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概念教学

合集下载

物理概念类教案高中版本

物理概念类教案高中版本

物理概念类教案高中版本
教学内容: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1. 引入物理概念的重要性,介绍物理学的基本分类和内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理?为什么要学物理?
二、力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加速度等。

2. 示范力的作用,让学生做实验体会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热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热学的基本概念:热量、温度、热容、传热等。

2. 利用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温度与热量的关系,以及热的传导方式。

四、光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光学的基本概念:光线、反射、折射、色散等。

2. 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五、电磁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电荷、电流、电压、电磁感应等。

2. 示范电路的搭建,让学生感受电流的大小与方向对电器的影响。

六、总结与延伸 (5分钟)
1.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2. 提出探究问题或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学习。

教学反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三、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能力,开发 智力的重要途径


这里所说的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 学生形成、理解、掌握概念的过程是 怎样一个过程呢?如下: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材料。 通过思维,运用物理学方法将新知与 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同化,顺应、适应来理解 新知识,用数学知识将其表示 出来。这才形成概念。 (完成第一次飞跃——内化。) 再将概念运用到有关定律中去, 才达到理解概念。 再用概念去解释现象、回答问 题,才能掌握概念 (完成第二次飞跃——外化)


五、学会运用概念。
六、注意物理概念的初、高中的不立概念的事实依 据和研究方法


1、明确建立概念的依据来自三方面
(1)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


(2)教师列举众所周知的事实
(3)教师组织进行的演示实验

形成感性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
2、研究方法
依据概念的不同,建立与引入的方法 也不同,基本上可分二种



(1)基本物理量:不用其它物理量来定 义的量。 如:长度、时间、质量、电流、 热力学温标等。 (2)导出物理量:以基本物理量为基础 的物理量。 如:速度、加速度、角动量等。
总之,物理概念中大多数是有定量性质。

因此,物理量与公式对应,计算结果与 测量结果一致。
§6.3 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基本概念:是指物理学中最基础的、最 核心的概念。 由于教学的层次不同,在物理教学 中,总要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应的一些基 本概念作为教学的重点——重点物理概 念。 对重点物理概念要求: 学生要“掌握”
重点 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二、理解物理概念内涵 三、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四、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分析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物理知识网络的结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对于学好物理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物理教育是学生接受严密自然科学教育的开始,对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概念体系、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

物理概念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物理规律,应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接受科学方法熏陶的重要途径。

概念教学的优劣,对教学质量与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同时,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探索物理概念学习是物理教学的长久以来的话题。

一、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抽象的反映。

一个物理概念,就是一类物理现象本质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概念是在大量观察、实验中获得感知、形成初步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想象等思维活动,把一些物理现象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

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学大厦的基石,是整个物理学的核心部分,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规律的基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其地位举足轻重。

二、注重学生概念的形成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来说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后,老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

如在讲授比热容概念的形成时,学生从演示实验中已经获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的感性认识,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要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否相同?再进一步提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升高1℃吸热是否相同?单位质量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热是否相同?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反映出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学性质,然后再引导学生概括比热容的定义,用语言和数学公式来反映这个概念。

物理概念的教学的策略

物理概念的教学的策略

物理概念的教学的策略物理概念的教学是一项关键的任务,因为它涉及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为了有效地教授物理概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物理学是一门需要实践和观察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提供具有足够实践性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设备、实物模型等,同时鼓励学生展示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此外,教师可以采用类比和比喻的方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学生已经熟悉的概念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3. 引导学生建立概念图:概念图是一种用来描述物理概念之间关系的图形表示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来组织和表达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通过构建概念图,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概念之间的联系,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

4. 设计探究式学习任务: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来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式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等方式主动参与到物理概念的学习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5. 强化数学与物理之间的联系:物理学与数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强化数学与物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推导和计算等方式将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6. 鼓励合作学习:物理学习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索和解决物理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从而促进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一、物理概念的特点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人类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掌握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运用概念并不断地发展与深化概念。

