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率统计数据2019

合集下载

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调查报告汇报人:2023-12-30•引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分析目录•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案例分析•结论和建议01引言0102主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还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探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策略和方法。

有助于提高社会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据。

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02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03男性青少年犯罪率高于女性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男性青少年占据较大比例,犯罪率明显高于女性。

01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持续上升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成为社会治安的重要问题。

02犯罪年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年龄很小的阶段就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犯罪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青少年违法犯罪总体情况青少年违法犯罪中,暴力犯罪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包括抢劫、斗殴、故意伤害等。

暴力犯罪盗窃犯罪毒品犯罪盗窃犯罪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包括入室盗窃、街头扒窃等。

部分青少年涉及毒品犯罪,如吸毒、贩毒等,毒品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030201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类型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很多行为是受到同龄人或网络的影响,盲目跟风与模仿。

盲目跟风与模仿青少年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过激行为。

情绪不稳定大部分青少年违法犯罪者教育程度较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育程度较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03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分析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心理不成熟部分青少年存在价值观扭曲,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方法(1)研究方式就我国当下犯罪学研究之实况而言,在(问卷)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四种基本方式之中,高质量(问卷)调查研究还是缺乏和急需的。

首先,文献研究的前提是二手资料的质量及获取具有一定的保障,而这一条件目前很难具备。

一方面,受我国犯罪学研究整体水平的制约,学界在经验资料的搜集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学术规范,另一方面,主管机关经常会以“敏感”为由拒绝透漏相关数据。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参考以现存的问卷调查报告(参考有关权威文献),其报告的对象是未成年人管教所中在押的未成年人。

(2)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据统计研究,参考在押为未成年人犯版本问卷中主要测量了个人的基本情况、交往情况、家庭情况以及父母教养、学校教育、日常生活、居住环境以及法律意识和价值观八个方面的变量。

(1)个人基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户籍,是否处于闲散状态等。

(2)犯罪情况:犯罪地点,罪数,主要犯罪类别,刑期,案发年龄,初犯年龄,有无共犯,共犯人数,共犯结构,共犯原因,侵害对象的特征,对被害人反抗的反应,对各种犯罪预防措施的反应,犯罪的动因,犯罪谋划程度,犯罪方法的习得途径,作案及反侦查能力,犯罪频率。

(3)交往情况:交友途径,交往内容,交往频率,朋友的心理位置和距离,朋友类型。

(4)家庭状况及父母教养: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是否在一起正常生活,父母是否争吵打架,父母是否发生婚外情,父母是否酗酒、赌博、吸毒、受处罚,与父母相处时间长短,有无夜不归宿,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父母惩罚的严厉程度,父母的过分干涉,父母的拒绝否认,父母管教的严格程度。

(5)学校教育: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师生情感,思想品德及法制教育,一般性校级管理,校内侵害存在情况,校内帮派存在情况,学生加入校内帮派的情况,老师纠错方式(体罚、嘲笑讽刺、批评、规劝感化、放任),旷课逃学情况。

(6)日常生活:✍日常休闲活动——进行体育、音乐、美术、舞蹈等文体活动,看电影、电视、影碟,听歌,玩电子游戏,读书、看报纸杂志,闲逛,和同性朋友一起玩,和异性朋友一起玩,晚上到娱乐场所跳舞、唱歌、看演出,到桑拿、按摩房、洗浴中心、休闲类场所玩,抽烟喝酒,待在家里休息与家人在一起;✍上网以及不良资讯的获取——每周上网时间,玩网络游戏,上网聊天,上网看与性有关的内容(如美女图片、视频、色情电影等),观看黄色影碟、视频、视频或图片,看黑帮(帮会)题材的影视作品(如香港的《古惑仔》、《无间道》美国的《教父》等),上网看和暴力有关的内容(如凶杀案件,有暴力内容的电影等),看含有暴力内容的电影、电视、影碟或视频(尤其是拍得很刺激、逼真、血腥的那种); 涉性经历:朋友或同学“圈子”的性经历,本人是否谈过恋爱,是否与自己的恋爱对象发生过性关系,是否与不是恋爱对象的人发生性关系。

