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地区地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南岭地区的地理、经济、人文概况

1.1南岭地区五岭概况

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位于中国湖南省(湘),江西省(赣)广东省(粤),广西壮族自治区4省(区)边境。约当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横亘在湘桂、湘粤、赣粤之间,向东延伸至闽南。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因南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它们大体呈东西向分布。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广义的南岭还包括苗儿山、海洋山、九嶷山、香花岭、瑶山、九连山等。

越城岭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和湖南省边境。南岭之一。古称始安岭、临源岭、全义岭。东北-西南走向。长200千米。为花岗岩断块山。主峰真宝顶,海拔2123 米,位于广西资源县东北。与都庞岭间有湘桂谷地,湘桂铁路经此。

都庞岭,南岭山脉五岭之一,位于江永、道县、芝山与广西灌阳、恭城等县交界处。主峰韮菜岭,海拔2009.3米,位于道县境内,为永州市最高点。都庞岭山脊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岭。其中,东西属长江水系,西面广西境内属珠江水系;江永县境内都庞岭以南部分属珠江水系,其北面属长江水系。区内山溪落差大,水流十分湍。

萌渚岭在今湖南省江华县和广西贺州市、钟山县之北,为由湘入桂之道。萌渚岭主峰山马塘顶(1,787公尺)。

骑田岭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宜章县、郴州市之间。古代名称不一:秦名阳山,晋名腊岭;又有桂阳岭、客岭山、黄岑山、折岭等名。主要由花岗岩构成。主峰海拔1510米。为湘江支流耒水和北江西源武水分水岭。附近的折岭关,向为湘、粤通道。京广铁路通过东侧。

大庾岭亦称庾岭、台岭、梅岭、东峤山,位江西与广东两省边境,为南岭的组成部分。海拔1,000公尺左右。是珠江水系的浈水与赣江水系的章水的分水岭。小梅关高约400公尺,粤赣公路经此,为江西、广东间主要通道。为著名钨矿产地,储量占中国的1/2以。

1.2南岭气候概况

南岭阻挡南北气流的运行,以致南北坡的水热状况有一定差异,尤以冬温最为明显。岭北常见霜雪,越冬作物都比较耐寒,岭南则很少有霜雪,热带性栽培植物比较多;例如瑶山(属于南岭)以北的坪石。1月均温为7.5℃,而山南乐昌为9.5℃;萌渚岭以北江华1月均温为7.3℃,而岭南连县高达9.5℃。南岭山地间的低谷和垭口是北方寒潮南侵的通道,故岭南冬季仍可受到寒潮威胁。

南岭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达1500~2000毫米。由于山岭阻挡作用,南侧降水比北侧稍多.春季静止锋驻留长达2个月之久,春雨尤为丰富;夏秋之交多台风雨,冬季多锋面雨,降水季节分配较匀。南岭山区地势高差虽不悬殊,但仍存在气候的垂直差异。

1.3南岭人文,经济概况

南岭地区在多次的造山运动下,使得南岭地区岩浆活动频繁,所以南岭的山多是花岗岩体构成,故而南岭山地多矿藏,尤以钨、锡、铝、锌等有色金属著称。例如:湖南黄沙坪地区的铝、锌矿;而南岭东段是世界著名的钨多金属矿集中区,是由独特的地质环境构成多种类型的钨矿集中分布区。南岭锡多金属成矿带则为环太平洋成矿带的组成部分,是世界著名的锡矿资源集中区之一,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锡矿资源基地。区内锡多金属矿床广泛分布,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以锡为主矿床90个,铜锡矿床5个,锡铅锌矿床11个;钨锡矿床49个,锡铁矿床3个。南岭西段以亲硫系列锡矿床特别发育为特征,以广西丹池燕山晚期成矿带和桂西北与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有关的锡矿床为代表;南岭中段以亲氧—亲硫—亲铁复合系列锡矿集中分布为特点。

