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消化系统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5消化系统
膜层。肌肉层全由横纹肌组成。 • 有选择食物的作用。 • 食道囊:鲳科鱼类的食道呈卵圆
形的球状物,肌肉壁很厚,粘膜 具几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 状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 齿状突起,称鲳类的这种食道球 状构造为食道囊。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银鲳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蓝子鱼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羽鳃鲐
鳃耙数
•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一。 • 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总数。 • 如鲈的鳃耙数:5~9+13~16。
• 有些鱼类的唇有味蕾分布。 • 有些鱼类口边有富有味蕾的须。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一)齿(teeth)
• 作用:捕食,不能咀嚼。 • 圆口类无颌,也无颌齿 • 软骨鱼类有由盾鳞演变来的齿,生于上下颌 • 硬骨鱼类的齿:可分为颌齿、腭齿、犁齿、咽
齿等。统称为口腔齿。 • 犁齿和腭齿的有无,左右下咽齿是否分离或愈
侧等处均有分布。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17
海龙
• 圆口类的舌有角质齿 • 其他鱼类的舌是由基舌骨突出部分覆以黏膜构
成,无弹性,缺乏活动能力; • 但多鳍鱼和肺鱼的舌有肌肉,可活动。多数鱼
类的舌前端游离,能上下活动,如鳗鲡。 • 鲤科鱼类等不能活动。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 如草鱼齿式为: 2.5/4.2
鲤鱼的齿式: 1.1.3/3.1.1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形的球状物,肌肉壁很厚,粘膜 具几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 状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 齿状突起,称鲳类的这种食道球 状构造为食道囊。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银鲳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蓝子鱼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羽鳃鲐
鳃耙数
•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一。 • 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总数。 • 如鲈的鳃耙数:5~9+13~16。
• 有些鱼类的唇有味蕾分布。 • 有些鱼类口边有富有味蕾的须。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一)齿(teeth)
• 作用:捕食,不能咀嚼。 • 圆口类无颌,也无颌齿 • 软骨鱼类有由盾鳞演变来的齿,生于上下颌 • 硬骨鱼类的齿:可分为颌齿、腭齿、犁齿、咽
齿等。统称为口腔齿。 • 犁齿和腭齿的有无,左右下咽齿是否分离或愈
侧等处均有分布。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17
海龙
• 圆口类的舌有角质齿 • 其他鱼类的舌是由基舌骨突出部分覆以黏膜构
成,无弹性,缺乏活动能力; • 但多鳍鱼和肺鱼的舌有肌肉,可活动。多数鱼
类的舌前端游离,能上下活动,如鳗鲡。 • 鲤科鱼类等不能活动。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 如草鱼齿式为: 2.5/4.2
鲤鱼的齿式: 1.1.3/3.1.1
鱼类学理论教学课件 2020/6/17
消化系统PPT精选文档
系膜:将内脏各器官稳固在一定位 置上,据包裹和悬系的器官命名→ 肝系膜、脾系膜、肠系膜、生殖腺 系膜等
肠系膜: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 一条双层的薄膜。背面一条称背肠 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系膜
9
鱼类腹腔形状及其变化
大小
大→游泳能力较弱,有较大的胃或较长的肠,一般为肉 食性鱼类,如鲇科、松球鱼科、箱鲀科、鳕科 小→身体较延长,腹腔长远小于体长,多为杂食性或草 食性鱼类,如线口鳗、克氏棘刀鱼
围心腔:包围心脏 腹腔:包藏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 腹腔单层上皮细胞与结缔组织组成腹膜:
腹膜壁层,腹膜脏层,肠系膜 肾脏和鳔等器官位于腹腔腹膜之外的背腔
8
腹膜壁层: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 向腹面延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 形成体壁的一层衬里
腹膜脏层:腔的内壁层包围内脏各 器官
浆膜层: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
第五章 消化系统
1
人 体 内 脏 解 剖 图
左 侧
2
鲈鱼解剖整体图
3
4
消化系统
组成
消化管 -- 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 消化腺 -- 胃腺、肝脏、胰脏等
生理机能
→ 直接或间接地承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5
6
鲤鱼的消化系统
7
体腔与系膜
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有一体腔 体腔起源于中胚层 体腔由一横隔分为前后两个腔:
肉食性鱼类鳃耙短而疏,数目较少; 但海龙科、烟管鱼科的鳃耙退化,而它们是以浮
游生物为食的。 以摄取浮游生物为食的鲢和鳙的鳃耙构造十分发
达和特殊。
37
鲢、鳙鳃耙的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数少:体长65cm 时约680枚
鳙 鳃耙较长:鳃耙︰鳃丝=1︰1.4
肠系膜: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 一条双层的薄膜。背面一条称背肠 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系膜
