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

合集下载

网络骗捐的刑法规制研究

网络骗捐的刑法规制研究

网络骗捐的刑法规制研究网络骗捐是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虚假募捐或者散布虚假信息,诱导他人进行捐款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骗捐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规范网络募捐行为,保护公众利益,国家对网络骗捐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刑法规制研究。

一、网络骗捐的危害网络骗捐行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损害公众利益:网络骗捐行为损害了公众的利益,造成了公众对慈善机构和募捐活动的信任危机,影响了社会公益事业的正常开展。

2. 侵害个人权益:网络骗捐行为容易诱骗善良的公众进行捐款,造成了个人财产的损失,甚至对个人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3. 扰乱社会秩序:大规模的网络骗捐行为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针对网络骗捐行为的严重危害,我国在刑法中明确规定了相关的罪名和处罚措施,以对网络骗捐行为进行规制和打击。

1. 刑法中的相关罪名根据我国刑法,网络骗捐行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罪名:(1) 诈骗罪:对以编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将被认定为诈骗罪,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3) 损害公共利益罪:对利用虚假信息进行网络募捐,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

(1) 加重处罚:对于虚构虚假信息,诱导他人进行募捐的网络骗捐行为,刑法规定可以加重处罚力度,对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2) 批量立案:针对大规模的网络骗捐行为,刑法允许对犯罪分子进行批量立案,以加大对网络骗捐行为的打击力度。

(3) 没收违法所得:刑法规定,对于从事网络骗捐行为获取的财产将被予以没收,以减少犯罪分子的经济利益。

三、网络骗捐的刑事责任针对网络骗捐行为,犯罪分子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1. 刑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从事网络骗捐行为的犯罪分子,将根据其实际犯罪情节,被判处相应的刑事处罚。

2. 刑事赔偿:对于网络骗捐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犯罪分子将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赔偿责任,对受害人进行经济赔偿。

浅谈我国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

浅谈我国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

浅谈我国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作者:莫礼花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7期【摘要】网络募捐是实时通信工具和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催生的募捐形式。

网络募捐借助公众号、朋友圈等平台,汇集爱心与正能量寻求求助从而达到需要帮助的人的目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募捐的形式与模式,网络募捐在给社会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对法律法规提起新的挑战,基于网络募捐引发的各种侵权事件,深入剖析,探索实践,提出相关对策,以期能够完善网络募捐行为,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与环境。

【关键词】网络特点;募捐;法律规制;慈善法网络募捐是通过网络发起募捐的一种时新的募捐模式,相比传统募捐方式而言,网络具有传播快、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遭遇重大困难时除了想到媒体救助,很多人把援助之手伸向网络,希望通过网络募捐获得帮助、救助,解决困难走出困境。

然而,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募捐平台,欺骗爱心人士,伪造虚假信息骗取同情获得利益,对这种诈捐信息真伪难辨[1]。

为规范网络募捐2017年,民政部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一、网络募捐的定义网络募捐主要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各类求助信息,如QQ群、微信群、公众号、朋友圈等平台,它本意是一种爱心传递、传播正能量的表现形式。

网络募捐形式各一,有通过媒体公益发出的援助,有个人行为的水滴筹等。

如:腾讯公益、新浪微公益之类的公益平台,目前运行状况良好,也赢得了许多民众的信任,在《慈善法》实施之后,对网络募捐有了更加规范和具体的规定,《慈善法》第27条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利用其平台开展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公开募捐资格证书进行验证,把好募捐关,所以网络服务提供是最主要责任的承担方。

二、网络募捐带来的社会影响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网络募捐成为公益慈善新模式,并且在社会上广泛应用,网民募捐不仅真正解决部分群众的当下之急,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尚,正能量之风感染着参与募捐的每一个人。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推动各个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募捐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公益形式,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会。

在我国网络募捐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例如募捐主体资格、监管机构的责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从相关法律的角度对我国网络募捐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

我国网络募捐的法律框架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法规构成。

《公益事业捐赠法》对公益募捐的基本原则、募捐主体、募捐方式等进行了规定。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募捐的特殊性,一些法律规定可能无法适应新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细化和完善。

网络募捐的发展使得募捐主体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个人、组织、企业等不同主体都可以参与网络募捐。

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没有对不同主体的募捐条件和监管措施进行明确规定。

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虚假募捐、挪用募捐款项等。

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募捐主体资格认定和管理机制,强化对网络募捐行为的监管,确保捐款能够用于合法的公益事业。

网络募捐平台作为网络募捐的重要一环,也需要加强相关法律的规制。

一方面,网络募捐平台应当承担起平台管理责任,对募捐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对募捐过程进行监督。

平台应当对募捐款项的安全管理负责,并定期披露相关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应当建立起网络募捐平台的信用体系,对恶意违法的平台进行严厉惩处,并将其列入黑名单,以维护网络募捐的公信力和正义性。

网络募捐的法律问题还涉及到募捐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网络募捐的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广泛,网络募捐项目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对于捐助者来说尤为重要。

