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昆仑仙山之城

合集下载

关于昆仑的诗词名句

关于昆仑的诗词名句

关于昆仑的诗词名句昆仑山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我国的神山之一,更是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的创作灵感之源。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名句描绘了昆仑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

昆仑,作为我国的名山之一,地形壮丽,气候多样,各处风景名胜皆有独特之美。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鹳雀楼为起点,形容了昆仑的壮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山间,俯瞰群山之美。

昆仑是著名的神山,被古人誉为“仙山福地”。

唐代诗人杜牧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道:“三山千石石廊廊,峨峨昆仑盛”。

这里的“昆仑盛”形容了昆仑山的巍峨壮丽,更让人感受到了它的神秘与庄严。

昆仑不仅以自然风光而闻名,还有许多传世佳作描绘了人物在昆仑山中的经历。

元代文学家关汉卿在《汉宫秋》中写道:“昆仑山下秋尘暝,武媚娘向长门立。

皇帝曾称天下贵,窥见春光不须老。

”这首词以女儿花的形象,在昆仑山下述说了一个关于爱情和宿命的故事,展示了昆仑山的神奇与灵气。

昆仑山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昆仑》一诗中写道:“岭西昆仑,叠嶂秀丽,岳北华山,优游道情。

五岳四渎,宁禺神明。

”这首诗抒发了柳宗元对昆仑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凸显了昆仑山在道教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昆仑的诗词名句不仅仅描绘了山的壮丽和神秘,更展示了昆仑山对文人墨客的巨大吸引力。

无论是山的形象,还是人物在山中的经历,都流淌着作者们对昆仑山崇敬和赞美之情。

这些名句不仅是文学作品的精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将昆仑山的美妙与众人分享。

【历史典故】中国绝美的六大人间仙境:昆仑仙境第一!

【历史典故】中国绝美的六大人间仙境:昆仑仙境第一!

【历史典故】中国绝美的六大人间仙境:昆仑仙境第一!仙境之说源于中国远古神话。

仙境,即道教称神仙所居的胜境。

据《桓真人升仙记》称:“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夜之山川。

宝盖层台,四时明媚。

金壶盛不死之酒,琉璃藏延寿之丹,桃树花芳,千年一谢,云英珍结,万载圆成。

”道教认为无限美妙的神仙世界,或在天上,或在海中,或在幽远之名山洞府。

被称为仙境的几处地方有:(一)昆仑仙境。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

《山海经》的《西山经》、《海内西经》和《大荒西经》皆谓其为天帝在下界之都邑,百神所在,万物尽有;方圆八百里,高七万尺,每面九门,门有开明兽守卫;其下有弱水之渊,外有炎火之山,远望光芒四射;其上住有黄帝、炎帝、禹和西王母诸神人,宫阙壮丽,园囿精美,奇花异木长在,珍禽祥兽毕呈。

昆仑山脉位于天上仙界的正下方,自古有通仙之路,因此,历来被人间奉为圣山。

(二)蓬莱仙境。

战国时期燕、齐、吴、越等滨海地区海上交通渐开,产生了海上“三神山”的神仙世界之说。

《史记・封禅书》称:“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

”。

蓬莱位于山东,本名登州,汉武帝因寻觅三座传说中的仙山不成,便将此地命名蓬莱,以解心头挂念。

蓬莱,素有“人间仙境”之称,更因“海上仙山”的美誉而名闻天下。

蓬莱,因着“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穿上了不朽的“神仙文化”的金缕衣。

(三)阆苑仙境。

阆苑,位于四川古城阆中。

阆苑”典出《集仙录》:“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

《红楼梦》中也曾有阆苑仙葩一说。

翻开阆中史册,唐滕王元婴在任隆州刺史时,在阆中大兴土木,兴造了第二座滕王阁与阆城南楼等富丽堂皇、规模宏大的行宫建筑,可与皇宫媲美,当时取名隆苑,后因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遂改名阆苑,与传说中的阆苑仙境不期而合。

千古奇文:屈原《楚辞》中的《天问》

千古奇文:屈原《楚辞》中的《天问》

千古奇文:屈原《楚辞》中的《天问》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这么一首诗,堪称千古第一奇文,全篇都由问句组成,一口气问了173个问题,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的所有人哑口无言。

《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楚辞》中的一篇,作于怀王末年,屈原遭谗被疏流于汉北之时。

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

该作品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在写法上,全诗纯以问句构成,构思新奇,形式独特,古今独步。

篇幅巨大,内容广博,感情激越,格调高古,气势磅礴,奇气逼人。

全诗基本为四言句式,或两句一问,或四句一问,虽然全用问语,但语句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因而不显板滞,仍然铿锵上口。

在思想上,诗人对夏商周三代历史传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命运遭遇等等天道人事提出疑问或责问,表现了对传统天道观念的怀疑,同时也蕴含着诗人的忧愤与不平。

同时,诗人对宇宙的初生、洪荒的开辟、天地的构造、日月星辰的运行、山岳河流的分布、奇花异木珍禽怪兽的特异等天象、物象、山形、地貌提出疑问,寻找解答,表现了在科学上大胆怀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下面对《天问》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曰遂(suì)古之初,谁传道之?l 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l 曰:试问。

遂(suì):通“邃”,指远。

谁:何人。

传:传述。

道:古人思想观念上的“天人之道”,具体指古人对天象、地物和社会人类行为的认知。

之:语助,犹“的”。

2.上下未形,何由考之?l 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l 上下:“上”指天,“下”指地。

形:形成。

何由:由何,从何处。

考:考察。

3.冥昭瞢(méng)暗,谁能极之?l 明暗不分浑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l 冥:幽暗,指夜。

昭:光明,指昼。

瞢(méng):目不明,模糊。

山海经西荒经注,关于昆仑山的描述

山海经西荒经注,关于昆仑山的描述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

面有九门 ,门有 开明兽 守之。

”又云“赤水出东南隅”,“河水出西北隅”,“洋水、黑水出西北隅”,“弱水、青水出西南隅”。

AI《大荒经云:“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燃)。

”AJ《淮南子·地形训 》 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又曰:“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

