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风度及文章
魏晋风度的作文
魏晋风度的作文你要是能穿越回魏晋时期,那可就像闯进了一个超级酷炫又怪诞的大派对。
魏晋风度这玩意儿啊,就像一杯混合了各种奇特味道的美酒,闻着就上头。
先说这魏晋时期的人穿衣服吧,那叫一个任性。
男人们一个个宽袍大袖的,走起路来就像在飘。
你看那竹林七贤里的嵇康,穿着一身松松垮垮的长袍,头发也不怎么好好梳,就那么披散着,可人家往那一站,就是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这衣服啊,仿佛不是为了保暖或者遮羞,而是一种表达自己对这世界态度的工具。
他们觉得,在这乱世之中,何必拘泥于那些规规矩矩的服饰呢?我就要穿得自在,穿得潇洒,就像在对老天说:“你看,这混乱的世道我管不了,但我自己的穿着我还不能做主吗?”再说说他们的行为举止。
那可真是不走寻常路。
这些魏晋名士们,高兴了就放声大笑,难过了就嚎啕大哭,完全不顾及旁人的眼光。
就像刘伶,这人可有意思了。
他喜欢喝酒,常常坐着一辆鹿车,带着一壶酒,还让仆人扛着锄头跟着他,说:“要是我醉死了,你就随便挖个坑把我埋了吧。
”这在咱们现代人看来,简直是疯了啊。
但在魏晋,这就是一种风度,一种对生死看淡,对生活随性的风度。
他们觉得生命充满了无常,既然如此,又何必活得那么小心翼翼呢?不如痛痛快快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还有啊,魏晋时期的人聊天那也是一绝。
他们喜欢清谈,这可不是咱们平常唠家常。
清谈那可是充满了高深的哲学思想、文学才华的较量。
一群人坐在竹林里或者庭院中,就开始谈论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什么“有”和“无”啊,“名教”与“自然”啊。
他们谈论的时候,那表情可严肃了,就像在探讨宇宙的终极秘密。
有时候为了一个观点,能争得面红耳赤,但是又不会真的生气。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智慧之战,大家都在这个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思想境界。
而且啊,魏晋时期的人对友情也是特别纯粹。
竹林七贤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们七个人性格各异,有的激进,有的内敛,但却能在那片竹林里结下深厚的友谊。
他们一起喝酒、弹琴、吟诗、谈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互相扶持。
对魏晋风度的看法
对魏晋风度的看法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魏晋风度使得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观念更加开明,他们格外注重道德修养,强调“仁政”“文德”,重视心态的整体构建,着重文化修养,强调贤行、仁义、无私,也是我们现在主张的一种“新理念”,我认为其中的“文德”是特有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支持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完美,创建了魏晋文化的更新。
此外,魏晋风度表现出的慈悲之心也是很让人感动的,他们努力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社会,他们关注贫穷家庭,慷慨解囊,还有例如贤臣苏秦景县给予农民的丰厚恩惠,其他诸如此类的事例颇多,无不令人倍感赞叹。
总之,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自由思想开拓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新高度,令中国文化有了深远的影响,也让我们能够学习到魏晋风度,即以仁义、文德、托贫以及团结等良好的精神观念,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为更好地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努力。
- 1 -。
一帘幽梦—论魏晋风度
一帘幽梦—论魏晋风度听说过一种怪现象,就像人皆向往贤君如尧舜,治世如三代,那就是文人骚客口里长盛不衰的魏晋风骨,那种听起来潇洒出尘,飘逸绝伦的意境,羽扇纶巾,焚香品茗,甚至于驾车出游,也不忘潘安的掷果盈车,抑或是阮籍的穷途之哭。
不过想起,现在又流行起来的酌古谈今这种雅好,也只能是追溯到那个清谈盛行的时代了。
但是真正的风度,是该如此玩世吗?少时读世说新语,直以为是一本名人轶事,乃知魏晋时期人物风俗,一则诙谐,二则高妙,诚然这是佛老兴起的产物,但这仅仅是我不假思索的历史世界,但我并不理解这样一种思想是如何披靡的。
曾经笑杀荀令公之子荀灿的孟浪皆是佛老无度,而今细细想来,在一个没有安全感乃至充斥着绝望与背叛的时代,与所有的士族一样,荀家也无法摆脱这种命运,只好嬉笑怒骂,来湮没心底的恐惧和愤慨,终究是无法抵抗的积重难返。
在动乱的年代可以让人口缩减至三之一,面对这种数字,因为无法想象而带来的寒意,逐渐退化成口头上津津乐道的符号,仅仅用生灵涂炭来描述,是言不及义的谬论,身为文人,在一桩桩血案前能做到什么?抬棺死谏?归隐山林?这两者都是司空见惯的责任归宿,但是这里有另一条道路——大隐于市。
