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军服演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变迁扫描
TOPIC /话题/ 21吉麻良丝:多功能汉麻纺织品让军人更舒适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南方边境战事尤酣。
中国军人长期在野外作战,但长时间的高温湿热天气让人难以忍受,众多军人在“猫耳洞”出现了烂裆、细菌感染等疾病,削弱了战斗力。
军队急需具有抗菌、防潮、吸汗等特性的军用服装,但这一难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直到2005年,浙江吉麻良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合作,历经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开发出了具有吸湿、透气、散热、防霉、抑菌、抗辐射、防紫外线、吸音等多种功能的新型汉麻纤维及面料。
双方在合作期间,成功研发了汉麻纱线,并用于毛巾、短裤、袜子等系列品种。
目前,吉麻良丝研发的汉麻纱线产品已批量生产供应,在后期使用中,经实践证明,吉麻良丝汉麻产品的抑菌除臭、健康舒适、吸湿排汗等天然纤维性能,在军需用品及军装上确实表现出了突出的性能和优异的效果。
德州恒丰:从源头赋予军需纺织品高功能早在2014年初,德州恒丰集团理事单位陵县恒丰纺织就独立开展研制军用服饰特种纱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变迁扫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是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部队穿的国民革命军的服装而改装的,到2007年先后有七个版本的军服。
现行的版本是07式。
建国后,军服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调整。
“五五”式军服“五五”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礼服用料为纯毛华达呢,礼服领边、袖头、裤中缝按不同衔级配有不同饰物。
常服颜色按不同军种区分。
“六五”式军服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服,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样式与“五五”式常服相同。
“七一”式军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迷彩服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06工厂 机械制造 上海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07工厂 海军保障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长洲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08工厂 鱼雷制造 青岛市内蒙古路28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09工厂 船舶机械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长江路156号
陆/军、空/军夏季迷彩作训服为荒漠迷彩
海/军/陆/战/队迷彩作训服为海洋迷彩
空/降/兵迷彩作训服为城市迷彩
07作训服除了海/军,不再有单色作训服
陆/军、空/军夏季迷彩作训服为城市林地通用数码迷彩
陆/军、空/军冬季迷彩作训服、作训大衣为荒漠数码迷彩
海/军夏作训服、冬作训服、作训大衣为蓝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4军工厂 服装 吉林省长春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5军工厂 服装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小什字街160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6军工厂 服装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58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7军工厂 服装 西安市西郊昆明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6工厂 服装 四川绵阳市锦兴路62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7工厂 解放鞋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清溪路1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8工厂 制鞋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草场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9工厂 制鞋 重庆市江津市城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01军工厂 未知 辽宁省沈阳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02军工厂 机械加工 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140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03军工厂 汉阳兵工 湖北武汉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04军工厂 望远镜 江苏省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05军工厂 管材 吉林省敦化市胜利南大街16号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制服进行了多次变迁,军服款式从简到繁,军服材料从低端到高级,军服功能从单一到完备,军服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首要因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发展水平,建国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给军服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是军队作战思想与军服设计观念的进步;第三是中国外交发展尤其是军事交流的程度推动了军服改革;第四个因素是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军队军服历经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历史阶段。
