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文学

合集下载

唐代的文学成就与海外影响

唐代的文学成就与海外影响

唐代的文学成就与海外影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也是一个文学高度发达的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卓越的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唐代的文学成果也对海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唐代的文学成就与海外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唐代文学的独特之处。

一、唐代文学成就的特点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也极高。

唐代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浪漫主义风格的盛行唐代的文学以浪漫主义风格为主,作品的内容涉及到了爱情、友情、人生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感慨和描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多样唐代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多样,如用典、兼用比喻、比喻并举、抒情歌咏等,使唐代文学充满了诗意和艺术味道。

3.大量的诗歌作品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其中以唐诗最具代表性。

唐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思想独特、情感细腻,在后世文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文化多元性的体现唐代文学并没有局限于中国的范围,而是将其他民族的文化融入了其中,展现了文化多元性的面貌。

由于唐朝的国力强盛,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中国交流,促进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以上是唐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其中以唐诗最具代表性。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而是扩散到了整个东亚地区。

下面我们将从唐诗的影响来探讨唐代文学的海外影响。

二、唐代文学的海外影响唐代文学对于海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日本诗歌的发展自从唐朝大量的文化艺术传入日本以后,日本的诗歌艺术得到大力发展。

其中,将汉诗和日本本土文化结合的和歌成为了一种极具特色的文艺形式。

和歌风格清新、豪放,自古以来被日本人民广泛传颂,而唐代的诗歌对和歌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朝鲜诗歌的兴盛由于唐朝和朝鲜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朝鲜王室的文化借鉴,唐代文学对于朝鲜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东南亚视野下的历史、文化与区域:地方文学

东南亚视野下的历史、文化与区域:地方文学
陈日鹬trannhatduat因其对外语的兴趣而著称他在13世纪与中国使团的接触为他学习中文提供了便利但这不意味着越南诗人按照文稿的中文发音写诗这在他们的诗歌是以越南名胜命名或以其为赞颂对象时是不可想象的
21 年 4 01 期
南 洋 资 料 译 丛
S U H A T A I N SU 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T E S S A T D E
N . 2 1 o4 0 l
( 总第 14期 ) 8
G n r N .8 e e al o14
东南亚视野下的历史、文化与区域: 地 方文学
[ 】O ・ ・ 尔特斯 英 W 沃
过去 ,学者 往往 不会 从文本 角 度研 究 早期 东 南亚文 学 。例如 ,为验 证碑 铭涉 及 的文 献 信息而研究碑铭:比如证明碑铭中的事件是与其他铭文、记录或外国材料中的相关信息相 符的。对历史学家而言,文献研究是一项关键性活动,但这不是文本研 究。文本研究 “ 并 不急于从文字转 向现实世界 ” 。被视为文本的文字向研究者展现的是语言而非文本之外的 事件 。 笔 者在 将梵 语借 词 作为 语言 多样 化 影 响 的证 据 时提到 了索 绪尔 (asue 。他 坚持 认 S usr) 为语 言是 其构 成部 分之 间 的联系 系统 ,或 者是 其文字 或文 字组 合 的联 系 系统 ,语 言单位 即 以这种关系及其差异为特征,文本研 究的焦点主要就是源 自 索绪尔的观点。语言关系及差 异 使得 意义表 达成 为可 能 。可 以多种 解读 的比喻 性语 言 的意 义就取 决 于这 种语 言联系及 其 差 异 ,文 本研 究特 别重 视这一 点 。如前 文所 言 ,文本 研究 重点不 在于语 言 的内容 ,而在 于 构 建语 言 内容 的过 程 。 这种 探 索 的焦 点之 一与 早期 东 南亚 文 学研 究 有特 殊关 联 ,即乔 纳 森 ・ 库勒 (o a a Jnt n h C lr u e)所说的 “ l 文学传统”研究,这种传统为同属某一特 定文化 的作家及读者所共享, 并 使得借 助文 学活 动产 生和 表达 意义 成 为可 能 。库 勒将 文学传 统定义 为 “ 定文 化参 与者 特 共 享 的知识 ” 赞 同性地 引用 了热 奈特 ( rr nt ,他 GeadGee )的观 点 :传 统 是 “ t 构建 世 界观和 价 值体 系 的一 系列 真 理和偏 见 ” 。库 勒 认 为 ,文 本所 假 定 的其所属 文 化 的 “ 性 ”即观念 特 和 价值 。此外 ,有 人将 阅读 文本 作 为 “ 写作 探 索或 现实 问题 的表 达 ” 。对 此 ,笔 者将 从吴 哥窟碑铭 入 手进行 研 究 。 这种 文 学研 究模 式被清 晰而 紧密 地 置 于文 化研 究的轨 道 中。文学传 统是观 察 东南亚特 定 次 区域 中作家及 读 者格 调 的窗 口,借 此 我们 可 以观察 到 当地 民众所 忽 视 的东西 。库 勒将 文 学传 统 的集 合称 为 “ 学能 力 ” 文 。历 史 学 家探 讨语 言 为何 可 以在 不 同地 区建构 文学 涵义 及 建构方 式 的差异 。某一文 化 中人们 的文 学能 力似 乎与韦 尔斯 ( u ihWae)所称 的碑 Q at l r c s 铭 艺术 中 的 “ 地方 天赋 ”密切 相关 ,而 且文 学 能力似 乎 是更适 合 的研 究 对象 ,因 为 ,在语 言 中任何 东 西都不 是孤 立 的 ,所 有 部分 都 是相 互联 系的 。 文 本研 究并 不 是 思想 史 的分 支 ,而 是 另 一种 与 观念 研 究直 接 相 关 的连 续 性 的历 史探 索 。文本研 究 仍 旧与语 言运用 研究 相 关 ,它也 可 以被 视 为思想 史 的一部 分 ,但 这只 是在文 本研 究 与产 生文 学作 品 的思维活 动相 关 的 时候 。有人 可 能认 为笔 者所 进行 的是一种狭 义 的 文学研究,如库勒所言,这种研 究使得读者不屈服于 “ 自己的主观冒险” ,即使在东南亚 研究领域 中,翻译 问题令人头疼 ,使得多数研究者只能推后这种主观 冒险的乐趣。再者 , 文本 分析 可 以增加 历 史学家 的知 识 。借 助 文学 性研 究 ,历 史学家 得到 的 见解是 那些 只重视 文字 材料 的文 献价 值而 忽视 语言 组织 的研 究者 难 以企 及 的 。