由佛老来提供一种物我两忘的空间,给这些绝望的儒生,品尝世间无奈的味道。
我并不想谈玄风的兴起,或者魏晋风骨的败絮其中,而是在孤独一人的时候,会偶尔逸兴遄飞,想到那个时代,用以掩盖悲凉的雅量高致,像谢太傅淝水畔的棋枰,演绎得再怎么完美,都暴露在折断的屐齿下,还有顾荣乱军中的羽扇纶巾,王子猷大火前的端坐不动,其实不过是沽名钓誉,在这些浮夸虚伪里,有一个人却始终让我难忘,那就是出身寒庶的桓伊,没有东床坦腹或者蓄妓东山那样的表面文章,他不过是简单地随着时代的脉动前进,我从他在王子猷对面不卑不亢的一曲梅花三弄和廷宴上顿挫激昂的怨歌行中听到了,他作为君子的自尊豁达,还有一片诚心,清澈见底。
魏晋风度要全在一人身上,我倒希望是桓子野了。
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美具,这种评价对于他来说十分多余,因为这种溢美到烂俗的空话已经失却了大家的信赖,能够表现桓伊的也只有那句——子野可谓一往而情深。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说起魏晋风度,那可真是一段独特而迷人的历史画卷。
在我看来,魏晋时期就像是一个充满个性与自由的大舞台,上面的人们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才情与性情。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魏晋时期那些文人雅士们的率真洒脱。
就拿“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来说吧。
这刘伶啊,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他却有着一颗无比豁达的心。
他特别喜欢喝酒,简直把酒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之水。
有一次,他居然让仆人扛着锄头跟在他身后,并且放话说:“要是我喝死了,就地把我埋了就行!”您瞧瞧,这是何等的豪放不羁!还有那王羲之的。
想象一下,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群文人雅士相聚在兰亭这个美丽的地方。
曲水流觞,吟诗作对,好不惬意!王羲之在微醺之时,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千古佳作。
那流畅的线条,飘逸的字体,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当时轻松愉悦的氛围。
他们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专注于当下的美好,享受着自然与艺术带来的快乐。
魏晋时期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是别具一格。
男子们也会涂脂抹粉,精心打扮自己。
这在当时可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他们认为,美不仅仅是女子的专利,男子同样有追求美的权利。
这种对于美的开放态度,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再说说当时的服饰吧。
宽袍大袖,随风飘动,走起路来那叫一个潇洒。
女子们的服饰更是精美华丽,各种花纹刺绣,彰显着她们的优雅与高贵。
而且啊,他们对于配饰也十分讲究,玉佩、香囊,每一样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说到魏晋风度,就不得不提魏晋时期的清谈。
一群人聚在一起,谈论着哲学、人生、艺术,那场面简直比现在的学术研讨会还要热闹。
他们各抒己见,思维碰撞,不在乎输赢,只在乎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契合。
让我给您讲讲我曾经在书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清谈的小故事。
有一次,王弼去拜访何晏,两人就“老子”的思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何晏原本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对老子的理解已经很深刻了。
可王弼却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让何晏听得是目瞪口呆。
最后,何晏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王弼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魏晋风度作文素材
魏晋风度作文素材《魏晋风度作文素材》素材一《竹林七贤的洒脱生活》竹林七贤那可真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就说嵇康吧,那是个又帅又有才华的人。
他整日里穿着件松松垮垮的长袍,头发估计也不怎么精心梳理,就那么随意地披散着。
他可不在乎什么世俗的眼光。
我记得我去一个古镇游玩的时候,看到一个小角落,那有点像我想象中嵇康他们会呆的那种清净地儿。
有几棵竹子,长得郁郁葱葱的。
