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严复的“信达雅”和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一致性

合集下载

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作者:宋丽显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07期【摘要】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盛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对翻译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尤其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交际翻译则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关键词】彼得 ·纽马克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直译和转译两家争鸣的大背景下,纽马克将翻译分成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大类,他还认为不论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片面强调其中一种都是不可取的,翻译应当因时制宜,因势制宜。

本文首先分别介绍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其次对其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

一、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简介语义翻译侧重点在语义二字,以翻译出原文文义为主要目标,最大可能忠实于原文,表达出原文语义与结构并体现出原文语境。

纽马克对语义翻译的定义是“在目的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的再现出来”。

采用语义翻译译出来的作品总是要逊色于原著,因为语义翻译既然想要保持原著的一切东西,就难免顾此失彼。

交际翻译是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一种翻译方式,它深入地发掘了语言的交际价值,为译者进行翻译工作提供了全新视角。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的翻译方法。

交际翻译理论的最大突破之处就在于它首次突出了语言交际价值的作用。

虽然交际翻译强调从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出发,使译文趋于流畅,更符合译文语言习惯,但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随意发挥。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比较区别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本质的区别在于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

交际翻译中翻译的基本单位是句子,不拘泥于源语言文化背景,具有主观性;语义翻译中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词,以源语文化为基础的,具有客观性。

交际翻译的关注点是目的语读者,为他们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使交际顺利进行,其译文通常是通顺易懂,规范自然,符合特定的语域范畴。

论严复翻译理念与翻译实践的矛盾及统一

论严复翻译理念与翻译实践的矛盾及统一

论严复翻译理念与翻译实践的矛盾及统一作者:李元沁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11期内容摘要:严复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政治家、教育家、翻译家,在其翻译赫胥黎名著《天演论》一书的过程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理念。

但由于严复所处的晚清时代的特殊性,严复的翻译实践又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意识形态色彩,这似乎跟他所主张的翻译理念有所冲突。

本文从严复所处的时代大背景出发,论证并剖析了严复翻译实践与其翻译理念看似相互矛盾的深层次背景,指出二者看似矛盾,但实则是统一的。

关键词:严复天演论信达雅目的论晚清在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时社会上正酝酿着一场政治和文化的巨变。

政治上,晚清制度腐败落后,政府已是垂垂老人、摇摇欲坠;文化上,国内各种势力把西式现代文明大量引入中国,对清廷或颠覆或拯救,混乱不堪。

与此同时,一场近代翻译运动也应运而生,严复便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除了政治家、教育家等头衔,严复还更多的被称为启蒙思想家,而他所具备的启蒙价值,正是体现在他翻译的西方先进作品中。

通过翻译《天演论》等大量介绍资产阶级思想的学术著作,进而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严复被誉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一.对严复翻译理念的当下再议以色列翻译理论家Gideon Toury指出,翻译标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被称为文本标准(textual norms),第二类被称作超文本标准(extratextual norms)。

[1]所谓文本标准就是译本本身,因为它是译者标准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而超文本标准则是译者或其他人士提出的半理论(semi-theory)以及批评性观点。

他还指出,这两类标准常常是有差距的,甚至往往会存在矛盾。

因此要弄清楚某一标准的确切含义,常常不能孤立地来看,更不可望文生义,必须结合译家的其他论述,特别是要结合他的实践。

严复的翻译理论及方法,概述在他翻译的《天演论》的“译例言”中,其首倡了“信、达、雅”的“三字真言”翻译标准。

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 219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山东科技大学/宋丽显【摘要】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盛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对翻译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尤其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交际翻译则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关键词】彼得 • 纽马克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直译和转译两家争鸣的大背景下,纽马克将翻译分成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大类,他还认为不论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片面强调其中一种都是不可取的,翻译应当因时制宜,因势制宜。

本文首先分别介绍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其次对其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

一、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简介语义翻译侧重点在语义二字,以翻译出原文文义为主要目标,最大可能忠实于原文,表达出原文语义与结构并体现出原文语境。

纽马克对语义翻译的定义是“在目的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的再现出来”。

采用语义翻译译出来的作品总是要逊色于原著,因为语义翻译既然想要保持原著的一切东西,就难免顾此失彼。

交际翻译是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一种翻译方式,它深入地发掘了语言的交际价值,为译者进行翻译工作提供了全新视角。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的翻译方法。

交际翻译理论的最大突破之处就在于它首次突出了语言交际价值的作用。

虽然交际翻译强调从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出发,使译文趋于流畅,更符合译文语言习惯,但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随意发挥。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比较 区别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本质的区别在于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

交际翻译中翻译的基本单位是句子,不拘泥于源语言文化背景,具有主观性;语义翻译中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词,以源语文化为基础的,具有客观性。

