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影像学
消化内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评估
![消化内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d664686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e.png)
消化内科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评估消化内科疾病是指发生在消化系统内的各种疾病,包括胃、肠、肝、胆囊和胰腺等器官的疾病。
在临床上,通过采取适当的影像学诊断与评估方法,可以对消化内科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影像学诊断与评估方法,并分别针对消化内科疾病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一种常见且简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它可以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和胆囊疾病等。
对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一般采用钡餐造影或双重造影技术。
在钡餐造影中,患者饮用含有钡剂的液体,然后通过连续拍摄X线图像来观察消化道的形态和功能。
双重造影技术结合了静脉注射含有碘剂的造影剂和口服钡剂的方法,可以提高对病变的显示效果。
对于肝脏和胆囊疾病的诊断,一般采用X射线透视、腹部平片和胆道造影等方法。
X射线透视可以实时观察器官的运动和形态,有助于对肝脏和胆囊的结构进行评估。
腹部平片可以用于初步筛查病变,但对于一些细微的病变并不敏感。
胆道造影是一种直观的方法,可以观察胆囊和胆道系统的情况,对于胆囊结石和胆管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安全、便捷且经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超声检查可以用于观察胃肠道、肝脏、胆囊、胰腺和肾脏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对于一些表浅的病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在消化内科中,超声检查常用于胃肠道肿瘤、肝脏肿瘤和胆囊结石等疾病的诊断。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分布情况,从而确定是否为恶性肿瘤。
对于胆囊结石的诊断,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和数量,并评估结石对胆囊和胆道的影响程度。
三、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高分辨率影像学诊断方法,可以用于全身及局部各器官的检查。
在消化内科中,CT扫描常用于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和胆囊疾病的诊断。
CT扫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能够显示病变的详细信息,对于复杂的病变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学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740c8a50f7ec4afe04a1dfe0.png)
二、基本病变表现
(一)X线平片的基本病变表现:
1、腹腔积气:游离气体(穿孔、术后、感染) 2、腹腔积液:炎症、外伤、肿瘤、坏死 3、实质器官肿大: 4、空腔脏器积气、积液并扩大: “双泡征”— 十二指肠降段梗阻,近端 的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明显扩大。
5、腹腔内肿块影:肿块、假肿瘤 6、腹内高密度影:阳性结石,钙化,异物 7、腹壁异常: 8、下胸部异常:
绞窄性小肠梗阻
立位
卧位——香蕉征
绞窄性小肠梗阻
立位——空回肠转位
卧位——香蕉征
绞窄性小肠梗阻
立位
卧位——8征
绞窄性小肠梗阻
立位——腹水
卧位——肠壁厚
假肿瘤征 咖啡豆征
绞窄性小肠梗阻
(三)麻 痹 性 肠 梗 阻
——急性腹膜炎、术后、外伤、低钾 血症、腹膜后感染、血肿等。 1、肠曲胀气明显,累及大肠与小肠。 全结肠积气——重要依据 2、液平少 3、肠蠕动减弱
CT表现: 实质脏器内血肿——高、低密度 实质脏器破裂——周围隐窝内血肿、积液 实质脏器包膜下破裂——脏器边缘血肿
食
管
一、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1、X线平片:价值不大 2、造影检查:钡餐透视——常用 (二)CT、MRI检查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钡餐造影表现:
上接下咽部C6 ,下连贲门T11,宽2-3cm的光整 的肌肉管道,有数条纤细纵行而平行的粘膜皱襞。 *二个狭窄——上口与咽连接处;膈肌食管裂孔 *三个压迹(右前斜位)——主动脉弓;左主支 气管;左心房 *一个膨大(深吸气时)——膈上4-5cm一过性 扩张(膈壶腹) *胃食管前庭段——贲门上方3-4cm长一段,从食管 过渡到胃的区域,特殊神经支配, 为高压区,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消化系统—小肠及大肠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
![消化系统—小肠及大肠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f96f307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9.png)
溃疡型:位于肠腔内较大的龛影,形状不规则 有尖角,周围有充盈缺损与狭窄,黏膜破坏中 断,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结肠癌(增生型)
钡灌肠示乙状结肠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黏膜皱襞破坏、中断
结肠癌(浸润型)
钡灌肠示乙状结肠明显环形狭窄,肠壁僵硬,黏膜皱襞破坏中断
结肠癌(溃疡型)
钡灌肠示左横结肠半圆形腔内龛影,周围可见不规则环堤、 指压迹征和裂隙征
结肠癌
横结肠近段管 腔狭窄,内见 不规则龛影, 形成“苹果核 ”征
分界截然 轮廓不规则 正常肠袋消失
结肠Ca浸润 型
结 肠 Ca 溃 疡 型
乙状结肠癌
透明带,黏膜皱襞聚集。切线位龛影突出于腔外。 球部变形:常见、重要的间接征象,表现为单侧或双侧
的痉挛切迹,呈山字形、三叶状、不规则变形等。 激惹:钡剂通过迅速,在球部不易停留,迅速排空。 固定压痛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道钡餐造影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可见类圆形龛影,周围黏膜 呈放射状纠集
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
肠系膜动脉走行一致的局限光滑整齐的纵行压迹 ,黏膜皱襞可变平。 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肠腔扩张,蠕动亢进。
肠 系 膜 上 动 脉 压 迫 综 合 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水平段纵行压迹,状如笔杆,近端肠管扩张
克罗恩病
• 以末端回肠多见。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又 称节段性肠炎、局限性肠炎。
十二指肠溃疡
多见于青壮年,90%发生在球部,后壁多 见,周围有水肿和炎细泡浸润,由于痉挛 导致球部变形。
与胃溃疡并发称为复合性溃疡