物理概念: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区别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然后把这些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是物理事实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学习又会与其他概念相联系,概念之间的这种互相关联着的逻辑关系,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

一般地讲,物理概念具有一下两个特点。

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一个概念的形成,首先是在观察和分析一系列事实和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并判断在这些共同特征中,哪些因素和我们研究的问题有关,哪些因素无关,抓住的特征是不是共同的本质特征;其次,对所作出的判断,还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加以检验;一些复杂概念的形成过程往往还要经历一个推理过程。

【案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下列一些现象;天体在运动,车辆在前进、机器在运转、人在行走等。

尽管这些现象的具体形态不同,但是撇开它们的具体形态,经过分析和比较,就会发现其共同特征,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在改变。

于是,我们把这一系列具体现象的共同特征抽象概括出来,定义为机械运动。

2.大量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物理概念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运动、静止、固体、气体、蒸发、沸腾、电场、干涉、衍射等。

要求明确它反映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另一类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的概念(包括了描述性定义和测量性定义两部分),这一类物理概念又称为物理量。

如速度、加速度、功、能、电场强度、电势、电磁感应等。

要求明确它反映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还要明确其量值是怎么规定的、量值的单位是什么。

【案例】机械运动的概念,实际上表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动,这里归根到底涉及的仍是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

重要物理概念的“五步”教学法

重要物理概念的“五步”教学法

重要物理概念的“五步”教学法【摘要】重要物理概念的“五步”教学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五步”教学法的背景,包括其起源和理论基础。

接着详细解释了具体步骤,包括感知、激发兴趣、传授知识、引导实践和归纳总结。

然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五步”教学法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指出了其优点和局限性。

最后总结了“五步”教学法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帮助,并展望了未来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运用“五步”教学法,提高物理概念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概念、五步教学法、背景、具体步骤、教学应用、实例分析、优缺点、重要性、未来发展1. 引言1.1 重要物理概念的“五步”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面临着如何有效教授重要物理概念的挑战。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我们引入了“五步”教学法。

这一教学方法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坚实的物理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重要物理概念的学习是物理教育的核心,而“五步”教学法是一种系统化、有序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物理概念。

通过该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这一方法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五步”教学法的背景及具体步骤,探讨如何应用该方法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其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情况。

我们也将对“五步”教学法的优缺点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通过对“五步”教学法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重要性,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了解“五步”教学法的背景"五步"教学法起源于教育领域,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学家马达格·汉楚克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通过五个清晰步骤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这一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主题:力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引入:展示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场景,引出力的概念。

二、讲解:
1.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之间作用的一种。

力的作用效果有推、拉、压等。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英制中力的单位是磅(lb)。

3.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例演练: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练习力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拓展:让学生思考力的应用场景,如何利用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他们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他们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力的
基本概念。