交际翻译的关注点是目的语读者,为他们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使交际顺利进行,其译文通常是通顺易懂,规范自然,符合特定的语域范畴。

浅议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

浅议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

浅议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作者:张珊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2年第07期【摘要】文章简介了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的提出,论证了“信达雅”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信”是翻译的本体论,“达”是翻译的方法论,“雅”是翻译的目的论。

作为翻译标准和翻译界的基本理论,始终是翻译界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一、前言纵观中国和西方翻译史,翻译的标准历来是丰富多彩,众说纷纭,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总的来说,最有影响的还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

虽然人们对此标准的理解和看法有所不同,但凡是谈到翻译标准的理论,始终没有脱离“信达雅”的范围,而且从总体上来说,对严复的翻译思想持肯定态度,或是吸收了他的翻译思想后又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他的翻译标准对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相信只要中国还有翻译,总还会有人念此‘三字经’!”二、严复及“信达雅”标准的提出谈到“信达雅”,不能不说说严复本人。

严复(1854-1921),字几道,名传初、又陵,后改名复,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早期留学英国。

“甲午中日战争”后,他开始试图通过翻译把当时先进的欧洲思想文化系统地输入给中国,以此“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启迪民众共赴救亡图存之大业,成为我国“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他的翻译选题多半是那些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社会科学著作,如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斯宾塞的《群学肆言》等。

严复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也”。

1898年是中国翻译史上值得特别纪念的一年。

这一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以单行本问世,同时刊行的是他的《天演论·译例言》。

在《天演论·译例言》中,他阐述了“信达雅”的要旨。

他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以严复的“信、达、雅”为标准探究如何完成好的译作

以严复的“信、达、雅”为标准探究如何完成好的译作

以严复的“信、达、雅”为标准探究如何完成好的译作作者:王华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1期王华(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根据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对布宁1933年诺贝尔奖获奖感言的四个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来说明译者的双语水平、文学常识、文化知识和翻译态度对译者进行翻译有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信、达、雅;诺贝尔奖演说词;蒲宁;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115-02[作者简介]王华,女,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概述严复的翻译理论主要体现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天演论·译例言》,郭延礼,2005)[1]所谓“信”,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忠实,换句话说,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可理解为译文的通顺畅达,要使读者能够清楚地明白译文,严复说,翻译“求其信,己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可见,“信”与“达”是相辅相成的,无“信”,何以求“达”,无“达”,似乎译文也就无所谓信不信了。

“雅”,通俗的理解就是写文章要有文采。

要做好翻译,就要将信、达、雅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翻译标准怎样变化,其内核还是“信、达、雅”[2]。

二、译者双语水平对翻译的影响1.译者外语水平有限,不能读懂其所要翻译的文章,那么他所翻译出来的作品,从作品里传达出给读者的信息,就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

意义与风格相均衡的翻译标准——严复“信、达、雅”之说的问题及改进

意义与风格相均衡的翻译标准——严复“信、达、雅”之说的问题及改进

严复 的 “ 信 、达 、雅 ” ,是从 中国古 代 的儒 家 经典 及 佛 经 翻译 中选 出的关 键 字 ,典 雅精 炼 的 同时具 有 多 义 性 , 内涵 丰 富 。不 过 ,在讲 求 核 心术 语 概念 清 晰 明确 的
当今 ,毋可否认 ,其使用存在诸多不便之处。
能将原著中的精微意 旨传达 出来 ,这是在当时中国社会 偏重文言之背景下的一种片面的看法。于是 ,后来的学
此经营,皆以为达 ,为达即所以为信也”,表示对过于深
奥 的原文 , 译 者可作适 当发挥 ,以便读 者理解 ,这种为达
也是为了信。关于这两处 “ 信”字,林璋 ( 2 0 0 0 : 3 ) 认为
前 者指 形式 ,即字 面意义 ;后者则是 指内容 。
上 的文章写作之要求作为了翻译标准。 综合先行研究 的诸多考证 , “ 信 、达 、雅”三字的 涵义大体 可概括为:信,即诚信 ,指译文忠实于原文 的 内容; 达, 即达 旨, 指译文传达作者的心意; 雅, 即雅正 ,
维 的定量描述, 以适应新 时代 的要求。 关键 词 :严复 :信达雅 :均衡 :翻译 :标准 中图分类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4 9 4 8( 2 0 1 4 ) 0 3 — 0 0 7 9 — 0 5

引言
关于 “ 达 ”字 ,根据 《 译例言》中的表述 ,理解 为 动词 “ 传达”较为合适② 。而在当前的很多翻译论著 中,
标准没有单 独设 立的必要,将 “ 信、 达、雅” 的三维标准简化为 “ 意义”与 “ 风格” 的二维标准.提 出 了 “ 翻译 =意义 × 风格 ”之公 式 形 式的标准。该标准 以追求翻译要 素的兼顾与均衡为理念。将 “ 信、达、雅 ”这 一基 于 中国古代文论 的印象 式评价, 转化为现代 数理式思