9
鱼类腹腔形状及其变化
大小
大→游泳能力较弱,有较大的胃或较长的肠,一般为肉 食性鱼类,如鲇科、松球鱼科、箱鲀科、鳕科 小→身体较延长,腹腔长远小于体长,多为杂食性或草 食性鱼类,如线口鳗、克氏棘刀鱼
围心腔:包围心脏 腹腔:包藏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 腹腔单层上皮细胞与结缔组织组成腹膜:
腹膜壁层,腹膜脏层,肠系膜 肾脏和鳔等器官位于腹腔腹膜之外的背腔
8
腹膜壁层: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 向腹面延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 形成体壁的一层衬里
腹膜脏层:腔的内壁层包围内脏各 器官
浆膜层: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
第五章 消化系统
1
人 体 内 脏 解 剖 图
左 侧
2
鲈鱼解剖整体图
3
4
消化系统
组成
消化管 -- 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 消化腺 -- 胃腺、肝脏、胰脏等
生理机能
→ 直接或间接地承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5
6
鲤鱼的消化系统
7
体腔与系膜
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有一体腔 体腔起源于中胚层 体腔由一横隔分为前后两个腔:
肉食性鱼类鳃耙短而疏,数目较少; 但海龙科、烟管鱼科的鳃耙退化,而它们是以浮
游生物为食的。 以摄取浮游生物为食的鲢和鳙的鳃耙构造十分发
达和特殊。
37
鲢、鳙鳃耙的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数少:体长65cm 时约680枚
鳙 鳃耙较长:鳃耙︰鳃丝=1︰1.4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课件.pptx
6
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的角鳃骨 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或下咽骨, 咽骨上长的齿,就是咽齿。 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数目、 排列状态是该类鱼的重要分类依据, 并有记录咽齿的一定格式,称为齿 式。如草鱼齿式为2.5/4.2。
7
(二)舌(tongue)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没有弹性,不能活动。 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一些鱼类的舌上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 鱼类的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在口腔、触须及体侧等处均
20
大肠
板鳃亚纲的大肠可分为结肠和直肠。结肠后方附有 直肠腺,有分泌盐类的作用。直肠腺后方为直肠。
鱼类的直肠完全没有吸收作用,只堆积粪便。
21
硬骨鱼类肠的长度及盘曲程度 因种类及食性而异:
肉食性的鱼类:肠管较短,仅 为体长的1/3—1/4,多呈直 管状或有一个弯曲;
植物食性鱼类:肠较长,一般 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达 15倍,在腹腔中盘曲较多;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总数。 如鲈的鳃耙数:5~9+13~16。
10
鳙的鳃耙构造
鳙的鳃耙稍短于鳃丝长,各鳃弓都有 两列对称的鳃耙,口咽腔顶壁每侧有四条 腭 褶,口闭合时,腭褶正好嵌在各鳃弓内 外鳃耙间,鳃耙数多。
肝细胞索由胆细管及肝细胞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胆囊有输胆管通到肠的前端。
(2)抗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通过胆管把 它们排除出去。
(3)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
25
胰脏(pancreas)
大多数软骨鱼类都有胰脏存在,板鳃鱼类的胰脏与肝脏明 显分开,硬骨鱼类的胰脏为一弥散性的腺体,常分散在肠 的弯曲之间,并常有一部分或全部埋在肝组织中,与肝脏 混杂在一起,成为肝胰脏。
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的角鳃骨 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或下咽骨, 咽骨上长的齿,就是咽齿。 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数目、 排列状态是该类鱼的重要分类依据, 并有记录咽齿的一定格式,称为齿 式。如草鱼齿式为2.5/4.2。
7
(二)舌(tongue)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没有弹性,不能活动。 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一些鱼类的舌上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 鱼类的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在口腔、触须及体侧等处均
20
大肠
板鳃亚纲的大肠可分为结肠和直肠。结肠后方附有 直肠腺,有分泌盐类的作用。直肠腺后方为直肠。
鱼类的直肠完全没有吸收作用,只堆积粪便。
21
硬骨鱼类肠的长度及盘曲程度 因种类及食性而异:
肉食性的鱼类:肠管较短,仅 为体长的1/3—1/4,多呈直 管状或有一个弯曲;
植物食性鱼类:肠较长,一般 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达 15倍,在腹腔中盘曲较多;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总数。 如鲈的鳃耙数:5~9+13~16。
10
鳙的鳃耙构造
鳙的鳃耙稍短于鳃丝长,各鳃弓都有 两列对称的鳃耙,口咽腔顶壁每侧有四条 腭 褶,口闭合时,腭褶正好嵌在各鳃弓内 外鳃耙间,鳃耙数多。
肝细胞索由胆细管及肝细胞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胆囊有输胆管通到肠的前端。
(2)抗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通过胆管把 它们排除出去。
(3)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
25