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方式-模板

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方式-模板

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方式1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概念是物理思维的细胞,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物理学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由物理概念组成的判断和推理的逻辑体系.由此可见,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是物理概念,如果把物理定律比作构成宏伟、壮丽的物理学大厦的支柱,那么物理概念便是构成物理学大厦的砖瓦基石.所以说: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必然地物理概念的教学就成为物理知识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完成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正确科学的物理概念,这就需要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材料;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物理现象进行科学思维(分析与比较、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把新的物理概念与已有的物理概念进行与比较,通过同化与顺应来认识和理解刚建立的物理概念.在物理概念的建立的过程中,还要用到数学方法来表述物理概念.形成了初步的物理概念以后还要经过积极应用来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有学者认为教育理论有三个层面:一个是宏观层面,它是教学理念;另一个是中观(介观)层面,它是教学方法;再一个是微观层面,它是认知教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不仅使认知心理学找到了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也使认知心理学产生了更加接近教学实际的一次分化——认知教学心理学.认知教学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中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第一,学习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录或吸收;第二,学习依赖于知识,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第三,学习与产生学习的情境具有高度一致性.日趋成熟的认知教学心理学不仅为我们洞察知识和能力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及方法论框架,也为我们处置教学问题,造就人的各种胜任能力,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技术基础.学习效果好的应源于,科学的认知策略、良好的智慧品质、优化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所谓的学习方法就是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寻出的通向良好学习效果的对学习对象的操作方式.所以说物理概念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智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事实上,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历史的阶段,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从粗糙到严格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讲物理概念,应从历史发展过程来讲,讲怎样反复纠正错误的概念,现在的概念是什么,使学生懂得所学的东西、将来是要有发展的,不是死的.这样就把概念讲活了.否则,学生就以为物理概念是天经地义的、绝对不能破坏的,从而形成一种僵化的思想.事实不是这样,物理学永远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2概念教学的程序概念属于智慧技能,也属于程序性知识,物理概念的学习在整个物理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概念学习的过程进行分析:表象—概括—定义—再认识—系统化.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的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因素起着积极的作用,也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果我们的教学中能根据物理概念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概念教学过程,必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习得.根据现代认知理论,知识的习得可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结合物理概念的特点,其教学的过程也可分为三个阶段:概念的领会、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概念的教学水平掌握基本物理概念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运用三个相互的阶段.感知阶段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把头脑中的各种感觉按事物的和关系,综合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映象,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的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因素起着积极的作用,也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感知方式有两种:直接感知与间接感知.直接感知是通过观察、实验、参观、生产劳动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学习对象,对有关物理和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观念.间接感知是通过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使学生对有关事物和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观念.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两种感知方式应当相互配合使用,互为补充,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形成表象、观念.理解阶段教学理解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认识过程.它是指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想象等思维活动,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能够突出事物的重要的、本质的特征,能够区分相似的事物,能够比较确切地得出概括性的结论.这属于抽象思维阶段.运用阶段教学从教学目的讲,第一,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第二是解决物理问题形成的技能与技巧,发展学生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物理情景,把握、分析物理问题的意图,对物理问题进行抽象与类化,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物理表象,寻找物理量,运用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模型.其次,运用数学进行解题,然后验证.总之运用是由认知到行动的过程.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加深理解知识的有效途经.运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方法和准确性;二是熟练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速度和效率,同样,也达到巩固、深化、活化概念的作用.综合上应当指出:以上三个阶段之间的是非常密切的,是相互依赖的、相互作用的.3概念教学的注意事项(1)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石,是学生正确认识物理世界的基础,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思维的起点在哪里?思维的起点正是对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因为,概念是思维内容的基本单位,物理概念是揭示研究对象具有的物理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2)许多概念是以一定的物理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这一概念又是其他概念的基础.这样可以说物理学大厦就是由一个概念建立在另一概念的基础上的概念建筑.如果某一概念掌握不好,势必影响后一概念的学习.因此在概念的学习中注意复习原来的有关概念.为新概念的学习打好基础.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学生的学习需要两方面的准备,一是一定的知识储备;二是学生的心理机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不能超前学习和讲完)(3)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应因概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比如:根据效果相同来命名的物理概念:合力与分力,运动与分运动,平均速度,重心,热功当量,总电阻与分电阻,交流电的平均值、有效值,等效电路,等效电流,等效电源都是根据等效概念引入的.多种背景下的等效方法:等效力、等效运动、等效场、等效条件、等效模型、等效物理量、等效电源、等效电阻.(4)为了深入理解概念,除了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外,还应找出概念与构成它的要素或与它相近的另一概念的异同点及,帮助学生掌握概念体系.所谓概念体系是指由相邻概念(如静电场与重力场,电力线与磁力线,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等)、相似概念(如质量与重量、动量与动能,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电压与电动势等)、相反概念(如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正功与负功等)、并列概念(如电场强度与电势)、从属概念(如电场强度与点电荷电场强度等)组成的系列概念.只有当学生弄清了这些易混概念的区别与,才能正确理解概念,防止错用概念,提高运用概念的能力高中学生花近两年时间基本学完《物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技能.利用一年时间进行高考复习.学生所做的题目是高考试题中题量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而效果却是事倍功半.这与教师平时教学的教学理念有关.认为考试就是做题,平时题目做多了,就可以熟能生巧,各种题型平时都讲、练过了,考试也就不成问题了,想通过大量的经验性练习提高考试成绩,用各种名目的考试督促学生做大量题目.而恰恰忽视了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及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但成效不佳.所以只有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推波助澜.。

