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责任认定问题(一)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界定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界定浅议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界定浅议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对经济责任人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根据一定的标准和依据,遵循既定的程序,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审查分析,依法进行的经济评价活动。
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优劣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主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责任认定上。
在实践中涌现出许多问题与不足,使得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加大了审计风险。
本文就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作如下探讨:一、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限经济责任泛指责任人应承担的全部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受托经济责任,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宏观经济责任和微观经济责任。
为客观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应严格划分经济责任界限:(一)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
集体责任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是由该组织集体讨论通过,决定权不在个人,因而由集体共同承担的责任。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对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及其他问题是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本人不是发起人或不具有最终决定权的;对下属单位存在的违纪问题及其他问题是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其本人不是发起人或不具有最终决定权的;对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及其他经济问题是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但是受上级领导指示的。
个人责任主要是指领导为个人决策具有决定权的行为应负的责任。
(二)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是指未直接决策或直接经管的经济行为,包括:对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及其他问题是由于个人主观原因不重视、管理不得力或放纵他人引起的;对下属单位存在的违纪问题及其他问题是由于对所属单位指导监督不力或管理疏忽造成的。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直接经济责任是指领导认同或批准的决定、规定和制度,或直接经办、直接签署的意见、直接签字报销,或被明确告知又无反对意见的事项形成的经济责任。
浅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

浅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适应我国审计工作的新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强化审计监督过程中,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内容的一种新的审计形式,是反对腐败,从严治吏,强化对领导干部监督约束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开展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监督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有利于完善对干部的考核、任用、监督;有利于加大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的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对推进干部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因此,而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摆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就此,笔者谈谈几点认识。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各省、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逐步展开,很多地方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此项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经验不成熟,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其重要性。
因此,在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建立健全任期经济责任专门审计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转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这一规定,目前审计人员有相当大的难度。
因为,现有领导干部离任,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和偶然性,审计机关无法做到事先有计划有安排,往往是被动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委托,又因人员限制,仓促上阵,审计组往往是七拼八凑,有时只是对会计资料进行简单审阅,草草收场,不利于审计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审计质量的提高。
同时,会造成责任不明确,导致审计人员责任感差,审计人员大多是审完了事,不利于经济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应尽可能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专门机构。
2.最大限度地防范审计风险。
为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要树立风险意识,逐渐养成谨慎、细心习惯。
(2)坚持依法审计,不断完善财经法规。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引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或组织的经济责任进行全面审计,以确定责任的界定。
责任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的界定、责任范围的确定以及责任承担的方式等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一、责任主体的界定:1.1 企业内部责任主体:企业内部责任主体主要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以及其他直接参与相关经济活动的员工。
他们依据职责和权限的不同,承担着不同层次和范围的经济责任。
1.2 外部责任主体:外部责任主体主要包括企业的股东、投资者、供应商、客户以及社会公众。
他们通过投资、合作、购买等方式与企业建立了经济关系,因此也承担着一定的经济责任。
1.3 政府监管机构:政府监管机构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管者,对企业的经济责任承担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经济责任。
二、责任范围的确定:2.1 经济责任范围:经济责任范围包括企业的财务责任、资产责任、债务责任、税务责任等。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确定责任范围的具体内容。
2.2 经济责任界限:经济责任界限是指责任主体在承担经济责任时所面临的上下限。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定责任界限的具体数值。
2.3 经济责任风险:经济责任审计中,还需要对责任主体承担经济责任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界定。
这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审计人员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确保责任界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责任承担的方式:3.1 经济赔偿:经济赔偿是最常见的责任承担方式之一。
责任主体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被认定有责任时,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赔偿金额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损失的程度、责任主体的过错程度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3.2 资产处置:在某些情况下,责任主体可能需要通过处置或转让资产的方式来承担经济责任。
这样可以通过变现资产来弥补经济损失,减轻责任主体的经济负担。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对经济活动中的责任进行评估和界定的审计形式。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责任标准等方面的明确和界定。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浅谈。
一、责任主体的界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是指承担特定责任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其他法律实体。
责任主体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活动和责任范围进行确定。
例如,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可以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在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可以是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财政人员等。
二、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责任主体承担的责任的范围和内容。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范围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活动和责任主体的职责进行确定。
例如,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范围可以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在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范围可以包括预算执行、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等方面。