突然就觉得嵇康他们在竹林里大概也就是这样自在的状态。
嵇康喜欢打铁,他就那么光着膀子,在院子里叮叮当当地打铁。
山涛来找他做官,他都拒绝了。
觉得官场那些繁文缛节太拘束,哪有在竹林里和兄弟们喝酒、谈玄、打铁来得畅快。
旁边阮籍呢,喝着酒,眼睛半眯着,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些哲学思想之类的,也不管旁人懂不懂。
他们就这样在竹林里,有时候也不说话,就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一起看看天空,听听鸟叫,真的是超级洒脱。
像我们现在的人啊,很多时候为了钱和名利忙得晕头转向,可人家竹林七贤就只为自己心中那点纯粹的快乐生活,无拘无束的。
素材二《王徽之的随性而为》王徽之也是很有魏晋风度的主儿。
他住在山阴的时候,有一天夜里大雪纷飞。
雪下得贼大,把屋子都映得白白的。
他半夜醒来,觉得这样的雪景不能辜负啊。
就突然想去拜访自己的朋友戴逵。
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出门了,坐着船就往戴逵家去。
这一路那可老费劲了,船划啊划,雪还不停。
我曾经在冬天的时候,半夜被窗外的雪景吸引住了。
那时候我就特别能理解王徽之那种冲动。
不过我也就是站在窗前看了会儿,哪有他那么大的行动力。
他划了一整夜的船,好不容易到了戴逵家门前。
结果呢,他连门都没敲,扭头就回了。
别人问他为啥,他说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出门的,现在兴致没了,就回来了,多随性啊。
他根本不在乎自己这一折腾是不是白费功夫,只遵从自己当下的心情。
而我们现在做事通常都是有很强的目的性的,像他这样随性的还真不多见。
素材三《刘伶的狂人之举》刘伶可是个狂人,他的好酒程度简直超乎想象。
高中语文论文“无所不为”——小谈“魏晋风度”
“无所不为”——小谈“魏晋风度”盈盈水畔,竹影摇曳,白衣公子,宽袍长衣,抚琴长叹,慷慨而有余哀;翔鸟悲啼,秋风四起,飘飘仙人,藉酒慰神,揽衣徘徊,忧思而独伤心。
印象中,魏晋总似有仙人之气,空气中,总有酒香阵阵,药香袅袅,而魏晋之人,总是散发赤足,不拘一格,或“脱衣裸形”、或“扪虱而谈”、或“人猪共饮”、或“居丧无礼”……这些行为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正是这些构成了魏晋风度。
魏晋高人,正是用看似荒诞的行为来表达对人生的探询,表达对自我的珍视、对生命的热情。
魏晋风度,真性情也。
魏晋人是率性而为的,这些行为有时候怪,有时候狂。
《世说新语》较好地记载了当时魏晋人士的生活:王子猷雪夜乘船出访戴安道“造门不前而返”、嵇康将客人“晾”在一边只顾锻铁、蔡子叔当众把谢万石连同坐垫一齐掀翻在地,刘伶恒纵酒放达脱衣裸形……《世说新语·雅量》篇记载的一则故事耐人寻味:“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
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
客至,屏当(挡)未尽,余两小篾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
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阮遥“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的叹息,传递出了这位名士对于生命的一种彻悟。
人生只不过著几双木屐的光阴,为什么不好好珍视呢?又何必强迫自己去做违背自然性情的事情呢?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人士,无论是阮籍还是嵇康,都是潇洒随性的,但是其内心却是苦痛的,飘飘欲仙,醉生梦死,但梦醒后,等待他们的只有伤悲。
喝酒吃药,无非是在梦与现实的边缘徘徊。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是何等的清闲,何等的洒脱,但不久之后,听到的却是“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可怜的阮籍只能“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还是放不下,他们的情感像一条结了冰的河,表面上是那么平静、从容、淡泊,但在坚冰下面的河床深处,却始终流淌着汩汩的深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魏晋人面对长期的战乱,生命的离去显得太容易了,所以,人们开始感叹生命的短暂。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
我眼中的魏晋风度作文说起魏晋风度,那可真是一段让人着迷的历史篇章。
在我心里,魏晋风度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却又透着神秘气息的画卷,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想象一下那个时代,士族们身着宽袍大袖,行走间衣袂飘飘,那是怎样的一种潇洒自在。
他们不拘礼法,追求个性的解放,仿佛在对世俗的规矩说:“哼,我才不在乎!” 就拿“竹林七贤”来说吧,这七位老兄那可真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阮籍,这哥们那是相当有个性。
