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名解汇总

病生名解汇总
病生名解汇总

针灸学重点笔记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络系统: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

—夫法:又称横指同身寸。是以食、中、环、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度为3寸量取穴位的方法.

得气: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觉。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太阴,少阴,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交胆肝续。

奇经八脉的功能: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四海:髓海,脑(百会,风府);血海冲脉(大杼,上下巨虚);气海膻中(大椎,人迎);水谷之海胃

(气冲,足三里)。

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睛明治眼疾;2.远治作用,合谷治本经所过出头面疾病;3特殊作用,大椎退热。

募穴:位于胸腹部,为脏腑之气结聚之处的特定穴。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十二经原络穴:胆经丘墟、光明;肝经太冲、蠡沟;小肠经腕谷、支正;心经神门、通里;胃经冲阳、丰隆;脾经太白、公孙;大肠经合谷、偏历;肺经太渊、列缺;膀胱经京骨、飞扬;肾经太溪、大钟;三焦经阳池、外关;心包络大陵、内关。五腧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特定穴:分成“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

第一部分

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

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

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

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

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

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静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3、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⑴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

阳)

②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隐白)

③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

冲、少泽)

④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小趾端(至

阴)

⑤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

(关冲)

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大趾外端(大敦)

⑵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①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迎香)

②手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内眦(睛明)

③手足少阳经交接于目外眦(瞳子)

⑶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①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②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③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4、奇经八脉: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涩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5、十五络脉: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脾之大络。加强表里两经的外部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循行之不足。

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沟

通腹部经气。

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沟通背部经气。

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沟通全身经气。

6、十二经别:十二经别从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

(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 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体表的阳经经脉(合)

7、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张仲景学术研究

主要作用: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

(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

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外上行结于角

(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内上行结于贲

(胸)。

三、经络的作用

⑴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⑵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⑶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四、腧穴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手太阴肺经11穴、

手厥阴心包经9穴、

手少阴心经9穴、

手阳明大肠经20穴、

手少阳三焦经23穴、

手太阳小肠经19穴、

足太阴脾经21穴、

足厥阴肝经14穴、

足少阴肾经27穴、

足阳明胃经45穴、

足少阳胆经44穴、

足太阳膀胱67穴。

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五、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

1、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12

印堂至前发际 3

第7颈椎至后发际3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18

前额两发角(头维)9

耳后两乳突(完骨)9

2、胸腹胁部

胸骨上窝至胸剑9 胸剑(歧骨)至脐中8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 两乳头之间8

腋窝顶点至第11肋12

3、背腰部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3

4、上肢

腋前、后纹至肘横纹9 肘横纹至腕侧横纹12

5、下肢部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

胫骨内侧髁下方到内踝尖13

股骨大转子至横纹19 横纹至外踝尖16

&胸部:距正中线:旁开2寸一足少阴肾经;旁开4寸一足阳明胃经;旁开6寸一足太阴脾经。

7、腹部:距正中线:旁开0.5寸一足少阴肾经;旁开2寸一足阳明胃经;旁开4寸一足太阴脾经。

8、背部:距正中线:1.5寸一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3寸一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

9、侧面:足少阳胆经

10、相距12寸:前发迹正中至后发迹正中,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

11、相距9寸: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

水肿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一一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微血细通透性体静压升交换失衡一一钠水潴留

:钠水增多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二)心内代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室重

塑4心肌细胞表型改变、细胞外基质增多(三)心外代偿:1、血容量增加各血流重分稲、红细胞增多I、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1,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收缩收缩结构功能改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连障碍,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常3,心脏各部位舒缩活动不协调肝性脑病患者为什么血氨升高?

(一)氨生成增多。1,肠道产氨增多。2,肾产氨增多。

3,肌肉产氨增多。二)氨清除不足。1肝功能受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合成减少。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氨直接进入体循环。

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3,干扰神经细胞膜功能。

肺源性心脏病产生机制?

肺缺氧和CO期11,1血增壁增引硬化小使脉收变窄2 肺小动脉炎等血管器质性损倔9长期缺氧使血液粘滞度增高,加重心脏负荷5缺氧和酸中毒降低心肌舒缩功能2

6,用力呼吸使胸内压增高,心脏受压而影响舒张功能2

DIC和休克?

(一)休克引发DIC

休克晚期微循环障碍导致C :1,血液凝滞,使得红细胞聚集,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凝血因子和纤溶产物不宜清除各,组织缺血缺氧使得酸中毒血管内皮损伤2,肝肾功能降低,使得凝血因子灭活和清除能力下降2

(二)DIC引发休克

急性DIC易导致休克的发生各大量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明显减少2,广泛出血血容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2 3,心肌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4补体、激肽和纤溶系统激活,微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外周阻力降低。5,FPD释放可促进微血管扩张2

DIC出血机制:

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大量纤溶酶产生肾性高血压:肾原实质病!产物暫高血压机制:⑴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2)钠、水潴留;(3)肾分泌的舒血管物质减少2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少尿的发生机制2

(1)肾缺血,如肾灌流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的变化。(2)肾小管阻塞,区异型输血,挤压综合症,磺胺结晶的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2

肾性贫血:机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毒物抑制骨髓红细胞生成;3?毒素破坏红细胞4.毒素使铁的吸收利用障碍;5.出血2

急性肾功衰少尿期⑴尿的变化①尿量:少<400ml/(甚至无尿(<100ml/②尿液成分功能,性ARF和器质性ARF 不同(2)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衰,为ARF 常见死因

(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原因:尿排钾J、摄入钾f、分解代谢f,细胞钾释放f、代谢性酸中毒

(4)代谢性酸中毒

(5)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日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2 临床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2 呼吸衰竭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障囁一)限制性通气障碍市泡扩张受限二)阻塞性通气障筋道狭窄或阻塞二肺换气障碍(一)弥散障碍(二)肺通气气血比例失调(三)解剖分流增加少尿期(7-14天⑴尿的变化:少尿甚至无尿)(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衰,为F常见死因⑶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代谢性酸中毒(5)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临床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2 水肿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一一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微血管壁管流体增压升淋巴?、交换失衡一一钠水潴留

』收钠水增多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二)心内代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室重塑4、心肌细胞表型

改变、细胞外基质增多(三)心外代偿:、血容量增加2、

血流重分布、红细胞增多4、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心

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1,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收缩收缩结构功能改变,心肌能量

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连障碍,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

常,心脏各部位舒缩活动不协调肝性脑病患者为什么血氨升

高?

(一)氨生成增多。,肠道产氨增多。2,肾产氨增多。 3肌肉

产氨增多。二)氨清除不足。1肝功能受鸟氨酸循环障碍,尿

素合成减少。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氨直接进入体循环。

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3干扰

神经细胞膜功能。

肺源性心脏病产生机制?

肺??1所致血管壁增Un脉腔缩窄2 肺小动脉炎等血管器质性损

倔长期缺氧使血液粘滞度增高,加重心脏负荷2缺氧和酸中毒

降低心肌舒缩功能2 6用力呼吸使胸内压增高,心脏受压而影

响舒张功能2

DIC和休克?

(一)休克引的IC

休克晚期微循环障碍导致C :1,血液凝滞,使得红细胞聚

集,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凝血因子和纤溶产物不宜清除

各,组织缺血缺氧使得酸中毒血管内皮损伤3,肝肾功能降

低,使得凝血因子灭活和清除能力下降°

(二)DIC引发休克

急性DIC易导致休克的发生各大量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明

显减少各广泛出血血容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3心肌

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4,补体、激肽和纤溶系统激活,微血管

平滑肌舒施管通透性增高,使外周阻力降低各,FPD释放可促

进微血管扩张°

DIC出血机制:

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大量纤溶酶产生肾性

高蛋压肾实质1!变引起的高血各几制:⑴肾素血管紧张素分

泌增加(2;钠、水潴留;(3肾分泌的舒血管物质减少°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少尿的发生机制°

(1)肾缺血,如肾灌流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

的变化。(2)肾小管阻塞,区异型输血,挤压综合症,磺胺

结晶的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性贫血:机制1.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毒物抑制骨髓红细

胞生成3毒素破坏红细胞;4毒素使铁的吸收利用障碍;5.出

血° 急性肾功衰少尿期)尿的变化①尿量:少尿400ml/甚

至无尿<100ml/②尿液成分功能性ARF和器质性ARF 不同

(2)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衰,为ARF 常见

死因

⑶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原因:尿排钾J、摄入钾f、分

解代谢f,细胞钾释放f、代谢性酸中毒

⑷代谢性酸中毒

(5)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日时,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

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 临床

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呼吸衰竭发病

机制?

一,肺通气障囁一)限制性通气障碍市泡扩张受限二)阻塞

性通气障籲道狭窄或阻塞二使换气障囁一原尔散障碍(二)

肺通气气血比例失调(三)解剖分流增加少尿期(7-14天)

⑴尿的变化:少尿甚至无尿原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

肺水肿、心衰ARF常见死因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

原代谢性酸中毒⑸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

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

高°临床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水肿

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一一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微

血细血透体静压升高回"体压勰体交换失衡一一钠水潴留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二)心内代偿心率加快,

心缩力增强、心脏紧张源性扩呱心室重塑4、心肌细胞表型

改变、细胞外基质增多(三)心外代偿:1、血容量增加2、

血流重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心功

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1,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收缩收缩结构功能改变,心肌能量

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连障碍,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

常3,心脏各部位舒缩活动不协调肝性脑病患者为什么血氨升

高?

