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上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华人
• 从广义上看,海外华人是泛指在海外各国的历 史与现实中,“具有广义的中华民族成分的 人”。这里,所谓的“中华民族成分”,起码 是包括了血统因素、文化与民族认同等含义。 简单的说,就是不论是完全、部分或者少部分 “具有中国血统”、认同中华文化、认同自己 华人身份的人,我们都将其称为华人。
• 如曹云华指出:“怎么样来辨别一个人 是否是华人呢?根据目前东南亚华人的 具体情况,单纯从外表上、血统上、语 言上或宗教信仰等方面都难以确认,唯 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根据这个人的 民族心理,即他本人的民族认同,他认 为自己是华人,那么,他就是华人。
原乡
• 对于华裔作家而言,上一代的“故乡”已 不再是他们自己的“故乡”,而成为了他 们的“原乡”。“原乡”即祖辈之乡,仅 与他们的血统相关联。

海外华文文学所承载的文学精神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 文学话题,那就是生活在多元族群和多元文化中的海外华 人社会,身份认同问题与“承认的政治” 密切相关。 “‘认同’这个词语表述的是一个个体或族群对自己 是谁的认知和定位,以及自己作为人或群体的本质属性的 理解,‘承认的政治’则表明: 人们的认同很大部份地 是由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而形成的。如果不能得到平等的 “承认”或发生“承认” 扭曲的情况, 那么就会对认同 的形成产生伤害形成身份焦虑。”
因此,广义的华人文学,
• 是泛指海外“具有广义的中华民族成分的 人。”――不论是完全、部分或者少部分“具 有中国血统”、认同中华文化、认同自己华人 身份的人的文学创作。 • 所以,既包括“华侨文学”,也包括狭义的 “华人文学”和“华裔文学”;甚至还包括由 海外华人用汉语之外的语言――本地语言、或 者英语、法语等进行的创作。 • 也就是说,广义的华人文学,强调创作主体是 否为广义的海外华人。只要是广义的海外华人 的创作,不论是用中文,还是用“外语”进行 创作,都应该归为海外华人文学。
狭义的华人文学:
• 是专指海外华文文学在发展途中因创作 主体身份变化,从而“具有中国血统的 外国国民”的文学创作。
3、华裔文学
• 华裔文学,则是指在居住国生长,并且 拥有居住国国籍的华人的文学创作。 • 这些海外的华人的后代,不仅一出生就取 得了居住国的国籍,而且,在成长的过程 中也较为自然地融入了当地社会。 • 由于具有双重的文化背景,他们在写作 之中呈现出有别于华侨文学和华人文学 的鲜明特征,从而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
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
• 华侨文学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分。因为, 有不少华侨作家,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时期的华侨 作家,最终并未成为海外华人;他们选择了“归根” 之路。就“国民”身份而言,他们始终都还是中国 人。 • 以闻一多、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早期海外留学 生文学,以郁达夫、胡愈之等为代表的抗战时期的 流亡文学,都属于华侨文学。而以方北方、黄运基、 白先勇、严歌苓等为代表的移民作家,作为侨居在 海外的中国公民时期的文学创作,应该属于华侨文 学;但是,当他们入籍当地、成为所在国公民后的 文学创作,就应该归属于华人文学了。
• 华侨文学阶段,文学表达与隐含的是“落叶归根” 的情怀:“乡”—“国”观念是一体的,都是指向作 者出生与成长的故乡和母国。 • 华人文学阶段,文学表达与隐含的思绪,便由“落 叶归根”转变为“落叶生根”;“乡”—“国”观念 发生分离:乡是出生成长的故乡,国则成为现今 的国籍所在国。 • 华裔文学阶段,“乡”—“国”观念再度合一,但 此乡已非彼乡,此国也已非彼国,二者已经共同 指向着作者出生与成长的乡与国了。
台湾“留学生文学”
• • • • • 20世纪60-70年代来从台湾到美国“留学” 双重“放逐”,意境悲凉 心在边缘,心系中国 受西方现代思潮影响:女性主义、现代主义等 主要作家:白先勇、欧阳子、施淑青、李昂 等
代表作家:白先勇
著名海外华人文学家。北美留学生文学的重 要代表。 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国民党高级将 领白崇禧之子。童年:在战难中颠沛流离并被 “放逐”。 1957年入台大外文系、1958年开始创作。 青年在困惑与挣扎,1963年赴美国留学, 1965年获硕士学位、任教于加州大学。
白先勇的创作
A、在台湾的创作 (1960-1962 ), 《金大奶奶》、《玉卿嫂》、《我们的十七 岁》、《我们看菊花去》等。 • B、在美国的创作(1963----) 主要有: • 有《台北人》、《纽约客》系列等。 • 长篇小说《孽子》,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 方面都在寻求新的突破。
五、北美新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
八、 海 外 华 文 文 学 的 主 要 特 点

由于各国政治、文化、民族构 成等因素千差万别,海外华文文学 也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并随所 在国国情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特点; 大体上却都经历了由华侨文学向华 人文学和华裔文学,由中国文学的 分支向所在国多元文学中的少数族 裔文学的转变之路。
1.海外华文文学中家国观念的变化
一个建立在华文传媒的原乡
华文文学:
一、为什么要学习海外华文文学?