我国已经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信息内容的审核和管理。

在网络募捐中,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募捐信息的监管力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防止虚假募捐的出现。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募捐活动已经从传统的线下转向线上,这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更为方便的方式。

然而,随着网络募捐活动的不断升温,一些问题也日渐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1.网络募捐的法律适用网络募捐活动的法律适用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

其中,《慈善法》对募捐活动的组织、实施、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规定组织募捐需要办理慈善组织登记,严格控制募捐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同时也对募捐平台、募捐信息的发布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则对网站主体、用户权利、信息发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网络募捐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虽然网络募捐为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但也存在法律风险。

其中,最主要的是募捐信息失实或欺诈,导致募捐资金被挪用。

此外,一些恶意机构或个人也有可能通过网络募捐活动谋取不当利益,对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防范这些法律风险,需要在网络募捐活动中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验证,实现募捐信息的真实、准确、详实,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募捐资金使用监督制度,严格规范募捐资金的流向和使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募捐活动的监管和规范,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具体来说,应该在网络募捐活动方面,建立起完整的法律框架,包括募捐信息发布、募捐资金使用、募捐资质审核、监管机构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应加强对募捐平台的监管,建立用户反馈机制,推动募捐平台公开透明运营。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募捐活动为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法律挑战。

要进一步规范网络募捐活动,需要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和监管的力度,尤其是加强对网络募捐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审核和保障,切实保护公益事业和募捐人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募捐在我国逐渐兴起。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募捐也面临着法律监管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的研究,探讨了网络募捐的定义与发展、我国网络募捐法律制度的现状、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募捐面临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我国网络募捐法律制度等内容。

分析了法律监管的难点和对策,强调了加强法律监管的重要性。

展望了网络募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加强法律监管将为网络募捐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我国网络募捐法律制度,促进网络募捐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网络募捐、互联网+、法律制度、研究、现状、问题、完善、监管、发展、趋势、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将围绕我国网络募捐法律制度的现状展开研究,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募捐面临的法律问题,并提出如何完善我国网络募捐法律制度的建议。

探讨法律监管在网络募捐中的难点和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加强法律监管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募捐的法律问题,旨在为我国网络募捐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持,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进步和提升。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旨在帮助相关部门和组织更好地理解和规范网络募捐行为,促进网络募捐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现有的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以推动我国网络募捐法律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和完善。

这对于促进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保护捐款人权益,提高网络募捐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网络募捐的定义与发展网络募捐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募捐活动,吸引公众捐款以支持公益事业或帮助有需要的人群。

网络募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支付技术的进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募捐活动变得更加便捷和透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

网络募捐的发展不仅扩大了公益事业的影响范围,也提高了公众参与公益的积极性。

募捐)的法律规定(3篇)

募捐)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募捐是指通过社会公众的捐赠行为,筹集资金或物资,用于特定的公益目的或特定群体的援助。

募捐活动在我国历史悠久,尤其在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紧急情况下,募捐成为社会救助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募捐活动,保障捐赠者和受助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募捐的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募捐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法》是我国慈善事业的基本法,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五章专门对募捐活动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募捐的主体、方式、程序、监督管理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公益事业捐赠法》是我国公益事业捐赠的基本法,于1999年6月28日起施行。

该法规定了捐赠人和受赠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募捐活动的管理等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我国规范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其中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也适用于募捐活动。

4.《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了税收征收管理的原则和程序,对于捐赠人和受赠人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有明确规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法》规定了广告活动的原则和规范,对于募捐活动的广告宣传也有相应的规定。

三、募捐的法律规定1.募捐主体根据《慈善法》和《公益事业捐赠法》,募捐主体包括:(1)慈善组织:依法登记注册的具有慈善性质的社会组织,如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

(2)其他组织和个人:依法成立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以及其他具有募捐能力的单位或个人。

2.募捐方式(1)公开募捐: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或者举办活动等方式公开向社会公众募捐。

(2)定向募捐:针对特定对象或特定地区进行募捐。

3.募捐程序(1)申请:募捐主体向民政部门提出募捐申请,提交相关材料。

(2)审查:民政部门对募捐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

(3)公告:民政部门公告募捐活动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4)实施:募捐主体按照批准的募捐方案开展募捐活动。

互联网慈善救助法律规制

互联网慈善救助法律规制

互联网慈善救助法律规制发布时间:2023-02-16T05:41:37.177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19期作者:高鑫淼1 周海博2 [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慈善活动逐渐在网络平台崭露头角。

高鑫淼1 周海博2沈阳师范大学沈阳 110034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慈善活动逐渐在网络平台崭露头角。

慈善活动依靠互联网平台,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但是,在互联网慈善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问题。

鉴于此,分析我国互联网慈善救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法律规制建议就拥有了实践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慈善慈善救助法律规制互联网慈善救助,是指慈善活动依托互联网平台,优化慈善活动流程,使其更加高效。

