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与社会心态

合集下载

网络空间社会心态特征与调适

网络空间社会心态特征与调适

网络空间社会心态特征与调适摘要: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出现,社会心态的承载空间进一步由现实生活向网络平台延展。

由于网络心态情绪产生碎片化、易受媒体引导、易被群体诱导等因素,网络空间一定程度上弥漫仇富、攀比心理,以及焦虑、浮躁、怨恨等消极情绪,网民主观幸福感并不乐观。

在提升网民素养、提高监管水平的基础上,线上线下共同优化网络空间氛围,是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应然之策。

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是指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具有显著的大众性和弥漫性。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新媒体应用平台不断升级,互联网逐渐成为我国大部分社会成员社交、学习、工作等个人生活的“第二空间”。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截至201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

同时,据《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统计,2018年12月中国网民平均上网时间为5.69小时每天。

网络使用群体大、使用频次高,以及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即时性、参与门槛极低等特点,使得社会心态的承载空间也逐渐由现实生活延展至网络平台。

正如“控制论”所言,“技术发展对善和恶都带来无限可能性”,如何在网络空间“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关注的一部分。

二、网络空间社会心态的特点及原因情绪产生碎片化相较于互联网发展初期,网络社会主流心态逐渐由非理性向理性、消极向积极、冲突向和谐过渡,但对网络社会心态的负面评价仍多于正面评价。

当前普遍认为网络空间弥漫仇富、攀比心理,以及焦虑、浮躁、怨恨等消极情绪,网民主观幸福感并不乐观。

总之,网络空间情绪产生呈现速度快、强度大、非理性等“碎片化”特点。

究其原因,既有现实因素,又受网络空间自身特点影响。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分化、社会矛盾涌现、多种价值观并存,隐私安全、食品安全、医患关系、教育公平等与网民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不时传出负面声音。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传播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传播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人们的社会心态和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心态和传播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种趋势下,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心态和传播方式,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心态的变化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主要依靠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而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平台,这种转变导致了社会心态的变化。

首先,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心态更加开放和多元。

在传统的媒体时代,信息来源较为单一,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等新媒体获取到更加广泛的信息,这使得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

其次,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心态更加个性化和自由。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网络的匿名性又使得他们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这种自由度和个性化也激发了社会中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心态更加倾向于感性和情感化。

在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上,人们更加追求情感化和互动性,通过分享、点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这种情感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们更加容易被感性的情感触动和影响。

二、传播方式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媒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在这种变化过程中,新媒体传播方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媒体通过其快速传播和互动性的特点,更加适应了当今信息社会的特殊需求。

首先,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高效快捷。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速度更快,信息传递更加迅速,这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让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取和交流信息。

其次,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互动性强。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与他人更加紧密地互动,与时俱进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而这种互动性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和传递更加快捷和广泛,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网络流行语:映射社会思潮反映社会现实与大众心态

网络流行语:映射社会思潮反映社会现实与大众心态

网络流行语:映射社会思潮反映社会现实与大众心态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并被广泛使用的语言现象。

这些语言现象通常表
达了大众的思想,心态以及对于时事的看法。

网络流行语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代表着人们对于社会现状的看法以及大众心态的变化。

网络流行语还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途径之一。

网络流行语往往源于现实中发生的事
件和事物。

人们通过对于这些事件和事物的评论、吐槽以及调侃,创造了各种形式的网络
流行语。

这些语言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流行
也反过来影响了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认知和态度。

网络流行语可以反映大众心态的变化。

当人们在互联网上表达某种看法或情绪时,网
络流行语就成为了他们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流行语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变,它们的形式和内容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网络流行语可以反映出大众心
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总之,网络流行语是反映社会思潮、社会现实和大众心态的一种工具。

它们的形成和
流行不仅代表着语言的变革和发展,更代表着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在当今信
息时代,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自己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
指标之一。

网络语言与网民社会心态的折射

网络语言与网民社会心态的折射

!"##$年%月社科纵横&’(,"##$总第""卷第%期)*+,-.)+,/0+/)1/2,/32*.4""0*4%网络语言与网民社会心态的折射毕宏音!(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天津!%##565)【内容摘要】网络语言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脱胎于现实社会。

