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

合集下载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 曼
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解 构 主 义 建 筑 理 论 的 重 要 奠 基 人
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 ) • 1932年8月11日-,出生于新泽
西州,美国建筑师,因其碎片式 建筑语汇而同各式其他建筑师一 起被打上了解构主义的标签。虽 然他拒绝被标签化,但仍为了保 留他在学术界中的注视而惹起争 议。他在建筑学的理论追求解放 及自律性,他的工作从某种意义 上说坚持一个企图-解放形式- 一种很难了解的奋斗。他与欧洲 知识分子像他的英国辅导者Colin Rowe和意大利史学家Manfredo Tafuri有着牢固的文化关系。哲学 家德里达的工作对艾森曼的建筑 有很关键的影响。
由法兰克· 盖 瑞设计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美国加州洛杉矶的沃特.迪斯尼音 乐厅
——于1989年建成
如帆船似 的木质天 花和灰泥 墙给人以 一种在大 型集装箱 船内的感 觉。
5/22/2016
16
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美国加州公司总部
• “双筒望远镜”, 其一边是曲面型 的屏幕墙,夕阳 的影子能显示在 上面,其另一边 是似森林般密度 的柱子,以铜箔 覆盖在柱子表面。 • 这座建筑外形完 全模仿望远镜, 有点像放大的玩 具,,它一方面 表明盖里建筑设 计的独特性,另 一方面又显得盖 里不够成熟。
解构主义的特征
• 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 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很多解构主义 建筑家甚至连完整的工 程图也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归纳); • 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色
• 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反对把现代 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要懂得一门语 言,必须掌握 那种语言的词 汇、语法、 遵 守语言的规则
当结构主义者把语言的系统性、规则性原则运用到文学研究,
就特别注重在同一类文学的传统与格局中来理解一部作品。在 这儿,单部的作品就好比语言中的言语,它必须遵从同一类文 学的传统与规则。 索绪尔最重要的观点是“语言是一个符号体系,把一个音 响形象和一个概念统一起来。音响形象称为能指(signifier), 概念称为所指(signified),两者合起来就构成一个表义的 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和约定俗成。 eg. 《罗密欧与朱丽叶》里面朱丽叶的台词: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word would smell as sweet.”
意义通过言语传达出来
3、语音中心主义(Phonocentrism)
古代人认为,说话者和倾听者直接在场,彼此最为靠近的 时候才最利于理解。反之,如果说话人和倾听者之间存在着 时间或空间的距离,那么就会使意义产生误解。 语音比文字能更直接地传达说话者的意图,将声音(口头 语)看做最接近思想的媒介,而把文字仅仅看成对语言进行 记录的符号。
1、关于存在的本体论 2、关于灵魂的心理学 3、关于世界的宇宙论 4、关于上帝的神学
2、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 P105
“Logocentrism” =古希腊语“λoγos”(言语、逻辑、理性、法则、神言) + “centrism”(中心场所) eg. god、reason、being、truth
四、耶鲁学派
一、前言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 里达(Jacque Derride,1930——2004)倡导的 一种反传统思潮。 应该说,解构不是“主义”,而是一种质疑传 统形而上学的思辨策略,利用传统所提供的概念 工具反对传统。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的由来
解构主义 是本世纪60年代,以法国哲学家J·
德里达为代表所提出的哲学观念,是对本世纪前期欧 美盛行的结构主义和理论思想传统的质疑和批判,建 筑和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派对传统古典、构图规律 等均采取否定的态度,强调不受历史文化和传统理性 的约束,是一种貌似结构构成解体,突破传统形式构 图,用材粗放的流派。 颠覆日常、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秩序,解构主义 一直在各界执着创新着。
意大利帕多瓦市尼宫Salone
今年10月,在意大利帕 多瓦市尼宫Salone,扎哈· 哈迪德将展出她最好的作品 。对扎哈· 哈迪德而言,由 于历史品质,尼宫自身就是 一个有力的设计挑战。 目标是既尊重空间/环 境特性,又参与空间之中。 这个起伏的街区,由连续和 断裂为准则分布,包括6个 不同的区域。每一个区定义 了扎哈展会概念的概念形态 ,即,1、连线/捆绑/网络 ,2、波/外壳/茧,3、集 合/架构/拼图,4、广场, 5、景观&地形,6、参数主 义。
主义应对的办法是什么呢?
主义应对的办法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他们”各部件” 一 词的精妙所在. ”部件”一词,不但通过去除主观性和自我 意识跟存在主义彻底划清了立场,又消解了结构主义的整 体观,真可谓一词两得,一词双雕.然而解构主义之所以 能够发展出比存在主义等其它主义更为系统,普遍并独特 的美学形式,则很大程度是因为建筑学理论家伯纳德.屈 米,埃曼森和德里达的跨界交流(前者以解构主义哲学为 其建筑学理论的出发点,后两者更是保持了相当长的通信 关系),为解构主义建筑设计和应用奠定下了深厚的理论 基础.于是,Frank Gehry, Bernard Tschumi, Peter Eisenman, Zaha Hadid, Daniel Liberskind, Coop Himmelblau等等建筑设计师一个个呼啸而出,为世界建 筑带来了解构主义的视觉奇观,而位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 主义之间的他们得以惊艳四方所用的绝技其实不是不能被 一语道破-----那就是用几何来代替装饰.(“几何”对于解 构主义,就如同”装饰”对于后现代主义).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中文词条名:解构主义英文词条名:(解构主义的英文写法)在德里达看来,西方哲学一直是“在场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史的框架“就是在整体意义上把存在确定为在场。

