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理论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近年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与关注,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智力、社交和情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学前游戏的理论与实践,并提供一些试题及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学前游戏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
第一部分:学前游戏的理论基础学前游戏是指专门为3至6岁的幼儿设计和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游戏活动。
它通过积极、灵活、愉悦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通过互动和体验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游戏主要应用于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具有以下基本理论基础:1. 幼儿发展理论:学前游戏基于幼儿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特点,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等多方面能力。
2. 游戏认知理论:学前游戏强调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育活动,游戏中的操作、观察、比较等过程能够促进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社会文化理论:学前游戏强调社会文化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社会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学前游戏试题及答案下面是一些关于学前游戏的试题及答案,供读者参考。
1. 问: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游戏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可以帮助幼儿开发思维、培养创造力、促进社交能力、提升动手能力等。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从而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全面发展。
2. 问:学前游戏的设计原则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两个。
答:学前游戏的设计原则包括:适应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游戏的设计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年龄阶段和个人发展需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合适的游戏体验。
趣味性原则要求游戏的设计应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游戏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参与度。
3. 问:列举三种适合学前游戏的游戏类型,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游戏理论与设计
04
游戏音效与音乐设计
音效类型及作用分析
01
02
03
环境音效
模拟游戏场景中的自然或 人造声音,如风声、雨声 、城市喧嚣等,增强沉浸 感。
角色音效
角色的动作、技能、语音 等声音效果,塑造角色形 象,增强代入感。
交互音效
玩家与游戏元素互动时产 生的声音,如点击、拖拽 、碰撞等,提供即时反馈 。
背景音乐风格选择及创作技巧
平衡性重要性
平衡性是影响游戏体验和玩家留存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平 衡性良好的游戏能够吸引并留住玩家,提高游戏的可玩性和 竞技性。
平衡性测试方法介绍
数据分析法
通过对游戏内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 的平衡性问题。例如,统计不同角色、道具或技能的使用 率、胜率和生存率等。
玩家反馈法
通过调查问卷、玩家论坛和社交媒体等途径收集玩家对游 戏平衡性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游戏分类
根据游戏内容、玩法和平台等因 素,游戏可分为动作游戏、冒险 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策略游戏 、体育游戏等。
游戏发展历史与现状
发展历史
从早期的桌游、掌机游戏到如今的电 脑游戏、手机游戏,游戏产业经历了 不断的发展与变革。
现状
当前游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 的娱乐产业之一,涵盖了各种类型和 风格的游戏,同时也在技术和创新方 面不断突破。
对战测试法
组织专业的测试团队或邀请高水平玩家进行对战测试,观 察并记录游戏中的实际表现,从而发现潜在的平衡性问题 。
平衡性调整策略探讨
角色能力调整
01
根据数据分析或玩家反馈,对游戏中角色的能 力进行适当调整,包括攻击力、防御力、生命
值、技能效果等。
第一章幼儿园游戏概述教案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教案
编号:
在保证游戏愉悦性的前提下,使游戏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
作为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
;
五、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一)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的一般流程
【交流讨论】
1、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做哪些准备
2、请结合教材31页的案例,请你说说教师为组织游戏做了哪些准备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为幼儿提供预先的经验
3、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就游戏开展情况进行讨论
(二)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1. 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首先,教师应创设标识性游戏环境,营造有序的游戏环境。
第二,教师要把握材料投放的尺度,以吸引幼儿持续地参与游戏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兴趣。
第三,教师应善于“变废为宝”,能够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游戏 的分类与发展;了解幼儿园游戏
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理解与掌 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
能力目标
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的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指导 游戏的实践能力。
素质目标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 园 游戏 的基本理论
在20世纪初期,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拜敦尔 克提出游戏成熟说,认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 应环境,寻求自由主动的欲望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游戏复演论,认 为游戏是个体呈现祖先的动作,习惯和 活动,是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 进化的各个阶段。
(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 活动,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 阶段。
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游戏的本质特 征是什么?
