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昆仑地名与昆仑文化
中华昆仑文化简介
中华昆仑文化简介道依中华昆仑文化,是起源于中国青海昆仑山主脉的文化,是对神秘高原自然、人文、审美经验的积累,是对人类生息繁衍和社会进步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汇,所以,中华昆仑文化是反映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起源、进程的“源头文化”、“根部文化”、“传统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典型;是复兴中华文明,圆融世界文明的精神文化之源。
一、昆仑文化与人类文明同步昆仑山,最早见于上古文献《尚书—禹贡,《河图》描述其“天中柱,气上通天””《水经注》言:“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尔雅》言“河出昆仑”《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淮南子—地形》更对大禹在昆仑上的神奇所见进行了渲染.。
《神异经》中黄帝、颛项、帝喾、尧、舜五帝所理,与天感应,巡幸昆仑,昆仑因而被誉为中国的“奥林匹斯”,是“百神之所在”和“帝之下都”、“万山之祖”。
所有的历史学家公认,人类社会先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母系社会时期,然后才进入父系社会。
而母系社会的代表人物是女娲(九天玄女)和西王母。
这两位女大神既是妈(民族母亲),又是祖(始祖和保护神),她们大善、大智、大勇,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天动地,激励着一代代龙凤传人披荆斩棘,创造一个个奇迹。
昆仑神话是世界两大神话的主体神话。
昆仑神话主要记载了人类从诞生到发展的重要历程,距今已有360万年的历史,是最原始的“史书”,所以说,昆仑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步的。
昆仑神话中的核心人物女娲、盘古、西王母等均与青海的昆仑山、扎麻隆凤凰山、青海湖、长江、黄河、湟水河、祁连山密切联系。
只是人类的初始阶段,由于受语言、文学、交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没有形成系统化,更没有迅速传播开来。
增城,昆仑仙山之城
增城,昆仑仙山之城温敏崇‚各位游客,欢迎来到增城。
增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各地游客来到增城,导游如此介绍增城地名的由来。
不但导游如此介绍增城,增城各主流媒体同样如此介绍增城,增城地名的由来之一的‚加城说‛近年来逐渐流行。
现今增城地名的由来有三说,‚神话说‛、‚增江说‛和‚加城说‛。
对增城历史非常熟悉并担任《增城县志》副主编的王一洲老先生对三说中的‚加城说‛表示质疑。
‚加城说‛源于宣统《增城县志》舆地下记:‚《永乐志》云‘南海郡前统县六,今增为七,故名增城’。
‛《永乐志》如今已佚,其说法依据巳无从查考。
永乐年号为1403-1424年,距增城建县一千多年。
也就是说增城建县一千多年后《永乐志》中记载的增城地名由来,其可信性已大打折扣。
王老先生在《文史小语:增城几说》也表示疑惑:‚《永乐志》成书,距增城建县一千多年,其有何根据并没有说明。
‛除失传的《永乐志》外,‚加城说‛再找不到其它史料依据。
因此,王老先生在《增城县名由来和县城变迁》中说:‚历代建县取名,都是一件大事,通常由地方官吏提出,逐层上报,经朝廷审议批准。
怎能说增加一城,就叫增城这样马虎?故此说存疑较大。
‛史料记载增城地名由来最多的是‚神话说‛。
唐代《元和郡县志》书成于元和八年(813年),《元和郡县志》岭南道广州下记:‚增城本汉番禺县地,后汉于此置增城县。
按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
‛明嘉靖《增城县志》说:‚或以《楚问》增城九重,故名‛。
《永乐大典》是我国明朝编篡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二年(1404年)编成。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九百六收录关于增城沿革县名由来的志书有如下记载:《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汉以番禺县地析置此县,因昆仑山有阆风增城,故名。
属南海郡。
晋宋齐并因之。
隋初置东莞郡,后罢。
昆仑
昆山也称昆岗、玉峰山、马儿山。昆仑原型的破解,得益于查找青铜器壬午剑历史越王寿所属。商周数以万 计的青铜器,保存着商周历史年代的真实记录,帝王诸侯即位干支年表不会混同。陈君俭发现的先秦干支年表可 以知道历史上许多真相,甚至周公旦的生辰年龄。越王实际统治中国领导诸侯一百五十年。越王寿之后一二百年, 昆仑一词为庄子屈原等所采用。
词语解释
解释二
解释一解释三Fra bibliotek1.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 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 《楚辞·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韩愈《杂诗》之三:“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 《书·禹贡》:“织皮,崐崘、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 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 也。” (3).古代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谦之手射阳迈柁工,船败纵横,昆仑单舸接得阳迈。
(1).山名。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 《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昆仑,排阊阖,沦天门。”高诱注:“昆仑,山名也。在西北,其 高万九千里。” 陈毅《昆仑山颂》诗:“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汉代汶上明堂的通道。 《史记·封禅书》:“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 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 《史记·孝武本纪》:“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 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 图。” 参见“昆仑道”。 (3).古障塞名、一名昆仑障。西汉置。在今甘肃省安西县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东晋、南朝时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