浅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浅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浅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作者:王彤来源:《北方文学·中旬》2013年第06期摘要:英国翻译家彼得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关联翻译。

本文主要介绍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纽马克首先将文本分为三类,由于每种文本的特点不同,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本文主要介绍这三类文本的特点以及翻译策略。

纽马克是一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所著的《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更是翻译学界的经典之作。

在本书中,纽马克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翻译的本质,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翻译的研究对象以及作用,隐喻的翻译及处理方法等内容。

其中他重点介绍了语义翻译以及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最核心的部分,是他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

纽马克将文本分为三类,分别是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

其中表达型文本的重点在于说话者运用这些话语表达其思想感情,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

这类文本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创造型的,主观的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想法,比如:严肃文学,权威言论,自传,私人信件等形式。

第二种文本为信息型文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这类文本的特点在于它是指代型,认知型,再现型,描述型,客观表达作者的想法。

这种文本可包含多种主题,例如学术论文,技术性术语,科普读物,艺术性读物,新闻报道等。

表达型文本有个人风格,如新颖的搭配,独特的用词,而信息型文本通常是用不带个人特色的语言写成,具有传统语言的语言特点。

这种文本的核心是“真实性”,人们关心的是作者说话的内容,而不是说话的方式。

与信息型文本相比,译者有更大的自由度。

第三是以读者为核心的劝说性文本,主要包括各类说明书,宣传性文字,广告,通知及其他劝说性文字等。

所谓“劝说性”,其核心是呼唤读者去行动,思考,感受。

呼唤型文本与表达型文本“以作者为中心”的思想刚好相反,呼唤型文本是以读者为中心,其特别强调可读性,希望读者能够接受,并做出一定的反应。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作者:李梦君来源:《商》2013年第14期摘要:在我国翻译界,影响最大的翻译标准当属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信”即译文忠实原文意思,“达”指译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意思通顺明白,“雅”指译文要选词得体,追求原文意境,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文章旨在简述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在中国和西方翻译界,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林林总总,其中,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翻译标准不仅为无数翻译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翻译界的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一、“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提出中国古代翻译事业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翻译题材少,即当时的翻译体裁大都是佛经翻译,由此带来的问题便是翻译理论空缺,而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出现的严复、林纾等一批翻译家,为翻译理论空缺这一尴尬境地带来了光明,严复、林纾等人不仅翻译的数目繁多,而且题材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艺等各方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的发展。

1898 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译例言》出版发行,在《天演论·译例言》中,他第一次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他说道:“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我们自此可以看出,严复所提倡的“信达雅”主要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准确表达原文意思,追求原文意境。

通过自身丰富的翻译经验,严复总结出的这一翻译原则在当时的翻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也仍为广大翻译实践工作者所肯定,“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深远意义。

二、“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内涵分析严复在阐述“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时,首先将“信”放在三原则之首,指出“信”即译文要忠实原文的意思,不删减,不歪曲,不随意添加,正所谓译文要“取明深义……而意义不背本文”,严复始终把译文忠实于原文的意义作为“信”的第一要义。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内容摘要】严复是中国历史上传播西学的第一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他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达”是翻译的目的,“雅”是翻译的语体选择。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翻译学者们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严复的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个特别的现象,那是特属于他所处的时代的。

因此我们对于他的翻译作品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给予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On Y an Fu’s Translation Thought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and Elegance【Abstract 】Yan Fu is the the first person in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history, is our country outstanding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sts. He thinks," the thre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elegance." " faithfulness"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remise and the foundation," expressiveness " i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Elegance is the ch oice of registers . Over 100 years , the three characters have being received with different views and judgements.Yan Fu's translation is the translation history of China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is the period in which he lived. We therefor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his works can be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give objective and fair evaluation.【Key words】Yan Fu;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elegance;translation thoughts严复(1853--1921)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译学理论家,是传播西学的第一人。