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

北门开,以内(纳)不周之风。

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

疏圃之池,浸之 黄水 ,黄水三 周复 其原,是谓 丹水 ,饮之不死。

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赤水出其东南陬,……弱水出自穷石,……洋水出其西北陬,……凡 四水 者,帝之 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AK《 河图括地象 》曰:“昆仑者,地之中也。

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

”LB又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围 三千里 ,周围如削。

”LC以及“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

其泉东南入中国,名曰河水。

其山中应于天, 最中,八十城布绕之”。

LD等等。

晋 干宝 《 搜神记》卷十三云:“昆仑之墟,…… 其外绝以弱水之深,又环以炎火之山。

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长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

”LE前秦 王嘉 《 拾遗记》卷十云:“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

山有九层,每层相去万里。

有云气,从下望之, 如城阙之象。

”LF南朝宋时所出之《玄 中记》也有“天下之弱者,昆仑之弱水焉,鸿毛不能起”及“昆仑西北有山,周回三万 里, 巨蛇绕之得三周,蛇为长九万里。

蛇居此山,饮食沧海”LG之说。

郦道元 《 水经注 》卷一曰:“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 ,一名阆风;上 曰层城(即增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

”LH六朝所出之《洞真太霄隐书》曰: “昆仑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隅,面方万里,形似偃盆。

增城,昆仑仙山之城

增城,昆仑仙山之城

增城,昆仑仙山之城温敏崇‚各位游客,欢迎来到增城。

增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各地游客来到增城,导游如此介绍增城地名的由来。

不但导游如此介绍增城,增城各主流媒体同样如此介绍增城,增城地名的由来之一的‚加城说‛近年来逐渐流行。

现今增城地名的由来有三说,‚神话说‛、‚增江说‛和‚加城说‛。

对增城历史非常熟悉并担任《增城县志》副主编的王一洲老先生对三说中的‚加城说‛表示质疑。

‚加城说‛源于宣统《增城县志》舆地下记:‚《永乐志》云‘南海郡前统县六,今增为七,故名增城’。

‛《永乐志》如今已佚,其说法依据巳无从查考。

永乐年号为1403-1424年,距增城建县一千多年。

也就是说增城建县一千多年后《永乐志》中记载的增城地名由来,其可信性已大打折扣。

王老先生在《文史小语:增城几说》也表示疑惑:‚《永乐志》成书,距增城建县一千多年,其有何根据并没有说明。

‛除失传的《永乐志》外,‚加城说‛再找不到其它史料依据。

因此,王老先生在《增城县名由来和县城变迁》中说:‚历代建县取名,都是一件大事,通常由地方官吏提出,逐层上报,经朝廷审议批准。

怎能说增加一城,就叫增城这样马虎?故此说存疑较大。

‛史料记载增城地名由来最多的是‚神话说‛。

唐代《元和郡县志》书成于元和八年(813年),《元和郡县志》岭南道广州下记:‚增城本汉番禺县地,后汉于此置增城县。

按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

‛明嘉靖《增城县志》说:‚或以《楚问》增城九重,故名‛。

《永乐大典》是我国明朝编篡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二年(1404年)编成。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九百六收录关于增城沿革县名由来的志书有如下记载:《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汉以番禺县地析置此县,因昆仑山有阆风增城,故名。

属南海郡。

晋宋齐并因之。

隋初置东莞郡,后罢。

增城好玩的地方和景点

增城好玩的地方和景点

增城好玩的地方和景点
增城是广东省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古都风光明媚、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胜地。

一、好玩的地方: 1.增城千金江景区:被誉为“南方小雁荡”的千金江,水质清澈,江道绵长,四周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是增城人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2.江海湿地公园:位于增城市中心,拥有碧波荡漾的湖水、宽阔的湿地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座美丽的大自然之书。

3.增南古镇: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内有古老的桥梁、水榭、街巷、古村等,非常有历史感。

4.增城万达广场:增城万达广场位于增城市中心,是一个集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拥有室内游泳、KTV、棋牌室、影院等多种消遣项目,是增城人民消费娱乐的最佳去处。

二、景点: 1.淘金古城:位于增城市西南部,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4000多年历史文化,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和文化古迹,是一座经久不衰的古都。

2.龙岗大佛:位于增城市西部龙岗山上,是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佛教文化景点,全山植被覆盖,佛像高41米,是增城人民信仰的圣地。

3.百步亭公园:位于增城市中心,是一座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拥有百步亭、狮
子山等古代建筑,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是一个非常适合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西游记之昆仑山的仙人传说

西游记之昆仑山的仙人传说

西游记之昆仑山的仙人传说昆仑山,位于中国西南的青藏高原上,被誉为仙境之山,素有“仙山”之称。

在中国古代神仙传说中,昆仑山是许多仙人修行的地方,不少传说和故事与这座神奇的山脉有关。

其中,西游记中的昆仑山仙人传说更是让人无比神往。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跟随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昆仑山。

他们听闻昆仑山脚下有一位仙人,名字叫做上方仙人,能够指引他们找到取经的路。

于是,师徒四人怀着无比的激动和期待,赶往昆仑山寻找上方仙人。

昆仑山巍峨壮丽,山峰之间云雾缭绕,景色如画。

师徒四人一路艰苦攀爬,终于到达昆仑山山顶。

在山顶上,他们见到了传说中的上方仙人。

上方仙人形貌儒雅,仙姿飘逸,坐在云端之上,散发着神秘的光芒。

唐僧恭敬地向上方仙人行礼道:“上方仙人,我们是来向您请教的,请问有关取经的事情该如何办理呢?”上方仙人微笑着答道:“贫僧敬听,唐僧你们要去西天取经,这是一段千难万险的旅程。