最新2019全球未成年人犯罪统计

最新2019全球未成年人犯罪统计

第一篇 2016全球未成年人犯罪统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与趋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反复性、长期性、潜在危险性已日益为全社会所认识。

其现状与趋势如下(一)违法犯罪现状1、犯罪数量剧增。

据统计,20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增至70%,至今仍居高不下。

因此,青少年违法犯罪已呈明显的上升势态,形势严峻不容忽视。

2、犯罪主体变化。

(1)低龄化趋向9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比70年代提前了2-3岁;14岁以下的犯罪案明显增多。

(2)女性犯罪增多80年代以来,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绝对数增加,且增长率远高于男性。

女性青少年犯罪具有极大地腐蚀性,如不遏制会很快在社会上传染开来。

(3)闲散人员居多这些青少年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过早流入社会后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不法分子利用、引诱和唆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3、犯罪类型增多。

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类型明显增多。

有资料显示犯罪类型依次排列是盗窃、抢劫、流氓、强奸、伤害、绑架等。

其中抢劫和盗窃发案率最高约占75%左右,是当前青少年主要犯罪类型。

据统计2000年1至12月,抢劫罪占436%,盗窃罪占36%,伤害罪占15%;2001年1至6月,抢劫罪占48%,盗窃罪占42%,伤害罪占8%。

近些年来,还出现了新类型犯罪。

如涉毒、涉枪、赌博、卖淫、嫖娼和拐卖人口的犯罪日渐增多。

(二)违法犯罪趋向1、趋向暴力性及恶性化。

青少年犯罪具有“偶发性和盲目性”的特点之外,近些年来,已趋向“暴力性及恶性化"。

部分青少年作案过程中很少顾及后果,手段野蛮、残忍,社会影响恶劣。

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刑事案占65%,说明了青少年犯罪性质具有较明显的恶性化趋向。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ppt课件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ppt课件

2.3.1 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
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效率 根据中国司法大数据报告,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同 比下降15%,这得益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建立的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 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提升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水平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通过制定和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执法公正、公开、公平,从而有效预防和减 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教育引导与心理干预措施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的实施与挑战 自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以来,未成年人犯罪 率逐年下降。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律执行力度不足、社会教育环境 复杂等,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 教育引导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教育引导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例如,北京市在实施《预 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后,未成年人犯罪率下降了30%。这充分证明了教育引 导在预防未成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干预措施的必要性 心理干预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接受心理干预的未成年人 犯罪率比未接受干预的低40%。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心理干预措施的投入 和推广,以更有效地预防未成年犯罪。
2.2.1 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机制
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机制 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构,提供法律咨询、心理 援助等服务,有效预防未成年犯罪。 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未成年 人的行为模式。通过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预防 未成年犯罪。 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通过媒体、社区等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监 督和引导,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防止其走向犯罪。
立法目标的确立与实施策略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的实施与挑 战立法目标的确立与实施策略

法律规定青少年犯罪数量(3篇)

法律规定青少年犯罪数量(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青少年犯罪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还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

本文将从我国法律规定青少年犯罪数量的现状入手,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法律规定青少年犯罪数量的现状1. 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我国公安部统计,2019年全国青少年犯罪案件数达到11.8万起,涉案人数达14.6万人。

其中,14至16岁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数占全部青少年犯罪案件数的40%以上。

2. 犯罪类型多样化青少年犯罪类型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贩毒等。

其中,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财产型犯罪和暴力型犯罪较为突出。

3. 犯罪手段趋向成人化一些青少年犯罪手段趋向成人化,如使用枪支、刀具等凶器,作案手段更加残忍、狡猾。

4. 犯罪地域集中青少年犯罪地域集中,主要集中在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

二、青少年犯罪数量上升的原因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等家庭因素,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校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等,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网络诱惑、违法犯罪分子的影响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违法犯罪思想。