由于环境所限,绝大部分军服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1949年1月,在解放战争后期新中国成立之前,军委后勤部开始着手制作统一全军军服款式。
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前后进行了15 次军服改革调整,按时间分分别是50式、55式、58式、62式、65式、71式、74式、78式、85式、87式、97式、99式、04式、05式和07式,其中成体系换发的军服有50 式、55 式、65 式、85式、87式以及07式。
下面以时间为轴线,对不同时期的军服变迁进行介绍、分析。
50式军服——首次统一军服制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中央军委于1950年1月4日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这是我军第一次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制式军服,开创我军拥有军种服装的历史,简称“50式”军服。
款式分为干部、战士、男、女4 种。
在单衣标准方面,干部是开襟式,战士是套头式,女兵为连衣裙,男女均戴大檐帽。
55式军服——第一套军衔服装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全军从当年10月1日开始,着新式军衔服装——“五五”式军服。
这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军衔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类,军衔和勤务识别标志也比较系统,使我军军容仪表有了较大的改善。
55 式军服分常服、礼服两种,所有人员配发常服,校级以上军官加配礼服。
探究我国现代军服演变
探究我国现代军服演变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军事战斗实力不断提升,为我国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提供了重要的外部保障。
探究现代军服演变历程,从宏观发展角度出发,对我国现代军服特征进行深入总结,可以进一步的明确社会发展历程。
因此,了解我国现代军服演变的基本路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军服演变;基本方向引言:对于现代军服来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开始正规化的建设,由单一品种逐渐向多种类复杂类的趋势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军服体系。
为充分了解现代军服体系的演变历程,结合当前以及过往的发展历程,深入探究我国现代军服演变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本文在探索过程中,主要结合我国现代军服的演变过程,对现代军服演变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了解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现代军服的演变为了解现代军服演变的过程,从50式军服到07式军服,深入分析军服特征非常关键。
具体主要表现如下:1.1建国初期军服特征建国初期,我国整体的发展由单一军种逐渐发展为海、陆、空完善性的军种。
因此,根据编制指挥需求,快速统一着装。
按照具体的指示,将海、陆军划分为干部、战士、男军人、女军人等相关不同的类型。
日常训练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对配发的军服进行修改和补充。
例如,在冬季干部的面料可以增加呢料,而士兵的套头可以改为前开襟立翻领。
而进入到1954年,我军构建军衔制度。
在1955年国庆,首次配发全新军衔服装,也就是55式军服。
此种军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种类型,在重要场合比如阅兵、国庆典礼,着装为礼服。
军人日常穿着服装为常服。
主要的细分在于领编袖头裤、中缝的压线等。
比如,陆军为正红色。
空军为天蓝色。
海军为白色。
1.265式军服第二个阶段,取消军衔制之后,改为65式军装,全体官兵统一佩戴解放帽,搭配五红角帽徽以及红领章。
此类军服实用性较强,但是不利于展现军容军貌,用料较为朴素。
1.385式军服进入到1981年,我国积极注重新式军服的研究与设计,研发85式军服。
65式军服
主持人:很多文字、故事还有图片都是首次披露出来的。不仅是很多穿过65式军服,当过兵的这些人,跟他们聊起当年在部队的时候,也是非常怀念跟您具有同样的心态和感情在里边。
主持人:今天我还特地拿了几样当时65式军服的实物,您给我们介绍一下65式军服它有哪些特点?
徐平:一拿到这个军服,感到非常亲切,你看红帽徽,红领章,一个是过去我们都穿过,再一个这个军服,原来我上中学的时候,因为家里父兄有当兵的,上中学的时候就穿这个。
徐平: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好!
主持人:徐老师,您是我们腾讯网的老嘉宾,老客人了,今天您来给我们带来了三位得意门生,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他们。
徐平:小胡和王翔是我的学生,小张是我们一个课题组的。你们自报家门吧。
胡珺: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总后勤部军事后勤馆馆员。我叫胡珺,是徐老师的学生。