二、游 戏 的 特 征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3、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 4、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
三、游戏的基本结构
在理论上,游戏是一种系统,作为 系统就存在着结构。这里所谈结构, 是指游戏的构成要素,即游戏所共 有的一些因素或成份。
第一章 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一、游戏的概念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 “嬉戏”、“玩 耍”极为相似 (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 文献中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 “play”和 “game”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 则的游戏。
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 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 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
这种角色是建立在“关系之上”的一种表 征方式,主要心理活动是交往及其行为方式。 3、造型性角色
这种角色的基本作用是表演,或创造性塑造。
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考点二 幼儿游戏的特点 • 考点三 幼儿游戏的功能 • 考点四 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长期以来都未达成定论, 不同的研究根据不同 的理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分类, 因而, 出现了各种各 样的游戏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以某个动作代表真实的动作 ( 张开双臂跑代表飞机在飞、 双脚并拢 往前跳代表小兔子在跳) ; 以儿童自己或其他儿童代表现实或虚构的 角色 ( 扮演妈妈、 医生、 司机、 营业员、 小白兔、 卡通人物等) 。
• 想象游戏以儿童的想象为转移。 随着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力的丰富,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都可能成为儿童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 爸爸、 妈妈、 医生、 司机、 营业员、 动画或卡通形象都是儿童在游戏中 乐于扮演的角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 三) 结构性游戏 • 结构性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或造型游戏, 是指儿童运用积木、 积塑、
金属材料、 泥、 沙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构造, 从而创造性地反映 现实生活的游戏。 这类游戏有 3 个基本特点: • ①以造型为基本活动, 往往以搭建某一建筑物或物品为动因, 如搭 一座公园的大门、 建一个汽车的模型等。 • ②活动成果是具体的造型物品, 如门楼、 飞机、 坦克、 卡通形象等。 • ③它与角色游戏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 一般认为结构游戏的发展呈现了如下的顺序: 1 5 岁左右, 儿童开 始简单堆叠物体;2~3岁时, 儿童往往先动手后构思, 主题不明, 成果简单、 粗略、 轮廓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幼儿园游戏》课程标准(2)
《幼儿园游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园游戏》课程编号:0513241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掌握游戏的本质特征,懂得游戏在教育教学和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课程内容:第一章游戏概论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游戏的特征和功能2、游戏理论3、幼儿游戏的发展。
4、游戏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幼儿园游戏的特征和功能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游戏的概念、早期理论及代表人物知识拓展要求:能掌握幼儿游戏的本质和内涵以及其特点和分类第二章游戏的分类及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游戏的分类2、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3、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要点。
教学重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学难点与关键:游戏的分类知识拓展要求:了解自主性游戏第三章角色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角色游戏概述2、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角色游戏的特点及结构、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教学难点与关键:角色游戏的产生和发展知识拓展要求:理解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常见的问题第四章表演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表演游戏概述2、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教学难点与关键:各年龄阶段表演游戏的设计知识拓展要求: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区别第五章结构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结构游戏概述2、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教学难点与关键: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及方案设计知识拓展要求:幼儿结构游戏的发展阶段第六章规则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规则游戏概述2、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3、规则游戏的编制。
教学重点:规则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教学难点与关键:规则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知识拓展要求:规则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第七章亲子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亲子游戏概述2、家庭亲子游戏3、幼儿园亲子游戏。