三、责任标准的界定责任标准是对责任主体承担责任的要求和标准。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标准的界定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行业标准等。
责任标准可以包括合规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标准可以包括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等方面的要求;在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标准可以包括预算执行的合规性、政府采购的公平性等方面的要求。
四、责任界定的方法责任界定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经济活动和审计需求进行选择。
常用的责任界定方法包括责任追溯法、责任划分法、责任评估法等。
责任追溯法是指通过追溯责任主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来界定责任;责任划分法是指根据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来划分责任;责任评估法是指通过对责任主体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估来界定责任。
五、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经济责任审计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促进责任主体的履职尽责,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探讨(一)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探讨(一)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审计署随之发布其《实施细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亦陆续在总结审计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一大批落实两个“暂行规定”的地方性法规。
这些法规的颁布、实施有力地保障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朝着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初步明显的成效。
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领导干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理论上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在实务上亦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探索。
一、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审计执法环境不尽人意。
由于我国开展审计工作时间还不算长,法制化工作起步较晚,在审计执法环境中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
首先,个别领导对审计工作存在偏见。
他们认为,审计工作就是对自己和地方财政的约束,加强审计监督就会束缚地方经济的发展,损害地方利益。
其次,领导分管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宪法》和《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工作应由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分管,而目前部分地方政府一般是行政副职或其他领导代管,这本身就削弱了审计执法的力度,特别是在审计工作遇到阻力时,未能给予理解和必要的支持。
(2)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没有得到保证。
独立性是审计监督有别于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本质特征,审计机关只有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才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体现审计执法的权威性。
就目前来看,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行政干预的侵害,行政干预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政府领导认为,审计机关是本级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其人权、财权隶属于政府,就必须听从于政府,听从于行政首长,从而受利益的驱动去进行行政干预,行政干预是影响审计监督独立性、权威性的最大障碍。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经济活动中履行职责和管理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责任进行审计的一种特殊审计形式。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对责任的界定和追究,因此,准确界定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包括责任的内涵、责任的划分、责任的归属等方面。
二、责任的内涵责任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某一行为或决策结果承担法律、道义或职业义务的义务感。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责任:指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2. 经济责任:指在经济活动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经济效益的负责任和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责任等。
3. 职业责任:指职业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和职业技能责任等。
三、责任的划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可以划分为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1. 直接责任:指直接导致经济损失或不良后果的责任。
例如,企业经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企业亏损,这种责任属于直接责任。
2. 间接责任:指对直接责任产生影响或间接导致经济损失或不良后果的责任。
例如,企业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问题,导致企业亏损,这种责任属于间接责任。
四、责任的归属责任的归属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重要环节,准确划定责任的归属可以帮助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1. 直接责任的归属:直接责任通常归属于直接参与决策或行为的个人或单位。
例如,企业经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企业亏损,责任归属于该企业经理人员。
2. 间接责任的归属:间接责任通常归属于监管部门、审计机构或其他相关单位。
例如,企业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问题,导致企业亏损,责任归属于该企业监管部门。
3. 共同责任的归属:在某些情况下,责任可能归属于多个个人或单位。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重要的审计形式,旨在评估和审查组织内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涉及到确定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等问题。
本文将从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三个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
二、责任主体的界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指的是应当承担经济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
责任主体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来确定。
普通来说,责任主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单位: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
对于这些组织单位,责任主体的界定主要考虑其内部管理体制和决策层面的责任。
2. 管理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负责部门的主管等。
这些管理人员在组织内部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决策权限,对于组织的经济责任承担有直接的影响。
3. 监督机构:包括审计机关、监管部门等。
这些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扮演着监督和评估的角色,对于责任主体的界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评估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责任范围的界定需要根据审计目的和审计对象来确定。
普通来说,责任范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使用情况:包括资金的来源、使用和管理情况等。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组织在资金使用方面是否存在浪费、挪用等问题。
2. 资产管理情况: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的管理情况。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组织在资产管理方面是否存在丢失、损坏等问题。
3. 经济活动合规性:包括组织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组织在经济活动方面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四、责任程度的界定责任程度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中对责任主体承担责任的程度评估。
责任程度的界定需要考虑责任主体的行为和后果等因素。
普通来说,责任程度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责任:指责任主体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直接涉及的责任。
例如,对于负责资金管理的财务人员,其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责任直接影响审计结果。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的一种特殊审计形式。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责任主体的界定、责任范围的确定以及责任追究的依据等问题。
本文将从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追究三个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
二、责任主体的界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是指承担经济责任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
责任主体的界定需要考虑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职责,以及其对经济责任承担的能力和义务。