他常常一个人驾着车,漫无目的地走,走到没路了就放声大哭。
这在咱们普通人看来,简直莫名其妙嘛,但在他那儿,却是内心苦闷的一种宣泄。
他对那些虚伪的礼教不屑一顾,有次,一个有权有势的人想把女儿嫁给他,他愣是大醉六十天,让对方没法开口,就这么巧妙地躲过了这桩不情愿的婚事。
你说,这得多有胆量和智慧!还有嵇康,那可是个超级帅哥,不仅长得帅,还才华横溢。
据说他在山上采药,被人看到,人们都以为是神仙下凡了。
可他的命运却让人唏嘘。
就因为他不愿意迎合权贵,坚守自己的原则,最后被陷害致死。
临刑前,他神色不变,淡定地弹奏一曲,成为千古绝唱。
那场面,光是想想都觉得震撼人心。
再说刘伶,这位仁兄整天喝酒,还让仆人拿着锄头跟在身后,说:“如果我醉死了,就随地把我埋了。
”这是何等的洒脱!他在家里也是赤身裸体,别人责怪他,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嘛跑到我裤子里来?”哈哈,听到这话,是不是觉得他简直就是个奇葩,但又奇葩得那么可爱,那么真实。
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也是让人羡慕不已。
他们喜欢游山玩水,在山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王羲之与朋友们在兰亭聚会,曲水流觞,吟诗作对。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大家围坐在一起,酒杯顺着水流缓缓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得作诗一首。
想想那场景,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各种应酬和烦恼,只有诗意和友情,真是美哉妙哉!魏晋时期的人们对于情感的表达也是毫不掩饰。
王戎的妻子常常亲昵地称呼他为“卿”,在当时,这种称呼可有点不合礼数,但王戎说妻子喜欢这样叫,他也就听之任之了。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原文阅读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原文阅读魏晋在我国算得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激荡变易之剧烈自不必多言。
东汉以来的地主豪强势力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形成了后世的豪门大族的早期形态。
汉魏之际,时局动荡,在这一宏大历史时期的背景之下,我国的文学也有了新的风貌。
此次推荐的迅哥儿的本篇讲演稿谈及文章之余,也带出了广阔的历史画面以及一些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另外,鲁迅本篇也无不体现出日本学者对中国本土的早期文学学者的影响。
在文章中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名词都会用黑体标出,备考时可有所侧重。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因当时正在黄巾和董卓大乱之后,而且又是党锢的纠纷之后,这时曹操出来了。
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曹操在史上的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董卓之后,曹操专权。
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
他的立法是很严的,因为当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
曹操曾经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这句话他倒并没有说谎。
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
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
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尚通脱。
他为什么要尚通脱呢?自然也与当时的风气有莫大的关系。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要及酒之关系读后感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要及酒之关系读后感篇一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读后感读完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我这心里呀,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也许您会问,咋就五味杂陈了?嘿,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这魏晋时期,可真是个特别的时代。