第一章 幼儿园游戏概述
五、生长说 美国阿普利登提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
发展的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是机 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美国奇尔摩还认为, 幼儿通过游戏可以生长,游戏是练习生长的 内驱力。
六、成熟说 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反对生活预备说,他认为,游戏是儿童 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表现。 如运动的目标不明确,冲动、好动,对周围环境有直接的激情。游戏不是本能, 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有三种欲望: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 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游戏的特点与童年 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由于有童年,才会有游戏。他的理论 是游戏动力理论的一种。 经典的游戏理论由于是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带有浓厚的生物 学色彩,有着明显的从先天的、本能的、生物学的标准看待儿童的游戏,否认游 戏的社会本质的缺陷;它们是主观思辩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没有真正揭 示游戏的本质。但是它们却或多或少地解释并说明了游戏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却 又令人困惑、令人着迷的现象,虽然有许多缺点,但它们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巨 大影响,推动了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究竟什么是游戏以及游戏对游戏者意味着 什么是生物学所不能解释的,心理学逐渐在游戏研究中占着重要地位。
(3)接受性游戏 接受性游戏指通过听童话故事、看画册、听音乐等以理解为主的游戏, 在活动中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愉快地欣赏所见所闻的游戏。
(4)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指幼儿用积木、黏土等主动地进行创造并欣赏结果的游戏。 从2 岁开始,5 岁左右较多。如搭积木、折纸、玩沙、绘画、泥工等。
2. 根据认知发展水平分类(皮亚杰)
二、松弛说 德国的拉察鲁斯及裴茄克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在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 的一种方式。游戏产生于人们的劳动,游戏可以减轻人们劳动和学习上的疲劳。幼儿 在紧张的学习后,为娱乐而游戏。 松弛说反映了一个我们的日常经验,休闲活动有助于长时间工作后的精力恢复,当 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感到疲劳的时候,常常会通过娱乐去放松一下,以使身心得到调整。 在幼儿教育中,这个理论可使幼儿的生活处于动静交替、劳逸互补的有序结构中。
第一章 体育游戏理论概述
第一章体育游戏理论概述一体育游戏的概念二体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三体育游戏的特点四体育游戏的功能与作用五体育游戏的选择原则与实施要点第一章体育游戏理论概述一、体育游戏的概念1游戏游戏本质上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基于社会需要产生的一种文化。
长期以来,许多教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生理、心理学家对其进行探索与研究,从不同领域和角度进行了概括:柏拉图将游戏定义为: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
亚里斯多德将游戏定义为: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
美国学者休密茨(Schmitz,K.L)说:“竞技运动从根本上讲是游戏的延长,它的基础在于游戏,它的主要价值是从游戏中派生出来的。
”日本学者今春浩明说:“竞技运动从广义上来讲与游戏同义,从狭义上来讲认为竞技运动是游戏的各种形式之一。
”游戏就是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
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如如康乐球也叫游戏。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游戏是体育手段的一种。
亦为文化娱乐之一。
是以一定形式反映人类社会劳动、军事、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活动。
有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两类,前者称为智力游戏,包括文字游戏、图画游戏、数字游戏等,大都属于文化娱乐;后者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之分。
(《体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综上所述,游戏作为人类的特殊活动之一,是竞技运动和体育教育的最初来源,游戏能够改善和提高各种活动技能,如走、跑、跳、投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生活技能。
同时又是以娱乐为目的本能性很强的活动,它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趣味性和竞争性,正是这两种特性成为人们长期以来参与游戏活动的动力,使得游戏得到广泛普及和深入发展。
2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进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五、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
• 觉醒理论 • 元交际理论
题外话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分析
一、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
(一)游戏机会 (二)游戏时间 (三)游戏场地 (四)游戏材料
二、家庭的影响
(一)父母
(二)媒介的影响
三、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一)同伴
(二)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 (三)健康状态
(四)认知风格