通常来看,网络语言具有继承移置、发展渗透、简约精炼、幽默调侃和非规范性特征,如果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看,网络语言显示出一些网民批判现实、解构权威、追求差异和反抗叛逆的社会心态。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征!社会心态中图分类号:+65"4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5##$865#7("##$)#%8#5958#%!!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于交流信息的工具,它是文化的基础,是族群相互识别的基本标志。

对于网络语言,从广义来看,是指网民在“不在场”情况下,在网络沟通中使用的文字和音频等互动符号。

当然,网络语言主要还是以文字形态来表达的,因此,从狭义来看,网络语言特指那些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文字符号。

从一般特征看,网络语言既表现出网民对现实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又显示简洁、幽默和非规范性趋势等文字特点。

假如从后现代主义理论来看,网络语言折射出网民批判现实、解构权威、追求差异、叛逆颠覆的心态。

一、网络语言的一般特征网络语言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脱胎于现实社会,又根据网络传播的特殊需要有所创造、演变和发展。

通常来看,网络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54对现实语言的继承和移置任何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首先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传递和继承。

毫无疑问,网络语言的主体来源于现实生活。

上网搜索就会发现,网络语言的构成,像单音、单词和句子的法定组合等,大部分与我们在平时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没有什么区别。

读起来通常没有困难。

所以,网络语言的主体实际上是将真实社会中使用的语言符号移置到了网络中。

"4对现实语言的发展和渗透明朝的陈第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电信诈骗的社会心态与文化背景

电信诈骗的社会心态与文化背景
加强技术研发与运用
03
政府应加大对电信诈骗防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如建立电信诈骗数据库、开发智能识别系统等,提高对电信诈骗的防范和打击能力。
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建立安全防范机制
企业应建立多层次的安全防范机制,如设置防诈骗提醒、建立信息保护机制等,确保企业和客户的信息安全。
电信诈骗的社会心态与文化背景
作者:XXX
20XX-XX-XX
电信诈骗概述社会心态与电信诈骗文化背景与电信诈骗电信诈骗的防范与治理国际视野下的电信诈骗结论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电信诈骗概述
总结词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行为。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包括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虚假投资理财、网络购物诈骗等。
结论与展望
电信诈骗的根源
电信诈骗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人性弱点,诈骗者利用受害者的贪婪、恐惧等心理弱点进行欺诈。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诈骗将更加智能化、隐蔽化,给防范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技术手段升级
跨国电信诈骗案件将逐渐增多,涉及地域更广,需要国际合作共同打击。
跨国犯罪增多
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新型电信诈骗手段,如虚拟货币、网络钓鱼等,需要加强防范。
及时报警与维权
个人一旦遭遇电信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以便尽快破案。同时,要保留好相关证据,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05
国际视野下的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往往跨越国界,利用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监管漏洞进行犯罪活动。
跨国性
高技术手段
欺骗性强
利用现代通讯和信息技术,如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进行远程操控和欺诈。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网络文化代表着创新与活力、开放与自由、智慧与个性、速度与虚拟的新价值理念,同时,进入电脑桌面时的那种僵硬、规则程序特征也逐渐地影响着网人的思维模式。

它主要地呈现出下面几个特征:1、开放性。

网络作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网络经济的根本载体、网络的内容规定和制约着使用网络者的观念取向。

自由而且分散的使用者既是保证主体选择的自主性的主要原因,也是使到传统权力分散的必然因素。

在因特网内,持多元观念的、不同的创建者因自己所输入的规范与信息纷繁杂芜,把网络创建者的社会道德观念与伦理原则在网络中无限制地传播。

2、虚拟性。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行为具有鲜明的隐匿性。

在网络世界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表现出真情的人性特征。

性本善与性本恶的矛盾人性,现实世界表现的有限性与内心世界倾泄的无限性冲突都会在网络行为中体现出来。

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在网络世界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了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网络病毒、网络犯罪、网络醉迷等大量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危害社会秩序、防碍社会安全的重大因素、而这些网灾正是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的另一个负面的必然结果。

3、人性的载体。

在传统的道德伦理原则中,由于人们找不到适当的载体发泄人性内在的多元性、复杂性、隐蔽性、从而人们在外观表现形式上呈相对单一、平面的特征,而因特网就象一条可供任何人自由恣意发挥与涂鸦的信息大河,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人性毫无过滤地流入这条信息大河之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性的真实载体了。