可以列举出许多专有名词,它们与基础、原则或中心密切相关,常常用来确认在场的连续性:如理念、起源、目的、潜能、实在(本质、存在、实体、主体)、真实、超验性、意识、良知、上帝、人,等等”。

所谓将存在确定为在场,就是指传统形而上学假定真理是超出语言之外的事实,它们呈现在言说者的面前,并且能在言说中传达出来,换言之,这些真理在人们的交流过程中是现时的、“在场”的,言语则是表达思想的最佳方式。

逻各斯中心主义实际上就是“在场的形而上学”和“声音中心主义”的结合体。

由此,所谓的描述或分析只不过是:在观念中“策略地”回归被认为是简约、完整、正规、纯洁、标准、不言自明的某种本源或先在的使命,以便接着来观照衍生、繁化、蜕变、意外等。

德里达认为,虽然我们不可能彻底摆脱这一体系,但至少可以通过关注它所压制的那些问题来说明它强加了哪些思维条件;虽然我们无法设想并实现形而上学的终结,但还是可以通过认识和改变它所确立的等级体系,从内部对形而上学进行清理。

由此,德里达提出解构这一概念。

解构的策略有四:第一,在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命题中,除了森严的等级高低,绝无两个对项的和平共处,一个单项在价值、逻辑等方面统治着另一个单项,高居发号施令的地位。

解构一个命题,从根本上说,便是在一特定时机,把它的等级秩序颠倒过来。

第二,必须通过一种双重姿态、双重科学、双重文学,在实践中颠覆经典的二元对立命题,全面转换这个系统。

为此,解构将全面介入为它所批驳的对立命题领域。

换言之,解构在该系统的内部进行操作,目的却是要打破这个系统。

第三,解构的理路因此也即是用最为谨慎和内在的方法,通盘考查其概念的结构谱系,同时从它无以命名或描述的某一外在角度,确证这段历史在通过这一与它利害悠关的抑制来构筑自身使为历史的过程中,可能遮蔽了什么,排斥了什么,遗忘了什么。

解构主义批评课件

解构主义批评课件
19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具体方法为,找出一个关键词的意义, 追溯它的认识论根源。这样,就使这个 词脱离封闭的系统,失去稳定性,进入 一个不断变化、往返交织的迷宫。从而 揭示出不可穷尽的种种解释的可能。
20
解构主义文论
一、解构主义批评理论 德里达:“解构”不是哲学、诗、神
学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术语。而是牵涉到 意义、惯例、法律、权威、价值等等最 终有没有可能的问题。 突出表现出反权威、反传统和反理性 倾向。
1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1、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学家德里达。 1966:在美国做《人类科学话语中的
17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对卢梭《忏悔录》的解构: A、卢梭是通过隐喻的方式以达到其自
辩的目的。 B、认为自传不是和小说不同的文类,
而是一种写作的修辞格。从而打破了自 传是最富有真实性文本的神话。
18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3、米勒的词源性解构批评 一切文本都是关于话语的话语,每一
个话语都是一个历史上形成的意义系统, 文本的意义就产生于不同符号意义系统 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过程中。 解构方法: 采用挖掘词源意义的方法来解构文本。
(3)文本理论 A、写作是误写。 传统观念:文本反映作者的意图。 解构:文本是作者留下的“踪迹”
(“写作就是隐退”)——文本的意义 是在延异中产生。
11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B、阅读是误读。 传统观念:阅读是可理解的,把握作
者的意图。 解构:文本结构的可拆解性、写作话
语嬉戏的自由性、意义的不确定性,使 得阅读活动和批评活动就成为放逐文本 的游戏活动。
结构:符号和游戏》的著名演讲,是解 构主义的奠基之作。 1967:《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 和《语音与现象》出版,系统提出了自 己的解构主义思想。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一、解构主义的含义:什么是解构主义?德里达在接受张宁的访谈中这样说:“在某个既定的时刻,我曾说过如果要我给‘解构’下个定义的话,我可能会说‘一种语言以上’,哪里有‘一种语言以上’的体验,哪里就存在着解构。

”又说:“解构一直都是对非正当的教条、权威与霸权的对抗。

”解构主义拒绝僵硬的定义,它称自己是一种针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一套消解语言及其意义确定性的策略。

这些批判理论与策略包括: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延异、替补、互文性。

二、解构主义产生的背景1968年,一场激进学生运动席卷整个欧美资本主义世界。

在法国,抗议运动被称为“五月风暴”,可惜它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在随之而来的郁闷年代里,激进学者难以压抑的革命激情被迫转向学术思想深层的拆解工作。