昆仑山的最新研究成果
昆仑山的最新研究成果徐朝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上古史中最大的谜团,莫过于昆仑山到底在哪里?中国任何一种追根溯源历史,最后都毫无例外指向一个地方——昆仑。
从古至今,历代修仙问道、天子帝王、文人骚客,曾经都试图寻找昆仑,但都无功而返。
昆仑就像一个永远不能解的谜,万古不得真相。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古人曾如此傲娇的诉说着昆仑情怀,五千年来后人都视昆仑为龙脉之源、万山之祖,凡及宇殿天都、神话传说,根由缘来无不关联到昆仑。
为了寻找华夏祖先发源的神山昆仑山,考古范围从中国到古埃及,到非洲,甚至漂洋过海到欧洲,各依一个论据指出大昆仑是这座山脉,或是那座山脉。
找啊找啊,找了几千年,“昆仑”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谜。
影响之大,传播之广,受众之多,就具体事物而言再无之一。
昆仑山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真是困惑了古往今来的无数过客。
屈原都要仰天长问:“昆仑悬圃,其尻安在?现世,有的证据支持新疆的喀喇昆仑;有的证据支持昆仑山是今天的祁连山等;有的证据论证昆仑根本不在中国,而是非洲、欧洲等地;莫衷一是,于是有的群体干脆否定昆仑不存在,是虚构的神话;反之又干脆肯定昆仑不在地球,而在四维空间。
然而在今天,在2019年,在中国大地上,上古昆仑山的真正面貌终于出现在世人面前,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昆仑山’终于露出她那神秘美貌。
露出她那通天的雄姿,露出她那极其宽广的胸怀,露出她那能孕育世间万物洞窟。
以下图像就是中国神山‘昆仑山’的复原面貌图像。
以上图像中的巨型火山,就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神山昆仑山的‘广度’复原图像模型。
中国神山‘昆仑山’的宽度中国神山‘昆仑山’是巨型火山,是地跨东海,西到里海,南临印度洋的巨型火山。
是拥有不可思议的广阔面积的巨型火山,原始昆仑山的面积大约在16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中国面积。
广阔无垠,大象无形,是上古昆仑神山的特点,其广万里是巨型昆仑山的特点之一。
上古昆仑山的宽度是根据以下资料确定的;【根据火星;最大的火山奥林帕斯山宽600公里事实,再加上地球是火星质量的11倍的事实,奥林帕斯火山宽度600公里乘以11倍=6600公里的计算结果,促使我大胆推导出神山‘昆仑山’火山的原始直径在5000公里--------6000公里之间】又根据;河图括地象》曰:“地祗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的记载,我大胆确定上古昆仑山的【直径在万里以上】是符合科学逻辑的。
昆仑山“昆仑”之名的由来
昆仑⼭“昆仑”之名的由来 “昆仑”,⼭之名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海经》、《禹贡》等书中就有,但当时所说的昆仑究竟在何处,还不太清楚。
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霍去病开发西疆之后,才得以实定。
《史记·⼤宛传》中说:“汉使穷河源,其⼭多⽟⽯采来天⼦案古图书,名河所出⼭⽈昆仑云”。
由于昆仑⼭⼀直与“河源”相联系,⼜有“导河积⽯”之说,昆仑⼭的范围,则随着中原⼈民对河源的认识⽽变化。
⾄魏、晋、隋、唐时期,由于中原⼈民与当时居住青海的少数民族来往逐渐密切,中原⼈民对黄河河源的认识逐步由新疆的于阗南⼭移到青海境内。
由⼩积⽯⼭(现拉鸡⼭)到⼤积⽯⼭(现阿尼玛卿⼭)再到巴颜喀拉⼭。
随之昆仑⼭的范围⾃新疆、西藏的边界向东延⼊青海中部。
所以我国古代历史著作中所指的昆仑⼭主要是指藏北⾼原、青南⾼原与塔⾥⽊盆地、柴达⽊盆地之间的⼭脉。
元朝等虽然个别时期曾把喜马拉雅⼭也称作昆仑,但流传不⼴,时间不长。
民国时期所指的昆仑⼭范围⼗分⼴⼤,如民国19年(1930)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辞典》中的昆仑⼭词条称:“中国之千⼭,西起帕⽶尔⾼原,东⾄海滨,长七千余⾥,为我国最长之⼭……”。
它包括横断⼭、南岭、秦岭、阴⼭、祁连⼭、唐古拉⼭、兴安岭及⽇本、台湾等地的主要⼭岭。
中华⼈民共和国成⽴后出版的著作,对昆仑⼭的认识基本相同,但其范围特别是内部的划分不尽⼀致。
1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的昆仑⼭条⽬称:“西起的帕⽶尔⾼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东延⼊青海省境内。
长约2500公⾥。
古⽼褶皱⼭。
西段为塔⾥⽊盆地,藏北⾼原的界⼭,西北--东南⾛向……东段成东西⾛向,分三⽀:北⽀为祁漫塔格⼭;中⽀为阿尔格⼭,东延为布尔汉达⼭(该《辞海》“布尔汉布达⼭”词条中⼜称:“属昆仑⼭北⽀”两处⽭盾)及阿尼玛卿⼭(积⽯⼭);南⽀为可可西⾥⼭,东延为巴颜喀拉⼭”。
1979年⼈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然地理》中说“在塔⾥⽊盆地西南缘的西昆仑⼭,⾛向北西,平均海拔6000⽶,公格尔⼭、慕⼠塔格⼭等⾼峰都在7500⽶以上。
日出东方 玉出昆冈——记昆仑玉的前世今生
仑山脉,又称昆仑虚,中国的第一神山。
它横贯新疆、西藏和青海之间,北瞰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接浩瀚无垠的藏北高原,向东一直延绵到四川,与岷公里,平多万平方公里。
从空中俯瞰,其高大雄伟之势,宛如一条巨蟒盘亘于亚洲中部,被称为“亚洲脊柱”。
因昆仑山横空出世、气势磅礴,被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就在这巍巍昆仑之中,蕴藏着一种洁白温润的玉石,这就是昆仑玉。