(一)氨生成增多。1,肠道产氨增多。2,肾产氨增多。

3肌肉产氨增多(二)氨清除不足。1,肝功能受鸟氨酸循环

障碍,尿素合成减少2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氨直接进入体循

环。

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3,干扰神经细胞膜功能。

肺源性心脏病产生机制?

肺小动和CO期11所致血!壁增厚硬化小1脉腔缩窄2 肺小动脉

炎等血管器质性损倔,长期缺氧使血液粘滞度增高,加重心脏

负荷5缺氧和酸中毒降低心肌舒缩功能2 6用力呼吸使胸内压

增高,心脏受压而影响舒张功能2

DIC和休克?

(一)休克引和IC

休克晚期微循环障碍导致C :1,血液凝滞,使得红细胞聚

集,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凝血因子和纤溶产物不宜清除

各,组织缺血缺氧使得酸中毒血管内皮损伤3,肝肾功能降

低,使得凝血因子灭活和清除能力下降°

(二)DIC引发休克

急性DIC易导致休克的发生1,大量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明

显减少各广泛出血血容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3心肌

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4,补体、激肽和纤溶系统激活,微血管

平滑肌舒张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外周阻力降低。5,FPD释放可

促进微血管扩张°

DIC出血机制:

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大量纤溶酶产生肾纤

蠶白限原实质病变引限的高成机制:(1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

增加(2)钠、水潴留;(3)肾分泌的舒血管物质减少°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少尿的发生机制°

⑴ 肾缺血,如肾灌流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的变

化。Q)肾小管阻塞,区异型输血,挤压综合症,磺胺结晶的

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性贫血:机制1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毒物抑制骨髓红细

胞生成;3?毒素破坏红细胞4毒素使铁的吸收利用障碍;5出

血° 急性肾功衰少尿期⑴尿的变化①尿量:少尿00ml/(甚

至无尿<100mi/②尿液成分功能B ARF和器质性ARF 不同

⑵ 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衰,为ARF 常见死

(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原因:尿排钾J、摄入钾

f、分解代谢f,细胞钾释放f、代谢性酸中毒

(4)代谢性酸中毒

(5)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日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

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 临床表

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呼吸衰竭发病机

制?

一,肺通气障囁一)限制性通气障麟泡扩张受卩限二)阻塞

性通气障籲道狭窄或阻塞二肺换气障碍(一)弥散障碍

(二)肺通气气血比例失调(三)解剖分流增加少尿期(7-

14天)⑴尿的变化:少尿甚至无尿)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

水肿、肺水肿、心衰因RF常见死因(3)高钾血症(最危险

的并发症原代谢性酸中毒⑸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

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起血中非蛋白

氮含量增高°临床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

等° 水肿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一一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激

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二)心内代偿心率加

快,心缩力增强、心脏紧张源性扩呱心室重塑4、心肌细胞

表型改变、细胞外基质增多(三)心外代偿:1、血容量增加

2、血流重分布3红细胞增多、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1,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收缩收缩结构功能改变,心肌能量

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连障碍,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

常,心脏各部位舒缩活动不协调肝性脑病患者为什么血氨升

高?

(一)氨生成增多。1,肠道产氨增多。2,肾产氨增多。 3肌

肉产氨增多(二)氨清除不足。1肝功能受鸟氨酸循环障碍,

尿素合成减少2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氨直接进入体循环。

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3,干扰神经细胞膜功能。

肺源性心脏病产生机制?

肺?期1留所肺血管壁增Hr 使脉腔缩窄2 肺小动脉炎等血管器

质性损傍长期缺氧使血液粘滞度增高,加重心脏负荷5缺氧和

酸中毒降低心肌舒缩功能2 6用力呼吸使胸内压增高,心脏受

压而影响舒张功能2

DIC和休克?

(一)休克引戏IC

休克晚期微循环障碍导致C :1,血液凝滞,使得红细胞聚

集,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凝血因子和纤溶产物不宜清除。

2,组织缺血缺氧使得酸中毒血管内皮损伤3,肝肾功能降低,

使得凝血因子灭活和清除能力下降2

(二)DIC引发休克

急性DIC易导致休克的发生1,大量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明

显减少2广泛出血血容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2 3心肌

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4,补体、激肽和纤溶系统激活,微血管

平滑肌舒张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外周阻力降低°5,FPD释放可

促进微血管扩张°

DIC出血机制:

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C大量纤溶酶产生肾性

高血压原实质病变引起的原血帥制:⑴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

加(2)钠、水潴留;(3)肾分泌的舒血管物质减少°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少尿的发生机制°

(1)肾缺血,如肾灌流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

的变化各2)肾小管阻塞,区异型输血,挤压综合症,磺胺

结晶的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性贫血:机制1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毒物抑制骨髓红细

胞生成3?毒素破坏红细胞4毒素使铁的吸收利用障碍;5.出

血°

急性肾功衰少尿期⑴尿的变化①尿量:少尿400ml/甚至无尿

<100mi/(②尿液成分功能B ARF和器质性ARF 不同

(2)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衰,为ARF 常见

死因

(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原因:尿排钾J、摄入钾

f、分解代谢f,细胞钾释放f、代谢性酸中毒

(4)代谢性酸中毒

(5)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

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 临床

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呼吸衰竭发病

机制?

一,肺通气障囁一)限制性通气障碍市泡扩张受限二)阻塞

性通气障筋道狭窄或阻塞二使换气障囁一原尔散障碍(二)

肺通气气血比例失调(三)解剖分流增加少尿期(7-14天)

⑴尿的变化:少尿甚至无尿限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

肺水肿、心衰因RF常见死因(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

症原代谢性酸中毒⑸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

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

增高°临床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水

肿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一一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微

血管噩流体静压升淋巴回流受阻体渗透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一

一钠水潴留

—球管w.t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管重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肾

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二)心内代偿心率加快,心

缩力增强心脏紧张源性扩呱心室重塑4、心肌细胞表型改

变、细胞外基质增多(三)心外代偿:、血容量增加各血流

重分布3红细胞增多4 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心功能不

全的发生机制

1,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收缩收缩结构功能改变,心肌能量

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连障碍,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

常,心脏各部位舒缩活动不协调肝性脑病患者为什么血氨升

高?

(一)氨生成增多。,肠道产氨增多。2,肾产氨增多。 3肌肉

产氨增多(二)氨清除不足。1肝功能受鸟氨酸循环障碍尿

素合成减少。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氨直接进入体循环。

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3干扰

神经细胞膜功能。

肺源性心脏病产生机制?

肺增厚肺小动脉官腔变窄2 肺小动脉炎等血管器质性损伤长期

缺氧使血液粘滞度增高,加重心脏负荷5,缺氧和酸中毒降低

心肌舒缩功能2 6用力呼吸使胸内压增高,心脏受压而影响舒

张功能2

DIC和休克?

(一)休克引JDIC

休克晚期微循环障碍导DC :1,血液凝滞,使得红细胞聚

集,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凝血因子和纤溶产物不宜清除

各,组织缺血缺氧使得酸中毒血管内皮损伤3,肝肾功能降

低,使得凝血因子灭活和清除能力下降°

(二)DIC引发休克

急性DIC易导致休克的发生1 ,大量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

明显减少2广泛出血血容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3,心

肌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4补体、激肽和纤溶系统激活,微血

管平滑肌舒张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外周阻力降低°5,FPD释放

可促进微血管扩张°

DIC出血机制:

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大量纤溶酶产生肾性高

白限肾实质薰产起的高形成机制:(1)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

增加(2;钠、水潴留;(3)肾分泌的舒血管物质减少°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少尿的发生机制°

(1)肾缺血,如肾灌流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的

变化。(2 (肾小管阻塞,区异型输血,挤压综合症,磺胺

结晶的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性贫血:机制1促红细胞生

成素减少2.毒物抑制骨髓红细胞生成3毒素破坏红细胞4.毒

素使铁的吸收利用障碍;5.出血° 急性肾功衰少尿期)尿的

变化①尿量:少[尿400ml/(甚至无尿<100mi/②尿液成分

功能性ARF和器质B ARF 不同

2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衰,为ARF

常见死因

(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原因:尿排钾J、摄入钾

f、分解代谢f,细胞钾释放f、代谢性酸中毒

⑷代谢性酸中毒

⑸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

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 临床

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呼吸衰竭发病

机制?