胰脏(pancreas)
大多数软骨鱼类都有胰脏存在,板鳃鱼类的胰脏与肝脏明 显分开,硬骨鱼类的胰脏为一弥散性的腺体,常分散在肠 的弯曲之间,并常有一部分或全部埋在肝组织中,与肝脏 混杂在一起,成为肝胰脏。
鱼类的消化系统解析ppt课件.ppt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板鳃类的鳃耙一般不发达,但以浮游生物为主 要食物的姥鲨,鲸鲨等有密生而长的鳃耙。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第一节 消化管
❖ 消化管为一肌肉的管子,起自口,最后从泄殖腔或肛 门开口于外,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软骨鱼类的齿 分布:软骨鱼类的齿借结缔组织附在腭方软骨和 米克尔氏软骨上。 形状:食甲壳类、贝类等温和食性的板鳃类,齿 一般呈铺石状,如:星鲨、何氏鳐等。凶猛的肉 食性板鳃类,齿尖锐,边缘常有小锯齿。全头亚 纲中银鲛的齿呈板状,由许多小齿愈合而成,终 生不换。 内鼻孔亚纲中的肺鱼类,其齿亦呈板状,亦终生 不更换。
河鲀的食道一气囊,遇危 险时中吸入空气或水使气 囊膨大。
鲳科鱼类的食道囊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三、胃(Stomach)
❖ 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接近食道处 的部分为贲门部,胃体的盲囊状突出部分称盲囊部,连接 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鱼类消化系统
腹腔形状及其变化
大小:大→游泳能力较弱,有较大的胃或较长的肠,一般为肉食
性鱼类,如鲇科、松球鱼科、箱鲀科、鳕科
小→身体较延长,腹腔长远小于体长,多为杂食性或草食 性鱼类,如线口鳗、克氏棘刀鱼 形状:与体型正相关 延长形→海龙科、鱵、鳗鲡、黄鳝、玉筋鱼等 平扁形→鳐、平鳍鳅、鮟鱇等 侧扁形→银鲳、鳊、鲂属、鲽科等,小肠较长 特殊:肛门前移种类→腹腔较小,部分内脏器官伸入尾部。如鳕 科部分肾脏、鲽形目一些种类的生殖腺、鳓的鳔等均伸入尾部
U
公鱼 鳗鲡 鳕
Y
Y T
贲门部
幽 门 部
盲囊部
硬骨鱼类胃的类型
胃的大小与食性和食物的大小密切相关
胃膨大→吞食大型食物的种类 一次消耗大量食物的种类 无 胃→圆口类、鲤科、海龙科等的食道后方 稍扩大,但在组织构造上却无胃腺 胃内黏膜褶: 纵走平行褶 纵走蜿蜒褶 纵褶间具横褶 纵褶间具纵走细褶 纵褶间具网状褶 纵褶间具乳突
滤食性→长而密。鲢> 1000枚;鳙> 500枚
肉食性、大型食物→短而稀。鲇13 ~15枚;鳜5 ~7枚
A. 水珍鱼 B. 黄姑鱼 C. 鲈 D. 深蛇鳚 E. 放大 F. 鲮
不同食性鱼类的鳃耙
鲢、鳙鳃耙的比较
宽鳃耙 侧视 窄鳃耙 侧视
鲢、鳙鳃耙的比较
鲢 数多。体长66cm时约1700 枚,过滤面积约25cm2 鳃耙长。 鳃耙︰鳃丝=1︰ 不同 0.78 鳃耙彼此连成一片, 呈海 绵状 相同 鳙 数少。体长65cm2 时约 680枚 鳃耙较长,鳃耙︰鳃丝 =1︰1.4 鳃耙彼此不相连, 具宽 窄2种鳃耙
草鱼:2,4/5,2 或 2,5 /4,2
3. 鳃耙
(Gillrakers)
着生于鳃弓腹面的内外两侧,具滤食、选择食 物(鳃弓前缘具味蕾)和保护鳃丝作用
第五章 消化系统 鱼类生物学 教学课件
一般肉食性鱼类的肠较短,为直管状或有一弯曲,如 鳜、狗鱼、带鱼等,肠长仅为体长的1/3—1/4;
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的鱼类肠较长,有较多盘曲,如草 鱼、鲻、梭鲻等,肠长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可 达15倍;
杂食性鱼类的肠长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有些鱼如鲈等 在小肠与直肠交界处有一瓣膜状突起,称为鲍氏瓣, 可能与防止直肠中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倒流有关。
粘膜褶
肠的粘膜层有许多粘膜褶:纵褶、横褶、
网状褶、分支状褶。
幽门盲囊
许多鱼类在胃后方、小肠开始的地方长 有许多指状或管状的构造,常排列成花 朵状,此即幽门盲囊。幽门盲囊的组织 构造与小肠基本一致,所以认为它是小 肠向外生出的突出物。幽门盲囊具扩充 吸收表面积的作用,同时又能分泌肠管 其他部分同样的分泌物。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消化管
一、 口咽腔
(一)齿 (二)舌 (三)鳃耙
二、食道 三、胃 四、肠
第二节 消化腺
一、胃腺 二、肝脏 三、胰脏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腔隙,口腔内 有舌和齿等附属器官。
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相沟通的管道,由于 鱼类的口腔及咽无明显界线,故称口咽腔。
3.鳃耙
板鳃鱼类
--板鳃鱼类一般没有 鳃耙,但那些以浮游 生物为食的一些种类 有发达的鳃耙。如: 姥鲨的鳃耙细长密列, 基部侧扁,端部细长。 又如鲸鲨鳃耙的分支 十分复杂,交叉构成 一海绵状的过滤器。
3.鳃耙
硬骨鱼类的鳃耙
因种而异。一般鳃弓上的鳃耙相互嵌合 在一起,组成一鳃耙过滤器。大致分为无 鳃耙, 有鳃耙痕迹, 鳃耙发达, 鳃耙变异。
不同种类鱼的幽门盲囊各不相同。
螺旋瓣
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小肠的肠壁向肠管 腔内突出螺旋形的褶膜,是为螺旋瓣。它是由 肠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构成。螺旋瓣一般出现 在肠管直的种类中,至少出现螺旋瓣的那段肠 管是直形的。在肠管十分盘曲的种类中,一般 无螺旋瓣。
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的鱼类肠较长,有较多盘曲,如草 鱼、鲻、梭鲻等,肠长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可 达15倍;
杂食性鱼类的肠长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有些鱼如鲈等 在小肠与直肠交界处有一瓣膜状突起,称为鲍氏瓣, 可能与防止直肠中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倒流有关。
粘膜褶
肠的粘膜层有许多粘膜褶:纵褶、横褶、
网状褶、分支状褶。
幽门盲囊
许多鱼类在胃后方、小肠开始的地方长 有许多指状或管状的构造,常排列成花 朵状,此即幽门盲囊。幽门盲囊的组织 构造与小肠基本一致,所以认为它是小 肠向外生出的突出物。幽门盲囊具扩充 吸收表面积的作用,同时又能分泌肠管 其他部分同样的分泌物。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消化管
一、 口咽腔
(一)齿 (二)舌 (三)鳃耙
二、食道 三、胃 四、肠
第二节 消化腺