他们明知资本主义根深蒂固难以摇撼,却偏要破坏瓦解它所依赖的各种基础,从它的语言、信仰、机构、制度、直到学术规范与权力网络。

解构主义在此背景下应用而生。

为了反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闭僵硬的体系,解构运动大力宣扬主体消散、意义延异、能指自由。

换言之,它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戏,哪怕这种自由仅是一曲“带着脚镣的舞蹈”。

除了它天生的叛逆品格,解构主义又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理论。

用德里达的话说,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迹踪。

它难以限定,无形无踪,却又无时无处不在。

换言之,解构主义一旦被定义,或被确定是什么,它本身随之就会被解构。

解构的两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开放和无终止性。

解构一句话,一个命题或一种传统信念,就是通过对其中修辞手法的分析,来破坏它所声称的哲学基础和它所依赖的等级对立。

三、德里达的解构策略1 反对“语音中心论”德里达解构主义首先是从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索绪尔语言学的批判开始的。

德里达所说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是指西方哲学中的如下倾向: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到现代总是存在着一种二元的等级划分,比如本源与事物、逻各斯与事物、理念与摹本、本体与现象、原子与虚空、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灵与肉、理性与感性、主体与客体、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意向活动与意向对象、语言与在者、理解与解释、所指与能指等等,在这诸多的二元划分中,前者总是更根本的、更基础的,前者拥有普遍性与稳定性,而后者以前者为基础,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是不断变动的、暂时性的存在。

解构主义的总结

解构主义的总结

1.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地设计,尽管不少的解构主义的建筑貌似零乱,但它们都
必须考虑到结构因素的可能性和室内外空间的功能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构主义不过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构成主义。

2.解构主义并不是要取代结构主义或者形而上传统,也取代不了。

因此,对待解构主
义的最好态度不是把它当作教条,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反观传统和人类文明的意识。

3.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

解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

4.解构主义反对权威,反对对理性的崇拜,反对二元对抗的狭隘思维,认为既然差异
无处不在,就应该以多元的开放心态去容纳。

5.解构主义是一种“道”,一种世界观层次的认识,而不是一种“器”,一种操作的原则。

所以,把解构主义作为文本分析策略的耶鲁学派最终走入了一条死胡同,而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却渗透到了很多自认为绕过了解构主义的思潮和流派里面,比如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等。

岳飞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我们对待解构主义,也应作如是观。

他的核心理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解构主义名词解释

解构主义名词解释

解构主义名词解释解构主义是一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它最早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解构主义的目标是揭示语言和思维的固定结构,并突破这些结构的限制,以探索隐含在其中的多样性和矛盾。

解构主义认为,语言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由文化和意识形态构建的。

它强调语言的多义性和流动性,批判单一的意义和正义观念。

解构主义批评方法的核心是“解构”,即通过对文本进行分析来揭示其中的二义性、矛盾和冲突。

解构主义以及解构主义者的名义观点是“一切都是文本”,这意味着任何事物——包括文学作品、文化现象、政治和历史事件等——都可以被视为语言结构的表达。

通过揭示这些结构中的矛盾和隐含的意义,解构主义试图挑战权力和知识的固化,并推动社会变革。

解构主义的名词概念在德里达的著作中有明确表达。

例如,“德丽”的名词解释,这个词是由“德丽”和“美”两个字组成的,德立的名词解释是“没有美丽的女人”。

解构主义的名词概念强调了语言的图像性和多义性。

德里达提倡的解构主义方法在学术研究、文学批评、哲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都有应用。

它对传统的二元对立、中心主义和原则主义提出了挑战,并试图打破这些固有的结构,以期达到更加开放、自由和多元化的理解。

然而,解构主义的名词解释也受到了批评。

一些人认为,解构主义的方法过于抽象和复杂,无法直接应用于实际问题。

此外,解构主义的批评方法有时被认为过分强调矛盾和多义性,忽视了文本的整体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总的来说,解构主义是一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强调语言和思维中固定结构的矛盾和多义性。

它试图挑战权力和知识的固化,以推动社会变革。

虽然解构主义的名词解释受到争议,但它在学术和文化领域都有重要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领域。

解构主义相关资料

解构主义相关资料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引言解构主义是20世纪后期哲学和文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流派,其兴起始于法国。

解构主义将传统的哲学和文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批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对于当代社会和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对解构主义的起源、概念和主要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并从文学和哲学两个角度分析其对于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解构主义的起源与概念解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是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提出的一种哲学观点。

德里达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建立在二元对立关系之上的,而这种二元对立关系往往存在隐含的偏见和权力关系。

他认为,通过对文本和语言的解构,可以揭示出这些偏见和权力关系,并批判传统的二元对立观念。

解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是“间断性”和“漂移性”。

它认为,任何语言和思维都是基于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关系构建起来的,而解构主义则试图打破这种对立关系的稳定性,揭示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矛盾性。

解构主义的目标是通过对二元对立关系进行剖析和批判,重新定义思维和文化的边界,并推动社会变革。

二、解构主义的观点与思考方式1. 关于意义的批判解构主义对传统意义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意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而不断漂移的。

