借政治权力占有收入。

国家运用税收参与这种分配,就意味着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而这种分配之所以能够实现,正是因为它依据的是政治权力,而且依法征收,任何形式的抗税行为都构成违法行为。

征税中的强制性不是绝对的,当企业和个人明了征税的目的并增强纳税观念以后,强制性则可能转化为自愿性;同时,强制性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的,政府依法征税,公民依法纳税,公民具有监督政府执行税法和税收使用情况的权利。

2.税收的固定性答: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一般说来,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发生了纳税行为,拥有了应税财产,就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不得违反。

同样,政府也只能按预定标准征税,不得随意更改。

税收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课税标准也会变动。

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税收的无偿性答: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针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税后并未获得任何报酬,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是不具有偿还性或返还性的。

但若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是并存的,这里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

4.纳税人答: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所谓自然人,一般是指公民或居民个人,如月工资达到应税所得额的我国公民,就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所谓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各类企业,如我国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等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经济学原理》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

《经济学原理》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

第八章应用:税收的代价在本章中你将——〔〕考察税收如何减少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了解税收无谓损失的意义和原因考虑为什么一些税收的无谓损失大于另一些税收考察税收和无谓损失如何随税收的规模而变动税收往往是热门政治争论的来源。

在1776年美国殖民地对英国税收的愤怒引发了美国革命。

200多年以后,罗纳德·里根以大幅度降低个人所得税为号召中选总统,在他入主白宫的8年期间,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70%下降为28%。

1992年,比尔·克林顿中选的局部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总统乔治·布什没有遵守他在1988年大选中的诺言:“相信我的话:没有新税。

〞我们在第六章中开始研究税收。

在那里我们说明了,一种物品的税收如何影响它的价格和销售量,以及供应和需求的力量如何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划分税收负担。

在本章中,我们要扩大这种分析,并考察税收如何影响福利,即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福利。

乍看起来,税收对福利的影响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政府征税是为了增加收入,而这种收入必然来自某人的口袋。

正如我们在第六章中所说明的,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买者和卖者的状况都会变坏: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

但为了更充分地理解税收如何影响经济福利,我们应该比拟买者和卖者减少的福利和政府增加的收入量。

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工具使我们可以进行这种比拟。

分析将说明,税收对买者和卖者的本钱超过了政府增加的收入。

税收的无谓损失我们从回忆第六章中一个惊人的结论开始:一种物品的税收是向买者征收还是向卖者征收是不重要的。

当向买者征税时,需求曲线向下移动,移动量为税收的大小;当向卖者征税时,供应曲线向下移动,移动量为税收的大小。

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征收税收时,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而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

最后,无论如何收税,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图8-l表示这些影响。

为了简化我们的讨论,尽管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中必然有一条曲线移动,但图上并没有表示出任何一条曲线的移动。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pptx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pptx
❖ 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三、税收原则
1、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 税收公平
普遍征税
❖ 指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平等征税:征税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负担能力相称
❖ 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 ❖ 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 公平类税收原则:受益原则;能力原则
第八章 税收原理
Chapter 8 The principles of taxation
本章主要内容 ➢什么是税收 ➢税收术语和分类 ➢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税收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 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 入的一种形式。
❖ 税收基本属性:
7、课税基础,简称税基
❖税基是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税基~课税对象:可能不一致,如商品税的课税对象 是商品,税基是厂家的销售收入或消费的货币支出。
❖税基~税源:税源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税基可能是支 出
❖税基选择是税制设计的重要内容,包括两方面问题:
以什么为税基:收益、财产、支出? 税基的宽窄问题:大体相当于征税范围
补充:税负痛苦指数(Tax Misery Inde福布斯》推出的统计,我国税负痛苦指数世界排 名第四!前三名是法国、比利时和瑞典。
6、起征点和免征额
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 最低界限。是对低收入者的照顾。
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 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 税收效率
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
❖ 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
征税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第八章 税收原理-PPT文档资料

