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

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
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

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

湖南省水利厅

二O一七年一月

前 言

[2011]22420131

2015110

20151217

2016318

20164

20162030

2016113

20162030

1110201223

201520162030

20202030

目录

1 基本情况 (1)

1.1自然条件 (1)

1.2社会经济条件及土地利用现状 (5)

1.3水土流失现状 (7)

1.4水土保持现状 (14)

1.5主体功能区规划概况 (19)

2 水土保持区划 (25)

2.1区划总体情况 (25)

2.2分区概述 (28)

3 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 (39)

3.1现状评价 (39)

3.2需求分析 (41)

4 规划目标、任务和规模 (51)

4.1指导思想及原则 (51)

4.2规划目标 (52)

4.3任务和规模 (53)

5 总体布局 (57)

5.1总体布局及分区防治方略 (57)

5.2重点布局 (62)

6 预防规划 (72)

6.1预防范围与对象 (72)

6.2重点预防项目 (77)

6.3预防措施与配置 (82)

7 治理规划 (88)

7.1治理范围与对象 (88)

7.2重点治理项目 (88)

7.3治理措施与配置 (98)

8 监测规划 (103)

8.1监测任务、方法与内容 (103)

8.2监测站网总体布局 (105)

8.3监测站(点)人员与设施设备配置 (110)

8.4重点监测项目 (116)

9 综合监管规划 (118)

9.1监管制度与机制 (118)

9.2能力建设 (122)

9.3科技支撑 (124)

9.4信息化建设 (125)

10 近期工程安排及实施效果分析 (139)

10.1近期工程安排 (139)

10.2实施效果 (142)

11 保障措施 (146)

11.1加强组织领导 (146)

11.2严格依法行政 (146)

11.3拓宽投资渠道 (147)

11.4创新体制机制 (147)

11.5依靠科技进步 (147)

11.6增强全民参与 (148)

附表:

附表1湖南省社会经济情况表(2015年)

附表2湖南省分市县区水土流失情况表

附表3分市县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模

附表4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表(附表4-1~附表4-11)

附图:

附图一湖南省行政区划图

附图二湖南省地形图

附图三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四湖南省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五湖南省水土保持区划图

附图六湖南省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图

附图七湖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分布图

附图八湖南省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图

1 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1.1.1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居东经108°47′~ 114°15′,北纬24°39′~ 30°08′之间。省境东西宽667km,南北长774km。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洞庭湖平原与湖北接壤。

1.1.2

湖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的过渡地带。东有罗宵山脉,南边有南岭山脉,西边有雪峰山、武陵山等,山顶海拔在1000m~2100m之间。全省地势,东、西、南三面高山林立,中部低山丘陵起伏,岗盆珠串,北部平原湖泊展布,形似朝东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全省山脉岭谷相间,盆地交错分布,地形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俱备,以山丘为主,土地总面积21.18万km2,其中:山原山地占51.22%,丘岗占29.27%,平原占13.12%,湖泊水面占6.39%。

1.1.3

湖南境内自元古界至新生界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出露完整。出露的岩石包括花岗岩类、红岩类、变质岩类、石灰岩类、砂页岩类、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1)花岗岩类:主要分布在雪峰山以东地区,组成该类的岩石主要有: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等,大部分呈基岩产出。花岗岩类面积18789.5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87%。

2)红岩类:集中分布在衡阳、长—平、沅—麻、醴—攸、茶—永盆地,

主要为白垩纪—第三系(部分侏罗系)的紫红色、赤红色碎屑岩及粘土岩(包括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泥灰岩等)。湘西北及湘南等部分县的山间小盆地也有少量分布。红岩类面积24932.3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77%。

3)变质岩类:在本省东、南、西三面山地广泛分布,湘中地区仅部分地段出露。主要岩石有:板岩、千枚岩、变质粉砂岩、变质砂岩、变质砾岩等,此外,沿大断裂带还发育有碎裂岩、糜棱岩等动力变质岩。变质岩类面积52936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4.99%。

4)石灰岩类:全省分布比较广泛,但集中成片分布的主要是湘南、湘中、湘西及湘西北地区。主要岩石包括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硅质灰岩及泥灰岩等。石灰岩类分布地区岩溶作用十分强烈,形成独特的岩溶地貌。石灰岩类面积56664.3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6.75%。

5)砂页岩类:本类岩石分布面积不大,但散布于全省各地。主要岩石有页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及砂砾岩等。砂页岩类面积14955.5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06%。

6)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区及湘、资、沅、澧四水中下游及其主干支流的下游地区。按其成因主要有湖积物、冲积物、湖冲积物、残积物、冰碛物等。第四纪松散堆积物面积30016.2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17%。

1.1.4

湖南省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全省有河长5km以上的河流5341条,水域面积达1.35万km2。省境内主要河流多源于东、南、西边境的山地,湘江、资水两大水系由南向北,沅水自西南向东北,澧水自西向东,新墙河与汨罗江由东向西分别注入洞庭湖。长江三口分流,自北向南泄入洞庭湖。洞庭湖接纳“四水”、“三口”来水,于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

