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日报/2011年/1月/10日/第010版

区域经济

回眸与展望・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推进①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武汉城市圈绘就区域协调发展新蓝图

本报记者魏劲松本报实习生柳洁

编者按“十一五”期间,综合配套改革在东中西部不同地区推进试点,一系列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并逐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稳步推进,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转变。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接的时间节点上,回顾“十一五”期间各重点区域在创新体制机制、突破行政区划界限、优化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的进展,展望“十二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组织了这套“回眸与展望”系列报道,分“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推进”和“区域规划全面实施”两个部分,敬请垂注。

核心提示

2007年12月14日,武汉城市圈获批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3年来,武汉城市圈紧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产业格局和经济结构正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化”目标调整,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目前,武汉城市圈总人口约3000万,占湖北省总人口近一半;区域面积5800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约8000亿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二。

2010年12月23日上午,咸宁市咸安区农民陈少居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痊愈出院。他惊喜地在该医院结账处领到了新农合“直补”报销费3275.97元。而以前,这笔费用得等他回到咸宁后再到当地农合办报销。

和陈少居一样,到2011年2月底前,1881万持武汉城市圈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的参合农民在武汉21家定点医院就医时可享受即时结报。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正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成果。

体制机制创新破题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最大的优势就是试验权,我们要在科学发展上先试先行。”湖北省常务副省长李宪生说,“围绕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和城市圈自身的特点,‘撤藩篱,破壁垒’,一系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正在武汉城市圈内形成。”

城市圈发展要融合、互补、一体化。身在其中,人们已经感受到一系列变化:电话资费标准同城化试点展开,城市圈联结铁路建设开工,武汉两大开发区与咸宁、仙桃等地的“飞地经济”试验启动,武汉与周边城市的产业转移互动加快,圈域内快速联结通道建设如火如荼。

各项改革探索陆续在武汉城市圈展开。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启动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标志着湖北开辟了用市场化的办法推进污染减排的新途径。政府部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来5支创业投资基金加盟,实现了资本的放大效应。

人民银行、工行、农行等纷纷在武汉设立或筹建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开业,汉口银行顺利获批更名并在鄂州市设立分行,湖北银行获批筹建,武汉区域性金融

中心初见雏形。

湖北省委财经办副主任梁亚莉认为,有关部委一系列改革试点在武汉城市圈展开,切实推进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使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2010年,是武汉城市圈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3年来,武汉城市圈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用地、财税金融、对内对外开放和行政管理等九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38项改革试验中成效显著。

通过对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等5大类28项统计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综合加权测算,2009年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总指数为89.56,比湖北省平均水平高2.35个百分点,2009年武汉城市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6.14%,空气优良率、湖泊水质达到了近年来最高水平。

重点项目承载梦想

在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武汉城市圈拿出了一个包含177个项目、投资总规模1.3万亿元的重大项目清单。武汉城市圈的美好愿景,正是依托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实施而逐步变成现实。

2008年,湖北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项目招标会。武汉城市圈9市各拿出一个项目参与角逐,选出3个项目,每位中标者将获得1亿元的项目经费。投标项目的基本门槛就是:符合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原则,贯彻科学发展理念。而投标准备的过程,正是让项目准备更成熟,思路更明晰。这种项目选拔的新机制,无疑更有利于好项目早上快上。

“通过这种方式,把我们的项目建设引导到‘两型社会’建设上,把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武汉城市圈综改办副主任王培锦告诉记者,用招投标的形式决定“政府的钱往哪儿投”,这还是第一回。

如此3年,9亿元的政府投资,锁定了孝感市“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武汉市大循环经济示范区、鄂州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带工程等9个项目。“无论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项目,还是改善民生的项目,投下去的钱,除了经济效益之外,更重要的是收获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王培锦说。

这9个项目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除武汉市外,其余8个项目吸引了大型国企和民间资本110.2亿元;而武汉市则按照优先支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好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项目的原则,在有关项目评估验收后,按照实际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贴息、奖励。

投融资体制、方式的创新,让一批支撑项目在短短的时间里相继启动:2008年底,武汉新港项目开工,建设目标为“亿吨大港、千万标箱”,到2025年,一座吞吐量逾1.636亿吨的新港将在长江中上游崛起;2009年3月,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圈内8市的“半小时铁路网”拉开建设序幕;2009年7月,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正式启动,截污治理、“六湖连通”、水网构建、水质修复提升……此外,“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花山生态新城等一个个项目纷纷开工或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两型”产业强健筋骨

“与以往城市行政区经济不同,城市圈资源如何合理配置、产业怎样统一布局、产业调整中谁起主导作用等,都需要慎重考虑、科学推进。”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许克振说。

许克振认为,建设武汉城市圈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是改革创新,切入点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武汉城市圈以“两型社会”为发展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将成为湖北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器。

湖北省委财经办副主任梁亚莉告诉记者,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循环经济、低碳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两型化”。

武钢集团总部所在的青山区,是武汉市两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区之一。近年来,武钢投资65亿元节能减排,重点建设了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烟气脱硫、水污染治理等工程。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