第八章 税收原理-PPT文档资料
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6)地位: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基本) 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7)本质:国家按法律规定向纳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 物或货币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①含义: 即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
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②强制性主要体现:
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 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 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全额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 级次的税率统一征收。
超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 分为 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 定不同的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 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
15
125元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元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元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元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元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4、与课税对象密切相关的概念 (1)税源。它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即税收的最终 出处。
各种税因课税对象的不同,都有不同的经济来 源。有的税种税源与课税对象一致,比如个人所得 税的课税对象和税源都是个人所得。但也有不一致 的情况,例如,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是应税的货物或 劳务,而税源则是包含在销售额中的纯收入;房产 税的课税对象是房产,税源则是房产收益或房产所

税收原理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含义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一)税收性质属分配范畴,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二)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三)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二、税收的形式特征(一)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令的形式强制课征的,应纳税者必须履行缴纳义务,按照税法的规定照章纳税,违反者要受到法律制裁。

(二)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直接的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三)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等税制要素,纳税人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政府也只能按预先的规定征税,不得随意更改。

三、税收的经济影响(一)税收对生产领域的影响1、所谓税收效应,指的是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

2、收入效应,即受税收的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为维持原有收入和消费水平,迫使人们增加劳动,减少闲暇;3、替代效应,即政府课税使劳动与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而使闲暇的相对效应增加,从而引起个人以闲暇替代的行为。

(二)税收对分配领域的影响1、对企业利润分配的调节,如通过流转课税和所得课税,使一般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都只能获得合理的适度利润;通过差别税负政策,发挥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节效应。

2、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在分配环节课征累进的综合个人所得税,使高收入阶层比低收入阶层承担较重的税收,并且能够随着不同个人的收入增减变化,灵活调节其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三)税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1、经济危机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来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投资和消费;2、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又可以通过增税来压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投资和消费。

四、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1、商品课税商品课税也称流转课税,是指对纳税人的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课征的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财政学_郭庆旺_第八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_郭庆旺_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1. 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的基本属性,同其他经济范畴一样,通常要从两方面来剖析:一方面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殊规定性,即不考虑税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差别,剖析税收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是剖析不同社会或不同国家的税收的特殊性。

2. 税收的"三性"
处于两难的选择,因此,把税制的设计同本国的具体情况和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的税收原则,才是对公平与效率两者更深层次和更高层次的兼顾。

2. 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又分为: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2)效率类税收原则,又分为: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
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涉及税制本身问题,所以又称税收的制度原则。

3. 税收中性问题
(1)概念。

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明确税收超额负担或称无谓负担问题是理解中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财政学-税收基本知识

财政学-税收基本知识

第八章税收原理第一节什么是税收●税收的基本属性马克思把税收界定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西方经济学关于税收的学说,一般认为主要溯源于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bbes)的“利益交换说”(Benefit-Exchange-Theory)。

霍布斯认为:“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间接税和直接税就是为不受外敌入侵,人们以自己的劳动向拿起武器监视敌人的人们提供的报酬。

”后来,经过洛克、休谟、边沁以及斯密等人提出的社会契约说、利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利益交换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逐渐提出了新税收学说,认为国家征税除了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筹措经费之外,还发挥调节经济的功能(如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

●税收的“三性”1.税收的强制性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存在两种权力即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

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

2.税收的无偿性政府征税以后,税款即为政府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同政府债务所具有的偿还性不同。

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并存。

3.税收的固定性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税收的权威性来源于国家政权的权威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税收术语——纳税人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承担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各类企业。

