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书写性,书法的最高境界
书写性,书法的最高境界书写性是个大范围,它包括从临摹到创作整个过程,比如节奏、气息、情感、法度、思想、心性、自由、连续性,等等,甚至更多。
具体到创作中,“书写性”缺乏主要会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用墨涩或者过浓,过度涨墨;第二,结构与结构之间没有关联,虽然每个字都是书写的,放在整体来看关联度不够;第三,顿挫起伏频繁,影响了流畅;第四,作品装饰性太重,有美术化倾向,以及比较分散、没有整体感、过度制作等。
中国书协最近很多展览都对这些问题有特别的提示,可见这也是当今书坛的共性问题,即书写性不足。
从当代一些书家的创作视频可以看出,有的人在描字,有的人书写有美术化倾向,这都属于书写性的缺失,或者说对书写性内核领会不深。
如何呈现书写性以及书写过程中是否具备书写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体现了书法的本质书写性对书法本质的体现无论是所谓的纯粹性也好,区别于其他艺术也罢,我们都要回到“书写性”的“书写”两个字上来考量。
用什么来书?用什么来写?首先要有毛笔。
早期没有毛笔,比如甲骨文刻画的符号或是一些文字等,都没有书写的过程。
有了毛笔以后,会带来什么呢?那就是有了笔法,有了线与线之间的关系。
甲骨文给我们带来两个基本的概念。
第一是书写的顺序。
书写是从上向下、从右向左,这个顺序延续到现在成为基本的书写规则。
第二是字的体势。
早期是纵向取势,通过早期甲骨文书写就能看出它的线条是有粗细变化的,而这种变化事实上就是一种节奏感,同时线条具有不同的形状、形态,这就是笔法。
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体现了快速书写草化的趋势,也就是说,草写是伴随着汉字而产生的,且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有书写,就有行草化的倾向。
这也就可以解释当下一些篆隶楷书体为何有行草化倾向。
快速书写直接推动了从篆到隶的演变,在隶向楷、向草演变的过程中,都有草化的倾向,并且秦简、楚简、汉简里都有,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种真正的书写状态。
书体演变也是不断规整的过程,篆书的规整有了秦小篆,隶书的规整有了东汉隶书,楷书的规整有了唐楷。
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独特魅力
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独特魅力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独特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
以下是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独特魅力的详细介绍:1.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书法艺术起源于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书写–发展历程:从秦汉的隶书、草书,到魏晋的楷书、行书,再到唐宋的草书、隶书、篆书等–代表人物: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大家2.书法艺术的美学特点–结构美:字体结构合理、平衡,具有对称、对比、变化等美感–笔画美:笔画粗细、长短、曲直、方圆等相互协调,富有节奏感–章法美:篇章布局合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和疏密关系–意境美:作品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气质、品格等内在美感3.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个性鲜明:书法作品具有作者独特的风格,体现个人气质、学识、修养等–文化内涵:书法艺术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典故、哲理等–雅俗共赏:书法作品既能被文人雅士所欣赏,又能为广大民众所喜爱–修身养性:书法创作具有陶冶情操、培养耐心、磨练意志等作用4.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审美教育:书法艺术作为审美对象,对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艺术价值:书法作品具有艺术收藏、鉴赏、投资等价值–社会影响:书法艺术在传播文化、弘扬传统、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5.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教育推广: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培养青少年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创作活跃:当代书法艺术家不断探索创新,使书法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文化交流:书法艺术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促进中外文化互鉴综上所述,书法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与独特魅力。
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习题及方法:1.习题:书法艺术起源于哪种古代文字的书写?解题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课本,了解书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和鉴赏要领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和鉴赏要领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线条、结构、章法、墨色等为表现手段,通过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有以下几点:
线条美:中国书法艺术强调线条的韵律感和动态美。
笔画的起落转折,形成了丰富的线条变化,既有刚劲有力的直线,又有柔美流畅的曲线。
结构美: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字的结构布局,要求字形规整,结构均衡。
每个字都是一个小整体,字与字之间的空白也是构成美感的一部分。
章法美:中国书法艺术强调整体布局和节奏感。
无论是横排还是竖排,都要求行行整齐,字字有序,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墨色美:中国书法艺术还强调墨色的层次感和质感。
通过控制笔触的深浅、快慢,以及墨水的浓淡,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墨色变化,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鉴赏中国书法艺术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观其形: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要看字形是否规整,结构是否均衡。