它强调语言的多义性和开放性,以及意义的不确定性。

解构主义主张去中心化和不断重新解释意义,将文本和语言从固定的定义中解放出来,从而推动了对传统概念和价值观的重新思考。

2. 对权力关系的挑战解构主义认为,语言和思维中存在着权力关系的问题,这种权力关系往往体现在二元对立关系中。

它通过对这种权力关系的揭示和批判,拆解了传统的二元对立观念,展示了这些观念中的偏见和隐含的权力结构。

解构主义试图从权力关系的角度重新定义思维和文化的边界,推动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3. 文本和语言的超越解构主义认为,文本和语言不仅仅是传递意义和信息的工具,它们本身有着超越意义和信息的特点。

解构主义试图揭示文本和语言的边界性和不稳定性,并超越传统的主题和结构,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学风格。

解构主义在服装中的意义

解构主义在服装中的意义

解构主义在服装中的意义解构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哲学和文化运动,它对于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分析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服装。

解构主义在服装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服饰形式的解构与重组,二是对服装背后的符号和意义进行解构与探索。

解构主义在服装中的意义表现为对传统服饰形式的解构与重组。

传统的服装设计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约束,例如对称、平衡、比例等。

而解构主义打破了这些传统的限制,通过重新组合、重叠、错位等手法,突破了传统服装的形式束缚,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这种解构与重组的设计方式,使服装呈现出了更加复杂、多样化的形态,突破了传统服装的平凡与单调,使服装充满了创新与想象力。

解构主义在服装中的意义还表现为对服装背后的符号和意义进行解构与探索。

服装作为一种语言,通过色彩、图案、剪裁等元素传达着各种信息和意义。

而解构主义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解构与重新组合,挑战了传统服装所代表的符号和意义。

它将服装从传统的社会角色和身份的象征,转变为一种表达个性和态度的媒介。

解构主义的服装设计中常常运用非常规的材料、剪裁和装饰,打破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呈现出一种前卫、叛逆的形象。

解构主义在服装中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传统形式和意义的解构与重构,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的一种态度和观念。

解构主义强调的是反传统、反规则、反权威的精神,对于束缚和规范的抗争。

它追求自由、个性化和多样性,提倡个体的独立和创造力的发挥。

在当今时代,解构主义的服装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反思和批判。

它通过服装的形式和意义的解构,呈现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引发人们对于身份、性别、权力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解构主义在服装中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服饰形式的解构与重组,以及对服装背后的符号和意义进行解构与探索。

它通过打破传统的约束和规则,创造出了独特的审美效果,使服装呈现出复杂、多样化的形态。

同时,解构主义的服装设计也传递着一种反传统、反规则的态度和观念,强调个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性。

解构主义相关资料

解构主义相关资料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源于法国的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思想。

它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涉及文学、哲学、艺术、建筑等多个领域。

解构主义所倡导的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试图揭示固有概念和观念的不稳定性,挑战二元对立和固定化的思维模式,以达到对历史和文化的解构和重建。

解构主义的前提是一种对固定二元对立的怀疑态度。

传统上,人们习惯将事物划分为对立的两个极端,如好与坏、男与女、黑与白等。

然而,解构主义主张这种二元对立实际上是虚构的,因为没有事物是完全固定的或绝对的。

解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由语言和文化进行建构的。

因此,解构主义试图揭示这种固定性的虚假性,并提出了一种对语言和文本的批判性阐释方式。

解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差异”和“延迟”。

在传统的二元对立体系中,一方的存在必然排斥另一方的存在。

然而,在解构主义的观点下,事物的存在是相对的,通过与其他事物的对比和区别来确定。

事物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延迟是解构主义的关注点。

差异是指事物之间的差别,而延迟是指在差异的基础上推迟决定或识别事物的边界。

通过扩大差异和延迟边界的认定,解构主义试图打破二元对立的限制,并以新的视角来看待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文学领域,解构主义对传统文本的阐释提出了挑战。

传统上,文本被认为有一个明确的含义和结构,在读者阅读时传达给读者。

然而,解构主义主张文本的意义是多样和动态的,不是由作者单方面决定的。

解构主义通过关注文本中的差异性和模棱两可的部分,试图展现文本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事实上,解构主义认为文本具有自己的内在矛盾和隐含的意义,需要读者进行主动的解读和阐释。

在艺术领域,解构主义试图挑战传统艺术的创作和观赏方式。

传统上,艺术被认为是一种符号和象征的表达,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某种特定的主题或观念。