普通来说,国家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其在国家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职责。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它们在经济活动中也具有一定的经济责任。
三、责任范围的确定责任范围是指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承担责任的具体事项和范围。
责任范围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经济责任的性质、内容和影响等因素。
普通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管理责任:包括资金的使用、保管、监督等方面的责任。
在资金管理责任中,需要审计机关对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滥用、挪用等问题进行审计。
2. 财务管理责任: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的责任。
在财务管理责任中,需要审计机关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等问题进行审计。
3. 经济合同责任:包括经济合同的履行、执行等方面的责任。
在经济合同责任中,需要审计机关对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是否存在违约等问题进行审计。
4. 资产管理责任:包括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的责任。
在资产管理责任中,需要审计机关对资产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浪费、滥用等问题进行审计。
5. 经济责任追究责任:包括对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追究等方面的责任。
在经济责任追究责任中,需要审计机关对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进行追究,包括追究责任主体的经济损失、违规行为等问题。
四、责任追究的依据责任追究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它是对责任主体承担经济责任的一种方式。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

现代营销中旬刊XDYX 1986年,我国根据经济形势和发展局势,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构建了各省级、各地方等审计单位,对领导干部在任职过程中的经济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我国国情制定的特有审计模式,其制定和推出有效控制和防范了腐败现象,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概念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广义方面理解经济责任审计,其主要是以企业、事业、机关部门等为出发点,针对其管理者、法定代表人等任职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情况进行的全面审计;狭义方面的概念是,国家相关审计单位对企事业单位干部任职期内经济业务情况的审计。
一、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及重要性(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是主要针对干部群体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旨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尽可能地截断腐败源头,是一项能够促进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的有效措施。
(二)经济责任审计方式经济责任审计是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并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财政资金收支分配情况为对象,对其经济事项方面情况进行评价。
其审计方式方法主要分为四种:其一,基本分析法。
根据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和掌握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财政资金运用情况等,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反映出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活动合理性。
其二,财务审查法。
全面检查和审核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会计账簿及记账凭证等,掌握和审计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财务情况,从而了解其具体工作情况。
其三,指标分析法。
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的一些具体量化指标进行全面分析,了解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其工作合法性。
其四,线索筛选法。
国家相关部门审计工作人员,通过收集和归纳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的各项审计结果、工作总结及法院等部门对相关单位经济情况提出的各种问题,将其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关的内容全部详细筛选,从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把准确、可靠的信息与结论和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进而对可能存在疑惑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审查与审计。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以评价和监督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关键环节,它涉及到责任主体的确定、责任内容的界定以及责任承担的方式等问题。
本文将就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
二、责任主体的确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的确定是首要问题。
一般来说,责任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政府部门作为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承担着对经济责任的监督和评价责任。
企事业单位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承担着经济责任的履行责任。
其他组织包括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等,它们在经济活动中也可能承担一定的责任。
三、责任内容的界定责任内容的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核心问题。
在责任内容的界定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责任的范围:经济责任的范围包括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和决策责任等。
财务责任主要指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管理责任主要指组织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决策责任主要指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经济责任的要求:经济责任的要求包括责任的主体、责任的对象、责任的标准和责任的期限等。
责任的主体是指承担责任的具体单位或个人,责任的对象是指责任的具体事项或活动,责任的标准是指责任的衡量标准,责任的期限是指责任的履行期限。
3. 经济责任的限制:经济责任的限制包括责任的免责情形和责任的减轻情形。
责任的免责情形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责任主体不必承担全部或部分经济责任。
责任的减轻情形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责任主体可以减轻承担的经济责任。
四、责任承担的方式责任承担的方式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重要问题。
在责任承担的方式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补偿责任:责任主体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被认定为承担经济责任时,需要进行经济补偿。
补偿责任可以通过支付罚款、赔偿损失、承担违约责任等方式进行。
2. 整改责任:责任主体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被认定为存在问题时,需要进行整改。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审计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责任范围以及责任程度的确定。
本文将就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准确满足任务名称描述的内容需求。
二、责任主体的界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责任的各方。
普通来说,责任主体可以分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
政府机关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承担着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和管理职责。
企事业单位作为经济活动的参预者,承担着相应的经济责任。
其他组织包括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等,它们在经济活动中也可能承担一定的责任。
三、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具体责任内容。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责任范围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如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
在财务管理方面,责任主体应当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风险控制。
在资产管理方面,责任主体应当妥善保管和管理国家和组织的资产,确保其安全和有效使用。
在项目管理方面,责任主体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监督,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效果。
四、责任程度的界定责任程度是指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承担责任的程度和程度。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责任程度可以分为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责任主体直接参预并导致经济责任的发生,如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造成的损失。
间接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虽然没有直接参预,但由于管理不善或者监督不力而导致经济责任的发生,如领导层对项目管理不力导致项目失败。