4、不可控性。

网络文化的特征是无法用行政命令,简单的道德、伦理以及法制规范来控制的。

中 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中 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一、引言社会心态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态势,它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的社会心态也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心态,对于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一)焦虑与压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生活、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压力,焦虑情绪普遍存在。

工作竞争的激烈、房价的高涨、子女教育的投入等问题,使得许多人感到不安和焦虑。

(二)信任缺失在社会交往中,信任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虚假信息的传播、商业欺诈行为、部分官员的腐败等,都削弱了人们对他人和社会机构的信任。

(三)追求物质与精神平衡一方面,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依然强烈,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如对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

(四)社会公平感的诉求对于社会资源的分配、机会的均等,人们有着强烈的关注和诉求。

不公平现象容易引发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网络社交中的心态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在网络世界中,人们有时表现出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心态,但也存在网络暴力、谣言传播等不良现象。

三、影响社会心态的因素(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导致了人们在生活水平、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影响社会心态。

(二)社会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旧的规则和秩序被打破,新的尚未完全建立,人们在适应过程中容易产生迷茫和不安。

(三)文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观念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存在冲突,这种碰撞使得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困惑和矛盾。

(四)媒体的影响媒体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对社会心态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过度渲染负面事件或片面追求点击率,可能加剧社会的焦虑情绪。

四、社会心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一)积极影响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心态及舆论管理

社会心态及舆论管理

社会心态及舆论管理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舆论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对社会心态的引导和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态的特征与形成机制,以及舆论管理在社会心态塑造中的应用。

一、社会心态的特征和形成机制社会心态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背景下,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影响所形成的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追求。

社会心态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特征: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态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

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面对同一事件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表现出多样性的心态特征。

2. 模仿效应:社会心态的形成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和启发,对社会心态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3. 价值导向:社会心态往往包含着群体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态往往与他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密切相关,这种价值导向在社会心态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心态的形成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媒体影响:现代社会中,媒体成为了影响社会心态的重要力量。

媒体的报道、宣传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和引导社会心态,对社会舆论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

2. 经济因素:经济的繁荣与不景气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态。

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往往乐观向上,积极向前;而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人们的心态往往趋于焦虑和消极。

3. 政治因素:政治的稳定与动荡也会对社会心态产生深远影响。

在政治稳定的情况下,人们的心态往往相对平稳;而在政治动荡时期,人们的心态常常波动不定。

二、舆论管理在社会心态塑造中的应用舆论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对社会心态的引导和调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舆论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来塑造社会心态:1. 引导公众关注:舆论管理可以通过选择性报道和表达等手段,引导公众对某一特定事件或议题的关注度。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亚文化现象的批判性分析基于社会心态的视角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亚文化现象的批判性分析基于社会心态的视角

感谢观看
总的来说,青少年网络亚文化新现象对青少年的群体心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一面,也包括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青少年的自我 表达和展示的渠道得到了拓展,他们可以更容易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网络 平台也给了青少年更多的社交机会,使他们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然而,这种亚文化现象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四、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亚文化 现象的对策建议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正确的价值 观念和文化自信。同时,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自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和文化创新活动。
2、提升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高校应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 过对于新媒体信息的辨析和评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亚文化现象,避免盲目追求 和过度解读。
3、对于权威和传统的反叛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阶段,他们对于权威和传统有着一定的反 叛心理。在新媒体平台上,他们通过对于权威和传统的解构和批判,来表达自己 的反叛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大学生亚文化现象的批判性 分析
虽然大学生亚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对于传统文化的反叛和对于西方文化的盲目追 求,可能导致文化自信的缺失。其次,过度追求个性和自由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和 极端自由主义的倾向。最后,对于归属感和认同感的过度追求可能导致群体极化 的现象,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亚文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心 态的视角来看,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 独特思考和行为方式。然而,它也给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对策来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亚文化现象,促进他们 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心态研究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心态研究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心态研究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心态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流行语在青年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入人心的内涵,正在成为当代青年亚文化中衍生的一种社会心态。

本文将以青年亚文化视域为基础,探讨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心态,并对其对青年群体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及其定义1.1 网络流行语的内涵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产生并广泛流传的特定词汇、短语或表达方式。