一,市通气障嗫一原艮制性通气障麟泡扩张受限二)阻塞性

通气障气道狭窄或阻塞二肺换气障碍(一原尔散障碍(二)

肺通气气血比例失调(三)解剖分流增加少尿期(7-14天)

⑴尿的变化:少尿甚至无尿限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

肺水肿、心衰ARF常见死因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

原(代谢性酸中毒5)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

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起血中非蛋白氮含

量增高°临床表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内环境稳定,因而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潴留)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2 ★肾性骨病指CRF时,由于钙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tD3活化障碍、铝积聚和酸中毒等所引起的骨病包括纤维性骨炎骨软化、骨质疏松和儿童肾性佝偻病2

★急性肾功能衰竦RF )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2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Q :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从而出现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及溶血性贫血的病理过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DIC时,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红细胞流经网孔时被冲击、挤压而破裂,形成裂体细胞。其脆性高,易发生溶血导致贫血,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

★休克: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为特征,并导致重要器官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2

★自身输血: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释放,使微静脉、静脉等容量血管收缩,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称为自身输血2

★自身输液: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增加显著, 毛细血管血压降低因此较多的组织间液回流入血管,到自身输液的作用2

★休克肺:严重的肺水肿,充血、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局部月市不张伴透明膜形成2休克时可伴发急性呼吸衰竭,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因称休克月市2

★多器官障碍综合症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复苏的过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2

★肝性脑病: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继发于肝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征各种严重肝病的晚期表现2

★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F!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等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似,可同样被神经末梢摄取、贮存和释放但生理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这类化学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内环境稳定,因而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潴留,电解质与酸碱平

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2 ★肾性骨病旨CRF

时,由于钙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tD3活

化障碍、铝积聚和酸中毒等所引起的骨病包括纤维性骨灸骨

软化、骨质疏松和儿童肾性佝偻病2

★急性肾功能衰竭RF )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泌尿功能

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2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

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2 ★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DIC):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因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从而出现出血多器官

功能障碍休克及溶血性贫血的病理过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DIC时,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

细网,红细胞流经网孔时被冲击、挤压而破裂,形成裂体细

胞。其脆性高,易发生溶血导致贫血,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

贫血2

★休克: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

衰竭,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为特征,并导致重

要器官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自身输血: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释放,使微静脉、静脉

等容量血管收缩,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称为自身输

血。

★自身输液: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增加显著,毛细

血管血压降低因此较多的组织间液回流入血1起到自身输液

的作用。

★休克肺:严重的肺水肿,充血、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局

部肺不张伴透明膜形成。休克时可伴发急性呼吸衰竭,表现

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称休克肺。

★多器官障碍综合症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复苏

的过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继发于肝功能障

碍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是各种严重肝病的晚期表现。

★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FN苯乙醇胺和羟

苯乙醇胺等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

胺相似可同样被神经末梢摄取、贮存和释放但生理效应远较

正常递质为专这类化学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

内环境稳定,因而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潴留)电解质与酸碱

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2 ★肾性骨病旨

CRF时,由于钙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VitD3活化障碍、铝积聚和酸中毒等所引起的骨病包括纤维性

骨炎骨软化、骨质疏松和儿童肾性佝偻病2

★急性肾功能衰邀RF ):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泌尿功

能急剧降低因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2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

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2 ★弥散性血

管内凝(DIC):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

栓,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从而出现出血多器

官功能障碍休克及溶血性贫血的病理过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DIC时因千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

细网,红细胞流经网孔时被冲击、挤压而破裂,形成裂体细

胞。其脆性高,易发生溶血导致贫血,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

贫血2

★休克: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

竭,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为特征,并导致重要

器官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2

★自身输血: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释放,使微静脉、静脉

等容量血管收缩,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称为自身输

血2

★自身输液: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增加显著, 毛细血

管血压降低因此较多的组织间液回流入血1起到自身输液的作

用2

★休克肺:严重的肺水肿,充血、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局

部肺不张伴透明膜形成2休克时可伴发急性呼吸衰竭,表现为

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称休克肺2

★多器官障碍综合症(ods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复苏的

过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2

★肝性脑病: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下发于肝功能障

碍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征各种严重肝病的晚期表现2

★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F!苯乙醇胺和羟

苯乙醇胺等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

胺相似,可同样被神经末梢摄取、贮存和释放但生理效应远

较正常递质为弱这类化学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

内环境稳定,因而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潴留、,电解质与酸

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2 ★肾性骨病指

CRF时,由于钙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tD3

活化障碍、铝积聚和酸中毒等所引起的骨病包括纤维性骨灸

骨软化、骨质疏松和儿童肾性佝偻病2

★急性肾功能衰邀RF ):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泌尿功

能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2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

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2 ★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5IC):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

栓,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从而出现出血多器

官功能障碍休克及溶血性贫血的病理过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DIC时,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

细网,红细胞流经网孔时被冲击、挤压而破裂,形成裂体细

胞。其脆性高,易发生溶血导致贫血,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

贫血2

★休克: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

内环境稳定,因而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潴留,电解质与酸碱平

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2 ★肾性骨病旨CRF

时,由于钙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tD3活

化障碍、铝积聚和酸中毒等所引起的骨旋括纤维性骨炎、软

化、骨质疏松和儿童肾性佝偻病2

★急性肾功能衰竭RF )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泌尿功能

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2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

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2 ★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DIC):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

栓,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从而出现出血多器

官功能障碍、休克及溶血性贫血的病理过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DIC时,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

细网红细胞流经网孔时被冲击、挤压而破裂,形成裂体细胞

其脆性高,易发生溶血导致贫血,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

★休克: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

衰竭,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为特征,并导致重

要器官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2 ★自身输血:儿

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释放,使微静脉、静脉等容量血管收

缩,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称为自身输血。

★自身输液: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增加显著,毛细

血管血压降低因此较多的组织间液回流入血1起到自身输液

的作用各

★休克肺:严重的肺水肿,充血、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局

部肺不张伴透明膜形成。休克时可伴发急性呼吸衰竭,表现

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称休克肺各

★多器官障碍综合症(ods)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复苏

的过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下发于肝功能障

碍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征各种严重肝病的晚期表现2

★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FN苯乙醇胺和羟

苯乙醇胺等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

胺相似可同样被神经末梢摄取、贮存和释放但生理效应远较

正常递质为专这类化学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

衰竭,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为特征,并导致重

要器官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各★自身输血:

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释放,使微静脉、静脉等容量血管收

缩,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称为自身输血。

★自身输液: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增加显著,毛细

血管血压降低因此较多的组织间液回流入血管.

到自身输液的作用各

★休克肺:严重的肺水肿,充血、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局

部肺不张伴透明膜形成。休克时可伴发急性呼吸衰竭,表现

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称休克肺各

★多器官障碍综合症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复苏的

过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发于肝功能障碍

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是各种严重肝病的晚期表现各

★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苯乙醇胺和羟苯

乙醇胺等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相似可同样被神经末梢摄取、贮存和释放但生理效应远较正

常递质为专这类化学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

质2

★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

★死腔样通或不部分肺泡血于0少而通气良好,程显著大于正常,肺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死腔样通气2 ★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就掺入动脉血内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定义: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 低钾W.5

★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2也称乏氧性缺氧2

★紫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脫氧血红蛋白鬲/d,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2也称发绀2

★脫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严重时会虚脱甚至危及生命2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脏的收缩甲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导致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2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和静脉系统淤血,出现心腔扩大2 质°

★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死腔样

通或不伴分肺泡血于减少而通的病好Q程显著大于正常,肺

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死腔样通气° ★功能性分流(静脉

血掺杂原E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

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就

掺入动脉血内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高钾血症限hyperkalemjia定义: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 低钾<3.5

★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彳氐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

征的缺氧°也称乏氧性缺氧°

★紫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脫氧血红蛋白5g/dJ使

皮肤、粘膜呈青紫色°也称发绀°

★脫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不能及时补

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

群,严重时会虚脱甚至危及生命°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脏的收缩橄舒

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不能满足机体

代谢需求而导致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

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水钠

潴留血容量增加和静脉系统淤血,出现心腔扩大。

质2

★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死腔样

通伴或不分肺泡血流减少而通气良好过程显著大于正常,肺

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死腔样通气2 ★功能性分流(静脉血

掺杂)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Q显

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就掺

入动脉血内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定义: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 低钾<3.5

★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彳氐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

特征的缺氧2也称乏氧性缺氧2

★紫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脫氧血红蛋白5g/dl使

皮肤、粘膜呈青紫色2也称发绀2

★脫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及时补

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

群,严重时会虚脱甚至危及生命2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

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

而导致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

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2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水钠潴

留、血容量增加和静脉系统淤!并出现心腔扩大2

质2

★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死腔样

通伴或不分肺泡血流减少而通气良好,程显著大于正常,肺

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死腔样通气2 ★功能性分流(静脉

血掺杂)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Q

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就

掺入动脉血称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高钾血症(hyperkalem)定义: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 低钾<3.5

★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彳氐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

征的缺氧2也称乏氧性缺氧2

★紫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脫氧血红蛋白g/dl使皮

肤、粘膜呈青紫色2也称发绀2

★脫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能及时补

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

群,严重时会虚脱甚至危及生命2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

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

求而导致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各

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2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水钠潴

留血容量增加和静脉系统淤血并出现心腔扩大2

质°

★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死腔使

伴或不部分肺泡|于减少少而通气良好,%著大于正常,肺

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死腔样通气° ★功能性分流(静脉

血掺杂)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VA/Q

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就

掺入动脉血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定义: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 低钾<3.5

★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彳氐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

征的缺氧°也称乏氧性缺氧°

★紫绀(cyanosi s)毛细血管中脫氧血红蛋白g/d,使皮肤、

粘膜呈青紫色°也称发绀°

★脫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及时补

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弓I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

候群,严重时会虚脱甚至危及生命°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收缩汙或舒

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不能满足机体

代谢需求而导致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

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水钠

潴留血容量增加和静脉系统淤血,出现心腔扩大。

水增多

交换失衡一一钠水潴留

—球管WBFR管小翩收钠水增多

水肿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一一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微血细通透性体静压升交换失衡一一钠水潴留

:钠水增多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二)心内代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室重

塑4心肌细胞表型改变、细胞外基质增多(三)心外代偿:1、血容量增加各血流重分稲、红细胞增多I、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1,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收缩收缩结构功能改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连障碍,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常3,心脏各部位舒缩活动不协调肝性脑病患者为什么血氨升高?

