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信任研究文献综述2100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信任研究文献综述

1 人际信任的概念

1.1 国外学者的观点

目前,国外学者对人际信任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和行为学两个方面展开:

Rotter、Sabel和Wrightsman等人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认为,人际关系中的信任是通过个体心理特征(如期望、信念、信心等)来表达的。Rotter认为信任是一种普遍的期望,个人相信另一个人的承诺、言语、书面或口头表达是可靠的。Sabel认为信任是交往中双方所共同持有的信心,相信彼此都不会利用对方的弱点。Wrightsman 则认为信任是一部分信念,这种信念构成个人的一种特质,他觉得一般人都是善良、有诚意并信赖别人的【1】。

德斯奇(Deutsch),霍斯摩尔(Hosmer)和鲍勃(Barber)等学者从行为层面来探讨人际信任。人际信任被他们理解为对情境刺激的反应行为,其中暗含了个体是根据对外界情境刺激所做出的判断来做出是否对他人采取信任的决定的,而这种判断有可能导致非理性的行为。德斯奇(Deutsch)"囚徒困境"的实验研究显示,人际信任可以通过他人的合作行为来表现。霍斯摩尔提出人际信任是个体在面对不可预知事件时所做出的非理性选择行为。鲍勃认为人际信任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心理期望,是在后天的社会互动活动中习得的。

人际信任既有心理方面的,也有行为方面的,国外学者认为人际信任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而这种信任主要是受个人自身信念的影响,对个人和他人的信任,个体本身的信任直接影响个体是否更容易与他人合作,或者是否更容易表现出信任行为。人际信任既有心理方面的,也有行为方面的,国外学者认为人际信任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而这种信任主要是受个人自身信念的影响,对个人和他人的信任,个体本身的信任直接影响个体是否更容易与他人合作,或者是否更容易表现出信任行为。

1.2 国内学者的观点

国内学者张建新、梁觉、张妙清等从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出发,从认知的角度认为人际信任是一种心理期望。它预期人际交往中的一方会在“竞争或合作”这种不可预知的情况下期望另一方与自己合作【9】。杨中芳、彭酒清将人际信任定义为人际交往中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对对方履行委托义务和责任的一种安全感【10】。此外,魏晓娅认为,人际信任不仅是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而且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础上的,是双方对人性的态度【4】。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人际信任是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其发展直接受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是在不了解他人意图和行为动机的情况下是否进行交往的认知或情感判断。

2人际信任的理论研究

目前,有关人际信任理论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文化决定论:认为人际信任是一种期望,它产生于一个具有道德行为准则和诚实合作的社区中,取决于群体成员的素质和他们共同遵守的规则。信任产生于习俗、传统和宗教,不能通过简单的理性投资决策来获得。信任是文化伦理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无论什么社会都有自己的文化代码,信任作为文化代码的一部分,具有承袭性特征。处在不同的文化道德环境中的人,信任的程度和模式也不同。第二是认识发生论:艾瑞克森(Erikson)、吉登斯(Giddens) 等人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人际信任的过程。他们认为人类的信任源于早期的童年经历,其中最重要的是婴儿和监护人之间的关系。婴儿所面对的世界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照顾者的行为直接影响婴儿的心理发展。如果照顾者定期细心地照顾婴儿,婴儿就会产生对秩序的期望,这种期望被称为信任;然而,如果一个婴儿没有得到照顾者的良好照顾,它对安全的需求可能得不到满足,它可能会经历持续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它可能会成长为孤僻和缺乏信任。因此,幼儿时期形成的信任是人类的基本信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有其他形式信任的基础。第三是道德基础论:认为信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熟人的“战略信任”,即基于过去交往的仪式化信任和习惯性信任;另一种是对陌生人的“道德信任”,反映了一种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相信自己不认识的人,即使被别人背叛,也会保持对别人的信任感。

以上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人际信任的一些基本特征。国内外对人际信任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近年来,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大多停留在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关系水平等变量上,较少涉及人际信任的差异和影响因素,如认知风格、情绪状态等,这类影响人际信任的因素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有必要探讨情绪智力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彝族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黄园媛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0636

[2]辛自强周正.大学生人际信任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科学

展,2012,20(3):344-353.

[3]周鹏生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41-144

[4]民族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人格特质的关系杨晓萍,赵郝锐(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5] 王晓钧,刘薇.梅耶-沙洛维-库索情绪智力测验( MSCEITV 2.0) 的信度、结构效度及应用评价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8( 28) : 91-95

[6] 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

[7]徐燕,张进辅.巴昂的情绪智模型及情商量表简介[J].心理科学,2002( 25) : 332-335.

[8]情绪智力: 概念、理论、测量及提升策略周慧(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重庆400065)

[9]张建新,张妙清,梁觉殊化信任与泛化信任在人际信任行为路径模型中的作用. 心理学报,2000,32 (3):311-3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