的辐射状水系。

1)湘江:洞庭湖水系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永州市蓝山县,流经永州市和衡阳、株洲、湘潭、长沙,于湘阴县注入洞庭湖,全长856km(其中湖南境内670km),流域面积94815km2(其中湖南境内85383km2)。湘水纵贯于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山丘盆地之间,水系发育,支流众多,左右两岸不对称。右岸流域面积在5000km2左右的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和浏阳河等,河流较长,集水面积大,水量较丰富;左岸支流流域面积均不大,均发源于衡邵丘陵区,仅涟水流域面积在5000km2以上,其余河长均短,水量也不及右岸支流丰富。湘江在省内5km以上的支流2157条。

2)资水:流贯于雪峰山之间。其右支赧水发源于湖南省城步县黄马界,左支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河于邵阳双江口汇合后,流经邵阳市和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桃江等地,于益阳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61km,流域面积28211km2(其中湖南境内26882km2)。资水穿行于山地和丘陵之间,由于受局部地形影响,支流大多短小,大于2000km2的仅平溪河、夫夷水、邵水三条,省内5km以上的支流771条。

3)沅江:是我省第二大河,有南、北两源。南源龙头江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县云雾山,北源重安江发源于贵州省麻江县平越大山。于汉寿县坡头镇注入洞庭湖。全长1033km(其中湖南境内568km),流域面积89488km2(其中湖南境内51927km2)。流域四周高原山地环绕,河网发育,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5000km2的有舞水、辰水、酉水、渠水四条,省内5km以上的支流1491条。沅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源于多雨区,流经峡谷段,为我省水能蕴藏量最为丰富的流域。

4)澧水:“四水”中最小的河流,有南、中、北三源,北源为主干,发源于桑植县杉木界,与南、中源汇于赶塔,途经张家界、常德两市,于津市小渡口注入洞庭湖。全长388km,流域面积18596km2(其中湖南境内

15505km2)。支流较少,流域面积大于3000km2的仅有溇水、渫水两条,5km 以上的支流326条。澧水流域山势陡峻,山高谷深,坡度大水流急,雨量丰沛,为我省暴雨区,常发生洪水灾害。区内溶洞、地下河发育强烈,河流水源充足。

5)洞庭湖及其他河流

洞庭湖位于我省东北部,地跨湘、鄂两省,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天然湖泊面积2691km2,其中洪道面积1258km2,海拔高程一般在25~50m之间。湘、资、沅、澧四水由南部汇注入湖,北面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泄长江入湖,由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修水县黄龙乡黄龙村,在平江县进入我省,至屈原农场磊石乡注入洞庭湖。河长252km,流域面积5540 km2,本省境内5265.3 km2。

新墙河发源于平江县板江乡双家村,至岳阳筻口与游港河汇合,在岳阳鹿角镇入洞庭湖。河长101km,流域面积2347km2。

其他发源于本省流向省外的珠江和长江鄱阳湖、黄盖湖等水系的河流,在本省境内的面积为7215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4%。

1.1.5

湖南省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降雨丰沛的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1427mm,时空分布极为不均。4~10月降水占全年总水量的68~84%,而12月~2月只占6.5%~14%。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210.6mm;2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253.1mm。

地域分布不均,表现为雪峰山、武陵山、阳明山、九嶷山、罗霄山、幕阜山、连云山等地区为降水高值区,年降水量都在1600mm以上。衡(阳)邵(阳)盆地、湘北滨湖区、云贵高原东缘的新晃一带为降水低值区,年均降水量在1300mm以下。

1.1.6

湖南省土壤分为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红粘土、紫色土、石质土、粗骨土、沼泽土、潮土、水稻土等13个土类。

1)红壤:是我省主要的地带性土壤,分布面广,南沿南岭北麓,北至洞庭湖滨,东起罗宵山脉西麓,西至雪峰山山麓东西两侧的广大丘陵、岗地和低山,以及湘西北武陵山原山地边缘部分,共计面积8.6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0.8%。

2)黄壤:是我省垂直带谱上的主要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湘南、湘西和湘西北各县的中低山区,面积2.10万km2,约占全省面积的10%。

3)紫色土:主要分布于湘江中游、沅水谷地、澧水谷地及洞庭湖东侧,面积1.31万km2,占全省面积的6.2%。

4)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区及山丘区河谷平原上,面积2.76万km2,约占全省面积的13%。

1.1.7

湖南省属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全省有种子植物5000种以上,其中木本植物108科、2589种;草本植物137科、868种。依据林业统计资料,2015年全省林草植被覆盖率62.36%,森林覆盖率59.57%。天然林主要分布在湘西南地区,在湘西北和湘东、湘南等地亦有成片分布。

1.1.8

湖南省自然风光秀美奇丽,人文景观底蕴深厚。全省拥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49处、风景名胜区53处、森林公园117处、重要湿地21处(含国际重要湿地3处)、湿地公园61处、水利风景区72处、地质公园32处、国家级蓄滞洪区24处。

1.2社会经济条件及土地利用现状

1.2.1

全省土地总面积21.18万km2,辖14个市(州)、122个县(区、市),省会长沙市。

根据《湖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末,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78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51.9万人,城镇化率50.89%,比上年末提高1.61个百分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9047.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1.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2955.4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2760.2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968元,增长7.9%。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1.5∶44.6∶43.9。粮食播种面积494.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002.9万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3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93元。

1.2.2

根据2015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统计数据,全省各类土地面积如下:

耕地415.35万hm2,园地66.51万hm2,林地1221.73万hm2,草地47.64万hm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2.00万hm2,交通运输用地30.96万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1.56万hm2,其他土地52.62万hm2。详见表1-1。

