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油研究方法43页PPT
废油回收再利用及提炼方法PPT优秀课件
28
白土接触:自土又名陶土,分为 酸性白土和活性白土两种。白土 表面有无数小孔,具有很大的吸
附力。
29
为了提高白土的吸附力,可在使 用前,将白土在110屯下烘干几小
时。然后将酸洗后的油加温至 120~140屯,再往油中加入10 % ~15%的白土,搅拌30~40min, 白土便能将残余的酸渣、沥青质
废油回收再利用及提炼方法
1
摘要:废油回收再利用是节油的 重要措施之一,本文讲述了废油 的收集、保管的注意事项和再生 油的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废油
再生的方法。
2
关键词:废油回收,废油再生; 利用
3
废油利用是节约用油的重要措施 之一。只要对废油认真收集、保 管 然后再加以再生,废油是完全
可以利用的。
44
再生油应经过化验,合乎规格后 再使用。条件不允许时,也要简 易验证,在确认再生油中没有水
溶性酸碱、
45
腐蚀性和水杂后再使用。一般经 专门炼油厂再生的油,已经过化
验,使用时不必再检验。
46
使用再生油要注意以下几点:
47
(1]再生的洗涤油可以直接使用。
48
(2)再生的机械油可以与新机械油 各半掺兑使用,或用于较粗糙的
止受外界的污染.
7
(2)不同种类的废油回收应分别存 放,不要混杂 最低限度要将废油
分成以下几类收集:
8
一废汽油机油;一废柴油机油; 一废煤油(柴油、汽油);一废齿轮
油;一废润滑脂。
9
(3)废油容器上要标明度油名称, 以便识别,并注意将废油桶与好
油桶分开存放.以免混淆
10
(4)废油在存放过程中,应尽可能 不要移动,以便于水分和杂物沉
剩余油分布机理及预测技术ppt课件
高岭 石
绿泥 石
伊/蒙间 层比
初
7.1
12
中 高
7.0 12.0 4.5 2.5 14.0 7.5
4.5 74 5.0 50.0 7.5 65 8.5 42.0
特高 3.2
2.0 17.0 17.0 67 14.0 20.0
(3)、机械剥蚀作用
流体在地下储层中渗流,流速相对慢,流量也分散,冲击力较小, 故油藏流体对储层机械剥蚀作用相对较弱,但机械剥蚀作用一般 与流体物理风化作用相互伴生。
方案实施,生产验证
剩余油富集区地质因素评价
级别
评价因素
最有利
有利
较有利
沉积微相 微型构造
F1,滩脊向凹槽过 渡区(水下浅滩)
F2,凹槽
F3,天然堤、河床边 缘、滩脊
M1,双凸型,顶 M2,顶凸底平、 M3,非微型构造高
底鼻状凸起
顶平底凸
点
储层非均质(Vk) A1,Vk>1.0 A2, Vk1.0-0.6
(2〕多学科综合 水淹后油藏油水关系十分复杂,剩余油分布研究
动静态精细油藏描述数据库
储微 流 井
不同含水期
断层 观 层微 储
体 性
间 随
测井多井处理与解释
构型 层 造构 表
造征
质机 模 拟
储
层
油生测
参
藏产试
数
参数资
地质随机建模
数据料
构 造 模 型
构微 模观 型结
流 体 模 型
储层非均质
精细地质概念模型 不同含水期三维定量地质模型 生产动态模型
研究流程
油藏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挖潜措施、方案设计,经济评价
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
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油田储量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是石油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了研究油田的剩余油分布,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1.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油田地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这些参数包括油田面积、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
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可以确定剩余油的展布模式和区域。
2.试油方法:通过在油井中进行试油实验,了解原油储层的剩余油分布情况。
试油方法主要包括油藏压力测试、油藏渗透率测试、饱和度测试等。
通过试油方法可以得到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剩余油的垂向分布等信息。
3.地震方法: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反射法、地震折射法等,可以获取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通过地震方法可以确定油层的厚度、构造特征、岩石类型等,进而推断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4.流体流动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油藏流体流动模型,模拟剩余油在地下的迁移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定量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包括剩余油的垂向分布、水驱油和气驱油效果、油藏压力分布等。
5.岩心分析方法:通过对岩心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试,了解剩余油与储层岩石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参数,进而推断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6.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油藏数学模型,对剩余油的分布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分析剩余油的变化趋势、储量分布、开发方案等。