论东南亚华文文学对弱势族群的形象建构

论东南亚华文文学对弱势族群的形象建构

D0I:10.16551/ki.1002-1809.2021.02.0302021年第2期当代作家评论(87论东南亚华文文学对弱势族群的形象建构胡贤林现代东南亚国家普遍形成了多元种族混杂的社会$作为所居国除主之外的少数,是与华裔“身相同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性的边缘族群”。

①本文所论的,主要包括生活于的印度族群以及地处偏远的原住民群落$的成并非缘于口的,而是基于政治、经文结构中的边境等。

的弱在复杂的中呈现出“相对性”与“流动性”的特征。

②英国殖民地时期的马来属于,独立后却逆转为马来西亚的主$成为新兴国家主的常态$当新家的主群以本土化为鹄的,将主文化强力推升为官方的主导文化,主、之间原有的均衡,从而对构成位压迫之势。

作为长官方所忽视、遗忘,乃至排斥的沉,华文文学对其保持必要的关注,无文关怀与现实。

毋庸讳言,外来的与土的原住民在宗教信、文习俗等方面难免存在,但同为弱,在华文文学的形象建构中仍可清晰地归纳出颇为相似的性特征。

华文文学对的象构,种程映出华裔族群对朝夕相处的 特定的情感体验与复杂认知。

东南亚华裔族群与弱势的流长。

记载,“早在罗代(1772—1745),罗、张许多部下,都开始与达雅族、马来族通婚,后来成为西加的融合”。

③自为东西列强的殖民地之后,与华裔族群面临共同的历史境遇,缔结为休戚与共的 共同体,分享着相似的悲情记忆与耻辱体验。

另一方面,由于殖民长期实施的“分而治之”的统略,加之华裔有的自我中心主,对的象挥之不去,不时干至左右.南华文文学对的与构$,作为华裔身份认同的文征,华文文学对的文象与形塑呈现出颇为复杂的面相。

本文三个对其加以分I 述,进而辨析其的社会成文:识语机制。

$受收集资料所限,本文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仅涉及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华文文学创作。

①王列耀:《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异族叙事》,《文学评论》2007年第6期。

②〔马来西亚〕许文荣:《马华文学的弱势民族书写:一个文学史的视野》,《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第1期$③〔印尼〕李卓辉:《西加华人的历史贡献和今后的发展》,《坤甸日报》2010年12月25日。

解读_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_

解读_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_

灯下品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12解读《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郑 楚 《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主编庄钟庆,副主编陈育伦、周宁、郑楚)2007年10月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主体部分是由七位中青年学者经过多年努力分别撰成六个国家华文新文学发展史,即:泰国(张长虹),马来亚(苏永延、李丽),马来西亚(苏永延),新加坡(张建英),印度尼西亚(杨怡),文莱(王丹红),菲律宾(郑楚)。

主编们在前言及导言中,探讨了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就其中若干重要问题,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国际性、民族性、本土性等,作了详细的分析。

国内及东南亚有五位知名专家分别审阅书稿的有关部分,并提出意见,编著者们作了修改。

现就他们寄来的文稿中提出的问题加以整理,以供关注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同行及读者参考。

专家们认为,在尽可能占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客观、科学地分析评价东南亚华文文学(包括过去与现当代),这是《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编著们的共同追求。

著名归侨作家萧村指出:《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从这本书的马来亚及马来西亚部分便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们的努力是有效应的,表现在从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及华文教育等)和作家的创作实践(主要是文学作品)出发,来研究各个时期马华文学发展历程,因而得出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正是将东南亚华文文学放在国际国内大环境变化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影响下观照文学的发展历史,探讨每个阶段的总体创作趋势、特点及其重要作家和作品成就及不足。