不过,昆仑山上还有一位更高级的仙人,他的名字叫做昆仑仙君。

如果你们能得到他的指点,必定能顺利完成取经之路。

”唐僧和师徒四人听后心中一喜,他们再次踏上昆仑山的征程,希望能够找到昆仑仙君。

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他们终于在昆仑山的深处找到了昆仑仙君所在的洞府。

昆仑仙君乃是一位白发苍苍、神态慈和的老者,看起来颇有仙风道骨。

昆仑仙君见到唐僧一行人,微笑道:“难得汝等一行人有心向道,欲西去取经。

然而,此路不好走,汝等将会遇到各种危险和艰险,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勇气。

”他又告诫道:“在前方的火焰山有一只火焰山大鹏,威力巨大,汝等务必小心应对。

只有化解了这个难题,方能继续前行。

”唐僧和师徒四人虽知道前路困难重重,但依然坚定地表示要继续取经之旅。

昆仑仙君对他们赞许地点了点头,给了他们一些防身法宝和指点,并祝福他们旅途顺利。

在昆仑山的仙人传说中,昆仑仙君是一个智慧和力量兼备的存在,他教导了唐僧和师徒四人许多人生智慧和修行方法。

昆仑山的最新研究成果

昆仑山的最新研究成果

昆仑山的最新研究成果徐朝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上古史中最大的谜团,莫过于昆仑山到底在哪里?中国任何一种追根溯源历史,最后都毫无例外指向一个地方——昆仑。

从古至今,历代修仙问道、天子帝王、文人骚客,曾经都试图寻找昆仑,但都无功而返。

昆仑就像一个永远不能解的谜,万古不得真相。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古人曾如此傲娇的诉说着昆仑情怀,五千年来后人都视昆仑为龙脉之源、万山之祖,凡及宇殿天都、神话传说,根由缘来无不关联到昆仑。

为了寻找华夏祖先发源的神山昆仑山,考古范围从中国到古埃及,到非洲,甚至漂洋过海到欧洲,各依一个论据指出大昆仑是这座山脉,或是那座山脉。

找啊找啊,找了几千年,“昆仑”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谜。

影响之大,传播之广,受众之多,就具体事物而言再无之一。

昆仑山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真是困惑了古往今来的无数过客。

屈原都要仰天长问:“昆仑悬圃,其尻安在?现世,有的证据支持新疆的喀喇昆仑;有的证据支持昆仑山是今天的祁连山等;有的证据论证昆仑根本不在中国,而是非洲、欧洲等地;莫衷一是,于是有的群体干脆否定昆仑不存在,是虚构的神话;反之又干脆肯定昆仑不在地球,而在四维空间。

然而在今天,在2019年,在中国大地上,上古昆仑山的真正面貌终于出现在世人面前,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昆仑山’终于露出她那神秘美貌。

露出她那通天的雄姿,露出她那极其宽广的胸怀,露出她那能孕育世间万物洞窟。

以下图像就是中国神山‘昆仑山’的复原面貌图像。

以上图像中的巨型火山,就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神山昆仑山的‘广度’复原图像模型。

中国神山‘昆仑山’的宽度中国神山‘昆仑山’是巨型火山,是地跨东海,西到里海,南临印度洋的巨型火山。

是拥有不可思议的广阔面积的巨型火山,原始昆仑山的面积大约在16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中国面积。

广阔无垠,大象无形,是上古昆仑神山的特点,其广万里是巨型昆仑山的特点之一。

上古昆仑山的宽度是根据以下资料确定的;【根据火星;最大的火山奥林帕斯山宽600公里事实,再加上地球是火星质量的11倍的事实,奥林帕斯火山宽度600公里乘以11倍=6600公里的计算结果,促使我大胆推导出神山‘昆仑山’火山的原始直径在5000公里--------6000公里之间】又根据;河图括地象》曰:“地祗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的记载,我大胆确定上古昆仑山的【直径在万里以上】是符合科学逻辑的。

仙人居住在哪里——昆仑仙山、洞天福地、海外仙岛、太空天界?

仙人居住在哪里——昆仑仙山、洞天福地、海外仙岛、太空天界?

仙人居住在哪里——昆仑仙山、洞天福地、海外仙岛、太空天界?我们古代有那么一批人为了由人化为仙,专门研究了神仙养生法,而传说中修炼成仙的人会超脱尘世,逍遥长生,并且有特异神通,《神仙传》记载:“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无阶;或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人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

”短短几句话,将成仙的生活描述得栩栩如生,令无数人向往。

那么这些修炼成的仙人最终都去了哪里呢?生活在什么地方呢?一、昆仑仙山“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

”求仙问道往往都是向深山中,而我们人间的很多名山都有神仙的传说,而神话传说中提及仙人居住最多的就是昆仑山。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

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是中国古神话中的神山,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仙山。

古籍《山海经》、《淮南子》和《水经注》等都对昆仑山进行描述,说它是“天帝的下都”,方圆八百里,高七万尺,有开明兽陆吾守护。

“昆仑虚上有大稻子,约有四五丈粗,在它的西边有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还有凤凰和鸾鸟,沙棠树和琅玕树在它的东边,它的南边有绛树、雕鸟、腹蛇、六首蛟、视肉,北边有碧树、瑶树、文玉树、凤凰鸾鸟等。

不死树上结的果实人吃了可以不死,琅玕树上生长美玉,是凤凰和鸾鸟的食物。

”短短几句就将昆仑山的仙境描写出来。

传说西王母就是居住在此,西王母还掌握着不死药。

而昆仑山更是连接天界的天梯,还有着一重一重的山,《淮南子》中说:“昆仑山上有凉风山,登上凉风山就能长生不老;接着往上攀登,就看见了悬圃山,攀上悬圃山,就看得见神灵,能够呼风唤雨;再接着攀登,就来到了天阙,能登上天阙,就可以变成天神,那是天帝所居住的场所。

”这里应该就是代表神仙世界中的不同等级和品位,而这昆仑、凉风、悬圃、天阙就代表四种不同境界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二、洞天福地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

历史趣谈三生三世白浅上神的师门 真实的昆仑虚到底在哪?