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 霍尔 提出“复演说”,他认为儿 童的发展复演了从动物到野 蛮人再到部落成员的人类发 展,儿童游戏是远古时代人 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 上的重演。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游戏, 如爬行和蹒跚行走期的游戏, 追逐类游戏,娃娃家和沙滩 游戏,小组竞赛的游戏,在 复演论看来就是动物阶段、 野蛮阶段、农业家长式阶段, 以及部落阶段生存方式的重 演。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 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 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 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 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 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一)什么是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 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 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自 主性游戏并不是从游戏分类的角度提出的,它是从游戏的 性质这个角度提出来的;是强调所有的游戏应该有自主性, 自主性游戏包括所有的游戏。
剩余精力说
这种剩余精力思想最早体现 在席勒《美育教育书简》一 书中:“当狮子不受饥饿所迫, 无须和其它野兽搏斗时,它 的剩余精力就为本身开辟了 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 响彻荒野,它的旺盛的精力 就在这无目的的使用中得到 了享受……
游戏通论第一章
第一节 游戏的起源与演变
■ 游戏的起源 第一,劳动或实用生活为游戏创造着前提并提
丰富供的原型和技能; 第二,“娱神”到“娱己”的转变标志着游戏 劳从动或
实用生活中脱胎而出; 第三,现代意义的游戏产生:具有事先约定的
则规(游戏是反映人类社会关系的活动<赫伊津哈>)
第一节 游戏的起源与演 变
■化在游戏活动中形成“伙伴文化”
■在游戏活动中塑造社会角色并传递规
4.则儿童游戏具有文化上的差 异■如竞争与合作、性别差
异
第三节 玩具的起源与演 变
■ 英国的研究发 现■ 美国的玩具经
济
第三节 玩具的起源与演变
■ 玩具是“社会奶油” ■ 玩具是“教科书”
第一节 游戏的起源与演 变 ■ 我国现代儿童游戏的特点—以北京为
■ 例第一,改革开放前,儿童游戏主 要具有政治性、自然性和群体性强的
特点;
第一节 游戏的起源与演 变 ■ 20世纪60年代儿童歌谣:
歌颂英雄人物:江姐江姐好江姐, 你为人民撒热血。 叛徒叛徒甫志高, 你是人民的大草包。
反对美帝国主义:毛主席,挂红旗,气得美帝干着急! 冰板冰板冰冰板板,不打败美帝不回家。
第一节 游戏的起源与演变 ■ 举例:中国古代游戏的文化特点 中国文化特点:
尚文轻武、以儒术文士治天下 中国古代游戏特点:
技巧型、博弈类游戏盛行
于是,中国足球:
第一节 游戏的起源与演 变
■ 游戏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和生产劳动的关系:
■第一,游戏是在人类物质生活 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出现的娱 乐活动,依赖于生产效率提高 和物质条件的稳定;
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
■
“游戏期”的文化成因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电子教案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理论
㈠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㈡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㈢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
㈣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九、新授:游戏教学活动及其模式探索
㈠游戏及游戏教学活动的历史概述
㈡当代游戏教学活动及其模式探索:
⒈幼儿学习游戏化的探索:
⒉幼儿游戏课程化的探索
十、总结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有益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动作,提高技能。
⒌成熟说(成熟理论)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F•Buytendijk)(又译作“拜敦代克”)。其主要观点是:人有潜在的内部力量,而心理的发展就是在这种潜在的内部力量的驱动下完成的,游戏不需要做准备、不需要练习也能发展起来。游戏不是练习,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求解放的欲望、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运用习得的欲望。因为年幼才有游戏,而不是因为游戏才有童年。
㈠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㈡游戏的心理状态不同。
㈢游戏的内容不同。
㈣游戏的驱动力不同。
㈤戏的价值功能不同。
根据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诸多区别,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幼儿游戏的定义:
五、新授:幼儿游戏的含义
㈠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㈡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㈢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
☆你知道吗?关于游戏的解释,很早就有哦。在《尔雅》(中国最早的字义训诂著作,多认为成书于汉初)(《尔雅》曰:“游,戏也。”;“戏,谑也。”;“谑,戏也。”)和《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撰,不限于字义训诂)两书中,分别解释了“游”、“戏”的原意。无独有偶,印度梵文中kridati一词,即指风的拂动、水的流动、也指动物、儿童、成人的游戏,还指人的跳跃、舞蹈。这是将无德运动、动物的耍闹和人的游戏、体育活动、形体艺术联系起来了。一起来看“一、游戏的含义”:
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一、游戏主题
即游戏的中心议题和主要内容, 它是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游戏过程中的具体反映。 游 戏主题并非社会生活事件的简单原则,而是儿童创造性地加工,改造的产物。
游戏主题具有社会性, 灵活性和复合性三个特点。 正是游戏主题的社会性规定了儿童游 戏必然是一种社会活动; 但这种社会活动又是儿童自我创造的部产物, 具有灵活性; 主题只 在一定范围内规定游戏内容, 却为儿童在游戏形式上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由于现实生活 的复杂性和游戏功能的多样性,游戏主题的复合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灵活性。
第一章 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目的要求】 了解人们对于有 “游戏”有不同的定义; 理解游戏的结构和游戏对于幼儿 发展的价值;掌握游戏概念、游戏的本质特征。
【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是幼儿游戏的价值。
【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游戏的概念
主要涉及范围:什么是游戏?如何理解游戏?