中国文联出版社编审白舒荣指出:作者从不同时期印度尼西亚、文莱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总体把握出发,分别论述印华、文华文学的形成、曲折、成长、远景及艺术表现和内容特色,再从对具体作家及作品的分析中归纳出各自每个阶段创作的规律及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下了一定功夫。

研究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还要注意各国文学史的特点。

东南亚文化

东南亚文化

二 外界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
越南有与中国几乎一致的十二生肖。越南人使 用的十二生肖中只有1个生肖与中国不同南没有 “兔”,只有“猫”。那为什么中国的“兔”到 了越南变成“猫”了呢?真正原因已无从考证,一 种说法是,当时中国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传入越南 时,“卯兔”的“卯” 与汉语“猫”的读音相似, 结果“卯年”误读成“猫年”;另一种说法是, 当时越南尚没有“兔”这种动物,因此用“猫” 来代替,“兔”也就成了“猫”了。因此,中国 的“兔年”,在越南成了“猫年”。 中国不仅仅向越南传出了筷子,同时还输出了 “筷子文化”,越南人拿筷子的手指、用法与中 国人基本相同,使用筷子的禁忌也与中国人大致 一样。在动用筷子前一般会说“请用”,这与中 国的各位请一样。 中国著名的茶文化也对越南影响较深。 除此之外,中国的汉字,文学都对越南产生了 很大影响。
三 宗教与风俗
马来群岛
印尼人大部分也为伊斯兰教教徒,而峇里岛人 则多数信奉印度教,因此在印度教新年当天,全 岛各项活动都停止,甚至取消部分国内班机。此 外,印尼的少数民族认为照像或闪光灯是摄人灵 魂的器具,拍照前最好能先询问当地人。
三 宗教与风俗
中南半岛
佛教对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的文 化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佛教文化已深深地渗 入了国家的稳定和民族性格之中。在泰、缅、老、 柬等国家里,佛教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观的 作用及对语言,文字、文学、建筑、教育和民俗 等文化方面的影响,随时随处可见。
三 宗教与风俗
中南半岛
泰国是一个很具民俗礼仪风范的国家。人民爱 和平,重礼仪,是一个礼仪之邦,以“微笑的国 土”著称。
泰国人举止文雅,彬彬有礼,青年人温顺恭谦, 老年人和蔼可亲,妇女端庄持重。他们遇到任何 人,都会含笑,并举手合十,向对方问候"萨瓦迪 卡"。双方合十致礼后就不必再握手,男女之间见 面时不握手,俗人不能与僧侣握手。如果从别人 面前走过时,都会躬着身子,以示歉意。在坐着 与人谈话时,总是双腿并拢,两手放在膝盖上, 倾听对方的讲话。在进入或离开会场时,都先向 主席台鞠躬行礼,表示对会议主持人的尊敬。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全套笔记(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全套笔记(下)

第十二章东方古代文学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一、古埃及文学。

古埃及最著名的宗教哲理诗是《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

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篇故事是《魔术师的故事》。

古埃及的《亡灵书》是人类最早的书面文学。

1.《亡灵书》——《亡灵书》是古埃及一部庞大的宗教性诗文集。

⑴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古埃及所特有的纸草上,写下许多诗歌,置于石棺和陵墓中,指导死者对付地下王国的种种磨难。

后人从金字塔和其他墓穴中,把这些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编辑成集,题名为《亡灵书》。

⑵《亡灵书》汇入了大量的宗教性诗文,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汇编,有利于后人了解与研究古埃及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世界观及宗教信仰。

2.纸草卷文字——古代埃及最初的书面文字,始于公元前3300年,古代埃及人将文学作品书写在纸草制成的纸草卷上。

3.古埃及劳动歌谣——古代埃及产生最早的世俗诗,盛行于公元前3000多年,大多民间创作,口头传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奴隶们的生活、劳动和思想感情。

如《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等。

二、古巴比伦文学。

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英雄史诗。

三、古印度文学。

印度奴隶制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

种姓制度将人分成4等:婆罗门(宗教)、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首陀罗(贱民)。

1.《吠陀》——⑴《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学遗产,"吠陀"一词原为"知识"和"学问"的意思,后经婆罗门解释,逐渐被印度人视作宗教"圣典"。

⑵《吠陀》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

《梨俱吠陀》主要是祭祀时用来朗读的颂神诗,尽管带有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色彩,但表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情绪,也收入一些劳动歌谣和民间情歌。

《阿闼婆吠陀》主要是巫术咒语诗。

埃卡·古尼阿弯作品小辑

埃卡·古尼阿弯作品小辑

-108-东南亚文学东南亚文学【刊中刊】主编:包倬埃卡·古尼阿弯作品小辑埃卡·古尼阿弯 1975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打横市。

毕业于日惹加扎·大马达大学哲学学院。

代表作《美丽是一种伤痛》《人虎》(凭借该小说成为印度尼西亚首位入围布克国际奖的作家)《我复仇,其他人背书》《厨房的诅咒》。

2016年获《金融时报》凯万基金新兴声音小说奖(Financial Times/OppenheimerFunds Emerging Voices Fiction Award)2018年获克劳斯亲王奖(Prince Claus Award),2019年获东南亚国家写作奖(SEA Writes Award)。

