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简介 佘凌 一、概述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简介 佘凌 一、概述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简介 佘凌 一、概述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简介

佘凌

一、概述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的名称取自于日本临床心理学家内田勇三郎(Yuzaburo Uchida,1894—1966)和德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克雷佩林·埃米尔(Emil Kraepelin,1856—1926)的名字而来。

1895年,克雷佩林论述了连续加算可适用于精神医学的诊断,并开始进一步研究运用该检查方法,对容易出现精神疲劳者或异常性格的人进行检查,但克雷佩林本人并没有把这一研究成果作为人格诊断检查的方法继续发展。而是日本老一代临床心理学家内田勇三郎在1900年代初从克雷佩林连续加法运算作业中得到启示,将该检查法引入日本国内,历经二十余年编制了内田—克雷佩林加算表,亦称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Uchida-Kraepelin psychodiagnostic test),简称UK心理测验,用以测定人的性格类型,预测人的心理健康与否。该测验内容简单,仅要求被试作一位数的连续加法计算,但通过对作业曲线的分析,却能得到被试各种心理特点的大量信息,从而对被试的性格、气质、乃至于智力做出全面的诊断。在日本,由于内田勇三郎及其开创的日本精神技术研究所的长期研究和极力推广,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司法、企业管理等许多领域,已成为日本的一个相当有名的心理测验。

二、施测方法与结果评定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针对受测者的特点设计了三种版本:适合中学生及以上的人使用的“标准型”测验;适合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使用的“儿童型”测验;适合幼儿和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使用的“幼儿型”测验。以标准型测验为例,测验样卷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受测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接受该测验的日期和次数、测验时的身心状况等内容;②练习部分,由5行、每行59个数字组成,目的是让受测者熟悉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的施测方法;③正式测验,由34行、每行115个数字组成,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下图为“标准型”的基本形式。

标准型测验采用十进位的连续加法,受测者按指导语从横向排列的第一行、第一个数字起,将两两相邻的数字相加,相加之和超过10,则将所得答案的个位数写在两个数字的中间;相加之和若没有超过10,则将所得答案直接写在两个数字的中间。每行做1分钟,1分钟到时,受测者根据指令换行,从下一行最左端重新开始计算,依此方法连续进行15分钟的加法作业,然后休息5分钟,再做后半部分,方法与前半部分相同,也是每行做1分钟,做15分钟。

测验完成后,将受测者各行完成的加法运算终点用直线依次连接起来,于是就形成了两条曲线,内田称之为作业曲线。基本上每个人在接受这项心理测验时因为“精神紧张”、“兴奋”、“习惯”、“疲劳”以及“练习”等五种因素复杂的影响,每分钟的作业量会有所差异,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作业曲线,它们代表了个体特有的能力和特有的人格特质及其心理调节机能在作业过程中的动态表现。通过对这些客观表现的分析和差异比较,就可以对个体的基本能力、人格行为的综合特征以及性格和行为的特异倾向做出全面而细致的评定。

三、测验特点

与其他心理测验相比,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具有以下比较明显的长处:1.测验内容是简单的加法运算,无论谁都会做,与受测者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完成的任务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受测者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性格和行为特征;

2.测验方式比较客观,受测者很难有意识地自由控制,也没有特别的戒备心理与不安的感觉,可以避免出现各种影响测验信效度的反应心向和欺骗行为;

3.施测方法简便,不需要特殊仪器,只需要准备铅笔(或圆珠笔)和测验用纸就能进行;

4.既可实施团体测验,又可进行个别诊断;

5.因为是非言语测验,所以几乎不受语言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作业曲线类型判定缺乏量化的客观标准,使得测验的结果评定带有很大主观性,要求评定者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四、测验的应用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通过连续加法运算作业,可以准确、客观、科学地反映出受测个体的能力特征和个性倾向,广泛用于学校心理健康诊断、企业或政府机关等单位的应聘测试、岗位配置、心理咨询、预测工作、学习的业绩等方面。

(一)企业聘用

企业录用、聘用各种专业或一般人员时,利用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可以客观、高效地诊断、分辩各种应聘人员的能力和性格特点,作为是否录用的决策依据,尽量避免错误的人事决策所带来的损失。

(二)筛选决策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政府机关或学校需要根据客观标准淘汰、筛选部分人员。此时,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由于其特有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可以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例如:企业对于责任重大、涉及安全的特殊岗位,可以利用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预先发现个别员工的个性特点,尽量避免选择具有事故多发倾向的人,预警或防止出现工作重大失误;其它如机构选拔优秀人才、企业下岗分流决策、学校组织竞赛活动时均可利用。

(三)工作岗位配置

利用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可以将个体的性格倾向、能力特征与工作岗位的综合特点进行系统匹配,从而作出科学、合理的岗位配置决策,以做到人尽其才,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目的。

(四)学校测验

在当今应试教育盛行的环境下,作为能力和性格的客观测量工具,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能够测量个体身上稳定的本质特征,因为没有练习累加的效果,

即无论个人如何反复练习,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的结果基本不变,可以弥补常规学业考试或问卷调查的缺点,进行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

(五)心理健康检查及诊断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依据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通过加法作业曲线的类型判断,可以描述个体的性格倾向,检测个体心理状态的平衡、变化和内在能量激发等各种内容的表现形式。利用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的分析结果,可以在学校、企业、机关等各种单位中进行多种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查和诊断,便于实际进行指导和矫正。