一、胃腺 二、肝脏 三、胰脏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腔隙,口腔内 有舌和齿等附属器官。
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相沟通的管道,由于 鱼类的口腔及咽无明显界线,故称口咽腔。
3.鳃耙
板鳃鱼类
--板鳃鱼类一般没有 鳃耙,但那些以浮游 生物为食的一些种类 有发达的鳃耙。如: 姥鲨的鳃耙细长密列, 基部侧扁,端部细长。 又如鲸鲨鳃耙的分支 十分复杂,交叉构成 一海绵状的过滤器。
3.鳃耙
硬骨鱼类的鳃耙
因种而异。一般鳃弓上的鳃耙相互嵌合 在一起,组成一鳃耙过滤器。大致分为无 鳃耙, 有鳃耙痕迹, 鳃耙发达, 鳃耙变异。
不同种类鱼的幽门盲囊各不相同。
螺旋瓣
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小肠的肠壁向肠管 腔内突出螺旋形的褶膜,是为螺旋瓣。它是由 肠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构成。螺旋瓣一般出现 在肠管直的种类中,至少出现螺旋瓣的那段肠 管是直形的。在肠管十分盘曲的种类中,一般 无螺旋瓣。
鱼类学05消化系统
3、鳃耙
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弓 长有内外两列鳃耙,其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
鱼类的一种滤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作用。 鱼类鳃耙的数目、形状与鱼的食性有一定关系。
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鳃耙特别密而长,如鲢的 鳃耙密成网状,能过滤出微小的浮游植物。
4、腭褶和鳃上器官
腭褶:鲢、鳙口腔顶壁的口腔 黏膜向口腔内突出形如山嵴状 的构造。
鲤形目鱼类的齿 A、胭脂鱼;B、青鱼; C、草鱼; D、鳡; E、鲢; F、鳙; G、鲤; H、鲫; I、长春鳊;J、三角鲂; K、银鲴
2、舌 鱼类的舌位于口腔底部,原始而简单,形态多样; 多数鱼类的舌前端游离,可上下活动但不能卷曲; 有味觉感受器:味蕾。
鱼类的舌 A、宝刀鱼;B、后鳍鱼;C、鲥; D、鳙;E、星鳗;F、舌鰕虎; G、鲬;H、黑鮟鱇。
鳃上器官:鳃弓背部的咽鳃骨 或咽鳃骨与上鳃骨及周围组织, 具有辅助呼吸、摄食等作用。
5、小结: 口咽腔是鱼类的主要摄食器官,其形态与鱼类食
性有关,一般分为三类: 过滤型:口咽腔大,鳃耙细密,见于滤食性鱼类,
如鲢; 研磨型:口咽腔小,鳃耙较少,齿强大、坚硬,
见于温和食性鱼类,如青鱼、草鱼; 把握型:口咽腔大,鳃耙较少,齿尖利,见于凶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 及浆膜层等四层组成。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胃。
根据胃的外形可分为5种类型: “I”型:胃直而稍膨大,呈圆
柱状,无盲囊部,如鲀科鱼类。 “U”型:胃弯曲呈U形,盲囊
部不明显,如银鲳等。 “V”型:胃弯曲呈V形,有盲
囊部,但不甚发达,如鲑鳟类、鲷科等。 “Y”型:盲囊部明显突出,贲门部、幽门部及盲
1、鲤科鱼类的消化管紧贴卵黄囊外以卵黄管与卵黄相 通;
鱼类组织胚胎学-消化器官
• 2、粘膜下层:由疏松CT组成,有联系粘膜 、粘膜下层:由疏松 组成 组成, 层与肌层的作用。由于其疏松CT结构疏松 结构疏松, 层与肌层的作用。由于其疏松 结构疏松, 故使粘膜具有一定的移动性。 故使粘膜具有一定的移动性。在粘膜下层 中含有丰富的神经丛、血管、 中含有丰富的神经丛、血管、淋巴管和腺 体等。 体等。
• ②固有膜层:为粘膜上皮的一层衬垫,由 固有膜层:为粘膜上皮的一层衬垫, 致密CT组织构成 组织构成, 致密 组织构成,其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 淋巴组织、神经和腺体。 管、淋巴组织、神经和腺体。 • ③粘膜肌层:在固有膜的下面,由薄层平 粘膜肌层:在固有膜的下面, 滑肌构成。 滑肌构成。粘膜肌层的舒缩可使粘膜舒展 或形成皱襞, 或形成皱襞,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 血液的流动及腺体的分泌。 血液的流动及腺体的分泌。
舌叶状乳头 叶状乳头 味蕾
• 鱼类的口腔与咽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有口 鱼类的口腔与咽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咽腔之称。口咽腔内有齿、舌和腮耙, 咽腔之称。口咽腔内有齿、舌和腮耙,没 有唾液腺。鱼类的舌不发达, 有唾液腺。鱼类的舌不发达,仅有基舌骨 突出并覆盖粘膜而成, 突出并覆盖粘膜而成,舌部粘膜上皮层内 分布有味蕾,多数鱼类的舌缺乏肌纤维, 分布有味蕾,多数鱼类的舌缺乏肌纤维, 少数鱼类的舌发生退化
4、肠的组织结构特点:
• 鱼类的肠可区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个 鱼类的肠可区分为前肠、 节段,三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节段,三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其组织 结构由粘膜层、粘膜下层、 结构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等四层构成。 等四层构成。肠壁的组织结构特点主要表 现在粘膜层,其它各层均无明显差异。 现在粘膜层,其它各层均无明显差异。肠 粘膜层形成许多皱褶和肠绒毛, 粘膜层形成许多皱褶和肠绒毛,突出入肠 腔内,以增加肠粘膜与食物的接触面积。 腔内,以增加肠粘膜与食物的接触面积。
鱼类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
26
二、食道 (esophagus)
特点:短而宽、直、壁厚、环肌发达具味蕾、可膨胀 构成:浆膜层(外)+肌肉层(中)+粘膜层(内) 内壁具味蕾→协同环肌辨别和选择食物
括约肌→前端,呼吸时收缩防水入食道
27
食道特殊构造:
鲳具食道囊(肌囊,食道侧面)→食道呈卵圆形的球状物, 肌肉壁很厚,粘膜具几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状突起, 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突起
第五章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 第二节 消化管 第三节 消化腺
1
组成
消化管: 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 消化腺: 胃腺、肝脏、胰脏等
消化腺 = 胃腺 + 肝脏 + 胰脏等
生理机能: 直接或间接地承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