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教案

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教案

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物理学中常见的量和单位;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物理学中常见的量和单位。

教学准备:
1. 教材:《物理概念》;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验器材及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讲授基本概念(15分钟)
1. 定义物理学;
2. 介绍物理学的各个分支;
3. 讲解物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三、量和单位的认识(20分钟)
1. 介绍物理学中常见的量和单位;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进行量的测量和单位的换算。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课上的内容,互相讨论并解答一些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实验展示(20分钟)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认识。

六、归纳总结(10分钟)
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拓展。

后续教学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探索。

初中物理概念讲解与示范(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概念讲解与示范(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概念讲解与示范第一篇范文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中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根据力的性质和效果,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4.浮力: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5.电磁力: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二、压强的概念与计算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 ]其中,( p ) 表示压强,( F )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S ) 表示力的作用面积。

三、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是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3.热能: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能量。

4.电能:电荷由于电场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四、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动力源,依靠人力或重力来工作的机械。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

2.滑轮:一个圆形或U形的构件,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斜面:一个倾斜的平面,可以用来省力地提升重物。

五、浮力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1.船舶:利用浮力来承载货物和乘客。

2.潜艇:通过调节自身的浮力和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

3.救生圈:增大物体表面的空气垫,增大浮力,保证人体安全。

通过以上讲解和示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中的关键概念和原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际应用能力。

希望本文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物理概念理解的可视化教学

物理概念理解的可视化教学

物理概念理解的可视化教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概念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物理概念往往抽象而难以捉摸。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可视化教学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可视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图像、图表、动画、实验演示等方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可视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

以“力”这个概念为例,如果只是通过文字描述力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但如果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推车、拉弹簧、举重等,并配以相应的示意图,学生就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方式。

同样,在讲解“电场”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时,通过模拟电场线的分布情况,能够让学生对电场的强弱和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可视化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在物理中,有一些概念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比如“波的干涉”和“波的衍射”,单纯的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其本质。

而通过动画演示两列波相遇时的叠加情况,以及波在遇到障碍物时的衍射现象,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波的传播规律,从而突破这些难点。

再者,可视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观察图像、图表和动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图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从具体现象到抽象规律的思维能力。

可视化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实验演示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可视化教学方式。

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现象,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讲解“浮力”概念时,通过做“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变化,从而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多媒体资源也是可视化教学的重要工具。

初中物理大概念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大概念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大概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初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大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2. 运动的概念和类型3. 力和运动的关系4. 大概念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拉开弹簧等,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然后提出问题:“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的?”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探究力的作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例如,用不同大小的力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距离。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出力的作用规律。

3. 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运动概念,如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然后分析这些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结论。

4. 应用大概念解决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如何使悬挂的物体保持静止?”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和运动关系大概念,分析并解决问题。

5. 总结和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性。

然后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力和运动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鼓励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力和运动的关系。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拓展思考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篮球等。

2. 教学课件:力和运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 课后阅读材料:关于力和运动的应用实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大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中的物理概念教案

高中化学中的物理概念教案

高中化学中的物理概念教案
教学内容:热力学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规律;
2. 掌握热力学中常见的概念和公式;
3. 能够运用热力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并解释热力学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
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功、内能、焓等;
2. 热力学一、二、三定律;
3. 热力学方程:内能、焓、Gibbs自由能等;
4. 热力学过程:等温、等压、绝热等。

三、实例分析: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演示如何应用热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热力学的应用方法。

