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合集下载

浅析李鸿章的功与过(修改完善后)

浅析李鸿章的功与过(修改完善后)

鲁西南某校思想政治教育期末作业浅析李鸿章的功与过内容摘要: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近代历史的思想政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的人物。

世人对李鸿章的功过是非认识的并不全面,他们只是停留在功或者过这两者之中的其中一个方面,并没有对李鸿章的一生做出中肯的正确评价。

笔者将就其一生所经历的大事件简要分析一下李鸿章的功与过,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不平等条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李鸿章的主要功劳1李鸿章创立了淮军。

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

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

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

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可见他“务实”的治世思想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

在征集军饷的时候,采用关税和厘金分开使用的办法,主张厘金的用途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从商人手中多收钱,而不是剥削农民。

这支军队在保卫上海,转战苏南,牵制太平军东线兵力,为扑灭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之后在转战黄河、运河之间,取得了“剿捻”的胜利,完成了曾国藩难以完成的任务。

2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初年,他在原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并去江西、湖南投靠了曾国藩,又奉其命回乡招兵买马,编练成7000名淮军,由部将刘铭传、周盛波、张树声、吴长庆等分带,沿江而下,到上海镇压太平军。

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

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

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3倡导洋务运动在经济现代化方面,李鸿章倡导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当大清王朝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的时候,面临着内忧外患。

一些封建士大夫视而不见,或者认为外国器械是奇技淫巧,把洋枪洋炮当作妖法,对他们而言,只有莫名的恐惧;或认为外国利器神妙莫测,无法学习;认为学习西方就是以夷变夏。

近代史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近代史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百年来“论犹未定”。

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

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看待一个人应客观更立体,这个擅长外交的李中堂也绝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我们抛弃故有的偏见,客观地考察他的生平,去阅读这位晚清重臣的一生,我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以往观点不同的李鸿章。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外交、忠臣正文: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

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

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李鸿章是何许人?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1823年(道光三年)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847年在科举的道路上爬上了进士的名位,开始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过长安大学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县东乡磨店乡人,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创导者之一,晚清的重臣。

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

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

诚如梁启超《李鸿章传》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一、镇压农民起义李鸿章的起家,是曾国藩邀他成为他的手下,他成为湘军的一员。

后来他自己组建了一支地主武装——淮军,用来镇压太平天国,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

接着李鸿章又镇压了捻军,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随着湘军的日益强盛,李鸿章的政治权利越来越膨胀,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

李鸿章和他的淮军支撑了晚清40年的局面,活跃在晚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满汉矛盾乃至君臣之间的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从军事而至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维系着清政府的命运。

清政府正是依靠李鸿章的淮军来安内攘外,防患固本,李鸿章正是凭借自己掌握的兵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被誉为“中兴名臣”。

二、洋务运动同治年间,洋务派代表人李鸿章扩建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并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办北洋舰队。

后又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李鸿章人物历史评价

李鸿章人物历史评价

李鸿章人物历史评价
李鸿章作为晚清封建官僚,尽管其主观动机是为了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但他在任期间,以
“练兵制器”为核心,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其可说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李鸿章作为一位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人物,在其开展的洋务自强运动中可以说是表现的很充分的,成效是很明显的:其一,创立了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对抵御外国侵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二,创立了一批近代民用工矿企业,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其三,建立了中国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水陆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其四,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和各种专门化学校,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

30多年的洋务运动已使中国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果没有李鸿章等人开展的洋物运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又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

但是他没有适应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化的潮流,他顽固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思想和文化,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落后状态,因此其进步的作用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战略失误,指挥失当,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而且绝大部分对外不平等条约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以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

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丧权辱国,因此说其是卖国贼也毫不过分。

浅谈李鸿章功过

浅谈李鸿章功过

全其统治, 宁愿充当卖 国贼, 但又怕说出去不好听, 才让李
当了替罪羊 ; 其二 , 李虽签约 , 但其当局是清廷 , 再加之其 视《 马关条约》 为其奇耻大辱并发誓终生不履 日地 , 此种心 情 岂是一个“ 卖国贼” 所有?签约两年后 , 他出使欧美回国
途 中, 日本横滨 , 经 再也不愿登岸 , 当时需换乘轮船 , 要用
命会失败, 还要从当时中国的实 际国情来出发。 积贫积弱 的中国不断被西方 列强瓜分 , 人民思想迂腐 , 统治者更是
淫威荡荡 。若统治者甚是开 明或许 中国的“ 工业革命” 会
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 以往观 点不同的李鸿章 , 而那个 , 才
是真正 的他 。

先于 日本完成, 中国的近代史也就不至如此了 !然而事不
随人愿, 统治者偏偏是个最大 的卖国贼, 了保全其统治, 为

入 仕
卑躬屈膝 , 甚至为了保住 自己的性命两次弃人民与天下于 不顾 , 匆匆逃离京城。 我想任何一个改革者在面对这样 的 统治者时都会 以其改革的失败而告终, 甚至比李鸿章败 的 更惨 。 最起码 一场洋 务运动使人 民的思想开化 了, 最起码
@ 锤
鼹 @
N耋 -; 2 一