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01%,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地区。

1.3水土流失现状

1.3.1

按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湖南省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中的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部分山丘区存在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水力侵蚀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面蚀和沟蚀。

1.3.2

根据2010~2012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湖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于2013年5月公示),湖南省有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32288.31km2。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1999年第二次全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和2010年第一次全省水利普查的基础上,湖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开展了全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工作,在省第三测绘院遥感分院、长沙湘地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全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并于2015年11月9日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评审,2015年12月31日,该遥感调查数据于《湖南日报》正式公布。由于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加之从2010年开始的水利普查至2014年开展的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时间跨度大,水土流失情况发生了变化,因此,土壤侵蚀面积数据存在差异,按照水利厅要求,认为本次规划采用2015年公示的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更为合理。

根据2015年12月31日公布的湖南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全省现有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37357.47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7.63%。其中,轻度侵蚀面积25498.07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8.25%;中度侵蚀面积9337.44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4.99%;强烈侵蚀面积1298.02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47%;极强烈侵蚀面积925.89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48%;剧烈侵蚀面积298.05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80%,见表1-3。

各市、县(区)水土流失面积见附表2。

表1-3 湖南省第三次遥感土壤侵蚀面积表

1.3.3

全省年均土壤侵蚀总量11981.07万t,土壤侵蚀模数为565.40t/km2.a。其中,邵阳、张家界、郴州、永州、娄底、湘西等6个市州土壤侵蚀模数均大于全省平均值。6市州土地总面积9.56万km2,占全省的45.10%,而对全省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达到57.10%,是全省土壤侵蚀相对严重的区域。详见表1-4。

表1-4 湖南省第三次遥感土壤侵蚀量成果表

1.3.4

1)土壤侵蚀面积呈总体下降趋势

根据湖南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成果,我省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从1999年的40392.97km2减少到37357.47km2,减少了3035.50km2,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从1999年的19.06%降低至17.63%,呈下降趋势(详见表1-5),这说明:随着我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经过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各类水土保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生态工程稳步推进,生产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有所减轻,全省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持续下降,水土流失危害有所减轻,水土流失已经从整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2

2)轻度土壤侵蚀面积增加,中度、强烈土壤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

轻度、中度和强烈三个级别的土壤侵蚀面积是我省水土流失面积的主体,占比达96.72%。轻度土壤侵蚀面积较二次遥感时增加了9502.07km2,而中度土壤侵蚀面积减少12790.54km2,强烈土壤侵蚀面积减少924.97km2(详见图1-1)。这体现出我省大部分区域土壤侵蚀强度逐年显著降低、土壤侵蚀量稳步减少的总体趋势。1999年,我省森林覆盖率为51.4%,2015年增加至59.57%。近年来,全省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山区、丘陵区各类农林业生产活动强度持续降低,大面积的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幼林地、疏残林地、灌木林地成长为有林地,为水土流失地类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强烈、剧烈土壤侵蚀面积呈增加趋势

极强烈、剧烈两个最严重级别的土壤侵蚀面积较1999年增加1177.94km2。工矿用地和裸地是产生极强烈、剧烈土壤侵蚀主要地类。一方面,我省近年工矿用地规模还在持续扩大,矿区地表裸露面积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综

合治理不力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另一方面,我省四纪红土、石漠化和紫色砂页岩等植被覆盖率低于30%的裸露土地广布,立地条件恶劣,自然修复能力极低,人工引导生态修复的难度极大。

图1-1 第二次、三次遥感水土流失面积变化趋势图

1.3.5 根据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成果,全省土壤侵蚀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规律。土壤侵蚀强度整体呈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的趋势。详见图1-2。

图1-2 湖南省第三次遥感土壤侵蚀分布图

1.3.6

水土流失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湖南省水土流失状况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全省降雨量大而集中,地表径流大,汛期暴雨频繁,均为土壤侵蚀提供了原动力;全省80%是山地丘陵,山高坡陡,从而加剧了径流对地表土壤的冲刷侵蚀作用;全省基本属丘陵红壤区,土壤较粘重,土质易板结,渗透力较差,通气性不好,土壤抗蚀能力弱,容易遭受侵蚀;原始植被遗存很少,现有植被主要是常绿针阔叶次生林、松灌退化防护林、灌木小竹丛、草灌丛及人工林,森林结构中针叶林多、阔叶林少,林种结构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降低了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人为活动作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人为活动可以通过改变局部坡度、截短坡长、改善土壤条件、增加植被覆盖、修建防护工程等方式抑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将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近年来陡坡开垦、乱砍滥伐等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行为已大为减少,但无水土保持措施的顺坡耕作、林种单一、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依然存在。交通、风力发电、小水电、土地开发利用、开发区、工业园区、市政设施建设和采矿等开发建设过程中忽视水土保持,随意堆置废渣、劈山开石等直接加剧了水土流失,后果极为严重。

1.3.7

水土流失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损失,还加剧下游的水旱灾害,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破坏地表,影响资源生态环境

坡耕地、园地、疏林地表土流失,或表土层变浅,不仅造成土壤养分流

失,而且导致心底土层裸露,最终引起土壤退化,影响土壤生产力,进而影响农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丘陵山区荒山荒坡冲沟发育,崩岗、滑坡现象严重,蚕食地面,导致土地退化,植被遭受破坏,影响生态环境。