赏其神:书法是书写者情感和个性的流露,因此要欣赏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风貌。
品其韵:书法作品要有韵味,这包括线条的韵律感、结构的和谐感以及章法的节奏感等。
和谐——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12
13
漫笔
的变化,多样统一,美不胜收,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书法作品中的一点往往会成为这个字的准则,一篇中的第一个字往往是全篇的准则。
点画有机地组合在字中,单个字有机地聚集在篇中,众多的变化、丰富的形质、无限的情趣都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完美和谐的境界。
和谐美之所以会成为书法最高的美感追求,我认为既有普遍性因素,也有特殊性因素。
而普遍性因素,则是就整个自然界的存在与人类意识产生的关系分析的;而所谓特殊性因素,则是就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环境、社会政治、古典哲学等方面而言的。
书法线条组合关系的整体和谐,是人类和谐意识的必然反映,是民族哲学观念的艺术外化。
有什么样的哲学,就有什么样的艺术。
对民族审美理想和意识的追求,必然要在美的创造中
寻求与主体思维倾向一致的和谐对应形式,于是
就出现了书法艺术中各种对应关系的和谐表现形式——变化稍异的单纯和谐(如篆、楷、隶的整
体章法),多样统一的杂多和谐(如行草体错综变化的章法),平衡对称的稳定和谐(如汉字的对称结构和上下左右对称的规整章法)。
总之,在书法萌芽到书体完善的过程中,始终未偏离和谐构成的轨道。
即使某些以破坏旧有和谐为指归的创新书法,实际上也是在打破旧有和谐的同时,自觉构建新的和谐图式。
和谐美,是人类生存理想的共同追求,也是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
因此,我们要遵循和谐的书法审美规范,完善书法创作的审美要求。
如同提倡创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一样,重视书法艺术的和谐美,才是我们理解书法艺术的真谛、提高书法审美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中国书画报》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启
功
《有山皆图画 无水不文章》肖培金。
中国书法史基本知识梳理(元明清书法)
中国书法史基本知识梳理(元明清书法)中国书法史基本知识梳理(元明清书法)第七章元代书法1、元代书法由于其社会的特殊性,特别是____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形成书法史上的一次转折。
(赵孟睿2、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是____。
(复兴晋唐与全面复古)3、____书法成为自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
(篆隶)4、____的设立为元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奎章阁)5、____书家的大量涌现是元代书坛的独特现象,特别是____的出现,对元代后期的书坛产生了很大影响。
(少数民族,康里巎巎)6、隐士书家群成为元代书法重要的一脉,其中____、____、____、____等隐于太湖地区的文人书画家群堪称典型。
(吴镇、杨维桢、陆居仁、倪瓒)7、书法与____紧密结合在元代成为一种风尚。
中国画题跋的盛行始于____。
(文人画,元代)一、赵孟1、赵孟睿郑撸撸撸撸窃樘车钠熘摹(子昂)2、在篆刻上,赵孟钤凇队∈沸颉分刑岢龅暮何河〉模撸撸撸撸谝淮谓沂玖撕河〉纳竺捞卣鳌(质朴自然)3、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对赵推崇备至:“自唐以前集书法之大成者,____也。
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 ____也。
”(王右军,赵集贤)4、赵孟畹目樽髌酚小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湖州妙严寺记》、《三清殿碑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稿》、《仇锷墓碑铭稿》)5、赵孟钚】髌酚小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豆芈邸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返取(《道德经》、《洛神赋》、《大洞玉经》、《汉汲黯传》)6、赵孟畹模撸撸撸弑还衔涑删妥畲笳撸院笫赖挠跋煲惨裕撸撸撸呶钌睢W髌酚小叮撸撸撸摺贰ⅰ豆槿ダ促獯恰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返龋湔虏荨叮撸撸撸摺肥悼虏莘缙鹊肌(行草书,《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雪晴云散帖》,《急就章》)7、赵孟钍窃樘沉煨洌倨鹆耍撸撸撸叩钠熘模乖榉ㄔ谀纤问榉ㄒ话俣嗄甑南籼踔笾匦赂此眨⒊氏殖鲂佬老蛉俚木跋蟆K炊匝榇友照媲淙胧郑岢鲋彼荩撸撸撸撸⒃谑导腥娓垂拧(复兴古法,东晋二王)8、赵孟钤谑檠枷胫杏泻芏嗑俚募猓缣岢觥笆榉ㄒ裕撸撸撸呶希撸撸撸咭嘈胗霉ぁ8牵撸撸撸咭蚴毕啻撸撸撸咔Ч挪灰住#ā独纪な稀罚背晌院笫槁壑械闹鄱希沂玖耸榉ㄒ帐醯谋局省(用笔,结字,结字,用笔)9、赵孟罨谷衔骸把橛卸:一曰____,二曰____。
“天人合一”在书法艺术中的完美体现
“天人合一”在书法艺术中的完美体现“天人合一”在书法艺术中的完美体现何谓“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天人相通和天人相类。
天人相通,就是认为天与人不是相对侍之物,而是息息相通的整体,其间没有判隔;天人相类,是认为天是人伦道德之本原,人伦道德原出于天。
天人相通为天人相类提供了理论基础,天人相类则是将天人相通便布于人与人之间。
正像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此来看人与自然是同一性的。
所以,我们的书法家们只有紧紧地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对学习书法走向巅峰有所启迪和帮助。
说到书法线条的质感美,其实就是从自然界取象,又合于自然之象,这是中国书法产生的审美思维依据,它基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宇宙观。
正是这个“象”,才使得中国文字在体现自然的法则中诞生,也是这个“象”,使中国文字具有了耐人寻味和与生俱来的生命美感。
书法艺术它始终蕴含着阴阳大道,蕴含着哲学,蕴含着文化。
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
因此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讲究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状如算子的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是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意义上的平衡。
当我们看到书法线条间的映带之势,顾盼之姿,在注重个体存在的同时,兼顾补充其它的功用。