互联网慈善救助相对于传统慈善救助,具有新旧媒体融合性、便捷性、高效性和公开性等特点。

一、互联网慈善救助发展优势互联网慈善救助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为大众参与慈善事业提供便利,使普通大众随时随地参与到慈善捐助的活动中来,互联网慈善的广泛开展,使得人人都可以做慈善。

互联网使可供资助的慈善项目更加多元化。

互联网慈善救助中也出现的小额捐款或者月捐模式,极大的降低了慈善捐助的准入门槛,有效推动公益事业的的宣传和发展。

互联网慈善活动不断出现新的慈善活动,互联网也因为自身拥有特有的传播性强的优势,让慈善信息依托互联网平台能够更加及时、快捷、有效地传递给公众,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慈善文化。

越来越多的公益慈善APP也依托这些平台陆续出现。

推动网络慈善组织高效、透明、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慈善救助存在法律问题我国在互联网慈善救助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因此,在互联网慈善救助活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使互联网慈善救助事业乱象频发,也出现了信任危机。

(一)互联网慈善救助法律规范缺失据我国互联网慈善事业的现实情况看,我国在互联网慈善方面的相关法律体系仍存在缺位的情况,立法整体呈现滞后性。

2016年施行的《慈善法》中未对“互联网慈善”作出具体规定。

个人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问题分析

个人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问题分析

个人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问题分析个人网络募捐是伴随网络时代兴起而出现的新的募捐方式,发起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使个人网络募捐越来越普遍,“陈易卖身救母”、“白雪可乐”等事件都采用了这种形式,爱心在网络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的自由表达。

但其存在的困境也不时暴露,“诈捐”、“骗捐”事件不断发生,因此就要通过法制途径对其进行合理规制,趋利避害,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存在的合理性分析首先,促进募捐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慈善募捐是由公益机构发起的,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发起媒介主要是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和政府文件等,这种形式作用明显,但目标不具特定性,周期长,影响公众积极性。

个人网络募捐则是发起人利用“第四媒介”的网络,针对具体的人或事,使之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打破了时空局限,更加满足了人们的捐助意愿。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可以弥补传统方式的短板,是对传统募捐方式的补充。

其次,增加社会力量的募捐参与度。

社会对资金流向的质疑使传统募捐出现信任危机,影响了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个人网络募捐的出现使救助信息广泛而快速的传播,公众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网络平台了解不同救助对象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捐助对象。

公众的捐助意愿可以自由的表达,同时网络的公开透明也便于社会对募捐效果进行监督,这都保证了更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

最后,弥补社会救助制度缺陷。

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对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提供救助的一项制度,我国现有社会救助制度救助项目较少,救助范围不全,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募捐针对的就是在生活、医疗、教育、自然灾害等方面有救助需求的对象,个人网络募捐可以得到几乎所有民事主体的参与,资金来源广,社会覆盖面大,对社会救助在救助项目、资金、力度,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起到有效弥补作用。

现状的困境分析1 主体身份不适格。

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只有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盈利的事业单位可以接受捐赠。

个人网络募捐的发起人是个人,由于不是法定主体,其合法性经常遭到质疑。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制图 :赵立荣
方圆全媒体
FANGYUAN OMNIMEDIA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 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六条 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 则。 第七条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 共利益。 第六十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 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 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 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 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一百八十五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 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一百九十条 赠与可以附义务。 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
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第一百九十二条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二)对赠 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 的义务。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 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第一百九十四条 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 与的财产。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
第十条 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通过广播、 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发布求 助信息时,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 电信运营商应当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 示,告知其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 信息发布个人负责。

募捐)的法律规定(3篇)

募捐)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募捐是指为支持特定的事业、活动或个人,通过向公众募集资金的一种社会行为。

在我国,募捐活动不仅能够凝聚社会力量,解决困难,还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随着募捐活动的增多,一些非法募捐、虚假募捐等行为也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募捐活动的公信力和社会秩序。

因此,为了规范募捐活动,保护捐赠者和受赠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募捐活动进行规范。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国募捐的法律规定。

二、募捐的定义与分类1. 募捐的定义募捐是指为支持特定的事业、活动或个人,通过向公众募集资金的一种社会行为。

募捐活动通常由具有公募资格的机构发起,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

2. 募捐的分类(1)公募募捐:公募募捐是指具有公募资格的机构,根据国家规定,面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活动。

(2)非公募募捐:非公募募捐是指不具有公募资格的机构,或者具有公募资格的机构在其公募范围之外,面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的活动。

三、募捐的法律规定1. 募捐主体资格(1)公募募捐主体资格公募募捐主体资格是指具有公募资格的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募募捐主体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②具有开展公募募捐活动的合法依据;③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④具有开展公募募捐活动的专业能力;⑤具有开展公募募捐活动的良好信誉。

(2)非公募募捐主体资格非公募募捐主体资格是指不具有公募资格的机构,或者具有公募资格的机构在其公募范围之外,面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的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非公募募捐主体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②具有开展非公募募捐活动的合法依据;③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④具有开展非公募募捐活动的专业能力;⑤具有开展非公募募捐活动的良好信誉。