历史趣谈三生三世白浅上神的师门 真实的昆仑虚到底在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生三世白浅上神的师门真实的昆仑虚到底在哪?导语:最近火爆异常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天族圣地的名字叫“昆仑虚”是女主角白浅的师门。

昆仑,这两个字对于华夏子孙来说一定不陌生,最近火爆异常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天族圣地的名字叫“昆仑虚”是女主角白浅的师门。

昆仑,这两个字对于华夏子孙来说一定不陌生,人们看到这两个字联想到的多数是神话故事和地名。

而“昆仑”二字的使用最多的也确实是这两处,一个是神话中的地方,一个是现实中的地理位置,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在神话中和现实中都是指的一座山。

塞外玉山莽昆仑现实中的昆仑指的是昆仑山脉,它是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

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这么详细的数据是不是很眼熟?没错,来自某度的词条。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如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

古籍《山海经》、古典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现代经典小说,金庸的《天龙八部》,桐华的《曾许诺》的,沧月的《七夜雪》,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和笑愚的笑容的《重生的淡然日子》等多部通俗小说都有提到过昆仑山。

本文由风林网原创,请勿转载!然而,我国西部的昆仑山脉并非许多神话里所提到的那座“昆仑仙山”。

“昆仑”,山之名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生活常识分享。

国学经典《山海经·海内北经》原文译文

国学经典《山海经·海内北经》原文译文

【导语】《⼭海经》是古代南⽅(即古巴蜀和楚)⼈的作品,故在篇章安排上以南⽅为⾸,后⼈也多袭其说。

下⾯是分享的国学经典《⼭海经·海内北经》原⽂译⽂。

欢迎阅读参考! 《海内北经》 【原⽂】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上有⼈操柸⽽东向⽴。

⼀⽈龟⼭。

西王母梯⼏⽽戴胜杖。

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

在昆仑虚北。

有⼈⽈⼤⾏伯,把⼽。

其东有⽝封国。

贰负之⼫在⼤⾏伯东。

⽝封国⽈⼤戎国,状如⽝。

有⼀⼥⼦,⽅跪进柸⾷。

有⽂马,缟⾝朱鬣,⽬若黄⾦,名⽈吉量,乘之寿千岁。

⿁国在贰负之⼫北,为物⼈⾯⽽⼀⽬。

⼀⽈贰负神在其东,为物⼈⽽蛇⾝。

蜪⽝如⽝,青,⾷⼈从⾸始。

穷奇状如虎,有翼,⾷⼈从⾸始。

所⾷被发。

在⽝北。

⼀⽈从⾜。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台,台四⽅,在昆仑东北。

⼤蜂,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

蟜,其为⼈虎⽂,胫有【綮⽷换⽉】。

在穷奇东。

⼀⽈状如⼈,昆仑虚北所有。

阘⾮,⼈⾯⽽兽⾝,青⾊。

据⽐之⼫,其为⼈折颈披发,⽆⼀⼿。

环狗,其为⼈兽⾸⼈⾝。

⼀⽈蝟状如狗,黄⾊。

袜,其为物,⼈⾝⿊⾸从⽬。

戎,其为⼈,⼈⾸三⾓。

林⽒国有珍兽,⼤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名⽈驺吾,乘之⽇⾏千⾥。

昆仑虚南所,有泛林⽅三百⾥。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乘两龙。

⼀⽈忠极之渊。

阳污之⼭,河⼭其中,凌门之⼭,河出其中。

王⼦夜之⼫,两⼿、两股、胸、⾸、齿,皆断异处。

舜夷登⽐⽒⽣宵明、烛光,处河⼤泽,⼆⼥之灵能照此所⽅百⾥。

⼀⽈登北⽒。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

倭属燕。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南。

列阳属燕。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

西南,⼭环之。

⼤蟹在海中。

陵鱼⼈⾯,⼿⾜,鱼⾝,在海中。

⼤鯾居海中。

明组⾢居海中。

逢莱⼭在海中。

⼤⼈之市在海中。

【译⽂】 海内由西北⾓向东的国家地区、⼭丘河川依次如下。

蛇巫⼭,上⾯有⼈拿着⼀根棍棒向东站着。

另⼀种说法认为蛇巫⼭叫做龟⼭。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曾城_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曾城_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曾城
出处 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
故曰昆崙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星 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 圃台;其一角正东,名曰昆崙宫。其处有 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 五所,玉楼十二。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 墉城,金台玉楼,相似如一。渊精之阙, 光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烛日 晖,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真官仙灵 之所宗。
全文: 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秋月 无云生碧落, 素蕖寒露出情澜。层城烟雾将归远,浮世 尘埃久住难。 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宫深掩碧瑶坛。
国文·小学·典故:曾城
用典 杜甫 夔府歌十绝句之十: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全文: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国文·小学·典故:曾城
用典 皇甫曾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
古寺传灯久,层城闭阁闲。
全文: 古寺传灯久,层城闭阁闲。香花同法侣, 旌旆入深山。 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谢公忆高卧, 徒御欲东还。
国文·小学·典故:曾城
用典 许孟容 答权载之离合诗:
如登昆阆时,口诵灵真词。
全文: 史才司秘府,文哲今超古。亦有擅风骚, 七联文墨曹。 圣贤三代意,工艺千金字。化识从臣谣, 人推仙阁吏。 如登昆阆时,口诵灵真词。孙简下威凤, 系霜琼玉枝。
全文: 尽说青云路,有足皆可至。我马亦四蹄, 出门似无地。 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下有千朱门, 何门荐孤士。
国文·小学·典故:曾城
用典 徐夤 华清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关于昆仑山的描写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关于昆仑山的描写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关于昆仑山的描写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被视为神仙居所和玉京之地。

以下是一些关于昆仑山的描写:
1. 在《山海经》中,昆仑山被描述为连绵数千里的高山,拥有奇珍异宝,山川河流宛如仙境。

在这座山上,居住着诸多神仙、仙鹤和神兽,还有永生不老的仙草和仙食。

2. 在古代神话中,昆仑山是玉帝(天帝)的居所。

玉帝与他的仙羽白凤一起住在昆仑山巅的玉京宫中,统治着天上的神仙界。

3. 在《封神演义》中,昆仑山是九天十地最高的神山,拥有无穷的神力。

它是神仙们聚会的地方,也是众多神灵争夺力量的中心。

4. 据说蓬莱仙山和方寸山是昆仑山的分支山脉,它们都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山之一。

