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严复的“信达雅”和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一致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严复的“信达雅”和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

一致性

摘要:中西翻译理论各有其特点,尽管产生的背景不同,但因各自在实践中遇

到相似问题而彼此相通,本质一致。本文介绍了以严复的“信达雅”和纽马克的语

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从忠实于原文和重视读者两方面阐述了两者

翻译理论的一致性,以《圣经》中一例译句来分析“信”与语义翻译的一致性;以

汉语成语为例分析“达、雅”与交际翻译的一致性,得出严复“信达雅”和纽马克的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实质上殊途同归的结论。

关键词:信达雅;交际翻译;语义翻译

1.引言

罗新璋在《“似”与“等”》一文中说:“须知译本的优劣,关键在于译者,在于译者的才能,在于译者的译才是否得到充分施展。重在传神,则要求译者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神明英发,达意尽蕴。翻译理论中,抹杀译者主体性论调应少唱,倒不妨多多研究如何拓展译者的

创造天地,于局限中掌握自由。”中译论的综合性、宽泛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不但体现了中国人悟性思维的特征,而且也符合翻译实际:它们既简洁,又灵活,没有刻板的规定和硬性的“非此即彼”的划分,主要凭借对翻译的悟性来驾驭和把握。

西方的翻译理论相较而言更具有科学性,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源于比较

语言学。在语言学的范畴内,主要涉及语义学,所有语义学的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此外,他认为符号学、句法学、语用学等都会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翻译理论研究。

那么是否就说明中西双方的翻译理论只有区别而没有共同点了呢?其实不然,以严复的“信达雅”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为例进行比较,就会认识到其原理的是一致的,彼

此是可以相通的。

2.“信达雅”和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提出背景

笔者认为,严复“信达雅”提出的背景在于宣传与救亡图存,在于用西方先进思想唤醒“沉睡”的国民。我们知道,严复的一生,正是处于“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是中国受到

传统与西力的双重冲击的时代,产生了“民族救亡的危机意识”与思想解扭后“基本价值取向的

动摇”,进而推动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在转型时代,严复以他强烈的思想意识,通过翻译,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融合,在逻辑推理的科学观念、自由民主的政治思想、资

本主义的经济思想,以及以进化论为中心的社会学说等领域建构出一套严密的思想体系,其

理想是要以调适的方法,建立富强、自由与文明的新中国。按黄克武教授的说法,这种理论

超越了清末以来“中体西用”、“西学源于中国说”、“全盘西化”等理论。

笔者认为,纽马克提出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背景在于避免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冲突,缩

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受维果茨基的影响,纽马克反对过分强调语言社会层面的价值,而是把

语言看做思考和自我表达的工具,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形成了“交际翻译”的观点。并

在乔姆斯基的影响下,纽马克形成了“语义翻译”这一概念。这样其翻译思想的核心观念“交际

翻译”和“语义翻译”就是在这一时期就初步形成。

3.“信达雅”与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理论共同点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严复的“信达雅”一说有不同的理解。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第

一次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他说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以大难矣!顾

信矣不达,虽译尤不译也,则达尚焉。”一般来说,信”是指表达原文意义的准确性,译文应

忠实于原文思想;“达”指内容通达顺畅,使译文读者能够读懂、理解;“雅”就是语言风格必

须适应读者的要求,使其能看懂并乐于接受。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当代翻译家、翻译理论家。综观当前国内各家译论 ,援引纽马克翻译

论点者 ,不在少数。足见其翻译理论在中国受重视的程度。而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当为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所在。纽马克自称,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他对普通翻译理论最主要的贡献。“我

在翻译方面仅仅提出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对任何文本来说都合适。在交际翻译中,翻译

者用目标文本来表达和源语同样的效果;在语义翻译中,翻译者在目标文本句法结构和语义

方面允许的范围内,来表现源语言的真正语境意义。”