浅谈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

浅谈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
2017年 3月
西 部皮 革
文 化 与 探 索 浅 谈 复 的 翻 译 标 准 信 达 雅
郭 艳 华
(辽 宁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辽 宁 沈 阳 110136)
摘 要 :在 我 国翻译界 ,有许 多翻译 家和翻译理论 家,进行过大量 的翻译 实践 ,提 出过 众 多的翻 译标 准,对 于我 国的翻译事 业发展 进 步产生 了重要影 响。如鲁迅提 出的 “直译、硬译 ”的观点 ;傅 雷提倡的 “神似论 ”;钱钟 书提 出的 “化境说 ” 等等观点 ,为今 天翻 译发 展提供 了理论依据 。但追根溯源 ,不得不提到另一位 重要 的翻译 大家,严 复先生。他 不仅进行 了大量的翻译 实践 ,同时提 出了 “信 、达 、 雅 ”的翻译标准 ,在翻译历史长河中,熠熠 生辉 。本文就该翻译标准的提 出和 内涵进行分析 ,从 而对翻 译研 究有进一 步的认识 。
的思维 习惯 、符 合汉语 的表达 习惯 。译 文 要具 有 可 读性 ,不 能 是 估 屈 聱牙 的汉 语 。而达是 要在 信 的基 础上 进 行 讨论 ,同时 ,达 与 信 又 具 有辩 证统 一 的关 系 。如前 所述 ,信 要求 忠实 原 文 ,但 不 是 死 译 和 硬译 ,而是灵 活 的翻译 。所 以在具 体 的 翻译 实 践 中 ,首 先 要 综 合 理 解 分析原 作 ,掌握 原作 的思 想 内容 ,然后 将原 文 的句 子结 构 做 必要 的理 顺 和调整 ,最 后用地 道 ,符合 习惯 的汉 语 表 达 出来 。此 外 ,翻 译实 践 中 ,译 者会接 触 到不 同类型 的文本 ,如 果 想要 做 到 译 文通 顺 易懂 ,符 合汉 语表 达习惯 ,译 者就 需 要 对 两种 文 化 ,包 括政 治 ,经 济 ,人 文 ,风俗 ,法 律和 历史 等方 面有 一 定 的 了解 。作 为 一个 合 格 的译 者 ,不一定 精通 各 国的法 律 ,但 对 于 西方 的 罗 马法 和 大 陆法 要 有所 了解 ;不 一定是 政治 学家 ,但 对 于美 国的 三权 分 立 的政 体 、英 国 的君 主 立宪 制政体 应该 掌握 ;不 一定 是 科学 家 ,但 对 于 世界 科 学 领 域 内新 近的 动态 和事件 要熟 悉 。

论严复_信_达_雅_翻译思想

论严复_信_达_雅_翻译思想

收稿日期:2005-01-18 作者简介:冯立新(1970-),男,湖北大冶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翻译.论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冯立新(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 要:严复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是翻译之前提和基础,“达”是翻译之目的,“雅”是翻译之语体选择。

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判也是毁誉参半,莫衷一是。

同时,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并没有严格遵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主要源于其西学救亡的翻译动机和当时官僚士大夫对西学的排斥。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5)02-0131-04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几道。

1866年,他考入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被派往英国留学,学习海军。

留学期间,他广泛涉猎了亚当・斯密、约翰・穆勒、孟德斯鸠、达尔文、赫胥黎等人的经济、法律理论、进化论和逻辑学等新学说新思想,参观过英国议会、法院等制度设施,深入地了解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严复所处时代正是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时期,启蒙与救亡是中国近代两大主题。

为挽救危亡的中国,他大量翻译了西方著作。

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被人誉为“译界泰斗”[1]和“能熔中西为一冶”的第一人[2]1561。

他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信、达、雅”之翻译标准,对中国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1895年,严复开始翻译赫胥黎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并取名《天演论》。

他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他引用孔子的话,“修辞立诚”,“辞达而已”,“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并指出,信、达、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2]1322。

此翻译思想一出,即备受推崇,甚至被奉作翻译的“金科玉律”。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阐释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阐释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阐释严复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经历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看作是一个翻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准确理解, 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研究和认识严复的”信、达、雅”, 同样地有助于用其指导翻译的实践中提高翻译水平。

本文将从对严复翻译标准的新认识来重新阐释严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标签: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一.引言严复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他不但提出了在中国翻译界至今还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信达雅理论,他的理论及翻译”还为中国近代知识界、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然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他的译著在中国建构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理论基础。

但是对于他的翻译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

有人完全否定他的翻译(像傅斯年先生),但总体上来说,人们对他的译著评价还是很高的。

“信达雅”说, 是严复(1984)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译事三难: 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 则达尚焉。

” 在《译例言》的第三段严复又提出:”《易曰》: 修辞立诚。

子曰: 辭达而已。

又曰: 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 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 求其尔雅。

” 按照严复”信、达、雅”的标准, 翻译作品一定要做到内容信实、语言畅达、文辞典雅, 译文除了讲求准确以外, 还必须考虑语言的优美度。

二.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评价对于严复的”信、达、雅”的标准,长期以来,各家都有各家的见解。

有的对于”信达雅”全盘否定,也有的大部分肯定以及不否定。

首先,大多数的翻译理论家还是从某种层面上对”信、达、雅”的标准给予肯定的。

因为这个标准不仅是近百年来中国翻译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翻译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得以应用,并被广大翻译家所接受。