它们常常具有独特的幽默、时尚、夸张甚至脏话的特点,能够迅速传播和在年轻人中形成共鸣。

1.2 网络流行语的流动性网络流行语的流动性体现在流行速度快、时效性强以及流行范围广。

它们往往来源于当下社会热点或特定事件,能够迅速传播并迅速消亡。

这种流动性使其更加符合青年亚文化的特点,符合青年追求个性、追赶潮流的心态。

二、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心态2.1 青年对独特性的追求网络流行语在青年亚文化中得到迅速传播,并成为群体间交流与认同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满足了年轻人对独特性的追求和表达个性的需求。

2.2 幽默与抗拒现实网络流行语往往以幽默嘲讽和夸张的方式表达,它们带有对现实的抗拒态度。

年轻人透过网络流行语寻求情感的共鸣和排解压力,通过幽默表达展现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2.3 表达情感的便捷工具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简洁明了且具有群体共识,方便了青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年轻人透过网络流行语表达情感和态度,并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构建起一种社交共同体感。

三、网络流行语对青年心态的影响3.1 满足沟通的需求网络流行语在青年之间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工具,满足了他们对快速、简洁的沟通方式的需求。

青年人能够通过使用网络流行语迅速融入社交群体,并增加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交流效率。

3.2 塑造个体身份认同网络流行语与亚文化紧密相连,年轻人通过使用和理解网络流行语,表达自己对亚文化的认同和参与。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
文化对大学生认知 的正面影响
认知是指感官输入 的转化 、 归纳、 阐述 、 储存 和使用 的过
看电影 、 聊天等方式 , 来 缓解 内心压力 、 调节情绪。网络 中的 心理健康网站 , 有助于大学生调整心态 。大学生可 以通过网 上的心理 咨询 , 倾 诉 自己的心理问题 , 通过沟通 , 从 而逐 步走
2 0 1 4年 1 月 第3 3卷第 1期
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 e i l o n  ̄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E d u c a i t o n
J a n . 2 0 1 4
V0 1 . 3 3 No . 1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双向影响
可以通过网络 , 宣泄 自己的苦 闷 , 释放 自身的压力 。网络中 的各种休闲娱乐 活动 , 可以帮助 大学生 愉悦身心 , 保持乐 观 的态度。在 现代社会 中 , 大 学生 常常要 面临学业 、 就业 等各 方面的压力 , 心理负担 沉重 。大学生 可 以通过 在线听音乐 、
作者简介 : 陈富泉 ( 1 9 8 0 一) , 男, 安徽 天长人 , 文学硕士 , 讲师 ,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 — —
1 0 5- - - — —
忽视。这类案例在现实生活 中时有发生 。
走进 了大学生的生活, 给大 学生带来 了心理方面的影响。上网 已经成为大 学生学 习生活不可或缺 的重要 部分。 网
络文化 中 存在 的正 面及 负面因素影响 了大学生的心理和正常的学习生活, 其中 对 大学生的认知 、 情感、 意. 6 - 、 个性 等
心理素质产生 了重大影响 。面对这种形式 , 作 为教 育工作者要 对大学生进行 正确 的引导和 教育 , 从而发掘 网络文化

网络亚文化影响下的青年社会心态引导

网络亚文化影响下的青年社会心态引导

网络亚文化影响下的青年社会心态引导作者:王玺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34期【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丧文化”“锦鲤文化”“尬文化”等网络亚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

每种亚文化流行的背后,都折射了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心理问题。

因此,全社会要时刻关注网络环境下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多渠道的心理调适机制,引导青年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让青年持续拥有获得感。

【关键词】网络亚文化青年社会心态【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54亿,10—39岁的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

网络不仅是人们工作之余的消遣之地,更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网络媒介早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

网络特性与亚文化粘连性结合产生的传播特性使网络亚文化在青年群体中迅速兴起。

如何透过流行的网络亚文化了解并正确引导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成为青年心理健康建设的又一重要议题。

在社会时代特性、网络传播的特殊性、亚文化的粘连性、商业资本推波助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网络亚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

首先,当代青年成长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外来文化冲击和社会時代特性的影响下,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较之以前都发生了变化。