浅谈李鸿章功过
宋 哗 石 家庄 0 09 50 1 河 北经 贸大 学经济 管理 学院 ,河北
论 一
坛‘


李鸿章 六岁起就入 家馆读 书, 并先后拜伯仿仙和徐子苓为师 , 攻读经史, 下扎 实的学问功底 。 打
李鸿章 功过 晚清重 臣
洋务运 动, 以此来改变 中国落后、 想 被动的局面 。 前期 、 后
期分别 向西方 学习科技 、军事和工业 。创办 了京师 同文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李鸿章一手创办北洋水师,倡导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使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敞开大门面向世界,但同时他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造成了中国长达几十年的内乱局面,那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千古罪人?过失:1)他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如:1884年,李鸿章签订《天津条约》1895年,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1896年,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1901年,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2)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遇日本联合舰队,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

北洋海军参战的大大小小十三艘军舰当中,有两艘逃走,其中一艘还撞沉了自己的一艘舰,有三艘被日军击沉。

其余7艘,包括旗舰“定远”号在内,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创伤。

“致远”号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壮烈殉国,使李鸿章吓破胆,北洋舰队退回旅顺港修理。

一个月以后,李鸿章等舰队修理完毕,就命令它开到威海卫躲起来,不许出海。

旅顺遭日本军队进攻时,丁汝昌曾经请求李鸿章,让他带领舰队去援助,不料被李鸿章大骂一顿。

李鸿章说:“你只要在威海卫好好地守住你的几条船,别的事不用你管!”就这样,北洋舰队只好躲进威海卫军港内,轻易地丢了制海权。

局面坏到这种地步,丁汝昌悲愤万分,但又无可奈何。

他不愿意活着落入敌手而玷污了自己的名声,更不愿意向日军举手投降,在遥向京城跪拜之后,便服毒自尽。

17日,日本舰队由威海卫西口耀武扬威地进港,太阳旗随之飘扬在刘公岛上。

牛昶炳像条哈巴狗,在伊东佑亨面前乞怜摇尾,率残存的十艘北洋海军舰只和五千多名中国陆海军官兵投降。

至此,李鸿章耗费巨资、惨淡经营的威海卫基地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功:李鸿章创立了淮军: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

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

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

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可见他“务实”的治世思想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他有着清一代汉族官僚的最高殊荣。

他是当时国外知名的“中国第一人”。

欧洲雕塑家把他与德国的俾斯麦、英国的格兰斯顿并列为“世界三大伟人”,并雕像纪念。

他——李鸿章,生前谤言丛集,死后馆盖难以定论。

贬之者称其为大刽子手、大汉奸、大卖国贼、誉之者称其为近代化的开创者、奠基人。

李鸿章毕生所从事的活动,几乎涵盖了近代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各个领域。

李鸿章个人的历史,同时也是晚清40年的历史。

他任直隶总督兼北大大臣25年,既是手握行政、军事大权的第一总督,又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代表人物,权大任重,内外兼顾。

这一方面使他在洋务运动中大显身手,干出一番事业;大另一方面,弱国外交的困境又使他战难取胜,和必退让,最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受攻击和诽谤的悲剧性人物。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李鸿章的时候,不妨用公平、公正的眼观,把他放在当时那个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评判。

一、功李鸿章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其实这不仅对李是不公平的。

因为在我们看来,此运动的局限性更加明显,综观历史,农民起义,只是以武力实现了改朝换代。

它并不能直接地推动文化和文明的进步,也不能引导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更不能派生出伟大的学说和先进的理论。

它只能以一个新政权,取代一个旧政权。

正是因为大清帝国有像李鸿章这样的臣子拼命保驾,有像李鸿章这样的才学超人之士运筹帷幄,太平天国才没有完成他们消灭大清的志向,洪秀全才会兵败如山。

李鸿章创立了淮军。

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

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

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

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可见他“务实”的治世思想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

在征集军饷的时候,采用关税和厘金分开使用的办法,主张厘金的用途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1895年甲午战败,李鸿章替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承担了战败的责任,签订《马关条约》,被视为卖国贼。

但是,甲午战争,是随着中国的“宗藩体系”瓦解和日本经过长期谋划的“大陆政策”而发生的一场战争,是两个国家共同学习西方而逐鹿东亚的一场战争,李鸿章作为影响战局的重要人物,功过问题在史学界一直存在重大争议,随着档案搜集和史料的发现,重新讨论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的功过问题实有必要。

标签:甲午战争;李鸿章;日本;光绪皇帝;朝鲜关于李鸿章评价问题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已经取得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开展本课题之前,对前辈学者所取得的成果作出梳理。