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也是通过对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
可见,一点一画,互相牵制,互为生发,彼此衬托;一字一行,小大参错,彼此渲染等等。
这些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都充分说明是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7 l$ Z* Q/ n" ~* n5 v7 o& O从历史与现状两方面来看,天人合一”作为儒家文化,是当之无愧的。
书法最高审美境界的揭示_王世征
类号:BF64中国艺术报/2000年/11月/03日/第014版/书法最高审美境界的揭示王僧虔“神采”论及其他王世征王氏“形质”、“神采”的概念借喻于“人”的躯体与精神,并最终成为最恰切地反映书法艺术本体的基本美学概念,而这样的概念用来表述其他艺术便不够确当,这是由于书法艺术的特质与中国人固有的“人本”观念决定的。
其一,从书法艺术形式上说,即所谓“形学”(清康有为语)。
它是线条组合的艺术,其表现的是抽象的汉字符号,而无具象可做依托。
书法艺术形态的核心要求是要表现出美好的“力”(及其运动形态──“势”),就是要通过这些抽象汉字符号的艺术书写,展现勃勃的生气(与活泼的动态)。
而宇宙间最富生命气息的就是“人”,作为人体基本构成的“骨”、“筋”、“肉”,正是蕴含并体现“人”的生命气息的主要有机部分,因而用这些生理概念来反映书法艺术形态中的阳刚、阴柔各种不同而又美好的“力”,便十分恰切。
再者,“人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观念,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古代书论每每把书法形态“人化”,所谓“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以为人”(清王澎《论书剩语》)。
即每个字都应该是有筋骨、有血肉而又形貌、神情、身份各异的“人”,所谓“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南宋姜夔《续书谱》)。
所以,谈书法艺术形态与其称“形学”,实不如称“人学”。
因而王氏这里把书法艺术的笔墨形态总起来赋予“形质”的美学概念,是很有道理的。
从书法艺术的内涵说,即所谓“心学”(明项穆语)。
书法是表“心”的艺术,它可以凭借笔墨形态直接体现创作主体独特的个性精神与特定的情感心绪,即所谓“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张怀瓘《文字论》)。
在这一点上,其他艺术诸如文学、绘画的功能均有所不及(其他艺术所表之“心”与表“心”的方式与书法有所不同)。
书法之表“心”,主要在体现创作主体大致的精神品格,即主体不同的个性修养决定其书作或庄重、或妍美、或严谨、或恣肆的审美取向,进而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这特定的艺术风格又象征性地反映出创作主体独特的人格精神。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理念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下面将从审美观念、修身养性、气韵生动等方面来分析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观念。
传统中国书法注重“气韵生动”,追求“神韵超逸”的境界。
书法艺术家通过筆墨间的肌理恢弘、结构严谨、曲线优美、风姿飘逸等手法,使作品展现出一种生命力和精神力,以求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
这一审美观念强调书法作品中的“气”,即气息、气度、气韵,注重作品的灵性和生命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
这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有所区别,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内在美的追求。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在其强调修身养性的理念上。
中国书法追求的不仅是字形之美,更在于通过练习书法来锤炼人的性情、涵养人的品性。
中国古人常说:“字如其人”,通过书法的练习,可以使人慢慢修炼自己的情操和气质,提升修养。
中国书法注重用心去书,通过培养专注力和耐心,使人能够在书写的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书法作品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性的艺术表现,更有着修身养性的深远内涵。
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在其独特的审美观念、修身养性的理念和注重气韵生动的特点上。
中国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再谈中国书法的美学特征
再谈中国书法的美学特征冯学军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丰富的文字记载,已为世人所认可。
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代表,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它与中国的象形文字、诗词密不可分,与儒、道、释等哲学意识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一、万物所具,呈现自然之美书法的自然美本源于先民对自然与人的本质的心灵观照,是书法美的根本特征。
书法的象形特征即为意符,它与声符相互融合便形成了人类社会伟大的交流符号。
象形符号是由实物形状的描摹得来,所以汉字往往具有图画的意味。
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数次大的演化,仍未打破基本造型法则。
由此看来,汉字的结体,它既作为人的事和情的载体,又依赖于自然界万物。
先人创造了神奇的写字工具“毛笔”,使一般的写字升华成艺术,具有了可能性。
正是这种可能,书法才“道法自然”,书法艺术才来源于自然,也依赖于自然的客观存在和要求。
自然美,来自于书法作品的真率,它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
庚肩吾的《书品》提出书法作品要符合“天然”之美,这种作品“学者鲜能其体,窥者罕得其门”,“凝神化之所为,非人世之所学”,因而是任其自然,无一定规矩可言的。
苏东坡在著名的《书〈黄子思诗集〉后》里称颂钟、王的书法“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
米芾的“平淡天真”论,是宋代书论又一具有代表性的论点。
书法的自然美还源于它独特的工具和材料。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工具优势的生动概括。
由于工具的优势,毛笔运笔技巧丰富多样,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视觉形象,加之宣纸的吸水、柔软和毛涩的性能,使毛笔的技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纸上云烟,线间沟壑,笔下风声,令我们想见自然风光。
二、书为心画,品味抒情之美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到王羲之时,感慨良多。