徐平:出这本书的想法也是由来已久,因为我们过去也穿过这套军服,当时还不觉得。后来85年以后,换了85式,88年换了87式以后,这些年像刚才主持人提到的,很多影视作品里边穿65式军服的特别多。而且很多人都有同感,一个是觉得65式军服还是很漂亮,很精神,虽然它简单,但是很漂亮。再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让人,特别我们这一代人有一种怀念。想起当年很多事情,特别是我中学同学,同学这些年经常聚会,聚会的时候,我们初中、高中,班里都能有十几个当过兵的,现在绝大多数都转业了或者是退休了。我们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比如说说起过去的事,大家都很怀念这套军服。我因为是搞军服发展史研究的,也不是光写65式军服,65式军服是我军军服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军服断代史,65式军服因为这么多年积累,搜集的材料也比较多,单独写了一本。这里有很多照片,都是同学、亲朋好友提供的。
65式军服一度成为中尉,很漂亮,英姿飒爽,当你穿着非常漂亮的07军服,又看到以前的65式军服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乘风破浪的中国海军(三)海军军服
探索海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 王爱甡海军军服的发展历程乘风破浪的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的第一支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诞生。
这是人民海军第一次以独立军种的姿态出现在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中,而其军人也陆续脱下了原本的解放军陆军军服或国民党海军军服,换上了属于人民海军的制式服装。
中国海军(三) ◎由陆军调任至海军青岛基地的马忠全将军,身着“49”式陆军干部夏服,胸前佩戴海军英模奖章人民海军“49”式军服“49”式军服是人民海军史上第一款制式服装,使用时间极短,只是一款过渡性军服。
“49”式军服是大檐帽与中山装式上衣西裤相搭配。
大檐帽配有白色和藏青色可替换帽罩,帽罩有白色牙线,帽墙外围黑色丝带,帽檐使用真皮,帽徽为水滴形。
帽徽首次采用了红色五角星及铁锚图案,该图案元素后续成了人民海军军徽的传统。
上衣为标准的九扣四贴袋的中山装式,颜色为藏青色并使用铜鎏金纽扣,左胸同陆军一样佩戴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长方形布标。
33人民海军“50”式军服1950年1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配发新式军服及配饰,即“50”式军服。
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按军种统一军服样式,且已经具备常服、礼服和工作服雏形。
海军干部戴大檐帽,大檐帽制式与之前的相同。
海军战士戴水兵帽,水兵帽帽墙外围黑色丝带,前面正中印有金色的“中国人民海军”字样,后有两条飘带。
海军干部常服上衣为立翻领,单排五粒铜鎏金扣,胸口两个挖袋,有袋盖,缀暗扣,上衣后背结构为刀背,裤子为西式裤。
海军战士常服为套头式水兵服,蓝白道护胸,披肩和袖头有三条白道。
海军干部、战士夏服为上白下藏蓝色(女裙服为全藏蓝色),冬服为藏蓝色。
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立翻领,套头式,四粒扣,胸口两个挖袋,紧袖口,配布腰带及短裤;冬服上衣为小翻领,双排十粒扣,西式裤,裤腰旁开口。
海军干部、战士冬季均配棉帽或皮帽,使用真皮或赛璐珞帽檐;帽徽与大檐帽相同。
人民海军军服发展史
人民海军军服发展史50式海军军服1953年,毛主席与身着50式海军舰艇部队冬季呢服的“洛阳”舰官兵交谈1950年8月以后的50式海军军服帽徽1950年5月1日,我军换发了历史上第一套全军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简称50式军服,这也是军队历史上第一次分级别、分军种、分用途装备的军服。
它设置有夏服、冬服等,并首次装备大檐帽。
官兵在夏服、冬服上衣左胸统一佩戴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标;各式军帽均佩戴帽徽,式样为在镶有金黄色边的红五角星正中嵌金黄色“八一”字样。
海军夏服:干部上衣为立翻领,单排5粒扣,4个挖袋、有袋盖,西式裤;战士为水兵服,套头式,披肩领,蓝色护胸有3条白道,西式裤,裤腰两旁开口;女军人为连衣裙、短裤;干部和女军人戴大檐帽,战士戴无檐水兵帽,水兵帽墙外围纱带,前面正中印有"中国人民海军"字样。
海军冬服:干部和陆勤战士服装式样与干部夏服相同,海勤战士服式样与水兵夏服相同,女式军服上衣为小翻领,双排10粒扣,紧袖口,西式裤,裤腰旁开口;配棉帽或皮帽。
海军军服颜色:夏服为上白下藏蓝色(女裙服为全藏蓝色),冬服为藏蓝色。
海勤干部、战士配发礼服,式样与各自夏服相同,全白色,用料为细帆布。
海军帽徽和胸章:帽徽的式样与“八一”军徽相同。
即镶有金黄色边的红五角星,正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1951年后,海军帽徽与海军军徽样式相同,即以“八一”军徽为主体,藏蓝色底衬以银灰色铁锚)。
胸章为长方形、白布底、四周有红色线条框,正面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黑色字样,背面印有供填写单位、职务、姓名、编号的栏目。
注:1950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海军营以上干部、海军舰艇部队及海校学员着呢服。
改善了部分军人的军容仪表。
从左至右依次为:海军舰艇军士、兵大衣/海军尉官常服/海军校官大衣/海军舰艇尉官礼服/海军舰艇军士、兵礼服/海军将官夏常服/海军女尉官夏常服彭德怀为毛主席讲解55式军服55式海军军服帽徽1953年初中央军委决定55式服装的改革工作由中央军委贺龙副主席主管,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当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的洪学智,以后增加了副总参谋长张爱萍。
军衔等级和相应的服装
07式军服共有18类标志服饰,主要有帽徽、领花、军衔标志、胸标、姓名牌、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以及外、内腰带等品种。