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意思是“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
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昆仑玉与和田玉同属昆仑山矿脉,昆仑以北称之和田玉,昆仑以东称之昆仑玉。
二者主要矿物成分都是透闪石,但因后期物理环境不同,其呈现出的色泽、质地也略有差别。
和田玉细腻温润,昆仑玉较之则更为玲珑通透,这在宝石学里称为同那么昆仑玉是如何自西域进入中原的呢?故事还得从周穆王与西王母瑶池相会说起。
据《晋年)在今天的河南卫辉(卫辉又称汲县),因两个盗墓贼的缘故,偶然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魏王墓葬,出土了大量竹简,史称“汲家竹书”,其中记载的《穆天子传》是一部以记行体描述古代东西交通路线的书籍。
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一段动人传说,这也是最早关于昆仑玉由西域进入中原的文字记载。
这部书虽名为“穆天子传”,但实则是假托周穆王之名的东方商贾西行记录。
书中所述多与古代史地书籍记载的内容吻合。
书中最关键的是记录了昆仑山产玉地区及行走路线,几乎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贯通东西方玉石之路的线路图。
相传西周穆王被昆仑山的神秘所吸引,唯有一游方解心结。
于是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63年),驾着八匹骏马日行万里,从益蜀山(今山西高平县)向南行进到河北,又向西行,沿着黄河行至青海乐都羌人的游牧地,然后到达今天的柴达木盆地,穿山越岭来到昆仑山北坡,在赤水的北岸宿营三日。
穆天子就是从这里登上了昆仑山,在山中拜谒了黄帝的宫殿,为黄帝的大臣丰隆之墓培土,并与美若天仙的西王母会面。
神话中的昆仑山
神话中的昆仑山作者:陈连山来源:《前线》2017年第06期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推测第一大河黄河的源头必出于西北最大高山,这就是《尚书》所说的“河出昆仑”。
作为大自然的代表,黄河自古是帝王祭祀的对象,作为黄河源头的昆仑就成为更加神圣的神山。
在神话中,昆仑山是最高天神在人间的都城。
美丽的人间天堂昆仑,古书中也写作崑崙、崐崘,有时候也叫作昆仑之丘、昆仑之墟。
中国最早的地理志《山海经》说,昆仑山在中国西北部,方圆八百里,高一万仞(《禹本纪》说它高二千五百余里),是支撑天空的八根天柱之一。
最高天神黄帝、西王母、雷神丰隆,以及其他神灵都居住在山顶的宫殿里。
屈原的《天问》和西汉刘安的《淮南子》说,这些宫殿非常壮丽,有九层高,高达数里。
站在三百二十里外的槐江山上眺望,整个昆仑山光芒万丈。
在神话中,昆仑山十分美丽,山上到处是美景。
其一是悬圃,就是位于昆仑半山腰的一处花园。
其二是瑶池,那里是西王母居住游乐的地方。
另外一处是醴泉。
醴泉四周长满鲜花绿草,泉水清芬甘美,如同美酒一样。
这座神山长满了奇花异草。
山上盛产各种玉树,有文玉树、玗琪(yǘqí)树、琅玕(lánɡɡān)树、碧树、瑶树等等。
所谓文玉树,就是五彩玉树。
玗琪树是赤色玉树。
琅玕树的果实是珍珠美玉,专供凤凰享用。
碧树,即绿色的玉树。
因为多玉,所以山上的井栏都是用玉石制作的,十分华美。
昆仑山还为众神提供了凡人难以想象的各种美食。
山上的稻子不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水稻,而是木本的“木禾”。
木禾有四丈高,树干有五人合抱那么粗。
它无须每年播种,自动生产稻米。
木禾的东边是沙棠树。
据说,沙棠开红花,结的黄色果实像李子,但是无核,吃起来十分方便。
人吃了沙棠果以后,可以漂洋过海,遇水不溺。
这里还有一种薲草,味道像葱,吃了之后可以消除忧愁。
山上还有肉食,叫作“视肉”。
它是一种动物,但是既没有四肢,也没有骨骼,全身都是肉,而且肉味鲜美。
视肉会自动生长,被吃了一块,马上又恢复原状,永远吃不完。
昆仑 汉语词语
昆仑汉语词语
1. 昆仑山:昆仑山是中国西部的一座山脉,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标志之一。
昆仑山横跨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是亚洲最长、最高的山脉之一,被誉为“万山之祖”、“龙脉之源”。
2. 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昆仑山被视为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一个神秘而神圣的地方。
昆仑山常被描绘为有许多奇异的景物和生物,如仙草、神兽、仙人等。
3. 文化象征: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它常被用来代表高大、雄伟、神秘和永恒。
昆仑山也与道教、佛教等宗教和哲学传统有关,被视为修行和悟道的圣地。
4. 地名:除了作为山脉的名称,“昆仑”还可以指其他与昆仑山相关的地名,如昆仑镇、昆仑关等。
5. 其他用法:在一些文学作品、电影、游戏等中,“昆仑”也被用作名称或背景设定,以表达其神秘、奇幻或冒险的氛围。
总的来说,“昆仑”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可以指代具体的地理位置,也可以象征抽象的概念和文化价值。
《山海经》中关于新疆的记载的研究
《山海经》中关于新疆的记载的研究作者:吴昱捷丁天肖晓孙占琴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1期摘要:最早的中国民俗地理志文献《山海经》记载了昆仑西王母等有关新疆地区的神话传说以及地理地形地貌概况。
研究《山海经》及早期文献对证明中国内地早期与新疆的交流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山海经》及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报告了从先秦到汉唐中国文献对新疆地区的记载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实地勘察和访问调查,并结合了新疆本地相关文献传说。
从文献考古资料和新疆本地神话传说方面证明了新疆与内地文化密切的关系,表现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其有不容置疑的主权。
关键词:新疆;《山海经》;神话;丝绸之路一、对山海经关于新疆部分的研究(一)山海经对新疆地区记载《山海经》记载了新疆古代史料的内容有第八卷《海内东经》“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yao)、月支之国”。