(一)氨生成增多。1,肠道产氨增多。2,肾产氨增多。

3,肌肉产氨增多。二)氨清除不足。1肝功能受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合成减少。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氨直接进入体循环。

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3,干扰神经细胞膜功能。

肺源性心脏病产生机制?

肺缺氧和CO期11,1血增壁增引硬化小使脉收变窄2 肺小动脉炎等血管器质性损倔9长期缺氧使血液粘滞度增高,加重心脏负荷5缺氧和酸中毒降低心肌舒缩功能2

6,用力呼吸使胸内压增高,心脏受压而影响舒张功能2

DIC和休克?

(一)休克引发DIC

休克晚期微循环障碍导致C :1,血液凝滞,使得红细胞聚集,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凝血因子和纤溶产物不宜清除各,组织缺血缺氧使得酸中毒血管内皮损伤2,肝肾功能降低,使得凝血因子灭活和清除能力下降2

(二)DIC引发休克

急性DIC易导致休克的发生各大量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明显减少2,广泛出血血容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2 3,心肌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4补体、激肽和纤溶系统激活,微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外周阻力降低。5,FPD释放可促进微血管扩张2

DIC出血机制:

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大量纤溶酶产生肾性高血压:肾原实质病!产物暫高血压机制:⑴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2)钠、水潴留;(3)肾分泌的舒血管物质减少2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少尿的发生机制2

(1)肾缺血,如肾灌流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的变化。(2)肾小管阻塞,区异型输血,挤压综合症,磺胺结晶的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2

肾性贫血:机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毒物抑制骨髓红细胞生成;3?毒素破坏红细胞4.毒素使铁的吸收利用障碍;5.出血2

急性肾功衰少尿期⑴尿的变化①尿量:少<400ml/(甚至无尿(<100ml/②尿液成分功能,性ARF和器质性ARF 不同(2)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衰,为ARF 常见死因

(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原因:尿排钾J、摄入钾f、分解代谢f,细胞钾释放f、代谢性酸中毒

(4)代谢性酸中毒

(5)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日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2 临床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2 呼吸衰竭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障囁一)限制性通气障碍市泡扩张受限二)阻塞性通气障筋道狭窄或阻塞二肺换气障碍(一)弥散障碍(二)肺通气气血比例失调(三)解剖分流增加少尿期(7-14天⑴尿的变化:少尿甚至无尿)(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衰,为F常见死因⑶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代谢性酸中毒(5)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临床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2 水肿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一一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微血管壁管流体增压升淋巴?、交换失衡一一钠水潴留

』收钠水增多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二)心内代偿心率加快,

心缩力增强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室重塑4、心肌细胞表型

改变、细胞外基质增多(三)心外代偿:、血容量增加2、

血流重分布、红细胞增多4、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心

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1,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收缩收缩结构功能改变,心肌能量

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连障碍,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

常,心脏各部位舒缩活动不协调肝性脑病患者为什么血氨升

高?

(一)氨生成增多。,肠道产氨增多。2,肾产氨增多。 3肌肉

产氨增多。二)氨清除不足。1肝功能受鸟氨酸循环障碍,尿

素合成减少。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氨直接进入体循环。

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3干扰

神经细胞膜功能。

肺源性心脏病产生机制?

肺??1所致血管壁增Un脉腔缩窄2 肺小动脉炎等血管器质性损

倔长期缺氧使血液粘滞度增高,加重心脏负荷2缺氧和酸中毒

降低心肌舒缩功能2 6用力呼吸使胸内压增高,心脏受压而影

响舒张功能2

DIC和休克?

(一)休克引的IC

休克晚期微循环障碍导致C :1,血液凝滞,使得红细胞聚

集,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凝血因子和纤溶产物不宜清除

各,组织缺血缺氧使得酸中毒血管内皮损伤3,肝肾功能降

低,使得凝血因子灭活和清除能力下降°

(二)DIC引发休克

急性DIC易导致休克的发生各大量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明

显减少各广泛出血血容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3心肌

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4,补体、激肽和纤溶系统激活,微血管

平滑肌舒施管通透性增高,使外周阻力降低各,FPD释放可促

进微血管扩张°

DIC出血机制:

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大量纤溶酶产生肾性

高蛋压肾实质1!变引起的高血各几制:⑴肾素血管紧张素分

泌增加(2;钠、水潴留;(3肾分泌的舒血管物质减少°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少尿的发生机制°

(1)肾缺血,如肾灌流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

的变化。(2)肾小管阻塞,区异型输血,挤压综合症,磺胺

结晶的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性贫血:机制1.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毒物抑制骨髓红细

胞生成3毒素破坏红细胞;4毒素使铁的吸收利用障碍;5.出

血° 急性肾功衰少尿期)尿的变化①尿量:少尿400ml/甚

至无尿<100ml/②尿液成分功能性ARF和器质性ARF 不同

(2)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衰,为ARF 常见

死因

⑶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原因:尿排钾J、摄入钾f、分

解代谢f,细胞钾释放f、代谢性酸中毒

⑷代谢性酸中毒

(5)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日时,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

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 临床

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呼吸衰竭发病

机制?

一,肺通气障囁一)限制性通气障碍市泡扩张受限二)阻塞

性通气障籲道狭窄或阻塞二使换气障囁一原尔散障碍(二)

肺通气气血比例失调(三)解剖分流增加少尿期(7-14天)

⑴尿的变化:少尿甚至无尿原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

肺水肿、心衰ARF常见死因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

原代谢性酸中毒⑸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

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

高°临床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水肿

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一一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微

血细血透体静压升高回"体压勰体交换失衡一一钠水潴留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二)心内代偿心率加快,

心缩力增强、心脏紧张源性扩呱心室重塑4、心肌细胞表型

改变、细胞外基质增多(三)心外代偿:1、血容量增加2、

血流重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心功

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1,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收缩收缩结构功能改变,心肌能量

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连障碍,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

常3,心脏各部位舒缩活动不协调肝性脑病患者为什么血氨升

高?

(一)氨生成增多。1,肠道产氨增多。2,肾产氨增多。

3肌肉产氨增多(二)氨清除不足。1,肝功能受鸟氨酸循环

障碍,尿素合成减少2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氨直接进入体循

环。

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3,干扰神经细胞膜功能。

肺源性心脏病产生机制?

肺小动和CO期11所致血!壁增厚硬化小1脉腔缩窄2 肺小动脉

炎等血管器质性损倔,长期缺氧使血液粘滞度增高,加重心脏

负荷5缺氧和酸中毒降低心肌舒缩功能2 6用力呼吸使胸内压

增高,心脏受压而影响舒张功能2

DIC和休克?

(一)休克引和IC

休克晚期微循环障碍导致C :1,血液凝滞,使得红细胞聚

集,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凝血因子和纤溶产物不宜清除

各,组织缺血缺氧使得酸中毒血管内皮损伤3,肝肾功能降

低,使得凝血因子灭活和清除能力下降°

(二)DIC引发休克

急性DIC易导致休克的发生1,大量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明

显减少各广泛出血血容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3心肌

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4,补体、激肽和纤溶系统激活,微血管

平滑肌舒张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外周阻力降低。5,FPD释放可

促进微血管扩张°

DIC出血机制:

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大量纤溶酶产生肾纤

蠶白限原实质病变引限的高成机制:(1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

增加(2)钠、水潴留;(3)肾分泌的舒血管物质减少°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少尿的发生机制°

⑴ 肾缺血,如肾灌流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的变

化。Q)肾小管阻塞,区异型输血,挤压综合症,磺胺结晶的

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性贫血:机制1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毒物抑制骨髓红细

胞生成;3?毒素破坏红细胞4毒素使铁的吸收利用障碍;5出

血° 急性肾功衰少尿期⑴尿的变化①尿量:少尿00ml/(甚

至无尿<100mi/②尿液成分功能B ARF和器质性ARF 不同

⑵ 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衰,为ARF 常见死

(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原因:尿排钾J、摄入钾

f、分解代谢f,细胞钾释放f、代谢性酸中毒

(4)代谢性酸中毒

(5)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日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

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 临床表

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呼吸衰竭发病机

制?

一,肺通气障囁一)限制性通气障麟泡扩张受卩限二)阻塞

性通气障籲道狭窄或阻塞二肺换气障碍(一)弥散障碍

(二)肺通气气血比例失调(三)解剖分流增加少尿期(7-

14天)⑴尿的变化:少尿甚至无尿)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

水肿、肺水肿、心衰因RF常见死因(3)高钾血症(最危险

的并发症原代谢性酸中毒⑸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

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起血中非蛋白

氮含量增高°临床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

等° 水肿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一一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激

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二)心内代偿心率加

快,心缩力增强、心脏紧张源性扩呱心室重塑4、心肌细胞

表型改变、细胞外基质增多(三)心外代偿:1、血容量增加

2、血流重分布3红细胞增多、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1,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收缩收缩结构功能改变,心肌能量

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连障碍,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

常,心脏各部位舒缩活动不协调肝性脑病患者为什么血氨升

高?