4. 青少年自身因素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认知能力、自控能力、道德观念等方面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导致犯罪。

三、对策与建议1. 家庭教育(1)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家庭和睦,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3)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学校教育(1)改革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问题少年人群不断扩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不容忽视. 未成年人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是祖国的希望所在.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近两年来,全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

从年龄结构看,14岁以下占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10%;15岁占23.5%;16岁占35%;17岁占31.3%。

从违法犯罪的类型看,寻衅滋事占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37.5%;盗窃占22.5%;抢劫占22.5%;杀人占6.3%;故意伤害占6.3%;强奸占2.5%;猥亵占2.5%。

从文化程度构成看,小学4人,占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5%;初中占67.5%;高中(或中专)占27.5%。

从违法犯罪主体看,在校学生占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16.3%;因失学、辍学、未就业的社会闲散未成年人占66.3%;打工或学徒14人,占17.5%。

其中,重犯占7.5%。

从处罚情况看,判刑占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57.5%;治安处罚占42.5%。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1、违法犯罪有低龄化趋势。

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14岁以下违法犯罪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10%,而2001—2002年只占4.8%,2003年占有明显上升趋势。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手段有成人化趋势,2、违法犯罪有团伙化趋势。

近两年,未成年人团伙或共同犯罪人数不断上升,据调查,团伙作案占查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68.8%。

从犯罪过程来看,他们都是无组织的共同犯罪,没有组织名称,没有帮规,一般都以一两个人为首,临时邀集其他人形成团伙作案。

3、违法犯罪有暴力化趋势。

未成年人实施抢劫、强奸、投毒和杀人等恶性案件日渐增多,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数的37.5%,比前几年大大上升。

他们的作案手段残忍,犯罪方式成人化,大多数是受暴力、色情传媒的影响,模仿性强。

如廖某无钱花,便邀汪某、黄某,带上刀于4月19日晚上在城区转悠,物色好目标后,便跟踪到一僻静处,廖上前一手卡住被害人脖子,一手拿刀架在其颈上,汪某一手用刀顶住其腰部,一手搜身,并威胁地说:“不要叫,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捅死你。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3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其中十四、五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小小年纪,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好奇、敏感、爱冒险、好占上风,喜欢模仿却辨别能力弱,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性,如果受到不良的刺激,极易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现代社会,多元价值观并存,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正确教育,是一个急需关注和重视的社会问题。

寒假快到了,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区普法办近期收集了一系列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供大家制作宣传图片参考。

家庭影响失足的第一道坎1、2003年2月10日晚10点,海口市发生一起13名少年持刀抢劫案,主谋竟只有13岁!2、郭某自小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父亲生活。

自从父亲和另一名女子结婚后,便逐渐放松了对他的管教,后妈也不怎么管他。

他在海口市某小学就读,却很少到学校上课,经常与一些在社会上流浪的小孩瞎混,并学着电影上的情节,自任这伙少年的“老大”,当晚的抢劫活动便是他主使。

3、当晚参加持刀抢劫的13名少年,最小的才12岁,最大的也只有15岁。

他们有的是缺少父母管教而经常逃学的在校中小学生,有的是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无人照管而流浪街头的失学少年。

缺乏家庭的管教,使他们胡作非为。

4、2002年5月22日,海口长流镇发生一起凶杀案,杀人凶手竟是一个名叫陈里(化名)的16岁青少年。

5、陈里从小生活在长流镇一个至今不受法律保护的家庭里,他的父母亲非法同居生下他后,直到今天仍未办理结婚手续。

其父亲是个武师,在当地威信很高,弟子成群。

练武场里喊杀声震天欲聋,好不威风,陈里从小就受到这威严而风光的刺激。

6、陈里是独子,母亲认为只要儿子穿好了吃好了就万事大吉了,对儿子的思想状况从不过问。

陈里非常任性,有时因满足不了他的要求,就会发脾气扔东西,母亲仍然忍着他让着他,从不指责批评他。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ppt课件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ppt课件