影像学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影像学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e82aa9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7.png)
影像学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影像学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常用方法,并对其在该领域的应用与进展进行探讨。
1. 引言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消化器官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消化道肿瘤、炎症、溃疡等多种疾病。
影像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影像学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1 X线造影X线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通过在患者体内注入对比剂,然后用X线照射,观察对比剂的分布情况,以评估消化道的形态和功能。
X线造影在消化道阻塞、溃疡、息肉等疾病的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初步筛查和监测。
通过超声波的回声特性,可以显示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血流情况,对于肝脏、胆囊、胰腺等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2.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X射线对身体进行横断面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由于其高空间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良好显示效果,CT扫描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肿瘤、炎症等异常情况,并帮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4 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对人体进行成像,其优势在于对软组织的详细显示和对信号强度的准确定量。
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MRI常用于检查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病变,对于早期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3. 影像学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新进展3.1 虚拟内镜技术虚拟内镜技术是一种将影像学和内窥镜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它可以模拟内窥镜对消化道进行检查,无需进行真实的内窥镜操作。
虚拟内镜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评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诊断准确性。
消化系统影像学实训报告
![消化系统影像学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cd1d6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f.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原理、适应症及临床应用,提高对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影像科四、实训内容1. 消化系统解剖知识复习首先,我们对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进行了复习,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部位。
2. 影像学检查方法学习(1)超声检查:我们学习了消化系统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包括探头、成像原理、图像分析等。
了解了超声检查在消化系统实质性脏器、胆道以及腹腔内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
(2)CT检查:学习了CT检查的基本原理,包括CT机、成像原理、图像分析等。
了解了CT检查在消化系统胀气、小病灶、等密度病灶,以及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
(3)磁共振检查:学习了磁共振检查的基本原理,包括MRI机、成像原理、图像分析等。
了解了磁共振检查在微小病变观察以及对病变定性的诊断中的应用,特别是鉴别肝内、肝门部病变组织学来源和诊断胆道、胰腺病变。
3. 实际操作(1)超声检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消化系统超声检查的实际操作,包括探头定位、扫描技巧、图像分析等。
(2)CT检查:学习了CT检查的操作流程,包括患者准备、扫描参数设置、图像采集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掌握了CT扫描的技巧,并学会了如何分析图像。
(3)磁共振检查:学习了磁共振检查的操作流程,包括患者准备、扫描参数设置、图像采集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掌握了磁共振扫描的技巧,并学会了如何分析图像。
4. 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学习我们学习了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龛影、憩室、充盈缺损、鸟嘴征、环形征等。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了解了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原理、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主要收获:1. 提高了对消化系统解剖结构的认识:通过复习消化系统解剖知识,我们更加熟悉了消化系统的各个部位,为后续的影像学诊断奠定了基础。
【医院科室学习-医学影像学】_3-消化系统总论()
![【医院科室学习-医学影像学】_3-消化系统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0cbeff53aef8941ea66e0567.png)
胃癌 Gastric carcinoma
病理
X 线表现 充盈缺
蕈伞型
损 狭窄僵硬 龛影 +
浸润型
环堤
溃疡型
粘膜破坏、杵状皱襞
其他表现 管壁僵硬、蠕动消失
胃癌 Gastric carcinoma
溃 疡 型
增 生 型
浸 润 型
鉴别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形态 圆形 – 规整 位置 轮廓外 周围 粘膜水肿带 皱襞 放射纠集 胃壁 柔软 – 蠕动
侧缘压迹,呈反“3”字形
结肠袋:结肠的特征性表现。
回盲瓣
Colon
基本病变
管腔 – 狭窄、扩张 局部 – 龛影、充缺 粘膜 – 增粗迂曲、破坏、皱襞纠集 管壁 – 僵硬、柔软 功能 – 亢进、减退
管腔 – 狭窄、扩张
局部 – 龛影 (niche)
局部 – niche
局部 – niche
不规则 – 尖角 腔内型 环堤征 杵状中断
僵硬 – 无蠕动
早期胃癌 Early stage
定义:粘膜或粘膜下层
无论大小或转移
分型:I 型 – 隆起型,高度 > 5 mm
III.