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
一、体腔
(一)腹腔
43
肝脏的机能
☺制造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 的分解。胆囊有输胆管通到肠的前端 ☺解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通 过胆管把它们排除出去 ☺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
44
三、胰脏
软骨鱼类:胰脏一般具有固定形态,位于胃的末端与肠 相连处
硬骨鱼类:为一弥散的腺体,常分散在肠的弯曲之间、 系膜上,并常有一部分或全部埋在肝脏中
位置:位于胃的后方 构造:
软骨鱼类 硬骨鱼类
小肠
大肠 前肠 中肠 后肠
十二指肠+回肠 十二指肠内壁无突起,胰管开口于此 回肠具有螺旋瓣,胆管开口于此 结肠+直肠 幽门垂开口于此
36
特殊构造----软骨鱼类
螺旋瓣:
小肠回肠内壁向肠腔呈 螺旋状的突出物,扩大 吸收表面积。
螺旋瓣排列状态和数目 因种而异,排列形态可 分为螺旋型和画卷型
鱼类消化系统的机能.pptx
•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各种消化腺。 • 生理机能: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摄食、消化和吸收。 • 体腔: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壁包围的
体腔,有一横隔将体腔分隔为前后两个腔:围心腔、 腹腔。
• 背腔:容纳肾脏和机能
• 消化系统有四方面的机能:运输,机械处理,化学处理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最早是有内胚层细胞形成的原肠发展而来,在低等 脊椎动物中(鱼类,头索动物),消化管的分化不是特别明显, 例如鲨,七鳃鳗,的消化管,就没有大小肠的分化,食道也没有 独立出来,有的鱼类没有胃,但大部分的鱼类,在胃与肠之间, 通常有明显的幽门存在,这是消化管的一道缢缩部位,也有一 些鱼类幽门部不很明显,但总胆管常在幽门略后通入肠中,也 可以将之视为分界线的标志
鱼类增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
任务二认知鱼类的消化系统
• 食物进入消化管,首先经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的作用, 将其分解为最简单的分子状态,这些可溶解的物质(蛋
白质或醣),依靠渗透作用进入消化管壁内的血管中,
而脂肪类则经过分解而被吸入淋巴管内,随后达到身体
各组织,作为能量的来源,不能消化的残渣则从肛门或 泄殖腔排出体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鳃耙是鱼类的一种滤 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 作用。
鱼类鳃耙的数目、形 状与鱼的食性有一定关系。
9
鳃耙数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 一。
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 总数。
2、 肝脏有哪些机能?
28
Next chapter Quit
第五章 消化系统
The digestive system
第一节 消化管 第二节 消化腺
30
几个概念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各种消化腺。 生理机能: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体腔: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壁 包围的体腔,有一横隔将体腔分隔为前后两个腔: 围心腔、腹腔。 背腔:容纳肾脏和鳔的空腔。位于腹腔之外。
犁齿和腭齿的有 无,左右下咽齿是否 分离或愈合等常作为 分类标志之一。
6
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的角 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或 下咽骨,咽骨上长的齿,就是 咽齿。
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数 目、排列状态是该类鱼的重要 分类依据,并有记录咽齿的一 定格式,称为齿式。如草鱼齿 式为2.5/4.2。
7
(二)舌(tongue)
(2)吸盘型:无颌骨,舌上有齿,为主要的舐刮器官。 (3)吸吮型:吻呈较长的管状,有时能伸出,一般无齿, 也无鳃耙,通常摄食底栖或水层中的无脊椎动物。 (4)研磨型:牙齿强大,口中大,鳃耙中长,排列较稀。 (5)食浮游生物型:口一般较大或中等大小,也有较小的, 通常不能伸出,齿细小或无齿,鳃耙长而密。 鱼类的取食器官还有一些介于这些类型间的过渡类型。
43
二、食道(esophagus)
鱼类的食道短而宽,管壁较厚。 组织构成:粘膜层、肌肉层及 浆膜层。肌肉层全由横纹肌组成。 有选择食物的作用。 食道囊:鲳科鱼类的食道呈卵 圆形的球状物,肌肉壁很厚,粘膜 具几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状 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 突起,称鲳类的这种食道球状构造 为食道囊。
(2)吸盘型:无颌骨,舌上有齿,为主要的舐刮器官。 (3)吸吮型:吻呈较长的管状,有时能伸出,一般无齿, 也无鳃耙,通常摄食底栖或水层中的无脊椎动物。 (4)研磨型:牙齿强大,口中大,鳃耙中长,排列较稀。 (5)食浮游生物型:口一般较大或中等大小,也有较小的, 通常不能伸出,齿细小或无齿,鳃耙长而密。 鱼类的取食器官还有一些介于这些类型间的过渡类型。
12
咽上器官(epibranchial organ)
鲢鱼和鳙鱼的 咽鳃骨和上鳃骨卷 成蜗卷状,称为咽 上器官,此处相邻 两鳃弓间的鳃耙连 成四个分隔的鳃耙 管。
13
口、齿、鳃耙等的结构和机能与食性的关系
口、齿、鳃耙等是鱼类的取食器官,它们的结构和机能与 食性的多样性有密切的关系:
(1)捕捉型:口大,颌骨、犁骨、腭骨上常有锐利的牙齿, 鳃耙短而稀。
46
四、肠(intestine)
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可明显分出小肠和大肠, 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及回肠。大肠可分为结肠和 直肠。
硬骨鱼类及全头类的肠的末端以肛门开口体外, 板鳃亚纲肠管末端则以肛门开口于泄殖腔。
硬骨鱼类的齿: 可分为颌齿、腭齿、 犁齿、咽齿等。统称 为口腔齿。
犁齿和腭齿的有 无,左右下咽齿是否 分离或愈合等常作为 分类标志之一。
35
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的角 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或 下咽骨,咽骨上长的齿,就是 咽齿。