(六)转岗培训

面对剧烈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如何顺利、高效地开展转岗培训、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是当今企业、政府机关等各部门需要重点考虑的实际问题。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一方面可以提供转岗决策的依据,同时又能以定量化的方式测量转岗培训的实际效果,辅助、支持人们进一步改进工作的质量。

(七)常规检查

现代人类社会的健康概念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健康三方面内容,如同常规的身体健康检查一样,需要经常性地进行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在国内外知名企业、机构或学校中,目前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的使用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定期检查的结果成为常规的个人心理档案资料系统,从而提高了单位人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八)心理咨询与治疗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在心理障碍咨询、精神疾病、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服务单位,甚至警察、监狱系统均可以广泛使用。对于重度精神分裂、极度焦虑、危险行为倾向(如犯罪、杀人、偷盗)等,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功能,它还可以作为测定药物效果或治疗效果的实验方法,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

目前国内已有许多企业开始应用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作为筛选安置员工、缩短新人养成期、降低离职率、分析培训需求和生涯规划的辅助工具。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 一、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 心理测量的前提:①肯定心理的可测性,正视心理的个别差异②确定测量的内容③在对心理内容的特性或差异性阐述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测量方法 (一)个体差异及其可测性思想 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二)心理测量的实践活动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施奥-瑞克将我国三国时期魏国人刘邵的《人物志》译为《人类能力的研究》,并在美国年销量100万册。 诸葛亮情境测验的使用:选拔将领时给予其500士兵,观察其完成任务的情况。 古代中国心理测量的贡献:①描述性的,而非定量的。②分类式的,如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③注重对人做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④与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应用价值。 二、现代心理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心理测量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 ①工业革命后,有专门人才的训练、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的需要②教育的需求,如法国的义务教育 (二)心理测量的早起探索者 威廉-冯特(德):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观察行为的做法对现代标准化测验严格执行指导语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高尔顿(英):统计学的奠基人,最早提出“相关”的概念。同时是优生学创始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差异是可测量的。对希特勒发动二战有很大的影响。 詹姆斯-卡特尔(美):师从冯特,同时是高尔顿的助手。最早提出“常模”的概念。189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首次提出“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比内(法):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比内-西蒙量表。有三个版本,其中第二个是影响最大的。 美国心理史学家波林指出“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的头十年是比内的是十年。” (三)心理测量的发展 美国斯坦福大学:刘易斯·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商的高低,从此智商一词风靡全球。一战期间,为满足美国军队对官兵选拔和分派兵种的需要,编制了第一个团体智力测验,后发展成为“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因素分析理论的发展,多重能力倾向测验越来越受到重视。 桑代克编制了第一个标准化的教育成就测验,被誉为教育测量的鼻祖。之后一些专门的教育测验机构陆续成立,如ETS(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成立于1947年,是世界最大的测验编制和研究机构,曾研发出GRE和TUOFU。 人格测验的先驱:埃米·克雷佩林最早用自由联想测验来诊断精神病患者。之后卡特尔编制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英国的汉斯·艾森克编制出“艾森克人格问卷”。 (四)心理测量的当代趋势 ①将实验法和测验法相结合,产生了信息加工测验。②传统的纸笔测验逐渐被电脑程序所取代。③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开创了测量领域新的里程碑。④认知诊断理论被视为新一代心理测验的核心。 三、现代心理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一)20世纪前半叶的初步繁荣

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的应用

《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的应用》 一.判断题 1.DSM—IV的5轴诊断系统主要以前2轴做出决断后3轴仅是补充信息。(×)在诊断的时候需要五轴综合判断,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不对的。 美国的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从精神科角度推荐使用多轴诊断系统,将上述不同层面得到的发现归纳,体现在诊断常规之中.这些轴分别是: 轴I::包括所有精神障碍(除了轴II中所列的障碍之外)以及其他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情况 轴II:包括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习惯性使用一种特定的防卫机制. 轴III::指在精神障碍之外还同时存在的任何一种躯体障碍或一般医学情况.被确认的躯体情况可以是精神障碍的病因(如肝脏衰竭导致谵妄),可以二者互动,交互影响(如胃炎继发于酒依赖),还作为后果(如与痴呆和艾滋病相关的肺炎),也可以没有关系如果一种躯体情况在病因上与精神障碍相关,那么精神障碍列为轴I ,而躯体情况既要列入轴I又要列入轴III. 轴IV::包括那些对精神障碍的发展和恶化有显著影响的心理社会及环境问题.一种事件或处境是否被评估为应激原,以临床医师对于应激状态的判断为基准.如果另外的具有与患者相似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境况的普通人可能体验为应激,就可以列入该轴. 轴V::"总体功能评估".临床医师判断患者在一个特定时间段中的总体功能水平(如评估当时的水平或过去1年中至少数月的最高功能水平).包括3大功能领域:(社会功能,职业功能和心理功能)."总体功能评估量表"是一个百分制的量表,100分为最高分,代表三个领域内均达最高水平. 2.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t分布——标准差已知时的样本平均数的分布。 自由度是指总体参数估计量中变量值独立自由变化的个数。 t分布也是一种对称分布,它只有一个参数,即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有以下特征:: (1)二者都是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 (2)t分布的峰部较矮而尾部翘得较高,说明远侧t 值的个数相对较多,即尾部面积(概率P)较大。自由度越小这种情况越明显,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标准正态分