2)泥沙淤积,影响防洪安全

水土流失夹带着大量泥沙和有机物质进入河道,抬高河床,影响行洪;淤积库塘、河道,缩短塘库使用寿命,降低其行洪调蓄能力,加剧洪涝灾害,降低河道航运能力,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土流失影响植被的生长,导致土体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土体抗蚀力差、地表松散物质多的山区,植被破坏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极易加剧山洪灾害,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环周边环境,危及人身安全。

3)加剧面源污染,影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径流和泥沙是面源污染的载体,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对江河湖库水质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湖南省地表水体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全省湖泊(水库)水质虽普遍优于河道水质,大中型水库基本上能达到I~Ⅲ类水体水质标准,但营养化状况不容乐观。

4)恶化生态,影响可持续发展

水土资源是生态系统良性演替的基本要素和物质基础。水土流失在造成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的同时,导致河流湖泊消失或萎缩,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生物群落结构和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甚至威胁到种群的生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再者水土流失严重地削弱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基础,制约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损害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水土保持现状

1.4.1

河南省水土保持规划

河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 二○一六年八月

前言 河南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和山区向平原双重过渡带,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地貌自西向东突变,山区到平原过渡带短,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貌类型,造成自然灾害频发,加之人口分布密集,生产活动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目前,全省尚有水土流失面积2.21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3.2%,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我省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我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5万km2。其中“十二五”期间,我省牢牢把握水利发展新机遇,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抓手,以创建生态文明工程为契机,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为目标,持续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00 km2,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一大批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民心工程、扶贫工程,为抗御水旱灾害、保护水土资源、推动“生态河南、美丽河南”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

作用。 然而,我省山丘区、革命老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水土流失依然严重,全省贫困人口中相当部分分布在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脱贫攻坚任务依然严峻;城镇化建设、生产建设项目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仍需加强;同时,水污染影响加剧、水生态退化严重等新老水问题也日益突出,我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的水土流失防治也必须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全面推进新时期我省水土保持工作,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1〕224号)精神,省水利厅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厅、环保厅、农业厅、林业厅等有关部门成立了《河南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2 年正式启动河南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咨询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编制完成了《河南省水土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本

1编制总则 1.1任务来源 (1)《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委托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2)《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合同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1.2编制目的和意义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6.79hm2,总建筑面积181111.80m2(计入容积率146581.9m2),项目由建筑占地区、场内道路区、附属系统区(休闲设施、游泳池、广场和绿化区等)部分组成。该项目建筑占地面积大,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编制了《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水保方案》,编制本《水保方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 (1)编制本《水保方案》,有利于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责任,达到“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目的。 (2)该《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于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项目区自然和建设场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监理和当地水行政主

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该《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建设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4)该《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是该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将该项目水土保持投资纳入整个项目建设的总投资,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来源。 (5)《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指导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工作。在编制本《水保方案》过程中,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 (5)《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2月10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1998年4月修改);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发改农经〔2011〕170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24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程根据经批准的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强化管护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实施。 第四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担。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对中央补助地方点多、面广、单项资金少的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实行中央切块下达投资规模计划、地方分解安排具体项目的管理办法,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衔接平衡、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综合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文件审查、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有关流域机构做好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六条水土保持工程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前期工作文件组织实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章前期工作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看看下面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坪山河又名新寮水、石头河,是淡水河的一条支流。它起源于深圳市盐田区的梅沙尖,一直向东流经坪山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区,在惠阳区的下土湖纳入淡水河,是一条跨越三个地区的跨境河流。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长39km,整个流域汇水面积。 坪山河两岸地势平缓,阶地相对较开阔,地面高程约为18~29m,河床高程约15~20m。坪山河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坪山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受季风影响,雨量主要分布在 3月下旬~10月中旬,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项目区主要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山地黄壤和冲积土,以赤红壤为主。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工程沿线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轻微,其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 工程概况.坪山河治理范围起于大亚湾与深圳交界处的上洋村,终于惠阳与大亚湾交界处新规划的龙海一路桥。河道整治长度,新建堤防长度。本工程等级为Ⅲ等,堤防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水闸建筑物工程级别均按3

级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和治涝两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其中河道整治,堤防建设;治涝部分包括新建水闸2座、新建排水涵管16条;拆除重建翻板闸2座。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8个月,估算总投资为万元。 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将本工程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造区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堤防建设区和水闸建设区两个二级分区。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本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本工程占地类型中园地、林地、荒草地属于水土保持设施,因此本项目建设损坏水土保持面积为。 弃渣量。根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资料工程量统计以及土石方平衡计算可知本工程需取土万m3、弃土弃渣万m3。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经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量为,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在措施布设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⑴分区治理原则;⑵互补性原则;⑶“五定”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合同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合同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甲方委托乙方承担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本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家及地方有关水土保持方案治理编制大纲文件签订。 二、本合同设计项目:水土保持治理方案报告。 三、甲方于年月日前向乙方提交下列材料: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②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相关的图纸和资料;③其他要求(正式文字说明)。 四、乙方于年月日前向甲方交付水土保持治理方案报告份。 五、方案编制设计费 1、编制设计费参照有关收费标准经双方商定,本项目编制设计费共 计:元。 2、编制设计费的支付方法为:本合同签字之日起三日内,甲方预付设计工作 费元给乙方,乙方交付本项目成果资料的同时,甲方再次支 付元。 六、双方责任 1、甲方按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乙方提交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负责。甲方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0天以内,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0天以上,乙方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时间;