一、我国对游戏的研究和论述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 中。
三、游戏角色
即游戏中儿童扮演的人物或形象。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 儿童凭借创造性想象, 通过言语, 表情、动作等表现出对角色及其关系的理解,进而认识角色所反映的社会本质及人际关系。
根据角色及其在游戏中的组合关系,可以把游戏角色分为下列几类:
1、象征性角色
这种角色仅仅具有象征作用。它是建立在 “假想”之上的一种表达方式, 主要心理活动 是想象和动作或言语。 这种假装活动发展有一定的顺序, 首先是用真的物体对待自己 (用真 水杯自己假装自己喝水),发展到用假的物体对待自己(用空的杯子自己假装喝水),最后 发展到用假的物体对待假的对象(用空杯子给娃娃喝水)。
幼儿园助教游戏课程设计
幼儿园助教游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不同类型的助教游戏及其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3. 学生能掌握至少5种适合幼儿园儿童的游戏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游戏设计方法,独立设计并实施一项适合幼儿园儿童的游戏活动;2. 学生能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儿童行为,进行简单的活动评估和调整;3. 学生能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引导儿童参与游戏,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培养对幼儿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2. 学生通过设计和实施游戏,提升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能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培养关爱幼儿、关注幼儿发展的积极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性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在幼儿园环境中设计和实施游戏活动的能力。
学生特点:幼儿园助教通常为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的学生,他们充满热情,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课程需结合学生特点和幼儿园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中,能够清晰体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园游戏概述- 游戏的定义与功能-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游戏2. 助教游戏设计与实施- 游戏设计原则与方法- 适合幼儿园儿童的游戏类型- 游戏活动实施流程与技巧3. 游戏观察与评估- 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评估游戏活动的效果与调整策略- 提高游戏活动质量的途径4.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幼儿园游戏概述- 第二周:助教游戏设计与实施(理论)- 第三周:助教游戏设计与实施(实践)- 第四周:游戏观察与评估5.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 第一章:幼儿园游戏基本理论- 第二章:游戏设计与方法- 第三章:游戏活动组织与实施- 第四章:游戏观察与评估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幼儿园助教游戏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辅导一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辅导一(第一、二章)教材:《学前儿童游戏》,柳阳辉张兰英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一章游戏概述一、游戏的本质(一)游戏的定义1.经典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席勒(德):游戏更多的是享乐,使多余生命力摆脱了外部需要的自由表现,愉快是从游戏中得来的。
格鲁斯(德):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
斯宾塞(英):游戏是健康儿童在正常生活后,有剩余精力需要发泄。
福禄贝尔(德):游戏是儿童潜在本能的表现,是儿童内在需要与冲突引起的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拉察鲁斯和裴茄克(德):游戏是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霍尔(美):游戏是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加维(美):游戏应当是有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的活动。
以上解释说法不一,但都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表现,自发、愉快、自由式游戏的基本特征。
2.现代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是表现原始的、受压抑的冲动和和欲望的最好方式。
认知发展学派:游戏不是独立的活动,它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个体把信息纳入原有认知图式的方式,是同化超过顺应得活动。
活动教育学派: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是真实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材料,再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活动。
觉醒理论学派:游戏是对环境起作用的方式,可以探寻和调节外部与内部刺激的数量,以产生一个最佳的平衡,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满足,游戏是激励探索的手段。
元交际理论学派:元交际依赖于双方对于隐喻的信息的辨识和理解。
儿童的游戏就隐喻着“假装的”、“不是真的”,这种言外之意正是元交际的对象。
因此,他们认为,只有参与者能够携带着“这是玩”的信息的信号,达成协议或进行元交际,游戏才能发生。
所以,游戏是信息的交际和操作的过程,元交际是其特征。
3.游戏定义中的困难游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的主体精神的活动,它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下定义,每一种解释和定义都预示着一种角度、一种眼光和一种理解。
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游戏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生活中 都 不乏游戏的存在。
学前儿童游戏一直是游戏研究的主要内容,吸引了包 括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
游戏的概念概括了游戏的本质,反映了人们对游戏的 特点、结构和价值的认识,是儿童游戏理论研究的开端。
7