1.3 制定未成年犯罪法的目的和意义
2. 明确法律责任,规范行为准则。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犯罪法
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
保护未成年权益
家庭暴力
虐待问题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Law
Part Two
2.1.2 提高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
家庭保护力度不足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2019年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为1.3%,其中家庭因素占比达到40%。这表明家庭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当前家庭保护力度尚显不足。学校教育缺失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犯罪人数为5.6万,其中因校园欺凌、网络暴力等原因导致的犯罪占比达到30%。这说明学校在未成年人教育和心理引导方面存在缺失,需要加强教育力度和心理健康教育。
3.3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未成年犯罪防治工作
未成年犯罪频发根据中国司法大数据,近五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其中盗窃、抢劫等暴力犯罪占比最高。媒体宣传不足尽管未成年犯罪问题严重,但媒体报道相对较少,导致社会关注度不高,公众对未成年犯罪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有待提高。媒体宣传效果有限近年来,政府和媒体加大对未成年犯罪的宣传力度,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未成年人犯罪率仍然居高不下。提高全社会关注程度通过加强媒体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犯罪的关注程度,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预防和打击未成年犯罪的良好氛围。
3.1 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法律规定不够完善,难以适应实际需求
法律适用范围不明确
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
预防措施不足
我国现行的未成年犯罪法在适用对象、犯罪类型等方面规定不够明确,导致执法部门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存在困惑。

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02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分析
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及趋势
数增加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呈 上升趋势,涉及的案件类型和范 围也在不断扩大。
趋势分析
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低龄化、团 伙化、暴力化等趋势,给社会和 家庭带来严重危害。
青少年违法犯罪类型及特点
类型多样
青少年违法犯罪涉及的案件类型多样 ,包括盗窃、抢劫、打架斗殴、校园 欺凌等。
特点突出
青少年违法犯罪往往具有突发性、冲 动性、盲目性等特点,容易受到社会 不良风气和网络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缺失
社会环境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缺 失容易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 准则。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网络环境容易使青少年 产生错误的认知和行为。
加强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加强社会道德教育
社会应该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
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如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等 ,帮助青少年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加强社会监管和管理
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和管理,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05
结论与建议
结论总结
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严重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有所增加,情况较为严重。这些案件中,涉及未成年人的比例较高,且多数与网络 、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有关。
教育缺失与家庭因素影响重大
调查发现,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一些青少年由于缺乏家庭和学校 的关爱与引导,加上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的焦点。社 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矫正方式,在未成年犯的矫正工作中逐渐受到重视。然而, 在实践过程中,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次演示将分析这些困 境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的完善提供参 考。
现状分析
2、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未成年 犯社区矫正的认同度和支持度,同时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增 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3、资源不足。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但 目前资源投入明显不足,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3、加强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的经费投入,为工作 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 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5、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的社区矫正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 职责和分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3、资源不足。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但 目前资源投入明显不足,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6、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未成年犯提供 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帮助。
3、工作机制不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 机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地区和部门对社区矫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 未成年犯的和关爱。
3、工作机制不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 机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资源不足。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但目前资源 投入明显不足,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报告

李建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对青少年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重视,青少年犯罪这一话题愈发引人注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在2007年发布的《”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青少年犯罪数量在2006年-2010年之间持续上升,占到犯罪总数的60%左右。

客观地把握未成年人犯罪总数、未成年人犯罪率等统计数据,有助于科学、准确、及时地认识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并在考察、剖析犯罪现象的基础上,发现和探究其深层的犯罪原因,进而制定有的放矢之对策。

总之,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凸显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生调查研究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不仅对自身有教育借鉴意义,更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案例的社会调查情况表一:1990—2002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统计表对以上两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1.未成年人犯罪总数逐年增加,新一轮未成年人犯罪高峰将持续至2008年。