四、练习训练:
1. 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对热力学的理解;
2.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和解决热力学相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反思: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检查学生对于热力学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热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要点: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方程、热力学过程等。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案例分析,练习训练,小组合作讨论。

课堂氛围:活跃、积极,学生参与度高。

教学辅助手段: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多媒体教学等。

扩展阅读:介绍热力学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深入了解热力学原理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知识概念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知识概念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知识概念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高中物理知识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概念的基本内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高中物理知识概念的核心概念;
2. 掌握相关概念的定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出一个引入性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内容,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概念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讲解高中物理知识概念的核心内容,包括能量、力、运动、电磁等概念;
2. 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三、实验展示(20分钟)
1. 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巩固所学概念。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讨论一些物理现象,结合所学概念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展示与总结(5分钟)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老师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概念并进行扩展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能力和物理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中学物理教学论 物理概念、规律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论  物理概念、规律教学

第六章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

根据初中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是本章需要阐述的内容。

近几年来国外理科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在理科课堂里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

下面的图片是在美国近期出版的初中科学和高中物理教材中突出科学探究教学的案例。

第一节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教学的案例科学探究的教学对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和即将加入物理教师行列的师范生来说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学习的内容。

在此列举几个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典型案例。

1.速度——比较物理运动的快慢说明:定性地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一般有两种方法:同时启动两小车向同一方向前进,看哪一辆小车跑在前面;在桌上划两条线,同时启动小车,看哪一辆小车经过两道线所用的时间短。

定量地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应当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对应该路程的时间,可以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比较,即用每秒钟经过的路程来比较。

这个值越大,表明运动得越快。

也可以用通过单位路程需要的时间来比较,如用通过 1 米需要多少时间来比较。

这个值越小,表明运动得越快。

案例评析这是一个通过探究过程形成概念的案例。

它有如下特点:⑴运用玩具小车来探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趣味性比较强。

⑵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定性比较到定量比较;从相同时间或相同路程,到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逐步地构建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并学习形成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⑶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实验卡的形式,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案例中情景的设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可以用纸片下落替代小车运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为保持纸片水平释放后平稳地下落,可将正方形纸片的四边折转90°角。

让两张不同的纸从同一高度下落,再让它们从不同高度下落,想想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

例析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流程与策略

例析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流程与策略

例析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流程与策略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流程与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入课题、概念解释、实例演示、练习巩固、课堂互动与反思。

一、引入课题引入课题是整个课堂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物理概念的探索欲望。

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图片或小游戏来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到本堂课要讲解的物理概念。

二、概念解释在引入课题之后,教师需要对本堂课要讲解的物理概念进行解释。

应该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实例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概念解释,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三、实例演示概念解释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例来演示物理概念的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到物理概念的实际运用。

在介绍功率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电灯泡的亮度和功率的关系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功率的含义。

四、练习巩固在实例演示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进行思考和解答。

练习题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习题进行练习。

五、课堂互动与反思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该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在初中物理概念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策略: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对于物理概念的解释和实例演示非常有帮助。

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来呈现概念解释和实例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物理概念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5篇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5篇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接下来是关于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1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

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

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

(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3)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初中物理力学概念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概念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概念教案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理解力的相互性,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5. 实例分析:生活中力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

2. 难点:力的相互性及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实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时手的感觉,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讲解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6. 实例分析:生活中力的应用,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

7.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

8. 总结本节课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

9. 布置作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再讲解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最后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相关知识。

在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力的相互性,避免产生误解。

8年级物理概念教学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8年级物理概念教学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8年级物理概念教学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问题:
1. 理论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2. 实验内容太少,无法实际感受到物理现象;
3. 教材内容过于死板,缺乏趣味性;
4. 讲授方式单一、缺乏互动;
5. 家庭作业难度过大,学生学习负担重。