综上所述,油田常用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包括地质统计学方法、试油方法、地震方法、流体流动模拟方法、岩心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深入了解油田储量和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为油田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剩余油研究
剩余油研究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先后经历了上产期、稳产期和递减期,已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增储上产、稳油控水的难度越来越大。
具体表现为:①勘探程度高,新增储量日益困难,剩余储量可动用性较差;②注水开发油田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储采比低、采收率低,矛盾突出;③油田地质情况复杂,水驱油过程不均匀,大部分油田仍有60%左右的剩余油残留在地下。
因此,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搞清其分布特征、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已成为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必由之路。
剩余油研究的内容不仅要搞清楚剩余油分布的准确位置及数量,还要搞清楚剩余油的成因以及分布的特点,从而提出挖潜措施,其中剩余油分布位置和数量是剩余油研究的技术关键和难点。
1.现阶段陆相老油田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按沉积类型将我国碎屑岩储集层可划分为6类: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浊积)相;冲积扇相;滩坝相。
据统计,我国油田92%的储层为陆相碎屑岩沉积。
其中湖泊环境(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滩坝相)和冲积环境(冲积扇相、河流相)沉积的碎屑岩储集层又分别占我国总开发储量的43%和49%,几乎各占一半。
其中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储集层是我国石油资源的主要载体,分别占我国总开发储量的42.6%和30.0%,几乎近2/3。
其它依次为湖底扇(浊积)相占6.3%,扇三角洲相占5.4%,冲积扇(包括冲积)河流相)相占6.4%,滩坝相占1.4%,另外还有8%的储量在基岩中。
这些碎屑岩储层的特征如下:(1)近源短距离搬运和湖泊水体能量较小等基本环境因素,导致了陆相湖盆碎屑岩储层相对海相同类环境储层砂体规模小、分布零散和连续性差,非均质性更为严重,表现为矿物、结构成熟度低,孔隙结构复杂。
(2)湖泊水进水退频繁,使河流一三角洲沉积呈明显的多旋回性,油田纵向上油层多,纵向上砂体相互交错,平面上相带频繁叠加,形成了含油层系十分复杂的沉积体系。
剩余油分布研究
1 剩余油成因类型地质条件是形成剩余油的客观 素,而开发因素是形成剩余油的主观因素。
所谓地质条件,是指储层本身表现出的物理、化学特征。
从沉积物开始沉积到油气运移、聚集、成藏以及成藏后期的改造,破坏作用的全过程。
地质条件包括(油藏的类型、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粘土矿物敏感性、流体性质、油藏驱动能量等)开发因素包括(井网密度、开发方式、布井方式等)。
1.1 地质条件是形成剩余油的先决条件血)地质条件相同的油田采用的井网和井距不同,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就存在差异。
相反,相同的井网对不丰廿同的油藏来说其剩余油的数量和类型也不一致。
不同沉积类型的油田,剩余油分布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孤岛油田中区馆3—4层系为曲流河相沉积,高含油饱和度区分布零散,平面上以镶边状或点状存在,纵向上受井网控制和油层边界、断层影响明显、小层储量主要集中在主力油层中,剩余储量仍然以主力油层为主 主力油层以其面积大、厚度大、所占储量多的优势而继续成为开发调整挖潜的重点。
辽河欢26块为扇三角洲沉积,剩余油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的构造较高部位,呈零星状或局部小面积片状和零星点状分布。
1.2 开采条件是决定剩余油分布状况的外部因素对一个具体油田而言,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客观条件一定后,不同的井网和井距以及开采方式就决定了剩余油的存在形式。
从剩余油分布的一般规律来看,富集在现有井网未控制作的边角地区、注采并网不完善地区以及非主流线的滞流区的剩余油,主要是受到了开采条件的影响所致。
在大庆油田,注采不完善是形成剩余油的最主要原凶,若把二线受效型、单向受效型及滞留区则也包括在内,其剩余油所占比例在4o 以上,辽河油田欢26块西部,存在相对较大面积的高含油饱和度区,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注采系统不完善造成的1.3 剩余油成因类型大体分为两类平面剩余油成因类型有:①在注采井之间压力平衡带(滞留区)形成的剩余油;②落井网失控的剩余油;③ 由于注采系统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④薄地层物性极差和薄油层形成的剩余油;⑤在主河道之间或油藏边缘薄地层形成的剩余油;⑥断层阻隔形成的剩余油;⑦ 低渗透带阻隔或岩性尖灭带所形成的剩余油;⑧高度弯曲河道突出部分剩余油;⑨微结构顶部的剩余油。
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与应用PPT课件
常用挖潜技术
水平井技术 油井转注 老井侧钻
聚合物驱油 新技术
堵水调剖 细分层细 不稳定注水 优化井网密度
分支井技术 微生物驱油 微球调剖 智能井 膨胀管建井
.