那时候的人,吃药、喝酒,看似荒诞不经,可仔细琢磨,又觉得好像有那么点儿道理。
您瞧,他们吃药为了追求长生,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我就寻思,这长生真能靠吃药得来?可能吗?也许只是他们内心对现实的逃避罢了。
再说说喝酒,那更是一场狂欢。
喝得醉醺醺的,写诗作文,肆意放纵。
我觉得吧,这一方面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可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有点儿自暴自弃呢?毕竟,现实那么无奈,只能在酒中寻找安慰。
就拿竹林七贤来说,那一个个可都是大名鼎鼎。
可他们真的就那么潇洒自在?我看未必。
像阮籍,他心中的苦闷又有谁能懂?他的狂放,难道不是对这个世界的无奈抗争?再看看那个时代的文章,华丽、飘逸,充满了想象力。
可这背后,是不是也隐藏着他们的迷茫和困惑呢?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们是不是也在某些时候,想要逃避现实,想要寻找一种寄托?也许,魏晋风度在今天依然有着某种启示。
哎呀,我这说得乱七八糟的,您别见怪。
不过,这就是我真实的感受,这一路读下来,真是思绪万千啊!篇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读后感提起魏晋风度,您会想到啥?是那些狂放不羁的文人雅士,还是他们那充满奇幻色彩的文章?读完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我可是有一肚子的话想说。
咱先说说这药。
魏晋时期的人吃那五石散,说是能延年益寿,我就纳了闷了,这东西真有那么神奇?也许只是他们的一种心理安慰吧。
您想想,生活那么不如意,总得找点盼头不是?喝酒就更有意思了。
一个个喝得东倒西歪,还能吟诗作对。
这是洒脱还是放纵?我觉得两者都有吧。
他们在酒中忘却烦恼,可醒来之后呢?现实还是那个现实,问题还是那些问题。
再看看他们写的文章,那叫一个美!比喻、夸张,各种修辞手法用得那叫一个溜。
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与酒之关系原文
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与酒之关系原文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雅士们以才情横溢、风度翩翩而著称。
在魏晋时期,文章成为了一种时尚,文人们以写作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方式,文章的创作和酒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风度与文章的关系可以从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来解读。
魏晋文人的风度潇洒而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他们追求自由奔放的个性和独立的思考。
他们追求“清谈于上,酒肆于下”的生活态度,注重品味人生的瞬间美好。
他们在文章创作中常常注重细腻的感受和抒发内心的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们的作品以诗、赋、文、辞等形式表现,重视言语的韵律和格调,注重文字的优美与精炼,以达到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章中,他们常常以酒为题材,描绘醉后的兴致和豪情,以及对酒的颂扬和抒怀。
同时,他们也积极倡导饮酒作为交流思想、寻求灵感的方式,认为酒能够帮助他们打破束缚、放松心情、激发灵感。
文章与药的关系则主要体现在文人们对药物的使用和对药物的思考上。
魏晋时期,文人们普遍对养生保健和长生不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药物和药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他们常常使用药物来修身养性,提高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力。
此外,他们也喜欢思考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探讨药物对人性、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他们将这些思考和观察写入了自己的文章中,以展示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洞察力,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药物学和保健知识。
总的来说,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和酒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独特审美追求和生活态度。
他们通过文章创作,表达了对自由与个性的追求,而酒药则成为了他们达到灵感和精神愉悦的重要手段。
同时,他们对药物和饮酒的思考和运用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瑰宝。