心理测验量表一览表

心理测验量表一览表 类别名称及编 制方法 编者 题数 及要 求 内容及要求 范围及 用途 记原始分标准分结果的解释 智 力测验韦氏成人 智力测验 (WAIS-RC ) 编制:韦克 斯勒 (D.Wechsle r)于1955 年编制 修订: 修订:龚耀先 11 个量 表 可一 次或 分次 完成 言语量表(6个): 知识、领悟、算术、 相似性、数字广度、 词汇 操作量表(5个): 数字符号、图画填 充、木块图、图片 排列、图形拼凑 16岁 以上。 分农村 和城市 两种版 式 个别实 测 对于有时间限制的项 目,以反应的速度和正 确性作为评分的依据。 不限时间的项目,则按 反应的质量给予不同的 分数。 有的项目通过记1分, 未通过记0分;有的项 目按回答的质量分别记 0、1、2分。 标准二十分(平均数10,标准差3). 原始分转化成平均数为10,标 准差为3的量表分。分别将言 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量表分相 加,便可得到言语量表分和操 作量表分。再将二者相加,便 可得到全量表分。 根据相应用表换算成言语智 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 智力等级 IQ的范围 (占%) 极超常≥130(2.2) 超常 120-129(6.7) 高于平常 110-119(16.1) 平常 90-109(50.0) 低于平常 80-89(16.1) 边界 70-79(6.7) 智力缺陷≤69(2.2) (轻度) 50-69(85.0) (中度) 35-49(10.0) (重度) 20-34(3.0) (极重度) 0-19(2.0) 文案大全

联合型瑞文测验(CRT)以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为基础, 非文字智力 测验瑞文(J. C. Raven) 修订:李丹、 王栋等 (1989年) 72个测题。 40分钟交 卷。在20 和30分钟 完成的答案 下做记号。 幼儿及弱智 个别施测另 有要求(见 P163) 分六个单元 (A、A B、B、 C、D、E), 每单元12 题,前三单 元为彩色, 后三单元为 黑白。 要求按顺序 进行。 5至75岁。 团体施测: 三年级以 上,65岁以 下,以不超 过50人为 限; 幼儿、弱智、 书写困难的 老人个别测 验。 本测验题一律为 二级评分,即答对 给1分,答错为0 分。 被试在这个测验 上的总得分就是 他通过的题数,即 测验的原始分数。 量表分数是先将被试的原始 分数换算为相应的百分等 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IQ 分数。 极优≥130(2.2) 优秀120-129(6.7) 中上(聪明) 110-119(16.1) 中等(一般) 90-109(50.0) 中下(迟钝) 80-89(16.1) 边缘 70-79(6.7) 弱智轻度 55-69 (弱智 弱智中度 40-54 共占 弱智重度 25-39 2,2) 弱智极重≤24 中国比内测验吴天敏教授 1982年完成 的中文版第 三次修订本 51 个试 题 各题 有时 限要 求。 51个项目。详见三 级技能教材P171。 农村和城市共用一 套试题。 2-5岁从第1题答; 6-7岁从第7题答。 连续5题不通过, 停止测验。 2-18 岁 个别实 测, 主试与 被试面 对面 1题1分 测验的总分=答对的题 数+补加分数 根据被试者的实足年龄 和总分,查表得智商 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法,平均 数为100,标准差为16。 非常优秀≥140 (1.6) 优秀 120-139(11.3) 中上 110-119(18.1) 中等 90-109(46.5) 中下 80-89 (14.5) 边缘状态 70-79 (5.6) 智力缺陷≤69 (2.9) 愚鲁 50-69 痴愚 25-49 白痴<25 文案大全

心理测量量表汇总

心理测验量表汇总 常模分数:施测常模样本后,将受测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就是转换表,也叫常模表。 常模的种类:发展常模、百分位常模(百分等级、百分点、四分位和十分位数)、标准分常模(线性转换:Z分数;非线性转换:T分数、标准九分、标准十分、标准二十分等)。发展常模:根据平均表现所制成的量表,又称年龄量表,有:发展顺序量表、智力年龄、年级当量。儿童的智力年龄是基础年龄与在较高年龄水平上的题目上获得的附加月份之和。 百分等级,指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百分点则是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 标准分常模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因为它的基本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可通过线性转换与非线性转换而得到。 百分等级=100-(100R-50/N)=x-均值/标准差;是将全部数据由小至大顺序排列, 并将全部数据分成 100等分,以第几百分位数来反映某数值在整个数据中的分布位置。以50% 位数(记为: P 50 ) 表示这个样本的集中趋势, 以不同的百分位数来表示离散程度。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出的百分位数, 与正态分布时算出的平均数, 标准差可有以下对应关系: P 2 (2.5%位数)相当于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P 16相当于平均数减1个标准差,P 50相当于平均数,P 84相当于平均数加1个标准差,P 98 相当于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 1.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适用于16岁以上,分为农村、城市用两种,一般按 先言语后操作进行。有时间限制:算术、数字符号、图画填充、图块图案、图片排列和物体拼凑。分测验所用量表分是标准二十分,平均数10、标准差3,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低于平常80-89,边界70-79,智力缺陷<69,平常是90-109,高于平常是110到119,超常120-129,极超常>130。 总智商(FIQ)分析:实得FIQ值加减5得到85%~90%可信区间。 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的关系:VIQ>PIQ,非优势半球损害;PIQ>VIQ,优势半球损害;