然而,解构主义批评传统艺术的固定意义和结构,主张拆解和重构艺术作品。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常常用来确认在场的连续性 (如潜能、实在、真实等)。
它构筑起的承诺:人最终可 以与作为是体现存在的现实 相遇而不需要任何介质,有 关世界的总体知识完全可以 被获得。
逻各斯中心主义:逻各斯是
关于每件事物的规定性的本 真说明。它的词根是希腊语 中的logos,意义是“语言” 或“定义”。强调在万物背 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 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力,
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 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 东西构成了一系列逻各斯, 所有的人和物却拜倒在逻各 斯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 逻辑,而它是永恒不变的。 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 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
二 背景及形成原因
1 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等叛 逆思想 2 1968年法国和欧洲的学生造 反运动 3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理论 尤其①提出语言第一的观点
3 向慕汉字
德里达为寻求西方哲学乃至语言 观念的出路,他把目光转向了东 方,尤其是中国文字的文化。 他发现汉字不仅是一种表意文 字,它同样也能表音。在言语\ 文字这个二元对立被颠倒过来了。
在结构上,表意胜过表音,始终 居于主导地位。
4 “德里达式”术语
Ⅰ最有名的是异言(diffe`rance) 法语中它与“差异”只有第七个 字母a和e一处只差。含义可理解 为异言是一种原型差异,它渗入
④原型文字 他认为文字是语言的本原和原型
2对传统哲学\文学二元对立 的解构
德里达发现二元对立是传统哲学 把握世界的一个最基本模式,且双 方并不平等;往往“其中一项在逻 辑、价值等方面统治着另一方”。 他的基本解构策略:“便是在一 个特定的时机,将这一等级秩序
颠倒过来,诸如真理\谬误、理性\ 感性、语言\文字、自然\文化等, 其先项的所谓本原意义都是形迹 可疑的 ”。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当代建筑思潮分析——解构主义1 前言2解构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1哲学起源2.2 解构主义建筑起源3建筑的解构主义浪潮4 解构主义建筑问题及发展5结语关键词解构主义建筑非线性彼得埃森曼1前言20世纪是各种风格与主义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一时期产生的比以往任何世纪都多,从构成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功能主义、国际风格到新的粗野主义、后现代和解构主义;这集中地反映了各种流派思潮对建筑观念的挑战和探索,如芝加哥学派、维也纳学派、未来学派、风格派、包豪斯学派等。

可以说20世纪40年代~60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建筑风格垄断时期,70年代到现在为止是后现代主义时期,产生后现代风格的土壤是后现代的社会意识形态,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个性思潮也逐渐从理论走向现实,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争相现世,解构主义大师如彼得.埃森曼,弗兰克.盖里,扎哈.哈迪德等也纷纷活跃在世界各地,引领了解构主义世界的潮流。

2解构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1哲学起源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二战后欧美哲学由过去占主流的理性主义与新发展起来的非理性思潮平行发展,在各分秋色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20世纪50,60年代“人本主义”哲学得到了发展空间,其主要代表流派有: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结构主义。

其中结构主义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学派,它在发展过程中吸取语言符号学的方法,对各个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

建筑学中的符号学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和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

结构主义哲学受语言符号系统结构主义方法的推动,为以后语言学的解构主义的诞生促使解构哲学的产生并影响到解构主义建筑埋下了伏笔。

解构主义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定,形成以德里达、罗兰·巴尔特、福科、保尔·德·曼等理论家为核心并互相呼应的解构主义思潮,之后便作为一种批评类型被理论家们用于对众多研究领域方法问题的探讨。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七、对解构主义的评价



(二)存在缺陷 1、文化虚无主义和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 2、理论上矛盾重重: (1)以无中心论反中心; (2)文字的独立自主发展论; 3、解构文论虚妄、夸大、否定之词过多,严 重损伤其科学性和文学性。
七、对解构主义的评价



(三)影响 1、解构主义将西方20世纪文论划分为现代与 后现代两个时期。 2、以德里达为代表的法国解构主义理论,是 一种学术化了的政治、社会、文化行为。 3、是20世纪后半叶除马克思主义以外给人影 响最深、启发最多的一种理论批评。
解构主义
——解构策略、互文性、 误读即写作
一、解构主义的发展线索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阵营来,并对结构主义 进行否定、反诘、驳难、叛逆中逐步形成的一 种哲学、文化和文学批评理论。解构主义是法 国与美国部分学者合作的结果。法国是解构主 义及其批评的策源地。1966年在美国举办的结 构主义国际会议上德里达的发言标志着结构主 义的衰落。1968年的“五月风暴”是解构主义 兴盛的社会-政治契机。70年代解构主义进入鼎 盛期。
语言是思想的媒介 语言是交流的手段 语言是思想的牢笼 语言是惹祸的根苗 语言是成熟的标志 语言是革命的武器 语言是成功的阶梯