第十三卷《海内经》“有钉零之国,其民从厀(xi,膝)已下有毛,马蹏(ti,蹄)善走”。
第七卷《海内北经》说鬼国是“人面而一目”;第三卷《海外北经》中的“一目国”其国人“一目,中其面而居”;第十二卷《大荒北经》“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威姓”。
(二)对山海经的研究首先,在各神话、古籍中,对昆仑之地盛产良石美玉都多有记载。
在《管子·轻重甲》中,齐桓公向管仲询问治理周边四夷的方法时,在管仲的回答中曾提到了昆仑:“替洱而辟千金者,球琳琅环也,八千里之昆仑之墟可得而朝也。
”在这其中,将昆仑作为四夷中西方地区的代称,所提到的“八千里”不仅形象概括了其地区之远,还提到了该地多良玉与美石的信息。
而同样,在《山海经》的《海内西经》,同时期作品的《尔雅·释地》中对“昆仑之墟”产玉的信息也有所提及:“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璆琳琅玕焉;”“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
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
”《尔雅·释地》在列举各方名产时将昆仑的美玉特意点出,《海内西经》中描写的程度或有夸张之处,但由此也可看出古人对“昆仑多美玉”这一概念的接受程度之广。
昆仑山是一条“文化长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昆仑山,位于新疆的南部,南接藏北高原,北瞰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起帕米尔高原,蜿蜒2500公里东入青海。
昆仑山雪峰林立,其西端有海拔7000米以上的慕士塔格山、公格尔峰及公格尔九别峰,更有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挺立在冰川雪域之巅。
昆仑山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地理长廊。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出自《尚书·胤征》篇,记录距今约四千年的夏代,昆仑山曾发生火山爆发,玉和山石在火焰中燃烧。
人们认识昆仑山,是从昆仑山火山爆发开始的。
火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质量,昆仑山成为遍布白玉的地方,每走一步都踩在玉石上。
这些玉石有的向东经甘肃、青海等地抵达中华早期文明的腹心之地,有的向南进入古象雄王国和吐蕃王国,向西经今乌兹别克斯坦,至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
这些运输玉石的道路,即后人所称的“玉石之路”。
昆仑山在很早就被中原人视为神山,因昆仑山而产生的神话相继不绝,如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姮娥窃药奔月、姜嫄履大人迹而生后稷,均与昆仑山相关。
昆仑山是黄帝与神的栖居地,“食玉膏,饮神泉”而得以长生;周穆王曾驾驭八骏西巡昆仑山,并与西王母在瑶池会见,举觞唱酬;西汉时,张骞遣副使寻黄河源至于阗,采得昆仑玉而归……“西王母”是谁?《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书中“西王母”一词,主要有两种含义,一为昆仑山原始部族女首领,二为地名,大概西王母部族聚集生存过的地方,均称“西王母”。
按早期的史料记载,黄帝、尧、舜、禹都与西王母有关联,《帝王世纪》记载:“西王母,慕舜之德,来献白环。
”在古代,即使五岳联袂也不可与昆仑山相媲美,后人称昆仑山为“万山之祖”。
有关昆仑山的记载散见于汉代以前的文献资料中,不胜枚举,昆仑山就是历史的一条文化长廊。
神话是无形的,但产生神话的昆仑山是真实的。
峨眉山作为道教名山的早期历史刍论
峨眉山作为道教名山的早期历史刍论*导读:摘要: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但最初并不是作为一座佛教名山而存在的。
在远古时期大山崇拜情结作用下,华夏先民赋予了峨……摘要: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但最初并不是作为一座佛教名山而存在的。
在远古时期大山崇拜情结作用下,华夏先民赋予了峨眉山以神奇的功能,使其承担、分有了神话传说中的昆仑神山的功能,其仙山形象逐渐明晰。
汉代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道教后,峨眉山逐渐归入道教洞天福地谱系,在《云笈七籖》中被称为道教第七洞天,成为一座道教仙山。
两宋以降,峨眉山佛教勃兴,道教式微。
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峨眉山仍处于佛道共存的格局。
关键词:峨眉山;昆仑山;道教;佛教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僧俗两众所共仰的普贤菩萨道场,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界都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纵观峨眉山佛教近两千年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峨眉山最初并不是作为一座佛教名山而存在的。
远古时期,神话人物迷离其间;东晋以前,道教仙人缥缈其中。
这些都无疑增加了峨眉仙山的神秘色彩。
本文试结合中国人传统的大山崇拜心理以及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昆仑神山形象,尽量给出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
*一、大山崇拜与昆仑神山1.大山崇拜情结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华夏文明是大山大河文明的代表形态,先民很早就形成了以大山崇拜为中心的自然崇拜文化,而大山崇拜的表现方式和思想载体便是大山祭祀文化。
人类在原始社会中的最初宗教形态大都以自然崇拜为基本特征。
最早的人类,恐惧于他们四周所发生的狂风、暴雨、地震、雷电等激烈的自然现象,只有匍匐在地球上战栗地接受某种莫名的巨大力量所赐予的这一切。
于是,万物有灵论应运而生,而郁郁苍苍的高山最容易被神话成为万物之源:山,产也。
言产生万物。
[1]卷7《释山》山,宣也。