与纳税人有关的一个概念是负税人。

《税收原理》课件

《税收原理》课件

03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概念与衡量
税收负担的概念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受的经济负担。它是税收的核心问题,也是 税收政策的核心。
税收负担的衡量
税收负担的衡量通常采用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 定时期内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微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纳税人或纳税单位所承 受的税收负担。
04 税收效应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通过税收可以调节社会总 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税收可以影响生产成本和 市场需求,从而影响物价 水平。
就业创造
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刺激 投资和消费,增加就业机 会。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收入再分配
社会稳定
税收可以通过累进税率、遗产税等手 段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转嫁的概念
税收负担转嫁的形式
税收负担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经济交 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缴纳的税款转 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收负担转嫁有多种形式,包括前转 、后转、消转和资本转嫁等。前转是 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将税款转嫁给购买者;后转是指纳税 人将税款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供应者 ;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生产要素 的购买价格或提高销售价格将税款转 嫁给消费者;资本转嫁是指纳税人将 税款转嫁给投资者。
税收法制原则要求税制设计应符合法律法规的 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或超越法律授权。
税收法制原则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具有重 要意义,是税收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税收法制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必须依法进行,税 收法律法规是征税的唯一依据,所有纳税人都 必须依法纳税。
税收法制原则的实现需要制定完善的税收法律法 规,确保税收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保障纳 税人的合法权益。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对家庭决策的影响
年份 名额 纳税起始额
1997 11
100万元
1998 21
200万元
1999 22
300万元
2000 22
500万元
2001 51
500万元
有关部门的领导表示,这次重奖,表明了政府对
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们的重视、
厚爱和支持。这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对纳
税大户的奖励会更多。
发生之前
长期经济利益 对微观有利 对宏观有利
政府态度 纳税水平
严厉打击 低
反避税 中
鼓励保护 高
3.2税负转嫁的形式
1.前转嫁(最普遍方式) 2.后转嫁 3.混合转嫁 4. 税收资本化
1.前转: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 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 者负担。
2.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 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 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 者负担。属于由买方向卖方的转嫁。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税收概述 税收负担 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收效应
第一节 税收概述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1.2税收的概念与一般特征 1.3税收的分类 1.4税收的经济影响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从税收的产生看,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
社会条件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4)行为税 ➢ 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
税对象的一类税。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印花 税、城建税和车辆购置税都属于行为税。 ➢ 行为税的主要特点是: ✓ 课税对象单一; ✓ 税源分散;
(5)资源税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对一种物品征税是在买者支付的价格与 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 由于这种税收楔子,销售量低于没有税 收时应该达到的水平. 对一种物品征税,使这种物品的市场规 模缩小。
税收收入
T = 税收规模 Q = 物品销售量
TQ = 政府的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
Price
Price buyers pay
无谓损失
Supply
PS
0
Q2
Q1
Demand
Quantity
Deadweight Loss and Tax Revenue...
Price
PB
(c) 大额税
无谓损失
Supply
PS 0 Q2
Demand
Q1
Quantity
无谓损失与税收收入
对小额税而言,税收收入少,无谓 损失少。 当税收规模增加时,税收收入增加 ,无谓损失也增加。 但当税收规模继续增加,税收收入 则下降,因为高税收大大减少了市 场规模,产生非常大的无谓损失。
税收扭曲与弹性...
Price
(a) 供给缺乏弹性 Supply
税收 规模
0
当供给比较缺乏弹性时 ,税收的无谓损失较小 .
Demand
Quantity
Tax Distortions and Elasticities...
Price
Size of tax
(b) 供给富有弹性
当供给比较富有弹性时 ,税收的无谓损失较大 .
是富有弹性的。
The Deadweight Loss Debate
工人对激励反应较大的例子: 许多工人可以调整他们工作的时间 一些家庭有第二个赚钱人(已婚妇女选 择从事家务还是工作挣钱) 许多老年人可以选择什么时候退休 一些人考虑从事地下经济活动 (i.e. 他们 从事非法经济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equity and efficiency for tax )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equity criterion and efficiency criterion )
三、税收中性(neutrality)问题
(tax neutrality )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the terminology )
二、税收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 )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负税人 扣缴人
(二)课税对象 (对什么征税)
税源(税收的来源)
计税依据(征税对象量的具体化)
税目(课税对象 的具体项目)反映征税的
超额累 进税额 (元)
25000以下
20
25001~50000
30
25000 50000
25000 25000
5000 15000
5000 7500
50001~75000
40
75001~ 100000
50
/
/
75000 100000 100000
25000 30000 10000 25000 50000 12500 100000 50000 35000
只有不变的税收才是好的税收
改变税收激励引志的个人行为调整往往是成本 高昂的
税率的暂时调整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是相对较弱 的,因为这些调整对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性 决策影响甚微
税率的普遍降低可能会弱化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尤其是利润税率的降低
税收是古老的财政收入形式:税收的历史同国 家一样久远。
在英格兰发明窗户税的整整100年后,海峡对岸的法国又实行了 门户税,并坚持了一个世纪之久,拿破仑的财政税务机关认为, 房子的门和窗户越多,租金就越高
1990年,作为一种削减美国财政赤字的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美 国国会同意对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征收10%的“奢侈品税”
税收与人类行为
人们的行为或多或少受到避税意愿的影响 在征收窗户税时的英国,许多人封上他们的窗户,人们在建造新
夏商周:商朝“殷人七十而助”,实行劳役税 制;周代:“周人百亩而彻”,劳役税和比例 税并行;
春秋:鲁国的“初税亩”,废除了按井田征收 田赋,改由按田亩征税。不论公田、私田。等 于承认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的合法性。
汉朝: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轻徭薄赋”
唐朝:杨炎“两税法”。即户税和地税,计税 对象以资产为主,有利于削弱农民对国家政权 的人身依附程度。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当代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会