建议:
1. 引入生动有趣的案例,将物理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
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
2. 加大实验内容的比重,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感受物理现象、探索科学规律;
3. 增加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如插图、生动的课文篇章、小测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4. 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科普阅读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5. 调整家庭作业难度,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完成作业,保持学习
动力和兴趣,建立科学学习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理概念教学
【摘要】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方法,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弄清物理规律。

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不可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维过程。

【关键词】物理概念因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51-02
1 物理概念的特点
物理概念准确地反映了物理现象及过程的本质属性,它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区别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然后把这些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是物理事实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学习又会与其他概念相联系,概念之间的这种关联着的逻辑关系,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缎成部分,也是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方法,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弄清物理规律。

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不可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维过程。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常常表现出选择题选不全,计算题审题时,由于对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挖掘不出有效信息、
不能快速建立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解题效率低下。

2 影响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2.1教材因素
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对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

高中物理教材所讲述的知识不仅要求采用观察、实验,更多的要求具备分析归纳和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能熟练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对于多个研究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的复杂的问题,从物理现象到构建物理模型,从物理模型到数学化的描述,建立一系列的方程,学生接受难度大。

初中、高中物理教材对知识的表述也有很大差别。

初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浅显通俗,学生容易看懂和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

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不易读懂、阅读难度大。

另外,高中教材与所需数学知识的衔接不当,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造成了困难。

如学生尚未学到极限的概念.在学习瞬时速度时就难以理解;高一新生没有三角函数知识,就不能灵活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没有函数图像的知识,用图像法研究各种问题就会比较困难。

由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的失调,也加大了高一物理学习难度,使高一学生成绩分化。

2.2学生因素
高中物理概念有些是从直观的实验直接得出的,有些概念则需要学生从已有的物理概念出发,或从建立的理想模型出发,通过观察、
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起来。

虽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们物理基础知识有限,物理思维方法不足,个别高中学生由于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善于将陌生、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容易的问题,不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不善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方法,学习物理概念时习惯于机械记忆,盲目练习,往往被个别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

主要表现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对于隐含条件的分析,临界状的把握,多过程的衔接等分析不完整,顾此失彼,答案不全面,条理不清楚。

如个别学生不理解加速度及电阻率的概念,造成“加速度大速度就大;电阻率大电阻一定大”的错误认识。

2.3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做题,缺乏分析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接受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时估计过高,自己常常觉得有些物理概念很简单,学生自己一看就懂,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探讨、挖掘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学生在最初就没有真正理解有些概念,致使学生不易建立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

为了更有效的搞好概念教学,需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3 引入物理概念的常用方法
3.1实验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多数物理概念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
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的,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形成深刻印象,强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引入弹力的概念时,通过演示实验:小车受拉伸或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运动;再演示:弯曲的弹性钢片能将粉笔头推出去。

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实验过程中,弹簧及弹性钢片发生了什么形变,弹簧在恢复原状时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的概念。

3.2类比法
类比法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物理学中不少的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让学生借类比事物为“桥”,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有助于接受理解新概念。

例如:与重力势能类比,引入电势能的概念;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类比,建立磁感应强度;将电流类比水流,建立电流概念;将电压类比水压,建立电压概念;把电磁振荡类比于弹簧振子或单摆,把电谐振类比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建立电磁振荡概念。

3.3逻辑推理法
物理概念大多数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概念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概念,要充分发挥已有的旧知识的作用,通过新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入新概念。

例如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功的概念,指出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物体具有能量。

在此基础上,讨论运动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运动物体就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动能,进一步用做功的多少来确定动能与那些
量有关系,使学生真正理解动能的表达式。

总之,物理概念引入的方法很多,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注意:使学生明确一个概念的物理意义,知道这个概念到底有什么作用;根据学生认知结构中相应知识状况和新概念的不同特点,选择的感性材料要典型全面,要突出与概念有关的本质特征,尽量减少非本质特征的干扰,避免先入为主和消极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能起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选择的旧知识一定要与新知识有实质性联系,否则容易形成模糊或错误的概念,或在认知结构中形成不正确的联系,有碍于培养学生抽象与概括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