2、甲方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有误,或所提供资料作出较大修改,造成乙方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合同(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甲方应按乙方所耗工作量向乙方支付返工费; 3、在合同履行期间,甲方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乙方未开始设计工作的,不退还甲方首付的设计工作费;已开始设计工作的但不足一半时,甲方应支付编制设计费元;超过一半时,甲方支付编制设计费元。 4、甲方应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向乙方支付设计费用,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乙方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甲方。上级对本合同项目不审定、不批准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甲方均应支付应付的设计费; 5、甲方应保持乙方设计版权,未经乙方同意,甲方对乙方交付的设计文件不得复制或向第三方转让或用于本合同以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乙方有权索赔。 6、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时间及份数向甲方交付设计文件; 7、乙方对设计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 8、由于乙方自身原因,延误了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设计文件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9、合同生效后,乙方因自身原因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乙方应退还已预付的全部工作费。 10、乙方交付设计文件后,参加有关上级审查及根据审查结论负责不超出原定计划任务书范围内的必要调整补充。乙方交付设计文件之日起一年内项目开始施工,负责向甲方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处理有关遗漏方面的问题和参加竣工验收。在一年内项目尚未开始施工,乙方仍负责上述工作,但有权向甲方收取咨询服务费元; 11、乙方不得向第三方扩散、转让甲方提交的产品图纸等技术经济资料。如发生以上情况,甲方有权索赔。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计划

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四标 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宝安四标项目经理部 2016年09月01日

目录 1.编制依据、原则 (1) 1.1 编制目标 (1) 1.2 编制依据 (1) 1.3 编制原则 (2) 2.工程概况 (3) 2.1 项目概况 (3) 2.2 区域自然概况 (3) 3.水土保持措施 (7) 3.1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7) 3.2 分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9) 4.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 (11) 4.1 施工组织原则 (11) 4.2 主要施工工艺和栽培技术 (11) 5.水土保持机构图 (12) 6.水土保持领导小组 (13)

1.编制依据、原则 1.1 编制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及项目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及有关要求,本方案编制的目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士保持方案,防治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 (2)明确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防治重点、防治措施等。 (3)与主体工程实现“三同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 (4)依据本方案设计内容,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新增水土流失的产生,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5)水土保持方案旨在规范主体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为主体工程进一步施工提供指导性意见。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372-1995);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 (8)《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总承包EPC)招、投标文件》; (9)《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采购施工项目总承包EPC)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施工图纸》; (10)经批准的沙井街道黄埔广深高速以西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 1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1.1 自然条件 项目区地质构造属川中褶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区内包括有龙凤场向斜、中心镇背斜、钱塘镇向斜和大石桥背斜及合川向斜;它们以龙女寺背斜为核心,呈半环状的构造形迹。 项目区大地构造区域属四川中台坳,亦称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出露地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和遂宁组。沙溪庙组面积最大,主要由紫红、棕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紫灰、黄灰、灰棕色中至细粒长石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泥岩中普遍含钙质结核,砂岩中大型斜层理发育。遂宁组主要分布在峨眉小流域,岩性单一,以棕红色厚泥岩为主,剥蚀风化深,以保水保肥力差的红石骨子为主要成土方式,土壤粘、廋、干旱、缺有机质。 北部地貌为台地、中部地貌为高丘、南部地貌为丘陵。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但从未进行过综合治理。 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及耕地坡度组成情况见下表: 表1-1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表 注:耕地坡度是指耕作面坡度。 项目区的气候,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日照、风力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特点是:冬暖夏热,春早秋短,无霜期长,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风小湿度大。春有连阴雨,夏常有伏旱,秋多绵雨, 冬少寒潮。 表1-4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