I I . 型 – 表面型,高深 < 5 mm,3 亚
型
型 – 凹陷型,深度 > 5mm
诊断:造影、胃镜、病理
征 球压痛 幽门痉挛 胃分泌增加
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 Ulcer
Gastric Ulcer
病理:粘膜糜烂、侵犯粘膜下和肌层 X 线:直接 – 龛影 + 周围透明带
间接 – 粘膜辐射状集中
大弯侧痉挛切迹 – B形胃 蠕动异常 分泌增加 其他:小弯缩短、压痛
Gastric Ulcer
消化系统影像学考题
![消化系统影像学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63b2d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b.png)
第六章消化系统一、单选题(每题仅有一个最佳答案)1、胃肠道穿孔的最典型X线征象为()A、咖啡豆征B、阶梯状液平C、膈下新月状气体影D、结肠积气E、肠腔扩张2、胃肠钡餐前准备最主要是检查日晨()A、禁食禁水B、洗胃C、清洁灌肠D、肌注低张药E、抽空胃液3、关于胃肠双对比造影的叙述,哪一项错误?()A、胃肠双对比造影可显示微皱襞B、对比剂为钡剂加碘剂C、胃微皱襞是胃小沟和胃小区D、结肠微皱襞是无名沟和无名区E、双对比造影常用于诊断胃肠早期病变4、关于龛影的叙述,哪一项错误?()A、胃肠管壁溃烂面凹陷,被钡剂充填称龛影B、切线位观察为突出腔外之含钡影像C、正面观察为无钡剂的透明影D、良性龛影周围粘膜向心性集中无破坏E、恶性龛影周围粘膜常破坏5、胃内充盈缺损不代表哪一种疾病?()A、良性肿瘤B、胃溃疡C、恶性肿瘤D、胃内异物E、胃石(如胃柿石)6、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食管的形态及位置改变?()A、左房增大B、胸腺肥大C、膈疝D、主动脉迂曲扩张E、降主动脉瘤7、下列哪项不是食管静脉曲张的表现?()A、下段多见B、粘膜稍宽略迂曲,或呈串珠状充盈缺损C、食管张力下降D、管壁僵硬E、食管腔可略大8、进食梗阻感二月,X线表现食管中段有5cm长狭窄段,壁不规则,粘膜不连续,狭窄上方食管扩张明显,最可能的是()A、食管癌B、食管静脉曲张C、食管良性狭窄D、贲门痉挛E、胃底贲门癌9、对疑为鱼刺或碎骨片等卡在食管壁的异物,主要的检查方法是()A、摄平片B、食管钡餐C、食管吞钡棉D、血管造影E、透视10、患者近来咽下不畅,食管钡餐检查侧斜位可见食管上段后壁有弧形压迫,粘膜皱壁规则,扩张度好,应考虑什么疾病?()A、食管癌B、食管平滑肌瘤C、食管炎D、食管外压性病变E、食管憩室11、指出哪一项不是恶性溃疡征象()A、狭颈征B、环堤征C、指压迹征D、裂隙征E、半月征12、胃粘膜皱襞的改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肥厚和萎缩多代表慢性炎症B、破坏中断多为良性溃疡所致C、良性溃疡疤痕可引起粘膜纠集D、恶性肿瘤可引起粘膜皱襞消失E、脑回状外观一般为慢性炎症所致13、下列哪项最能提示胃溃疡恶变?()A、胃小弯侧溃疡B、复合溃疡C、多发溃疡D、溃疡直径大于2cm,边缘呈不规则结节状E、溃疡位于胃腔轮廓之外,周围粘膜呈星状聚集14、胃溃疡最特征的表现是()A、龛影B、狭颈征C、项圈征D、粘膜纠集E、器官变形15、切线位上,最常见的胃溃疡龛影表现为()A、乳头状B、囊袋状C、三角形D、杯口状E、不规则状16、钡餐检查发现胃溃疡时,下列哪项有恶变的可能?()A、合并十二指肠溃疡B、多发性溃疡C、胃大弯溃疡D、溃疡周围有指压迹征,尖角征或杵状粘膜E、幽门管溃疡17、早期胃癌X线最好的检查方法是()A、不同程度充盈相B、不同体位粘膜相C、加压相D、双对比造影相E、低张双对比造影相18、胃癌的X线征象哪项最有意义?()A、局部蠕动消失B、局部充盈缺损C、幽门梗阻D、触痛明显E、胃腔狭窄19、CT对胃癌检查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用于早期诊断B、显示胃壁增厚程度及范围C、了解癌肿是否向胃外浸润D、显示周围淋巴结肿大E、发现肝或其他脏器转移20、男性患者,50岁,上腹部不适半年,上消化道透视及摄片发现胃窦大弯侧有边界不规则菜花状充盈缺损,附近胃粘膜中断,蠕动消失。
消化系统影像学考题
![消化系统影像学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d1fdc59ec3d5bbfd0a74d2.png)
第六章消化系统一、单选题(每题仅有一个最佳答案)1、胃肠道穿孔的最典型X线征象为()A、咖啡豆征B、阶梯状液平C、膈下新月状气体影D、结肠积气E、肠腔扩张2、胃肠钡餐前准备最主要是检查日晨()A、禁食禁水B、洗胃C、清洁灌肠D、肌注低张药E、抽空胃液3、关于胃肠双对比造影的叙述,哪一项错误?()A、胃肠双对比造影可显示微皱襞B、对比剂为钡剂加碘剂C、胃微皱襞是胃小沟和胃小区D、结肠微皱襞是无名沟和无名区E、双对比造影常用于诊断胃肠早期病变4、关于龛影的叙述,哪一项错误?()A、胃肠管壁溃烂面凹陷,被钡剂充填称龛影B、切线位观察为突出腔外之含钡影像C、正面观察为无钡剂的透明影D、良性龛影周围粘膜向心性集中无破坏E、恶性龛影周围粘膜常破坏5、胃内充盈缺损不代表哪一种疾病?()A、良性肿瘤B、胃溃疡C、恶性肿瘤D、胃内异物E、胃石(如胃柿石)6、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食管的形态及位置改变?