心理测量与评估小条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 1.心理测量:心理测量就是按规则给所考察对象的心理特性,在一定性质的量度系统,即在量表上指定值的活动。 2.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是更加符合实证科学精神与要求的心理测量中特别的一种。其定义一般认为是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量 3.行为样本:心理测验定义的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的意思有三:①测验所直接测察的是个体的外部行为; ②这些外部行为应是所要观察的内部心理结构的代表性“行为样本”;③所测行为是否能构成代表性“行为样本”,要经实际检验由客观事实资料来确证。 4.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就是使用测验、行为观察、晤谈、个案资料研究和其他测评程序为达到对个体或少数人做出深入的心理评价,从而来进行收集和整合资料的活动。心理评估是临床心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人格测验: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他对精神病患者实施自由联想测验。人格测验的原型即自陈问卷是伍德沃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编制的“个人资料调查表”。往往表示测量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态度等特性。 6.常模参照测验:参照体系是常模,即所测试团体在所测特性上实有有水平的分布状态。 7.标准参照测验:参照体系是社会的应有要求即所设置的标准;这类测验上被试的表现,要跟社会设定的要求去作比较,看其是否达标,掌握的程度如何,这样来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 8.投射测验:测验刺激无组织,没有明确意义,问题模糊,对被试的作答内容要求并无明确规定。 9. 项目分析:项目分析就是对测验中每个项目的质量,都进行质和量两方面的分析评价,就是要分析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对项目作质的分析,就是要分析项目的内容与形式。对项目作量的分析,就是要收集实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来分析试题的性能,主要包括难度和区分度等,并以此为筛选、修改项目提供实证依据。 10. 区分度:区分度又称项目鉴别力指数,一般用D 表示,是指项目得分对被试心理特质水平高低的区分鉴别能力,即项目得分的高低与被试实际能力或特质水平高低的一致性程度。区分度(D)的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间。如果区分度D为正值,称作积极区分;D为0或负值则视为无区分作用或称消极作用。具有积极区分作用的项目其D值越大,区分的效果就越好;区分度为0或为负的项目,性能自然都不好。 11. 团体内常模:团体内常模也称组内常模,通常是根据标准化被试样组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 1. 标准分数常模:是一种具有相等单位的地位量数,又称Z分数,是将原始分数的离均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实际上,测验的实际得分是原始分数,标准分数即Z值是导出分数。 13. 量表剖析图:用一个直观、形象的剖析图,把被试在全量表中各分测验上得分的总形态表达出来,并具体说明被试各个分测验的实际表现以及彼此间的相对地位,即为测验量表剖析图。 14. 全国常模:根据样本的大小和来源,通常有全国常模、区域常模和特殊常模。制定全国常模首先要样本容量很大,足以提供稳定的数值,其次被试的抽样比较复杂。建立全国常模的目的是使不同地区被试的测验分数,能在一个统一的量尺上得到解释。 15. 信度: 信度就是测验抗干扰能力或者说所得结果一致性的指标。从理论上讲,每个被试在测验工具上的所获分数都可以视为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真分数,即被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真实水平的取值;另一部分是测量误差。 16. 效度:效度就是测验测到它打算要测的心理特性的程度。效度是测验质量的最根本的关键性指标,它所考察与评估的正式测验的正确有效性。 17. 效标:测验外变量的取值就被称为效标,因为它是用来判断测验是否有效的标准 18.重测信度: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9.复本信度: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0.同质性信度: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间的一致性程度。21.分半信度:将一个测验分成平行对等的两半后,被试在这个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21.评分者信度: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被试作答反应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23.效度系数:用来描述效标关联效度高低的相关系数,根据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数据资料的形式,可选用积差 相关、等级相关、点双列相关等来获得效度系数。 简答论述题 第一章绪论 1、心理测量的特点如何? 心理测量就是按规则给所考察对象的心理特性,在一定 性质的量度系统,即在量表上指定值的活动。 与物理测量相比,对人的心理特性的认识与测量有显著 的特点,即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和主体间交往 性的特点。 2心理测验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心理测验的基本功能 大体有:认识和鉴定个别差异的功能、描述的功能、诊 断的功能、预测的功能以及评价的功能。 3、什么测验的标准化?区别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的标志 有哪些?标准化是所有测量活动走向科学化的共同要 求。就心理测量来说,标准化包括整个测验编制、施测 与评分、分数解释等全部工作的标准化。 首先要求测验编制即测量工具的标准化。是否经过项目 分析和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是标准化测验区别于非 标准化心理测量的重要标志。 其次,测验实施与评分的标准化。测量时按规则进行的 活动,目的在取得数量化认识。要做到施测的的标准化 务必使所有受测者都处在相同的条件下、平等的地位 上,尽力排除施测者个人主观意愿和其他无关因素的干 扰。评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心理学中特别应该重视 的问题。是否用测验指导书或测验手册来载明载明施测 与评分时必须遵循的明确而规范的要求,也是标准化测 验区别于非标准化心理测量的重要标志。 第三,分数解释的标准化。根据心理测验所测个体内部 心理结构的性质,所测结果可以按照两种方式来解释: 一是参照社会提出的应有要求即标准来进行解释,这是 许多学业成绩测验和职业能力测验所采用的办法;二是 参照常模来进行解释,这是许多基本心理素质如智力、 人格特点以及态度测量和情绪困扰评定等所采用的办 法。 常模指的是打算要测的被试群体在所测特性上的一般 水平及水平分布状态。