昆仑山有时也被用来代指蓬莱仙山和方寸山。

5.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曾攀登昆仑山,与玉帝交手,最终被压在了五行山下。

这个故事也使得昆仑山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

总的来说,昆仑山在古代神话传说中被描绘成一个神秘、神圣而又壮丽的地方,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也是仙人、神灵的力量源泉所在。

上古昆仑山·《山海经》

上古昆仑山·《山海经》

《山海经》中的昆仑昆仑,古称“昆仑之虚”或“昆仑之丘”,被认为是黄河的源头,是历史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名词。

关于它的位置,古今的历史地理学家多有探讨,但大多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

虽然汉代以后把西域某几座大山定为昆仑,可那都是根据古书所记附会的,并非是真正的古昆仑,这看看顾颉刚先生的《昆仑和河源的实定》[1]一文就可明白。

顾先生在文中对汉代以后的昆仑作了详细的考证,但对古昆仑的讨论仍然未能确定。

实际上,关于昆仑虚最早、最古老的记载是见于《山海经》(确切地说应该是《海经》部分,《山经》部分要晚得多),后来得《禹贡》、《淮南子·地形训》和《水经》等地理学著作中所述的昆仑,都是以《山海经》特别是以《海经》中的昆仑虚为蓝本的,所以要解决古昆仑的问题,就要从《山海经》中的记载入手。

一、误解的澄清及对《山海经》的再认识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误解,就是过去都把昆仑当成河源,这就是本自《山海经》所记。

其《西次三经》云:“昆仑之丘,……河水出焉”;《海内西经》云:“河水出(昆仑)西(原作东,误。

据《尔雅·释水》注和《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改)北隅。

”过去都把这个“出”理解为发源,那是错的。

“出”固有发源之义,但也有“流经”之义,如《水经注·河水》引《洛书》曰:“河自昆仑,出于重野”,这个“出”便是流经的意思,其他例子尚多,不烦备举。

《山海经》中的“出”许多就是流经而非发源,如《海内北经》曰:“阳汙之山,河出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河水不可能既发源于昆仑,又发源于阳汙之山,又发源于凌门之山,这些“出”都是流经之义。

《山海经》中河出昆仑虚的记载也是说河水是流经昆仑虚而非说河水发源于昆仑虚。

前人就是因为错误地理解了这个“出”字,于是就去找河源,以为找到了河源也就找到了昆仑虚,因而越找越向西北,最后到了远离华夏中土、荒无人烟西北塞外,实则离真正的昆仑虚也愈来愈远。

即使这个“出”是发源的意思,也不能确定那里就是河源,因为古人所说的“河源”都非真正的河源,确定河源在巴颜喀喇山脉各姿各雅山麓还是近代的事,古人的活动能力和范围有限,他们一般是把自己知道的河流最远的流经地当成源头,黄河亦是如此。

山海经对昆仑山的描述

山海经对昆仑山的描述

山海经对昆仑山的描述
昆仑山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省份最西端,在山海经中被它指定为“控制仙佛之地”,拥有彪悍的面貌和历史故事,它拥有多种名称,如金陵、淮阴、蔡州、马陆等。

山海经中描述的该山地貌是,“有海拔万丈的山,高耸入云,犹如悬空万仞,有八百尺的洞穴,洞内可居住百千人。

有宝石珠宝,不计其数,有奇芝草苗和灵芝,无敌之力。


仙佛之地,昆仑山古老神秘,即使在古代,也是传说中的仙山,被尊为古代神话中太上老君住所。

山上有众多古诗描绘,据传称,昆仑山是古人修炼练功苦修之处,据说有数千人深居其中,有人则称赞这里为天上仙境。

昆仑山的景色十分壮观,每座山峰里都长着许多珍稀的植物,它们都拥有神秘古朴的气息,微风乘着野花的芳香吹来,这样的景象令人难忘,使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

昆仑山也让人想起古代文学家的灵感,柳宗元、晏殊等古代文学家都曾到过昆仑山登高望远,把它写进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他们形容此地为“日月苍穹,山峻太古,万仞仙峰,令人心神向往”。

昆仑山古今传说中,就是神仙山、仙山、降妖山,集气吐灵、聚魂灵之所,如今,它仍然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吸引无数人前来探索它的神奇之处。

昆仑山,拥有它璀璨的历史和深沉的传奇,山海经里给它赋予的神秘气息和超自然的力量,让它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威严而无可替代
的地位,更让世人“山海经”中注视到它的真实完整形象。

中国神话传说众神在人间的都城 昆仑山内容

中国神话传说众神在人间的都城 昆仑山内容

中国神话传说众神在人间的都城昆仑山内容众神在人间的都城昆仑山
昆仑山,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众神在人间的都城,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

据传说,昆仑山位于中国西南部,被誉为仙山福地,是众神与人类的交汇之地。

在中国神话中,昆仑山是众神之王玉帝居住的地方,也是各类神仙和神兽的聚集之地。

它被描述为巍峨高耸的群山,环境幽静祥和,山上常年蓝天白云,灵气浓厚。

人们相信,昆仑山是通往天界和神话世界的重要通道。

传说中,昆仑山有一座宏伟的宫殿——玉华宫。

玉华宫是众神聚会庆祝和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宫殿内辉煌壮丽,琼楼玉宇,金光闪耀。

玉帝在玉华宫中掌权,宴请万神,颁赐神仙的名分和官职。

除了玉华宫,昆仑山还有其他重要的神圣地点,比如玉液池、玉女洞等。

玉液池传说中能洗净人的罪孽,让人重生;而玉女洞是神仙和仙女的居所,传说中住着许多美丽的仙女。

昆仑山也是一座仙山福地,不仅是神仙留连忘返的地方,也是修炼者梦寐以求的圣地。

根据传说,昆仑山的灵气可以提高人的修炼速度,使得修炼者能够更快地达到神仙的境界。

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着人们对于神话传说的无限向往和神圣之地的追求。

虽然昆仑山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独一无二的,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之一。