()A、左房增大B、胸腺肥大C、膈疝D、主动脉迂曲扩张E、降主动脉瘤7、下列哪项不是食管静脉曲张的表现?()A、下段多见B、粘膜稍宽略迂曲,或呈串珠状充盈缺损C、食管张力下降D、管壁僵硬E、食管腔可略大8、进食梗阻感二月,X线表现食管中段有5cm长狭窄段,壁不规则,粘膜不连续,狭窄上方食管扩张明显,最可能的是()A、食管癌B、食管静脉曲张C、食管良性狭窄D、贲门痉挛E、胃底贲门癌9、对疑为鱼刺或碎骨片等卡在食管壁的异物,主要的检查方法是()A、摄平片B、食管钡餐C、食管吞钡棉D、血管造影E、透视10、患者近来咽下不畅,食管钡餐检查侧斜位可见食管上段后壁有弧形压迫,粘膜皱壁规则,扩张度好,应考虑什么疾病?()A、食管癌B、食管平滑肌瘤C、食管炎D、食管外压性病变E、食管憩室11、指出哪一项不是恶性溃疡征象()A、狭颈征B、环堤征C、指压迹征D、裂隙征E、半月征12、胃粘膜皱襞的改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肥厚和萎缩多代表慢性炎症B、破坏中断多为良性溃疡所致C、良性溃疡疤痕可引起粘膜纠集D、恶性肿瘤可引起粘膜皱襞消失E、脑回状外观一般为慢性炎症所致13、下列哪项最能提示胃溃疡恶变?()A、胃小弯侧溃疡B、复合溃疡C、多发溃疡D、溃疡直径大于2cm,边缘呈不规则结节状E、溃疡位于胃腔轮廓之外,周围粘膜呈星状聚集14、胃溃疡最特征的表现是()A、龛影B、狭颈征C、项圈征D、粘膜纠集E、器官变形15、切线位上,最常见的胃溃疡龛影表现为()A、乳头状B、囊袋状C、三角形D、杯口状E、不规则状16、钡餐检查发现胃溃疡时,下列哪项有恶变的可能?()A、合并十二指肠溃疡B、多发性溃疡C、胃大弯溃疡D、溃疡周围有指压迹征,尖角征或杵状粘膜E、幽门管溃疡17、早期胃癌X线最好的检查方法是()A、不同程度充盈相B、不同体位粘膜相C、加压相D、双对比造影相E、低张双对比造影相18、胃癌的X线征象哪项最有意义?()A、局部蠕动消失B、局部充盈缺损C、幽门梗阻D、触痛明显E、胃腔狭窄19、CT对胃癌检查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用于早期诊断B、显示胃壁增厚程度及范围C、了解癌肿是否向胃外浸润D、显示周围淋巴结肿大E、发现肝或其他脏器转移20、男性患者,50岁,上腹部不适半年,上消化道透视及摄片发现胃窦大弯侧有边界不规则菜花状充盈缺损,附近胃粘膜中断,蠕动消失。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常见病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课件)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常见病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7c2e4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2.png)
超声
肠蠕动由强变弱; 短时间内腹腔游离液体大量增加。
CT
协助确定假肿瘤征; 观察腹腔是否有积液; 发现肠系膜扭曲、变形。
X线腹部仰卧位平片 (A)显示空肠扩张积 气;
CT增强扫描(B,C) 示右侧肠壁水肿增厚 呈双层样改变(B, ↑),强化不明显,有 腹水,肠系膜血管断 面可见充盈缺损(C, ↑); CTA MPR重建可见肠 系膜上动脉起始段狭 窄(D,↑)。
• 慢性溃疡如深达浆膜层时称穿透性溃疡。
• 如浆膜层被穿破且穿入游离腹腔者为急性穿孔,也可与 网膜、胰等粘连甚至穿入其中则为慢性穿孔。
• 溃疡周围具有坚实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者,称为胼胝性 溃疡。
• 直接征象:代表溃疡本身的改变;
• 间接征象:为溃疡所致的功能性与瘢痕性
改变。
• 直接征象:
龛影,切线位呈乳头状、锥状等,边缘光滑整齐、密度 均匀。
1、肠管扩张伴积气、积液 2、肠蠕动异常 3、粘膜皱襞改变:水肿增粗,鱼肋状、乳头状或平行的 线条状,横断面呈车轮状。
• CT:显示扩张的肠曲,并可见多个肠腔内气液平面。
• 肠管互相融合成团或与腹壁相连,提示为粘连性梗阻; • 肠道内或腹腔内可见肿块,提示为肿瘤引起的梗阻; • 肠套叠:显示典型的CT征象,出现三层肠壁征
贲门失弛缓症
• 病因病理
主要是奥厄巴赫神经节细胞变性、萎 缩消失,贲门部肌肉常萎缩,黏膜及黏 膜下层的慢性炎症。
贲门失弛缓症
• 临床表现
发病缓、病程长,主要症状为下咽不 畅,胸骨后沉重或阻塞感。与精神情绪 及刺激性食物有关,梗阻严重者可有呕 吐。
贲门失弛缓症
• 影像学表现
1、漏斗状、鸟嘴状(典型征象) 2、钡剂通过贲门受阻 3、狭窄段以上食管不同程度扩张 4、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 5、并发炎症及溃疡:黏膜皱襞紊乱、龛 影
医学影像学: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可编辑全文
![医学影像学: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6a506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a.png)
2.胃癌的X线表现
(1)充盈缺损:在充钡的胃腔内出现形态不规则的充 盈缺损,多见蕈伞形胃癌 。
(2)胃腔狭窄,胃壁僵硬:主要为浸润型胃癌引起, 也见于蕈伞形胃癌,病变区胃壁僵硬,没有蠕动。