1991年我国刚刚迈过了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峰期,在持续9年较低的犯罪总数之后,1999年又迈过4万大关后,已连续四年持续攀升,并进入了一个新的髙峰期,预计此次高峰将持续至2008年以后才会有所缓解。

其背后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该年度14一17周岁人口总数,一个是未成年人犯罪率。

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至1991年为我国人口生育的一个高峰期,从而导致在时隔十余年后的今天我国正面临一个14一17周岁未成年人高峰期。

2.未成年人犯罪率稳中有升,形势严峻,且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率明显高于城市。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维持在万分之五左右,基本与我国全国总人口的犯罪率持平,而实际上,14—15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类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16—17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则远远高于万分之五的水平,大约在万分之七到八以上。

未成年人犯罪率近年来同全国人口犯罪率一样持续上扬,丝毫没有降低的趋势,足见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工作仍有待加强。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基于海南省 2019年 18~ 25岁青少年犯罪的 100个案件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基于海南省 2019年 18~ 25岁青少年犯罪的 100个案件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基于海南省2019年 18~ 25岁青少年犯罪的 100个案件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世界各国都逐渐面临着青少年犯罪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状况,青少年犯罪在当今世界各国家都成为了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在当下社会青少年犯罪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阶段,笔者从海南省2019年18~25岁的青少年犯罪中以年龄作为统计定量,以100个案件作为调研样本,采取调研报告的形式,通过文献法、抽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展开了分析研究,针对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情况进行数据的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青少年犯罪;海南省引言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惩治需要各地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本文拟从实证数据的角度分析海南省2019年18~25岁的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特点。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为此100个犯罪案件的数据整理和分类,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笔者通过分层抽样在选择的100个案件中,将每个案件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整理并呈现结果。

第三部分为完善建议,通过对第二部分中整理的数据结合当地和国内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对青少年犯罪的思考以及预防的建议。

1.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应当对青少年犯罪进行定义,然而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于“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都没有统一的定义,虽然法律规定对此没有严格的界定,但是在学术研究中却又频繁使用“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有的研究认为“青少年犯罪是以主体的年龄特征为尺度归纳出来的一个犯罪类型,它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统称1”。

按照我国司法统计的标准,青少年犯罪一般是指14周岁以上又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以及18周岁以上至25周岁之间的青年人犯罪。

由于对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已经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并形成较为完备的学说及法律规范,因此本文所述“青少年犯罪”仅指18~25岁的成年人犯罪,并以这一标准来进行相关的统计与分析。

青少年犯罪率统计数据2019

青少年犯罪率统计数据2019

青少年犯罪发生率:青少年犯罪发生率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青少年罪犯数与青少年总数的比率。

在统计青少年犯罪发生率时,应特别注意:(1)必须是青少年罪犯数同青少年总数之比,而不是青少年案件数与青少年总数之比;(2)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和相同的范围内进行比较,否则就没有价值和意义。

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国度,青少年犯罪发生率有着很大差别。

2012年全国青少年犯罪比例:大概数据为18%以上、团伙犯案85%以上、14-16岁80%以上。

全国约有2820万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又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其中“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15万人。

“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达25万人,其中有16万人在18岁至25岁之间。

青少年犯罪发案率:青少年犯罪发案率又叫青少年犯罪案件牢。

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犯围内,青少年犯罪案件与全部犯罪案件的比率,这是研究青少年犯罪动态的重要调查统计方法之一。

随着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恶化,不仅破坏了社会的稳定,败坏了社会的良好风俗,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带来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回顾建国四十五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历史。

尽管这一类犯罪活动时起时伏,带有一定的波动性,但从总的趋势来看,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五十年代初期,青少年犯罪仅占全部刑事案件20%左右;六十年代占40%;七十年代占60%;八十年代末达到70%;九十年代初略有下降,占65%至70%;达70%以上;少数地区达到80%。

