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师学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大师学写作

初秋紧跟着盛夏一路赶来,它很守时,不会迟到。习习秋风从窗户跃进屋子,钻出窗帘,吹到窗台,吹到墙上的日历,吹到我的身上来了。

带来一点思绪。我想起这周的一天,当我传达作业:把《沁园春·长沙》改写成散文时,下面同学一个个挤眉弄眼,仅300字的小练笔,大家都极不情愿。有同学说不愿写作是因为懒,我看不是,是因为没有一双透视黑暗的眼睛,读书又少,写文字就成了挤文字,好文字也许不是一气呵成,但的确不是挤出来的。

老师总是让我们多写作,却很少见老师们亲自拿起笔,教我们如何写作。也莫怪我们当学生的一遇到写作就畏惧,然后心生抱怨。

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反过来想啊,没有教小猫上树的老猫,我们何不自己学着上树?

初中到高中,所有语文老师都说,要写,写,多写。于是我开始学着多写,为了一个“多”字,甚至有些急于写作,几篇文章很随意。这时老师又说,不仅仅是写,还要写好。下笔要有高度,不可随意。于是我开始有意的慎重下笔。

电脑里有几十篇我的文字存档,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回头重读我的文字,或是学习中的读书思考,点滴感悟,或是记忆里故乡的影像,或是身边的凡人琐事,如老师,同学。我好像读出了文字的成长,变得成熟,或多,或少。

这周的闲暇我一直在读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我似乎和先生一样,文字内容大都是学习中的读书思考,点滴感悟,或是记忆里故乡的影像,或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读起来的感觉大不一样。尼采说,句子的步态表明作者是否疲倦了。读到这句话,我有些明白了,汪老的文字都是水汪汪,活生生的,而我的文字就像图画忘了涂颜色。

今天读网,找到汪曾祺的文字,重读他的《人间草木》。真正的经典读一遍怎么够!这回呀,我不仅仅是读,我还要学写作,跟大师学写作。

中国文人一般分两类,一类兼济天下,一类独善其身。汪曾祺先生大约可算后一种人。汪曾祺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他的趣味是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更多的时候,他走的是陶渊明的路子,一心志在泉林。但他毕竟是现代文人,很难真正出世的,所以我们透过那些洒脱的文字仍时时感受到他的济世之心。在汪氏笔下,一草一木总关情,像《人间草木》、《葡萄月令》、《昆明的雨》、《夏天》、《冬天》等等,无不洋溢着生之趣味,显示出作者的文人雅趣和逸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水则意溢于水,山山水水在他笔下都是有情物,常常‚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是汪修荣的《永远的汪曾祺——评<人间草木>》里一段文字。

先生是一个性情中人,他能把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写出生之趣味,文字简单朴实,学来,难矣。

宏观走进微观·角度写作

如果哪一天老师让描写一下泰山,我一定会先想到去写它的巍峨,他的雄伟,但是泰山实在是太大了,先生说“写起来没有抓挠”。那泰山除了巍峨,除了雄伟,还有什么?先生《泰山片石》中写到碧霞元君,写到泰山石刻,写到担山人、扇子崖,写到中溪宾馆,还有泰山云雾。我最喜欢先生写的泰山云雾。

宿中溪宾馆第二天,我起得很早,推开客房楼门,到院里一看,大雾。雾在峰谷间缓缓移动,忽浓忽淡。远近诸山皆作浅黛,忽隐忽现。早饭后,雾渐散,群山皆如新沐。

登玉皇顶,下来,到探海石旁,不由常路,转到后山。后山小路狭窄,未经斫治,有些地方仅能容足,颇险。我四月间在云南曾崴过一次脚,因有旧伤,所以格外小心。但是后山很值得一看。山皆壁立,直上直下,岩块皆数丈,笔致粗豪,如大斧劈。忽然起了大雾,回头看玉皇顶,完全没有了,只闻鸟啼。从鸟