参照常模是用一种相对地位量数 来描述被试的水平。常模是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建立起来 的。是否建立了常模也是标准化测验区别于非标准化心 理测量的重要标志。解释分数的含义当然就应严格参照 常模来进行。 总之,标准参照测验是否建立了“各等级能做什么”的 说明书或表,常模参照测验是否建立了常模表,这是标 准化测验与非标准化测量相互区别的又一重要标志。 4、心理测验与心理评估的关系如何? 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是更加符合实证科学精神 与要求的心理测量中特别的一种。其定义一般认为是行 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量。 心理评估就是使用测验、行为观察、晤谈、个案资料研 究和其他测评程序为达到对个体或少数人做出深入的 心理评价,从而来进行收集和整合资料的活动。心理评 估是临床心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心理评估收集 资料的途径与方法,除了测验还有:1行为观察,这包 括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和特设情境下的观察两种。 2 “晤谈”。“言为心声”,通过言语交谈有可能更深入 地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谈话有结构式与半结构式 的。3个案资料研究。既包括相当正规地形成的个人资 料(如学业成绩资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资 料(如日记、信件等)。个案资料有助于全面了解一个 人各个方面与各个时期的情况,很需重视。4评定量表。 借助评定量表可以有针对地了解被评估对象某方面的 心理状况。评定量表有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两种,与测 验不同,主要是受评者本人或熟悉受评者的他人根据平 日的观察,对需考察的心理现象做出评定。 总之,心理评估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使用多种工具 来收集和整合资料的,而心理测量是只通过量化的方 法,常在严格控制条件下使用标准化工具来收集资料 的。因此,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量及测验是有区别的。从 收集资料方法的角度看,心理评估包括了测量与测验在 内,但不限于测量和测验;它强调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并强调不能把任何一种方法收集到的资料绝对化,虽然 这种方法本身显得相当科学有据。 心理评估是针对特定个体或少数个体的某种心理问题, 连续不断的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是评估者以其 关于所要考察评估的问题和涉及的特定人群的知识、经 验为基础,利用收集到的资料来进行专业判断的活动。 评估要收集、鉴别、分析、整合资料。所有这种过程, 都是做出专业判断的过程;是否能进行得有效取决于评 估者的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和修养。 评估中不但要收集量化资料,还要收集质性资料,不但 要做出事实判断,还要做出价值判断,即实有的客观状 态对满足主体的需要来说,其适合程度如何。心理测量 和测验只要求对人的的心理现象得出量化的认识,而心 理评估是要在量化与质性资料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做 出被评对象的心理客观实况跟主体需要关系的适应情 况到底如何,即揭示出其价值意义的活动。要不要进一 步解释价值意义、做出价值判断,也是心理评估与心理 测量和测验的区别之一。因此心理评估结果形式也就不 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表述,而常是一个定性定量相结合 的综合报告;其获得过程是从基本资料出发的分析推论 过程,即前述的假设检验的专业判断过程。 心理评估的目的在于为决策服务;即为诊断决策,职业 选择、治疗建议、教育计划的决策,乃至为司法决策等 服务。心理评估是临床心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心理测量中的统计技术 1. 分别求出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数和众数 (1)3,4,6,7,9,8,9,8,9,1平均数6.4、中 数5.5 众数9 (2)3,2,6,2,5,6,2,9,6,8,1平均数4.5、 中数5 众数6和2 2. 计算下列各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1)7,4,6,8,5,9,4,2,4,5 方差4.04 标 准差 2.01 (2)3,9,0,5,0,0,2,4,6,9,3,7 方差 9.83 标准差3.14 3.考生甲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的成绩为90、 70、80及三个科目成绩的平均数为96、75、83和标准 差分别为12、8、10。假定各科原始分数的分布均接近 正态分布,试比较该生在三个科目上成绩的好坏。根 据公式英语成绩最好 第三章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评分 1、简述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答:测验编制的一般程 序包括1、确定测验目的2、拟定测验编制计划3、开 发测验项目4、预测与项目分析5、合成测验6、测验 的标准化7、测验质量的检验8、编写测验手册 2、什么是施测过程的标准化? 答:测验的标准化是指测验的内容、施测、评分以及解 释分数的规范化、一致性与科学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测验内容标准化:标准化的首要条件是对所有被试 施测相同或等值的题目。2. 施测过程标准化:指让所 有被试在相同的情境条件下接受测验,产生真实的行为 反应。这就要求施测时必须采用相同的施测与步骤,有 相同的指导语和时间限制等。 3. 测验评分标准化:要做到:一是及时并清楚地记录 被试的反应;二是要有计分键;三是将被试的反应计分 键比较准确,对反应进行分类,并确定被试的分数。 3、一个合格的主试应具备哪些条件答:测验的主持和 实施者在心理测量中被称为主试。一般说,主试需满足 三个方面的要求才能较好的从事心理测验工作。1心理 测验的理论知识2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3测验工作者的 职业道德:心理测验工作者职业道德表现之一是对测验 的保密,包括对测验材料和测验的结果和分数的保密。 4、测验在实施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答:测验在实 施前应做好1、预告测验2准备好测验材料3熟悉测验 的具体程序4、确保满意合适的测验情境5协助被试做 好准备:包括时间选择、生理准备和心理准备。 5、测验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答:1、指导 语和时限。指导语包括针对被试和主试的两部分。针对 主试的指导语通常单独印在另一个纸上,对被试的指导 语一般印在测验的开头部分,由被试自己阅读或主试统 一宣读。时间限制也是测验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2、 作记录:要注意一是记录要隐蔽,二是记录要忠实。3、 如何对待被试的要求啊。A、如果被试没有听清或听懂 项目而要求重复时,一般予以同意;但对测记忆力的项 目则不允许重复,这应该在测验前就向被试交代清楚。 B 、被试要求修改答案一般也允许;应该在保留第一次