谓能宣郁气,生万物也。
有石而高象形。
[2]第九篇《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人文神话地理专著,据袁珂研究,书中有山,名,日月所出入(者)也这一类似句式出现多达六次。
昆仑山脉
昆仑山脉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
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
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1]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
是道教正神,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中文名昆仑山外文名Kunlun Mountains地理位置中国新疆与青海、西藏交界海拔4767米全长2500公里目录1地质地貌▪地貌情况▪山脉分段▪地质特点2气候特点3水系情况4特色物产5当地居民6人文历史▪与道教关系▪记载▪神话传说7旅游景点▪昆仑泉▪相关山口▪昆仑桥8其他资料▪自然异象▪文学作品▪舰队名称1地质地貌编辑地貌情况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昆仑山[2]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最高峰是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的公格尔峰(海拔大约7649米,另说7723、7719)。
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
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
形成昆仑六月映雪奇观,深几十米的天险奇观。
[2-3]昆仑山北坡濒临最干旱的亚洲大陆中心,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山前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西部60毫米,东部20毫米,若羌仅为15~20毫米。
年降水量随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增,暖温带荒漠被高山荒漠所取代,由特有的垫状驼绒藜与西藏亚菊组成。
20839761_穿越死亡之谷的昆仑秘径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23
昆仑神话
在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体系的神话传说中,神几乎都是住在山上的,这或许是因 为仙山代表着凡人只能梦想而无法到达的地方吧。《山海经》说,昆仑山是海 内最高的山,居于西北方,方圆八百里,高达七八千丈;但该书中所指的“昆 仑”究竟是哪里,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学者们通常认为,古书中的“昆仑” 一名多地,存在不少同名现象。而在当今的地理概念中,昆仑山脉为亚洲中部 大山系,同时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向东延入青 海省西部,抵四川省西北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总面积 达50多万平方公里。
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时,登上岷山峰顶的毛泽东 主席为其景色所感,写下了著名的诗词《念奴娇·昆仑》。
1956 年 4 月,陈毅元帅在前往西藏途中路过昆仑山时写了一篇《昆仑山颂》。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25
12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ips
古道撷珍
古道 Ancient Road
■ 青藏高原上的五大兽 昆仑山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繁多,比较着动物天堂东非大草 原上世界著名的“五大兽”,我也选出其中五种既有特色又 比较容易见到的大型动物,即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棕熊、 狼,称其为“青藏高原上五大兽”,而狐狸、豺、石貂、猞猁、 兔狲等小型动物,则可称为“五小兽”。
■ 昆仑玉 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出产昆仑玉,它与和田玉同处于 一个成矿带上,只是因为产地不同,所以才有了不一样的名 称:昆仑山以东产的称为昆仑玉,山以北所产的称为和田玉, 其实两个产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约 300 公里而已。昆仑玉 出名较迟,2008 年,昆仑玉成为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从 此才开始名扬海内外。
《禹贡》中的昆仑
《禹贡》中的昆仑顾我「刚《禹贡》,是中国科学性的地理记载的第一部书,它把《山海经》净化了。
这两部书相传都是禹做的,然而实际上却出现于两个时代。
《山海经》文字的写定可以较迟,但它的传说和图画必是很早的。
《左传-宣公三年沢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依郭璞《尔雅注》引应作“禁御不苦”),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夭休。
这种对于自然界的伤害的恐怖就是《山海经》1-RF—出现的背景疗这时间固不必在夏,但总是够早的》其创作或传播者则为巫。
至于《禹贡》,其时代必在战国越灭吴(那以淮水为北界的扬州即是越州J扬为和“越#是戏声,越占有淮水流域在灭吴后)和秦灭蜀(梁州入了中国的版图)之后,其创作者为地理学家。
那时全中国已都开发,对于自然界的恐怖业已消除,而且水利工程十分发达,或引水溉田,或灌水作战,或沟通数川以利交通,他们有了正确的科学知识,想具体地把各处的山川、土壤、田赋、物产、交通都写出来。
不过那时是“托古改制”的时代,什么事情总喜欢推在古人身上,要使古人作今人的指导,所以他们想起传说中的治水祖宗禹,名义上替他做成《禹贡》这篇书,实际上则是发表各专家们的学问。
书里说禹怎样分画土地,又怎样治理山川,又怎样规定人民的贡赋。