气温: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7.8℃,一年之中1月最低,日均温度为7.2℃,8月最高,多年日平均温度为28.3℃。历年极端温度,1961年1月17日最低为-3.7℃,1972年8月27日最高为41.4℃。 日照:项目区地处亚热带低纬度、日照资源本应丰富,但是,因受西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交汇影响,造成秋、冬、春三季天空云层多且低厚,雾日持续时间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89h。 降水:项目区降水季节性、地区性差异明显、夜间降雨多于白天。液态水多,固态水(雪、冰雹)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28mm,其中1968年最高,为1428mm;1961年最低,为828mm。 6-8月为暴雨最多时期,最早暴雨5月即可出现,由于降雨不均,暴雨多,强度大,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旱洪灾害几乎年年都有。项目区洪水由暴雨形成,历时一般为一天左右,洪水发生季节与暴雨相应。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09mm,3-6h最大降雨量为72mm;2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35mm,3-6h 最大降雨量为86mm。 项目区属涪江、嘉陵江水系。 涪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253 kg/m3;输沙率为665 kg/s,最大为2930 kg/s;输沙量为2112万t/a,最大为9240万t/a;浸蚀模数为731.1t/km2,最大为3130t/km2。 嘉陵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39 kg/m3,最大为5.24 kg/m3;输沙率为5356kg/s,最大为11800 kg/s;输沙量为16910万t/a,最大为37400万t/a;浸蚀模数为1077.4t/km2,最大为2368t/km2。 1.2 自然资源 项目区主要成土类型是灰棕紫色水稻土和灰棕紫泥土,只有峨眉小流域是红棕紫色水稻土和红棕紫泥土。 灰棕色紫色水稻土成土母质为上下沙溪庙组的紫色砂泥岩风化的坡积物或残积物。土层深厚,矿质养分含量丰富,潜在肥力高,保肥供肥性好,是项目区水稻生产和水旱轮作的主要基地,自然植被为柏树、桉树、竹类、青杠、马尾松、马桑等。 灰棕紫泥土主要分布在各向斜轴部及两翼的丘陵坡地,光热资源丰富,是旱粮作物和多种经营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其成土母质为棕紫、灰棕紫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夹灰色砂岩,母质风化度不深,矿质养分丰富,先天肥力高,胶体品质好,保水保肥力强,宜种性广。自然植被有柏树、青杠、桉树、马尾松、泡桐、香樟、竹类等;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苕、胡豆、豌豆和其它各种杂粮;经济作物有辣椒、地瓜、南瓜、白菜等;经济林有广柑、梨、桑树等。 红棕紫色水稻土成土母质系侏罗系遂宁组,主要岩石为红棕色泥岩,砂质泥岩,夹钙质或石英粉砂岩,底部为砖红色石英粉砂岩。本土属土壤粘重,通透性差,易滞水遭受湿害,且酸碱度较高,磷元素易被土壤固定,锌的有效性低,水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2.1 阶段要求 2.1.1 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所规定的内容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建设项目区责任范围及其周边环境概况。 2 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 生产建设中排放废弃固体物的数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4 水土流失防治初选方案。 5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2.1.2 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阶段)报告书,对各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依据。 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3 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数量预测。 4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初步设计,重点工程应有较详典型设计。 5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6 实施的保证措施(机构、人员、经费和技术保证等)。 2.1.3 技施设计阶段:主要是按项目水土保持初步设计,进行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2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2.2.1 方案编制总则: 1 结合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2 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3)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报告书。

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大纲及审查意见。 5)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 3 采用技术标准:包括有关水土保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2.2.2 建设项目地区概况: 1 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应附平面位置图)、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建设规模、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布局(应附平面团)。 3 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地面物质、植被等。 4 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气象、水文、河流及泥沙等。 5 项目区及周边地区人口、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方向和水平等社会经济状况。 6 项目区发展规划。 7 建设项目施工工艺、采挖及排弃固体废弃物的特点等。 8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2.2.3 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 2 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2)弃土、弃石、弃渣量。 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 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3 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2.2.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1 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 2 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应附图说明)、本方案的设计深度。 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应附平面布置图)。 4 分区防治措施布局(大型建设项目还应另行编制分区防治附件)。 5 方案实施进度安排及其工程量(应列表说明)。 6 水土流失监测。 2.2.5 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及效益分析: 1 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

海南省水土保持规划

海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 海南省水务厅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前言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流失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性气候特色的地方,良好的植被覆盖,举世闻名的生态旅游胜地,相对较低的水土流失面积,使水土流失通常被人们所忽视。近年来,随着海南省热带特色农业、旅游业及房地产等生产建设项目的大量建设,水土流失面积和危害有扩大趋势,据2011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结果,海南省有水土流失面积2116.04km2。 为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适应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2011年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1]224号),决定在全国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海南省水务厅成立了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具体编制工作由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2015年7月31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了《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规划的组织和实施主体,预防、治理的主要办法和重点对象。 规划着力贯彻《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和生态立省总体要求,系统分析了全省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以“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为主线,分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布局和措施体系,提出了预防、治理、监测、监管和近期重点项目规划,为海南省开展水土流失防治,维护生态系统、促进江河治理、保障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海南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到2020年,全省初步建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点防治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0km2;到2030年,全省实现全面预防保护,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00 km2。努力将海南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而奠定坚持的生态基础。 规划工作经过了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水土保持区划、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等阶段,于2015年底初步完成规划编制工作。2016年4月,海

公路工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 (2) 三、编制原则 (2) 四、编制范围 (2) 五、工作组织机构与职责 (4) 六、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4) 七、防治范围及内容 (5) 八、临时设施建设工程保持措施 (6) 九、施工保护控制措施 (6) 十、关键作业保护方案 (8) 十一、实施保证措施 (9) 十二、水土保持一般规定 (9)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实施方案 前言 本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布局方案中的第17横--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主骨架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广东省干线公路网布局,优化沿线干线公路网布局,构筑粤北公路网主骨架,沟通广东省东西向的交通,促进广东省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具体特别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依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与主体工程相结合按照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防治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目的是控制和减免因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同时,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于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编制依据 1、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施工合同文件; 2、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招、投标合同文件; 3、国家、行业其它相关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公司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方案。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严格按设计资料编制方案。 3、遵循国家、地方政府、业主对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以预防为主,坚持“谁施工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兼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坚持“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大纲

目录 目录 (1)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大纲 (2) 规划编制说明 (2) 规划提纲 (2) 1规划概要 (2) 2基本情况 (4) 3规划原则与目标 (6) 4水土保持分区 (7) 5预防监督规划(与监测)预防保护规划 (8) 6监测规划(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划)监督管理规划 (9) 7综合治理规划(治理措施规划) (10) 8科技示范推广 (12) 9投资估算 (13) 10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 (14) 11近期、远期实施意见 (15) 12组织管理 (16)