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工程研究9院
三、主要调研内容
2、剩余油挖潜技术
1)分层采油技术挖潜剩余油 2)细分注入技术挖潜剩余油 3)化学调剖技术挖潜剩余油 4)油井选择性堵水 5)水平井技术挖潜剩余油
.
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工程1研2 究院
三、主要调研内容
1)分层采油技术挖潜剩余油
可调配产器
可通过地面打压调整井下配产器的油嘴,实现对地层 产液量的可调控制。用于没有准确找水资料的油井高含水、 高产液层的配产,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油层供液情况,放 大或缩小油嘴。
.
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工程1研3 究院
三、主要调研内容
7.1
2.9
1.4
0
有注无采 有采无注 无注无采
断层附近 局部变差
夹层
砂体规模小 河道边部
有注无采 有采无注 无注无采
断层 变差 夹层 窄小河道 边部
不同类型剩余油百分数
.
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工程研究8院
三、主要调研内容
2、剩余油挖潜技术
根据各种油田类型的地质特点,国内外研究出多种有效的 改善油藏性质、挖潜剩余油的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效益。
.
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工程研究27院
.
28
.
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工程2研0 究院
三、主要调研内容
3)化学调剖技术挖潜剩余油
组分:
含油污泥深部调剖技术
优点:
水、泥质、胶质沥青和蜡质
抗盐、抗高温、抗剪切性能良好,便于大剂量调剖挤注 价格低、调剖效果好;还能够解决含油污泥外排问题 降低环境污染和含油污泥固化费用
第9章 剩余油分布研究
常规驱油 提速驱油 抽汲驱油
开发地质
四、 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
稠油油藏因油稠无论从开发方式上还是注入物上,与 一般油田都有所不同,其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也不同。 1.非均质性影响
2.开发井网的影响
3.汽窜因素 4.射孔井段的影响
第三节 剩余油分布研究一源自剩余油分布研究流程静态资料 动态资料 动静态精细油藏描述数据库
二、剩余油研究的发展状况
开发地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剩余油分布、提高采收率问题 已引起世界各石油生产国的普遍关注。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会议讨论的重要主题 之一。 近年来,我国也十分重视剩余油的研究,认识到该研究 是老油田挖潜调整和控水稳油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有关剩余油分布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 方面:①对剩余油分布的描述;②对剩余油饱和度的测量与监 测技术的研究;③对剩余油挖潜技术的研究。 大庆、辽河、胜利等油田的研究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①大庆油田精细地质描述和辽河油田小层沉积分析比较成熟; ③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已经由小层分析细分到单砂体分析; ④地质研究已由单学科研究发展到多学科综合研究; ⑤密闭取心分析为剩余油研究提供了开采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⑥动态监测系统比较完善,80%的注水井和50%机械采油井每 年测试一次。
流动单元
二、剩余油分布研究的主要内容
开发地质
国内外有关剩余油分布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①对剩余油分布的描述; ②对剩余油饱和度的测量与监测技术的研究; ③对剩余油挖潜技术的研究。 大庆油田划分出10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布区: ①井网控制不住型, ②成片分布差油层型; ③注采不完善型; ④二级受效型; ⑤单向受效型; ⑥滞留区型; ⑦层间干扰型; ⑧层内未水淹型; ⑨隔层损失型; ⑩断层遮挡处的剩余油。
剩余油分布规律和研究方法
剩余油分布规律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目前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的调研来看,国内外对研究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都是十分重视的,存留在地下的剩余油是未来开发石油资源的主要对象。
本文将对剩余油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讨论,简述剩余油形成与宏观、微观分布规律。
将目前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方法分为地质综合分析法、地震测井综合解释法、油藏数值模拟法和油藏工程综合分析法等。
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研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综合多学科理论知识,探讨新方法,保证剩余油研究向高层次、精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规律;宏观;微观1引言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仅采出总储量的30%左右,这意味着还有大约2/3的剩余石油仍然被残留在地下。