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数 目、排列状态是该类鱼的重要 分类依据,并有记录咽齿的一 定格式,称为齿式。如草鱼齿 式为2.5/4.2。
大多数软骨鱼类都有胰脏存在,板鳃鱼类的胰 脏与肝脏明显分开,硬骨鱼类的胰脏为一弥散性的 腺体,常分散在肠的弯曲之间,并常有一部分或全 部埋在肝组织中,与肝脏混杂在一起,成为肝胰脏。
胰脏分泌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及胰淀粉酶,能 消化分解蛋白质、脂肪和醣类,为十分重要的消化 酶类。胰脏产生的消化酶通过胰管通到肠的前端。
第五章 消化系统
The digestive system
第一节 消化管 第二节 消化腺
1
几个概念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各种消化腺。 生理机能: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体腔: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壁 包围的体腔,有一横隔将体腔分隔为前后两个腔: 围心腔、腹腔。 背腔:容纳肾脏和鳔的空腔。位于腹腔之外。
如鲈的鳃耙数:5~9+13~16。
10
鳙的鳃耙构造
鳙的鳃耙稍短于鳃丝长,各鳃弓都 有两列对称的鳃耙,口咽腔顶壁每侧有 四条腭 褶,口闭合时,腭褶正好嵌在 各鳃弓内外鳃耙间,鳃耙数多。
11
鲢的鳃耙构造
鲢的鳃耙构造更复杂,鳃耙长于鳃丝,鳃耙彼此 连成一片,有筛膜覆在鳃耙外侧面,形成筛板,上有 许多不规则孔隙,整个鳃耙似海绵状。鳃耙数多。
31
第一节 消化管
消化管为一肌肉的管子,起自口,最后从泄殖腔或 肛门开口于外,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
32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和咽腔无明显的界限,故称口咽腔, 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有些鱼类的唇有味蕾分布。 有些鱼类口边有富有味蕾的须。
34
(一)齿teeth
作用:捕食,不 能咀嚼。
20
大肠
板鳃亚纲的大肠可分为结肠和直肠。结肠后方附 有直肠腺,有分泌盐类的作用。直肠腺后方为直肠。
鱼类的直肠完全没有吸收作用,只堆积粪便。
21
硬骨鱼类肠的长度及盘曲 程度因种类及食性而异:
肉食性的鱼类:肠管较短, 仅为体长的1/3—1/4,多呈直 管状或有一个弯曲;
植物食性鱼类:肠较长, 一般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 达15倍,在腹腔中盘曲较多;
I 型:胃直而稍膨大,呈圆 柱状,无盲囊部,如鲀科鱼类。
U 型:胃弯曲呈U形,盲囊 部不明显,如银鲳等。
V 型:胃弯曲呈V形,有盲 囊部,但不甚发达,如鲑鳟类、 鲷科等。
Y 型:盲囊部明显突出,贲门部、幽门部及盲囊 部分界明显,如拟沙丁鱼、鳀及鳗鲡等鱼类的胃。
卜型:盲囊部特别延长而发达,幽门部较小,胃 一般圆锥形,如鲐、鲣等鱼类的胃。
一般肝脏由许多多角形的肝细胞索所形成的小 叶集合而成。肝细胞索由胆细管及肝细胞组成。
24
肝脏的机能
(1)制造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 肪的分解。胆囊有输胆管通到肠的前端。
(2)抗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 通过胆管把它们排除出去。
(3)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
25
胰脏(pancreas)
15
三、胃(Stomach)
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 接近食道处的部分为贲(beng)门部,胃体的盲囊状 突出部分称盲囊部,连接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 层及浆膜层等四层组成。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 胃。
16
硬骨鱼类胃的五种类型
26
胃腺(gastric gland)
圆口类及肺鱼类无特殊分化的胃腺,其余鱼类胃 腺一般均存在。少数无胃鱼类如鲤科、隆头鱼科等无 胃腺。
胃腺分泌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凶猛 的肉食性鱼类的胃蛋白酶的活性特别高。
27
复习思考题
1、 鱼类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如何?简述鱼类消化 器官的形态结构与鱼类食性的适应性关系。
I 型:胃直而稍膨大,呈圆 柱状,无盲囊部,如鲀科鱼类。
U 型:胃弯曲呈U形,盲囊 部不明显,如银鲳等。
V 型:胃弯曲呈V形,有盲 囊部,但不甚发达,如鲑鳟类、 鲷科等。
Y 型:盲囊部明显突出,贲门部、幽门部及盲囊 部分界明显,如拟沙丁鱼、鳀及鳗鲡等鱼类的胃。
卜型:盲囊部特别延长而发达,幽门部较小,胃 一般圆锥形,如鲐、鲣等鱼类的胃。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没有弹性,不能活动。 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一些鱼类的舌上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 鱼类的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在口腔、触须及 体侧等处均有分布。
8
(三)鳃耙(gill raker)
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 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 弓长有内外两行鳃耙,其 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
2
第一节 消化管
消化管为一肌肉的管子,起自口,最后从泄殖腔或 肛门开口于外,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
3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和咽腔无明显的界限,故称口咽腔, 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有些鱼类的唇有味蕾分布。 有些鱼类口边有富有味蕾的须。
5
(一)齿teeth
作用:捕食,不 能咀嚼。
硬骨鱼类的齿: 可分为颌齿、腭齿、 犁齿、咽齿等。统称 为口腔齿。
14
二、食道(esophagus)