常用的心理测验量表

常用的心理测验量表的使用 第一节:心理测验基本知识 第二节:常用心理测验 第一节: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测验 所谓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是判定个别差异的工具,个别差异包括很多方面,并可在不同的目的与不同的情境下去研究,这就使测验具有了不同的类别和功用。 二、心理测验的种类 心理测验的分类随采用的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 能力一词,其含义颇为笼统。从心理测验的观点看,可将其分为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实际能力是指个人当前“所能为者”,即代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或训练的结果。潜在能力指个人将来,严可能为者”,是在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时,某种行为可能达到的水平。有人只把测量实际能力的测验称作能力测验,而把测量潜在能力的测验称作能力倾向测验。实际上二者很难分清。能力测验又可进一步分为普通能力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前者即通常说的智力测验,后者多用于测量个人在音乐、美术、体育、机械、飞行等方面的特殊才能。 2.学绩测验 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因为所测得的主要是学习成绩,所以称作学绩测验。最常见的是学校中的学科测验。 无论学绩测验还是能力测验(包括能力倾向测验),所测得的都是个人在其先天条件下经由后天学习的结果。不过学习成绩测验多是测量有计划的或比较确知的情境(如学校)下学习的结果,而能力测验,特别是能力倾向测验则是测量较少控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测验及其应用)-试卷2.doc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测验及其应用)-试 卷2 (总分:4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探讨当前我国5岁汉族儿童与苗族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特点,下列工具哪种较为适合?( )(分数:2.00) A.最新原版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B.罗夏克墨迹测验 C.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中国版) D.瑞文图形推理测验(中国版) 3.韦氏测验中离差智商为130的个体的测验成绩高于平均值( )个标准差(分数:2.00) A.1 B.2 C.3 D.0 4.若儿童的心理年龄高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高;若心理年龄低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低。但在实践中发现,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 )儿童间的可比性(分数:2.00) A.性别 B.来源 C.出身 D.年龄 5.一个测验题目“尽可能多地列出曲别针的用途”,通常用于测量( )(分数:2.00)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记忆 D.批判思维 6.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 )(分数:2.00) A.一般适用于学前儿童 B.以思维的精确性计分 C.理论基础是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D.包括30个分测验 7.( )是测量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测验之一(分数:2.00) A.句子完成测验 B.卡特尔16PF C.学习能力测验 D.镶嵌图形测验 8.人格测验的建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EPQ是采用( )(分数:2.00) A.自陈量表法 B.心理作业法 C.情境模拟法 D.投射测验法 9.16PF量表是采用( )编制的(分数:2.00) A.联想法 B.因素分析法

心理测量一览表

心理测验量表一览表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 (WAIS-RC) 编制:韦克斯勒(D.Wechsler)于1955年编制修订:龚耀先11个量表可一次或分次完成 言语量表(6个):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 操作量表(5个):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片排列、图形拼凑 16岁以上。 分农村和城市两种版式 个别实测 对于有时间限制的项目,以反应的速度和正确性作为评分的依据。不限时间的项目,则按反应的质量给予不同的分数。 有的项目通过记1分,未通过记0分;有的项目按回答的质量分别记0、1、2分。 标准二十分(平均数10,标准差3). 原始分转化成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的量表分。分别将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量表分相加,便可得到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再将二者相加,便可得到全量表分。 根据相应用表换算成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 智力等级IQ的范围(占%) 极超常≥130(2.2)

超常120-129(6.7) 高于平常110-119(16.1) 平常90-109(50.0) 低于平常80-89(16.1) 边界70-79(6.7) 智力缺陷≤69(2.2) (轻度)50-69(85.0) (中度)35-49(10.0) (重度)20-34(3.0) (极重度)0-19(2.0) 联合型瑞文测验 (CRT) 以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为基础, 非文字智力测验 瑞文(J. C. Raven) 修订:李丹、王栋等(1989年) 72个测题。 40分钟交卷。在20和30分钟完成的答案下做记号。 幼儿及弱智个别施测另有要求(见P163) 分六个单元(A、AB、B、C、D、E),每单元12题,前三单元为彩色,后三单元为黑白。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测验及其应用)模拟试卷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测验及其应用)模拟 试卷3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编制心理测验一般不需要经过( )过程。 (分数:2.00) A.编制测验项目 B.预测与项目分析 C.测验标准化 D.评估常模√ 解析:解析:编制心理测验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确定测验目的;制定编题计划;编辑测验项目;预测与项目分析;合成测验;测验标准化;鉴定测验;编写测验说明书。 2.为了对测验的分数进行解释,需要测验的是( )。 (分数:2.00) A.信度 B.效度 C.长度(题目数量) D.常模√ 解析:解析:测验分数的解释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二是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诉受测者。这两点都需要常模的参与。其他几个选项是在编制测验时需要考虑的,在分数解释的时候都不是必需的。 3.将整个测验按照测验题目材料的性质分为若干分测验,同一分测验的题目按照其难度由易到难排列,这种测验的排列方式是( )。 (分数:2.00) A.混合螺旋式 B.交叉式 C.并列直进式√ D.递进式 解析:解析:常见的测验项目的排列方式是并列直进式和混合螺旋式。混合螺旋式是指先将各类测验项目依难度分成若干不同层次,再将不同性质的测验项目予以组合,作交叉式的排列,其难度则逐渐上升。并列直进式将整个测验按照测验题目材料的性质分为若干分测验,同一分测验的题目按照其难度由易到难排列。 4.能力与测验焦虑呈( )。 (分数:2.00)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倒U型 D.无相关 解析:解析:测验焦虑是指被试因接受测验而产生的一种忧虑和紧张情绪,它会影响测验结果的真实性。心理学的研究证实:①能力与测验焦虑呈负相关。②抱负水平与焦虑呈正相关。③竞争性测验的测验焦虑高,经常接受测验的人焦虑低一些。④轻微的测验焦虑会增强测验效果。 5.抱负水平与测验焦虑呈( )。 (分数:2.00) A.正相关√ B.负相关