五、责任界定的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的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定性方法主要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组织内部规定来确定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
定量方法则是通过对经济责任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如通过财务指标、资产损失金额等来确定责任程度。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重要的审计形式,旨在评估和审查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者在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的责任范围、责任程度以及责任承担方式的明确和界定。
本文将围绕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展开讨论,旨在深入探讨责任界定的重要性、责任主体的划分、责任程度的评估以及责任承担的方式。
二、责任界定的重要性责任界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责任主体的权益:责任界定能够明确责任主体的责任范围,确保责任主体不会承担超出其职权范围的责任,从而保障其合法权益。
2. 促进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通过责任界定,能够明确责任主体在经济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激发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3. 为责任追究提供依据:责任界定为责任追究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使得责任主体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承担得以合理、公正地进行。
三、责任主体的划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的划分是责任界定的基础。
一般来说,责任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政府机构:政府机构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其责任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资金使用和决策等方面。
2. 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对象,其责任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资金使用和经营决策等方面。
3. 管理者:管理者作为责任主体的一部分,承担着对组织的经济责任。
管理者的责任主要体现在领导决策、资金使用和内部控制等方面。
四、责任程度的评估责任程度的评估是责任界定的核心环节。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程度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职责范围:根据责任主体的职责范围,评估其在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的责任程度。
不同职责范围的责任主体承担的责任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2. 决策影响:评估责任主体在决策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影响程度。
决策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越大,责任程度也会相应增加。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责任进行审计,以评估其责任履行情况。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责任主体的确定、责任范围的界定以及责任程度的评估。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
二、责任主体的确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是指承担经济责任的具体单位或者个人。
对于国家机关而言,责任主体通常是政府部门或者相关职能部门。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责任主体通常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或者高级管理人员。
对于其他组织而言,责任主体可能是组织的负责人或者相关成员。
在确定责任主体时,需要考虑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控制能力和决策权。
三、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评估的责任内容和范围。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范围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管理责任:评估责任主体在资金使用、收入管理、财务报表编制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例如,对于企业而言,审计人员可以评估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包括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流动性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2. 资产管理责任:评估责任主体在资产保护、资产利用和资产处置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例如,对于国家机关而言,审计人员可以评估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包括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资产处置的合规性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3. 经济活动决策责任:评估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能力和决策合理性。
例如,对于企业而言,审计人员可以评估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包括市场分析、投资决策、产品定价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4. 内部控制责任:评估责任主体在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例如,对于企业而言,审计人员可以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
四、责任程度的评估责任程度是指对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程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彻底履行责任:表示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彻底履行了其应尽的责任,没有发现责任违规或者失职的情况。
浅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责任认定问题(一)

浅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责任认定问题(一)对于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反腐倡廉和各级组织部门全面考核及正确使用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检验审计机关执法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优劣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主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责任认定上。
作者就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认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作如下探讨:﹝一)经济责任认定的现状及问题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认定是审计工作规范的需要,从目前来讲:一是无论是学术界、理论界还是务实界对这一问题研究得少,还没达成共认,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二是审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困难,显得十分盲从,导致出现经济责任认定不准、认定混淆、认定不清及张冠李戴、尽说好话、套话的审计评价,不仅使组织人事部门难以运用其审计成果,而且使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增加了审计风险,还造成了审计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极大浪费。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认定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责任认定,是正确判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关键,也是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基础。
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是为了掌握了解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掌握了解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为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依据,要掌握、要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就必须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进行认定。
只有在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进行认定,才能分清在其任期内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单位出现的一些问题负不负责任,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负有多大的责任,从而才能正确地评价领导干部。
(三)经济责任认定的方法笔者认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认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对照审计当中查出的问题,查阅能进一步认定责任的相关会议纪要、记录、批示、文件、合同和协议等方面证据;二是对没有书面论据和书面证明难以认定责任的,则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及其他当事人进行调查取证,做好调查笔录,作为认定责任的依据;三是在认定责任时,还要应当充分考虑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客观环境及领导干部所起的作用,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的一种特殊审计形式。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责任界定是指在审计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对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进行明确和界定。