他说羲之写《乐毅论》时,心情抑郁,写《黄庭经》时感到怡悦,写《太师箴》时念世情周折,说到兰亭时,则神思飘逸。
宝字书法欣赏
宝字书法欣赏
书法和谐美的追求,已积淀成难以变异的审美规范和书法形式感的表现模式。
和谐美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美感追求,和谐是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宝字书法欣赏,希望你们喜欢。
宝字书法欣赏欣赏:
书法中的筋书:
劲键遒丽的点画谓之“筋书”。
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称:“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
多力丰筋者圣。
书法言筋、骨,均寓褒奖之义,如历来称颜真卿、柳公权书为“颜筋柳骨。
”
颜筋柳骨介绍:
颜筋柳骨: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代的赵孟頫。
颜、柳占据了其中一半的席位。
“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而又有所差异。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书法是一种通过笔墨书写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其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笔墨意境的表现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注重的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重要的是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文字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在书法作品中,通过墨色的深浅、线条的粗细、运笔的轻重,展现出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一笔一划间,展现出书法家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形神兼备的特点书法艺术追求的不仅是文字的准确书写,更注重形神兼备。
形,是指文字的外在形态,要求端庄秀丽,工整匀称;神,是指文字所表达的内在意境和情感,要求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书法作品既要具备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又要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形神合一,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
三、意境的抒发书法艺术强调意境的抒发,追求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书法家在书写文字时,注重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文字更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呈现,更是书法家内心世界的抒发和表达,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四、运笔的技法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还体现在运笔的技法上。
书法家在书写文字时,运用不同的笔法和技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线条和墨色,使作品更具有变化和层次感。
运笔的技法不仅仅是书法家的功力展示,更是作品的灵魂所在,通过巧妙的笔墨运用,表现出文字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五、空白的处理书法作品中的空白处理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审美特点之一。
空白不仅仅是文字之间的间隔,更是艺术家留白的艺术表现。
通过恰到好处的空白处理,使作品更具有韵律感和美感,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张力。
空白的处理不仅体现了书法家的审美追求,也体现了作品的整体美感和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通过笔墨意境的表现、形神兼备、意境的抒发、运笔的技法和空白的处理等方面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不仅具有文字的书写功能,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艺术语言,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书品即人品”——论书法艺术的审美观
书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中国的艺术品评受传统审美理念的影响,强调艺品出于人品。
宋代郭若虚曰:“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历朝历代人品受到赞扬的书法家,其作品备受推崇,而人品颇受诟病的书法家其作品则往往难以流传。
一、“书品即人品”———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书法品评的影响中国的儒释道思想影响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影响了中国人的书法品评。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是艺术家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品格情操的过程。
俗话说“书如其人”,就是因为书法艺术可以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的精神气质。
自魏晋以来,书法评论家将书法作品视为书法家的人格化产物,对书法的欣赏、品鉴,常与书法家本人的品行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书法批评史上,“书如其人”常作为评价书法家与其书法艺术的评判标准。
后人对前人的评价,常以书品论人品,或以人品论书品。
元代郝经在《临川集》中说:“羲之正直有识鉴,风度高远,……故其书法韵胜道婉,出奇入神、不失其正,高风绝迹,貌不可及,为古今第一。
其后,颜鲁公以忠义大节,极古今之正,援篆入楷;苏东坡以雄文大笔,极古今之变,以楷用隶,于是书法备极无余蕴矣。
盖皆以人品为本,其书法即其心法也。
”书以人贵,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批评的一个独有现象。
历史上很多奸佞虽擅长书法,却因品德低下,因人废字,其作品往往也难以流传。
北宋蔡京字势豪健,痛快沉着,自成一家。
然其为人凶谲,谗害忠良。
明代大收藏家张丑称,世人因恶蔡京为人,遂把原先“宋四家”中的蔡京,换为其同乡先辈蔡襄。