例如,我国翻译界前辈刘重德(1979)全面评析了严复”信、达、雅”三字原则。

对彼得·纽马克的语义和交际翻译的批判性评述

对彼得·纽马克的语义和交际翻译的批判性评述

对彼得·纽马克的语义和交际翻译的批判性评述摘要: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彼得·纽马克在他的代表作之一《翻译方法》中提出的两种主要翻译方法。

同时,彼得·纽马克根据其功能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并相应地从文本的主导功能的角度探讨了源文本的采用。

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纽马克的语义和交际翻译在缩小文化差异和促进文化传播方面是不恰当的。

本文旨在从融合文化因素的不同语言学观点对纽马克的“语义和交际翻译”理论进行介绍和批判性回顾。

关键词: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文化传播一、引言目前,当我们讨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时,总会提到尤金·奈达,他是其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

奈达的翻译理论,如“动态对等”学说,在译者中尤为流行。

相比之下,另一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却没有奈达那么出名。

事实上,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在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中也堪称独树一帜。

并提出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

他认为翻译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或技能。

本文将介绍彼得·纽马克,并回顾他在“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方面的主要论点,并重点关注他的理论中的一些不足。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他将跨文化交际理论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如功能语法、符号学和交际理论等应用于翻译研究。

他认为翻译更像是一门艺术或技能,而不是一门科学。

并在其代表作《翻译问题探讨》、《翻译教程》、《论翻译》中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他们在翻译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纽马克是典型的实践理论家。

他研究翻译理论的目的是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

他的翻译理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翻译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我认为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扩展了直译和意译的传统概念,有助于提出新的思路,为翻译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综述本节包含对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综述。

在《翻译探索》一文中,彼得·纽马克将翻译分为“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两种方法,从语言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探讨了实现不同“对等”的翻译方法。

翻译中“信、达、雅”三原则与关联原则的比较探究

翻译中“信、达、雅”三原则与关联原则的比较探究

翻译中“信、达、雅”三原则与关联原则的比较探究摘要:“信、达、雅”这三个翻译原则是当年严复提出来的三个基本翻译原则。

但随着翻译的发展,这种以语义学为基础的翻译指导原则逐渐显示出它的弊端,并不能很好的指导作为交流工具的翻译工作达到目的。

本文将借助一些翻译实例来比较“信、达、雅”翻译原则与关联原则,从而起到说明关联原则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关键词:翻译关联原则动态翻译一、现今两种流行翻译方法的概述当今翻译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的研究方法,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以规范为衡量尺度,以信达雅为旗帜和行动纲领。

另一种是文化研究方法,以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描写为己任,以宽容为旗帜和行动纲领。

后者是关心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相比之于传统的翻译学,他们忽略了作者本来要传达的意义,他们从本质上跨出了翻译的界线。

前者是紧扣文本进行的翻译活动,但就是对于同一个文本的翻译,两种翻译方法的立足点不同,那么提出的原则也大不相同。

二、以语义学为基础的“信、达、雅”原则的缺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语义学方法的翻译原则占了很长的主导时间。

从这个角度,我国的近代的严复很早就提出了他的翻译标准,即“信、达、雅”。

信者,忠实;达者,达意;雅者,传神也。

换言之,亦即准确、畅达、传神之意。

无独有偶,在半个世纪以后的奈达博士的翻译理论与严复有相似性。

他指出:“检验译文质量的最大标准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使读者正确理解原文信息,即“忠实原文”;二是易于理解;三是形式恰当,吸引读者。

”[1] 这三条理论与严复的翻译理论是惊人的相似。

这三个原则在很长的时间里作为一种指导原则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但是在现代时代快速的发展,翻译不只是对一些文字的翻译,对许多层不出穷的新文字的翻译也应该适应的,然而如果我们还是用以前的三个原则来做为翻译的原则。

例如:This section will discuss how to mount or unmount a file system. 有种翻译为:这一部分将讨论如何“增加或减少”一个文件系统。

功能对等视角下“信、达、雅”翻译标准新探

功能对等视角下“信、达、雅”翻译标准新探

功能对等视角下“信、达、雅”翻译标准新探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视角对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进行探究。

研究发现三者在形式和意义的取舍方面体现了功能对等原则,“信”指保存能够体现源语文本意义的形式;“达”则强调意义传达的完整性和重要性;“雅”体现了目标语读者对译者的影响。

三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标签:功能对等严复“信、达、雅” 翻译标准一、引言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历来为诸多研究者所关注,相关研究的焦点多集中于“信”与“雅”的矛盾关系中,其中对“雅”的理解更是众说纷纭。

葛传椝(1980)认为,说“信”也好,说“忠实”也好,翻译必须在把原文变成另一种文字时,做到不增、不减、不改。

朱光潜在深入研究严复的翻译观后也认为,“信”是“达”“雅”之首(朱光潜,1984:354)。

此外,周锰珍(2007)从目的论视角分析了严复“雅”的翻译标准,并根据目的的多样性研究了翻译标准的多元化。

笔者认为从功能对等的视角对“信、达、雅”翻译标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进行研究有一定空间。