据有关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作案成员占刑事案件作案成员的比重是:1987年为74.4%;1988年为75.7%;1989年为74.1%;1990年为69.7%;1991年为65%。

从我国八十年代的犯罪情况看,自1983年“严打”斗争以后,慑于刑事打击的声威,我国整个刑事案件发案率曾一度出现明显下降,青少年犯罪也相应有所减少,然而时至1985年又开始抬头,发案率呈回升趋势。

2019年对100名在押未成年犯的调查报告-范文资料

2019年对100名在押未成年犯的调查报告-范文资料

对100名在押未成年犯的调查报告对100名在押未成年犯的调查报告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诱发了大量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是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新课题。

从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犯罪人数看:1986年为99人;2019年上升至231人,增长了1.3倍;20xx 年达历史最高,判处380人;20xx年因受非典影响,判处的未成年犯人数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实际发案没有大的变化)。

为进一步摸清网络色情、暴力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在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配合下,随机向在押的100名未成年犯发放了调查问卷(当时在押未成年犯370人)。

网络色情、暴力污染严重在调查的100名未成年犯中,经常看色情内容书刊、音像制品并受影响的占61%;经常进入歌舞厅的占38%,偶尔进入的占32%;经常进入录像厅的占49%,偶尔进入的占41%。

经常进入电子游艺厅的占66%,偶尔进入的占28%;经常进入电脑网吧的占39%,每天两小时以上的占28%,每天10小时以上的占7%。

有关方面统计过,北京有171万中小学生,有30万学生在网吧上过网,有10万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网络色情暴力内容的泛滥,加剧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使犯罪种类、手段、及后果不断变化。

20世纪80年代,未成年人犯罪多表现为一般盗窃、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

到90年代末,未成年人犯罪向结伙抢劫、重大盗窃、杀人等方面发展,甚至出现持刀杀人、持械抢劫、报复放火等严重犯罪,犯罪性质明显恶化。

据统计,2019年以来,抢劫罪已代替盗窃罪上升为第一位,主动攻击性突出,暴力倾向明显。

在被调查的100名未成年犯中,犯抢劫罪的占71%,经常看含暴力内容的音像制品并受影响的占75%。

强奸、伤害等犯罪则分别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另外两类主要犯罪形式。

由于未成年人长期玩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以“攻击、打斗、暴力、色情”为主要内容的暴力游戏,接触火爆刺激的内容,很容易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青少年犯罪率统计数据2019

青少年犯罪率统计数据2019

少年犯罪量刑年龄年龄在14岁以下且未满16岁的人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范围,即该年龄段的人仅应对刑法规定的几项犯罪负责,但不是为了绝大多数的罪行。

这无疑是一个符合未成年人识别和控制能力实际情况的科学体系。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犯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强奸,抢劫,贩毒的十四岁但未满十六岁的人。

,纵火,爆炸和中毒应承担刑事责任。

”关于对条款规定的理解,我认为在本文中,刑法规定,未成年人有相对刑事责任的年龄,仅应对八种严重犯罪负责。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还应注意:(1)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的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的指控。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的人造成重伤或者死亡”是指故意杀人或者造成重伤或者死亡的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这并不意味着只有那些犯有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的人才会承担刑事责任,而绑架和撕毁罚单的人将不承担刑事责任。

(2)年满14岁但未满16岁的人被胁迫或诱使参加犯罪,教bet犯罪或属于犯罪准备,中止或企图,并且情况一般而言,他可能被免除刑罚或不应被视为犯罪。

(3)如果未满14岁但未满16岁的人通过欺负大人,欺凌弱者,使用语言威胁或使用轻度暴力强行要求其他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用品,金钱或财产,它可能不被视为犯罪。

(4)如已满14岁但未达16岁的人偷窃财产,而该笔款项已刚达到或超过“巨额”的标准,而其他情况属轻微,则他是首位─时间或意外罪犯;如果盗窃近亲的财产不要求对被告定罪和处罚,则可以不视为犯罪。