本文将从责任界定的概念、目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以期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责任界定的概念责任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指在审计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对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进行明确和界定。
责任界定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确定责任的范围和程度,为后续的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二、责任界定的目的责任界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确定责任的范围和程度,为后续的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通过责任界定,可以对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为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提供依据,促进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三、责任界定的原则责任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法律依据原则:责任界定应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责任的界定符合法律要求。
2.事实依据原则:责任界定应基于客观事实,充分考虑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行为和效果。
3.公正公平原则:责任界定应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责任的界定客观、公正。
4.综合评估原则:责任界定应综合考虑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如管理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等。
四、责任界定的方法责任界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文件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文件的分析,了解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范围和程度。
2.调查访问法:通过调查访问审计对象及相关人员,了解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情况。
3.数据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了解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4.比较分析法:通过与同行业、同类型组织的比较,评估审计对象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一、引言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单位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旨在强化经济责任追究,促进经济责任的规范履行。
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的界定、责任事项的确定以及责任范围的界定等问题。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二、责任主体的界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的界定是首要的任务。
普通来说,责任主体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
责任主体的界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审计的对象范围。
例如,对于政府机关来说,责任主体可以是各级政府部门、行政机关等;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责任主体可以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
在界定责任主体时,需要考虑其经济责任的性质、范围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程度。
三、责任事项的确定责任事项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追究的具体事项,它可以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人事管理等多个方面。
责任事项的确定需要根据审计目的和审计任务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审计目的来确定责任事项,如是否存在财务违规、资产流失等问题。
在确定责任事项时,需要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审计任务的要求,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界定的责任的范围和限度。
责任范围的界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责任的界限。
例如,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责任范围可以包括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等;对于一个项目的管理来说,责任范围可以包括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等。
在界定责任范围时,需要考虑责任主体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以及责任的承担程度。
五、总结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的界定、责任事项的确定以及责任范围的界定等问题。
责任界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信度。
因此,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确保责任界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进行审计,以评价其是否履行了相应的经济责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界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界定。
一、责任的主体1.1 企业或组织企业或组织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承担着相应的经济责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企业或组织应当明确其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履行。
1.2 管理层管理层是企业或组织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对于经济责任的履行承担着重要责任。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管理层应当对自身的责任进行清晰界定,并确保责任的履行符合相关要求。
1.3 审计机构审计机构是对企业或组织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其责任包括对企业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向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审计意见。
审计机构应当遵循审计准则和规范,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独立和准确。
二、责任的范围2.1 财务责任财务责任是企业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的主要责任之一,包括财务报表的编制、披露和真实性。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当对财务责任进行全面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税务责任税务责任是企业或组织在纳税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按时、足额地缴纳税款并履行相关报税义务。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当对税务责任进行审计,确保企业或组织依法履行税务义务。
2.3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和公益事业支持等。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当对社会责任进行审计,确保企业或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三、责任的界定标准3.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企业或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对于责任的界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责任进行界定,确保审计结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2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企业或组织在特定行业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对于责任的界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引言概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履行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旨在评估其责任履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对责任主体的界定、责任范围的划定以及责任程度的评估等方面。
本文将从五个部分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进行探讨。
一、责任主体的界定:1.1 企业责任主体的界定:企业责任主体包括法定代表人、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等,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决策权和管理权,对企业的经济责任承担有重要影响。
1.2 机关责任主体的界定:机关责任主体包括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等,他们在机关工作中负责决策、管理和执行职责,对机关的经济责任承担负有重要责任。
1.3 事业单位责任主体的界定:事业单位责任主体包括院长、校长、主任等,他们在事业单位的运行中具有决策权和管理权,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承担有重要影响。
二、责任范围的划定:2.1 经济责任范围的划定:经济责任范围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等方面,审计人员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对责任范围进行明确划定。
2.2 组织责任范围的划定:组织责任范围包括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等方面,审计人员需要对组织的责任范围进行清晰划定,以便评估责任履行情况。
2.3 个人责任范围的划定:个人责任范围包括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等方面,审计人员需要对个人的责任范围进行具体划定,以便评估个人的责任履行情况。
三、责任程度的评估:3.1 责任程度的评估指标:责任程度的评估可以从责任的重要性、责任的专业性、责任的层次等方面进行考量,以确定责任的程度。
3.2 责任程度的评估方法:责任程度的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责任的程度。