故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结合实例分析,以期对严复的翻译三原则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功能对等理论与“信、达、雅”(一)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界,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一直备受关注,他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奈达,1982:12)所谓的“功能对等”是关于源语向目的语的转换的标准,即在翻译过程中,“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奈达,1982:5)。

换句话说,就是要在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避免机械翻译,实现两种语言在意义的传递上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可见,翻译是源语的形式与意义在目的语中的再现,而形式有可能妨碍读者对意义的理解。

为了明确“功能对等”的含义,奈达(1993:118)又将其分为“最高层次对等”和“最低层次对等”。

最高层次的对等指“译文达到的高度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原文时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的反应基本一致。

意义与风格相均衡的翻译标准——严复“信、达、雅”之说的问题及改进

意义与风格相均衡的翻译标准——严复“信、达、雅”之说的问题及改进
地 讲求 文 采 。 “ 达 ”可视 为 “ 雅 ” 的起 点 ,完 全 可 以包 括在 “ 雅 ”的范 围之 内。
者的特殊身份和职责绝不允许这种 ‘ 扭曲’现象的发生 , 它要求既要 ‘ 神似 ’,又要 ‘ 形似 ’,即意义等值 ,形
式 对应 ,反 映等 效 ”,这 是一 种 天真 的奢望 。在 现实 中 , 往 往无 法做 到 既 “ 神似” 又“ 形 似 ”, 译 者受 到种 种制 约 , 不 得 不对 原 文进 行 某种 “ 扭 曲” 。我 们需 要 考虑 的实 际 问题 是 ,在 “ 神 似 ”与 “ 形 似 ”难 以兼顾 时 ,如 何 能 够
那是 ‘ 中介 者 ’的 理性 行 为 ,是 间接 的 ,服 务性 的 ,译
如 果将 “ 雅 ”解 释 为译文 语 言规范 并具 有 文采 的话 ,
“ 雅 ”和作 为 “ 通 顺 ”之 意 的 “ 达 ”则 都是 针 对译 文 的
语 言特 点 。通 顺 是文 字 的最 低 要求 ,在 其 基础 上 再适 当
指 “ 处 于二 元之 间 的一 种 与各 种 相关 因素都 平衡 、协 调 得恰 到好 处 的状 态 ” ,由对 翻译起 限定作 用 的具 体 条 件
《 天演 论 》 是严 复早 期 的 翻译作 品 , 学 界对《 译 例言 》
的看法也并不一致 。至少可 以说 , 《 译例言 》的论述
维 的定量描述, 以适应新 时代 的要求。 关键 词 :严复 :信达雅 :均衡 :翻译 :标准 中图分类号 :H 0 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4 9 4 8( 2 0 1 4 ) 0 3 — 0 0 7 9 — 0 5

引言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关键词】信、达、雅翻译标准辩证关系方法论一、前言纵观中国和西方翻译史,翻译的标准历来是丰富多彩,众说纷纭,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总的来说,最有影响的还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

虽然人们对此标准的理解和看法有所不同,但凡是谈到翻译标准的理论,始终没有脱离“信达雅”的范围,而且从总体上来说,对严复的翻译思想持肯定态度,或是吸收了他的翻译思想后又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他的翻译标准对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相信只要中国还有翻译,总还会有人念此‘三字经’!”[1]二、严复与“信、达、雅”中国在19、20世纪之交酝酿着一场文化巨变,同时一个翻译运动也应运而生,严复便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严复(1853-1921)是中国近代学者和启蒙思想家,被誉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大量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著作,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一书,被誉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在社会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说法。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故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毋庸置疑,“信、达、雅”却有其独到之处,但“信、达、雅”作为一种翻译理论独步中国翻译界达100年之久却是在世界上绝无先例的。

[2]三、“信、达、雅”之解读第一,严复本人并不以《天演论》汉语文本为翻译,而称之为“达旨”;而其所以求“信”而外更求“达”、“雅”,是由于需要取得当时的读书人社会认可,以便向专制主义的中国宣传西方的先进理论和思想。

第二,严复最初提出“信、达、雅”并不是作为翻译标准提出来的,是在译《天演论》时,深感自己的局限,感叹了翻译三难“信、达、雅”,他本人并不真以“信、达、雅”为翻译的金科玉律,反倒是警告后来者不要学他,不要拿他“达旨”的译本做“口实”;第三,在鲁迅看来,严复并未把“信、达、雅”坚持到底。