级别资历章标明级别和服役年限
徐新和介绍,目前世界各国军队普遍在军服上佩戴勋表,显示军人的功、勋情况和服役受训经历、资历。07式军服增加了级别资历章,实现了勋表的部分功能。
"丰富多样、寓意深刻的各类标志服饰是07式军服 的一大亮点。"负责07式军服标志服饰设计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徐新和3日介绍说,佩戴标志服饰几乎是世界各国军队的通行做法,主要作用在于体现军人荣誉、增强识别功能、强化军服美感。
"胸部以上是人的视觉重点,标志服饰主要佩戴在这一区域。"徐新和说,"搭配合理的标志服饰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拉大视觉的纵深,使着装者显得厚重、威武。"
军委总部胸标背景为长城城墙、烽火台盾牌变形和橄榄枝。长城城墙为松枝绿;盾牌由天蓝色、红色和海蓝色传统三军军种颜色排列组成。背景上加金黄色五星和2把交叉的指挥刀。
陆军胸标背景与军委总部一致,但盾牌内填传统红色。背景上加银色五星和2支交叉的步枪。
海军胸标为银色铁锚、五星和海浪变形组成,海浪变形波纹间填海蓝色。
级别资历章由大小相同的级别略章和军龄略章组成,面料为人造丝带。级别略章的底色,排、连级为草绿色,营级为蓝色,团级为紫色,师级为红色,军级为土黄色,大区级为橘黄色,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委员为柠檬黄色。排级到大区级,正职略章缀2枚、副职缀1枚五星星徽;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委员均缀1枚由五星和圆形橄榄枝构成的星徽。军级以上星徽为亮金色,军级以下为银白色。
07式军服帽徽分为金属帽徽、贝雷帽帽徽、作训服帽徽3种;帽徽为桃形,图案为松枝叶、天安门、齿轮、麦穗环绕"八一"军徽。贝雷帽帽徽军徽背景按陆、海、空分别衬松枝绿、深藏青、深蓝灰底色。作训帽帽徽绣片颜色,陆军为灰绿色、海军为藏青色、空军为蓝灰色,帽徽图案为黄色。
南昌起义时革命军队所穿的军服
南昌起义时革命军队所穿的军服[ 转自铁血社区/ ]人民军队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军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
起义部队大多数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
为和旧军队区别开来,起义部队官兵每人系一条红领巾。
在同年的秋收起义中,起义队伍大部分由农民自卫军、工农义勇队组成,穿着各式服装,但都佩戴着红布袖章。
红领巾、红袖章,代表着与旧时代的决裂。
仿照苏联红军的中国工农红军服装红四军在1929年3月攻下了闽西重镇长汀城后,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赶制了4000套军装——在军衣的领子上缝上2块红布领章,八角帽前缝上五角星。
***说,红军军服领口上的两个红领章代表两面红旗;陈毅说,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大地。
以后,各根据地红军的服装据此逐渐统一,颜色多为灰色。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军服[ 转自铁血社区/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服装、标志基本与国民党军队相同。
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却清楚地标明了自己的身份。
八路军佩戴“八路”长方形臂章,新四军佩戴“新四军”或“N4A”的臂章。
八路军的军服颜色多为土黄色,新四军多为灰色。
建国后解放军55制式军服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参照苏军服装样式,对全军军服进行了全面改革。
全军军官和士兵配发常服,校以上军官配发礼服。
常服样式,男军官为立翻领四个挖袋,西式裤,夏季戴大檐帽(1958年加发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
男士兵为立翻领两个上挖袋,西式裤,夏季戴船形帽(1958年改戴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
海军士兵为披肩领套头式,裤子旁开口。
女军人夏服为小翻领两个挖袋,戴无檐软帽。
颜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夏服为上白下蓝色、冬服为藏蓝色,空军为上棕绿色下藏蓝色。
军官佩戴肩领章,士兵佩戴领章,官兵均佩戴各军兵种符号和圆形“八一”五星帽徽。
校尉官扎武装带。
中国军队的军服颜色,1947年,为何从灰色变成了土黄色?
中国军队的军服颜色,1947年,为何从灰色变成了土黄色?大图模式在一系列的抗战影视剧中,大家对于我国军队的军服颜色应该都记忆犹新。
例如在影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率领独立团在山西作战的时候,都穿着灰色军服。
但是几年以后,李云龙率领2师开赴中原地区的时候,则已经换上了土黄色的军服。
那么,为何出现了军服颜色的变化?其实,我国军队的军队,在1947年已经出现了变化。
但由于染色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其实各个地区的军服颜色并不一致。
今天,我们聊聊这个故事。
大图模式首先,我们聊聊我国军队的发展历史。
我国军队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则是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联军,再向前则是工农红军。
我国军队建立于1927年,当时,我国军队采用了灰色的军服。
至于军服的样式,采用了中山装的上衣,总计有4个口袋。
由于当时还没有作战服和常服的区别,因此裤子都比较宽大,用于各种战术动作。
腿上打着绑腿,这是我国军队的标配。
脚上则穿着草鞋或者棉鞋,至于头上,则是带着八角帽。
由于战争时期,我国军队的军服一般都是粗布或者麻布制作的,由于染色水平有限,基本上都采用了灰色。
进入30年代后期,抗日战争爆发,我国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请注意,虽然称呼发生了变化,但是军服样式和颜色并没有变化。
截止1938年,通过一些老照片来看,很多战士仍然戴着八角帽,领子上佩戴者红领章。
在影视剧中,出现了一种帽子上有两粒纽扣的山地帽,这种军帽在抗战中期才逐步换发部队。