观看网络视频: “我爸是李刚”造句 大赛
五、互文性

1、解构批评将“互文”和“互文性”等专业 术语哲学化、文本化。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二、主要代表人物
2、耶鲁“四人帮” (1)保尔· 德· 曼(1919-1983) (2)哈罗德· 布鲁姆(1930-) (3)希利斯· 米勒(1928-) (4)杰弗里· 哈特曼(1929-)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 屈米先为基地建立一个120米 长的度单位的方格网,这方格 正是巴黎老城经典街坊的尺度。 在方格的节点上,他放置了一 个边长10米被称为“疯狂”的 红色立方体小品建筑,并称此 为一个“点”的系统。
先建立一些相对独立的、纯净几何体方 式的系统,再以随机的方式叠合,迫使 它们相互干扰,以形成某种“杂交”的 畸变。 • 围绕这些“疯狂”,屈米组织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简述
• 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 思潮,它不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出现 的那些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的思潮和倾向都持批评态度, 并试图建立起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解构主义来源
• 1.法国哲学家J.德里达为 代表的解构主义哲学
2.20世纪20年代俄国的 先锋派构成主义
创作思想来源
• 1.先锋派艺术,至上主义,构成主义 • 2.库哈斯---关注城市 • 3.电脑
设计风格
• • • • • 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 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 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 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却大胆运用空间和 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设计风格和思想
• 他的建筑理论与实 践概括起来说就是: 解构传统技术,把被 拆散的建筑几何条块 重新加以有层次的组 合与堆积;他强调自然光与艺术光的调和,但避免太 阳光的照射,最终目的是让人感觉舒适;他追求建 筑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并主张尽量缩小建筑与 艺术之间的鸿沟。在许多实例中,盖里将形式脱离 于功能,所建立的不是一种整体的建筑结构,而是 一种成功的想法和抽象的城市机构。
解构主义特点
• 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 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 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 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 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 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 无绝对权威,是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的设 计,主张多元,主张模糊,这是解构主义的精神实质。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线系统
• 第二层为线性体系,线性体系构成了全园的交通骨架,它由两条长廊、 几条笔直的种有悬铃木的林荫道、中央跨越乌尔克运河的环形园路和 一条称为“电影式散步道”的流线型园路组成。东西向及南北向的两 条长廊将公园的主入口和园内的大型建筑物联系起来, 作为公园的轴 线,同时强调了运河景观。长廊波浪型的顶篷使空间富有动感,打破 了轴线的僵硬感。长达2km的流线型园路蜿蜒于园中,成为了联系主题 花园的链条。园路的边缘还设有坐凳、照明等设施小品, 两侧伴有 10~30m 宽度不等的种植带,以规整式的乔、灌木种植起到联系并统 一全园的作用。 (删这张ppt)
藤架园
水园
竹园
丹 尼 尔 · 里 伯 斯

里伯斯金被看做是解构主义的重要人物。
“吸引我去探索的,总是那些被叫做空洞的东西, 那是当一个社会被消灭,或个人的自由被践踏,当生命 的进程被粗暴地中断,生命的结构被永远地扭曲变异, 存在的那种压倒一切的虚无感。”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丹尼尔· 里伯斯金
背景
公园概况
科学工业城
公园用地范围
乌 尔 克 运 河
音乐城
圣德尼运河
市场大厅
公园平面图
解构主义
简单地说就是采用解析的方法,将传统结构分解成一系列要素并重新组合,组
合的原则却不再遵循传统的均衡与稳定,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和随机性。
公园内建筑
公园结构
继承传统: 建筑师屈米就是从法国传统园林中提 取出点、线、面三个体系,并进一步 演变成直线和曲线的形式,叠加成拉 维莱特公园的布局结构。
设计思想
1、屈米提出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 的城市公园模式。力求创造一种 公园与城市完全融合的结构,改变园林和的城市分离传统。这一结构并 非停留将公园的林阴道延伸到城市之中的简单层次,而是要做到城市里 面有公园的要素,公园里面有城市的格局和建筑。

解构主义派名词解释

解构主义派名词解释

解构主义派名词解释
解构主义是一种哲学和文化理论,起源于法国的文化运动,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