总的来说,昆仑山作为中国神话传说中众神在人间的都城,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标。

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神话世界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从一开始,中国的城市就存在着人为的规划。

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向: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以及以《管子》和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功能性的规划理论。

《周礼考工记》。

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很早就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它提出:“方九里,旁三门”;“经涂九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一系列理论。

这些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很多大城市,特别是政治性城市都是按照这种理论修建的。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思想。

在这些城市中,城市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城市已成为一种“符号”,它代表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

人们生活其中,日复一日的受到空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的社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正好符合了统治的需要,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周礼考工记》的影响是如此的深渊,甚至当代的很多城市规划中仍可见到它的影子。

《管子》。

相比《周礼考工记》的“符号理论”性,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中也有很理性、功能主义的一面,这集中反映在《管子》一书和后世的一些有关风水的理论中。

《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后人假托管仲所作的政治名著。

《管子》一书在很多方面对《周礼》进行了否定,在城市规划领域,《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

要“因天才,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

所以,“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同时,在城市与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也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

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立政篇》)。

这些理论对后世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风水理论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

论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异同21408111李春林从小时候看电影看书的时候就深深对古代希腊的城市规划建筑格局和样式深深着迷,后来买了几本专门讲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彩页图片很多的书(对不起搁家里了),对当时城市的布局、自来水设施的原理、下水道布置、奴隶房间与主人房间和各种浴池花园还有港口船舶的剖面图等等做了详细介绍,让我非常神往。

后来又去了北京,而且看过《鬼吹灯》这本小说,里面对中国的风水文化做了非常详细的解析,因此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建筑布局也有了很大的兴趣,下面就对二者进行比较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儒家礼制规划思想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 方九里, 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 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 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

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 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 诸子百家争鸣, 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

自汉武帝“罢默百家, 独尊儒术”后, 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

在重礼的倡导下, 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 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

在崇孝的主张下, 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 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等, 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 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从图中可以看到“阴阳”“天人合一”的思想非常注重,单是看到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的是交泰殿就能明白建筑者的思想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 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

仙山之祖名昆嵛

仙山之祖名昆嵛

Kunyu Mountain Known as the Ancestor of Fairy Mountains 仙山之祖名昆嵛文/武眉凌 李卓曦海拔923米的昆嵛山有一种独特的仙山气韵。

图/王帅At an altitude of 923 meters, Kunyu Mountain has a unique verve of a fairy mountain.烟台的山,或壮美,或坚韧,都是这座城的脊梁,赋予了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品格。

如果说,海上的蓬莱仙山曾是中国人的梦幻仙境,那么烟台的昆嵛山就是一处梦境里的仙山家园。

我猜,在许许多多烟台人的心里,昆嵛山的地位恐怕比五岳名山还要高。

初识昆嵛山之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万山之祖”昆仑山,却又一时想不明白,这两座分列神州东西的山脉究竟有何关联。

在帕米尔高原上坚挺起万年冰峰的昆仑山,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住所,是中国第一神山。

可这座山的仙脉,归根结底仍是大地。

昆嵛山则不同,它的仙脉乃是无边的海洋。

放眼胶东半岛上的群山,海拔923米的昆嵛山虽然比青岛崂山矮了一些,却因为据守在半岛的东中部,便拥有了一种独特的仙山气韵。

它横亘于烟台牟平与威海文登两地,连通着胶东半岛的南北两端,向东便是茫茫大海。

古人见昆嵛山,只觉得它雄跨东海,盘桓百里,群山相连,嵯峨不知有几万仞,故此认定昆嵛山是那些海上岛屿的根脉所在,就连那传说中的蓬莱三山也都是从昆嵛派生而出。

正所谓“海山仙山属蓬莱,蓬莱之祖是昆嵛”,没有昆嵛山,中国可能就会失去“海上寻仙”的神话母题。

在古代典籍中,蓬莱是海上仙山,昆嵛则是仙山之祖。

可同样的仙幻底蕴却呈现出不同的气质:蓬莱的仙,来自沧海渺茫,是海市蜃楼的虚幻不可测,可遇不可求;昆嵛山的仙,却在那一草一木间,在那白石古洞中,只要登山人用心寻觅,便可收获一份天然自在。

自烟台市区驱车向东,一旦离开了城市的高楼大厦,遥遥地便可望见绵延起伏的昆嵛山脉,在蔚蓝的天空下犹如一道翠色屏风。

神话中的昆仑山与玉华顶

神话中的昆仑山与玉华顶

神话中的昆仑山与玉华顶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与玉华顶是两座重要的山峰,被视为仙山,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传说故事。

本文将介绍关于昆仑山和玉华顶的神话传说,探索它们在中国文化和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一、昆仑山的神话昆仑山是中国神话中的一座巍峨高山,被誉为神仙之山。

据传,昆仑山位于西北地区,高耸入云,被雄壮而险峻的山脉环绕。

它在古代神话中被描述为仙山,在众多的神话传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昆仑山被视为神仙栖息之处。

神话传说中,许多仙人和神祇选择在昆仑山修炼,寻求长生不老之道。

他们在昆仑山的山谷和林间搭建了仙宫,过着与尘世完全隔绝的生活。

其中最著名的仙人为皇帝尧的女儿王母娘娘,她被封为昆仑山的女神,掌管着天宫的宴会和仙人的食物。

此外,昆仑山也是传说中通往神仙世界的门户。

相传,昆仑山上的一口井,名为昆仑之泉,水源取自玉液琼浆,具有神奇的功效。

喝了昆仑之泉的水后,人们可以获得长生不老的能力,并有机会进入神仙世界。

不止一位仙人和勇士经过昆仑山,寻找这口井以获得永生。

二、玉华顶的神话玉华顶位于中国南方,属于中国佛教与道教信仰中的重要圣地。

玉华顶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名山,被誉为中国道教和佛教的“道教第一山”和“佛教第一山”。