水土保持规划综合大纲 规划编制说明 1.适用范围:大、中流域水保编制,省、地、县级水土保持编制,专项工程规划,区域性规划 2.编制重点: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调查研究 3.规划期:省级10-30年,不超过50年;地、县级为10年 近期水平年(重点),远期水平年;水平年宜与国民经济计划及长远规划的时段尽可能一致。 4.规划编制的任务: ○1.进行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 ○2.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 ○3.确定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区; ○4.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 ○5.拟定近期和远期的治理进度; ○6.估算规划区的治理总投资; ○7.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 ○8.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规划提纲 1.规划概要 2.基本情况 3.规划原则、目标与总体布局 4.水土保持分区 5.预防监督规划(与监测规划可单独列为一章) 6.治理措施规划(综合治理规划) 7.科技示范推广(技术支持) 8.投资估算 9.经济评价(效益分析) 10.近期、远期实施意见(进度安排) 11.组织管理 1规划概要 综述规划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状况和分区,规划的目标、依据和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投资、进度、经济条件

水土保持项目实施方案

1.综合说明 项目背景 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是河南省北部的一个边缘县,也是河南省黄河故道面积较大的县之一,属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92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13个乡镇,其中沙漠化土地336平方公里。境内有连绵起伏的沙带,也有白茫茫的碱坡。沙荒呈条形分布,均为黄河泛滥形成。在沙带之间有平方公里的青沙两合土易于耕作,沙地以下50米内有含水沙层易于打井提灌。 建国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关怀下。内黄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多渠道,多方位对沙荒进行分批治理,采用营造防风林、种植枣树、改良农田,多种方式治沙,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 为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测体系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全面推进新水保法宣传贯彻实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依据安阳市财政局、安阳市水利局安财预〔2015〕641号文,内黄县水务局组织人员编制了《内黄县2015年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实施方案》,涉及3个乡镇3个行政村,人口5200人。 项目建设内容 新打机井15眼(浅水井),建砼井台15座。 项目施工 项目实施时通过招投标选择专业施工队伍施工,专业队伍监理,实行合同制管理。

本项目总工期40天,有关建设程序完成后开始施工,力争2016年10月底前完成。 项目工程量及投资预算 内黄县2015年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主要工程量:钻孔1050m,砼及钢筋砼90 m3,模板24m2。 主要材料用量:水泥30t,砂子45m3,碎石81m3。 工程投资:工程预算总投资24万元。 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粮食年增产18万kg,人均年增加收入元。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2.项目概况 自然条件 气候 内黄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全年无霜期210天,蒸发量1640mm,全年日照小时,冬春多北风,夏秋多南风,最大风速17m/s。 地形地貌 内黄县卫河以南属黄河冲积平原,卫河以北属漳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起伏较小,海拔高度一般在50~57m。卫河左岸西高东低,卫河右岸南高北低,地面平均坡降1/5000~1/6000。 全县沙地面积6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4%。沙地主要分布在

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在水土资源保护工作上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科学、有效、合理化的制定和设计水土保持规划,并且长期正确的去运用,可以促进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化运用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可是在现阶段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问题也在 不断的出现,比如说:设计思想落后,技术参数不正确,设计的时间不充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急需有效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1.1保护和预防 针对一些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在其保护的方向以及保护的方法 上面做规划,这些重要区域主要有: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域、饮用水的保护区域、湿地保护区等。这些重点保护区保护的方向是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维护。 1.2综合性的防治 根据水土流失的相关特点、治理的要求以及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对那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做出综合性的防治。这些区域主要有:小流域的防治、坡面的防治、果园地的防治、农耕地的防治、居住环境的防治等。 1.3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采用一些监管方案的同时还要进行合理化的统筹和规划。内容主要是:

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机构,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法律法规的设立等。 1.4水土保持的定期监测 具体的内容有:按照水土保持的相关监测职责和监测要求,去规划监测点的布置;在监测体系完善的基础上,综合提高监测的水平和制度的保障能力;对重点的防护区域以及一些重点的治理工程项目要提出监测管理的目标和监测的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出监测的方案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2.1水土规划设计的方法不先进 水土保持的相关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并且目标多样化的技术体系。可是,目前在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当中,设计的目标比较单一,而且技术方法也不先进,同时还没有进行比较具体的调查和研究,这些情况制约着水土保持治理目标的实现。 2.2相关资料的收集方法不先进 在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对资料的采集基本上是通过对实地的调查,相关人员的谈话以及查看当地的统计资料来获得。这些方法很容易出现误差,因为土地相关部门提供的那些资料并不是很全面,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要想采集到更加准确的资料,需要应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比如可以使用导航定位测量仪。 2.3规划设计的参数不是很准确