“丧文化”“锦鲤文化”“佛系青年”“尬文化”等网络亚文化的出现引起了青年群体的共鸣并迅速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开来。

这种利用网络的虚拟特质以及在网络中实现双向自主选择的交流方法,使青年群体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挑战和挫折,在网络上宣泄负面情绪。

其次,网络传播的特殊性与亚文化的粘连特性结合产生了较强的渗透性。

网络亚文化是相对于网络主流文化而言,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传播语境的变化过程中生成、发展、传播以及衍变,并被多数青年所接受的亚文化形态。

网络热词下的社会心态哲学透视

网络热词下的社会心态哲学透视

同样地,其他网络热词如‘躺平’和‘佛系’等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对 自由、平等和快乐的追求。‘躺平’代表了人们对过度竞争和内卷的反抗,主张 放弃过度的努力和竞争,以获得身心平衡和快乐。而‘佛系’则表达了人们对于 淡泊名利,保持内心平静的向往。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热词所代表的社会心态在职场、家庭和社会事务 中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在职场中,内卷心态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过度竞争,从而 影响团队合作和整体绩效。在家庭中,父母的焦虑可能传递给子女,给他们带来 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社会事务中,过度追求竞争和成功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和文化 价值观的扭曲。
总之,网络热词传播的社会现象透视出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我们需要理 性看待这些热词的出现,既要认识到它们的积极意义,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 面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从 而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去。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网络语言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青年人作为网络使用的主体,他们的社会心态也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 本次演示将从网络语言入手,以网络热词为例,探讨青年社会心态的特点、表现 和成因。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社交的盛行,网络热词的传播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 社会现象。这些热词,有的源于公众对时事热点的戏谑与解读,有的则是人们对 自身生活状态的自我调侃。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每一个网络热词 的背后,都蕴藏着公众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网络热词的传播,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这些热词的出现, 往往代表着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的集体解读,体现了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比如,“躺平”一词的出现,揭示了一部分年轻人在快节奏社会中追求内心平和、 拒绝过度竞争的心态;而“佛系”一词,则表达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选择以一种平和、随意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态度。

当代流行文化现象

当代流行文化现象

当代流行文化现象引言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流行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

本文将探讨几种典型的当代流行文化现象,分析其产生背景、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语言与表情包产生背景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网络语言和表情包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

它们简洁、生动、易于传播,能够迅速表达情感和态度。

特点- 简洁明了:网络语言通常简短精炼,如“666”(表示赞美)、“吃瓜群众”(表示旁观者)等。

- 幽默风趣:许多网络语言和表情包带有幽默色彩,能够缓解紧张气氛,增添交流乐趣。

- 更新迅速:随着热点事件的出现,新的网络语言和表情包会迅速诞生并广泛传播。

影响- 促进交流: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简化了沟通过程,使人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 反映社会心态:一些网络语言和表情包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压力、心理需求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关切。

- 可能引发误解: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可能导致沟通不准确,甚至引发误解和冲突。

社交媒体与网红经济产生背景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为个人提供了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舞台,从而催生了网红经济。

特点- 个性化展示:网红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自己的才艺、生活方式等,吸引粉丝关注。

- 互动性强:网红与粉丝之间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进行实时互动。

- 商业价值高:网红凭借自身影响力,可以通过广告代言、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商业变现。

影响- 创造就业机会:网红经济为许多人提供了创业和就业的机会。

- 重塑消费模式:网红推荐的产品往往能迅速获得消费者认可,改变传统的消费决策过程。

- 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部分网红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可能会发布不实信息或进行不良示范,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电子竞技与游戏文化产生背景电子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电子竞技更是成为全球性的竞技活动。

特点- 高度竞技性:电子竞技要求选手具备高超的操作技巧、战略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舆论场中的社会心态分析

舆论场中的社会心态分析

舆论场中的社会心态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舆论场也变得愈加复杂和多元。

舆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犹如一股无形的力量,既可以塑造公众意识,又可以改变社会现实。

社会心态作为舆论场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直接反映了公众对事件和现象的态度和观点。

因此,深入分析舆论中的社会心态,对于把握舆论场的变化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下社会心态的特点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心态已经与传统社会产生了一些显著的不同。

首先,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心态普遍具有“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特点,用户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和博客等渠道,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新闻、娱乐和社交信息。