蔡京虽书法造诣颇高,却因其人品低下,遭人唾弃,故而无法列入“宋四家”,其作品流传于世的也寥寥无几。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探析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探析作者:张子华来源:《大观》2022年第08期摘要:中国的书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同时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从书法的类型上看,从甲骨文,慢慢发展成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这些书法形式的发展也体现出中国人的智慧。
另外,书法艺术也是人们心灵的写照,书法的神采可以体现出书写者当时的精神面貌。
通过观察书法线条上的变化,以及对书法空间上的构建,就能看出书写者的情感状态。
分析书法在中国文化艺术上的价值和地位,探讨中国书法艺术的线条之美、章法之美、意境之美,并论述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过程。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特征;审美过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书法流传至今,我国的书法艺术不断传承。
作为独有的民族特色形式之一,书法是一种文化的艺术体现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的表达,具有文化意识。
在审美上,中国书法具有独特的线条笔法,以文字为载体,对中国历史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意境美是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点,同時也是书法的灵魂所在。
对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进行更多的探究,对于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也有重要意义,能让人们更加了解历史,传承中国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对中国书法的审美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书法在中国文化艺术上的价值和地位书法作为古代人们经常使用的书写形式,由最初的文字工具,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文化的体现。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书法作品主体是汉字。
汉字的起源也很早,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人们逐渐把汉字的书写发展成一种创造美的行为,与创作者的观念、思维和精神相结合,激发鉴赏者的审美之情[1]。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着独特的价值。
在如今的社会中,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很重要,保护好我国的独特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中国书法艺术蕴藏着一种民族精神,文人不仅运用诗歌来抒发真实情感,还用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和谐——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和谐——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内容摘要:中国书法艺术是一个充满线条矛盾的有机统一的和谐世界。
书法线条组合关系的整体和谐,是人类和谐意识的必然反映,是民族哲学观念的艺术外化。
书法和谐美的追求,已积淀成难以变异的审美规范和书法形式感的表现模式。
和谐美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美感追求,和谐是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和谐多样统一审美境界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一个充满线条矛盾的有机统一的和谐世界。
无论在单体组合(结构)和整体组合(章法)中,都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线条矛盾关系。
如直曲、方圆、刚柔、疾涩、长短、粗细、正欹、疏密、主次、向背、呼应、润燥、虚实等等。
虽然它们都属于对立范畴,但在书法形式美的总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规律却是“多样的统一”。
书法中的所谓“多样”,即指整体(结构或章法)中所包含的各种线条形式上的区别和差异性。
“统一”,则是指各种线条在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的特征及彼此间的某些关联、呼应和衬托关系。
“多样的统一”就是和谐。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42章)表达了万物统一及对立面统一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斐安也指出:“和谐是杂多的统一,是不协调因素的协调。
”(《西方美学论美和美感》第14页)在书法造型中,无论是有显著对立关系的线条所造成的统一(对比统一),或由不太明显变化的非对立关系的线条所造成的统一(调和统一),最终都是在变化中归于和谐,在变化中见出多样的美来。
因此,书法美在于变化,在于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这在中国书法史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和谐正是由矛盾和对立造成的,失去了矛盾对立,也就失去了和谐,失去了书法之美。
强调书法的变化是在统一制约下的变化,而非孤立的变化或者是一味的变化。
而没有统一,即是不和谐。
统一而无变化就单调。
在书法作品的形式中,既要变化,又要和谐,似乎是很矛盾的。
而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因素才构成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标准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标准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是由历代书法家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总结而来的,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以下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些主要审美标准:
1.神韵生动:中国书法注重表现作者的个性和情感,追求作品的神韵生动。
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应该能够传递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意境,使观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气息。