2. 募捐活动程序(1)公募募捐活动程序公募募捐活动程序包括以下步骤:①发起公募募捐活动;②制定公募募捐方案;③报批公募募捐方案;④发布公募募捐公告;⑤募集资金;⑥使用募集资金;⑦公示募集资金使用情况;⑧评估公募募捐活动效果。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我国网络募捐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募捐资格问题、募捐的合法性问题、募捐款物的使用问题和募捐信息的保护问题。

网络募捐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拥有合法的募捐资格。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募捐活动需要事先经过民政部门的备案,同时需要获得相关组织的批准。

由于网络募捐是一种全新的公益模式,相关法规尚未明确规定网络募捐的备案和批准程序。

这就导致了很多网络募捐项目未经合法的备案和批准就上线,存在着违法的问题。

亟需加强对网络募捐的监管,明确网络募捐的备案和批准程序。

网络募捐的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网络募捐需要具备合法、真实、可靠的身份信息,否则就会出现诈骗和非法募捐的问题。

在互联网上,虚假身份信息非常容易获得,如何保证网络募捐的合法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鉴于这一问题,我国亟需建立统一的实名认证机制,以确保网络募捐的合法性。

募捐款物的使用问题是网络募捐中的一个重要法律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组织必须对捐赠款物进行专用管理,确保捐赠款物的安全使用,并实施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

由于网络募捐的特殊性,捐赠款物的使用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监管。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网络募捐的专项法律制度,明确募捐款物的使用范围和方式,并对募捐款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公开披露,以确保网络募捐的公开透明。

募捐信息的保护是网络募捐中的一个重要法律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募捐组织必须对捐款人的个人信息保密,并严禁将其用于商业活动。

在互联网上,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无法保护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募捐信息保护机制,确保捐款人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时明确募捐组织对于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和方式。

我国网络募捐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包括募捐资格问题、募捐的合法性问题、募捐款物的使用问题和募捐信息的保护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网络募捐的监管,建立统一的实名认证机制,建立网络募捐的专项法律制度,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募捐信息保护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一、网络募捐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首先,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形成完善的网络募捐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采取的是“一般规制”方式,即适用网络交易、物品捐赠等现行法律,但由于网络募捐的特殊性,这些法律并不能完全覆盖其所有问题。

因此,亟需出台专门的网络募捐管理法律。

其次,对于网络募捐的监管主体,我国现存的体制并不完善。

网络募捐监管部门的设置、职责、权力等都存在一定问题,审批、监管等环节存在漏洞,监管难度大。

此外,当前慈善行业监管多部门共管,监管协调难度大。

最后,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不足也是问题所在。

对于网络募捐侵权行为的查处缺乏有效措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规定却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

因此,网络募捐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都亟需加强。

二、网络募捐侵权行为的界定网络募捐在过程中也有可能存在侵权行为,如信息欺诈行为、侵权投标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等。

对于信息欺诈行为,一般是指在网络募捐过程中,发布虚假的募捐信息,诱导公众捐赠的行为。

在此方面,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如果虚假信息的影响比较大,可以构成诈骗罪,并受到相应刑事处罚。

对于侵权投标行为,一般是指非法使用权利人拥有的商标、专利等权利进行募捐和投标行为。

依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规定,这些权利的使用必须经过权利人的许可,否则将受到侵权行为的惩罚。

不正当竞争行为,则是指网络募捐活动中,比较明显的梳理品牌、商标、宣传方式的复制行为。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处理,并受到相应的罚款行政处罚。

最后,侵犯个人信息行为也是网络募捐侵权行为的一种,主要是指在网络募捐过程中,募捐机构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的行为。

目前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亦已针对此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必须严格处理。

网络募捐资金的流向问题与监管问题也成为网络募捐领域的热点问题。

非法募捐承担的法律责任(3篇)

非法募捐承担的法律责任(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慈善事业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一些非法募捐活动屡见不鲜,严重扰乱了慈善秩序,损害了公众利益。

为了维护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法律对非法募捐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非法募捐的定义、类型、法律依据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非法募捐的定义非法募捐是指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以慈善为目的,非法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或者物品的行为。

非法募捐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 违反法律规定:非法募捐行为违反了我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法律法规。

2. 损害公众利益:非法募捐行为可能使捐款者利益受损,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3. 扰乱慈善秩序:非法募捐行为干扰了合法慈善组织的正常运作,损害了慈善事业的公信力。

二、非法募捐的类型1. 未取得公募资格的基金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非法募捐。

2. 擅自设立公募基金,未依法登记的非法募捐。

3. 捐赠人要求对方出具虚假捐赠证明的非法募捐。

4. 以慈善名义进行商业活动的非法募捐。

5. 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进行虚假宣传,骗取捐款的非法募捐。

6. 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非法募捐行为。

三、非法募捐的法律依据1. 《慈善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未经登记,以慈善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由民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2. 《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基金会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公募基金或者擅自扩大公募基金规模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3. 《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捐赠人要求对方出具虚假捐赠证明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4.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个人网络募捐的法律问题与规制方法【论文】