其次,社会心态在互联网时代下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空和群体,因为网络空间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会心态可以随时和任何地方进行传播和沟通。

第三,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心态呈现出比较多元、开放和反叛的状态,社会和个人的权威体系和旧有的观念被不断挑战和颠覆,公众对于传统机构的信任度下降,同时也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怕被批评和争议。

最后,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心态还表达出人类普遍的情感和需求,如热爱和平、追求人权、渴望幸福等。

二、舆论场中的社会心态现象1. 群体心态。

在网络舆论场中,群体心态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例如,当某一事件发生时,一些公众会快速组成一个团体,将个人的情感和经验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强烈的标志性和声势浩大的社会心态。

这种群体心态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也可以引发一些负面的后果,如误导社会舆论、传递虚假信息和破坏道德秩序等。

2. 情感性和主观性。

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心态具有情感性和主观性的特点。

首先,公众的情感和态度往往更容易受到所处环境、身份、教育和生活经历的影响,而非客观中性的因素。

其次,互联网时代下,个人和群体获得的信息日益丰富和渠道更加多元,也更容易在传播中丰富和修饰信息。

3. 复杂性和多样性。

舆论场中的社会心态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涉及多种和复杂的情绪、价值、利益和理念等。

网民社会心态描述中,正确的有

网民社会心态描述中,正确的有

网民社会心态描述中,正确的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参与网络活动。

网民分布在全球各个角落,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网民之间的交流。

因此,研究网民的社会心态也变得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网民的社会心态有以下六个特点。

首先,网民注重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网络参与丰富社会活动,开拓视野,丰富自身的见识和个性化的网络体验。

其次,网民注重网络安全意识,关注网络安全信息,建立安全网络意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保护网络资源和个人信息。

第三,网民应坚持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不得有任何欺诈和破坏网络道德的行为。

第四,网民应充分尊重网络规则和道德,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情。

第五,网民应注重终身学习,以最新的网络信息和技术领先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六,网民应拥有正确的网络态度,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以和平的方式发展网络文化。

网民社会心态的正确表现,将有助于建设一个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一方面,网民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现实,发挥自身作用,做社会正义的使者;另一方面,要求网民尊重网络规则和道德,让虚拟社会有一个美好的环境,以保护网络安全。

当前,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和网络非法交易等等。

因此,网民必须积极正确参与网络活动,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积极维护网络安全,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网民也应该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正确方式,避免被谣言所误导。

另外,网民应该重视儿童网络安全,不让未成年人参与不适宜的网络活动,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网络态度。

同时,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文明建设的管理,确保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

正确的网民社会心态将促进网络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繁荣昌盛做出积极贡献,让社会发展更加健康、文明、有序。

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分析

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分析

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分析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形式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的社交活动中。

然而,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之间的关系。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网络语言以简洁、图像化为特点,使用大量的符号、缩写与网络热词,以追求表达的简洁高效。

其次,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时尚性和更新性,能够迅速捕捉流行热点,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心态。

最后,网络语言还具有互动性和娱乐性,通过幽默、夸张等手法吸引用户的眼球。

三、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的关系1. 网络语言反映社会心态的变迁网络语言在快速传播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心态的变迁。

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姻观念的改变,导致了网络上婚姻用语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表达婚姻状态和关系的网络热词,如“毒鸡汤”、“吃瓜群众”等。

这些网络语言的形成与流行,折射了人们对婚姻关系的态度和看法的变化。

2. 网络语言对社会心态的影响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形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对社会心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例如,一些网络用语的流行与推广,可能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通过网络语言的传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从而影响社会心态。

3. 网络语言的利弊对社会心态的影响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既带来了便捷与乐趣,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在网络语言泛滥的环境下,人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素养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此外,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可能导致信息隔离和价值观念的碎片化。

四、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的互动关系网络语言与社会心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社会心态对网络语言的传播与流行产生着影响,而网络语言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心态的形成。

例如,在一些特殊时期或社会事件中,人们的情绪与心态会通过网络语言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宣泄,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心态。

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矛盾与调适

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矛盾与调适

2024年2月高校辅导员第 1 期 总第 84 期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矛盾与调适*汪凯达a余龙进a,b(杭州师范大学 a.经济学院 b.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摘要: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构成了大学生成长的二元社会环境,网络圈层化成为影响大学生网络社交的重要社会现象。