2.气势磅礴: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气势磅礴、气势雄浑的特点。
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的技巧,更是一种力量的体现,能够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3.结构稳健:书法作品的结构应该稳健有力,字体间的比例和平衡要得当。
整个作品要有和谐的美感,让人感觉舒展自然。
4.线条优美:线条在书法中非常重要,书法家注重线条的优美和流畅,追求画龙点睛的效果。
5.用笔自然:书法作品的用笔要自然流畅,运笔要得当,不做刻意追求。
6.传承创新:中国书法艺术强调传统的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书法家要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要融入自己的个性和创新,使作品具有时代的气息和独特的风格。
7.诗意抒情:书法作品往往伴随着诗意和抒情的表达,文字与意境相得益彰,通过墨香千年,传达情感和思想。
以上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些主要审美标准,这些标准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和发展,成为书法艺术家们创作时的指导和追求。
然而,审美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可能对书法艺术有不同的看法和喜好。
书法优劣的标准
书法优劣的标准
书法优劣的标准有以下五点:
一、要临习古人,一部好的书法作品一定会有古人的影子;
二、笔墨技巧,看作品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是否真正写到位;
三、美学形式美的客观标准,作品要符合形式美的要求。
在传统的中国书法中传承来的名人名帖、名碑,都是美的,没有丑书;
四、要形神兼备,神美才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书法家一生都追求形为上、神次之,只有达到形神兼备,才能反映出作品的精气神;
五、自然书写,反对做作。
道家思想对于中国书法的影响非常深刻,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作品是自然书写,非常流畅,看起来没有做作的痕迹。
只有符合以上这些标准,才能称得上是好作品。
否则,完全靠自己的审美偏好去写,肯定会误入歧途,不能传承书法的正脉。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作者:李紫君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10期摘要:书法作品中各个局部的安排、连缀,聚点成画而成字,集众字而成篇,形成书法艺术的整体美,也叫章法美,而章法美也就成了书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欲达此境界,就应当遵循“左顾右盼与相呼相应、计白当黑与虚实相生、阴阳调和与气脉贯通”的创作原则。
古人对章法美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在书法实践中善于运用章法的美学规则,并在书法创作上,诠释了章法关的“道法自然”与“中和”之关。
关键词:章法美;气脉贯通;道法自然;中和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015-03一、引言从逻辑学意义上讲,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按照一定书写规则,在平面空间或三维空间上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实践活动。
从狭义上讲,它仅指用毛笔在纸张或绢帛等平面材料上的汉字书写艺术;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用毛笔或硬笔在纸张上书写汉字的艺术,还包括用金属刀具在石料、木料、泥料、兽骨、金属或塑料等材料上的印学艺术和刻字艺术。
书法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这是世所共认的。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最能体现中国文人的精神情怀。
沈尹默先生说:“它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书法能在简练的线条造型中,表达人类丰富復杂的思想情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所以只有懂得中国书法,才能懂得中国的艺术和文化。
美籍华裔学者蒋彝先生说:“我们认为书法本身居于所有各种艺术之首位,如果没有欣赏书法的知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的美学。
”①欣赏书法艺术,即是欣赏书法作品的形式美。
组成书法作品形式美包括四个方面:笔势美、字势美、墨法美和章法美。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审美特点及其意义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审美特点及其意义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影响力极大的艺术形式。
在国内外,人们都对中国书法的审美特点和意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中国书法的审美特点及其意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瑰宝。
一、中国书法的审美特点1. 笔画的流畅与谐调中国书法的笔画具有流畅而谐调的特点。
这种流畅和谐调不仅是书法家的基本功,更是他内心情感的流露。
流畅和谐的笔画不仅可以体现书法家的技巧,更可以传达他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美感。
2. 空间的变化和利用中国书法艺术也注重空间的变化和利用。
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的书写中,书法家可以根据需要巧妙地利用一些空间,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和视觉效果,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具有立体感和深度感的审美特质。
3. 独具匠心的形态和品质中国书法作品的形态和品质独具匠心。
无论是草书、楷书、隶书还是行书,每种书法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形态。
而在这些形态中,又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把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4. 对象的简约和平衡为了强调一种平和、简约与和谐的境界,中国书法艺术强调对象的简约和平衡。
这种简约和平衡不仅在整个字体、作品的结构上体现,也表现在对墨色和线条的运用上。
墨色与线条的质感、形态在中国书法中被视为一种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中国书法的审美意义1. 书法的审美价值中国书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其价值在于它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以及其独特的审美情调和氛围。