玉华顶的神话始于汉代,据说当时佛法传入中国后,佛祖释迦牟尼曾到达了玉华顶,为众生讲授佛法。

自此之后,玉华顶成为了佛教的重要修行之地,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朝圣者。

此外,玉华顶也是道教的圣地之一。

传说中,著名道教神仙周文王曾在玉华顶修行,并获得了长生不老的秘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华顶与道家的炼丹术和长寿信仰紧密相连。

许多追求长生不老的人士选择到玉华顶修行,希望能够获得神仙般的寿命。

三、昆仑山与玉华顶的意义昆仑山与玉华顶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信仰价值。

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和仙境的向往,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道家和佛教思想。

这两座山峰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和艺术中的重要元素。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昆仑山和玉华顶常常被描绘成遥远而神秘的仙境,成为了他们追求诗意和理想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城,昆仑仙山之城温敏崇‚各位游客,欢迎来到增城。

增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各地游客来到增城,导游如此介绍增城地名的由来。

不但导游如此介绍增城,增城各主流媒体同样如此介绍增城,增城地名的由来之一的‚加城说‛近年来逐渐流行。

现今增城地名的由来有三说,‚神话说‛、‚增江说‛和‚加城说‛。

对增城历史非常熟悉并担任《增城县志》副主编的王一洲老先生对三说中的‚加城说‛表示质疑。

‚加城说‛源于宣统《增城县志》舆地下记:‚《永乐志》云‘南海郡前统县六,今增为七,故名增城’。

‛《永乐志》如今已佚,其说法依据巳无从查考。

永乐年号为1403-1424年,距增城建县一千多年。

也就是说增城建县一千多年后《永乐志》中记载的增城地名由来,其可信性已大打折扣。

王老先生在《文史小语:增城几说》也表示疑惑:‚《永乐志》成书,距增城建县一千多年,其有何根据并没有说明。

‛除失传的《永乐志》外,‚加城说‛再找不到其它史料依据。

因此,王老先生在《增城县名由来和县城变迁》中说:‚历代建县取名,都是一件大事,通常由地方官吏提出,逐层上报,经朝廷审议批准。

怎能说增加一城,就叫增城这样马虎?故此说存疑较大。

‛史料记载增城地名由来最多的是‚神话说‛。

唐代《元和郡县志》书成于元和八年(813年),《元和郡县志》岭南道广州下记:‚增城本汉番禺县地,后汉于此置增城县。

按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

‛明嘉靖《增城县志》说:‚或以《楚问》增城九重,故名‛。

《永乐大典》是我国明朝编篡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二年(1404年)编成。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九百六收录关于增城沿革县名由来的志书有如下记载:《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汉以番禺县地析置此县,因昆仑山有阆风增城,故名。

属南海郡。

晋宋齐并因之。

隋初置东莞郡,后罢。

宋开宝五年罢县,六年复置。

元仍其旧。

本朝因之。

‛《图经志》:‚秦本番禺地,属南海郡。

后汉建安六年始置增城县,县命名以昆仑山有阆风增城,又云地有增江。

宋开宝五年,废县,入东莞。

六年复立本县。

‛《南海志》:‚……后汉建安六年置,故后汉志南海郡下有增城县。

……或云县之命名,以昆仑山有阆风增城故名。

亦谓有增江云。

宋开宝五年废增城县,六年复置,今因之‛历史学博士华林甫先生著有《中国地名学史考论》一书,对中国古代如何起地名作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中国古代地名命名‚取其嘉名‛的观念从秦朝已经开始,汉魏时代,‚嘉名‛的使用已逐渐增多。

增城是在后汉建安六年建县,故增城一名正是‚取其嘉名‛原则的运用。

华博士在书中恰好以增城为例加以阐释:‚嘉名‛也叫‚美名‛,《战国策》中已有‚美名‛一词,汉刘歆《西京杂记》、西晋潘岳《西征赋》也有‚美名‛的说法。

不过‚美名‛运用到地名上大概较迟。

《元和郡县志》卷四乌水:‚初,统万城成,(赫连)勃勃下书曰:‘今都城已建,宜立美名。

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国,宜以‘统万’为名’。

‛《元和郡县志》卷一七恒州:‚(北魏)道武帝登恒山郡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

《元和郡县志》卷三四广州增城县:‚本汉番禺县地,后汉于此置增城县,按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

可见地名‚美名‛之说大约起始于汉魏时期。

‛南宋的王观国尝云:‚古人建立州县,或由山名,或因水名,或因事迹而为之名,非此三者而以意创立,则必取美名‛。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三0泉州•景物:‚锦田山,在惠安县,旧经云:上有豪民,居山下,开腴田万顷,故有美名焉‛。

则知南宋时地名‚美名‛之说已很常见。

‛上文提到了古人建立州县定名的规则,从中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州县定名是很严格的,并非无章法可循。

古人对于州县分立,或者以该州县所在的名山定名,或者以该州县所在的江河定名,或者又以该州县曾发生的有纪念价值的事迹定名;如果不以山、水、事迹定名,则必须取一个美好的各字。

以此观增城地名由来,‚神话说‛因美名,‚增江说‛因水名,‚加城说‛与山名、水名和事迹都无关,更非美名。

并且古代州县分立,即今天的行政区域调整,非独增城一宗,起名何至于如此草率。

难怪王一洲老先生质疑‚加城说‛,质疑的理由一是史料依据不足,二是如此起名实属马虎得不合情理,也就是不合前述的州县定名规则。

因此,‚加城说‛本不足信,王一洲老先生在《增城县名由来和县城变迁》一文中也认为‚神话说‛可信性最大。

‚增城、盖取美名也‛。

增城为何是美名?因为昆仑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山,增城则是仙山之城。

昆仑山又名昆仑丘,昆仑墟,是中国古神话中的神山,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仙山。

昆仑山在中国神话极富神奇色彩。

相传昆仑山方圆数百里,高插云表,雄峻巍峨,是‚天帝的下都‛,众神的乐园。

神话中的昆仑山处于大地中心,人类环绕在它的周围,神仙居住于其上。

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有许多美丽的玉石,千奇百怪的神兽和神树。

昆仑山既是中国的神话之山,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端。

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是‚神圣‛之境,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富有想像力且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昆仑山在中国的神话与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昆仑山的神话起源很古。