(整理)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大纲

新疆市水土保持建设规划工作大纲 1.总则 1.1 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市在新疆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属于自治区经济最发达的县之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土流失的危害已严重的制约着市的经济发展,为了改善市的生态环境条件,加快全县的经济发展,进行水土保持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防止土壤侵蚀、进行水土保持规划和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是合理利用和开发水土资源的基础。 2. 风沙危害及土地沙化,已对市的“灌溉农业,荒漠绿洲”构成严重的威胁。据当地资料,市北部荒漠植被区,串珠状沙堆多分布于农田边缘,高度一般3—5米。 3.风蚀结果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减退,危及农业生产。尤其是市北部风蚀严重,造成土壤表土层的流失,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肥力降低,耕作土壤板结,微生物活动受阻,农作物生长期间,水肥供应失调。根据1996年市土地详查资料,水土流失造成耕地中低产田达57.2万亩,土地肥力普遍降低。 4.水蚀、风蚀结果切割、蚕食、淤积埋压良田,破坏土地

资源。淤积库区,影响水利工程寿命。暴雨或洪汛期间,径流汇集于侵蚀沟或河川,致使侵蚀沟发育,河川向两岸的侵蚀扩张,使原有平坦的土地支离破碎,使大量耕地遭到蚕食。防旱抗旱修建的池塘、水库以及灌溉渠道,经常被泥沙淤积,降低了工程效益,缩短了寿命,甚至完全失效。据资料,市1996年洪水受灾面积达几多亩,冲毁水利工程、农田、房屋损失近亿元,渠道淤沙近万方。 5.威胁城镇,破坏交通。河床淤高威胁公路、铁路及桥梁的安全。 因此,水土保持工作是促进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保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必须大力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加强水利建设,合理配置、节约、利用和开发水土资源,加强各级防护林建设,种草植树,增加地面覆盖率,促进全市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使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1.2规划依据 1.2.1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目录

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实施方案 前言 本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布局方案中的第17横--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广东省“九纵五横两环”高速公路网规划主骨架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广东省干线公路网布局,优化沿线干线公路网布局,构筑粤北公路网主骨架,沟通广东省东西向的交通,促进广东省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具体特别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依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与主体工程相结合按照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防治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目的是控制和减免因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同时,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于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编制依据 1、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施工合同文件; 2、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工程TJ12合同段招、投标合同文件; 3、国家、行业其它相关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公司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方案。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严格按设计资料编制方案。 3、遵循国家、地方政府、业主对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以预防为主,坚持“谁施工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兼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坚持“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讲义

绪论 第一节关于规划的概念 水土保持规划:是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水土流失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规划:规划是一种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选择、制定最好行动方针的自觉过程。 从技术层面上解释水土保持规划,为了振兴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而应用各学科的有关理论、技术,将人们利用、保护水土资源的具体目标和意向自觉的、科学的分配到特定范围内的空间和实践的过程。 生态规划: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议对策,促进人类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第二节水土保持规划的方针和原则 方针:贯彻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原则:除上面的“24字方针”中大部分可以作为规划原则外,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有关部门发展规划相协调,做到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方法,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三节水土保持规划的规划期和任务 规划期:省级以上为10—30年,最长不超过50年;地、县级为10年。规划编制应研究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水平年宜于国民经济计划及长远规划的时段尽可能一致。 任务:进行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规划区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确定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区。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因地制宜的提出防治措施。拟定近期和远期的治理进度。估算规划区的治理总投资。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第四节水土保持规划的类型与方法 类型:总体规划;实施规划;常规规划;优化规划。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综合说明 1、工程概况 2、编写依据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GB/T15773-2008);(2)《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3)《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4)现行的施工操作规程,施工验收规。 (5)施工图纸。

第二章施工总体规划 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及详细研读设计文件、图纸,利用我单位人员、设备及丰富的施工经验等诸多优势,拟对本工程施工作以下规划: 一、机构设置 本工程承建中,我单位将实行项目法施工,由单位技术主管任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的施工。项目部对工期、质量、成本等综合经济效益进行高效有计划地组织协调和管理,并配备先进的机具设备。以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技术,优质高效地完成本项工作。项目部组织机构见附图1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1、项目经理部的组成 项目经理:代表单位负责本工程合同责任的全面履行,实施对本项目的全面管理,负责项目的行政、技术、财务和施工等各项管理工作,为本项目的管理核心。 项目副经理:主要负责施工管理工作,为工程施工的主要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协助项目经理负责所有技术与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部共设五个部门,各部门职责如下: ●技术科:负责项目部的施工技术、计划与方案;工程施工管理 测量、统计与计量;图纸设计、竣工资料的整理、技术资料的保管。 ●质检科: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测、验收、试验与控制。 ●施工科:负责整个工程的现场施工。

机构设置框图 ●安全科:负责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及工地治安工作。 ●财务、后勤科:负责项目的财务管理,包括工作款单编制、报送;所需材料、配件的采构与供应;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项目部的后勤行政管理,包括接待、医务、炊事、营地管理等。 2、人员组成 项目的管理人员包括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将由我单位人员组成。大部分技工、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本讲课教案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 本

1编制总则 1.1任务来源 (1)《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委托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2)《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合同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1.2编制目的和意义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6.79hm2,总建筑面积181111.80m2(计入容积率146581.9m2),项目由建筑占地区、场内道路区、附属系统区(休闲设施、游泳池、广场和绿化区等)部分组成。该项目建筑占地面积大,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编制了《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水保方案》,编制本《水保方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 (1)编制本《水保方案》,有利于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责任,达到“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目的。 (2)该《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于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项目区自然和建设

场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监理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该《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建设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4)该《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是该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将该项目水土保持投资纳入整个项目建设的总投资,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来源。 (5)《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指导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工作。在编制本《水保方案》过程中,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 (5)《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2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