2. 书法的文化意义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一直是高雅艺术的象征,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成就,更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的审美理念和精神。
通过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中国文化的内涵和风采,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3. 书法的人文意义对于每一个创作、欣赏和学习书法的人来说,书法艺术都具有一种人文意义。
书法的气势与气韵
书法的气势与气韵中国书法艺术最为迷人的是它传达出的那种精神,而不是它简单的表现出的外在的形。
这是书写者倾注于其中的人文的东西。
南朝书法理论家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
”书法之神采、气韵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一切中国艺术一样,表现出的神采就是它透出的气,其精神全在一个“气”字。
这“气”是以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美学思想为基础,具体在书法艺术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理论。
有“气势”的作品最为动人心魄,“气韵”生动成为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亦是书法艺术审美的第一准则和最高要求。
一、气之概念与理论本源“气”作为一种观念,是我们的祖先认识世界的最高观念之一。
莽莽宇宙之中,从微观到宏观,从具象到抽象,从客观到主观,从生理到心理,从自然到社会,天体、万物、心灵、艺术都以气为本源。
“气”一词,散见于古代的哲学、医学、诗文等等之中,它的基本特征是一种诉诸感知的生命力量。
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这两种相反力量的矛盾与统一,是产生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因。
它揭示了世间万物生存变化的根本法则。
“气”之说,从根源上探索,主要有两个思想传统。
一是道家思想,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p5)庄子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又曰:“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夫志,气之帅也,气,使之充也。
”(1)(p17)气分为精神的和物质的,志气、意气、浩然之气等,即是精神的;凡物质生成的、生理上的,本身的或吸收的气,都是物质的。
这两种“气”汇合在一起.贯注于天地之间,便有一切之气。
另一是儒家思想,《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管子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1)(p107) “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之胸中,谓之圣人。
”(1)(p154)这阴阳就是气,阴阳之道即气的规律、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专题作业
论文题目:和谐——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姓名:
年级:
学号:
专业及方向:
指导老师:
写作时间:
和谐——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内容摘要:中国书法艺术是一个充满线条矛盾的有机统一的和谐世界。
书法线条组合关系的整体和谐,是人类和谐意识的必然反映,是民族哲学观念的艺术外化。
书法和谐美的追求,已积淀成难以变异的审美规范和书法形式感的表现模式。
和谐美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美感追求,和谐是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和谐多样统一审美境界
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一个充满线条矛盾的有机统一的和谐世界。
无论在单体组合(结构)和整体组合(章法)中,都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线条矛盾关系。
如直曲、方圆、刚柔、疾涩、长短、粗细、正欹、疏密、主次、向背、呼应、润燥、虚实等等。
虽然它们都属于对立范畴,但在书法形式美的总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规律却是“多样的统一”。
书法中的所谓“多样”,即指整体(结构或章法)中所包含的各种线条形式上的区别和差异性。
“统一”,则是指各种线条在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的特征及彼此间的某些关联、呼应和衬托关系。
“多样的统一”就是和谐。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42章)表达了万物统一及对立面统一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斐安也指出:“和谐是杂多的统一,是不协调因素的协调。
”(《西方美学论美和美感》第14页)在书法造型中,无论是有显著对立关系的线条所造成的统一(对比统一),或由不太明显变化的非对立关系的线条所造成的统一(调和统一),最终都是在变化中归于和谐,在变化中见出多样的美来。
因此,书法美在于变化,在于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这在中国书法史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和谐正是由矛盾和对立造成的,失去了矛盾对立,也就失去了和谐,失去了书法之美。
强调书法的变化是在统一制约下的变化,而非孤立的变化或者是一味的变化。
而没有统一,即是不和谐。
统一而无变化就单调。
在书法作品的形式中,既要变化,又要和谐,似乎是很矛盾的。
而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因素才构成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二者如何达到和谐统一。
大千世界是丰富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要统一于宇宙的运行规律之中,即要合其道,按照宇宙秩序发展变化。
我们说一件上乘作品即是一个浓缩的小宇宙,咫尺之内涵盖了整个世界无穷变化之理,是超于现实世界形式之上的、抽象的精神世界。
在这里,许多的视觉造型语言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与张扬。
世界的各种矛盾因素在线的粗细、长短、浓淡、虚实、刚柔、轻重、快慢、干湿等等各种对应因素错综复杂的节奏变化中得到表现,也因此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书法之美。