一、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我国关于 “游戏”一词有以下解释: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帕登(Parten,1932)根据学前儿 童(2—6岁)在游戏中的社会交往水平,将游戏 分为六类行为:
建构游戏案例分析 象征游戏知识链接
1、偶然的行为 2、游戏的旁观者 3、单独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初步掌握影响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因素。
4
技能目标
用科学的游戏理论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过 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能正确运用幼儿园 教育活动中的游戏。
5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难点: 能正确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运用幼儿园教育 活动中的游戏。
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游戏不是一种游戏的分类名称,而是伴随着幼儿园课 程改革出现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学前儿童游戏越 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纷纷开展研究,探讨游戏的有 关问题。针对幼儿园游戏严重存在“导演式”(学前儿童在游 戏中只是被动的适应者)的教师“游戏学前儿童”的现象,北 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自选 游戏”、“本体性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概念,并逐步在
第一章幼儿园游戏概述教案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教案编号:间是教师观察与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的最好时机,教师也可以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干预。
(四)幼儿园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提问】什么是自发性游戏?自发性游戏是指幼儿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愿意玩的游戏。
【总结】要实现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要纠正“只重视教师组织的游戏,而不重视幼儿自发的游戏”,“认为幼儿自己发起的游戏不利于教师完成计划”等错误的观念和做法。
2. 注重开展自选游戏【提问】相对于自发性游戏来说,什么是自选游戏?活动类型均是幼儿感兴趣的,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 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样玩。
同时,自选游戏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之目的。
【总结】自选游戏的开展有益于真正落实“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
幼儿园应将自选游戏作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3. 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各类教育活动【教师讲解】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的原则,意味着要将游戏作为各种教育活动的手段,在保证游戏愉悦性的前提下,使游戏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作为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
五、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一)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的一般流程【交流讨论】1、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做哪些准备?2、请结合教材31页的案例,请你说说教师为组织游戏做了哪些准备?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111213。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1.幼儿游戏的特点:一、自主自愿性,二、愉悦性,三虚构性,假想的充满创造性,是非功利性2.游戏的分类(按皮亚杰认知发展分类、按帕顿社会性水平分类、按我国的分类)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类一练习性游戏,0到2岁,二象征性游戏,2到7岁,三规则游戏7到12岁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一偶然的行为学步期,二旁观行为三岁左右,三单独的游戏,四平行游戏,五联合游戏,六合作游戏:我国分类: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分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性游戏分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3.经典游戏理论与现代游戏理论的范畴和代表观点:1剩余精力说: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2松弛说: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3生活预备说: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4生长说: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5复演说: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6成熟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机能。
4.现代游戏理论(生态游戏观)的代表人物和观点布朗芬>布伦纳1.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丰富的游戏环境所谓丰富的游戏环境,一方面指有足够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有多样性的可变化的游戏材料,有充足的游戏时间以及多样性的游戏同伴等,这是开展游戏所必须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指游戏环境要具有刺激性,不光在数量上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在质量上也要满足儿童不断变化的需求。
2.为儿童开展游戏设置有计划的环境要让游戏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游戏环境的设置就要体现计划性。
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年龄层次的计划性两个方面。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将教育意图有计划地渗透到游戏环境的创设上。