个人网络募捐的法律问题与规制方法【论文】

个人网络募捐的法律问题与规制方法摘要:个人网络募捐的私益性、广泛性及不确定性,致使个人网络募捐势必成为不同于一般募捐的新型募捐形式。

作为新兴事物,个人网络募捐目前存在许多法律问题,如行为主体资格不确定、网络募捐真实性难以判断以及募捐所剩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不明等。

应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法律、加强信息公开、增加捐赠人参与度、构建合理的善款管理机制等规制办法,促进个人网络募捐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个人网络募捐; 法律规制; 《慈善法》;Abstract:Personal network donation is a newform of donation,which is different from general donations. As a new thing,there are many legal problems in the collection of personal network donation,such a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main body's behavior qualification,the difficulty of judging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Internet fundraising and the unknown ownership of the remaining property of the colle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network fundraising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laws,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increasing theginseng and degree of donations,and building a reasonabl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good money.Keyword:personal network fundraising; legal regulation; Charity Lawof PRC;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网络募捐作为一种全新的慈善形式应运而生,但也伴随产生如诈捐、骗捐、募捐财产使用不透明化等许多法律问题。

网络募捐法律问题探究

网络募捐法律问题探究

网络募捐法律问题探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募捐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社会募捐方式。

但是网络募捐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愈发复杂。

本文旨在探究网络募捐的法律问题,并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一、网络募捐法律规定网络募捐最基本的法律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该法规定,募捐活动应当依法进行,公开、透明,不得超过募捐目的需要,募得的资金、财物等应当全部用于募捐目的事项。

同时,募捐人应当依法公示募捐信息、用途、收入、支出及相关财务报表等信息。

除此之外,互联网信息发布应用服务管理规定、广告法等法律也对网络募捐进行了约束。

二、网络募捐存在的法律问题1. 解救余文乐事件2017年,网友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发布求助信息,声称需要赎回被匪徒绑架的中国电影演员余文乐。

募捐平台得到了大量的捐款,但之后证实余文乐并没有被绑架。

这也引发了对网络募捐真实性和监管的争议。

2. P2P平台“孤儿基金”事件2016年,全国“孤儿基金”所涉P2P平台累计涉案金额高达60亿。

平台负责人长期整合机构资金,投向高风险项目获得高收益,并以此来支付投资回报,同时将收益投向“孤儿基金”等慈善事业,骗取投资者信任。

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于网络募捐平台的诚信问题的关注。

3. 黄埔军校招生事件2020年,直播卖课平台曝出黄埔军校招生诈骗事件。

该平台声称是“黄埔军校特级招生代理机构”,在网上募捐招生费。

在该平台投入100多万元后,招生机构突然失联。

警方已介入调查。

三、结论网络募捐的法律问题需要严格的监管和约束,以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募捐平台进行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

同时也需要建立诚信评级机制,对于那些守法经营、信誉良好的网络募捐平台给予奖励和支持,以促进网络募捐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对于网络募捐平台的管理也需要加强,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大对于募捐行为的审查和监督力度,确保捐款资金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同时,需要保障网络募捐的公开透明,提供完整的资金、财务、账目等信息,让捐助者及时了解募捐进展和资金流向,避免资金滥用和不当行为。

网络慈善法律监管制度分析

网络慈善法律监管制度分析


慈善活动信息公开
02
要求慈善活动信息公开,包括活动目的、捐赠人信息、善款使
用情况等。
慈善活动监督机制
03
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包括现场检查、投诉处理和违规处罚等

慈善财产的监管
财产来源监管
明确慈善财产的来源和使用范围,防止慈善财产被挪用或滥用。
财产使用监管
对慈善财产的使用进行监督,确保其用于符合慈善目的的用途。
建立网络慈善活动的审核机制
对于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的慈善活动,应当建立一套审核机制,确保其合法性 和真实性。
严厉打击网络慈善诈骗行为
对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慈善诈骗的行为,应当加强打击力度,保护捐赠人的 权益。
完善网络慈善财产的监管机制
建立网络慈善财产的公示制度
为了保障捐赠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公示制度,要求网络慈 善组织定期公开其财产使用情况和活动进展。
网络慈善中存在一些欺诈行为,如虚假求助信息、恶意骗捐 等,需要法律进行约束和打击。
网络慈善的跨国捐款与税收问题
跨国捐款
网络慈善使得跨国捐款变得更加容易,但同时也带来了监管难题,如跨国捐 款如何确保透明度和合法性。
税收问题
对于跨国捐款,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可能存在差异,如何协调税收问题也是 一个挑战。
05
网络慈善法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慈善组织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 在风险。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慈善活动进行监测,防止欺诈和滥用行 为。
建立透明度和问责机制
借助科技手段提高慈善组织的信息透明度,要求其公开筹款、项目实施和资金使 用等情况,并建立问责机制,使公众能够追踪善款去向,确保善款用于合法、合 规的慈善活动。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募捐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公益活动。