(一)氨生成增多。1,肠道产氨增多。2,肾产氨增多。 3肌

肉产氨增多(二)氨清除不足。1肝功能受鸟氨酸循环障碍,

尿素合成减少2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氨直接进入体循环。

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3,干扰神经细胞膜功能。

肺源性心脏病产生机制?

肺?期1留所肺血管壁增Hr 使脉腔缩窄2 肺小动脉炎等血管器

质性损傍长期缺氧使血液粘滞度增高,加重心脏负荷5缺氧和

酸中毒降低心肌舒缩功能2 6用力呼吸使胸内压增高,心脏受

压而影响舒张功能2

DIC和休克?

(一)休克引戏IC

休克晚期微循环障碍导致C :1,血液凝滞,使得红细胞聚

集,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凝血因子和纤溶产物不宜清除。

2,组织缺血缺氧使得酸中毒血管内皮损伤3,肝肾功能降低,

使得凝血因子灭活和清除能力下降2

(二)DIC引发休克

急性DIC易导致休克的发生1,大量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明

显减少2广泛出血血容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2 3心肌

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4,补体、激肽和纤溶系统激活,微血管

平滑肌舒张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外周阻力降低°5,FPD释放可

促进微血管扩张°

DIC出血机制:

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C大量纤溶酶产生肾性

高血压原实质病变引起的原血帥制:⑴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

加(2)钠、水潴留;(3)肾分泌的舒血管物质减少°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少尿的发生机制°

(1)肾缺血,如肾灌流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

的变化各2)肾小管阻塞,区异型输血,挤压综合症,磺胺

结晶的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性贫血:机制1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毒物抑制骨髓红细

胞生成3?毒素破坏红细胞4毒素使铁的吸收利用障碍;5.出

血°

急性肾功衰少尿期⑴尿的变化①尿量:少尿400ml/甚至无尿

<100mi/(②尿液成分功能B ARF和器质性ARF 不同

(2)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衰,为ARF 常见

死因

(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原因:尿排钾J、摄入钾

f、分解代谢f,细胞钾释放f、代谢性酸中毒

(4)代谢性酸中毒

(5)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

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 临床

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呼吸衰竭发病

机制?

一,肺通气障囁一)限制性通气障碍市泡扩张受限二)阻塞

性通气障筋道狭窄或阻塞二使换气障囁一原尔散障碍(二)

肺通气气血比例失调(三)解剖分流增加少尿期(7-14天)

⑴尿的变化:少尿甚至无尿限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

肺水肿、心衰因RF常见死因(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

症原代谢性酸中毒⑸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

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

增高°临床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水

肿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一一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微

血管噩流体静压升淋巴回流受阻体渗透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一

一钠水潴留

—球管w.t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管重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肾

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二)心内代偿心率加快,心

缩力增强心脏紧张源性扩呱心室重塑4、心肌细胞表型改

变、细胞外基质增多(三)心外代偿:、血容量增加各血流

重分布3红细胞增多4 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心功能不

全的发生机制

1,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收缩收缩结构功能改变,心肌能量

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连障碍,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

常,心脏各部位舒缩活动不协调肝性脑病患者为什么血氨升

高?

(一)氨生成增多。,肠道产氨增多。2,肾产氨增多。 3肌肉

产氨增多(二)氨清除不足。1肝功能受鸟氨酸循环障碍尿

素合成减少。门体分流,来自肠道的氨直接进入体循环。

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3干扰

神经细胞膜功能。

肺源性心脏病产生机制?

肺增厚肺小动脉官腔变窄2 肺小动脉炎等血管器质性损伤长期

缺氧使血液粘滞度增高,加重心脏负荷5,缺氧和酸中毒降低

心肌舒缩功能2 6用力呼吸使胸内压增高,心脏受压而影响舒

张功能2

DIC和休克?

(一)休克引JDIC

休克晚期微循环障碍导DC :1,血液凝滞,使得红细胞聚

集,血小板黏附聚集,活化凝血因子和纤溶产物不宜清除

各,组织缺血缺氧使得酸中毒血管内皮损伤3,肝肾功能降

低,使得凝血因子灭活和清除能力下降°

(二)DIC引发休克

急性DIC易导致休克的发生1 ,大量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

明显减少2广泛出血血容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3,心

肌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4补体、激肽和纤溶系统激活,微血

管平滑肌舒张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外周阻力降低°5,FPD释放

可促进微血管扩张°

DIC出血机制:

a凝血物质大量消耗继发性纤溶亢进大量纤溶酶产生肾性高

白限肾实质薰产起的高形成机制:(1)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

增加(2;钠、水潴留;(3)肾分泌的舒血管物质减少°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少尿的发生机制°

(1)肾缺血,如肾灌流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的

变化。(2 (肾小管阻塞,区异型输血,挤压综合症,磺胺

结晶的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性贫血:机制1促红细胞生

成素减少2.毒物抑制骨髓红细胞生成3毒素破坏红细胞4.毒

素使铁的吸收利用障碍;5.出血° 急性肾功衰少尿期)尿的

变化①尿量:少[尿400ml/(甚至无尿<100mi/②尿液成分

功能性ARF和器质B ARF 不同

2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心衰,为ARF

常见死因

(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原因:尿排钾J、摄入钾

f、分解代谢f,细胞钾释放f、代谢性酸中毒

⑷代谢性酸中毒

⑸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

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 临床

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呼吸衰竭发病

机制?

一,市通气障嗫一原艮制性通气障麟泡扩张受限二)阻塞性

通气障气道狭窄或阻塞二肺换气障碍(一原尔散障碍(二)

肺通气气血比例失调(三)解剖分流增加少尿期(7-14天)

⑴尿的变化:少尿甚至无尿限水中毒:严重时导致脑水肿、

肺水肿、心衰ARF常见死因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并发症

原(代谢性酸中毒5)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

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起血中非蛋白氮含

量增高°临床表职食、恶心、呕吐、头疼、出血倾向等°

内环境稳定,因而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潴留)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2 ★肾性骨病指CRF时,由于钙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tD3活化障碍、铝积聚和酸中毒等所引起的骨病包括纤维性骨炎骨软化、骨质疏松和儿童肾性佝偻病2

★急性肾功能衰竦RF )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2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Q :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从而出现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及溶血性贫血的病理过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DIC时,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红细胞流经网孔时被冲击、挤压而破裂,形成裂体细胞。其脆性高,易发生溶血导致贫血,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

★休克: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为特征,并导致重要器官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2

★自身输血: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释放,使微静脉、静脉等容量血管收缩,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称为自身输血2

★自身输液: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增加显著, 毛细血管血压降低因此较多的组织间液回流入血管,到自身输液的作用2

★休克肺:严重的肺水肿,充血、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局部月市不张伴透明膜形成2休克时可伴发急性呼吸衰竭,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因称休克月市2

★多器官障碍综合症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复苏的过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2

★肝性脑病: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继发于肝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征各种严重肝病的晚期表现2

★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F!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等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似,可同样被神经末梢摄取、贮存和释放但生理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这类化学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内环境稳定,因而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潴留,电解质与酸碱平

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2 ★肾性骨病旨CRF

时,由于钙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tD3活

化障碍、铝积聚和酸中毒等所引起的骨病包括纤维性骨灸骨

软化、骨质疏松和儿童肾性佝偻病2

★急性肾功能衰竭RF )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泌尿功能

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2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

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2 ★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DIC):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因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从而出现出血多器官

功能障碍休克及溶血性贫血的病理过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DIC时,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

细网,红细胞流经网孔时被冲击、挤压而破裂,形成裂体细

胞。其脆性高,易发生溶血导致贫血,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

贫血2

★休克: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

衰竭,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为特征,并导致重

要器官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自身输血: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释放,使微静脉、静脉

等容量血管收缩,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称为自身输

血。

★自身输液: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增加显著,毛细

血管血压降低因此较多的组织间液回流入血1起到自身输液

的作用。

★休克肺:严重的肺水肿,充血、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局

部肺不张伴透明膜形成。休克时可伴发急性呼吸衰竭,表现

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称休克肺。

★多器官障碍综合症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复苏

的过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继发于肝功能障

碍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是各种严重肝病的晚期表现。

★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FN苯乙醇胺和羟

苯乙醇胺等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

胺相似可同样被神经末梢摄取、贮存和释放但生理效应远较

正常递质为专这类化学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

内环境稳定,因而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潴留)电解质与酸碱

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2 ★肾性骨病旨

CRF时,由于钙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VitD3活化障碍、铝积聚和酸中毒等所引起的骨病包括纤维性

骨炎骨软化、骨质疏松和儿童肾性佝偻病2

★急性肾功能衰邀RF ):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泌尿功

能急剧降低因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2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

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2 ★弥散性血

管内凝(DIC):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

栓,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从而出现出血多器

官功能障碍休克及溶血性贫血的病理过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DIC时因千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