南岭的谷也很有特色,它是由红色矿岩或青色的灰岩等软弱性基岩构成,加上南岭地处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高温而多雨,雨水的淋蚀作用明显。谷地的红色矿岩在雨水的侵蚀下,出现了许多挺拔俊秀的赤壁红岩,在周围的亚热带常绿树木的衬托下,形成了十分美丽的风景,如粤北的丹霞山、锦岩、金鸡岭,湘南的飞天山、便江。因为这种景色以丹霞山最典型,所以又被地质学家称为“丹霞地貌”。谷地若是石灰岩,在雨水的侵蚀下,发育的是另一种地貌——喀斯特地貌(以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方命名)。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更出风景,群峰林立洞穴天成是其特征,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的就是它们。除桂林外,粤北的钟鼓岩,湘南的九嶷山等也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因此,南岭地区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南岭山就是中国最大的瑶族聚居区,因此瑶族也就有了一个雅号——中国的“高山民族”。然而这种雅号不仅属于瑶族也属于有的汉族,汉族的一支——客家人就被人称作汉族人中的“高山民族”。很多人只晓得闽粤赣之省交界的山区是客家人的聚居区,却不知道这只是以人口密度而言,如果说范围,南岭地区应是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区。客家人应是先从闽粤赣老聚居地出发,沿南岭向西迁移然后又沿两翼向中国西南、东南亚和海外扩散。客家人为何以南岭为轴线迁移呢?一.原居地太小,又是山区,承载不了那么多人口,必须向外拓展空间;二.南岭是亚热带地区,动植物生长旺盛,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源;三.南岭是山地,山地瑶族和客家人的劳作与生活方式适应南北的自然条件。在南北山区,山上是

瑶人,山下是客人,同聚南岭同是“山地民族”,相处乐陶陶。

这相似还在于人的语言和习惯,南岭是四省交界之地,按理说语言会十分复杂,但他们却比较统一讲客家方言,而对外交流时,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又都会讲一口“官话”——种带明显的北方方言特征的语言。

二区域地质概况

南岭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北濒江南过渡区,主体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较好,沉积相变较大,矿产丰富,种类较多,又以有色金属钨、钼、锡、铅、锌等最具特色。现将区域地质情况,按地层、岩浆岩及地质构造等分别概述。

1.1区域地层

区域最老的地层为中元古界四堡群,主要出露于桂北九万大山一带,是区域的基底岩系。该岩系由一套深灰至灰绿色厚达5700余米浅变质的砂、泥质碎屑岩夹细碧角斑岩组成,局部变质为片岩和变粒岩,沉积构造发育,韵律清楚,显示深海相碎屑岩沉积特征。震旦系以区域性不整合型覆于其上。

震旦系发布较广泛,仅在桂北出露较全。下统下部在桂北称丹洲群,属深海-次深海相,主要为灰绿色(钙质)及灰黑色千枚岩系,有时变质为各种片岩,时夹大理岩,白云岩等,底部具砾岩,中部夹灰绿色细碧斑岩和中基性熔岩,中上部发育变余砂岩。总厚度968-2400余米,最厚可达4780m。据岩性组合特点,进一步划分为白竹组,合桐组合拱洞组。

相当丹洲群的层位在湘南和粤境几乎没有出露,赣南仅出露共一部分。赣湘粤交界区,其岩性建造与桂北相似;赣东南则相变为一套厚迗9000余米的变余沉凝灰岩为主的岩系,夹变余流纹岩类,部分深变质为片岩、片麻岩和变粒岩称上施组。

下统上部,在桂北划分为长安组、富禄组和南沱组,属南沱冰期产物。长安组主要由灰绿色变余含砾硬砂质砂岩和含砾板岩、夹变余砂岩及板岩组成,含火山岩碎屑和凝灰物质,一般被认为属冰海沉积。下与丹洲群整合至假整合接触。厚125一945m,最厚达21861m。富禄组主要由灰紫及灰绿色变余硬砂质矽岩、粉砂岩及板岩夹白云岩等组成。顶部常具锰矿层,底部常夹赤铁矿层。应属间冰期产物。红100-875m。南沱组主要为深灰、灰黑色块状含砾泥岩夹泥岩及含锰白云岩、砾岩,组分复杂,可能相当大陆冰盖的冰缘区沉积物。其中产有微古植物化石。一般厚度在100m左右。在赣湘粤地区,相应层位属一套陆棚浅海相变余含砾砂岩、板岩及硅质岩(沉凝灰岩)的建造,以发育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磁铁矿层)为特征,常见含锰大理岩、白云岩及砾岩。在赣境称下坊组,厚度由数米至800余米;在湘境即为泗洲山组,厚度大于1568m;在粵北称鹰扬关群,厚2700余米。

上统在桂北划分为陡山沱组和老堡组。前者主要由砂质板岩、黑色板岩及碳硅质板岩等组成,有时夹有碳酸盐透镜体,后者主要由灰白色硅质岩及黑色条带硅质页岩等坦虎,常夹含磷层。两者总厚度52-386m。顺走向向东,泥砂质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