如果一个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设置没有计划性,教师没有预期儿童可能的发展趋向,就会人为地剥夺儿童充分游戏的权利,削减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独特价值。
学前游戏论参考知识点
学前游戏论第一章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本章核心概念: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第一节儿童游戏的本质观1、游戏的生物生本质观的基本观点: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
2、社会性本质观:(1)此观点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首先提出,坚持社会性本质观是前苏联游戏理论的特征。
(2)我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这是一种社会性本质观。
(3)对社会性本质观的评价:这种游戏本质观容易导致:“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儿的游戏。
”(4)教育家杜威的游戏本质观。
第二节学前游戏的基本特征1、了解我国的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简答):一、游戏室儿童主动的资源的活动;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2、理解纽曼的游戏特征学说。
如控制:内控与外控?;真实;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纽曼提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填空)动机可疑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填空)第三节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1、学前游戏的结构:(1)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表情、动作、言语、材料(玩具)等外显行为。
(填空)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名词解释)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名词解释)儿童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这说明游戏是受哪种动机控制:内部动机的控制)(选择题)角色扮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5. 成熟说(成熟理论、游戏欲望说)
倡导者:荷兰的博伊千介克。 观点:游戏是机体逐渐成熟的表现, 并随着机体的成熟,游戏将出现不同 的形式。
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求解放的 欲望、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运 用习得的欲望。因为年幼才有游戏,而 不是因为游戏才有童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一、“游戏”的含义
2. 关于游戏的独特解释
游戏=play+game+fun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定义: 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所倡导的
游戏理论,由于这些理论在当时以至后来有着广泛和久远的 影响,在理论界占据重要地位,所以也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 论。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前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 在美国比较畅销的《幼儿的创造性活动》(2005年畅销书) 卡罗斯·费尔特、尼塔·鲍勃所著《现代美国幼儿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一、“游戏”的含义
另外,有些人提出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游戏是一种行为倾向, 有内部动机,它发生在可描述、可再造的环境中,他是一种形式多 样,可以观察的行为。这种行为倾向包括五个方面因素:
谓独树一帜,他把游戏与认知发展联系起来考虑,将游戏纳 入认知心理学范畴。可以说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与认知发展 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皮 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独立意义的活动,而是认知水平的 表现形式而已,因此促使儿童游戏的动力基础在于智慧的发 展。
一、游戏的含义
一、“游戏”的含义
▲ 提问和讨论:假如让大家给 “游戏”定义,你们怎么去解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一、“游戏”的含义
有人说:“游戏像爱一样,无法描述。”爱情 是什么?像雾像雨又像风——解释其无法形容。
游戏充满了神秘,有多种多样的游戏定义,有 多种多样的游戏理论,每种理论都解释了游戏本质 的一部分,然而没有一种理论是完全的。它是以多 种姿态和多种形式出现的,它的结束又是那么微妙 ,难以捉摸,任何一种定义都将是部分的,让人觉 得不完全。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1.精力过剩说
观点: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 剩余的力量产生的。其主要 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身 生存的能力,高等动物在为 了维持生存而耗费的精力之 外,尚有剩余精力,游戏便 成为了一种消耗剩余精力的 出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拓展知识
席勒(1759年11月10日- 1805年5月9日),德国18世纪著 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 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 表人物之一,是德国文学史上著 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 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 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2. 松弛消遣说 倡导者:德国的拉察鲁斯、裴茄克。 观点:游戏恢复在工作中消耗的精力(与精力过剩说相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3. 预演说 倡导者:德国的格罗斯。 观点:游戏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
பைடு நூலக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3. 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认知动力理论、游戏同化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ean Piaget)是20世纪研究 儿童认知能力阶段性发展的主 要代表人物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3. 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认知动力理论、游戏同化论) 在西方现代儿童游戏理论中,皮亚杰关于游戏的表述可