现居住雅加达。

〔印尼〕埃卡·古尼阿弯 作吴亚敏 译姨妈守夜人卡罗南石头的故事水獭皮的护身符-109-DIAN CHI短篇小说〔印尼〕埃卡·古尼阿弯 作吴亚敏 译姨妈“六指姨妈”。

因为她两只手的拇指边都多长出一根手指头,大家都叫她这个绰号,但她并不喜欢被这样叫。

我则叫她“亲爱的姨妈”,也许,这就是她特别疼爱我的缘故。

说真的,姨妈漂亮又善良,如果可以选择,我倒希望她是我母亲。

妈妈并不是特别不好。

只是因为姨妈非常好,所以我经常在想,当她的女儿会怎样。

通常,每天早上都是姨妈在忙着为我准备上学的那些事。

她帮我穿校服和鞋袜,检查课本是不是放进书包里了。

在我匆匆忙忙走出家门前,她会站在镜子前,双腿把我夹得紧紧的,让我没法脱身,然后在我的脸上打上一层薄粉。

姨妈还教我怎样打辫子。

她会说,“女孩应该要看上去漂漂亮亮的。

”也许因为我是家里的第一胎,也是唯一的女孩,所以她比谁都宠我。

她经常让我在她的房间里做作业,解答这问题那问题,不像我母亲,总是觉得我脑子不好使而让她心烦。

她有时也会让我在她的床上睡觉。

最重要的是,对我来说,姨妈像个天使,如果我有什么烦心的事,她会安抚我,让我感到宽慰。

如果我胡闹,她会提醒我不要闹得太过分。

东南亚文学史分期问题探析

东南亚文学史分期问题探析
2019年 6月 第 37卷第 3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 No.3
东南亚文学史分期问题探析
张 智1,2,寸雪涛3
(1.广西民族大学 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2.吕梁学院 外语系,山西 吕梁 033000;3.云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史分期是文学史研究中不可回 避的一个基本问题。限于自身的研究兴趣和手头所 掌握的文献资料,现就以东南亚文学史分期问题作为 研究的切入点,梳理东南亚文学史分期研究的现实状 况,分析其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而从宏观上把握 东南亚文学的整体概貌。
二、资料来源和研究视角 为了比较全面地展现东南亚文学史分期的全貌, 分别从东南亚区域文学史分期和国别文学史分期两 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和探讨。在把东南亚文学作为 整体进行研究时,主要参考了尹湘玲[3]编写的《东南 亚文学史概论》。 她 主 要 从 两 个 维 度 对 东 南 亚 文 学 史进行了分期,一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东南亚文学史划 分为中古、远古、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另一种是按照 东南亚文学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划分,与之对应的有 孕育萌动期、传统成型期、近代转型期和现代发展期 四个 阶 段。 在 国 别 文 学 史 分 期 方 面,越 南、缅 甸、老 挝、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分别 以于在照的《越南文学史》[4]、姚秉彦等的《缅甸文学 史》[5]、张良民的《老挝文学史》[6]、梁立基的《印度尼 西亚文学史》[7]、栾 文 华 的 《泰 国 文 学 史 》[8]、王 青 的 《马来文 学 》[9]、邓 淑 碧 的 《柬 埔 寨 文 学 史 》[10]、彭 晖 的《柬埔寨文学简史及作品选读》[11]、凌彰的期刊文 章《菲律宾文学》[12]为主,最后还参阅了韩加明和张

后殖民论述与去中国性——以东南亚华文文学为例

后殖民论述与去中国性——以东南亚华文文学为例

Theory on Post-colonialism and Elimin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 朱文斌
作者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出版物刊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5-57页
主题词: 华文文学 中国性 后殖民 中国文学 荒谬性 梳理 文化 东南亚 代表 言论
摘要:以王润华、黄锦树等人为代表的后殖民论述认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中国文学/文化的殖民,因而必须去中国性.通过分析他们的有关言论,及对应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性关系的梳理,可证明他们的后殖民论述的荒谬性.。

东南亚的文学瑰宝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文学和传统故事

东南亚的文学瑰宝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文学和传统故事

东南亚的文学瑰宝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文学和传统故事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旅游胜地,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学遗产。

巴厘岛的文学瑰宝体现在其传统故事和口头文学传统中。

本文将介绍巴厘岛文学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一些著名的巴厘岛传统故事。

巴厘岛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自公元9世纪开始,巴厘岛就成为印度教文化的中心,并受到印度文化的深刻影响。

这种印度教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在巴厘岛的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巴厘岛的文学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宗教文学和民间文学。

宗教文学是基于印度教教义的文学,主要以史诗、神话和宗教戏剧为主要形式。

这些作品以叙述印度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为特点,既具有宗教性质,又具有文学价值。

巴厘岛最著名的宗教文学作品是《拉玛亚娃那》(Ramayana)和《马哈巴哈拉塔》(Mahabharata)。

这些史诗作品讲述了神祇之间的斗争、英雄的冒险以及道德教训等。

它们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巴厘岛人民对宗教和人性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民间文学则是巴厘岛人民创作的口头文学遗产,主要以传统故事、谚语、歌曲和戏剧为形式。