心理测量与评估考核要点

心理测量与评估考核要点 第一章绪论 ◆测量----按一定规则,给所考察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度系统上指定值的活动;或者说,测量就是按一定 规则,用某种性质的量度系统上的数值来描述所考察对象特性的活动。 ◆心理测量——就是按规则给所考察对象的心理特性,在一定性质的量度系统,即量表上指定值的活动。 ◆心理测量的本质特点: 1、首先,心理测量所测对象已不再是物质实体及其特性,而是人的心理特性,即精神性的,非实体的存 在。 2、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3、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4、心理测量的主体间交往性。 ◆心理特征测量的途径: 1、测量者对被测量者的观察,在自然条件下或特设情境下的观察; 2、被测者自陈报告; 3、借助被测者周围人的观察,由这些人向主测者报告。 ◆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是更加符合实证科学精神与要求的心理测量中特别的一种,是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量。 ◆心理测验定义所说的“行为样本“意思有三: 1、测验所直接观察的是个体的外部行为; 2、这些外部行为应是所要测察的内部心理结构的代表性“行为样本”; 3、所测行为是否能构成代表性“行为样本”,要经实际检验由客观事实资料来确证。 ◆标准化包括的内容: 1、首先,要求测验编制,即测量工具的标准化; 2、测验实施与评分的标准化; 3、分数解释的标准化。 ◆心理评估----就是使用测验、行为观察、晤谈、个案资料研究和其他测评程序(如评定量表、问卷等),

◆心理评估收集资料的途径与方法: 1、行为观察; 2、晤谈; 3、个案资料研究; 4、评定量表 ◆法国医生艾斯克罗在其1838年出版的著作中,第一次作出了精神与智力落后的明确区分,他还指出,从正常到“最严重的白痴”,智力落后有许多等级,并探讨了区分这些等级的方法。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是重视个体差异和倡导心理测量运动的重要人物,进行了人类遗传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最早期倡导心理测量运动的又一个重要人物,1890年,他使“心理测验”一词首次出现在心理学专业文献中。 ◆从测验产生发展史角度看,如果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那么进入20世纪后这头十年就属于比纳了。 ◆比纳与其助手西蒙合作,编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即“比纳----西蒙量表”(1905年)1908年公布了比纳—西蒙第二个量表。 ◆比纳----西蒙量表的编制发行,标志了人类历史上科学的标准化心理测验的诞生。因为: 1、第一,它采用试验性测试方法,得到了项目(以及测验)的以实证检验的难度; 2、它在代表性被试样组基础,求取了常模(这里是年龄常模),这更是人类历史上所没有过的崭新科学新 概念; 3、在智力水平的测察上,它不再局限于只测感觉、知觉等低级心理过程,而是强调突出了对判断、推理 和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测察,突出抓住了人类所持有的高级心理过程。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及其同事,修订了比纳-西蒙量表,推出了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作为标准化测量工具,首次采用了“智力商数”(IQ)。 1917年美国编制了“军队甲种测验”和“军队乙种测验”。 一些20世纪20年代原被称为智力测验的测验,后来就被称为“学业能力倾向测验”。 1908年桑代克发表了书法量表;他的学生斯通编制了算术测验,1923年斯坦福成绩测验发表,这就产生了第一个学业成就成套测验。 ◆人格测验-----表示测量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态度等特性,并不把智力测量包含在内。 ◆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 伍德沃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编制的“个人资料调查表”,是自陈问卷(人格问卷)。 人格测量的方法:1、自陈问卷已经成为了人格测验的一种最主要的编制开发技术。 2、人格测量的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表现型技术或情境测验方法。 3、投射技术是人格测验的第三种方法。 ◆心理测验的基本功能: 认识和鉴定个别差异的功能、描述的功能、诊断的功能、预测的功能以及评价的功能。 ◆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

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

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 【摘要】: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对人格测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所广泛使用的各种主观性的人格测验,如问卷测验等,已不能满足实践日益提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快速、简便而又能够客观地反映受测者能力和人格行为等多方面信息的作业测验无疑可以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在各种作业人格测验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就是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它仅要求被试做一位数的连续加法计算,但通过对作业曲线的分析,却能得到被试各种心理特点的大量信息,从而对被试的性格、气质、乃至于智力作出全面的诊断,并且很少受国别、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但是它对作业曲线的分析和评定比较复杂,24种作业曲线类型判定缺乏客观标准,难以量化,完全凭主试的经验对作业曲线类型进行主观判定,这一不足之处又为广泛运用该方法带来了不便,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本研究遵循克雷佩林连续加算法的基本原则,充分吸收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的长处,参照其客观化的作业方式和操作方法,并加以改进,研究并编制出一套既科学又客观的连续加法运算作业测验。为了与其他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相区分,本研究也以编制者的名义命名为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有完整版A版和简化版B 版两个不同版本。通过对2900多名被试进行初步研究,本研究得到了各年龄组的平均作业曲线和平均作业量,发现不同年龄组被试的作业曲线在形态上前期轮廓总体接近U型,后期曲线轮廓总体上呈右倾下降型,后期平均作业量要多于前期,且具有作业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