大图模式至于军队的颜色,则仍是灰色为主。
不过,由于各地区的染色技术不同,灰色也出现了深灰色和浅灰色的差别。
在很多抗战影视剧中,我们的军队都穿着灰色军服。
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我国军队建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抗战根据地,例如晋察冀根据地、晋绥根据地等等。
一转眼进入了40年代后期,当时,日本已经战败投降,但新一轮的战争即将爆发。
在这样的情况,我国各种武装力量开始了整合,需要一个新的称呼。
1946年10月,在《解放日报》上,出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1962年定型生产的“六二”式军装。此后,解放军军服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
“六五”式军装 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装,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服,八路军为土黄色,新四军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细布,号码不分大小,上衣长度一律为“二尺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服装样式与抗日战争时期相同。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九九”式军装 1993年初,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保留了“八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和协调,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颜色体系。99式军服共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与87式服装相比,主要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国际通用的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
99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2000年前后开始逐步装备全军。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统一配发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制式衬衣采用了先进的纺织和原液染色等技术,与87式制式衬衣相比,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穿着舒适性。长袖制式衬衣官兵均为束腰式;短袖制式衬衣军官、文职干部为夹克式,士兵为束腰式。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陆军为浅绿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体现了三军特色,形成了系列。这次向全军官兵配发的贝雷帽为我军首次装备。贝雷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用料为细羊毛,颜色为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贝雷帽的配发,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二战时期军服结构与形态研究 (1)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二战时期军服结构与形态研究姓名:刘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指导教师:刘娟20071201田l二战时期德国军服崩作过程…2.1.1德国陆军固2二战时期德国陆军…德国陆军的土灰色制服延续了一战时的制服颜色。
制服主要包括钢盔、便帽、野战制服上衣、军用厚大衣、长裤和行军靴等。
山地部队配发山地裤(款式宽松、裤口收紧)、山地靴和弹性绑腿。
骑兵还配发带皮衬里的马裤和马靴。
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军装设计师希望能够在使用功能和外表形象进行深入研究,并创造出一种划时代的最新设计方案。
尽管为陆海空三军配发了各种新式军装,但只有陆军第一装甲团德军装堪称德国作战军装的典范。
1935年,德国陆军给在装甲战车里服役的士兵配发了一套制服,包括可保护头部的带有衬垫的贝雷帽、双捧扣短夹克和长而宽松的裤子.这套制服由于比较实用而颇受欢迎。
它的突出特点在于非常适合于装甲车辆内狭窄又闷热的操作空闯。
宽松肥大的军裤非常适合作战环境,同时透气性良好。
双择扣式的军用上衣非常短小,故在坐姿工作时士兵不会有感觉过于柬缚。
在东线战场上,由于苏联恶劣的气候环境,德军的替换制服很难运输到前线,因此德军士兵的服装整体开始衰败。
东线战场的第—个冬季,由于对战场环境估计不足,德军没有配发特殊的冬季防寒服装,士兵只好用旧报纸塞进衣服内保暖。
经过第一个冬天的煎熬,德军迅速研制并生产了冬季制服以应对东线战场的第二个冬天。
这套制服配有特殊的衬衣。
外套正反两面有白色和褐色的迷彩图案,耐寒性极强。
这种制服后来成为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现代作战服先驱。
此时,适合作战环境的防护服种类不断增多。
为了减少战争中制服的破损并提高伪装性,德国陆军配发了各种工作服外套,其中一些是迷彩服。
二战最后一个冬季,德国士兵一般穿一件两面穿的迷彩作战服或标准的土灰色军用厚大衣,大衣有宽大衣领和帽子.2.1.2蕾国空军圈3二战时期德国空军”德国。
进攻式”作战飞行服为灰色的连体式军装,上衣与裤子均配有拉链,这样即使穿着高筒飞行皮靴也可以方便的穿脱。
岁月见证三军仪仗队的礼服变迁
岁月见证三军仪仗队的礼服变迁来源:解放军报建国初期仪仗队服装。
上世纪60年代初仪仗队礼服。
上世纪70年代仪仗队服装。
上世纪90年代仪仗队礼服。
新世纪仪仗队礼服。
每一位来访的外国元首,踏上红地毯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这支队伍在带给他们非凡气质的同时,也以一次次仪仗队礼服的变迁,见证着人民军队进步与发展的崭新风貌。