这些作品通常以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通过巴厘岛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价值观念,反映了他们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习俗。

巴厘岛的传统故事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巴图尔拉塔》(Batu Rata)。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勇敢的战士与邪恶的恶魔斗争的故事,以及他最终战胜恶魔、维护正义的英勇事迹。

这个故事被广泛演绎为舞蹈、戏剧和绘画作品,成为巴厘岛文化的标志之一。

另外一个著名传统故事是《巴厘皮尔契》(Bali Peleci)。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位英雄与巨人之间的斗争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巴厘岛人民对正义和勇气的追求。

巴厘岛的文学瑰宝不仅仅是它的传统故事,还包括歌曲和诗歌。

巴厘岛的歌曲和诗歌通常以爱情、自然和宗教为主题,表达了巴厘岛人民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作品以其旋律优美和诗意的语言,带给人们视听和心灵上的愉悦。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脉络与多元路径探讨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脉络与多元路径探讨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脉络与多元路径探讨摘要:中国文学自古便在东南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整体传播范围十分广泛。

中国文学在向东南亚国家进行传播过程中,随着历史的推进,变得越发多元化,其中在当代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受到媒介载体多元、传播形式多元的影响。

针对中国文学在向东南亚国家进行传播时的历史脉络以及多元路径进行研究,能够加强对中国文学传播历史的了解,也有利于探索传播新路径。

关键词:中国文学;东南亚;多元路径东南亚毗邻中国,很多华人旅居东南亚,这一情况很早便已出现,中国和东南亚文化之间的对话很早便已经开始。

对中国文学向东南亚进行传播的历史脉络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中国文学基本概述中国文学发展具有漫长历程,功能、任务历来均备受重视,孔子在公元前便提出,文学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以及可以怨。

三国的魏文帝,十分注重文章写作,其认为文能经国。

唐代诗人杜甫,针对诗歌写作的目的进行了比较直接的阐述,提出致君尧舜禹和再使风俗纯。

古代作家、诗人对于文学功能、文学任务进行的论述,深刻影响着今后进行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发展。

我国文学一直以来勇于进取,无论是体裁上还是形式上,均在不断推陈出新和创新。

如诗歌发展经历了从四言到五言、七言,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先秦散文、汉赋,到现代,散文形式、种类色彩纷呈。

基于体裁进行分析,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处于不停运动发展中,也在相应地进行着革新与创新[2]。

正是由于中国文学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发展性,才推动了其进行广泛传播。

二、中国文学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脉络与多元路径(一)古代时中国文学向东南亚传播的具体历史脉络和路径古代时期,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主要有朝贡贸易和民族迁徙两种形式。

1朝贡贸易形式传播通过朝贡贸易进行传播和古代朝贡制度相关,与中国和东南亚构建的朝贡贸易关系联系紧密。

对于朝贡制度来讲,主要是基于双方沟通、交往,朝贡一方需要称臣纳贡,宗主一方需要册封赏赐。

东南亚华文文学论文:海外鲁迅连士升

东南亚华文文学论文:海外鲁迅连士升

新加坡文坛骁将——连士升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

而东南亚是全球除中国以外华人最密集的地区,自然在这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华文文学。

东南亚20世纪的华文文学史绝对是一轴色彩缤纷的画卷,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和马来亚、菲律宾,均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华文文学作家,是他们共同完成了这一缤纷画卷。

各个国家的文学也各有特色,不同时期的华文文学作品也风格迥异。

而最初的东南亚华文文学,本质上是一种“移民文学”,早期的华文文学作家大多是流落异乡的中国人,他们或是不满国内政治,或是革命失败流亡至此,或是下南洋谋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华人对本地区的情感认同以及各殖民地相继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东南亚华文文学逐步由“移民文学”蜕变为独立发展的文学。

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东南亚华文文学走向独立的时候移民至此,他生于中国福建,授业与燕京大学,在中国南方辗转十年最终在新加坡安家立业,他被时代戏弄,被祖国抛弃,可最终于他乡功成名就。

他就是新加坡文坛骁将——连士升。

连士升一生坎坷,大学毕业之后再岭南大学任教,后来因为中日战争的缘故被迫移居香港,先后在《港报》和港大任职谋生。

香港沦陷之后连士升带着一家老小前往越南避难,并在西贡隐居了四年。

抗日战争结束后思乡心切的连士升即刻回国,但是当时的南京物价飞涨一片狼藉,无以立锥的连士升于是怀着对祖国的失望再次离开,在马来西亚短暂考查之后迫于国内局势决心定居于新加坡,并从此开始了他另一段充满挑战和收获的人生。

连士升初到新加坡马来亚时,带着中国北方学者特有的气质,言谈举止显得渊博自信。

他那沉着、理性、超功利、些许学究气、喜欢怀旧的文笔,一方面展现古典色彩,另一方面难掩乡土倾向。

这使得他成为新加坡的“京派”文人,他以率性见真、爱憎分明的个性和博学多识的文学功底开始在新加坡华文文学中崭露头角,自1940年代末到70年代,连士升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他的政论、游记和传记,如《南行记》、《越南河内湾》、《甘地传》、《尼赫鲁传》、《泰戈尔传》等,展示了较高的文学水平,深受当地华人的喜爱,为南洋文学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东南亚文学奖得主谢裕民:日常牢骚最难写