魏晋风度的作品
魏晋风度的作品魏晋时期啊,那可是个超有趣又超有个性的时代。
那时候的人啊,就有着一种独特的风度。
男的呢,一个个都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
你看嵇康,那家伙,长得帅就不说了,还特别有才华。
他在大树下打铁的时候,那画面,又酷又迷人。
他可不像咱们现在的人,一天到晚就为了赚钱忙得晕头转向。
他就那么随性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旁若无人。
他的那种风度,就是不在乎外界的眼光,只专注于自己内心的小世界。
还有阮籍,这老兄也是个妙人。
他高兴了就驾着车到处跑,跑到没路了就大哭一场。
你说这事儿放现在,别人肯定觉得这人是不是疯了呀。
但在魏晋,这就是一种风度,一种对生活的率性表达。
他不想遵循那些古板的礼教,他想活出自己的样子。
他看不顺眼的人,就直接翻白眼,一点都不藏着掖着,多痛快呀。
魏晋的女子也不得了呢。
像谢道韫,那可是个才女。
下雪的时候,别人都说像盐撒在空中,就她能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样的妙句。
她既有才华,又有着那种洒脱的风度。
她不会因为自己是女子就局限在闺阁之中,她也能跟男子一样谈诗论文,在那个时代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那时候的人啊,穿衣服也特别有讲究。
宽袍大袖的,走起路来飘飘欲仙。
他们聚在一起,就谈玄论道,什么天地宇宙啊,什么生死轮回啊,这些咱们现在觉得特别高深的话题,他们就像聊家常一样。
他们的生活虽然有战乱的阴影,但他们依然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活得那么精彩,那么有风度。
这魏晋风度啊,真的就像是历史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让咱们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要竖起大拇指呢。
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还特别爱喝酒。
喝酒可不是为了买醉,那是一种情怀的抒发。
刘伶就常常坐着鹿车,带着一壶酒,还让仆人扛着锄头跟着,说如果自己醉死了,就地就把他埋了。
这是多潇洒的态度啊。
他们喝酒的时候,诗兴大发,作出一首首绝妙的诗章。
这些诗里啊,有他们对人生的感悟,有他们对社会的看法,还有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在酒的催化下,他们的灵魂仿佛更加自由,能够冲破世俗的枷锁,在精神的天空中肆意翱翔。
论文5稿
《三国演义》中的魏晋风度《三国演义》反映的是我国汉末至魏晋历史风云。
魏晋,是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个性自由伸展的时代。
所以,人们往往率情任性,行为举止多横斜逸出于传统规范之外。
这种种行为举止又常常衍为风气,汇而聚之,于是而凝结为魏晋风度。
那么什么是《三国演义》中的魏晋风度?它是指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士人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精神特质;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
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他们有独特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魏晋时代得以重塑,形成以魏晋风度为标志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格影响后代文人。
《三国演义》的描写中不乏他们的身影,具体从以下四方面集体体现它独特的魏晋风度。
一、从人性觉醒,生命意识的展露中体现魏晋风度魏晋人的觉醒,在《三国演义》人物中孔融的身上就可见一斑,书第十一回有:“北海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
自小聪明,年十岁时,往谒河南尹李膺,阍人难之,融曰:“我系李相通家。
”及入见,膺问曰:“汝祖与吾祖何亲?”融曰:“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膺大奇之。
少顷,太中大夫陈炜至。
膺指融曰:“此奇童也。
”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
”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
”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
”孔融幼年时就能与当时的名士李膺、陈炜进行思想辩解,而且使长者赞叹不已,可见思想的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已打开了当时士人的心扉,他们对生命已有了的顿悟。