褚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前 奏——冷清的理发店
孩子们为什么是这 种反应?理发店这 一角色游戏对这组 幼儿来讲,是不是 合适的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前 奏——冷清的理发店
年龄尚小 去理发店的机会不多 可换成娃娃家游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第一节 游戏的本质
2. 角色模仿的游戏理论
儿童通过扮演现实生活中某个角色, 以“实现”其愿望。萨立还提出游戏的 结构,包括:角色、游戏行为、游戏材 料或玩具,以及游戏者之间的角色关系 等。在角色与活动的关系上,萨立认为 儿童自己扮演的角色,是连接其他方面 的中心,一切其他方面都决定于角色及 与之相联系的行动,游戏进行过程中儿 童之间的关系,也取决于角色。
⑴ 作为一种行为倾向的游戏,它是一种内在的动机行为。游戏 不是外因的作用,不是靠外部力量的推动,而是靠幼儿内部动机的 驱使,是内在动机的行为表现。
⑵游戏的兴趣在于过程,而不是目的。 ⑶游戏与探索不同,探索的对象是陌生的,探索的目的是想获 得新的信息,探索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游戏的对象是熟悉的,游 戏是由本身的动机支配的。 ⑷游戏没有外界强力的规则。 ⑸游戏要求游戏者积极主动参加。
案例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比如,一些幼童看到了一名工人从6米的高处 摔了下来,并受重伤,在进行现场急救后被救护车 送走。最初,许多幼儿因这件事受到了惊吓,产生 了心理上的困扰。于是,他们被安排参与了多次类 似意外事件(如:摔倒、受伤、救护等)的戏剧性 游戏。几周后,这类游戏进行的次数减少了,因为 孩子们已经不再受这一事件困扰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拓展知识
斯宾塞(1820—1903),英国 社会学家。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 “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他所提 出的一套学说将进化理论的“适者 生存”应用在了社会学上,尤其是 在教育及阶级斗争方面。此外,他 的著作对很多课题都有贡献,包括 规范、形而上学、宗教、政治、修 辞、生物和心理学等。
由心理学家萨立于20世纪初提出该理论。该理论 认为,儿童游戏的实质在于执行某个角色,获得某种 新的地位感。在萨立看来,儿童最初对游戏产生的兴 趣,明显地表露出儿童内心的幻想,那是一些十分诱 人的内心幻想,它们深深埋于儿童心中,并成为游戏 的动力源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6. 生长说(生长理论) 倡导者:美国的阿普利登、奇尔摩 游戏观点:游戏促进机体生长。
美国学者阿普利登提出,游戏是 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游戏 是生长的结果,也是机体练习技能的 一种生长性手段。另一位美国学者奇 尔摩(Gilmore)也认为,游戏源于 练习生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戏而 生长。这与“成熟说”相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课外延伸
沙箱疗法
沙箱疗法,又称箱庭疗法。它的操作方法是:在一个房间里,放置一 个沙盘及各类沙具,沙盘要求内侧涂蓝色,因为蓝色可以对人的思维过程 和行为产生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冲击,也可代表碧水和蓝天, 沙具的种 类应尽可能丰富,以满足来访者的各种需求,治疗师会让来访者在这个房 间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这些沙具进行摆放,并同时对这一过程进行提问、 记录。这一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对儿童的心理治疗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4. 复演说 倡导者:美国的霍尔。 观点:游戏消除原始本能。
19世纪末期,科学家发现人 类胚胎的发展经历了与人类进化 过程同样的一些阶段。例如,人 类胚胎具有与鱼鳃类似的生理结 构。这个发现导致了个体的发展 重现种族发展的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沙箱疗法是人心理活动投射的体验, 通过摆放沙箱内的沙具,塑造一个与他内在 状态相对应的心理世界。它的本质在于唤醒 人的无意识及躯体感觉,碰触里面最本源的 心理内容,能在培养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 造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2. 角色模仿的游戏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又称发
泄论或补偿说)。
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S.Freud,1856—1939)为代表的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 一些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和欲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4. 复演说 霍尔认为人类游戏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①动物阶段,即指类人猿阶段。 ②未开化阶段,即指靠猎取动物为生的阶段。 ③游牧阶段,即指靠游牧为生的阶段。 ④农业耕种阶段,即表现为幼儿爱玩娃娃、挖地、挖河等
游戏。 ⑤城市阶段,也称部落阶段。幼儿的表现为爱玩小组游戏,
即由单个人玩发展为一群人一起玩。总之,他认为幼儿游戏是 种族行为的复演。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1) 游戏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 现的愿望
(2) 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发泄的游戏
分析:杰姆在没有成人约束 的情况下,通过压、滚黏土 消除了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 虽然玩黏土的起源是自己不 愉快的体验,但在不断重复 这种体验的同时,也逐渐从 游戏中得到了快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课外延伸
★早期游戏理论的共同特征:
1. 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人的本性中有哪些因素导致人的游戏 以及游戏的功用问题,不关注游戏的个体差异和特点; 2. 都受到被称为当时的“时代精神”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 影响,都用生物发展的规律解释儿童的游戏,把儿童的游戏 生物学化; 3. 主要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说明什么是游 戏以及为什么游戏的原因; 4. 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