首先,“信”与语义翻译都主张对原文意义保持忠实。严复的“信”是指力求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忠实于原文,论及翻译时首标“信”义,主张“译文取明深义”,“不斤斤于字比句次”,把重

点放在原文的内容意义上,要求译文思想意义“不背原文”,这是符合了翻译的特殊性质。翻

译是一种再创作,重要的是“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并正确地表达出来。亦步亦趋完全按照原

文形式译下来只能说明没有透彻理解原文,会导致意义的丧失。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侧重点在语义二字,以翻译出原文文义为主要目标,最大可能忠实于

原文,表达出原文语义与结构并体现出原文语境。语义翻译与直译的区别是:前者尊重语言的

使用场合 ,后者却不考虑使用场合。纽马克在语义翻译中宣称,文本的形式是重要的,“一旦

改变的了形式,就歪曲了思想”但若是原文中有明显的错误,译者则要灵活处理。如果出现的原文是权威性的或是官方文件,译者应按原文意义去翻译,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如果出现错

误的原文是非权威性的或是非官方性文件,译者则可以直接改正原文中出现的错误。这实际

上都是对原文意义的尊重。

如《圣经》的一个译例:“John preached a baptism of repentance for the forgiveness of sins.”这里按照希腊原文的形式逐词翻译成名词性短语baptism of repentance, 反而造成意义上的模糊,使一般读者难以理解,没有达到正确传达原文意义的宗旨。若进行相应的词类转换,把

原句中接受宽恕和布道的受事“people”和宽恕罪过的施事“God”显性化,应该能更好地达到“信”的标准。

其次,“达、雅”与交际翻译都注重读者的兴趣和理解力。严复在阐述“达”旨时主张“词句

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若拘泥于原文字面,“仿此为译,必不可通”,并解释其理由:“至

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往往以单句译复句,以平列代主从,改第一人称为第三人称,化平实的叙述

为生动的描写,真正达到了通顺流畅的效果,增强了读者的兴趣和理解力。严复对“雅”的解

释是以“汉以前句法”,即指诸夏时通行全国的标准书面语。雅”的标准 ,不但因时而异,而且

因文而异,总之是要运用读者所最乐于接受的语言风格,使译文得以广泛流传,扩大影响,

正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译文之所以要求雅,就是为了“远行”,也就是说,要受到

广大读者的欢迎。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译文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性。

纽马克对交际翻译的定义是:“交际翻译试图用这样一种方式正确地传达原作的文中意义,使其内容与语言都可以很容易地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关于如何使原文内容更好地被读者所接受理解,交际翻译认为应“致力于重新组织译文的语言结构,使译文语句明白流畅,符合译文规范,突出信息产生的效果。”在纽马克看来,译者有权重新组织句法,调整原文的逻辑关系,以消除原文的晦涩难懂及重复之处。

交际翻译较主观 , 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 , 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 ,不给读者留下任

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比如:To add fuel to the fire 火上加油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To be on thin ice 如履薄冰

To praise to the skies 捧上天去

在这四例的翻译过程中,套用了汉语中常用的习语,使译语对读者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更加有效地传递了原句信息,达到了通顺、简洁、合乎译语习惯的效果,使不懂汉语的读者

更容易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就是交际翻译的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纽马克的“交流翻译”可以说是对“达、雅”最好的诠释了。其重点放在读者的理解和反应上。这种翻译可以摆脱原文语言形式的束缚,更好地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

使译文流畅、自然、简洁、明了,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这样的译文自然会受到读者

的欢迎。

4.结论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严复的“信达雅”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

论虽自成体系,各有所长,实则异曲同工,都强调以原文意义为中心,有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和相对性,其前提和目的也颇为相似。如今翻译理论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中西译论尽管

产生的背景不同,但因各自在实践中遇到相似问题而彼此相通,本质一致。我们始终认为,

强调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弘扬文化的民族独创风格,不但不会阻碍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