细网,红细胞流经网孔时被冲击、挤压而破裂,形成裂体细

胞。其脆性高,易发生溶血导致贫血,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

贫血2

★休克: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

竭,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为特征,并导致重要

器官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2

★自身输血: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释放,使微静脉、静脉

等容量血管收缩,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称为自身输

血2

★自身输液: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增加显著, 毛细血

管血压降低因此较多的组织间液回流入血1起到自身输液的作

用2

★休克肺:严重的肺水肿,充血、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局

部肺不张伴透明膜形成2休克时可伴发急性呼吸衰竭,表现为

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称休克肺2

★多器官障碍综合症(ods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复苏的

过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2

★肝性脑病: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下发于肝功能障

碍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征各种严重肝病的晚期表现2

★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F!苯乙醇胺和羟

苯乙醇胺等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

胺相似,可同样被神经末梢摄取、贮存和释放但生理效应远

较正常递质为弱这类化学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

内环境稳定,因而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潴留、,电解质与酸

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2 ★肾性骨病指

CRF时,由于钙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tD3

活化障碍、铝积聚和酸中毒等所引起的骨病包括纤维性骨灸

骨软化、骨质疏松和儿童肾性佝偻病2

★急性肾功能衰邀RF ):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泌尿功

能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2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

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2 ★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5IC):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

栓,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从而出现出血多器

官功能障碍休克及溶血性贫血的病理过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DIC时,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

细网,红细胞流经网孔时被冲击、挤压而破裂,形成裂体细

胞。其脆性高,易发生溶血导致贫血,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

贫血2

★休克: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

内环境稳定,因而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潴留,电解质与酸碱平

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2 ★肾性骨病旨CRF

时,由于钙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tD3活

化障碍、铝积聚和酸中毒等所引起的骨旋括纤维性骨炎、软

化、骨质疏松和儿童肾性佝偻病2

★急性肾功能衰竭RF )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泌尿功能

急剧降低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2

★氮质血症肾功能障碍时,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

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2 ★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DIC):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

栓,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从而出现出血多器

官功能障碍、休克及溶血性贫血的病理过

★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DIC时,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

细网红细胞流经网孔时被冲击、挤压而破裂,形成裂体细胞

其脆性高,易发生溶血导致贫血,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

★休克: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

衰竭,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为特征,并导致重

要器官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2 ★自身输血:儿

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释放,使微静脉、静脉等容量血管收

缩,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称为自身输血。

★自身输液: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增加显著,毛细

血管血压降低因此较多的组织间液回流入血1起到自身输液

的作用各

★休克肺:严重的肺水肿,充血、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局

部肺不张伴透明膜形成。休克时可伴发急性呼吸衰竭,表现

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称休克肺各

★多器官障碍综合症(ods)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复苏

的过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下发于肝功能障

碍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征各种严重肝病的晚期表现2

★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FN苯乙醇胺和羟

苯乙醇胺等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

胺相似可同样被神经末梢摄取、贮存和释放但生理效应远较

正常递质为专这类化学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

衰竭,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为特征,并导致重

要器官代谢障碍的一种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各★自身输血:

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释放,使微静脉、静脉等容量血管收

缩,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称为自身输血。

★自身输液: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增加显著,毛细

血管血压降低因此较多的组织间液回流入血管.

到自身输液的作用各

★休克肺:严重的肺水肿,充血、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局

部肺不张伴透明膜形成。休克时可伴发急性呼吸衰竭,表现

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称休克肺各

★多器官障碍综合症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复苏的

过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的前提发于肝功能障碍

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综合是各种严重肝病的晚期表现各

★假性神经递质false neurotransmitter:苯乙醇胺和羟苯

乙醇胺等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相似可同样被神经末梢摄取、贮存和释放但生理效应远较正

常递质为专这类化学物质称为假性神经递

质2

★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

★死腔样通或不部分肺泡血于0少而通气良好,程显著大于正常,肺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死腔样通气2 ★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就掺入动脉血内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定义: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 低钾W.5

★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2也称乏氧性缺氧2

★紫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脫氧血红蛋白鬲/d,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2也称发绀2

★脫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严重时会虚脱甚至危及生命2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脏的收缩甲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导致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2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和静脉系统淤血,出现心腔扩大2 质°

★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死腔样

通或不伴分肺泡血于减少而通的病好Q程显著大于正常,肺

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死腔样通气° ★功能性分流(静脉

血掺杂原E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

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就

掺入动脉血内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高钾血症限hyperkalemjia定义: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 低钾<3.5

★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彳氐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

征的缺氧°也称乏氧性缺氧°

★紫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脫氧血红蛋白5g/dJ使

皮肤、粘膜呈青紫色°也称发绀°

★脫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不能及时补

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

群,严重时会虚脱甚至危及生命°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脏的收缩橄舒

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不能满足机体

代谢需求而导致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

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水钠

潴留血容量增加和静脉系统淤血,出现心腔扩大。

质2

★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死腔样

通伴或不分肺泡血流减少而通气良好过程显著大于正常,肺

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死腔样通气2 ★功能性分流(静脉血

掺杂)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Q显

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就掺

入动脉血内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定义: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 低钾<3.5

★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彳氐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

特征的缺氧2也称乏氧性缺氧2

★紫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脫氧血红蛋白5g/dl使

皮肤、粘膜呈青紫色2也称发绀2

★脫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及时补

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

群,严重时会虚脱甚至危及生命2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

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

而导致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

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2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水钠潴

留、血容量增加和静脉系统淤!并出现心腔扩大2

质2

★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死腔样

通伴或不分肺泡血流减少而通气良好,程显著大于正常,肺

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死腔样通气2 ★功能性分流(静脉

血掺杂)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Q

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就

掺入动脉血称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高钾血症(hyperkalem)定义: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 低钾<3.5

★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彳氐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

征的缺氧2也称乏氧性缺氧2

★紫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脫氧血红蛋白g/dl使皮

肤、粘膜呈青紫色2也称发绀2

★脫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能及时补

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

群,严重时会虚脱甚至危及生命2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

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

求而导致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各

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2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水钠潴

留血容量增加和静脉系统淤血并出现心腔扩大2

质°

★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死腔使

伴或不部分肺泡|于减少少而通气良好,%著大于正常,肺

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死腔样通气° ★功能性分流(静脉

血掺杂)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VA/Q

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就

掺入动脉血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定义: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 低钾<3.5

★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彳氐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

征的缺氧°也称乏氧性缺氧°

★紫绀(cyanosi s)毛细血管中脫氧血红蛋白g/d,使皮肤、

粘膜呈青紫色°也称发绀°

★脫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及时补

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弓I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

候群,严重时会虚脱甚至危及生命°

★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收缩汙或舒

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不能满足机体

代谢需求而导致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

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终末状态。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水钠

潴留血容量增加和静脉系统淤血,出现心腔扩大。

水增多

交换失衡一一钠水潴留

—球管WBFR管小翩收钠水增多

中点(岐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八会穴:筋会一阳陵泉;脉会一太渊;骨会一大杼; 髓会T悬钟;脏会T章门;腑会T中脘;气会T膻中;血会T膈俞。

13、四海:髓海—脑;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 十二经之海—冲脉;

14、附近穴位:

⑴脐相平的腧穴:肓俞,天枢,大横,腰阳关,大肠俞,腰眼,第16椎的华佗、夹脊穴。

⑵膻中相平的腧穴:神封,天池,乳中。

⑶瞳孔之下的腧穴:承泣,四白,巨廖(骨),地仓。

⑷肘横纹附近6穴:①小海②天井③曲池④尺泽⑤ 曲泽⑥少海。

⑸腕横纹附近6穴:①阳谷②阳池③阳溪④太渊⑤ 大陵⑥神门

⑹与脑连:督脉,膀胱

⑺耳前穴位3个:听宫,听会,耳门

15、肩三针:肩中,肩贞,肩髃

16、四关穴:合谷,太冲

18、四天穴:天窗,天容,天牖,天鼎

19、四弯穴:曲泽,委中

20、三小胆:耳门,听宫,听会

21、治疗中风后遗症:天柱,完骨,风池

22、治疗面神经麻痹:翳风,完骨,风池

23、孕妇禁穴:除小腹部诸穴还有三阴交,合谷,次,中极,昆仑、至阴。

24三合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25、前发迹上0.5寸6穴:神庭,眉冲,头临泣,曲差,本神,头维

26、任脉上特定穴:(木)中极膀胱募穴,关元小肠募穴,气海肓之原穴,石门三焦募穴,中脘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巨阙心募穴,膻中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鸠尾络穴膏之原穴。

六、毫针刺法

1、提插捻转的补泻:

①捻转:补,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②提插: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2、双手进针的种类: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3、晕针表现及定义: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恶心欲吐、精神萎倦、四肢厥冷。

4、三棱针又称锋针;刺法4种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

5、豹纹刺:(散刺法)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

6、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7、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

8、侯气: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安静地较长时间的留针,也可间歇的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直待气之所至之谓。

9、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七、拔罐方法

几种火罐法(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

滴酒法),水罐法,抽气罐法

八、常用灸法

1、艾灸:⑴艾炷灸—直接灸—①瘢痕灸;②无瘢痕灸张仲景学术研究

—间接灸—①隔姜灸;②隔蒜灸;③隔盐灸;④隔附子饼灸

⑵艾条灸:悬起灸—①温和灸;②雀啄灸;③回旋灸

实按灸—①太乙针灸;②雷火针灸

⑶温针灸:针和灸并用,不属于艾条灸

⑷温灸器灸

2、其他灸法:⑴灯火灸

⑵天灸—①白芥子灸;②蒜泥灸;③斑螯灸

隔蒜灸作用(不治呕):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

太乙神针:雷火神针属实按灸

施灸注意事项:

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

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一般不适宜用瘢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适宜施灸

病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目

第一部分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极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Basal pathogenesis(基本病理过程) 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值和凋亡障碍等) 3.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二、简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脑死亡(brain death)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健康(health)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disease)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5.诱因

诱因是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分子病 分子病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7.基因病 基因病是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8.条件 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9.因果交替规律 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这种因果的相互转化常常促进疾病的恶化,导致恶性循环。 二、简答题 1.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是什么? ①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死亡时间、适时停止复苏抢救。 ②有利于器官移植。 2.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①自主呼吸停止。 ②不可逆性深度昏迷。 ③脑电波消失。 ④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疾病与病理过程的区别是什么? 4.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有何区别? 遗传因素指染色体或基因等遗传物质畸变或变异引起的疾病。先天性因素指那些损害胎儿发育的因素。 5.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生物因素 ②理化因素 ③营养因素 ④遗传因素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 跨细胞液是组织间液中的极少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腔隙(关节囊、颅腔、胸腔、腹腔等)中,是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为一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AQP) 是一组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又称为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 又称为水中毒,其特点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是由于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并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又称为高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液体超过胶体网状物的吸附能力时,形成游离的液体,后者在组织间隙中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当液体积聚到一定量后,用手指按压该部位皮肤,游离液体便从按压点向周围散开,形成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 异位钙化 在高钙或高磷血症时,体内多处可形成钙化,如血管壁、关节周围、软骨、肾、鼓膜钙化等,这些钙化灶引起相应器官的功能损害。 阴离子间隙 (anion gap,AG) 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反常性酸性尿 碱中毒时尿液一般呈碱性,但在缺钾等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时,在远曲小管因Na+-H+交换加强,导致肾泌H+增多,故尿呈酸性,称之为反常性酸性尿。 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 是指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缺氧:组织氧供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发热:是指当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 3.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 4.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 5.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6.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7.休克:是指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伤的病理过程。 8.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在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及休克或休克复苏后,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9.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10.裂体细胞:DIC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红细胞,其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裂体细胞。 1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12.劳力性呼吸困难:轻度左心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最早的表现。 13.端坐呼吸:患者在静息时已出现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故需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称为端坐呼吸。 14.呼吸衰竭:是指由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在海平面,静息呼吸状态下,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85083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2.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p?θ??l?d?ik ?pr?uses]: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3.循证医学(EBM):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全良好状态。 5.疾病(disease):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7.遗传易感性(genetic susceptibility)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个体患病风险. 8.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抗原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9.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10.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11.死亡(death):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2.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13.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14.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15.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时,尤其是小儿,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16.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17.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18.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19.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Health 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 Disease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体内有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系列改变,临床上出现症状、体征等各种障碍 brain death 是指全脑机能不可逆性、永久性丧失,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心肌重塑(myocardial remodeling) 由于长期负荷过度,心肌细胞、非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在基因表达改变的基础上,而发生的心脏结构、代谢和功能的适应性变化。心脏的紧张源性扩张 伴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称之为紧张源性扩张 不伴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称之为肌源性扩张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心泵功能降低,心输出量绝对/相对降低,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或综合征。心功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当心衰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血容量增加,静脉淤血和水肿,临床上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衰竭(myocardial failure) 由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衰,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肌细胞坏死。 心肌肥大(myocardial hypertrophy) 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加,心脏重量增加的一种慢性代偿方式。 心性水肿(cardiacedema) 由于右心衰或者全心衰导致静脉回心障碍,血液淤积在体循环引起的水肿病理变化 休克(concept)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组织血液灌流严重不足,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经典临床表现: 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冰冷、出冷汗、脉搏频弱、尿量减少和神志淡漠等。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资交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 MODS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或休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出现两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1、疾病:指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我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水肿:是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 3、低渗性脱水:因失钠大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以 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 4、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 氧不易释放出来所引起的组织缺氧。动脉血氧含量大多降低而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 5、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6、发热: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或伴有全身炎症反应,是指在内外致炎因素(发热激活物) 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摄氏度的病理过程 7、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受损或调节障碍,致使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正常调 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8、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舒缩或泵功能障碍,以致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的减少,不能满 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一种病理过程 9、心脏前负荷:又称容量负荷,是指心脏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心腔舒张末期容量 10、氨中毒:此学说认为肝性脑病的发生是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尿素合成发生障碍而 导致血氨水平升高,增高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脑功能障碍 11、假性神经递质:指肝性脑病患者脑内产生的生物胺,例如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似,但生理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故称为假性神经递质 12、低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3.5mmol/L的状态 13、高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5.5mmol/L的状态 14、呼吸性碱中毒:因肺通气过度引起的以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 紊乱类型称为呼吸性碱中毒 15、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细胞外液氢离子增加或碳酸氢根离子丢失而引起的血浆碳酸 氢根离子浓度原发性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16、休克肺:休克时,肺血液灌流降低而且持续,引起肺淤血、水肿、出血、局限性 肺不张、微血栓栓塞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的病理改变,称为肺休克。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2.疾病: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4.病因:能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5.条件: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诱因: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中能够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7.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脑死亡是死亡的标志。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9.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 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也可称为低渗性脱水。 10.\ 11.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 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故又称之为水中毒。 12.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 310mOsm/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又称高渗性脱水。 13.脱水热:因皮肤蒸发水分减少引起的体温上升。 14.等渗性脱水:特点是钠水成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15.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成为水肿。过多的液体在体腔内积聚可称为积水。 16.球管失平衡:当肾小球率过滤下降时,肾小管重吸收不相应减少,甚至反而增加或当肾小球率过滤正 常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均可导致钠水潴留,称为球管失平衡,是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17.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率过滤/肾血浆流量,正常值约为20%;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病综合征时 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而引起水肿。 18.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小于 mmol/L。造成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可以是机体总钾量丢失,称为钾 缺乏;也可以是钾转移至细胞内或体液量过多而稀释,而机体总钾量不缺乏。重度低钾血症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需积极处理。 19.超级化阻滞:是指在急性低钾血症时,因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现象 称为超级化阻滞。 20.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在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同时也使尿液中氢离子排除增加,尿呈酸性,与一般 碱中毒时尿液偏碱性不同,称为反常性酸性尿。 21.[ 22.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离子高于 mmol/L。高钾血症的患者机体K+的含量不一定高于正常。正常情况 下,机体具有调节钾浓度的有效机制,故不易发生高钾血症,但一旦出现短时间或长时间没内不能逆转的各种因素,皆会发生高钾血症。 23.去极化阻滞:是指在急性低钾血症时,因静息电位等于或低于阈电位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现 象。 24.反常性碱性尿:高钾血症在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同时也使尿液中氢离子排除减少,尿呈碱性,与一般 酸中毒时尿液偏酸性不同,称为反常性碱性尿。

病生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 象。 2.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上称为脱水。 4.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 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5.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 透压>310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6.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7.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8.代谢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碱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9.乏氧性缺氧是由于动脉血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血液型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的缺氧。 循环型缺氧是指因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10.发热发热是指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 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C时,称为发热。 11.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 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 12.内生致热源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 质,称为内生致热源。 13.热限发热时,体温升高很少超过41。C,通常达不到42。C,这种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 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热限。 14.APP 感染、烧伤、创伤、大手术等应急原诱发的血浆中浓度迅速升高的蛋白质称为急性 期蛋白(APP)。 15.HSP 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16.应激性溃疡是指在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休克、败血症、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 所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损伤。 17.心身疾病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或诱因的一类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18.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 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19.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组织、器官在恢复血流灌注后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 构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20.自由基指外层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各种原子、原子团或分子。 21.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 现象称为钙超载。 22.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 序死亡。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1)

第一章绪论 1.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具体来讲, 它是以患病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的一门科学。 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1.健康: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 的良好状态。 2.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发生病理性变化,甚 至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从而使机体对内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劳动力减弱甚至丧失这样一种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3.致病原因:是指能够引起某一疾病的某种特定因素。 4.致病条件:也叫诱因,是指在疾病的原因的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5.遗传性疾病:是指因遗传物质改变而直接引起的疾病。 6.先天性疾病: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有害因素的作用,使胎儿发育异常而在出生时即 表现出某种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脑死亡:是指全脑(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等)功能的不可逆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 永久性停止。 第三章水钠代谢紊乱 1.水中毒:当水的摄入过多,超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和肾脏的排水能力时,大量水分潴留在体内, 导致细胞内、外液容量扩大并出现包括稀释性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时,称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2.等渗性脱水:主要特征是水和钠按等渗比例丢失,即使开始时不按比例丢失,但经机体调节性代 偿活动,血清钠仍维持在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仍然保持在280-310 mmol/L的病理过程,属等渗性脱水。 3.低渗性脱水:又称低血容量性低钠血症其主要特征是是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 mmol/L,血 浆渗透压<280mmol/L的病理过程。 4.高渗性脱水:又称低血容量性高钠血症,主要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患者血清钠浓度>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的病理过程。 5.水肿:edema 是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6.心性水肿cardiac edema 时水肿液的分布与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有关,左心衰竭主要引起肺水肿, 又称心源性肺水肿。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又称心性水肿。心性水肿一般先出现在身体的下垂部位,严重时水肿可波及全身,并可出现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水。 第四章钾钙磷代谢紊乱(课本第八章P52-56主要看钾的代谢紊乱) 1.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常常诱发代谢性碱中毒,这是因为细胞外液钾浓度降低时,肾脏排H+增 多。此时机体为碱中毒,但是尿液中H+增多而成酸性,故将这种碱中毒时排出酸性尿的现象,称为反常性酸性尿。 第五章酸碱平衡紊乱(课本第九章) 1.挥发酸:volatile acid 糖类、脂肪、蛋白质在其分解代谢中,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 2,CO 2 与水 结合生成碳酸,是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碳酸可稀释出H+,也可形成CO 2, 从肺排出体外,所以称挥发酸。 2.固定酸:fixed acid 主要包括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糖酵解生成的甘油酸、 丙酮酸和乳酸,糖氧化过程生成三羧酸;脂肪代谢产生的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等。这类酸性物质只能通过肾由尿排出,所以又称非挥发酸。 3.代谢性碱中毒:血浆内NaHCO 3 原发性增多而使血液PH趋向高于正常范围的情况,称为代谢性碱