《三国演义》是一部三国英雄史,众英雄的生命爆发出灿烂的光彩,在整个黑暗混乱的时代里向人们昭示生命历程的波澜壮阔,却充满令人震惊的灾难和痛苦,正如第二十回汉献帝自己所说:“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后遭宦官傕、汜之乱。
常人未受之苦,吾与汝当之。
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
血泪交织的挽歌——读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提起魏晋风度,不了解的人总觉得那时候的文人学士是很飘逸和自由的,但是现实是残忍的,对那时的文人学士来说那是一场华丽的梦魇。
宗白华曾说过“魏晋时期,堪称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活泼爱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
”最近有幸读了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这篇文章据《鲁迅日记》为1927年7月23日广州市教育局所主办的夏期学术演讲。
当时正是国民党在广州举行了“四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鲁迅的许多学生也被杀,为了表示抗议,鲁迅已坚决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
当时他在广州的处境也很危险,按林语堂的说法,国民党政府请鲁迅公开演讲,也有窥测他的态度的用意,鲁迅则在这次演讲中曲折地对国民党暴政作了揭露和讽刺。
首先我先大概介绍一下这篇文章,鲁迅先生的这一篇文章是以时间为线索,从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开始一直到晋末。
在时间主线索中又穿插从文章风格写到“建安七子”,然后引出何晏服五石散,接着又伸展到“竹林七贤”与酒。
全文语言不乏幽默,结构紧凑,明朗,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状况,给我们阐述了当时的行文风格,文人吃药和嗜酒的原因。
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有很多自己独特的观点,我挺赞同的,因为他是立足当时的社会融合自己冷静的分析,如在文章的第3段“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画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_作文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魏晋风度与古代士人“魏晋风度”是一个时代特征高度凝结的历史名词,在我看来,它是魏晋时期士大夫极度压抑下的自我放纵,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的缩影,更是古代中国士人价值取向的一张鲜明的名片。
“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他们追求自然,崇尚本真。
饮药、纵酒与长啸成为他们极大的乐趣,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做到超然物外。
魏晋名士何晏开了饮药的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纵酒,刘伶即为典型,喝完酒“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挥衣”;更有长啸、学驴叫,实在对长啸的阮籍不该恭维,阮籍游苏门山,在山上遇到一个隐士,“籍乃对之长啸,清韵响亮,苏门生適尔而笑,籍既降,苏门生亦啸,若鸾凤之音焉。
”这些“麻醉式的狂欢方式”极大地彰显了魏晋时期文人的自由人格,士大夫追求心灵上、行为上的个性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士人情性的回归,魏晋文人被冯友兰先生看作是新道家的主情派,古代中国士人一直被束缚的情性,在此刻,终于得以最大化的显现出来。
魏晋士人也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追求——重神韵,魏晋士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他们厌倦了政变的黑暗与残酷,更多地追求精神上不受外物的牵累,强调个性的真实与自由。
在“神韵”这一特殊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张三夕:魏晋风度何为》一文中曾言:“魏晋风度是一种特定的乱世风度,是一种死亡逼出来的风度,它的产生与东汉末年以降大规模的死亡现实和集体性死亡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
”诚然,魏晋风度的诞生与其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脱不了干系,“乱世风度”更是其最为贴切的代言词。
魏晋时期,乱世政治的高压实为恐怖,从东汉党争、黄巾起义到董卓之乱、三国纷争,从司马氏恐怖统治到八王之乱、永嘉之乱,无不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动荡黑暗的年代,“乱世出英雄”是少数,魏晋乱世使当时的士人们对“治世平天下”失去了希望,他们转而进行自我品格的塑造,因而“魏晋风骨因运而生”。