浅谈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及运用

浅谈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及运用

浅谈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及运用摘要:本文简略地分析和评价了由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两个概念,通过比较它们的差异,试图阐明两者的具体应用方法,语义翻译更注重对原文文本的忠实;而交际翻译更注重如何能让译著的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阅读感觉,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更重视原文形式带来的影响,而后者更强调原文的内容的真正含义。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区别只是相对的。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为了求最佳的翻译效果,通常会交替选择使用这两种方法。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差异一、引语翻译是文化交流悠久的活动之一,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在沟通国际间交流、丰富人类文化、促进文化趋同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翻译涉及作者和译者,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

在文化趋同过程中,不同文化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交叉和碰撞,从而给语言翻译者带来困难。

那么在熟悉两种文化的同时,译者是应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忠实于原语文本,尽量多地采用语义翻译,还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异语文本为中心,多使用交际翻译呢?本文欲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与联系入手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定义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1981年出版的《翻译问题初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书中首次引入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个概念。

语义翻译指译者在译语的语义规则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

它以原文为依归,力求保留源语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因而译文与原文的形式和风格更为接近。

而与之相对应的交际翻译则试图使译文对译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文对源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它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的读者对象,主张根据文本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理论应用于外贸英语翻译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理论应用于外贸英语翻译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理论应用于外贸英语翻译作者:陈姗姗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7期【摘要】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著名翻译家,他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即“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历来广为各大家使用。

《外贸英语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课程中涉及大量的外贸翻译,从严复“信,达,雅”的角度规范外贸英语的中英翻译,有利于本门课程的教学,也助于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从事外贸工作。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 “三美”原则英译赏析严复《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各种涉外合同协议、公函、书信、通知、电报、演讲等日益增多,使得外贸英语在国际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贸英语翻译也越来越重要。

一、严复简介及“信,达,雅”原则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

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李克强曾这样评价严复:“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严复的“信达雅”和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一致性摘要:中西翻译理论各有其特点,尽管产生的背景不同,但因各自在实践中遇到相似问题而彼此相通,本质一致。

本文介绍了以严复的“信达雅”和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从忠实于原文和重视读者两方面阐述了两者翻译理论的一致性,以《圣经》中一例译句来分析“信”与语义翻译的一致性;以汉语成语为例分析“达、雅”与交际翻译的一致性,得出严复“信达雅”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实质上殊途同归的结论。

关键词:信达雅;交际翻译;语义翻译1.引言罗新璋在《“似”与“等”》一文中说:“须知译本的优劣,关键在于译者,在于译者的才能,在于译者的译才是否得到充分施展。

重在传神,则要求译者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神明英发,达意尽蕴。

翻译理论中,抹杀译者主体性论调应少唱,倒不妨多多研究如何拓展译者的创造天地,于局限中掌握自由。

”中译论的综合性、宽泛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不但体现了中国人悟性思维的特征,而且也符合翻译实际:它们既简洁,又灵活,没有刻板的规定和硬性的“非此即彼”的划分,主要凭借对翻译的悟性来驾驭和把握。

西方的翻译理论相较而言更具有科学性,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源于比较语言学。

在语言学的范畴内,主要涉及语义学,所有语义学的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

”此外,他认为符号学、句法学、语用学等都会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翻译理论研究。

那么是否就说明中西双方的翻译理论只有区别而没有共同点了呢?其实不然,以严复的“信达雅”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为例进行比较,就会认识到其原理的是一致的,彼此是可以相通的。

2.“信达雅”和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提出背景笔者认为,严复“信达雅”提出的背景在于宣传与救亡图存,在于用西方先进思想唤醒“沉睡”的国民。

我们知道,严复的一生,正是处于“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是中国受到传统与西力的双重冲击的时代,产生了“民族救亡的危机意识”与思想解扭后“基本价值取向的动摇”,进而推动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

在转型时代,严复以他强烈的思想意识,通过翻译,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融合,在逻辑推理的科学观念、自由民主的政治思想、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以及以进化论为中心的社会学说等领域建构出一套严密的思想体系,其理想是要以调适的方法,建立富强、自由与文明的新中国。

按黄克武教授的说法,这种理论超越了清末以来“中体西用”、“西学源于中国说”、“全盘西化”等理论。

笔者认为,纽马克提出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背景在于避免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冲突,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受维果茨基的影响,纽马克反对过分强调语言社会层面的价值,而是把语言看做思考和自我表达的工具,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形成了“交际翻译”的观点。

并在乔姆斯基的影响下,纽马克形成了“语义翻译”这一概念。

这样其翻译思想的核心观念“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就是在这一时期就初步形成。

3.“信达雅”与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理论共同点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严复的“信达雅”一说有不同的理解。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第一次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他说道:“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以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尤不译也,则达尚焉。

”一般来说,信”是指表达原文意义的准确性,译文应忠实于原文思想;“达”指内容通达顺畅,使译文读者能够读懂、理解;“雅”就是语言风格必须适应读者的要求,使其能看懂并乐于接受。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当代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综观当前国内各家译论 ,援引纽马克翻译论点者 ,不在少数。