相比传统的募捐方式,网络募捐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等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公益组织和个人的募捐需求。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法律问题,包括募捐资金管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就我国网络募捐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一、网络募捐的发展背景二、网络募捐法律问题的现状虽然网络募捐在促进公益事业、弘扬公益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法律问题。

首先是募捐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

传统的募捐方式一般由政府或公益组织等进行资金管理和监督,而网络募捐平台的涌现使得个人和非政府组织也可以进行募捐活动,这就需要规范其资金管理和使用。

其次是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在互联网上进行募捐活动,涉及到大量的个人和财产信息,因此如何保护捐款者和受助者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募捐活动的合规性、信任度等方面问题也需要法律予以明确。

针对网络募捐的法律问题,我国已经有了相关法规和规定,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我国《慈善法》规定了慈善组织和慈善募捐的相关管理制度。

根据该法,慈善组织必须向社会公开其募捐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要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

这就为网络募捐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

我国《网络安全法》对网络募捐平台的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但这些规定并不是很具体,还需要配套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由于网络募捐的特殊性,还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法律规定。

首先是加强网络募捐平台的准入管理。

应当对网络募捐平台的资质、诚信度、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规定,避免一些不法分子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其次是规范网络募捐行为。

应当建立专门的网络募捐管理机构,对网络募捐活动的合规性、透明度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

还应当规定网络募捐平台在募捐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募捐资金的使用监督。

四、加强网络募捐的法律宣传和教育在加强网络募捐法律制度的还需要加强对公众和网络募捐从业者的法律宣传和教育。

募捐法律规定募捐的程序(3篇)

募捐法律规定募捐的程序(3篇)

第1篇一、引言募捐,是指为筹集资金、物资等,以公益为目的,通过公开或非公开方式,向公众募集资金或物资的行为。

在我国,募捐活动受到法律的严格规范,以确保募捐活动的合法性、透明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围绕募捐法律规定,详细介绍募捐的程序。

二、募捐的定义和分类1. 募捐的定义募捐是指为筹集资金、物资等,以公益为目的,通过公开或非公开方式,向公众募集资金或物资的行为。

募捐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公开、诚信的原则。

2. 募捐的分类根据募捐的主体和目的,募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公募募捐:由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分支机构、公募基金会代表机构以及公募基金会委托的慈善组织等主体发起的募捐活动。

(2)私募募捐:由私募基金会、私募基金会分支机构、私募基金会代表机构以及私募基金会委托的慈善组织等主体发起的募捐活动。

(3)企业募捐:由企业发起的,以企业名义进行的募捐活动。

(4)个人募捐:由个人发起的,以个人名义进行的募捐活动。

三、募捐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我国关于募捐活动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募捐的基本原则、主体、程序、监管等内容。

2. 《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了基金会设立、变更、注销、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其中涉及到基金会募捐活动的相关内容。

3. 《慈善组织管理办法》《慈善组织管理办法》对慈善组织的设立、变更、注销、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涉及到慈善组织募捐活动的相关内容。

4. 《公益事业捐赠法》《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了公益事业捐赠的基本原则、主体、程序、监管等内容,其中涉及到公益事业捐赠与募捐的关系。

四、募捐程序1. 准备阶段(1)确定募捐目的:明确募捐活动所筹集的资金或物资将用于何种公益事业。

(2)成立募捐组织:根据募捐活动规模和需要,成立募捐组织,如基金会、慈善组织等。

(3)制定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募捐方式、募捐时间、募捐对象、募捐宣传等。

2. 审批阶段(1)公募募捐审批:公募募捐活动需向民政部门申请审批,提交相关材料。

公开募集捐款的法律规定(3篇)

公开募集捐款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公开募集捐款,是指通过法律规定的渠道和方式,面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用于特定的公益、慈善或者救灾等目的的活动。

公开募集捐款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为了规范公开募集捐款行为,保障捐款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公开募集捐款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公开募集捐款的主体1. 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是指依法设立,以公募为宗旨,开展公募活动的基金会。

公募基金会是公开募集捐款的主要主体。

2. 公募慈善组织:公募慈善组织是指依法设立,以公募为宗旨,开展公募活动的慈善组织。

3. 公募救灾组织:公募救灾组织是指依法设立,以公募为宗旨,开展公募救灾活动的组织。

三、公开募集捐款的申请1. 公募基金会、公募慈善组织和公募救灾组织应当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提出公开募集捐款的申请。

2. 申请公开募集捐款,应当提交以下材料:(1)公开募集捐款的申请报告;(2)公开募集捐款的方案;(3)公开募集捐款的公告;(4)公开募集捐款的监督措施;(5)其他有关材料。

四、公开募集捐款的公告1. 公开募集捐款的公告应当在媒体上发布,公告内容应当包括:(1)公开募集捐款的目的;(2)公开募集捐款的范围;(3)公开募集捐款的时间;(4)公开募集捐款的方式;(5)公开募集捐款的监督措施;(6)其他有关事项。