最早的礼服源于普通军装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日,许多国家宣布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10月16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位外宾——苏联驻华大使罗申。
罗申要正式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中央确定用仪仗队和军乐队举行欢迎仪式。
当时将组建仪仗队迎宾的任务交给了公安警卫师警卫营。
由于时间紧,临时组建的仪仗队来不及做礼服,在欢迎罗申大使时,为了显示仪仗队威武雄壮,决定上身着缴获的日军呢料军衣,下着马裤,脚穿马靴,头戴钢盔,手持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枪。
尽管着装都是缴获而来的,但队员们的动作整齐,精神饱满,任务完成得十分顺利。
“共和国成立两年多了,国门要敞开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要到我们的国家来,中国需要有一支代表中华民族礼仪的仪仗队伍。
”1952年3月,毛泽东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决定在中央警卫队中选调一批骨干迅速组建中国仪仗队。
1953年6月29日,公安部队首长签署命令,抽调公安警卫师警卫营和第二团三营组建仪仗队,并在各野战部队中挑选仪仗队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
仪仗队成立之初,正是新中国诞生不久的困难时期。
尽管战士们都是来自全军的优秀骨干,但仪仗队的服装却与其它部队无异,衣服布料为棉平布,颜色为草绿色,左胸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章,仪仗用枪为苏式762步枪。
首次穿上正式礼服亮相检阅场1956年9月30日,时值国庆节前夕,北京披上了节日的盛装,首都机场到中南海20多公里的路上,几十万群众夹道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
在队伍的尽头,身着新式礼服的三军仪仗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威武。
1951年朱德为何要穿海军军装(照片)
1951年朱德为何要穿海军军装(照片)总司令的“海军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声响过之后,朱总司令很快就把主要精力倾注到海军、空军、装甲兵等新的军兵种的组建和全军现代化建设工作中。
1951年8月6日,新中国人民海军首次政治工作会议在青岛隆重开幕。
朱总司令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仅两年的时间,我们的海军就建立起来了。
目前这支海军的力量虽然还不够强大,但他是按照现代化的标准建立的。
我们相信,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中国人民也必将拥有一支强大的、和陆军同样英勇善战的海军部队。
”“中国过去不是没有海军,但却没有真正的海防。
今天我们有了人民的海军。
它虽然建立不久,舰船不多,一切设备还不够完善,许多事情还需要从头做起,但却担负着保卫海防的光荣任务。
这个任务是艰巨的,需要海军的指挥员和战斗员一致努力,也需要海军同陆军、空军相互配合,共同宋完成。
8月7日,朱总司令身着全白海军夏服,在海军司令员肖劲光的陪同下,视察了青岛基地机关,会见了基地领导。
易耀彩司令员作了工作汇报。
他说,组建青岛基地,军委是去年8月底的命令,9月9日正式组建,在军委海军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学校、医院、警卫团、海岸炮兵部队、工程部队、两个水面舰艇中队,都已组建起来,流亭机场也作了修整。
但当前工作还很多,机关、部队都在抓紧业务建设,争取尽快把各方面关系理顺,真正担负起战备值班。
朱总司令听得非常认真,不住地点头、插话、提问。
汇报结束,基地领导请他作指示,他说,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铺开摊子,搞起来了,很有成绩。
海军的任务很重,希望你们抓紧。
我还要到部队看看,今天主要是听你们的,不讲了。
1951年8月30日,肖劲光陪同朱德司令视察海军青岛基地舰艇部队朱德(左三)、肖劲光(左二)、罗瑞卿(左一)、肖华(右二)、刘道生(右三)。
1959年6月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同“长春”号驱逐舰官兵合影。
朱德总司令同海岸炮兵战士亲切交谈。
第四章 军服与行业服装
解放军新式空军男士兵春秋常服
第二节 武警服装
陆续换着以深橄榄绿为主色调的武警07 式服装。 武警07式服装包括礼服、常服、作 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105个品种。目前, 武警部队警官已开始换发礼服、春秋常服、 夏常服,驻京部队士兵开始换发春秋常服、 夏常服,并配发标志服饰。
以深橄榄绿为主色调的武警07式服装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新装亮相
2007年6月30日在迎接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上, 驻港三军部队穿着新式服装接受了胡锦涛主席的检 阅,向世界展示了我军全新的面貌。 自1950年全军统一军服制式以来,我军先后进 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这次换装计划分3年完成。 “八一”前,全军军官和仪仗队、军乐团、文工团 将换发礼服,全军军官和驻北京地区、驻港澳部队 士兵将换发春秋常服、夏常服和标志服饰
第四章 军服与行业服装
第一节
新军服
解放军 换新军装 样式更加 时髦漂亮
陆军服 海军服 空军服 军官服 士兵服 军礼服
军服改革
2007年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 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部署了全军军服调整 改革工作并举行新式服装发放仪式。这次是 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 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 也是我军最全面、最系统、最顺利的一次军 服改革。