2.蠕动的改变 蠕动包括蠕动波的多少,波幅的深浅,运动速度的 快慢及方向的改变。蠕动增强表现蠕动波增多,波幅增深,运动加速。 反之则运动减慢。与正常运动方向相反称逆蠕动。
3.运动力的改变 胃肠道输送食物的能力称为运动力。具体表 现为钡剂到达及离开某地的时间,如服钡后4小时胃尚未排空为胃 运动力减低;服钡后2小时达回盲部为小肠运动力增强等等。
2.憩室 胃肠道管壁薄弱区向外突出形成的袋状空腔,或 是管壁外邻近病变的粘连牵拉向外形成的袋状膨出称为 憩室,憩室内及附近粘膜正常,与溃疡龛影不同。
3.充盈缺损 肿物向腔内生长,占据一定空间,肿物区不 能被钡剂充填,就造成局部充盈缺损。
食 管 异 物
枣 核
—
(二)粘膜及粘膜皱襞的改变
2.扩张 超过正常限度的持久性管腔增大为扩 张。胃肠道扩张的原因常由远侧梗阻引起,梗阻近 端扩张,管腔内常有气体和液体积聚,形成气液平面。
(四)位置及移动性的改变
胃肠道在正常情况下有一定的活动度, 当胃肠道周围有病变时可压迫和推移而改 变它的位置和正常移动度,胃肠道周围的 病变压迫常使胃或肠管出现弧形压迹。粘 连与牵拉除造成位置改变外,常引起移动性 受限,主要见于粘连性病变。
(1)十二指肠球部见钡斑影——龛影,周围有透亮带, 形似“月晕”。慢性溃疡可出现粘膜向龛影聚集现象。
(2)十二指肠溃疡的间接征象
A:球部变形,球部由于痉挛.斑痕收缩.周围粘连 而发生变形,呈现为三叶形.山字形等形状,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31bfef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0.png)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是指通过一系列影像学技术检查来观察消化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肝脏、胆囊和胰腺等器官,它们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作用。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能够直观地显示消化系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消化系统疾病,提供治疗方案。
常见的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造影、超声波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内窥镜检查等。
不同的检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检查需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X线造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X线检查过程中,患者饮用含有造影剂的药物或饮料,然后医生使用X射线通过体外成像来观察消化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X线造影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食道、胃、小肠和结肠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帮助医生诊断食管炎、胃溃疡、肠梗阻等疾病。
超声波检查是一种无辐射的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医生通过超声波探头对患者腹部进行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超声波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胆囊结石、肝脂肪变性等疾病,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的特点。
CT扫描是一种以X射线为基础的高级影像学检查技术。
通过CT扫描可以获取消化系统器官的横断面图像,为医生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检查结果。
CT扫描适用于肿瘤病灶、腹部创伤、腹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有助于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高分辨率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
通过MRI可以清晰显示消化系统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MRI适用于诊断胰腺炎、胆囊结石、肿瘤等疾病,具有无创伤、多角度观察的优势。
内窥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消化系统内部病变的检查方法。
通过内窥镜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食道、胃、结肠等器官的黏膜表面,帮助医生诊断肠息肉、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同时可以进行活检和治疗操作。