解构主义的领袖是雅克·德里达,他对西方传统哲学思想的质疑和挑战提出了重要观点。

解构主义的核心理论是对结构的反感,强调符号和语言的相对性和复杂性。

它主张在理解事物的意义和存在时,应该关注个体和微观层面的细节,而不仅仅是整体和宏观的结构。

解构主义对单一的中心和固定的真理观持怀疑态度,认为真理和意义是多样而相对的。

在设计方面,解构主义探索了突破传统设计规范和原则的可能性。

它以分解、叠加、重组等手法打破传统的统一性和确定性,创造出破碎、不确定的设计形式。

解构主义设计强调个体元素的重要性,追求与传统观念的对立和创新。

总体来说,解构主义是一种对传统观念和秩序进行批判和颠覆的理论和设计风格。

它强调相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试图打破传统固化的观念和结构,并提出新的看待世界和艺术设计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 该设计从一套规则的网格开始,它包括2700多个混凝土柱, 每个柱长2.3m,宽0.92m 高0-7.5m之间,柱间距0.92m, 只能容纳一个人穿行。 柱阵的地面与顶平面之间所形成 的波浪形,取决于柱网格和柏林城市网格相交错的断面。 由两套网格系统所产生的不定性,叠加在了地貌与柱阵的 顶面上,创造出地表与柱顶面之间在视知觉上的差异。 网格结构的变异,导致原本规则的网格中出现模糊空间, 空间显得密集、狭窄、深邃、变化多端,人在任何一处的 感受都是多层次的,造就了一个消逝和反思的场所,亦即 回忆。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 蓝天组:设计组成立于1968 年,由沃尔夫· 普瑞克斯和 德· 海默特· 斯维茨斯基组成,以 维也纳为基地,1988年在洛 杉矶开设事务所,1990年开 始由合伙人法兰克· 斯蒂普经 营管理 • 思想来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 析理论。 • 代表实例:屋顶加建(19831989),德国慕尼黑宝马中 心(2001-2007)。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的起源
•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建筑舞台上又出现了一种很具有 先锋派特征的,被称为解构主义的新思潮,并成为建筑界 关注的新焦点 • 从总体上可以说,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 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 主义之后已经出现的那些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的思潮和倾 向都持批评态度,并试图建立起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 思考
解构主义的两项重要活动
解构主义的基本思想认为,按结构主义的观点,既然语言 符号的意义取决于符号的差异性,那么寻求符号的含义的 过程只能是一个新的符号取代另一个有待阐释的符号的过 程;这样,语言体系自身是不稳定的,意义也是不稳定的, 原来的“实在”其实永远是一种“不在场”或“缺席”, 这基本就是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质疑。
总结
建筑的发展与演变并非就是一种哲学使然,建筑也不可能 以仅有哲学的话语便能阐释的。不过,解构主义思潮在建 筑界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尽管它的一些代表人物声称, 当代建筑已近无法承载社会文化的内容,但从一方面来看, 这意思潮仍然是这个时代文化思考的折射。 解构建筑并不是将建筑引向虚无,他要消解的不是建筑本 身,而是由建筑师或业主,或任何人强加于上的一种形式 与意义的对应关系,这也许是一种更加多元的设计策略。 从另一方面看,解构建筑的出现也有建筑自身发展的必然 性,他在艺术上的前卫姿态又一次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试 图不断走向形式突破的创新传统,盖里等人的实践切实地 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美学。
• 在美国,盖里曾与艾森曼,文图里和海杜克一起被誉为领 导当代建筑潮流的“四大教父”。 • 盖里与艾森曼不同,他不谈论解构哲学,也不想与哲学有 任何瓜葛,他更倾向于从感性出发,以艺术家的敏感把握 时代精神。盖里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暂时性的、呈碎片 状的、永远处于不断变化的世界,他的工作就是用建筑语 言对这种生存状况敏感的加以表达。 • 在建筑形式上,盖里对过去的传统美学法则采取了完全对 抗的态度。他说“我从艺术家的作品中寻找灵感··我努力 ·· 消除传统的文化包袱,并寻找新的途径。我是开放的,这 没有规则,没有对或错。我常对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 感到困惑”。
• 自1988年的解构主义7人展后,有一个奥地利设计小组更 加引人注目,即蓝天设计组。他们曾在宣言中表明了对社 会现实的一种激进的、也是悲哀的情怀,同时又力图在建 筑美学中表现这种荒凉的美感。他们认为,抑制需要巨大 的能量,并把这些能量用于设计中。他们声称过去所理解 的那种建筑已经结束,“建筑并非是调和或顺从,而是将 一个场所中存在的张力用强化的视觉方式作出的表达。也 许由此可以理解,他们的作品总是显出对现有秩序强烈的 侵犯和破坏,一种不安感,混乱和非理性特征,甚至会把 武器作为建筑形式的表现对像
• 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是盖里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作品。 从外表看,建筑物形体十分复杂,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布 局的合理性。体型变化主要是利用了建筑物的入口门厅、 雨篷、楼梯、电梯、天窗等非主体功能部分进行造型加工; 局部的造型变化同时考虑到实用性和室内空间效果;天窗 的扭转不仅丰富了外部造型,而且直接造成了室内的光影 变化。相对于室外的“杂乱无序”,室内空间富于变化和 节制。光在室内空间的统一和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 扎哈· 哈迪德 • 思想来源:俄国构成主 义派,库哈斯城市思想, 计算机技术应用。 • 代表实例:香港山顶俱 乐部(1983),维特拉 消防站(1993),意大 利国立21世纪艺术博物 馆(1998-2010)