“中华职业装十大著名品牌”隆重揭晓
10月28日,从中华国际职业装招标采购大会上获悉,经过近一年的征集、 审核、检测、评估,“中华职业装十大著名品牌”和“中华职业装政府 采购重点推荐品牌”评选结果在沪揭晓,颁奖授牌晚会在中华纺织服装 会馆隆重举行。 宁波培罗成集团有限公司——培罗成、宜禾股份有限公司——宜禾、凯 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圣凯诺、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ZLSDC、北京薄涛盛装制衣有限责任公司——薄涛盛装、常熟市波司登 服饰有限公司——波司登、武汉世城职业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世城、 宁波太平鸟股份有限公司——太平鸟、耶莉娅集团——耶莉娅、迪安派 登洋服(杭州)有限公司——派登十家企业获得了“中华职业装十大著 名品牌”称号,另外,常州卓人职业服装有限公司——卓人、荣晖服饰 (深圳)有限公司——Theme、天津市世纪金鼎服饰有限公司——金鼎、 南通亚细亚职业服装公司——亚细亚、上海豪盛制服有限公司——范.迪、 上海凯尔服饰有限公司——凯尔获得了“中华职业装政府采购重点推荐 品牌”称号。
全部世界各国军装军服演变开发变化简史组图
最全世界各国军装军服演变发展简史组图军人着用的制式服装。
亦称军装。
有统一规定的式样、颜色、用料和穿着方式。
主要包括军上衣、军裤、衬衣、军帽、大衣、军鞋、标志符号等。
按着装场合的不同,军服分为常服、礼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类。
按军种分,有陆军服、海军服、空军服等。
按穿着季节分,有夏服和冬服。
军服有防护、识别和象征三大功能。
军服的式样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
简史中国古代军队出征作战时,穿着具有防御和识别作用的盔甲。
西周以前的铠甲,有皮甲,西周出现青铜甲,战国后期出现铁甲。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用短衣袍窄袖,代替宽松博大的中原服装。
秦汉时期,军队除用甲胄外,还有赤黄色絮衣及红色裤子。
南北朝时期,步兵着锦缎或野兽皮制作的裤褶,紧而窄小,长与膝齐。
唐代有将帅用袍、军士用袄之分。
宋朝军服有步军服装和马军服装之分,春衣、冬衣也有不同。
如步军春衣有皂绸衫、白绢汗衫、白绢夹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白绢衬衣、麻鞋;步军冬衣有皂绸绵披袄、黄绢绵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麻鞋。
马军用绯绢勒帛取代蓝黄搭膊,冬衣增加白绢夹袜头裤,其余与步军同。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和1909年(宣统元年),分别制定了陆军和禁卫军的军服式样。
陆军服装分礼服和常服,礼服上衣为蓝色,裤子是黑色。
冬夏常服均为青灰色,对襟,军官四个口袋,士兵两个口袋,同样颜色的大檐帽。
禁卫军军服,夏季为土黄布料,冬季为瓦灰呢料。
古罗马军队的军人主要是着用白色衣服和盔甲,并在头盔上带有不同颜色的羽毛,以识别各军团。
1670~1672年,法军推行制式服装。
18~19世纪军服式样、颜色不断变化,其中有过单纯注重式样,而实际使用很不方便的情况。
如欧洲不少国家的军队戴熊皮圆筒帽,穿燕尾服,扎白十字带,穿高腰长筒靴。
这种华丽的军服到19世纪中叶达到高潮。
随着火器的改进,这些国家的军队不得不改变那些对实战没有任何益处的军服。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军服颜色注重战时的保护作用。
海军军装为什么有两种颜色?
海军军装为什么有两种颜色?
众所周知,海军制服除了白色和蓝色这种基本色外,还有黑色的礼服以及蓝色的作训服。
那为什么海军要设计出颜色这么多样的制服呢?其实,海军制服的多样性从皇家海军时代就已经出现,当时的海军作训服并没有现在这么多样,但是考虑到英国军舰需要经常停靠殖民地并且水兵有上岸消遣的习俗,英国海军在维多利亚时代就将海军作训服分为作战时的白色以及上岸时的蓝色,白色主要是考虑到在海上受伤时白色可以更好的帮助当时舰上的医生帮助寻找被舰炮炮弹碎片波及到的患处。
而且,身着白色水兵服的水兵即使因为脚滑和不注意掉进了海里,和蓝色差距明显的白色服装也更容易进行打捞,即使清朝时代的水兵服为了省料选择了不需要漂白的灰色,但是在水兵服上在“兵”字上还是使用了白色标识来解决掉入水里后不易发现的问题。
而蓝色水兵服从实战意义上来讲,一般都是在冬天使用的,在威海卫防御作战以及为波罗的海的英国海军都穿着有蓝色的水兵服用来和白色的冬天来区分来,美国海军在训练时的作训服也是相应的蓝莓迷彩。
而黑色的水兵服一般都是船员回家的时候或者是船员拍照的时候才会穿着,所以黑色水兵服多数被设计成了相应的西装样式来表示礼仪。
而俄罗斯的黑色水兵服一般主要出现在俄罗斯海军比较重要的形式之上,所带来的形象意义远大于黑色水兵服所带来的实际意义。
而且西方国家海军之中的临时驻舰联络官和前来参观水面舰艇的高级军官也身着有黑色海军服,总的来说白色和蓝色的水兵服主要起到引人注目的作用,而黑色的海军服装一般都是用来礼仪场合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军军服演变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民国政府首府南京,同日,在距离南京几百千米外的泰州白马庙乡,华东军区海军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序列中首次有了海军单位,这一天后来被确定为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1950年1月15日,12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肖劲光被正式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经过近3个月的筹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领导机关于4月14日成立。
作为一国海军对外重要形象展示的军服,在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后随即引起重视。