2. 公开募集捐款的公告期限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

五、公开募集捐款的监督1. 公开募集捐款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2. 内部监督:(1)公募基金会、公募慈善组织和公募救灾组织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公开募集捐款的活动进行监督;(2)公开募集捐款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侵占、挪用捐款。

3. 外部监督:(1)民政部门对公募基金会、公募慈善组织和公募救灾组织的公开募集捐款活动进行监督;(2)审计机关对公募基金会、公募慈善组织和公募救灾组织的公开募集捐款活动进行审计;(3)社会公众对公募基金会、公募慈善组织和公募救灾组织的公开募集捐款活动进行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摘要】网络募捐是实时通信工具和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催生的募捐形式。

网络募捐借助公众号、朋友圈等平台,汇集爱心与正能量寻求求助从而达到需要帮助的人的目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募捐的形式与模式,网络募捐在给社会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对法律法规提起新的挑战,基于网络募捐引发的各种侵权事件,深入剖析,探索实践,提出相关对策,以期能够完善网络募捐行为,营造更好的社氛围与环境。

【关键词】网络特点;募捐;法律规制;慈善法网络募捐是通过网络发起募捐的一种时新的募捐模式,相比传统募捐方式而言,网络具有传播快、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遭遇重大困难时除了想到媒体救助,很多人把援助之手伸向网络,希望通过网络募捐获得帮助、救助,解决困难走出困境。

然而,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募捐平台,欺骗爱心人士,伪造虚假信息骗取同情获得利益,对这种诈捐信息真伪难辨[1]。

为规范网络募捐2017年,民政部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一、网络募捐的定义网络募捐主要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各类求助信息,如QQ 群、微信群、公众号、朋友圈等平台,它本意是一种爱心传递、传播正能量的表现形式。

网络募捐形式各一,有通过媒体公益发出的援助,有个人行为的水滴筹等。

如:腾讯公益、新浪微公益之类的公益平台,目前运行状况良好,也赢得了许多民众的信任,在《慈善法》实施之后,对网络募捐有了更加规范和具体的规定,《慈善法》第27条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利用其平台开展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公开募捐资格证书进行验证,把好募捐关,所以网络服务提供是最主要责任的承担方。

二、网络募捐带来的社会影响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网络募捐成为公益慈善新模式,并且在社会上广泛应用,网民募捐不仅真正解决部分群众的当下之急,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尚,正能量之风感染着参与募捐的每一个人。

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各地兴起募捐大潮,各地各单位利用传统模式进行捐款,明星等人利用媒体的文艺晚会进行义演捐款,据不完全统计,汶川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一亿万人民币,慈善捐款六百多亿元,并且网络募捐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

就这样互联网与慈善相互结合深入,网络募捐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现在社会公众求助和慈善组织筹资的方式之一就是网络募捐。

人们希望通过一种公开透明的方式帮助他人,达到助人成就人的目的,但是由于慈善程序上的不完善,很多人对传统慈善持有不满和怀疑,导致这部分人不想捐或不敢捐。

网络慈善募捐更需要注重募捐程序和手段的公开透明,因为这种募捐形式涉及的人群更广泛,获得善款的速度更快,人们了解捐助事项的成本更高,这也给了更多“假慈善”或“慈善诈骗”更多的机会,因此导致的不良后果也更容易影响到整体的慈善事业,这是对慈善事业的最大伤害。

但是网络募捐活动中的公开透明度是网络募捐面临的最大挑战。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捐助的款项是否得到善用以及后面的善款怎样使用的,哪怕捐款很少微不足道。

只有公开这些捐款的使用才能让人们更愿意去帮助他人。

三、网络募捐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一)诈捐骗捐频发如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网络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快捷流动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刚开始的慈善捐助获得了很多很多人的关注,也让很多爱心人士加入其中。

但是随着利益的驱使,慈善捐款被某些假借慈善之名利用抹黑。

人们在网络上对众多的募捐心怀介意,不知道其中掺杂多少徒有虚表的“伪慈善”“假慈善”。

比如安徽一女子自称为救女童而被恶犬咬成重伤,社会爱心人士捐款超过80万元。

事实是李娟并非助人被咬,而是在自己男友家的养狗场内被狗咬伤。

广西防城港市一女子利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称家人遇难,骗取数千网民的同情,诈骗近10万元,之后她以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比如一段时间盛行的“一元帮助同一天生日小朋友”的网络慈善募捐活动,捐助数额达到250多万,朋友圈都被刷爆。

结果网友发现同一个小朋友有两个不同的生日,当无法核实另一个生日时,开始质疑,这是不是一场“诈捐”?这项募捐的善款是否真的用在山区小朋友的身上?当时虽然有关部门责令停止了此项活动,并介入调查,但是我们不禁会思考网络慈善募捐在程序与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鱼龙混杂的网络募捐,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说真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度,诈骗事件层出不穷,每个人在发放爱心的同时都应该多一个心眼警惕起来[2]。