除去禹的故事部分仍不免留些神话色影(攻/禹就土禹锡玄圭T外,其余可以说十分之九是实际收集来的地理知识“还留着十分之一,因为道路远,交通不便,不得亲去,只得沿袭I日说,而旧说是实在靠不住的,所以他不自觉地留F了一些错误在这可宝贵的经典上了。
《禹贡》作者分天下为九州,西北方因为秦都于雍,称为雍州。
这作者好象是雍州人(这一点和《山经》的作者相同人所以那边的山川名和种族名记得比别的州多,这章的最后一句是:织皮土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关于这一句,西汉以上的解释我们找不到了。
我们所能见的最早的解释是东汉马融作的《尚书注》,他道幫昆仑在临羌西。
中华昆仑文化简介
中华昆仑文化简介道依中华昆仑文化,是起源于中国青海昆仑山主脉的文化,是对神秘高原自然、人文、审美经验的积累,是对人类生息繁衍和社会进步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汇,所以,中华昆仑文化是反映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起源、进程的“源头文化”、“根部文化”、“传统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典型;是复兴中华文明,圆融世界文明的精神文化之源。
一、昆仑文化与人类文明同步昆仑山,最早见于上古文献《尚书—禹贡,《河图》描述其“天中柱,气上通天””《水经注》言:“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尔雅》言“河出昆仑”《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淮南子—地形》更对大禹在昆仑上的神奇所见进行了渲染.。
《神异经》中黄帝、颛项、帝喾、尧、舜五帝所理,与天感应,巡幸昆仑,昆仑因而被誉为中国的“奥林匹斯”,是“百神之所在”和“帝之下都”、“万山之祖”。
所有的历史学家公认,人类社会先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母系社会时期,然后才进入父系社会。
而母系社会的代表人物是女娲(九天玄女)和西王母。
这两位女大神既是妈(民族母亲),又是祖(始祖和保护神),她们大善、大智、大勇,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天动地,激励着一代代龙凤传人披荆斩棘,创造一个个奇迹。
昆仑神话是世界两大神话的主体神话。
昆仑神话主要记载了人类从诞生到发展的重要历程,距今已有360万年的历史,是最原始的“史书”,所以说,昆仑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步的。
昆仑神话中的核心人物女娲、盘古、西王母等均与青海的昆仑山、扎麻隆凤凰山、青海湖、长江、黄河、湟水河、祁连山密切联系。
只是人类的初始阶段,由于受语言、文学、交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没有形成系统化,更没有迅速传播开来。
后来,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尤其人类语言的形成,文字的出现,昆仑神话才得以相对系统化,并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江河源神话、中原神话、蓬莱神话、南岳神话、民族神话、佛教神话和道教神话。
昆仑魂之古往今来
昆仑魂之古往今来作者:司马贝来源:《户外探险》2008年第02期古时间段:公元前四世纪开始定位:仙人之地关键词:《山海经》、西王母昆仑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有距离感的,这并不单纯是指它的地理位置之偏、绝对高度之高,也意味着它的繁华是很多年前的事情。
没错,它的古。
初见昆仑山,要追溯到战国时期。
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禹贡》中有“黑水,昆仑山扩展惟西北”,屈原在《天问》中有“黑水玄趾”之说,王逸注曰“黑水出昆仑西也”,以环湖山水考之,符合这个地理方位的一处便是发源于黑山峨博的赤脑河水。
最初命名为“大河察”向东南流过与“小阿察”汇合,这里水草茂盛,灌木丛生,土质黑黝,河水流经时,暗淡无光,故称“黑水”。
一处是发源于祁连山冰川,流经默勒沼泽,绕过夏格日山,穿过河西走廊,注入居延海。
据史记载:居延海又称“西海”,晋代在那里设过西海郡。
而这个黑水便是今日的青海湖。
既有水,那山在哪里呢?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昆仑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
”《昆仑山》中有“下浮弱水波晶晶,傍绕炎火光熊熊。
”由火山岩、火成岩、红砂岩构成丹霞地貌的炎山及其附近地名,至今统称为“红岭”。
“红山”均有“远看似火焰,近看似血染”之势。
显然,对于昆仑山地理形态的观察,研究、总结在兵荒马乱的战国就已经开始了。
昆仑山是华夏万山之际,河岳之根,对其文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神话意义上的昆仑和地理意义上的昆仑。
诚然,神话中的昆仑山不能等同于地理意义上的昆仑山,但也不能说二者之间毫无关联,因为前者孕育演变的主要载体就是昆仑山。
记载昆仑古韵的书籍皆为我们耳熟能详,其中包括《山海经》、《列子》、《荀子》、《庄子》、《汉书·地理志》《淮南子·地形训》、《史记·大苑列传》、《后汉书·西羌传》、《论衡·恹国篇》、《水经注》、(西宁府新志)、《丹噶尔厅志》。
昆仑与泰山
昆仑与泰山昆仑与泰山昆仑是上古名山,在中国的历史地位非同寻常,先秦乃至后世的文献屡有提及。
但昆仑究在何处,后世名谁,最晚到战国时期就已鲜为人知了。
屈原在《天问》中就发出疑问道:“昆仑县圃,其居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通气焉?”汉兴以来直到今天,为了揭开昆仑之谜,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各种答案。
但这些答案中有无正确的呢?那么这些答案各有多少价值呢?笔者在此试做粗浅述评。
一昆仑问题的探索历程关于昆仑的所在,唐初魏王泰《括地志》明确指出:“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
”即今祁连山脉主峰祁连山,海拔5547米。
此说可称为酒泉南山说。
酒泉南山说晋代已有,《晋书·张轨传》曰:334年,“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
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