1、认知全球化浪潮的时代特性 2、感受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 3、理解文化身份的塑造流程 4、认识文学发展的空间拓展 5、培养宽阔开放的国际视野
6、强化文学欣赏的基本功力
二、什么是海外华文文学?
流散文学(Diaspora Literature),世界各地的跨国移民 在异质文化语境中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
第一阶段(1983-1989):初创阶段,以苏炜、 查建英为代表; 第二阶段(1990-1994):发展阶段,以曹桂 林、周励为代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阶段(1995-1999):深化阶段,以严歌 苓、张翎、阎真等为代表;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新变阶段,以郁 秀、裔锦声、艾米等为代表。
多伦多作家群
• 由于作家大都旅居多伦多,故有“多伦多作家群”之称。 • 他们的作品屡屡在中国大陆、台湾获奖。 • 洛夫认为:他们的作品最能“原汁原味”地反映加拿大的 移民生活,表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可读性甚高。
1.华侨文学:
华侨文学,是指侨居在海外而仍然保持中国国籍 的中国公民的文学创作。 • 侨居在海外的中国公民,“包括四个要素:①中 华民族成分的要素。即具有广义的中华民族血统 及其民族共同特征的人(民族成分)。”“②侨 居海外的要素。主要是以经济、谋生为目的的海 外侨民”;“③中国国籍继续保持的要素。这是 法的概念,是区别于外籍华人或外籍华族的根本 依据。”“④具有中华意识的要素。 • 整体而言,华侨是一个有强烈中华民族意识的移 民群体。就个体而论,”应该是具有“华侨意识 的人才能称为华侨。
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 “华侨文学”又是海外华文文学的源头 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失去 了华侨文学,海外华文文学将不完整。
2.华人文学
• 华人文学,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亦即 指涉整体与部分之分。这是因为海外华 人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广义与狭义、 整体与部分之分。 • 广义的海外华人,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既包括“华侨”,也包括狭义的“华人” 及其华裔。 • 狭义的“海外华人”,是广义的“海外 华人”中的一部分;他们由华侨演变而 来,是“取得了外国籍而丧失了中国籍 的具有中华民族成分的人”。
温哥华作家群
加拿大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陈浩泉 梁锡华 、林婷婷、洛夫等 以散文创作为主 林婷婷:《拖车异乡人》 陈浩泉:《紫荆、枫叶》 梁锡华:《爱恨移民曲》《怀乡记》《如 寄集》
六、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史
第一阶段(1979-1983):港澳文学研究 第二阶段(1984-1988):台港澳文学研究 第三阶段(1989-1991):台港澳及东南亚华文文 学研究阶段 第四阶段(1992年迄今):海外华文文学的全方 位研究 (研究范式:点——线——面——体)
七 海 外 华 文 文 学 其 它 板 块 简 介
东南亚板块:以新、马、泰、印尼四国为主, 其他各国都有,作家数量庞大,创作历史悠 久。代表作家有云鹤、司马攻、黄孟文等。 欧洲板块:作家比较分散,代表人物有: 高行健、虹影、林湄、章平等。 澳洲板块:以澳大利亚为主,代表作家有 庄伟杰、张奥列、武力等。 东亚板块:以日本、韩国为主,代表作家 有:蒋濮、林惠子、李惠新等。
• 尽管狭义的华人文学与华裔文学,开花结果在
海内外,但是由于创作主体都是“具有中国血
统的外国国民”;因此,就只能是归属与所在 国文学之中了;是所在国多元民族文学中的一 元——华族文学。
三、海外华文文学的相关历史问题
华人移民史、海外华文文学史、北美 新华文文学史、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史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向外移民的呢?应该是有中 国人的时候就开始了。考古学家考证出:夏王朝灭亡的时 候,就有夏王朝的子民漂洋过海,最远的甚至到了南美洲; 商纣王的叔叔子胥余,则在朝歌陷落时逃到了朝鲜,建立 了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箕子朝鲜 。七世纪开始移民 南洋,十九世纪移民北美,20世纪初移民欧洲。现在海外 的华人已将近六千万。