(二)监管不到位对网络上频发的诈捐、骗捐事件不断爆出,公众的信任被欺骗,我们在不断拷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的同时,也要问问网络募捐乱象的发生和网络募捐监管有关?这种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和网络募捐监管的缺失、混乱紧密相关。

在实际中其实具有公募资格的网络募捐慈善组织诈捐、骗捐的很少,更多的是个人或是没有公募资格的组织,他们利用便利的互联网,在网上发布虚假募捐信息进行诈捐、骗捐[1]。

随着虚假信息的网络诈骗还有为了博取同情的诈捐,随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管,个人网络募捐存在的问题也愈发突出,导致虚假募捐行为越来越多,进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加匮乏。

如前几年的郭美美事件对中国红十字会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所以更需要有关进行强化监督监管,规范平台行为,真募捐行善事[3]。

(三)个人观念偏差网络募捐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人,人们的想法和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很多人们对募捐的看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单方认为自己在做好事,哪怕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程序上出了偏差是应该被原谅的,或者认为自己只捐了几块钱,哪怕损失一点也无所谓,没有发生虚假募捐条件中的事情才是更重要的。

很多骗捐诈捐的当事人就是利用了网民的这一心态,欺骗网民的同情人,利用网民不去追究的心态,大行其道,变本加厉,给网民、社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四、如何采用法律手段规范网络募捐(一)加快完善立法规制我国的《慈善法》根据网络上暴露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抑制网络诈捐或心怀不轨的骗捐现象,为了规范网络募捐对现行的网络募捐重新做了规制。

这一规制短期内可能对一些乐于做慈善事业的爱心人士有一些影响但是,重新规制的网络募捐审核的把关更严了,或许规制后的募捐没有以前那样方便,但从长远的情景看,规制后的网络募捐较以前的募捐有序、有组织,社会氛围也在法制轨道上,这样便于整个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慈善法》的颁布,让我国慈善事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慈善法》的实施和相应配套法规的陆续制定,更加完善了我国慈善事业的法律框架。

为了避免网络募捐再出现欺诈或重捐等现象,负责慈善法草案的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人大内务司法委员的相关负责人都一致表示,网络发布募捐信息需要登记注册,慈善机构对当地登记注册募捐发起人核实真实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

虚拟的网络世界,真假信息难以辨认,只要网络上出现一次“诈捐”现象,网络募捐这把“双刃剑”,就会伤害爱心人士、不利于整个公益事业。

所以,为了慈善活动秩序得到有效保护。

为此,为了保护慈善活动秩序,保护广大民众的爱心不被伤害玷污,有了网络募捐规制。

规制中,法律不禁止网络募捐,任何组织和个人出于慈善目的,都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募捐,但是必须找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

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合法的慈善组织问责[4]。

(二)协同配合加强监管加强对网络募捐的监管需要民政部门、募捐平台、慈善组织、社会公众等各主体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联动和协作机制使得网络募捐各监督主体共同作战。

在监督方式上应坚持社会监督和机构监督结合。

机构监督对发起人的具体情况还有需要帮助之人的具体材料进行核查,监管机构应根据募集信息的真实性确定所需的募集数额和时间,使募捐数量不超额或发生重复募捐。

网络募捐开始后,监督机构要督促发起人在规定限内上报募捐情况。

监管机构及时把募捐详细情况对外公布。

当募捐者不按照募捐原目的使用善款,监管机构可以做出相应处理。

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对募捐行为进行监督,对情况不对及时向监管机构举报。

除了监督机构监管外,还可利用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详细记录善款的去向,账目必须有详细的收支情况。

(三)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民政部根据《慈善法》的授权,指定了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开募捐的平台,其目的是为慈善组织提供信息发布服务;为进一步加强有效监管,经常性地巡检、约谈督促其规范;根据行业需要制定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的《基本管理规范》和《基本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平台做好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的对接,同时要求有设置求助上限,严格甄别审查,做到及时反馈和信息公开化,最小程度规避风险做好防范提示和责任倒查,从而更好维护捐赠人、受益人和慈善组织等慈善活动的合法权益。

为促使慈善事业有序发展,不让互联网公益平台有任何担心,网络募捐平台应树立责任意识,必须对募捐发起者的信息严格把关审核,提高网民对公益事业的信任度、参与度,净化网络公益环境,使得信息公开透明,这样规制后才能增加慈善信用,慈善事业才会深入人心。

加强监管五、总结网络募捐确实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而中国优良的传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网络募捐的思想吻合。

只要相关部分做好监督关,把好真实信息录入,认真审核不让虚假信息流入网上,并加快立法进程,加强对慈善组织的规范管理,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建立信用度评价机制、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保护机制,从而引导和规范个人网络募捐健康发展,提升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1]邱习强.我国网络募捐综合监管机制研究[D].山东大?W,2017.[2]张天潘.网络时代你被骗捐过吗[J].江淮法治,2016(06):44.[3]王恺.浅谈个人网络募捐现状及法律规制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7(05):184-185.[4]李雅滨.我国个人网络募捐行为的法律规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