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广度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反映征税的深度
税率的划分--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累进
比例 定额
税基
0 图8-1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
税级
税率 (%)
适用全额 累进税率 的应税所 得(元)
适用超额 累进税率 的应税所 得(元)
全额累 进税额 (元)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 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 收入的一种手段。是以法律规范的特定分配关 系。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税收的产生
税收的特征
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和固 定性
是区别于其他公共收入的形式特征
无偿是税收的核心,强制性 和固定性是 对无偿性的保证和约束
托马斯.孟(1571-1641)的关税思想:英国重商主义 的代表人物。《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64年出 版。说明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出口税不应过高, 用于再出口的货物征收的进口税应该低,较重的税收 负担应该加在用于国内消费的货物进口上。
魁奈(1694-1774法国重农主义创始人) 《赋税 论》:提出土地单一税主张。“把赋税收入重新调整, 采取负担较小的征税形式,绝对不向农业本身征税, 而 只是向农业提供的收入以及靠农业收入维持的各种 工作征税,是非常重要的”。
房时尽量少建窗户;欧洲的一些国家房子里没有储藏室,人们用 便携式橱柜取而代之,因为这些国家的政府根据房间数来征税, 储藏室算作一个单独的房间;有些欧洲国家的房子像保龄球道, 又长又窄,因为当地政府根据房子临街正面的面积来课税;亚洲 的某个国家很少人拥有已完工的房子,人们住的房子永远在建造 之中,因为政府向已完工的房子所征的税远高于未完工的房子……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the nature of taxation)
二、税收的“三性”
(the “three features” of taxation )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马克思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西方经济学-- 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 (T.Hobbes) 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 Exchange-Theory)
表8-1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 (单位:元)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税收能力:
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和政府的征税能力
税收努力,取决于:
税制的完整程度,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七)课税基础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二、税收分类
(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三)从量税与从价税 (四)价内税与价外税 (五)中央税与地方税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什么是税收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案例:政府征税时该考虑什么
窗户税、门户税和奢侈品税
1696年,英格兰开通窗户税,理由是房屋的大小和豪华程度与采 光窗户的数量和大小密切相关,因此税务官只需要在外面数数窗 户的数量就可以确定房主应当缴纳的税款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