东南亚文学奖得主谢裕民:日常牢骚最难写

东南亚文学奖得主谢裕民:日常牢骚最难写作者:陈宇昕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2019年第12期由泰国王室颁发的东南亚文学奖,2016年因泰王普密蓬驾崩而暂停两届,2019年主办方一次过颁发三届大奖,新加坡本地华文小说家、《联合早报》副刊资深高级编辑谢裕民的文学成就受到了肯定。

东南亚文学奖每年颁发予东南亚各国作家,每届每个国家一名得主。

这次公布的三届新加坡得主是:英文作家余王敬莹(2016年)、谢裕民(2017年),以及马来文作家吴彼得(笔名Peter Augustine Goh,2018年)。

“我今年60岁,本命年,没想到比过去热闹。

”步入耳顺之年的谢裕民进入了人生新阶段。

近年,谢裕民在文学方面可说收获甚丰。

他的长篇小说《放逐与追逐》英文翻译本“Exile or Pursuit”刚出版,2019年初受邀到中国台湾演讲,并到马来西亚担任花踪文学奖评审及主讲嘉宾,这些对他来说都是新尝试。

谢裕民此前虽有一些散篇被翻译成英文,但这却是他的第一本英译长篇小说。

不爱演讲的他,为了讲座邀请特地翻阅理论书。

不过最后他还是把理论放一边,用他的话说:“创作的人没有太多理论,我们只能从经验出发。

”至于东南亚文学奖,其实谢裕民2018年便获通知,只是泰国方面一直没有正式宣布,他也只是简单的“知道了”。

如今确定得奖,谢裕民说:“故事掀开新一章,但文章还要继续写。

”谢裕民文学的丰收,还要加一笔——《放逐与追逐》2018年被选为新加坡中学华文文学课外读物。

这本书除了走出语言的界限,也突破代际的鸿沟,对谢裕民来说都是意外惊喜。

他的本意只是想写下属于他那个时代、那个教育背景(华校生)的成长记忆。

当时小说自费出版,只印300本,成为课外读物后,玲子传媒出了新版,现在可以说是“畅销书”了。

60岁之后无欲而柔谈到个人写作,谢裕民自谦属于没有资质的类型,只能靠努力。

他说,60岁之后要无欲,无欲而柔,柔到可以成任何形态,甚至没有形貌,仍有自己的中心,了解自己在做什么、想做什么。

东南亚文化发展史

东南亚文化发展史

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作者:贺圣达来源:《世界知识》2012年第10期在世界文化史的著作中,如果说有什么地区的文化史还很少有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的话,其中一个地区就是东南亚。

稍稍浏览一下国内外出版的世界文化史著作,大部分根本就没有东南亚的内容;少数有一些,也是语焉不详。

是东南亚没有文化吗?显然不是。

我国著名的东南亚史学者陈序经先生指出:“在东南亚不只有文化。

而且有过很高的文化,不只有历史,而且有很长的历史。

”这是熟悉东南亚文化和历史的学者的内行话。

这样的见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赞赏,甚至连英国史学大师汤因比在其最后一部史学巨著《人类的大地母亲》中,也给予东南亚古代文化较多的注意和很高的评价。

尽管如此,对东南亚文化史的研究,仍然是世界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全面、系统介绍东南亚文化发展的著作尤少。

国外出版的东南亚文化史专著,以专题研究的为多,如研究吴哥、婆罗浮屠、泰国和缅甸古代艺术的,通史类的著作就很少,笔者所见到的仅有两部,一本是雷金纳德·梅的《东南亚文化——印度的遗产》,英文初版于1954年,以后多次再版,但其篇幅不大(仅200余页),内容过分强调印度文化的影响,时间上仅叙述到14世纪。

另一本是新加坡学者邱新民的《东南亚文化交通史》,洋洋40万言,颇有特色,但仍以历史和交通方面的叙述为多。

国内有关东南亚的著作近十年来虽大量出版,但迄今尚无一部东南亚地区或国别的文化史。

东南亚是亚洲和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地区,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文化形态的多样复杂和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

东南亚文化的形成、发展特点及其对东南亚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东南亚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以及东南亚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等问题,都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

东南亚又是我国的近邻,在历史上就同我国有着长期友好的关系和多方面的密切联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得到新的发展,到90年代初,中国已同东南亚10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文学撰写:杰弗里E莫里森(Geoffrey E.Marrison)东南亚文化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因此很难对之作出简单的概括。

对文学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语言与宗教。

光是其民族语言,就分属4到5个不同的语系,造成词汇与句型结构的差异,从而对文学表达形式产生影响。

宗教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文文本里,还体现在历史及虚构的书写中。

语言的地位在东南亚各国的官方语言之外,存在一些区域性非官方语言,曾经为过去占统治地位的群体所用。

一些区域性语言有自己的文学记载,很多部落或岛屿则有各自的口头文学。

本土语言之外,来自亚洲大陆及欧洲的语言也在一些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并对东南亚作家产生影响。