对李鸿章评价问题的研究颇多,就成果形式来看,主要有专著和论文两大方面。

学术专著方面:首先,1901年梁啟超先生出版《李鸿章传》,主要从李鸿章的生平事功方面对李的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评价,是本课题的重要参考文献。

之后,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出版,该书从“为官”、“外交”、“洋务”三个方面评价了李鸿章的为人与事功。

本世纪董丛林(2012)出版了《刀锋下的外交:李鸿章在1870—1901》出版,该著作对李鸿章在1870—1901年的外交做出了重要探讨。

学术论文方面:蒋易皇(2014)《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的外交活动及其分析》一文对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后的对日交涉做出了探讨,是本课题的重要参考文献。

王双印(2013)《李鸿章“和戎”外交与甲午之败》从“和戎”外交的由来与发展探讨其对甲午战争的影响,论证了李鸿章奉行的“和戎”外交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关于李鸿章评價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笔者不在一一赘述。

笔者立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甲午战争的视角来探讨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一、甲午战败是否系李鸿章一人之责晚清中国在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和“英法联军”,从统治阶层和地方大员之间都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共识,洋务运动拉开序幕,这个几经折腾的政权又恢复了生机,并略有“中兴”的气象,经过30多年的努力,全国上下沉浸在“同光中兴”的气象之中,在大国崛起的幻觉中悠然自得,然而,在中国东方的日本,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学习西方。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与过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与过

浅析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与过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社会颇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

他一方面推行洋务运动,图谋富强,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事业的起步,备受当时国内的关注,名噪一时。

另一方面,他效忠清王朝,代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贯坚持妥协政策,对外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而成为中国近代的一大卖国贼。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时代的悲剧一、李鸿章的发迹李鸿章(1823—1901)晚清重臣,洋务派地方代表。

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

1838年,年幼的李鸿章随父李文安入京,拜殿试进士曾国藩为师,九年以后,他殿试高中钦点翰林。

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爆发,他由文臣而至六部拜卿相的仕途被打乱了,历史却另外安排了他的发迹之路。

1853年4月同乡刑部侍郎吕贤基上书咸丰帝自请回乡编练团勇,以靖国难,邀李鸿章协办。

李鸿章从此走上了从军旅生涯中谋进身之阶的道路。

1856年怀才不遇的他改投恩师曾国藩湘军大营,迈出了人生辉煌的第一步。

在曾国藩的精心培育和教诲下,李鸿章稳健持重,老成世故。

1861年,为兼顾东南,保有上海这个重要的通商口岸,实现东西夹击江浙太平军的战略意图,曾国藩派李鸿章渡江北上入淮,编练淮军。

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外国侵略者华尔组建的洋枪队守上海,不久攻陷苏州、常州。

在平息东南太平军中战功显赫,升任江西巡抚。

1865年署任两江总督,镇压捻军。

1870年由曾国藩推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外交大权。

在汉族官僚势力三大核心人物中,曾国藩无意权柄、离位又早逝;左宗棠经营西北,苦于国难,到处消防救火,湘军被遣散,远戍边疆而势微。

唯李鸿章淮军一支独大,成为大清的擎天支柱、国之藩篱。

这样,他也走上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峰。

二、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先觉者和旗手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腐败的清朝的统治者没有付诸实践,直到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慈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挽救清朝危机,图谋富强,支持洋务派。

李鸿章历史评价

李鸿章历史评价

李鸿章是个功过分明的“双面人”。

前期,在中国近代史课本中,只看到其被否定的一面;后期,在报章中,更多读到他被肯定的一面。

妙联怒斥“鬼子”李鸿章,1823年生,安徽合肥人,世人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1900年秋,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失踪一段时间后出现,命洋务大臣李鸿章与列强代表议和。

谈判结束后,双方共同举行记者会。

忽然,日本钦差大臣小村寿太郎使出一个损招,用汉字来炫耀武力,意在羞辱清廷。

这个钦差大臣得意洋洋地说:“日本一楹联大师早就出了上联,向公众诚征下联,然而久久不得,今天只好求教于楹联发祥国的大师了。

”他随即对李鸿章说:“大人乃当今国学名士,恳盼赐联。

”之后他亮出一张白绢,上面用汉字写着:“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这是拆字联,意思为:日本驾神马,张满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光“大王”就有八个,且个个举世无双,单枪匹马就能踏平中国!李鸿章用余光瞥了一眼这二十一个字,怒不可遏。

他强压怒火,思忖片刻就令人端出笔墨,又命这个日本钦差大臣研墨铺绢,旋即带着一副鄙夷的神态,大笔落素绢,一气呵成,回敬道:“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此下联也是拆字联,与上联针锋相对,接得严丝合缝:日本萎靡不振,却欲抢我大清龙衣,其实不过是“魑魅魍魉”四种小鬼。

这些东洋鬼子屡屡犯边,如斗胆进犯我中原,即合手将其擒拿!李鸿章的文才、急才,及其爱国情怀跃然绢上。

在场的中国人见此奇联,无不拍手称绝,深感中堂大人为他们出了一口恶气!日本钦差大臣“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好悻悻走开。