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
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无疆之福。
’骏从之。
”但晋代也并非最早,《汉书·地理志下》金城郡条:“临羌(今湟中县西北多巴):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即鲜海,今名青海湖)、盐池。
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
西有须抵池,有弱水(即今黑河,源于托来山北麓,北流入居延海)、昆仑山祠。
”有山祠则必有山。
此昆仑山的具体方位虽未言明,但大体推来应即酒泉南山。
这也就是说汉代已有酒泉南山说。
具体说来,可推到汉武帝时期。
《汉书·地理志下》敦煌郡条:“广至:宜禾都尉治昆仑障。
莽曰广垣。
”昆仑障又称昆仑塞,是汉长城的一个关塞。
广至县的所在,《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十三安西州曰。
所以昆仑障应在安西县一带。
这里距酒泉虽有一段距离(约300公里),但既以“昆仑”为名,则附近应有昆仑山,“附近”当然最可能是酒泉了。
敦煌郡是汉武帝分酒泉郡设立的。
酒泉南山说更早的资料未曾发现。
《赵世家》《李斯》唐代以后,酒泉南山说一直延绵不绝,唐魏征《隋书·地理志》、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等均主此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昆仑地名与昆仑文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关于“昆仑”的文献记载汤洪和吴玥认为,“昆仑”一名最早出现于先秦汉文文献的楚辞中,但历代楚辞注家对昆仑之异说,总计之,则有笼统之西北说、河源所出说、仙山说、日没之山说、西极之山、西域之国说,亦有具体之祁连山(酒泉南山)说、玛沁雪山(闷摩黎山)说、巴颜喀喇山说、冈底斯山说、喜马拉雅山说、和田南山说、昆仑山(于阗)说、阿耨达山说等,先人常以此为基本依据,各执一端,莫衷一是。
古代典籍如《尚书·禹贡》《山海经》《淮南子》等多有神话色彩和宗教意味,不仅屈辞注疏纷乱如此,诸如《尚书》《山海经》《尔雅》《逸周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庄子》《列子》《管子》等先秦典籍记载“昆仑”也是莫衷一是,或山名、或部落名、或又国名,或在西、或在西北、或又在北海之北,或甘肃、或青海、或新疆、或又葱岭,或大昆仑、或小昆仑,或海内昆仑、或海外昆仑,还有西北昆仑虚、河源之昆仑、黄帝所休之昆仑、大地中央之大山、神仙居所等等,五花八门。
昆仑之名,首见于《尚书·禹贡》。
原文曰:“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意谓昆仑、析支、渠、捜等四国,其民皆穿皮,总称西戎。
《尚书正义疏》引郑玄注,则谓渠搜与昆仑、析支,乃三山名也。
《禹贡》以后,《尔雅》释地、释丘、释水,皆述及昆仑,称河所自出。
以上二书,学者多认为战国时人所作。
此外,则晋时汲县魏安釐王冢出土之《逸周书》、《竹书纪年》及《穆天子传》三书,亦记有昆仑。
《逸周书·王会解》列于正西诸国之首,惜与狗国、鬼亲、贯胸等相提并论,反令人疑为同属子虚乌有之乡者。
《四方献令》篇以“空同”列正北之首,而以下之国名,如:大夏、莎车、姑他、且略、貌胡、戎翟、匈奴、楼烦、月氏……皆有可考。
或谓空同在陕西,姑他(Khotan)即于阗。
其后正北方位渐移于西,《管子》称桓公西伐大夏;而《山海经·海内东经》,亦列大夏、月支在流沙外。
可知当时已知在北方及西北方有民族迁徙。
《竹书纪年》则记:“十七年,王(周穆王)西征昆仑,见西王母。
”《山海经》为先秦古籍,普遍认为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所写,学术界倾向认为此书为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据《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 《山海经·海内西经》说:“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河水出东北隅。
”《淮南子》记有“昆仑虚”一名。
楚辞中多次涉及“昆仑”风物和人物,仅《离骚》中就有40余句。
《穆天子传》说周穆王西游玄池、苦山、茂苑、黄鼠之山等,最后至于西王母之邦。
《山海经》对昆仑山、西王母之邦也有记载。
现代学者推测周穆王经由蒙古草原进入甘肃、青海,到达黄河源头,西行入新疆,经昆仑山北麓之于阗到达葱岭,然后可能去了吉尔吉斯或中亚锡尔河一带,后经疏勒返回。
在我国史前神话里,昆仑之丘是古代诸神聚集之山。
昆仑丘与西王母有着不解之缘。
昆仑丘与西王母的神话,被历代百姓众生和文人学者千万遍地述说着,时间长达两千余年。
《河图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千里,名曰神州。
”又云:“昆仑者,地之中也。
”《十洲记》云:“昆仑号曰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
”于是古人在注《山海经》时,提示昆仑山有多处的说法。
晋郭璞谓,除海内昆仑外“海外复有昆仑山”。
这海内的昆仑应当是新疆和西藏交界处的昆仑山脉,至于海外昆仑则应当是山经中的神仙居处,即具有高度文明的大西国了。
2关于昆仑地望昆仑山一直是远古华夏居民心目中最崇高和最神圣的山脉,可在先秦典籍中,昆仑山的具体位置难以确指,而且名称也不一致。
张骞是第一位在昆仑山地区做过长途旅行的知名探险家。
在从大月氏返回中原的途中,张骞沿着当时被人称作“南山”的昆仑山北麓自西向东行进了一两千公里,尽情领略了这座千古名山巍峨壮丽的风貌。
回到长安以后,他把自己见到的和了解到的“南山”情况报告了汉武帝。
后来西汉的使者多次经过这里,“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史记·大宛列传》),这话的意思是汉朝的使者们在塔里木盆地追溯黄河的源头,结果发现河源在于阗南山,山中盛产玉石。
于是汉武帝根据《禹贡》《山海经》等先秦典籍(不知他见过《穆天子传》没有)的记载,把于阗南山命名为“昆仑山”。
司马迁也同意这种说法,“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史记·大宛列传》)。
汉武帝所做的只是将于阗河(今和田河)确定为黄河之源,将其发源之山定名为昆仑山。
尽管后世不时有人把昆仑山的名称冠在其他地方的一些山脉上(如祁连山等),但是始终动摇不了于阗南山作为昆仑山正宗的地位。