医学影像诊断图文详解完整版消化系统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图文详解完整版消化系统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e377f5f5f0e7cd18425366b.png)
无名沟 无名区
胃肠道异常影像学表现
轮廓改变
crater 憩室 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
粘膜改变
破坏 平坦
增宽纡曲
纠集 微粘膜皱襞改变
管腔大小异常
位置及可动性异常
功能性改变
张力 蠕动 排空 分泌
轮廓改变——龛影
轮廓改变——充盈缺损
粘膜改变
溃疡愈合:
瘢痕收缩(胃小弯缩短、胃窦狭窄)
特殊改变
穿孔性溃疡、穿透性溃疡、胼胝性溃疡
胃溃疡
胃溃疡
胃溃疡
胃溃疡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 ulcer disease)
90%发生在球部 龛影 球部变形:山字形或三叶征 激惹征 幽门痉挛 胃分泌增多,大量空腹潴留 球部固定压痛
十二指肠溃疡
食道入口处狭窄;主动脉弓压迹; 左主支气管;横膈裂孔部狭窄 膈壶腹 胃食管前庭 蠕动波
食管
胃正常影像——X线表现
X线分区 形态 轮廓 粘膜皱襞 微皱襞 胃小区 蠕动波
胃小沟
胃底
胃小弯 胃 体
胃角 胃大弯
鱼钩型
牛角型 无力型
瀑布型
胃粘膜、胃小区、胃小沟
肠道正常影像——X线表 现
十二指肠:"C"形 球部 框部
CT MRI,MRCP
检查方法——肝胰脾
X线检查价值有限 CT:平扫
增强: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 MRI:平扫、增强、动态增强MRA
平片
口服胆囊造影
静脉胆道造影
T管造影 PTC
ERCP
CT检查
MRI检查
咽正常影像——X线表现
咽: 会厌 梨状窝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401f01a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f.png)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和评估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病变情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应用。
一、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一种常见且经济实惠的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投射X射线束穿过患者体内,然后通过探测器采集图像。
常见的X 射线检查包括胃肠道造影、胸部X射线等。
1. 胃肠道造影胃肠道造影是通过口服或灌肠摄入造影剂,然后使用X射线检查器拍摄连续的X射线照片,以观察消化道的形态、蠕动及狭窄情况。
胃肠道造影适用于检查食管、胃、小肠和结肠的疾病,如溃疡、肿瘤、憩室等。
2. 胸部X射线胸部X射线检查可用于评估食管、胃、膈肌和胸腔等相关疾病。
通过观察胃粘膜皱襞、食管病变、胃部积气等,可以初步判断一些疾病的可能性。
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超声波的特性来观察和评估消化系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常见的超声检查包括腹部超声、内镜超声等。
1.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可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如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
通过观察器官的大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可以发现肿块、结石、囊肿等异常情况。
2. 内镜超声内镜超声结合内镜技术,可用于进一步观察和评估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等消化系统器官的病变情况。
内镜超声可以提供更为精细的声像图像,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变、溃疡、息肉等病变。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能够提供详细的横断面图像。
常见的消化系统CT检查包括腹部CT、胸腔CT等。
1. 腹部CT腹部CT可以评估消化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血管分布及病变情况,广泛应用于肝脏、胰腺、胃肠道和腹腔周围组织的检查。
腹部CT可发现肿块、结石、炎症、脓肿等。
2. 胸腔CT胸腔CT可评估食管、胃与胸腹部器官的相关疾病,如食管癌、食管裂孔疝、纵隔肿瘤等。
医学影像学-消化系统(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资料