声中知道所从来的山岭松林的方位,知道就在不远处。然而极目所见,但浓雾而已。

宿神憩宾馆,晚上,和张抗抗出宾馆大门看看,只见白茫茫一片,不辨为云为雾。想到天街走走,服务员劝我们不要去,危险,只好伏在石栏上看看。云雾那样浓,似乎扔一个鸡蛋下去也不会沉底。光是白茫茫一片,看到什么时候?回去吧。抗抗说她小时候看见云流进屋里,觉得非常神奇。不想我们回去,拉开了玻璃大门,云雾抢在我们前面先进来了,一点不客气,好像谁请了它似的。

字字朴实却有灵气。很真实。闭上眼,似乎能看到忽然出现的能担得住鸡蛋的浓浓的云,仿佛能感觉到抢在我们前面冲进玻璃大门的调皮的雾。

写作不妨从宏观走进微观。善于描写细节而非整体,对于如何写作应当有很大启发。

收集与思考·轻松写作

春天晴朗的一朵朵小船似划过的云,夏天茂盛的小而精致的三叶草,秋天大片的尚未完全变黄的叶子,冬天光秃枝叶上偶尔梳理羽毛的小鸟,都可以组成一篇文章来写。《夏天的昆虫》、《人间草木》就是先生把平时收集的想法,文字整合成一篇文字的。有一段是写蝈蝈,转来学习。

蝈蝈,我们那里叫做‚叫蛐子‛。因为它长得粗壮结实,样子也不大好看,还特别在前面加一个‚侉‛字,叫做‚侉叫蛐子‛。这东西就是会呱呱地叫。有时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笼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声:‚呱!‛——停止了。它什么都吃。据说吃了辣椒更爱叫,我就挑顶辣的辣椒喂它。这东西是咬人的。有时捏住笼子,它会从竹篦的洞里咬你的指头肚子一口。

我好像听到小家伙呱呱地大叫了。你呢?

先生写的真好。

两个月的假期让我变得很懒,一天归来的路上,很多深棕色的蝈蝈在小区的路中央蹦跶。记得小时候,邻居家的叔叔常出去逮蝈蝈,拿回来逗它,我也不知道那是哪个品种。表弟一路追一只乳白色的蝴蝶回家,追的不知疲倦,不知疲倦的快乐。

读到先生的这篇文字,我想起这些。原来我们可以轻松写作。不过是记录一点生活琐事罢了。这样真实的写作比让人看不懂弄不清的论文好写,而且耐看多了。

书到用时莫恨少·阅读写作

一篇文章表达缺少深度和高度,文字不够精彩和有力时,可以适当引用资料,引经据典,文章的表达效果当然不一样了。汪老的文字有不少引用之处,比如这篇《紫薇》:

唐朝人也不是都能认得紫薇花的。《韵语阳秋》卷第十六:‚白乐天诗多说别花,如《紫薇花诗》云‘除却微之见应爱,世间少有别花人’……今好事之家,有奇花多矣,所谓别花人,未之见也。鲍溶作《仙檀花诗》寄袁德师侍御。有‘欲求御史更分别’之句,岂谓是邪?‛这里所说的‚别‛是分辩的意思。白居易是能‚别‛紫薇花的,他写过至少三首关于紫薇的诗。

《韵语阳秋》云:‚白乐天作中书舍人,入直西省,对紫薇花而有咏曰:‘绘编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后又云:‘紫薇花对紫薇翁,名目虽同貌不同,则此花之珍艳可知矣。’爪其本则枝叶俱动,俗谓之‘不耐痒花’。自五月至九月尚烂熳,俗又谓之‘百日红’。唐人赋咏,未有及此二事者。本朝梅圣俞时注意此花。一诗赠韩子华,则曰‘薄肤痒不胜轻爪,嫩于生宜近禁庐’;一诗赠王景彝,则曰:‘薄薄嫩肤搔鸟爪,离离碎叶剪城霞’,然皆著不耐痒事,而未有及百日红者。胡文恭在西掖前亦有三诗,其一云:‘雅当翻药地,繁极曝衣天’,注云:‘花至七夕犹繁’,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