鱼类的食道短而宽,管壁较厚。 组织构成:粘膜层、肌肉层及 浆膜层。肌肉层全由横纹肌组成。 有选择食物的作用。 食道囊:鲳科鱼类的食道呈卵 圆形的球状物,肌肉壁很厚,粘膜 具几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状 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 突起,称鲳类的这种食道球状构造 为食道囊。
44
三、胃(Stomach)
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 接近食道处的部分为贲(beng)门部,胃体的盲囊状 突出部分称盲囊部,连接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 层及浆膜层等四层组成。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 胃。
45
硬骨鱼类胃的五种类型
36
(二)舌(tongue)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没有弹性,不能活动。 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一些鱼类的舌上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 鱼类的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在口腔、触须及 体侧等处均有分布。
37
(三)鳃耙(gill raker)
鱼类鳃耙的数目、形 状与鱼的食性有一定关系。
9
鳃耙数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 一。
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 总数。
2、 肝脏有哪些机能?
28
Next chapter Quit
第五章 消化系统
The digestive system
第一节 消化管 第二节 消化腺
30
几个概念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各种消化腺。 生理机能: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体腔: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壁 包围的体腔,有一横隔将体腔分隔为前后两个腔: 围心腔、腹腔。 背腔:容纳肾脏和鳔的空腔。位于腹腔之外。
犁齿和腭齿的有 无,左右下咽齿是否 分离或愈合等常作为 分类标志之一。
6
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的角 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或 下咽骨,咽骨上长的齿,就是 咽齿。
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数 目、排列状态是该类鱼的重要 分类依据,并有记录咽齿的一 定格式,称为齿式。如草鱼齿 式为2.5/4.2。
7
(二)舌(tongue)
(2)吸盘型:无颌骨,舌上有齿,为主要的舐刮器官。 (3)吸吮型:吻呈较长的管状,有时能伸出,一般无齿, 也无鳃耙,通常摄食底栖或水层中的无脊椎动物。 (4)研磨型:牙齿强大,口中大,鳃耙中长,排列较稀。 (5)食浮游生物型:口一般较大或中等大小,也有较小的, 通常不能伸出,齿细小或无齿,鳃耙长而密。 鱼类的取食器官还有一些介于这些类型间的过渡类型。
43
二、食道(esophagus)
鱼类的食道短而宽,管壁较厚。 组织构成:粘膜层、肌肉层及 浆膜层。肌肉层全由横纹肌组成。 有选择食物的作用。 食道囊:鲳科鱼类的食道呈卵 圆形的球状物,肌肉壁很厚,粘膜 具几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状 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 突起,称鲳类的这种食道球状构造 为食道囊。
(2)吸盘型:无颌骨,舌上有齿,为主要的舐刮器官。 (3)吸吮型:吻呈较长的管状,有时能伸出,一般无齿, 也无鳃耙,通常摄食底栖或水层中的无脊椎动物。 (4)研磨型:牙齿强大,口中大,鳃耙中长,排列较稀。 (5)食浮游生物型:口一般较大或中等大小,也有较小的, 通常不能伸出,齿细小或无齿,鳃耙长而密。 鱼类的取食器官还有一些介于这些类型间的过渡类型。
12
咽上器官(epibranchial organ)
鲢鱼和鳙鱼的 咽鳃骨和上鳃骨卷 成蜗卷状,称为咽 上器官,此处相邻 两鳃弓间的鳃耙连 成四个分隔的鳃耙 管。
13
口、齿、鳃耙等的结构和机能与食性的关系
口、齿、鳃耙等是鱼类的取食器官,它们的结构和机能与 食性的多样性有密切的关系:
(1)捕捉型:口大,颌骨、犁骨、腭骨上常有锐利的牙齿, 鳃耙短而稀。
46
四、肠(intestine)
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可明显分出小肠和大肠, 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及回肠。大肠可分为结肠和 直肠。
硬骨鱼类及全头类的肠的末端以肛门开口体外, 板鳃亚纲肠管末端则以肛门开口于泄殖腔。
硬骨鱼类的齿: 可分为颌齿、腭齿、 犁齿、咽齿等。统称 为口腔齿。
犁齿和腭齿的有 无,左右下咽齿是否 分离或愈合等常作为 分类标志之一。
35
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的角 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或 下咽骨,咽骨上长的齿,就是 咽齿。
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数 目、排列状态是该类鱼的重要 分类依据,并有记录咽齿的一 定格式,称为齿式。如草鱼齿 式为2.5/4.2。
大多数软骨鱼类都有胰脏存在,板鳃鱼类的胰 脏与肝脏明显分开,硬骨鱼类的胰脏为一弥散性的 腺体,常分散在肠的弯曲之间,并常有一部分或全 部埋在肝组织中,与肝脏混杂在一起,成为肝胰脏。
胰脏分泌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及胰淀粉酶,能 消化分解蛋白质、脂肪和醣类,为十分重要的消化 酶类。胰脏产生的消化酶通过胰管通到肠的前端。
第五章 消化系统
The digestive system
第一节 消化管 第二节 消化腺
1
几个概念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各种消化腺。 生理机能: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体腔: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壁 包围的体腔,有一横隔将体腔分隔为前后两个腔: 围心腔、腹腔。 背腔:容纳肾脏和鳔的空腔。位于腹腔之外。
如鲈的鳃耙数:5~9+13~16。
10
鳙的鳃耙构造
鳙的鳃耙稍短于鳃丝长,各鳃弓都 有两列对称的鳃耙,口咽腔顶壁每侧有 四条腭 褶,口闭合时,腭褶正好嵌在 各鳃弓内外鳃耙间,鳃耙数多。