否则,书法作品简单、空洞,感情不充实,难以达到书法艺术在精神层次的享受。
我们说真正的书法不只是感官的一种满足,更主要的是思想上、精神上的享受。
而这种精神享受正是以作品的和谐为前提的,是在书法美的变化和谐矛盾的统一中,体现着世界的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它体现在书法美的诸多方面,一点、一画、一幅作品都是处在矛盾的统一之中,其自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纵观历代优秀的书法作品,它总是蕴含着丰富的矛盾因素,体现着无穷的节奏变化和生命的意蕴,才使我们有读它千遍亦不厌倦之感。
它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精神世界,具有审美特质。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宋徽宗的瘦金体并非因其书体本身存在什么缺点,而是因为千篇一律的单调不符合书法美的多样性,似乎是在一种简单的机械重复之中完成的,无情感的注入,与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有着天壤之别。
孙过庭说得好:“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和情理于纸上。
”(《书谱》)书法之美,就是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无规而不离规,有规又是在恣情的挥运中创造出来的。
孙过庭的书法多样统一论,深入剖析了书法的最小构件点与画的关系。
数画并施,既显示其形各异,表现出多样性与丰富性,又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在每一画之间应“变起伏于峰杪”,在画与画间更应巧妙变化,各显姿态,这都是和谐统一的。
纵观古今书法,没有哪一家不是在线条对立倾向的综合中,达到整体和谐的。
试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横画,丰富多变,有露有横、藏锋横、垂头横、下挑横、并列横,而在并列横中,笔法、角度、粗细、长短都有不同的变化,多样统一,美不胜收,给人以审美的愉悦。
书法作品中的一点往往成为这个字的准则,一篇中的第一个字往往是全篇的准则。
点画有机地组合在字中,单个字有机地聚集在篇中,众多的变化、丰富的形质、无限的情趣都有机地结合起来,熔铸在一个活泼的洋溢着生命活力的有机体中,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界。
《兰亭序》324个字中,不知有多少神妙变化,有多少矛盾,又能统一成有机的整体,构成一个和谐美妙的世界。
孙过庭所讲“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是书法艺术审美中最重要的辩证思想。
违,就是彼此互违,争奇斗艳。
不犯,是彼此融洽,互不侵犯。
和,是彼此和谐,互相协调。
不同,是彼此互异,各有特点。
此观点讲的是时时统一,处处统一。
而统一不是划一,不是杂凑为一,而是构成和谐的有机体。
以“多样统一”为内涵的和谐,不只表现在书法艺术中。
一切艺术莫不如此。
因为生活中不同的色、形、声因素,在质、量、空间、时间方面,都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对比关系。
古人深谙此理。
山水画表现,靠“千岩万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叠谳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
①一切绘画,无不是在多种对立倾向的综合中,求得“整体形成的稳定性”。
②又如诗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王安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它们都是在相反相成、对比统一中,创造出整体的和谐美感。
可见,以“多样统一”为基本内涵的和谐,既是书法形式构成法则,也是书法艺术最高的审美境界。
有人认为,中国书法要创新发展,必须打破“和谐”。
显然,这是一种不客观、似是而非、模糊而偏颇的理论。
它曾引起许多涉足书法世界不深的年轻人在艺术探索中的困惑。
如果其要打破的“和谐”是指书法发展中确实存在的“陈陈相因”的缓滞态势,亦不无道理。
因为这样可以变平缓为奋进,变消极为积极。
如果要打破的“和谐”是指历经数千年完善起来的书法和谐自身,那是令人担忧的。
我们并非担忧书法的形式“和谐”被打破,而是担忧书者自身和谐的破碎和书法发展规律自身被扭曲。
显然,实践已经表明,他们企图打破的后者,是书法本体所具有的整体和谐性。
因此,我们认为在理论上探讨书法和谐美存在的主观、客观必然性及其普遍意义,对理解书法本质,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无疑是很重要的课题。
和谐美,之所以会成为中国书法最高的美感追求,我们认为既有普遍性因素,也有特殊性因素。
所谓普遍性因素,是就整个自然界的存在与人类意识产生的关系分析;所谓特殊性因素,是就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环境、社会政治、古典哲学等方面而言的。
书法线条组合关系证明的整体和谐,是人类和谐意识的必然反映,是民族哲学观念的艺术外化。
文化现象证明,有什么样的哲学就有什么样的艺术。
民族审美理想和意识的追求,必然要在美的创造中,寻求与主体思维倾向一致的和谐对应形式,于是就出现了书法艺术中各种对应关系的和谐表现形式——变化稍异的单纯和谐(如篆、楷、隶的整体章法);多样统一的杂多和谐(如行草体错综变化的章法);平衡对称的稳定和谐(如汉字的对称结构和上下左右对称的规整章法)。
总之,从书法萌芽到书体完善的过程中,始终未偏离和谐构成的轨道。
即使某些以破坏旧有的和谐为指归的创新书法,实际上也是在打破旧有和谐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构建着新的和谐图式。
书法和谐美的追求,已积淀成难以变易的审美规范和书法形式感的表现模式。
从一定意义上说,它造成民族审美心理的“偏执性”和书法艺术发展创新的“惰性”。
从人的生理、心理和谐出发,追求与之对应的和谐艺术形式,既是合理有益的,也是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理想的;书法艺术浓缩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足以令炎黄子孙自豪了。
艺术最具民族性,也就最具世界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的发展创新,必须以打破书法自身形式和谐为出发点的种种议论,我们是不敢苟同的。
那么,书法创新发展之路在哪里呢?只有在深刻洞察书法自身构成规律、渐进规律,珍重和谐审美规范的前提下,去作个性拓展和独创,这才是健康有为的道路。
那种不顾及民族审美与书法和谐法则存在的客观性的做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和谐美,是人类生存理想的共同追求,也是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
由此,我们要遵循和谐的书法审美规范,完善书法创作的审美要求,如同提倡创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一样,重视书法艺术的和谐美,才是我们理解书法艺术的真谛、提高书法审美的关键所在。
注释:
①李成《山水诀》,《画论丛刊》上卷,第14页
②阿恩海姆《色彩论》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