近代中国改革第一人时间似乎要倒回到1901年的11月7日,李鸿章就死在这个冬日,正是德宗光绪27年,也是辛丑条约签订的那一年。

李鸿章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清政府的大厦还在继续的倒下去。

李鸿章出身于科甲奋进之家,师从意欲“补天”的曾国藩,讲求经世之学。

投身仕宦,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建新军,办洋务,签条约,卖国权。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几大功绩介绍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几大功绩介绍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几大功绩介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李鸿章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李鸿章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由此可见李鸿章必定有很大的才能,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的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几大功绩介绍,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功绩1:树立我国榜首支水兵李鸿章对近代军事的榜首大建树是:把海防说到战略方位,树立了我国榜首支水兵!李鸿章早在第2次鸦片战争后,就注重了海防疑问。

他尽管不是我国近代榜首个注重和提出海防思维的人,但却是我国近代榜首个提出海防比陆防重要,应当树立一支强壮的水兵,以加强海防。

在我国近代,李鸿章之前的长辈提出的海防思维,要点在改进水师与岸炮的质量上,从李鸿章起,海防思维的要点是将海防提升到战略方位,并且树立一支强壮的水兵上面。

李鸿章提出的海防思维即使到今日,也很有启示含义。

他提出的开源节流办水兵的思维,也是有积极含义的。

比如,为了筹集到办水兵的银子,他对于宫殿费用开支过大的状况,从前上折子给慈禧太后,期望“停宫府不急之需,减地方浮滥之费,以裨军实。

”在慈禧身上节约银子,等于在山君脸上拔毛相同,够胆大的。

但李鸿章为国家社稷思考,居然做了,也是他为官的正本操行,值得必定。

在李鸿章的尽力下,终究北洋水兵于1888年树立起来,共有军舰25艘。

并且这支我国历史上的榜首支水兵一诞生,即是亚洲水兵榜首,国际水兵第七。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功绩2:推广军事近代化进程第二大建树:以更新兵器配备为起点,以练习变革为要点,推广军事近代化进程。

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抵达上海不久,正遇上那里有外国人构成的配备——洋枪队和外国军舰。

他总觉得同样是戎行,为什么外国戎行的战斗力那样强呢?他要解开这个谜。

找许多书来看,看完后,还觉得不过瘾。

所以想出个主见——微服私访。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李鸿章是近代史上最难以被评价的人,敬他恨他的人都有,梁启超曾言“敬其之才,惜其之志,悲其之遇”,生在这个落魄的帝国之中,李鸿章只落下了“卖国贼”这一千古骂名。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一生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李鸿章的一生又有哪些功与过呢?李鸿章简介李鸿章,生于安徽合肥,原名章桐,字渐甫、子黻,号少荃(泉),谥文忠,享年87载,乃清朝末期重臣,清末近四十年的国家大事无不与其有关,他一手创建了淮军和北洋水师,倡导了洋务运动,李鸿章曾经代表清廷签订了《中法新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的功与过李鸿章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国家大事,因此李鸿章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赞他的认为他是国之栋梁,是整个清朝的支柱,有人将其评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毁李鸿章的则认为其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主权旁落,国土分崩离析。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系统地评价一下他的功过。

李鸿章的一生功过难辨,他一手创建了淮军,并且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他治下严格,对于军中纪律十分重视,在任职期间,李鸿章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出身和文化。

并且李鸿章很务实,不喜欢嘴上说得好听但是不知世事的人,李鸿章还很体恤民情,比起剥削贫困的农民,他更倾向于从商人手中多收一点军饷。

李鸿章曾率领淮军,为剿灭太平天国做出卓越的贡献,虽然这种行为造成了过多的杀戮,但毕竟他结束了战争,给了国内一个平静发展的时机。

李鸿章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倡导洋务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主张“以夷制夷”的他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个炼钢炉、第一支近代海军等等,这一切为了中国后来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人骂李鸿章是“卖国贼”,并不只是因为李鸿章签下的那些条约,更是因为李鸿章的一味求和的思想和很多错误的决策,他一心想着“和平发育”,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李鸿章在对外交涉时主张议和,妄图争取到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然而却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世界列强是不会坐视中国的发展壮大,他们只会不断的挑起战争来进一步的侵略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想要和平是极不现实的,其艰难可想而知,而且李鸿章在决策上,也又严重的失误之处,主要表现在李鸿章在指挥中日甲午战争中出现失误,导致北洋水师大败;中法战争明明胜利了却和失败没有什么区别等等。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之功与过李鸿章,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对于这样一个人,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

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

也有人由于他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

不过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我觉得还是让我们回顾李鸿章的一生,再来评价他的功与过。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子黼、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