• 扎哈就是一个大胆尝试建筑创新的解构派建筑师 • 扎哈的建筑创作思想主要有三个来源。首先是20世纪初俄 国先锋派艺术的影响;其次是她继承了她的导师库哈斯关 注城市的思想;三是扎哈在建筑创作中对电脑的娴熟应用 • 扎哈的第一个建成作品是维特拉消防站。建筑物与环境十 分契合,动态构成的形式与消防站的性格也十分的相符。 建筑物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车库,另一部分是辅 助用房。入口处理是整体构图的焦点,入口前的雨篷向上 倾斜,悬挑长达6~7米的尖角像一把飞刀,投射到墙上的阴 影随着日照的变化而变化,与钢管束柱构成一幅抽象图案。 • 建筑最特殊的就是由这些极不规则,极不稳定的建筑元素 形成的室内空间。由于无论是墙体还是天棚都少有平行或 直交的关系,人在其中会产生一种迷离、晃动的戏剧性感 受,仿佛时刻都有行动的爆发
态度
• 从以上对解构主义各个代表人物及实例的介绍中可以看到, 这一思潮的表现是多样的,正像威格利所说的,对于这些 任务,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同样重要。就他们自己 来说,对解构主义这个标签也是态度不一的。 • 艾森满是最热衷于将自己标榜为具有知识分子精神的解构 主义哲学的实践者,他始终坚持建筑应形成一种系统的知 识话语,而哲学成为她建构知识话语的直接基础。 • 屈米在将解构主义作为其建筑思想的理论基础上也表现出 了十分积极的姿态和努力。 • 但除此之外,其余代表人物并不认为自己的实践探索直接 来源于某种哲学思想,甚至认为与哲学毫无关系,盖里甚 至完全否认自己的作品是解构主义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 丹尼尔· 里伯斯金 • 思想基础:解构主义哲学。 • 代表实例:柏林犹太人博物馆(1989-1999)。
• 李伯斯金因其代表作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而被看作是解构主 义的又一重要人物。 •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在柏林老博物馆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三条“路径”和一个“虚空” •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入口是从老馆地下层进入,入口连接 了新馆的三条路径: 一条较短的狭窄空间将参观者引向 一个死胡同,进入这个绝境空间底部的一扇门,即屈米设 计的“大屠杀塔”。 第二条路径的侧墙上布满了当年犹 太人逃亡世界各地的城市名,路的尽端通向一个小庭院, 院中一组密集的混凝土柱,象征犹太人的流浪与迁徙。 第三条也是最长的路径空间里,陈列着当年犹太社区幸存 下来的各种遗物这个空间也将引导参观者返回博物馆入口。 博物馆中最意味深长的是一个虚空的空间,它是屈米在设 计中最想表达的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缺席的空间”,是 柏林犹太人群体曾被彻底根除的见证。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的兴起与两项重要活动与此 密切相关 一是在1988年的6月至8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 的一个名为“解构主义建筑”的7人作品展,参展的7 位建筑师分别是美国的F.盖里和P.艾森曼、法国的B. 屈米、英国的Z.哈迪得、德国的D.李伯斯金、荷兰的 R.库哈斯以及奥地利的蓝天设计小组。威格利称,这 是一场新的运动,“一场纯净形式的梦想已全然被打 破的运动”。 另一重要活动是在同年的7月,在伦敦德尔泰勒美术 馆举办的一个名为“建筑与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的国 际研讨会,这个研讨活动及其相应的专辑也是将同一 些作品和人物推向公众,以揭示一种全新的建筑观念 正在形成。所不同的是,纽约7人展的主办人声称解 构主义建筑与哲学中的解构主义无关,而在伦敦的研 讨会上,解构主义哲学却成为讨论这一建筑新思潮直 接的理论话题。
• 屋顶加建项目位于维也纳传统的居住区中、两条 道路交叉处的一幢老房子的顶部。设计综合了桥 梁和飞机的结构系统原理,构筑了一个全新而明 亮的浮游空间,他们通过对各种元素的游戏式的 解构,把一个富于梦幻的空间变为现实。这是小 组成员对他们建筑思想的真实表现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 弗兰克· 盖里 • 思想来源:俄国构成主义 派,计算机技术应用。 • 代表实例:维特拉家具设 计博物馆(1987-1988), 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 (1993-1997),洛杉矶 迪斯尼音乐中心(19982003) 。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 伯纳德· 屈米 • 思想基础:德里达的 解构主义哲学,福柯 的后现代哲学。 • 代表实例:巴黎拉维 莱特公园(1982-1989
• 1982年,屈米在法国政府举办的,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 周年的巴黎十大建设工程之一拉维莱特公园的国际设计竞 赛中夺魁,从此名声大振,成为解构主义的中心人物,拉 维莱特公园也成了解构主义思潮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从“分解”到“叠合” 为处理拉维莱特公园开发计划的 复杂性和不定性,屈米以“分解”的观念在公园用地上建 立起三个结构系统: “面”系统,以一种表层结构来表 达; “线”系统,用了许多连接线条和线性构件; “点”系统,精心设计了许多小型构筑物。 “点”、 “线”、“面”三个系统,还无法控制公园的整体结构。 屈米将“点”系统上的10.8m见方的构筑物放置在一个间 距为120m的方网格的交叉点上。 构筑物形式各异,但红 色却是唯一的保留颜色。在方网格有秩序地组织下,“点” 系统及构筑物具有了决定整个公园结构的作用。至此,公 园设计才由“分解”实现了三个迥然不同系统的“叠合”。
哥伦布会议中心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 莱姆· 库哈斯 • 思想基础:社会学。 • 代表实例:海牙国立舞剧 院(1984-1987),中国 中央电视台(CCTV)思潮的一位中坚人物,而他最 关注的是大都市问题的研究。 • 他被纽约的过度丰富和疯狂堆砌的生活方式所深深感染, 他认为“曼哈顿惊人的崛起与大都市对其自身概念的定义 是同步的,曼哈顿展现了同时在人口与城市设施两发面有 关密度理想的极致”,因此,大都市的“建筑促进了在任 何可能层面上的拥挤状态,同时他对拥挤状态的探索又激 发并支撑着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这种交往形式的综合 就形成了库哈斯所谓的独一无二的大都市文化特征,即一 种“拥挤的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