1950年7月,海军领导机构正式制定出统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制式军服,人民共和国海军的军服传统由此开始。
新制定的这套军服,习惯根据制定的年代称为50式军服,主要分为干部服和战土服两类。
服装样式实际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参阅海军官兵身着的制服基本相同,目前尚无法确定二者间是否具有某种联系。
1955年10月1日,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建国庆典的日子,也是人民共和国海军军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
经国务院第18次会议批准,人民解放军继50式以后的一套全新的军服在这一年的国庆日正式推行。
根据颁行的时间,这套军服被简称为55式军服。
55式军服从设计一开始,就着重强调了服装正规化等要求,主要以当时的苏联军服为模本,参考中国各时期军服和世界各主要国家军服,同时要求体现一定程度的民族特色,无论是服装种类的丰富程度,还是美观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1965年5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定,取消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度,自55式军服开始逐渐成熟、完善的各种军衔徽记设计退出历史舞台。
与之相配套,5月24日,国务院即公布了一套全新的军服制度,并通知于当年的6月1日正式施行。
按照人民解放军军服的命名传统,这套诞生于1965年的军服规范,称为65式军服。
65式军服换装不久,人民解放军海军接连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采用鱼雷艇、护卫艇集群编队出击战术,以大量小型高速舰艇围攻数量上呈劣势的敌方大型军舰,先后击沉了国民党海军的“剑门”、“章江”、“永昌”军舰。
伴随着辉煌的战绩,样式奇特、不同于世界海军的中国工农红军式特殊海军服开始引起世人注目。
随着政治运动的变化,人民解放军的65式军服又进行了改良。
经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批准,1974年5月1日,人民解放军的军服样式部分恢复到65式军服诞生以前的状态,这一对65式军服的改良样式,又可称为74式军服。
74式军服取消了65式军服官兵一式的设计,重又分为了干部服、战士服。
同时改变了65式军服四季——式的单调外观,重新按照春、秋、冬和夏季,在色泽搭配上有所区别。
74式海军干部服的军帽改作了类似55式的大檐帽,帽徽仍然还是65式的红色五角星。
其中春、秋、冬季军帽
帽顶为藏青色,缀有白色牙线,帽墙、风带均为黑色。
夏季军帽的帽顶戴白色帽罩。
1974年1月19日,为捍卫领海主权,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部队与入侵中国西沙群岛海域的南越海军展开激战,击沉了南越海军“怒涛”号护卫舰,收复甘泉、珊瑚、金银3座被侵占的岛礁。
作为文化大革命时期重要的对外自卫作战,中央媒体对西沙海战胜利的消息长期重点报道。
非常有趣的是,在早期的摄影报道中,参加作战的干部战士身着的都是65式军服,而之后大量出现的宣传照片则全改作了海战之后才换装的74式海军服,又因为“四人帮”的个人好恶,对外公布的照片中,身着74式军服的海军干部战土大都头戴钢盔,很少出现带有“苏修”和“帝国主义”嫌疑的大檐帽、水兵帽形象。
成了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事实上结束。
74式军服再次改进,水兵帽后的飘带得以恢复,同时海军战士夏季增发短袖衬衫。
伴随着政治运动出现的65式军服在数次改良后逐渐淡化着最初的设计,中国海军的制服即将迎来又一次全面变革。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重新步人正轨,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也提到议事日程里。
恢复军衔制成为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做好着装方面的过渡,准备,从1981年开始,由总后勤部根据恢复军衔制的要求具体开始了新一代军服的设计工作。
1984年1月,新军服方案得到中央军委批准,于1985年正式下发部队,按照人民解放军军服的命名惯例,称为85式军服。
85式海军军服分为军官、士兵和岸勤服,每种都仅有常服,其外观式样和55式军服基本相同,主要的变化是军服上的各类徽记、符号。
85式军官服上衣的设计里,65、74式军服使用的红色五角星帽徽被取消,代之以55式的圆形海军帽徽,但是佩戴的位置和55式军官帽上有所区别,从原来的佩戴于帽墙改做了帽瓦上,由此85式海军军官大檐帽的帽型和55式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帽子前部隆起非常突出,帽瓦正面的面积随之加大。
但和这套军服方案里的“领章”一样,85式军服方案中的“肩章”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军衔识别功用,只能大概标识军官身份而已,属于为了恢复军衔制所做的预留设计。
自85式军服正式列装开始,部队内对于此套新军服的各种反馈意见不断产生,加之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制定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不久之后这套军服就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一套在人民解放军军服史上地位极为重要的新军服,即依据军衔制度设计,而且长期列装使用的87式军服。
在对87式军服的夏服做了调正改动后不久,2004年底,87式军服中的士兵冬常服又做了全面改良,称为04式,主要是从面料上加以改良,外观未有大的变动。
通过一次次改良,87式军服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人民解放军列装时间最长的一套服装制度。
2007年7月,随着07式军服的问世,已有20年历史的87式军服完成历史使命,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摘选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军衔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