在网络圈层化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会心态逐渐呈现出矛盾表征:佛系、躺平与内卷共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晒秀共生,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高涨共生等。

网络信息圈层化、网络社交圈层化、网络行为圈层化使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呈现出极端化、非理性化、娱乐化的特点。

各教育主体要主动破圈,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精准治理,把握网络治理方向盘;正面引导,弘扬主流思想主旋律;提升素养,重塑时代新人新角色,合力推动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社交;网络圈层化;社会心态[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4)01-0042-06近年来,互联网迅速普及,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点为大学生的自由发展和个性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而网络亚文化的“异质性”和“趣缘性”特点也使得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趋向于圈层社交、分层社交,一个个核心稳固、联合紧密的网络社群形成网络圈层化现象。

网络圈层化有效满足了个体自我实现与自我认同的情感交往需求,但与此同时,网络圈层传播引发的大学生群体分立和价值撕裂问题日益凸显。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1]网络圈层化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与心理健康,要求我们积极关注大学生的社会心态。

为进一步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大学生社会心态,我们要在对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心态矛盾表征的宏观把握下,深入分析网络圈层化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的调适对策。

一、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矛盾表征网络圈层化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基本样态,使大学生社会心态显现出矛盾的特征,“这种矛盾构成了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基本样态。

在狂欢感受与僵化结构之间 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青年的社会境遇与社会心态

在狂欢感受与僵化结构之间  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青年的社会境遇与社会心态

3、文化认同的追求网络流行语往往代表着一种文化认同。对于某些特定流 行语的使用,可以使年轻人产生一种文化上的归属感。例如,对于“二次元”文 化的追随者来说,“前方高能”、“FFF团”等流行语不仅代表着他们的兴趣爱 好,更象征着他们对这一文化的认同和坚守。
二、消极方面
1、语言规范的挑战网络流行语对传统语言规范提出了挑战。一些流行语的 使用打破了传统的语法和用词规则,给人们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 外,网络流行语的盛行还使得一些人过于追求新奇和独特,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沟通效果。
总结
网络流行语背后的青年社会心态是多维度和深层次的。它们既是个性、自由、 社会现实、娱乐和迷茫的反映,也是年轻人对生活、社会现象和自我认同的表达。 通过理解和分析这些流行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年轻人的思想动态和社会心态, 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为精准的支持和引导。
感谢观看
三、结论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既反映了网络青年的社会境 遇,也体现了他们的社会心态。在积极方面,网络流行语彰显了年轻人的个性化、 提升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也体现了他们对文化认同的追求。然而,在消极方面, 网络流行语也给传统语言规范带来了挑战、导致集体意识的淡漠以及价值观的扭 曲。
网络流行语也承载了年轻人的娱乐和消遣心态。一些流行语本身就带有幽默 或讽刺的元素,如“真香定律”表示言行不一致,“海王”指善于与多人交往的 人。这些词在年轻人中传播迅速,不仅因为它们的新颖和有趣,更因为它们符合 年轻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娱乐和消遣需求。
四、迷茫与探索的体现
一部分网络流行语也折射出年轻人的迷茫和探索心态。例如,“三无青年” 表示对未来缺乏明确方向的困惑,“佛系青年”表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这些词 描绘了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迷茫和困惑,也表达了他们对自我认同和人生 目标的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网络文化与社会心态
【背景链接】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中华民族文化和汉语正面临一次有史以来的巨大变革。

这种影响势不可挡,这是历史的大趋势和大潮流。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文化也得到迅速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前,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广泛普及,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借助网络文化的力量影响我国网民。

当前,网络文化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

部分网民受错误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影响,价值观出现了被“西化”、“淡化”、“俗化”的问题。

【标准表述】
[专家观点]
如何理解“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渲泄情绪意识,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一道崭新的文化风景。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
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信仰、理想、精神、道德等多个层面,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良善风俗的形成与健全人格培育,大有助益。

因此,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应该在一种自然与自在的状态中,体现与维护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信凌教授
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应该是文明的、理性的文化。

网络是交往的世界,交往首先应该是文明的、理性的、有风度的交往。

在公共生活中,很多公共话题,由实体社会点燃,却在网络爆发,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交互影响,甚至存在虚拟世界引领、倒逼现实社会的现象。