同时,受业于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他作为中国晚清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的期末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李鸿章一生87载,今天是他逝世100周年的日子,100年前的今天,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离开人世,在他咽气之前的一个小时,俄国的公使还在他的床头逼迫他在俄占领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这样的一幕是多么的叫人可悲!在他的一生中,他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兴办了洋务建立了北洋水师,但也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为大清帝国争辩了一生,我觉得他一生中的功与过,我们应该要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无论是在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还是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章都是贯穿其中的不可忽视的人物,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危国危民的社会背景下,他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他肩负了家国重任。

下面我们从一些历史事件中来评价李鸿章的功过:【1】1851年开始的一场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势力席卷十八个省市,沉重打击了晚清王朝。

在这个事件中,李鸿章作为清廷重臣,有维护其安危的职责,尽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国内的长期战争并不利于一个正处在风雨飘摇中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对以这一事件的评价,我们不能离开社会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他有着清一代汉族官僚的最高殊荣。

他是当时国外知名的“中国第一人”。

欧洲雕塑家把他与德国的俾斯麦、英国的格兰斯顿并列为“世界三大伟人”,并雕像纪念。

他——李鸿章,生前谤言丛集,死后馆盖难以定论。

贬之者称其为大刽子手、大汉奸、大卖国贼、誉之者称其为近代化的开创者、奠基人。

李鸿章毕生所从事的活动,几乎涵盖了近代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各个领域。

李鸿章个人的历史,同时也是晚清40年的历史。

他任直隶总督兼北大大臣25年,既是手握行政、军事大权的第一总督,又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代表人物,权大任重,内外兼顾。

这一方面使他在洋务运动中大显身手,干出一番事业;大另一方面,弱国外交的困境又使他战难取胜,和必退让,最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受攻击和诽谤的悲剧性人物。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李鸿章的时候,不妨用公平、公正的眼观,把他放在当时那个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评判。

一、功李鸿章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其实这不仅对李是不公平的。

因为在我们看来,此运动的局限性更加明显,综观历史,农民起义,只是以武力实现了改朝换代。

它并不能直接地推动文化和文明的进步,也不能引导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更不能派生出伟大的学说和先进的理论。

它只能以一个新政权,取代一个旧政权。

正是因为大清帝国有像李鸿章这样的臣子拼命保驾,有像李鸿章这样的才学超人之士运筹帷幄,太平天国才没有完成他们消灭大清的志向,洪秀全才会兵败如山。

李鸿章创立了淮军。

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

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

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

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可见他“务实”的治世思想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

在征集军饷的时候,采用关税和厘金分开使用的办法,主张厘金的用途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以下是对他的评价:
1.功绩:李鸿章在清朝的现代化和西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推动
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和建设,包括建立现代海军、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他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外交活动,为清朝签订了一些重要的条约。

这些条约在当时虽然引起了争议,但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与西方的关系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局限性:然而,李鸿章也有其局限性。

他在处理一些外交事件时表现
出了一定的妥协性和不稳定性,这导致了外界对他的质疑和批评。

此外,他在推动现代化改革时也受到了保守派的阻挠和反对,这使得他的改革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

3.影响:尽管如此,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思
想和行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些思想和行动也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认识历史和推进现代化进程。

评价李鸿章的一生

评价李鸿章的一生

李鸿章的一生李中堂是晚清第一军政重臣,关于李鸿章,流传下来的野史并不少,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

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

也有人由于他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

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还是让我们回顾李中堂的一生,整理一下他的功与过。

一、“一生秋风糊裱匠”1、为官和晚清很多汉族大员一样,李鸿章的发迹,走的也是从书生到带兵官的路子。

有些不同的是,李鸿章从曾国藩的幕僚身份退下来,开始当上江苏巡抚时,已是不折不扣的中年(40岁),完全属于大器晚成型。

李鸿章在给曾国藩做幕僚时,就以其识见和刀笔吏的功夫而深得曾氏的赏识,曾氏赞许其“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该书对李氏奏折中这种刀笔功夫,作了一些有趣的发挥,怎么反驳上级,如何敷衍皇上,揣摩圣意,打太极拳等等。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重臣,其真正的本事当然并不在于雕虫小技的奏折文字上,大臣所以成为大臣,既有时运,更堪玩味的则是其人身怀的种种看家本领。

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重训朝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朝廷大批清查维新人士。

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李鸿章却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并和康、梁暗通款曲。

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慈禧听后默然。

在这里,慈禧太后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力,是支持自己当家还是支持光绪当家,其他事,诸如是不是支持维新主张变法,则在其次。

作者对此有很精到的评点:这是“思想错误”与“组织错误”的区别。

李鸿章作为洋务健将,改革口号喊了很多年,主张变法这一条是怎么也赖不掉的,但既然当权的是太后,那只要表明自己并没有紧跟皇上就行了。

这就是李作为老官僚的官场智慧。

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李鸿章是好人还是坏人

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李鸿章是好人还是坏人

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李鸿章是好人还是坏人>学习中国历史,没有人不知道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而这些条约的签署者,就是遭万人唾骂的清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