• 代表作品:由加拿大中国笔会发起,吴华、孙博、诗恒共 同编辑的小说集《西方月亮》与《叛逆玫瑰》,共收入短 篇小说17篇。 • 此外还有:张翎《女人四十》,曾晓文《网人》、《卡萨 布兰卡的百合》、《苏格兰短裙与三叶草》、《旋转的硬 币》,陈河的《夜巡》、《无花果树下的欲望》等。 • 李彦、孙博、张翎等的小说,被多伦多大学等多所大学列 为教学参考书;
与此相适应的是,大批华侨作家转变成了 华人作家,华侨文学也开始转化为华人文学。 海外许多华人作家,也都是由华侨转变为华人 的,如方北方、黄运基、白先勇、严歌苓等为 代表的移民作家;他们的同一部创作,往往也 许就跨越着华侨与海外华人这两个时期,无法 割裂。
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 华侨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分,是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一个分支;
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
• 从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华侨文 学”又是海外华文文学的源头及其发展过程中的 一个重要阶段;失去了华侨文学,海外华文文学将 不完整。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20世纪6、70年 代之后,出于种种考虑,越来越多的的海外华侨, 加入了所在国的国籍,成为了海外华人。海外的 华侨社会也开始转型为华人社会。
有人烟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四、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1910-1930):华工文学——《埃仑诗集》
第二阶段(1931-1949):华侨抗战文学——《京华烟云》 第三阶段(1950-1979):台湾留学生文学——白先勇、於 黎华等 第四阶段(1980年代至今):中国大陆新移民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稍有不同)
• 作为东南亚的华人,这个提法包含了三层意思:
• 首先,从国籍和政治认同的角度看,他是东南亚 人,如泰国人、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等等;
• 其次,从民族认同的角度看,他是华族移民的后 裔,或者具有华人血统; • 再次,是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看,他在文化方面仍 然保留了华人的许多特色。”
• 从狭义上看,海外华人是特指20世纪中期以后, 出现在海外、尤其是在东南亚新兴国家的具有 中国血统的所在国国民;即“具有中国血统的 外国国民”―― “华人这个新概念,是用来形 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南亚新兴国家的华 裔公民”;“在过去几百年中,这些华裔大多 数是侨居者,但是在20世纪下半叶,这些侨居 华人变成当地公民的过程,却是一种新颖的, 也是重要的历史现象
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国境外的华人依据其特定的国际性的
移徙、迁流和居住经历创作出来的汉语文学。 北美新华文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中国大陆移居美 国、加拿大,或赴上述两国留学、访学、经商、打工、陪读等 的华人依据其特定的国际性流散经历创作出来的以小说为主的
华文叙事文学。
• 海外华文文学大致经历了五个主要浪潮: 早期留学生文学、流亡文学、移民文学、 华人文学、华裔文学; • 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又可以分为华侨 文学、华人文学、华裔文学三个阶段。


“身份是流变的,没有永恒的本质和结构。” 它聚焦于 “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内延和外延都非常广泛的问 题,导致其在不同的文化与环境出现飘移现象,换句话说, 个人的身份认同与归属会因为文化适应和环境的变化而变 化。比如说,副刊根据时代发展,刊登了贴近时代色彩的 文章,从而形成了异于过去的文化环境,促成新的文学创 作生态,无论是作家与读者均必须面对新的文化环境而不 得不进行文化调适,受到文艺副刊的影响,导致身份跟随 文艺副刊所确定的认同方向而呈流动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