足见其翻译理论在中国受重视的程度。

而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当为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所在。

纽马克自称,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他对普通翻译理论最主要的贡献。

“我在翻译方面仅仅提出这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对任何文本来说都合适。

在交际翻译中,翻译者用目标文本来表达和源语同样的效果;在语义翻译中,翻译者在目标文本句法结构和语义方面允许的范围内,来表现源语言的真正语境意义。

”首先,“信”与语义翻译都主张对原文意义保持忠实。

严复的“信”是指力求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忠实于原文,论及翻译时首标“信”义,主张“译文取明深义”,“不斤斤于字比句次”,把重点放在原文的内容意义上,要求译文思想意义“不背原文”,这是符合了翻译的特殊性质。

翻译是一种再创作,重要的是“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并正确地表达出来。

亦步亦趋完全按照原文形式译下来只能说明没有透彻理解原文,会导致意义的丧失。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侧重点在语义二字,以翻译出原文文义为主要目标,最大可能忠实于原文,表达出原文语义与结构并体现出原文语境。

语义翻译与直译的区别是:前者尊重语言的使用场合 ,后者却不考虑使用场合。

纽马克在语义翻译中宣称,文本的形式是重要的,“一旦改变的了形式,就歪曲了思想”但若是原文中有明显的错误,译者则要灵活处理。

如果出现的原文是权威性的或是官方文件,译者应按原文意义去翻译,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如果出现错误的原文是非权威性的或是非官方性文件,译者则可以直接改正原文中出现的错误。

这实际上都是对原文意义的尊重。

如《圣经》的一个译例:“John preached a baptism of repentance for the forgiveness of sins.”这里按照希腊原文的形式逐词翻译成名词性短语baptism of repentance, 反而造成意义上的模糊,使一般读者难以理解,没有达到正确传达原文意义的宗旨。

若进行相应的词类转换,把原句中接受宽恕和布道的受事“people”和宽恕罪过的施事“God”显性化,应该能更好地达到“信”的标准。

其次,“达、雅”与交际翻译都注重读者的兴趣和理解力。

严复在阐述“达”旨时主张“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若拘泥于原文字面,“仿此为译,必不可通”,并解释其理由:“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

”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往往以单句译复句,以平列代主从,改第一人称为第三人称,化平实的叙述为生动的描写,真正达到了通顺流畅的效果,增强了读者的兴趣和理解力。

严复对“雅”的解释是以“汉以前句法”,即指诸夏时通行全国的标准书面语。

雅”的标准 ,不但因时而异,而且因文而异,总之是要运用读者所最乐于接受的语言风格,使译文得以广泛流传,扩大影响,正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而译文之所以要求雅,就是为了“远行”,也就是说,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译文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性。

纽马克对交际翻译的定义是:“交际翻译试图用这样一种方式正确地传达原作的文中意义,使其内容与语言都可以很容易地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关于如何使原文内容更好地被读者所接受理解,交际翻译认为应“致力于重新组织译文的语言结构,使译文语句明白流畅,符合译文规范,突出信息产生的效果。

”在纽马克看来,译者有权重新组织句法,调整原文的逻辑关系,以消除原文的晦涩难懂及重复之处。

交际翻译较主观 , 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 , 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 ,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比如:To add fuel to the fire 火上加油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To be on thin ice 如履薄冰To praise to the skies 捧上天去在这四例的翻译过程中,套用了汉语中常用的习语,使译语对读者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更加有效地传递了原句信息,达到了通顺、简洁、合乎译语习惯的效果,使不懂汉语的读者更容易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就是交际翻译的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纽马克的“交流翻译”可以说是对“达、雅”最好的诠释了。

其重点放在读者的理解和反应上。

这种翻译可以摆脱原文语言形式的束缚,更好地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使译文流畅、自然、简洁、明了,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这样的译文自然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4.结论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严复的“信达雅”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虽自成体系,各有所长,实则异曲同工,都强调以原文意义为中心,有一定的灵活操作性和相对性,其前提和目的也颇为相似。

如今翻译理论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中西译论尽管产生的背景不同,但因各自在实践中遇到相似问题而彼此相通,本质一致。

我们始终认为,强调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弘扬文化的民族独创风格,不但不会阻碍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而且恰恰有益于真正实现多样的、共存互补的文化。

因此,也只有使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我们翻译学研究不断发展更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1]Newmark,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Pergamon Press, 1981.[2]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l(UK) Ltd. 1987.[3]劳陇.“殊途同归”—试论严复、奈达、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一致性[J].外国语,1990.[4]杨世焯.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福建外语,1989,(3).[5]沈苏儒.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6]贺麟.严复的翻译.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作者简介:曹雅雯(1995年—),女,山东省青岛人,青岛市崂山区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