趋势,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作业量有显著性差异。这些都表明了本研究编制的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符合克雷佩林连续作业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同时测验也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和一定的效度,也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本研究根据作业曲线的变化特征提出了“作业商数”这一客观化指标,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借助于作业商数,可以对受测者作业曲线的总体分布以及与标准作业曲线的符合或偏差程度有大致的了解,并由此推断个体心理机能各方面基本倾向是比较协调还是略有偏差等。以作业商数为主要评定指标,以简单反应时、注意集中、动作稳定、敲击等相关实验数据和EPQ人格问卷为效标,本研究分别验证了作业曲线初始部分、结束部分和变动特征的主要量化指标,即第1分钟作业商数、第15分钟作业商数、动摇率,对于评定作业曲线的主要特征是有效的,因而在反映其相应的人格行为特征方面也是有效的。这表明,以作业商数为基础的量化指标不仅客观简便,而且也包含了人格特征判定时所需要的重要信息。根据这些指标,并结合平均作业量水平,可以对受测者的基本能力和人格行为特征给予综合性评定。由此可见,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不仅测验形式客观、简便,而且结果评定也有可供参照的量化指标,并且还能了解受测者的基本能力、基本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及异常倾向,这是它最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价值所在。【关键词】: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作业量作业曲线作业商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完整版)《心理咨询师理论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精华版)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P348-350) 一、测量的定义: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主要的元素: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更准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二、测量要素:参照点、单位 参照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1绝对零点(全无)2相对零点(人为); 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好的单位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P350-352)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验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心理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 2、心理测验在测量个别差异的时候,往往只是对少数经过慎重选择的行为样本进行观察,来间接推知被试者的心理特征。 3、为了使不同的被试者所获得的分数有比较的可能性,测验的条件对所有的被试者都必须是相同的。 4、个人在测验中所得到的原始分数并不具有什么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或常模相比较才有意义。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间接性(心理测量的间接性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通过测量人们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相对性(心理测量的相对性我们在比较不同人之间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客观性(1、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2、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3、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错误的测验观:万能论、无用论、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正确的测验观: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P355-356) 在我国的心理门诊中应用较多的三类心理测验:智力测验(可在求助者有特殊要求时及对方有可疑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应用);人格测验(有助于治疗者对求助者人格特征的了解,以便于对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可针对性地开展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心理评定量表(用于检查求助者某方面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或其程度如何)。 第六单元心理测量的发展史(P356-359) 1、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量的实践:我国的科举取士制度(始于汉代、兴于隋唐); 2、★高尔登十年(19世纪8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为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①倡导科学心理测验;②遗传决定论的代表;③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④奠定了统计学基础;⑤提出了相关的概念。皮尔逊创立了积差相关法。)★卡特尔十年(90年代):1890年,【美国】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并认为心理测验的结果应与常模进行比较; ★比内的智力测验十年(20世纪头10年):1905年,【法国】比内与其助手西蒙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3、此后心理测验的发展:操作测验、团体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的发展(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施测于精神病人)。

心理测量学复习重点

心理测量与测验期末复习整理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 1.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方法:观察法、访谈法、自然实验法 2.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实验室。 最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他开创了个别差异心理学研究,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卡特尔1890年在《心理》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这是心理测量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上。 艾宾浩斯1885年发表《记忆》,开了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的先河,使他成为第一位对记忆这种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科学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 比奈是发明智力测验常模量表的第一人。1905年,比奈与西蒙合作,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1906年修订了斯坦福-比奈量表,首次采用智商(IQ)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4年出版《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是关于测验理论的第一部著作。 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于1892年最早使用自有联想测验诊断精神病人。 3.心理测验的发展,主要受了发面影响:心理学理论的发展、统计学方法的进步。第二章心理测量概述 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2、测量的三要素:事物、数字、法则。 3、测量的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参照点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参照点有两种,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0°C”属于相对零点,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好的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还要有相等的价值。但心理、教育测量所用单位不等值) 4、量表:要测量某个事物,必须有一个定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将要测量的每个事物放在这个连续体的适当位置上,看它距离参照点的远近,以此得到一个测量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简介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简介 一、概述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的名称取自于日本临床心理学家内田勇三郎(Yuzaburo Uchida,1894—1966)和德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克雷佩林·埃米尔(Emil Kraepelin,1856—1926)的名字而来。 1895年,克雷佩林论述了连续加算可适用于精神医学的诊断,并开始进一步研究运用该检查方法,对容易出现精神疲劳者或异常性格的人进行检查,但克雷佩林本人并没有把这一研究成果作为人格诊断检查的方法继续发展。而是日本老一代临床心理学家内田勇三郎在1900年代初从克雷佩林连续加法运算作业中得到启示,将该检查法引入日本国内,历经二十余年编制了内田—克雷佩林加算表,亦称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Uchida-Kraepelin psychodiagnostic test),简称UK心理测验,用以测定人的性格类型,预测人的心理健康与否。该测验内容简单,仅要求被试作一位数的连续加法计算,但通过对作业曲线的分析,却能得到被试各种心理特点的大量信息,从而对被试的性格、气质、乃至于智力做出全面的诊断。在日本,由于内田勇三郎及其开创的日本精神技术研究所的长期研究和极力推广,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司法、企业管理等许多领域,已成为日本的一个相当有名的心理测验。 二、施测方法与结果评定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针对受测者的特点设计了三种版本:适合中学生及以上的人使用的“标准型”测验;适合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使用的“儿童型”测验;适合幼儿和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使用的“幼儿型”测验。以标准型测验为例,测验样卷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受测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接受该测验的日期和次数、测验时的身心状况等内容;②练习部分,由5行、每行59个数字组成,目的是让受测者熟悉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测验的施测方法;③正式测验,由34行、每行115个数字组成,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下图为“标准型”的基本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