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活动的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活动的教学策略
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活动的教学策略
一、社会领域的目标
1、《纲要》中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活动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纲要》中社会教育领域目标解读
《纲要》将潜移默化作为社会教育的首要特点,进一步强调了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的区别。特别强调幼儿社会态度和价值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还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把幼儿与成人和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作为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资。《纲要》充分认识到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求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幼教工作者对社会领域课程认识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二、社会教育活动具体目标的确定
1、要参照总目标,特别是年龄阶段目标制定具体活动目标。
2、每个活动应包含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等三个内容的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但对幼儿讲,重点是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一方面社会行为比较直观具体,另一方面社会行为是指最终的目标和结果,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发展和谐个性。
3、避免空洞说教,目标应具体到具体的行为。
4、生活经验是课程内容的重要和依据。课程内容就是从幼儿出发,从幼儿的生活出发。
三、社会教育领域教学指导方法
1、实践练习法
这是一种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和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的方法。
2、调查法
教师引导和启发幼儿针对社会环境、社会事物及社会现象的相关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相关材料,并针对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现社会现象存在的状态,或是社会问题的原因,或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
3、参观法
社会领域中的参观法是指幼儿进入一定的现实社会场
景,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社会现象的状况。
4、表演法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幼儿通过身态动作,语言及表情去体验、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目的。
5、讲解法
讲解法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道理,让幼儿了解规则及意义,使幼儿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知道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讲解法不是幼儿社会学习唯一的方法,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6、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与幼儿和幼儿之间围绕某个问题进行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语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现形式。谈话法在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使用,有助于幼儿表达对社会事物和现象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形成一些正确的观念。一般说,话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谈性。
7、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论题进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发散。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讨论有两种性质,一是价值冲突型的讨论,如谁对谁错等;二是多种求解可能性的,如我们如何帮助班上有听力障碍的小朋友。这两种谈论的相
同之处是都有一个讨论的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指导。教师参与幼儿的讨论,应少问多说,即表达个人见解,以此引发幼儿表达个人见解,应在平等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另外,社会领域还有几种特殊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运用。他们是:1、价值澄清法 2、移情训练法 3、观察学习法 4、角色扮演法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互相作用于具体的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应熟练掌握,根据教学需要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四、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
(一)生活感知教学模式
1、活动目标
让幼儿直接深入社会生活,扩大眼界,丰富感性经验,帮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情感;使幼儿理解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实践有关的社会行为。
2、程序和策略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
参观散步出发之前,教师要以简短的谈话启发幼儿活动的愿望,要告知幼儿参观游览、散步的地点、内容和注意事项。
第二环节:实地观察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村子里或小街上散步,观察人们的社会生活,有意识地提问引导幼儿看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和交往。在参观活动中,教师带幼儿到达参观地点后要重新整队,让幼儿有一个整齐,精神的面貌,再次提出有关的参观要求。引导幼儿有礼貌地向接待者问好;向幼儿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参观,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主要内容上。可先参观该单位的全貌,再有所侧重的分别观察。教师和接待人员可作简单的介绍。
要组织好这一环节,教师还应注意:(1)参观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参观的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要求,与参观单位联系,有必要时应指导接待人员写好讲话稿等。(2)参观过程中,要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看看、想想;还要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所见的人和事;允许幼儿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地给予解答或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寻找问题的答案。(3)参观时间不宜太长,防止幼儿过度疲劳,产生厌倦情绪。
第三环节:参与实践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向幼儿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为方法,组织幼儿操作练习,帮助幼儿把获得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幼儿得到更真实的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参观邮局的工作流程后,教师组织幼儿“集体寄信”,让幼儿
亲自购买邮票并将邮票贴在参观前准备好的信封上面,将信投到邮箱里。这些实际操作,让幼儿真正获得寄信的初步知识,锻炼了寄信能力。
第四环节:谈话小结
参观、游览回园后,幼儿对参观内容的印象还比较深,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幼儿进行一次谈话。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整理、加深幼儿对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组织这一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有:(1)谈话时,教师可以用图片、谜语或生动语言等引起幼儿回忆参观的人和事,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参观的内容和感受最深的最喜欢的事和物。(2)教师要对这次参观、游览活动作一个小结和评价。(3)提供有关材料,以供幼儿开展有关的游戏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