11
鲢的鳃耙构造
鲢的鳃耙构造更复杂,鳃耙长于鳃丝,鳃耙彼此 连成一片,有筛膜覆在鳃耙外侧面,形成筛板,上有 许多不规则孔隙,整个鳃耙似海绵状。鳃耙数多。
31
第一节 消化管
消化管为一肌肉的管子,起自口,最后从泄殖腔或 肛门开口于外,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
32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和咽腔无明显的界限,故称口咽腔, 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有些鱼类的唇有味蕾分布。 有些鱼类口边有富有味蕾的须。
34
(一)齿teeth
作用:捕食,不 能咀嚼。
20
大肠
板鳃亚纲的大肠可分为结肠和直肠。结肠后方附 有直肠腺,有分泌盐类的作用。直肠腺后方为直肠。
鱼类的直肠完全没有吸收作用,只堆积粪便。
21
硬骨鱼类肠的长度及盘曲 程度因种类及食性而异:
肉食性的鱼类:肠管较短, 仅为体长的1/3—1/4,多呈直 管状或有一个弯曲;
植物食性鱼类:肠较长, 一般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 达15倍,在腹腔中盘曲较多;
I 型:胃直而稍膨大,呈圆 柱状,无盲囊部,如鲀科鱼类。
U 型:胃弯曲呈U形,盲囊 部不明显,如银鲳等。
V 型:胃弯曲呈V形,有盲 囊部,但不甚发达,如鲑鳟类、 鲷科等。
Y 型:盲囊部明显突出,贲门部、幽门部及盲囊 部分界明显,如拟沙丁鱼、鳀及鳗鲡等鱼类的胃。
卜型:盲囊部特别延长而发达,幽门部较小,胃 一般圆锥形,如鲐、鲣等鱼类的胃。
一般肝脏由许多多角形的肝细胞索所形成的小 叶集合而成。肝细胞索由胆细管及肝细胞组成。
24
肝脏的机能
(1)制造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 肪的分解。胆囊有输胆管通到肠的前端。
(2)抗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 通过胆管把它们排除出去。
(3)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
25
胰脏(pancreas)
15
三、胃(Stomach)
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 接近食道处的部分为贲(beng)门部,胃体的盲囊状 突出部分称盲囊部,连接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 层及浆膜层等四层组成。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 胃。
16
硬骨鱼类胃的五种类型
26
胃腺(gastric gland)
圆口类及肺鱼类无特殊分化的胃腺,其余鱼类胃 腺一般均存在。少数无胃鱼类如鲤科、隆头鱼科等无 胃腺。
胃腺分泌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凶猛 的肉食性鱼类的胃蛋白酶的活性特别高。
27
复习思考题
1、 鱼类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如何?简述鱼类消化 器官的形态结构与鱼类食性的适应性关系。
I 型:胃直而稍膨大,呈圆 柱状,无盲囊部,如鲀科鱼类。
U 型:胃弯曲呈U形,盲囊 部不明显,如银鲳等。
V 型:胃弯曲呈V形,有盲 囊部,但不甚发达,如鲑鳟类、 鲷科等。
Y 型:盲囊部明显突出,贲门部、幽门部及盲囊 部分界明显,如拟沙丁鱼、鳀及鳗鲡等鱼类的胃。
卜型:盲囊部特别延长而发达,幽门部较小,胃 一般圆锥形,如鲐、鲣等鱼类的胃。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没有弹性,不能活动。 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一些鱼类的舌上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 鱼类的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在口腔、触须及 体侧等处均有分布。
8
(三)鳃耙(gill raker)
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 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 弓长有内外两行鳃耙,其 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
2
第一节 消化管
消化管为一肌肉的管子,起自口,最后从泄殖腔或 肛门开口于外,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
3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和咽腔无明显的界限,故称口咽腔, 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有些鱼类的唇有味蕾分布。 有些鱼类口边有富有味蕾的须。
5
(一)齿teeth
作用:捕食,不 能咀嚼。
硬骨鱼类的齿: 可分为颌齿、腭齿、 犁齿、咽齿等。统称 为口腔齿。
14
二、食道(esophagus)
鱼类的食道短而宽,管壁较厚。 组织构成:粘膜层、肌肉层及 浆膜层。肌肉层全由横纹肌组成。 有选择食物的作用。 食道囊:鲳科鱼类的食道呈卵 圆形的球状物,肌肉壁很厚,粘膜 具几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状 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 突起,称鲳类的这种食道球状构造 为食道囊。
44
三、胃(Stomach)
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 接近食道处的部分为贲(beng)门部,胃体的盲囊状 突出部分称盲囊部,连接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 层及浆膜层等四层组成。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 胃。
45
硬骨鱼类胃的五种类型
36
(二)舌(tongue)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没有弹性,不能活动。 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一些鱼类的舌上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 鱼类的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在口腔、触须及 体侧等处均有分布。
37
(三)鳃耙(gill r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