与这些条约在一起,李鸿章成了千古罪人,朝廷斥责他办事不力,免去了他的显赫职务,国人斥之为卖国贼,民间则传说他拿了日本人的银子,甚至有人公开声明要不惜一切杀掉他以雪“心头奇耻大辱”。

而在这同时,关于李鸿章的很多与洋人有矣的逸事在不胫而走,比如:李鸿章可能是第一个到国外去看足球比赛的中国人,并且对这些人把一只球踢来踢去,跑得满头大汗感到匪夷所思,李鸿章在国外的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当客轮驶往美国的途中,来揭秘吧据悉李鸿章在船上对每一位他见到的美国人都问这样的三个问题:你是做什么的?你能挣多少钱?你住得离纽约近吗?李鸿章不顾礼仪用手撕烤鸡吃,主随客便的英国人从此翻开了吃鸡时可以不用刀叉、直接动手的新篇章,李鸿章让厨子用下脚料做的杂碎成了宴老外的一道名菜……这些传说,有的像是在耻笑李鸿章的不谙西洋风情,有的则像是赞扬李鸿章与洋人打交道时的雍容和机智。

其实,来揭秘吧认为很多事情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对李鸿章这个人也同样如此。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由李鸿章出面签署那些条约,并不等于就应该由李鸿章来承担全部责任。

清朝的全体军机大臣曾经给皇帝上过一份奏折,里面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曾令李鸿章老泪纵横。

这句话里面也的确包含着合理成分。

尽管李鸿章在清朝的外交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时候,“每当聚议时,一切辩驳均由李鸿章陈词,所奏朝廷折电,概出李鸿章之手。

”但他毕竟只是大清朝的马前卒而已。

中日甲午战争后,面对日本人割让辽东、台湾、澎湖,赔款军费3亿两白银的“要价”,朝廷在给李鸿章的电报中均是模棱两可的“着鸿章酌量办理”。

李鸿章考虑,如果采取强硬的态度和立场,就会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而以清朝当时的军事力量,战争的结果只能是整个东北的沦丧,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清政府的主权和财产也会遭到巨大的损失。

历史趣谈:李鸿章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千古罪人?

历史趣谈:李鸿章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千古罪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鸿章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千古罪人?
导语:李鸿章,晚清政府三朝重臣,以内阁大学士(中堂)闻名,世称李中堂。

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殷实的家庭,自幼通读经史,在成年后通过参加科举走上
李鸿章,晚清政府三朝重臣,以内阁大学士(中堂)闻名,世称李中堂。

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殷实的家庭,自幼通读经史,在成年后通过参加科举走上仕途。

相较于其他学子,李鸿章获得的人际关系远比官职更为重要,例如他的恩师曾国藩。

李鸿章照片
咸丰年间,李鸿章通过镇压太平军进入了军中,随后因清政府江南兵力的薄弱而受命组建淮军,以曾国藩的湘军为骨干,淮军通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势力,军事力量不断扩大,在湘军解散后,淮军仍旧是江南最精锐的部队。

这支地处江南的武装力量成为李鸿章拥有清政府话语权的根本。

同治年间,李鸿章与左宗棠等人试图在封建帝制下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发起了近代中国资本力量的启蒙,建立清政府国有企业,改变晚清朝廷关于近代科学、军事和经济的态度。

洋务运动期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外交部门一度在列强国家面前获得主权。

光绪年间,李鸿章开始组建清政府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的成立代表洋务运动的巅峰,然而终因政治制度的腐朽,后勤补给极为落后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同时也标志着李鸿章奋斗半生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晚年,李鸿章担任两广总督期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李被晚清逃亡政府逼迫,前往北京。

重病缠身的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身心俱丧,病逝于北京,谥号文忠。

生活常识分享。

浅议李鸿章——国之功臣还是人民的罪人

浅议李鸿章——国之功臣还是人民的罪人

浅议李鸿章——国之功臣还是人民的罪人李鸿章,晚清时期著名大臣。

在清政权即将灭亡之际,为清廷鞠躬尽粹立下了赫赫功勋!死后被慈禧太后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对于李鸿章的是非功过,人们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创建洋务运动,创北洋舰队,为中国求强求富立下了不朽功绩,但也有人说,他参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卖国求荣,又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他是个卖国贼,人民的罪人。

那么,李鸿章到底是国之功臣还是人民的罪人呢?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看他的功和过,功大于过,国之功臣;过于大功,人民的罪人。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作为晚清重臣,他是参与了清政府对外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但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一下,这些丧权辱国条约都是在清政府战败的前提下签订的。

“弱国无外交”,积贫积弱的中国屡战屡败,只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即使不是李鸿章,换作其他人去,难道会扭转时局避免屈辱条约的签订?真正造成这样恶果的罪魁祸首是清政府,是叶赫那拉氏。