3.3 责任程度的评估结果:责任程度的评估结果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用于指导责任追究和责任改进。
四、责任界定的挑战:4.1 多元化责任主体:现代组织形式多样化,责任主体众多,责任界定面临挑战,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责任关系。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针对经济活动中的责任问题进行审计,明确责任主体,界定责任范围,评估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审计活动。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界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责任主体的确定、责任范围的界定以及责任的承担与追究。
一、责任主体的确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主体是指对经济活动负有责任的组织、个人或者其他主体。
责任主体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来进行判断。
例如,对于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责任主体可以是企业的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部门和个人。
对于政府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责任主体可以是政府的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的工作人员。
二、责任范围的界定责任范围是指经济责任审计所要涉及的具体事项和内容。
在界定责任范围时,需要考虑审计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责任范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责任的界定:确定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承担的责任,包括财务管理、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方面的责任。
2. 资产管理的审计:对责任主体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包括资产的保管、使用、处置等方面的责任。
3. 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审计:审计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4. 经济责任的追究:对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追究,包括追究责任、追究责任人、追究方式等方面的审计。
三、责任的承担与追究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明确责任的承担与追究。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的承担与追究需要根据审计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判断和处理。
责任的承担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责任的承担: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存在违规行为或者失职行为时,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行政警告等行政责任的承担。
2. 经济责任的追究:对责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责任进行追究,包括追究经济损失的责任、追究违规行为的责任等。
3. 法律责任的追究:对于涉及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责任认定问题(一)
对于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反腐倡廉和各级组织部门全面考核及正确使用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检验审计机关执法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优劣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主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责任认定上。
作者就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认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作如下探讨:﹝一)经济责任认定的现状及问题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认定是审计工作规范的需要,从目前来讲:一是无论是学术界、理论界还是务实界对这一问题研究得少,还没达成共认,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二是审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困难,显得十分盲从,导致出现经济责任认定不准、认定混淆、认定不清及张冠李戴、尽说好话、套话的审计评价,不仅使组织人事部门难以运用其审计成果,而且使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增加了审计风险,还造成了审计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极大浪费。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认定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责任认定,是正确判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关键,也是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基础。
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是为了掌握了解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掌握了解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为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依据,要掌握、要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就必须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进行认定。
只有在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进行认定,才能分清在其任期内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单位出现的一些问题负不负责任,负有什么样的责任,负有多大的责任,从而才能正确地评价领导干部。
(三)经济责任认定的方法笔者认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认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对照审计当中查出的问题,查阅能进一步认定责任的相关会议纪要、记录、批示、文件、合同和协议等方面证据;二是对没有书面论据和书面证明难以认定责任的,则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及其他当事人进行调查取证,做好调查笔录,作为认定责任的依据;三是在认定责任时,还要应当充分考虑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客观环境及领导干部所起的作用,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四)经济责任认定的范围和标准根据《湖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所负的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内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其它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
所以,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认定的范围主要是:第一、负不负责任;第二、负有什么样的责任;第三、按照客观公正原则,即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审计中查出的各种事项要进行客观分析,查找原因,重点分清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1、领导干部不负责任的认定标准。
判定标准有三个方面:第一、领导干部与事件没有直接联系,事件不是领导干部直接经办,事件发生的背景未经领导批准、指示、授意,纯粹是本部门、本单位职工个人行为以及本单位、本部门下属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法人行为;第二、领导干部对事件根本不知内情;第三、领导干部在管理上不存在失职,单位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制度有力。
2、领导干部直接责任的认定标准。
所谓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发生下列行为应当追究的责任:一是领导干部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是指领导干部自己实施或者参与实施的,与其担任领导干部特定职务有关联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二是领导干部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是指领导干部通过使其下属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了解其对某一事项或行为的主观意志及意愿来影响其下属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的具体行为,籍以实现其实施违反国家财经法规行为的意志或意愿的做法。
所谓指使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是指指挥或唆使其下属人员实施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所谓强令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是指领导干部命令其下属人员实施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下属人员提出异议或者遭到下属人员的拒绝时,该领导干部利用其职权强迫其下属人员必须执行其命令的行为。
所谓纵容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
经法规的行为,是指领导干部明知其下属实施了或者正在实施违反国家财经财规的行为,而根据其所负职责,该领导干部应当予以制止或对此行为作出处理、处罚,而不予以制止或处理、处罚、放任、放纵、甚至鼓励的行为。
对于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反腐倡廉和各级组织部门全面考核及正确使用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检验审计机关执法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优劣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主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责任认定上。
作者就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认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作如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