在先秦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

《穆天子传》卷二有‚戊午,……天子(指周穆王)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等记载。

《竹书纪年》曰:周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

特别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在所著《楚辞》中,多处引用昆仑山神话,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其《离骚》有‚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于县圃‛;‚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之句。

《九歌•河伯》云:‚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天问》云:‚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九章•涉江》云:‚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山海经》之《西次三经》《大荒西经》《海内西经》等,更对昆仑山的位置、形貌、景物等作了详细形象的描述。

至汉代,《史记》《尔雅》都曾记述昆仑山。

《淮南子》及《河图》等谶纬书对昆仑山的描绘更多。

昆仑山神话至秦汉时已经流传很广,后来,魏晋南北朝所出之《博物志》、《拾遗记》、《神异经》、《十洲记》,以及道书《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洞真太霄隐书》等,又对之再加增饰,使昆仑山神话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成为自成体系和瑰丽多姿的中国神话传说。

《尔雅》、《淮南子》、《水经注》等书都说昆仑之虚有三级:增城九重、昆仑县圃、阆风。

增城是最上一级。

增城九重:《天问》、《地形训》等古籍皆言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水经注》引《崑崙说》则言昆仑山最高一层名曰层城,一名天庭。

‚层城‛,即‚增城‛。

增、层,古皆从曾声。

《说文》:‚层,重屋也。

‛《海内西经》及《地形训》对昆仑山上的城郭建筑描述得非常详细。

《地形训》言昆仑山上有倾(琼)宫、旋(琁)室。

《河图始开图》、《河图括地象》言上面有‚五城十二楼‛、‚八十城布绕之‛。

再看《淮南子》的描述:昆仑山‚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百里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地形训》认为此级‚乃维上天,是为太帝之居。

‛《水经注》卷一曰:‚昆仑之山三;……上曰层城(即增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

‛也就是说,增城是建筑在昆仑山上的由多座城池组成的城市群。

因其依山势而建,自山下往上望去,层层累累、重重叠叠,故名曰‚增(层)城‛。

并且增城耸入云霄,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神话中传说有开明兽陆吾镇守昆仑增城。

古人认为司掌昆仑增城的神是开明兽陆吾,也就是肩吾,是一个长着九个人头的虎身神,是昆仑增城的执掌者和庇护者。

这个形象在汉墓中发掘出来的汉画像石上很常见,是祥瑞之兽。

昆仑县圃:《地形训》和《崑崙说》等书说县圃是昆仑的第二级,后者做‚玄圃‛,玄应是县之音假。

县是古悬字;圃本义是种菜的园子,《说文》:‚所以种菜曰圃‛,故《地形训》亦称之为‚疏(蔬)圃‛。

在昆仑山神话中,昆仑县圃是指悬在空中的花圃园林。

阆风,《地形训》以为昆仑虚的第一层,也就是最下面一层,名凉风之山,《穆天子传》注引作‚阆风‛,《离骚》也作‚阆风‛。

阆、凉音近而假。

《说文》:‚阆,门高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注引《字林》曰:‚阆,高貌‛,‚阆风‛可理解为‚高风‛。

《离骚》中说济白水即登阆风,由此可见昆仑第一级名为‚阆风‛。

‚阆风‛,或言昆仑之高大而多风;或与增城有关,因为阆的本义是‚门高‛,指增城高大的城门。

不妨想像一下:在茫茫的天地中央,屹立着巍峨的直冲云霄的昆仑山。

穿过昆仑山山下高大雄伟的城门,便进入漫无边际的仙家园林。

这里生长着无数的仙草神树,奔跑着无数的珍禽异兽。

往上望去,缤纷烂漫的鲜花覆盖了山顶悬崖,如空中花园一般。

在空中花园之上的便是一层叠一层的神仙之城——增城。

增城有九重之高,彩云绕城而过,宛若天空之城。

众多天仙在此舞剑修身,无数神人到此论道休闲;连天帝也将家搬到这里,因为这里是增城,也是天庭。

增城,如此美丽的地方,如此美好的名字,增城先贤湛若水(1466-1560)对此甚感自豪。

作为明朝大臣湛若水出访安南(今越南),回来后写下《交南赋》呈报给正德皇帝。

当中写到出访时向交南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曰中华之子族兮,家增城之九重,从帝游之玄圃兮,闲逍遥之阆风。

‛文中增城九重、玄圃和阆风昆仑三级仙境全部提到,湛若水认为自己的家乡就是昆仑仙城。

从中可以看到,湛若水认可增城之名是由昆仑神话中得来。

综上所述,‚神话说‛依据最为充分,符合‚取其嘉名‛的古代州县分立定名规则;并且‚神话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退一步说,即使‚加城说‛可信,三说并立,我们也没有理由采用没有历史文化内涵,没有任何美感的‚加城说‛。

若采纳‚加城说‛,增城之名将与我国古代丰富瑰丽的昆仑神话文化断绝关联,再不能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进行历史的连接,湛若水引以为荣的‚增城九重‛将与我们毫无关系。

今年8月21日在青海省举行的首届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就以昆仑神话在东方古典神话中的重要位置、文化价值、深远影响和传播意义等学术性课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文明古国的象征,作为中国古典神话主体的昆仑神话是非常神圣的。

所谓神圣,就是昆仑神话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而且源远流长,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发展史。

昆仑神话无疑是中华早期文明的代表。

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中华文化的繁荣光大,无不与昆仑神话有着直接的关联。

昆仑神话是昆仑文化的核心。

昆仑神话是中华民族千古不灭的灵魂,是我们文明历史巍巍高耸的象征。

增城是全国唯一以昆仑仙境得名的城市,也就是说,增城有幸受到了昆仑文化的影响,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