李鸿章只不过是清廷的替罪羊,是这些丧权辱国条约的牺牲品。

他实际上是这一系列条约的受害者—有苦说不出,只好为清政府背上这千古骂名!至于他组织淮军,镇压太平军,试想作为一个封建时期的大臣,“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又有何理由违抗圣旨而背叛朝廷呢?更何况,当时的太平军已严重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国之危亡,作为大臣,食朝廷俸禄却不为国效力,那不又背上了不忠的臭名了吗?所以,无论李鸿章是签订卖国条约,还是镇压太平军,那是时代使然。

我们不能因此把他一杠子打死,就认定他是罪人。

其实,李鸿章的整个一生都在为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卖命。

从李鸿章个人来说,他是有着雄才大略的,是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卓越才能的。

他组织洋务运动三十多年,呕心沥血,苦心经营:先为中国求强,后又为中国求富。

虽然这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也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诞生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他敢于做事,又精于自保;他顾全大局,不争名夺利;他倡导洋务运动;以求国富民强;他目光长远,派遣儿童留学;他深明大义,支持变法;他身不由己,含恨离世。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

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

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他以军事起家,纵横于晚清外交界,弛名于西方,为晚清一代“兵家”和“外交家”,代表晚清政府主持签订了《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及《辛丑条约》等近代史上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重大不平等条约。

同时又对晚清近代化进程做出过贡献,史学界中有人称他为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和创始人”。

一、晚清军队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李鸿章是晚清政府中较早认识到要向外国学习先进武器才能“自强”的官僚之一中国近代史上首先在自己部队中实行并向西方先进武器学习的就是李鸿章。

由于李鸿章最先给淮军装备当时较先进的军事装备,所以淮军为晚清的主力军队之一。

李鸿章在勾结外国侵略者抵抗太平军进攻上海的作战中,“其亲睹器械之利”,“深感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

”决心“取而用之”,向外国购买洋枪洋炮。

他分析“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弓矛小枪土炮,故不敌于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的重要原因。

李鸿章承认了落后的现实,正视中西方之间的差距,清醒的认识到要抵抗住外来的侵略,必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改变落后状况。

必须以自强为基础,以“富国强兵”的实力作后盾。

李鸿章的见解,不仅是十九世纪后期,中国封建统治者改变统治方式、巩固其反动统治的需要,也是“救时”、“救国”之要策。

于是,在李鸿章的运筹帷幄下,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等中国近代第一批军火企业纷纷出现,这些企业还大量聘请洋人做技术人员并购置外国先进机器来生产制造军火;同时在国内培养一些技术人员以逐步取代一些不合格的洋人技术人员。

中国的重工业发展不能忘记李鸿章。

又由于李鸿章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自己曾多次强调:要“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

”。

为了防范外敌,尤其是东邻日本的野心,于是北洋、南洋舰队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筹建,而北洋舰队与更是由李鸿章亲自一手经营,也是他一生花费最多,经营最久的事业。

到19世纪八十年代,李鸿章已成为外国商人的最大主顾,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辖下的北洋水师已拥有总吨数四万多吨,在当时可说是相当可观的一支真正舰队了。

李鸿章当之不愧为晚清军事近代化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中日甲午海战使北洋舰队重创。

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指挥失误也是他得卖国贼之骂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场战争也许注定要失败,根源不在李鸿章,而在腐朽的清政府,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机器已经没有太多精力与外敌抗衡。

有传言慈禧曾挪用北洋海军的经费用于私人享乐,在颐和园上她花了千万,国家危难之时,军费紧缺,若有千万补给军费,海战不致输得如此惨烈吧。

西方报纸有评论说:“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触目惊心,言中其实。

由于李鸿章贪恋权位,忠诚地执行慈禧太后妥协投降的外交路线,避战保船,乞求帝国主义出面干涉之误,加之北洋海军自身的腐败因素,各省大吏又“徒知划疆自守”的地域、派系之见等种种原因,致使北洋海军及所有海防设施也随甲午战争的失败而覆灭。

李鸿章误国、卖国之罪是不可饶恕的,但不等于所创办的近代海军、工程功绩也随李鸿章的卖国之名而被唾弃。

应该承认的事实是,这些军事设施、海防工程、北洋海军在反击外来侵略者的“炮战”、“海战”、“陆战”中都发挥了近代化人才和武器的威力。

李鸿章把学习西方的富国强兵之策,努力付诸实践,比起昏顽、愚昧、空喊“礼仪”治国、救国的封建顽固派,的确可称“鹤立鸡群”。

他的思想、言行并没有越出封建囹圄,但却给这种封闭的囹圄打开了一道缺口,代表并领着统治阶级中“不想灭亡”的那部分人,走出国门,顺应历史潮流不自觉地迈开了前进的脚步。

二、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引路者李鸿章除了经营以“求强”为目的的军工企业外,还开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

经费来源枯竭,原料燃料供不应求,转运维艰,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管理制度混乱等等,堵塞了军事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通道。