——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张涛甫副教授
为何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极具前瞻性的表达,是促进网络社会长远健康发展的战略机制。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网络文化发展观的体现,有助于网民共享网络文化的发展成果,有助于互联网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网络生活幸福感的提升。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教授
网络文化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弥散性,它像空气一样在虚拟空间中流散,也在现实社会中传播。

洁净的网络文化会净化社会;不洁的网络文化会成为污染源,与现实社会发生交叉感染,污染世道与人心。

在网络空间里,青年人是网民的主体,而网络生活在青年人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从这个意义上看,建立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关乎青年人的未来,也关乎中国的未来。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张涛甫
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各种不健康的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冲击着网络伦理道德的底线。

这种日渐降低的伦理底线,极大地扩大了网络传播的可承受尺度,不仅对整个网络文化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破坏作用,而且对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冲击也日趋严重。

自由、开放的互联网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自由表达空间,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非理性表达、高度情绪化表达,甚至一些网民肆意诽谤、诬陷他人,而网络的匿名性又在很大程度上难以为避免此类事件提供足够威慑和保障,这对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化秩序是一种冲击。

——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董天策教授:
如何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到了关键攻坚期,培养全民高尚、健康、向上的网络素养,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和环境,是我国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和基本条件。

应当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赋予网络文化以鲜明而突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髓,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的运用和管理,让网络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尹韵公
网络社会的很多不健康的文化现象病症的根源在于现实社会,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整个社会面临着道德重建和价值重构的任务,健康的网络文化要以此为基础,提高全体国民的文明素养,建设健康向上的文化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董天策
官方用语需谨慎
在通缉令及正式公文公告中不宜采用“淘宝体”形式,因为这种方式削减了司法的严肃性,使庄重的执法带上了娱乐色彩。

——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田立新
语言塑造形象,不同文体有不同功能。

公检法等部门姓“公”,其用语必须有所规范,以保
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亲民可以接受,但只可适当、偶尔为之,不宜作为一个长期的语体风格。


——郝铭鉴
也表示,官方用语更应注重语言规范,慎用网络语言,警惕误导民众。

同时,国家语委应着力做好语言规范工作,指导、规范社会各界用语。

——赵丽宏
[意义]
第一,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已日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新空间、信息传播新载体、文化创作新平台。

截至2011 年底,我国互联网网民人数达到5.13 亿,手机网民达到3.56 亿,博客和微博用户都超过3 亿。

只有高度重视对这一庞大群体文化价值取向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只有注重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的才能完全达到。

必须大力加强网上优秀文化产品供给,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使之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

第二,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提高我国互联网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互联网作为提高文化生产传播能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

这些新变化必将深刻影响我国网络文化发展进程。

必须密切跟踪网络发展趋势,积极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着力提升网络文化传播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三,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必然选择。

我国网民中青少年占大多数,如何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倾向、文化情趣、综合素养,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我们大力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持续净化网络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由于多方面复杂原因,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之风极易反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反复,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改头换面,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广大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必须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坚持把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网络文化环境。

第四,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必然选择。

目前,互联网正处于一个新的快速扩张期,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各种信息网络加快融合,互联网的媒体化、现实化特点更加突出,网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特别是微博客等社交网络迅速兴起,使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网络舆论规模与影响越来越大。

互联网已经成为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交锋的平台,成为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较量的场所,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战场。

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大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力度,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确保国家信息安全。

[对策措施]
针对部分网民价值观被“西化”、“淡化”、“俗化”后出现的道德认知的相对主义、国家认同的无政府主义、法制纪律的虚无主义、个人生活的享乐主义等现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应把握好以下着力点:
一方面,积极做好防范工作,努力防范有害信息入侵,净化网络空间。

有害信息的传播,不仅破坏文化传统和伦理道德,而且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

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提升网络技术、构筑信息关卡来堵截和控制有害信息。

另一方面,做好主动引领工作,掌握网络文化发展的主动权。

宣传思想和文化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文化正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从而主动地“触网”,以引领网络文化发展为己任。

同时,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网络文化中,不断探索引领途径、创新引领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上的感染力与号召力,使其转化为广大网民的自觉追求,让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