![医学影像学-消化系统(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1522fd8a0116c175f0e48d8.png)
食管
胃正常影像——X线表现
X线分区 形态 轮廓 粘膜皱襞 微皱襞 胃小区 蠕动波
胃小沟
胃底
胃小弯 胃 体
胃角 胃大弯
鱼钩型
牛角型 无力型
瀑布型
胃粘膜、胃小区、胃小沟
肠道正常影像——X线表现
医学影像学
— 消化系统—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2005.8
消化系统的检查方法
普通检查
腹部平片 价值有限 透视 少用
检查方法——胃肠道
钡剂造影检查 范围: 上消化道 全消化道 结肠 方法:1、常规法(粘膜相、充盈相、加压相) 2、气钡双重造影 显示细微结构 3、小肠灌钡造影 4、结肠造影(灌肠法、口服法)
病灶形态、密度或信号强度、大小、 数目、增强表现 胆管、胰管异常
胆囊异常影像
形态及大小异常 肝内胆管、胆总管和胆囊扩张
密度和信号强度异常
食管疾病 —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
食管下端开始 粘膜增宽纡曲 管壁边缘锯齿状 蚯蚓状、串珠状充盈缺损 蠕动减弱而管壁柔软 胃底静脉曲张
MRI:脓腔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脓肿壁明显强化
肝囊肿
单发、多发、多囊肝 大小几毫米至几十厘米大小 影像学表现
CT:圆形、椭圆形低密度影,轮廓光整,密 度均匀,CT值接近水,0~15Hu,不强化
MRI:T1WI上呈均匀极度低信号影,少数蛋白 含量较高或有出血时,可呈等信号或高信号 增强后囊肿不强化,而轮廓更清楚。
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上稍高信号 MRCP显示胆总管、肝内外胆管扩张和梗阻端形态
消化影像讲座心得体会
![消化影像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25ed13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a.png)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消化影像的专题讲座,主讲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治疗,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让我对消化影像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消化影像学是利用影像学技术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它涉及了多种影像技术,如CT、MRI、超声等。
通过这次讲座,我了解到这些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它们在疾病诊断中的互补作用。
这对于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讲座中提到的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点让我印象深刻。
主讲专家详细介绍了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分析,使我明白了如何从影像学角度判断疾病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
这对我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此外,讲座还让我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丰富。
讲座中提到的介入治疗、放疗等治疗方法,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这让我对消化影像学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讲座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 消化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影像学技术,提高诊断准确率。
2. 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消化影像学涉及多个学科,如放射科、消化内科、外科等。
只有加强跨学科合作,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总之,这次消化影像讲座让我收获颇丰。
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我国消化影像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胆道正常CT表现
正常肝内胆管通常不显影,胆管内密度 均匀
〈四〉胆道常见病CT与造影表现
胆囊炎:壁厚,常伴结石
胆囊结石:高密度影,可呈泥沙样、颗
粒状、石榴子状;壁厚