为了解决这一些问题,就必须为军事工业建立完整的近代工交体系。

因为“武器的生产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的”。

于是围绕军事工业而兴办民用企业的问题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李鸿章开始注意西方的政治制度,提出改变传统的思想方法和生产方式、注重商务,强调“自扩利源,劝令华商出洋贸易,庶土货可畅,洋商可少至,而中国利权亦可逐渐收回”,同外国侵略势力进行商战。

主张“购器设局,自行制造”,达到“敌洋产”、“收利权”,解决军事工业的原料、交通、资金饷源的匮困。

为此,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航运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矿务局、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一条铁路。

由他始终控制的这四大民用工业,在与外国侵略势力进行商战中,都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1)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招商局轮船公司”。

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

也是中国近代早期各类工矿交通企业中规模最大和最早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在建立以后的十几年中,所得利润“总共少入洋人之手者约三千万两”。

正因为如此,他遭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责难,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是要“把外国人从中国的沿海及内河贸易排斥出去”。

这虽是言过其实,排挤出去的目的并未达到,可总算收回了部分利权,打击了外国轮运对中国江海运输的垄断,还解决了清政府漕运和部分财政困难。

(2)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

作为大清惟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天津到大沽口之间开通,效果良好,此后电报事业逐渐扩充,几乎遍及各重要城市。

(3)李鸿章最早于1875年试开湖北阳城山煤矿和江西兴国铁矿。

1877年又奏准开采科尔沁铅矿,同年设开平矿务局,1881年正式成立,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用机器采煤的矿局。

该局产煤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也大量销往市场,获利甚厚。

到十九世纪末,总资产已近六百万两,是洋务派所办采矿业中成效最著者。

从此中国兵轮、商船及机器制造各局所需用煤不致远涉重洋购进,打破外资的控制。

(4)1879年李鸿章筹设织布局于上海。

上海开埠以后,“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城市镇,衣大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

李鸿章向清政府奏请表明创办织布局的目的,一方面是看到外资在华设厂办工业日增,生产效率高,获利丰厚,有利可图;但另一方面所表现的“稍分洋利”的动机和目标也不能忽视。

织布局的创办,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客观上起了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作用。

(5)为了开平煤矿运煤的需要,他奏准修筑自唐山煤井至胥各庄一条全长20里的运煤铁路,这是近代中国修成的第一条铁路。

同年又建议由海军衙门奏准修筑津通铁路,从此开创了中国近代自修铁路计划之始。

可见,李鸿章真不愧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人”,而他兴办的这些军用民用实业对中国近代的经济现代化进程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毕竟洋务运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改革开放”,李鸿章确实在那个时代中做出了他应有的贡献,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奠下了一定基础。

三、中国近代新型外交体制的奠基人中国的近代化外交是从李鸿章开始的,历史上中国与外国的外交关系基本上都是进贡关系,真正与世界列国“平等”外交应该是从李鸿章开始,李鸿章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先行者,那一时期的一代外交家。

曾出使过日本,晚年周游列国,与各国政要交往,“李之至德也,访俾斯麦,其至英也,访格兰斯顿,咸相见甚欢,皆十九世纪世界之巨人也”。

清与日进行《马关条约》商谈期间,日首相伊藤博文表示:必须要由恭亲王或李鸿章充任谈判全权代表,才能开议,否则清政府不必派代表前往。

于是清政府就派李鸿章前往日,“成功”完成《中日马关条约》后,李鸿章“声名鹊起”。

1896年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政府原拟派布政使王之春前往彼得堡参加典礼,但俄国政府表示,王之春“人微言轻,不足当此责”,要求改派李鸿章为专使。

于是李鸿章被任命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赴俄庆贺沙皇加冕,并前往英、德、法、美四国“联络外交”。

李鸿章奉命出使的消息一发表,西方列强便纷纷来电,请他先赴西欧和中欧。

俄国急派专使乌赫托姆斯基前往苏伊士运河迎候,把李鸿章接到俄国。

4月30日,李鸿章到达彼得堡,尼古拉二世亲自接见,给予最隆重的礼遇。

此后,又到西欧和俾斯麦、梅特涅等西方重要人物会晤,方返回中国。

李鸿章的这次西行,“世界之人,殆知有李鸿章,不复知有北京朝廷。

”可见李鸿章此行中尽现泱泱大国一代外交家之风范,得到外国的高度评价,所以李鸿章为晚清一代外交家,晚清与列强的“平等”外交确实是从李鸿章开始。

从李鸿章推行“和戎”外交的实际看,有得有失,而失远大于得。

他指挥过“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而以失败告终的甲午战争。

他亲手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除了《中日修好条规》、《中秘友好通商条约》等少数平等条约外,其他诸如《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均为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这些丧权辱国条约标志着中国从独立国向半殖民地沉沦。

对此,作为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的重要一员和晚清丧权辱国外交决策的参与制定者和主要执行人的李鸿章绝对难辞其咎。

李鸿章确实为中国近代外交的“第一人”,生逢于大清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都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所以梁启超在所写的第一本《李鸿章传》里,就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一代外交家,并是“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