文学时期1,原生期原生文学阶段自史前一直延续至当前,主要由口头文学体现。

Swellengrebel 将巴利文化中的早期本土因素归纳为包括水稻种植(包括灌溉)、斗鸡、木架构建筑(尤其是小亭子)、铁器铜器制造、染织、歌舞、各种庙宇及祭祀、大量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亦即语言本身。

Swellengrebel将这些因素与源于印度或印度-爪哇的一系列文化特征进行对照。

Swellengrebel列举的很多原生因素大体与印尼人的生活情况一致。

在文学观上,这些因素与其它地区的文学相异,因而代表了东南亚的主要特色。

(Swellengrebel 1960:29)2,亚洲文明影响期从公元纪年起至十五世纪末期。

商贸活动、殖民活动及宗教活动将印度教和佛教带到东南亚,带来梵文和巴利语,以及相应的文化。

中文及中国文化也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渗透。

3,欧洲贸易殖民及伊斯兰渗透期自十六世纪初期至1942年日本占领东南亚为止。

4,民族独立运动期十九、二十世纪以来,新思想促使外来名词通过翻译进入各国文化。

此时的文学也主要为政治服务,其结果是文学在内容、风格及态度上与旧传统有了断层,但有时也出现旧文学传承与现代文学活动齐头并进的现象。

东南亚文学研究方法早期东南亚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用性,为商贸、传教及殖民管理服务。

为了避免在社会宗教敏感问题上造成冒犯,研究时往往忽略社会背景。

学者通常采集文本,抄写之后进行罗列分析。

而一些原生文学缺少文字文本,学者须得深入原生地进行研究,民间故事、民歌、民谣、情色歌诀、格言、谚语及谜语等,与内容精致、篇幅较长的史诗、戏剧及宗教仪式一样都是口头文学的组成部分。

现当代文学受欧洲影响较深,因此其研究对西方文学批评方法更为敏感。

本土作家也开始应用这些对他们来说是新兴的、同时又是广为理解且实用的研究方法。

东南亚文学研究资源Dudley和Lang于1969年编写的企鹅文学指南(penguin companion to literature)第四卷有东方专题部分,包括一些关于东南亚文学的重要文章,附带参考书目,还有作家的传略书目以及重要佚名作品的介绍。

1989年Herbert和 Milner也在著作中对东南亚各国文学进行介绍,并附有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为止的长长的书目。

Jenner(1973)也有3690个按照国家排列的词目,并根据文学体裁又各自进行细分。

Tham Seong Chee(1981)和Davidson 和Cordell(1986)编辑了东南亚文学研究的论文集。

东南亚各国文学缅甸十一世纪中叶缅甸引进南传佛教并获得巴利经文,后来缅甸僧侣以学识著称。

巴利名词也进入缅甸语,而巴利经文也有缅甸语评论。

关于这一点,Bode 的研究(1909)最为出色。

孟语比缅甸语更古老,也对缅甸语产生影响,现在只有缅甸和泰国的少数民族说孟语,一些古老的碑文和文学作品也是孟语写的。

相关资料可参考Bauer 的书目(1984)及Halliday的著作(1917)。

缅甸东北的掸语(Shan)与泰语相近,用的是缅甸文字。

掸语有自己的文学成就,主要是佛教作品的翻译,也有讲述本土历史的作品。

这些资料未有出版,但剑桥大学图书馆有一本重要的手稿集,即《斯科特手稿集(Scott Collection)》。

Cochrance在1910年的著作中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

Milne著作中有一个部分与掸语及其文学有关,包括民间故事和谚语的翻译(1910)。

Simmonds(1965)则参考了掸语佛教文学、历史及民间故事。

Allott 1971年的著作对缅甸文学进行了介绍,著作中包括作家及作品的传略注释。

Herbert 1991年的著作也提供了缅甸文学作品的书目信息。

缅甸学者Hla Pe 出版了《缅甸:文学、史学、学术、语言、生活及佛教》(1985)亦即其他著作,对缅甸文学作了更为专门的研究。

Lustig则选取一些缅甸诗歌,附上英文翻译(1986)。

Htin Aung的著作《缅甸戏剧》(1937)及《缅甸民间故事》(1954)在缅甸文学研究方面颇为重要;他还给Myint Thein的作品《缅甸民歌》(1987)撰写了前言。

泰国在泰国文学作品中,爱情主题常与神秘主义及魔法相伴。

Phya Anuman Rajadhon在1961年提到极具代表性的“泰国文学七大名著”,他的选择显示泰国文化有着多种源头,而最终竟能和谐地融为一体。

泰国的民间故事则很好地体现在译著Le May(1930)中。

要研究泰国文学,资料首选应为Simmonds(1965),除了泰语,该书目还包括老语、掸语及其他语言的作品。

Graham(1912)的泰国文学介绍相对比较老旧,但是非常有用,除了语言文学,还包括音乐、舞蹈及戏剧。

Scweisguth(1951)及Jumsai(1973)等人的著作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资料。