胆管结石:高密度影,以上胆管扩张
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壁增厚)
卧位:肠管积气扩张, 以回肠为主
低位小肠梗阻
〈一〉 胃肠道X线检查方法
3.钡剂造影
适应症:消化道肿瘤、溃疡、炎症、静脉曲张、憩 室。
种 类:钡餐造影---
禁忌症:消化道穿孔
上消化道造影 全消化道造影
钡灌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
〈一〉 胃肠道X线检查方法
充盈缺损 管腔狭窄 粘膜破坏 管壁僵硬
管腔狭窄 粘膜破坏 管壁僵硬
食管癌X线及CT (管壁增厚)
3.消化性溃疡
(1)胃溃疡 (2)十二指肠溃疡
3.消化性溃疡---胃溃疡
直接征象: 龛 影——腔外,光滑,均匀 项圈征——5~10MM,为较粗的水肿带 狭颈征——溃疡口部的狭窄
3.消化性溃疡---胃溃疡
龛影位置 胃腔外
胃腔内
龛影周围
粘膜线、项圈征、狭 颈征、粘膜纠集
指压充盈缺损,不规则 环堤,粘膜中断、破坏
附近胃壁
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僵直、蠕动消失
———————————————————————————--
6.急腹症--胃肠道穿孔
胃肠道穿孔检查方法---X线透视与平片
膈下游离气体---线状、新月状,需与间位结肠、胃泡鉴 别。
胃窦癌:充盈缺损、胃腔狭窄 壁僵硬
胃窦癌:
充盈缺损、 胃腔狭窄、 粘膜破坏 壁僵硬
胃窦癌CT: 胃壁局部 不规则增厚
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 龛影形状 圆或橢圆、光滑整齐 不规则、扁平、尖角
4.CT检查 消化道肿瘤诊断、分期
1.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吞钡X线表现: 食道粘膜增粗、迂曲 蚯蚓状的或串珠样的充盈缺损 管壁呈锯齿样 管壁柔软
粘膜增粗、 迂曲
呈蚯蚓状 充盈缺损
锯齿样管 壁、柔软
2.食管癌
食管癌的X线表现:
腔内充盈缺损 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 管腔狭窄、管壁僵硬,狭窄上段扩张 不规则龛影 瘘管形成
气积液
检查方法---X线透视与平片
6.急腹症--肠梗阻
X线表现:梗阻上段肠管扩张(小肠大于 3cm,大肠大于6cm)、积液积气,立位
见液气平面,卧位膨胀充气。机械性肠 梗阻透视可见蠕动亢进。
肠管的识别:
空肠—--上腹,偏左,弹簧状
回肠---中下腹,偏右,管状
结肠---结肠袋,半环状切迹
肠梗阻示意图
病理学上按大体形态分为三型: 蕈伞型 浸润型 溃疡型
4.胃癌
X线表现:
充盈缺损
胃腔狭窄,胃壁僵硬
半月综合征—--不规则龛影,位于胃轮廓
内(腔内);环堤;指压征
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
癌区蠕动消失
溃疡型胃癌:腔内龛影、不规则充盈缺损 (环堤征)、粘膜破坏
胃窦癌:
充盈缺损、 胃腔狭窄、 壁僵硬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
〈一〉 胃肠道X线检查方法
1.透视检查
发现病变的基础 可观察膈肌运动、肠道蠕动异常 用于发现肠梗阻、异物、膈下游离气体、
肠功能紊乱等
胃肠道造影透视
〈一〉 胃肠道X线检查方法
2.腹部平片 肠梗阻、异物、胃肠道穿孔(膈下游离
气体)的确诊依据
立位:肠管积气扩 张、多个气液平
胆囊结石
胆囊、胆总管结石, 其上胆总管及肝内 胆管扩张
边缘光滑整齐
溃疡口部水肿带较细,为环状透明带
3.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间接征象: 放射样粘膜纠集 球部变形(山字形、三叶草形、葫形)
激惹 幽门痉挛,幽门梗阻
胃分泌增多、张力增高、蠕动增强 球部压痛
球部变形(三叶草)
球部变形
4.胃癌
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胃窦、 胃小弯和贲门部多发。
看不到膈下游离气体,不能排除穿孔 (约占20%)。
有膈下游离气体,不一定是胃肠道穿孔,其他包括腹部 手术后几天内、输卵管通气术后、人工气腹、产气菌感 染等。
胃肠道穿孔示意图:膈下游离 气体
胃肠道穿孔:膈下游离气体
胃肠道穿孔:膈下游离气体
6.急腹症--肠梗阻
定义:肠内容物正常运行发生障碍 分类: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 病生:郁积,吸收减弱,分解增加---胀
间接征象: 粘膜纠集 切迹(痉挛) 潴留(分泌增加) 蠕动增强或减弱 胃腔变形
龛影
粘膜 纠集
龛影
项圈 征
龛影 粘膜纠集
胃 小 弯 区 龛 影
胃小弯区龛影
胃小弯区龛影
胃溃疡
龛影(侧面)、 钡斑(正位)
3.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直接征象:
龛影 较小,位于后壁或前壁,圆形,
单纯性小 肠梗阻:
小肠积气 扩张
气液平
立位:肠管积气扩 张、多个气液平
卧位:肠管积气扩张, 以回肠为主
低位小肠梗阻
单纯性小 肠梗阻:
小肠积气 扩张
气液平
三、胆道系统
〈一〉胆道检查方法
〈二〉胆道正常CT表现
〈三〉胆道基本病变CT表现
〈四〉胆道常见病变CT表现
〈一〉胆道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