病生名词解释&简答

病生---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2.亚健康:亚健康是指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3.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脑死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丧失以及机体作 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5.脱水(各型):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高渗性脱水: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6.脱水体征:由于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时,皮肤弹性丧失、眼窝或婴儿囟门凹陷的脱水外貌 7.脱水热:在高渗性脱水时因汗腺细胞脱水,汗液分泌减少,从皮肤蒸发水分减少,以致 散热功能降低,同时因体温调节中枢神经性细胞脱水,功能减退,导致体温升高。 8.水肿(包括显隐性):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显性水肿:皮 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留有凹陷。 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9.水中毒:是一种因为人体摄取了过量水分而产生脱水低钠症的中毒征状 10.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常同时有机体总钾含量缺乏。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1.代酸:是指原发性HCO3-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之一。 代碱:是指原发性HCO3-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呼酸:是指因原发性PaCO2升高而导致的血液中pH下降。 呼碱:是指因通气过度,使PaCO2原发性升高而导致的血液中pH升高。 12.AG:阴离子间隙,实质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的差值. 13.氧中毒:机体吸入高压氧,超过一定的压力和时程,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紊乱或导致 的病理现象。 14.反常型酸性尿:低钾血症碱中毒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使排钾减 少而排氢离子增多,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15.缺氧(包括四型):乏氧性缺氧(低张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外界环境 氧气不足,呼吸功能障碍引起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血液性缺氧(等张性低氧血症):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血氧含量降低,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而导致的组织缺氧。 循环性缺氧: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16.发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 17.肠源性发绀: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偶,硝酸盐经肠道细菌作用还原为亚硝酸盐,大 量吸收入血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当血液中HbFe3+OH达到1.5g/dL时,皮肤粘膜可呈咖啡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18.发热:在激活物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超

名词解释病生

1.疾病( disease )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 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3.药物靶标( drug target )是指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而生效的。这种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称为药物靶标。 4.病理过程( pathologic process )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5.病因( etiology agents )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6.先天因素( congenital factors )并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对发育中的胚胎可能引起损害的因素。其结果是致使胎儿出生时就已患病。该类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疾病发生的条件( predisposing factors )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8.诱发因素( precipitating factor )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 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9.危险因素( dangerous factor )指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的原因还是条件。 10.发病学( pathogenesis )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具体地,它主要涉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普遍规律。 11.完全康复( complete recovery )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12.不完全康复( incomplete recovery )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控制,但机体内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13. 死亡(death )是指机体生命的终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organism as a whole) 的机能永久性的停止,而整体的死亡而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都发生死亡。 14. 脑死亡( brain death )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15. 昏迷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但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脑干反应。 16. 脱水(dehydration )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17. 低渗性脱水( hypotonic dehydration )是指机体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 (或mEq/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 18. “三凹”体征是指囟门凹陷、眼窝凹陷和舟状腹体症。 19. 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 )是指机体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 度>145mmol/L (或mEq/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20. 等渗性脱水( isotonic dehydration )是指机体的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mol/L 。 21. 水中毒( water intoxication )指当水的摄入过多,超过神经- 内分泌系统调节和肾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沟通临床和基础医学的“桥梁”性学科。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低钾血症,水肿等。 综合征(syndrome,各论):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其为~ 健康(health):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强壮体魄+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简言之,疾病时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死亡(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以脑死亡(brain death)为标准(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脑死亡标准:呼吸心跳停止(特别是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角膜、咳嗽、吞咽反射等);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成平直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分子病:基因突变引起分子病。如血友病。 染色体病:染色体引起~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失水>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原因:水摄入减少;水丢失过 多。影响:口渴;有脱水症;细胞内液向外液转移;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也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natremia),特点:失钠>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原因: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 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措施不当所致,如只补水不补盐。影响: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 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经肾失钠-尿钠增多,肾外失钠-尿钠减少。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特点:失钠=失水,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等渗性液体的大量丢失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均可致等渗性脱水。不处理-高渗 性脱水(不感蒸发+呼吸等丢失水分);补给过多低渗溶液-低渗性脱水。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原因:主要是多过的低渗性体液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引起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影响:细胞外液量增加,血液稀释;细胞内水肿;CNS症状;尿量早期增加,尿比重(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取决于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与固体总量成正比,常用来衡量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下降;体重增加。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 但体内钾总量不一定少,但多数情况,低钾血症伴有缺钾。原因:钾摄取不足;钾丢失过多;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毒物中毒;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影响:神经肌肉松弛-超极化阻滞状态腱反射减弱,呼吸肌麻痹,消化道运动降低;体外性低血压。心肌-3高1低:收缩性减弱,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增高。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 极少伴有细胞内钾含量的增高,未必总是伴有体内钾过多。原因:钾摄入过多;钾排出减少;细胞内钾转运到细胞外;假性高钾血症。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去极化阻滞状态,肌肉软弱无力至迟缓性麻痹;心肌-3低1高:兴奋性增高(严重时降低),收缩性、自律性、传导性降低。 反常性酸性尿(paradoxical acidic urine):低钾血症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的现象。 反常性碱性尿(paradoxical alkaline urine):高血钾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增多,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的现象。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原因: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 脱水热:高渗性脱水严重患者,尤其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收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即~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脑死亡( brain death ):是指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 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 称高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 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又称低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280mmol/L,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 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故称水中毒。水肿(edema :是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病理过程。 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由心房组织释 放,可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房内压。其作用为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使尿钠与尿量增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而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阴离子间隙(anion gap AG :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与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 mixed acid-base disturbances ):是指同一病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是一种肾小管排酸或 重吸收碱性物质障碍而产生酸中毒的疾病,有RTA-I型和RTA-H型等多种类型。 缺氧( hypoxia ):凡因氧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低张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ia ):由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及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等原因引起动脉血养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低张性缺氧。 等张性低氧血症( isotonic hypoxemia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容量降低而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但动脉血氧分压正常,故称为等张性低氧血症。 肠源性紫绀( enterogenous cyanosis ):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至20%—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循环性缺氧( circulatory hypoxia ):由休克、心力衰竭、血管病变、栓塞等原因引起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组织血流减少导致组织供氧减少,称为循环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特点是动- 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而其他血氧指标正常。 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移超过正常值的0.5 C时,称为发热。 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 ):发热时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障碍,在小儿易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称为热惊厥。 内生致热源(en doge nous pyroge n EP):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 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致热源。 应激(stress ):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 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max):指100ml血液中得血红蛋白完 全氧和后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及其与O2结合的能力。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氧量,包括物理溶 解的和与Hb结合的氧量。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 量/血氧容量。 ?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动脉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又 称乏氧性缺氧;吸入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和静脉血分流是其主要原因。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主要因为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引起的 血氧含量降低,但动脉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ia),主要特点为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氧亲和力过高。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 足,又称低血流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 hypoxia)。主要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指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障碍,故又称 氧利用障碍性缺氧(dysoxidative hypoxia)。线粒体功能和结构障碍是主要原因,主要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 ?低氧通气反应(hypoxia ventilation reation HVR):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时呼吸加 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氧中毒(oxygen intoxication):吸入氧分压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引起细胞 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称为氧中毒。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体液容量减少,以失纳多于失水,血 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为主要病理变化过程。 ?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标准条件下(血液温度38℃、血 红蛋白氧饱和度100%,PaCO2为40mmHg气体平衡)测得的血浆中HCO3ˉ的含量。正常值22-27mmol/L。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 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ˉ浓度。 ?缓冲碱(buffer base,BB):在标准条件下,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 子碱的总和。包括:血浆和红细胞中的HCO3ˉ、Hbˉ、HbO2ˉ、Prˉ、HPO4ˉ。 正常值45-52mmol/L。 ?碱剩余(base excess,BE):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 时所需的酸或者碱的量。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 阳离子(UC)的差值。AG=UA-UC=[Na+]—[Cl-]— [HCO3-]=12±2mEg/L。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导致pH值下降 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酸负荷过多是主要原因,碱过少是重要原因,高血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