3.承担全部刑事责任的年龄那些年满16岁但未满18岁的人应对所有罪行承担刑事责任。

但是,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根据中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考虑到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对少年被告的惩罚不应仅根据所犯罪行的数量和要处以的刑罚,但仅仅是为了惩罚犯罪。

未成年人的刑罚是否适当,不仅关系到少年犯的前途,而且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

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对少年犯的惩罚。

青少年犯罪率统计数据2019

青少年犯罪率统计数据2019

青少年犯罪率统计数据2019: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人相对负刑事刑事责任的年龄范围,即处于该年龄段的人只对刑法中规定的少数犯罪负刑事责任,而对绝大多数犯罪则不负刑事责任。

这无疑是符合未成年人辨认和控制能力实际状况的科学的制度。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关于对条款规定的理解,我认为在这款中,刑法规定了处在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仅对8种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

我们在司法实践中还要注意:(1)、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

对于刑法第十七条中规定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实施了杀人、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

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才负刑事责任,绑架撕票的,不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被胁迫、诱骗参与犯罪,被教唆犯罪,或者属于犯罪预备、中止、未遂,情节一般的,可以免除处罚或者不认为是犯罪。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使用语言威胁或者使用轻微暴力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物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财物,数额刚达到或者略过“数额巨大”标准,而其他情节轻微,又系初犯或者偶犯的;盗窃近亲属的财物,其亲属不要求对被告人定罪处罚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对所有的犯罪都应负有刑事责任。

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从我国刑事立法上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来看,我国刑法考虑到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对未成年人被告人的处罚不应该完全以犯多大罪,判多少刑,单纯的为惩罚而惩罚的罪行报应。

对未成年的处罚适当与否,不仅关系到未成年罪犯一辈子的前途,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其意义远远超出处罚犯罪未成年人本身。

未成年人犯罪26082

未成年人犯罪26082

论文题目:未成年人犯罪所学专业:法律事务所在班级:05级法律指导老师:陈艳姓名:哈斯巴根论文目录论文提纲 (1)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2)(一)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 (3)(二)从犯罪手段来说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 (4)(三)从犯罪类型来说 (5)(四)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分析 (6)三.未成年人犯罪的改造 (7)(一)改革教育体制,普遍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教育程度 (8)(二)改革司法制度 (9)(三)转变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审判方式,采取新的裁量刑罚的原则、执行刑罚的模式 (10)(四)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社区服务的处罚方式 (11)参考文献 (12)论文提纲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分析三.未成年人犯罪的改造参考文献未成年人犯罪论文摘要: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未成年人实施刑法和有关形式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化的特点。

家庭负面影响、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和社会不良风气等是构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社会的危害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一)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

今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犯罪年龄低龄化。

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以14-16岁少年犯罪更为突出,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

据对上海青少年犯罪情况统计,14-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是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了其中1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犯罪率统计数据2019
近年青少年犯罪数据:
1、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50年代、60年代,中国曾经成功地创造了世界上最低犯罪率的奇迹。

2、这几年(2004-2009年)青少年犯罪数据,谢谢在2001-2003年罪犯构成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30岁以下罪犯和20岁以下罪犯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001年80.1%和22.4%,2002年82.4%和26.2%,2003年83.3%和23.7%。

3、公安部统计显示,2005年到2007年警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比上年同期下降6.5%。

其中,18至25岁的青少年人数同比下降4.5%;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同比下降11.4%。

2007年1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报告还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
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

有关专家分析,“十五”期间,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爬升,将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

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摘自《北京晨报》2007-01-11) 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新规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2年4月制定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规定》,结束了其近5年的历史使命,在修订多项内容后被重新推出,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

新修订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规定》为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未成年罪犯的合法权益,充分贯彻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主要增加并完善了八项制度:案件进展情况告知制度、专门办理制度、慎用逮捕措施、审查起诉中的“亲情会见”制度、正确适用不起诉制度、分案起诉制度、社会调查制度和加强诉讼监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