剩余石油储量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是一个巨大的潜力,提高采收率无异于找到新的油田。
剩余油研究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1]。
随着勘探难度和成本的增加,提高原油采收率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因此,从出现石油开采工业以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一直是油田开发地质工作者和油藏工程师为之奋斗的头等目标。
油藏中聚集的原油,在经历不同开采方式或不同开发阶段后,仍保存或滞留在油藏不同地质环境中的原油即为剩余油,这就是广义剩余油。
其中一部分原油可以通过油藏描述加深对油藏的认识和改善油田开采工艺措施、进行方案调整而可被开采出来,这部分油多称为可动油剩余油,也就是狭义剩余油。
另一部分是当前工艺水平和开采条件下不能开采出来的、仍滞留在储集体中的原油,这部分油常称为残余油。
2 剩余油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剩余油研究和预测是一项高难度的研究课题,目前已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剩余油研究和预测的方法技术,但每种方法技术均存在局限性。
2.1地质综合分析法地质综合分析是研究和预测剩余油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方法在综合分析微构造、沉积相、储集体非均质等地质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对剩余油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预测剩余油分布。
《剩余油分布研究》PPT课件
30
剩余油微观分布
• 大庆油田许焕昌等,采用真实岩心,用低 粘度染色环氧树脂(驱替中呈液态、驱替结 束时能固化,粘度可调)、染色稠化水等模 拟油或水,用染色甘油(驱替中呈液态、驱 替结束时能固化,粘度高)模拟原始石油, 进行油驱水及多种水驱油实验。每次实验 结束时,将岩样固化制成铸体薄片进行观 察和照相。根据实验资料,他们将剩余油 (应为残余油)按其形态分成下列5种:
精选PPT
12
剩余油剖面分布
• 在注蒸汽开采厚层稠油时,情况与注水开 采厚层稀油正好相反。因为蒸汽比稠油密 度低出许多,因而蒸汽在厚油层中水平推 进的同时,还有很强的向上超覆的作用, 从而造成上部油层水洗好而下部油层水洗 差,在油层的中下部留下较多的剩余油。
精选PPT
13
剩余油剖面分布
• (3)注采缺乏连通造成局部地区存在较多的 剩余油
• 可以根据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资料、采油井出液 剖面测试资料,来判定油层剖面动用情况和动用 程度,还可以用水淹层测井解释资料、剩余油测 井资料、检查井密闭取心分析资料等,来判定油 层剖面动用情况和动用程度。
精选PPT
3
剩余油剖面分布
• 我国的碎屑岩油藏主要为陆相沉积储集层,油层 层数较多,非均质性较严重是其主要特点。根据 我国注水开发的碎屑岩油藏资料,全井油层的剖 面动用程度一般只在40%--80%左右,油层条件 极好者可以超过80%,但鲜有超过90%者。而油 层条件较差、剖面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其剖面 动用程度可低至40%以下。这就是说,多数油藏 的油层在剖面上都有约1/3左右的未动用厚度(参 见表6-2-1)。怎样提高油层的剖面动用程度,是 油藏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6—2 剩余油分布研究
• 剩余油分布问题,是油田开发地质研究的核心问 题。只有准确掌握油藏剩余油气的分布状况,才 能采取正确的对策与措施予以有效采出,从而获 取油田开发的最佳效果。
剩余油研究方法
流动带指标
K FZI 1
FS S gv
油藏品质指数
H RQJ K
孔隙体积与颗粒体积之比 Z e 1 e
研究剩余油的地质方法
二、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剩余油分布
公式变为
lg H RQI lg z lg K FZI
此式表明在HRQI和的双对数坐标图上,具有近似KFZI值的样
研究剩余油的地质方法
一、应用微型构造研究剩余油
微型构造是油层的顶面和底面都是不平整的,普遍从在 局部起伏变化,其幅度和范围都很小,面积在0.3km2以内,
幅度大多不超过20m,这些局部的起伏称为微型构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油层微构造和断层。
组合方式主要有:顶凸底凸的双凸型、顶凸底斜型、顶 底斜面型、顶底均为小低点型(顶底双凹型)。
s p
基本公式:
N 100 A h Soi o Boi
当油藏全面注水开发到某一阶段后,根据物质平衡原理, 其剩余储量Ns可以表示为:
Ns N N p
N 100 A h Sor o Bor
油藏工程、试井及数值模拟方法
一、油藏工程方法 1.物质平衡法 以上三式联立,得:
(2)求某方向注水井分得产量
q Q
(3)计算单元(以水井为中心)累积产量
Q1 qn q t
若对于规则井网,以注水井为中心,平行注水井排方向以油井为界,垂直注水 井方向以水井井距之半为界来划分计算单元;对于不规则井网,以水井为中心,以 周边油井形成不规则闭合面积,根据井点坐标计算单元面积。
研究剩余油的地质方法
一、应用微型构造研究力分异,尽管这种分异极不完 全,时间也短暂,但它促使一部分油由相对较低的负向微型构 造向正向微型构造运移,还使一部分水与油作相反方向运移。 主要表现在: 单井剩余油垂向分布,无论正、反韵律油层都是在上部富 集;据对一些高产井的统计认识,有些高产井,特别是一些采 出量已经超过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油井,这些高产井无一例外 均处于正向微型构造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剩余油研究方法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