Damrong Rajunabhab王子在1915年讨论了《暹罗史录记(THE Story of the Records of Siamese History)》。

关于泰国戏剧,Nicholas(1924)、Yupho(1952) 及Rutnin(1975)等均有著述。

泰国诗歌研究资料则可参看Mosel(1961)、Chitakasem(1972) 及Cooke(1980)等人的著作。

Poolthupya(1979)则有泰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资料。

老挝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老挝文学迟迟才迎来现代影响,在文学方面偏向保守。

Simmonds(1965)提供老挝文学的一般性书目。

Berval(1959)提供一般性背景资料,包括老挝爱情故事的概要及老挝民间故事的主要结构。

Lafont(1962)在1962及1965年都发表过若干关于老挝文学的文章,颇有参考价值。

Coedes(1966)包含一些故事相当长度的描述,对Pannasa-Jataka的描述尤为具体。

民间故事研究可参看Fleeson(1899)和Brengues(1905),爱情诗歌研究则可参看Peltier(1988)。

柬埔寨柬埔寨文学主要由爱情韵文和文人诗歌组成,题材多取自罗摩衍那史诗(Ramayana)及印度佛陀传说。

其作品多有道德意旨,虽有美学及情感力量,却更偏重学识与学养,手法上以头韵及内在韵律的应用为特色。

(Darby,1943)柬埔寨文学最为重要,最受人们喜爱的高棉文学作品为Reamker,等于柬埔寨版的《罗摩衍那》。

关于此作品,Pou(1977,1979,1982)进行了深入研究,有一系列成果。

Jacob和Haksrea在1986年的英语译本颇为优秀。

Jacob关注的是该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包括吴哥窟浮雕,皮影戏,面具舞及柬埔寨皇家芭蕾)的联系,其文本的目的在于为无声的表演形式提供富于戏剧性的述唱内容。

一些写在棕榈叶上的文本由金边的佛学院编辑并出版,该学院还进行了巴利佛经《大藏经(tripitaka)》全文的柬埔寨语校订工作。

Jacob在其1969年的著作中指出,现代柬埔寨作家要么模仿西方侦探和爱情小说,要么书写严肃的民族诗歌或宗教作品。

柬埔寨文学手抄本的研究可参考Au Chhieng(1953),皇家编年史方面则有Garnier(1871,1872),Khin Sok(1977)和Mak Phoeun(1981)的成果。

方言诗歌的研究可参考Pou(1981),民间故事研究可参考Leclere(1895),Monod(1944),Chandler(1976)和Thierry(1978)的成果,现代文学方面可参考Piat(1975)。

越南越南的历史和传奇文学非常重要,其故事多与超自然力量有关,结局通常邪不胜正。

很多传说无文字记录,代代口口相传。

越南谚语的特色是反讽和幽默,与农耕经验、社会事件及占星学有关。

(Darby 1943)Nguyen Du创作的Kim Van Kieu被认为是越南的民族史诗,女主角金云翘为前世的罪孽承受巨大磨难,最后凭着自我牺牲的爱完美赎罪。

该作品的标准版有越南国语译本及Huynh Sanh thong的英文译本,同时有详细的关于作品与作品创作社会北京的介绍。

(Huynh,1983)进入二十世纪,越南共产党先后与法国和美国对抗,1965年河内出版的《今日越南》引用胡志明被国民党拘禁时的《狱中日记》并强调:“文学应该作为政治斗争武器发挥作用。

”越南文学研究既有法语成果也有英语成果。

旧文学书目式的总览可参考Cordier(1976)的成果。

越语文学可参看Baruch(1963)、Duong Dinh Khue(1976)、Nguyen Khac Vien及Huu Ngoc(1982)等的著作。

越南民间故事研究可参考Chivas-Baron(1920)。

越南诗歌有Ly Chanh Trung(1961)及Huynh Sanh Thong(1979)等人的研究成果。

越南的现代文学有Sluimers(1962)的就,Lafont 和Lombard在1974年,Vo Phien在1987年编辑过一系列文章讨论越南现代文学。

Banerian(1986)介绍过越南短篇小说。

占族(Cham)文学在越南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有重要历史意义。

1981年在印尼出版的Kerajaan Campa这一选集有Po Dharma所写的占族文学研究,还有G. Moussay所写的论及《罗摩衍那》占族版本的论文。

一些山区民族与占族有密切关系,Lafont在1963年出版过这些地区文学的样本。

《孟-高棉研究(Mon-Khmer Studies)》涉及越南境内的孟-高棉及印度尼西亚民族研究。

马来西亚马来诗歌有三种形式,详见Winstedt 和Blagden于1917年发表的《马来读者》,以及Alisjahbana于1954年出版的Poeisi Lama 一书。

马来古典文学以散文为主体,Winstedt 在1939年出版的《马来文学史》有超过一半的篇幅讨论马来散文,书中根据时代,来源及主体给散文分类。

马来古典文学最重要的是历史作品。

Winstedt的《马来文学史》认为《马来纪年(Sejarah Melayu)》是最有名、最独特、最优秀的马来文学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