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看来没有接受昆仑山就是于阗南山的说法,他在《汉书·西域传》中仍将其称作“南山”:“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
其河有两原: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
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
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
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
”汉朝人把昆仑山与黄河联系在一起除了出于科学不发达的想象臆测外,还有更深刻的文化命意。
黄河是华夏文明伟大的母亲河,而昆仑山则是华夏居民心目中最崇高神圣的山脉。
最伟大的河发源于最神圣的山,不仅十分符合当时人们非常崇拜的天命,而且有向国人和西域彰显大一统观念的深意在里面。
中国境内以昆仑名者,据苏雪林的说法,有安徽潜山县东北六十里之一山,福建惠安县东北三十里之一山,广西邕宁东北一百二十里之一山,然据笔者揣测,以昆仑名山者远不仅如此。
历来出现于典籍之昆仑则有:《禹贡》记载的阿尼马卿山、《史记·大宛列传》记载的于寘南山、《汉书·地理志》记载的青海西宁、《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敦煌、《水经注》所记之葱岭、《十六国春秋》记载的酒泉、《元史》所载之兴都库什山、《大清一统志》记载的巴颜喀拉山、孙壁文《新义录》引洪亮吉说的天山、《大清一统志》所记之冈底斯山、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所引英国人夏德说喀喇科龙山等等。
此外,尚有昆仑祁连山、昆仑玛沁雪山、昆仑喜马拉雅山等说法。
总之,昆仑已经成了一个千古谜团。
3关于昆仑神话《山海经》《神异经》《淮南子》《后汉书·西域传》《汉武内传》《穆天子传》《庄子》《楚辞》《诗经》《列子》《史记》《拾遗记》《博物志》《独异志》等,无不留下昆仑神话的烙印。
在古希腊神话中,在远古时期,世界发生了大洪水,诺亚用方舟拯救了人类。
而在昆仑神话中,伏羲与女娲在大洪水时,幸运地躲在昆仑山上,他们等洪水退却后,走下昆仑山,结婚生子,繁衍出人类。
这场大洪水对人类留下的震撼,持久而深刻。
翦伯赞在《先秦史》中指出,“在野蛮时代之初,分布于甘肃、青海一带的诸羌之族,亦开始新的迁徙。
一部分沿南山北麓之天然走廊,西徙新疆,与原住塔里木盆地的诸氏族发生接触。
中国传说中,许多神话人物皆与昆仑山有关,或与西王母有往来,正是暗示这一历史内容”。
其实,古人已将昆仑神话了。
据《淮南·地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不死。
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
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扶木在阳州,日之所罢。
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河图·括地象》:“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之墟下洞,含有赤县之州,是为中则。
” “昆仑山为柱、气上通天。
昆仑者地之中也。
” “昆仑居地之中,其势四下,名山大川,皆有气相承接。
” “昆仑地之中也,其外有五色弱水,横绕三千里,深十三寻。
”远古人初能发挥想象力时,幻想极为丰富。
那时仰视天空,见其广大无垠,高不可攀,以为必有一种超越吾人之种类,居于其间,名曰神明,或曰精灵。
其能力至为伟大,且又青春永驻,长生不死。
顾其形体及其感情意志,则与今人类似。
人类之宗教心理,因要求神之与人相通,故有人神同形说,天人交感说,转劫说等学说的出现;远古人思想简单,则又想象天神必常居地面,以便与凡人接触,因此建立庙宇及神坛,成为神明护驾之所。
但神又不能长居凡尘,则又想像崇高之山岭,为神地面之栖止处。
于是神山“昆仑“便应运而生。
郑德坤指出,昆仑是中国神话系统里最重要的神山。
“原始的宇宙观常把最高的山作为神圣的地方”。
茅盾先生指出:“原始人设想神是聚族而居的,又设想神们的住处是在极高山上:所以境内最高的山便成了神话中神的住处。
希腊人对于奥林帕斯山的神秘的观念就是由此发生的。
中国的神话与之相当的,就是昆仑。
”中国(尤其西北)高山多得很,但古代却偏偏把昆仑看的特别伟大、崇高而神秘。
《水经·河水注》:“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初学记》卷5引《河图括地象》:“昆仑者,地之中也。
《山海经·海内西经》郭注:“昆仑虚……,盖天地之中也。
见《禹本纪》。
”人不但要有一点“精神”,而且需要一些“幻想”的,不然就无以安慰并延扩枯寂的心灵。
这是古代和现代不断产生“神话”的动因之一。
遥远、神秘而又模糊的“乐园———世界中心”就成为幻想追求或古老信仰的一个内核或“情结”。
神话能够使平庸的现实变成诗。
《山海经》和《楚辞·离骚》等对昆仑乐土的向往或神游就是明证。
因为高不可测的大山往往都具有宗教、神话所要求的神奇性、神秘性和神圣性。
4关于昆仑语源关于“昆仑”的语源,笔者曾在编著《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和《新疆地名概说》时,对昆仑一名,引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之说,即“昆仑”来自于阗语,是“南方”的意思,昆仑山又云“南山”。
现在认为,此说没有对名称语源进行详细论证,此说似乎不妥。
关于昆仑语源,比较流行的说法则是林梅村的观点。
据林梅村引现代加拿大汉学家蒲立本和美国汉学家梅维恒意见,认为:“祁连”和“昆仑”是同一名称的不同汉译,为吐火罗语(月氏语)的“圣天”之意。
“祁连”一词不见于先秦汉文文献,说明译名有先后,即先秦时译名昆仑,汉代译名祁连。
匈奴人称敦煌南山为“祁连山”并非本族语,而是根据当地居民对该山的称谓。
敦煌是月氏人的故乡,那么,这个词应在月氏语,也即吐火罗语中寻找其源。
汉学家蒲立本()将“祁连山”的古音拟作Giir-lien。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则另辟蹊径,他在其他印欧语词中寻找音近的词,结果发现拉丁语的Caelum (天空,天堂)和汉语“祁连”音相近意相同,所以,他相信“祁连”应译自和拉丁语Caelum 同源的某个吐火罗语词。
“祁连”一词似应译自吐火罗语阳性形容词体格单数klom 和klyomo的早期形式kilyom(o),意为“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