关于魏晋风度的文章摘抄
关于魏晋风度的文章摘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一:好词:清俊通脱好句:魏晋之人,有着清俊通脱的气质,仿若山林间自由生长的翠竹,挺拔而又洒脱。
小片段:我有个朋友特别迷魏晋风度。
有次我们聊天,他说:“你知道吗?魏晋那些人啊,就像一阵清风,那种清俊通脱的劲儿太迷人了。
”我就问他:“啥叫清俊通脱啊?”他就给我比划着说:“你看啊,就像竹林里的竹子,直直地长在那儿,看起来清清爽爽,但是又不拘束,风一吹就潇洒地晃悠,那就是魏晋人的感觉。
他们不被那些繁文缛节给框住,想做啥就做啥,活得可自在了。
”我就明白了,魏晋人的清俊通脱,就是一种自由洒脱又带着清新高雅的气质。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二:好词:任诞放浪好句:在魏晋的时空里,任诞放浪是一种独特的生活姿态,宛如夜空中肆意闪烁的流星。
小片段:我跟同学聊起魏晋风度。
我就说:“魏晋时候那些人啊,有个词儿叫任诞放浪,你能想象吗?”同学一脸疑惑。
我就接着说:“你看啊,就像在夜空中,流星不管不顾地划过,那些魏晋人也是这样。
他们喝酒喝得大醉,袒胸露乳地在大街上走,也不管别人怎么看。
他们就按照自己的性子来,觉得人生就该这么随性地过,这种任诞放浪的生活姿态啊,真的是很特别,就像流星,虽然短暂但是绚烂无比。
”所以说,魏晋人的任诞放浪,是对传统礼教的一种别样反抗。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三:好词:雅量高致好句:雅量高致的魏晋名士,恰似深海中宁静沉稳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小片段:我和老爸谈论魏晋风度。
我问老爸:“你知道魏晋名士有个雅量高致的特点吗?”老爸摇摇头。
我就说:“你想啊,就像在深深的海底,有一颗明珠。
不管海面上海浪怎么翻腾,它就在那儿,安安静静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魏晋那些名士就是这样,面对各种事情都特别淡定。
就像嵇康,都要被砍头了,还能淡定地弹奏《广陵散》。
他们这种雅量高致啊,真的是特别让人钦佩,就像那颗深海明珠一样,有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这就是魏晋名士的雅量高致,一种超凡的气度。
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四:好词:林下之风好句:魏晋女子有着林下之风,犹如空谷幽兰,自有一种清幽淡雅的气质。
魏晋风度怎么写小论文1000字
魏晋风度怎么写小论文1000字篇一:论魏晋风度及文章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会计131班陆萍汉末魏晋时代在文学史上是个很重要的时代。
那时历史上正处于黄巾和董卓大乱,而在这纷乱之后出现了每个党派的纠纷,此时便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曹操。
曹操为人大胆果断,阴鸷奸狠,不计前嫌。
虽然他的一句“宁使我负天下人,也不使天下人负我”让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多了许多负面影响。
但我们可以从曹操打胜的那些战役来看,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曹操这个人是很有本事的。
他在任用贤才方面比很多先人都做得好。
在陈琳替袁绍写文章骂曹操的时候,陈琳骂的很难听。
以至于在曹操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头疾都立刻好了。
但在袁绍落败之时,陈琳被俘虏。
即使众人都在主张将这个曾经辱骂曹操的人杀掉。
曹操却不计前嫌,反而将他留在身边做个秘书。
这个就可以看出曹操惜才如金。
但我们也同时可以看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的善辩的口才和聪明的头脑。
所以,对曹操的评价我们可以改观,最起码他可以是一个智者。
谈完汉末魏晋涌现出的人才,那么和他们联系的当然还有文学。
那时候的文学也是如今很多学者很想去探讨和研究的。
首先,我们还是说一说曹操。
曹操虽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但他在文学上的建树也不容小觑。
他写的《龟虽寿》使得多少壮士奋起。
那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更是凸显了他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也体现了他文章通脱得力,毫无顾忌。
此外,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他的文章的一大特色是清俊,这也是汉末魏初的文章的特点。
从他的那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那伟大的气魄和毫无顾忌的作派。
然而魏晋之时,除了曹操,我们不得不提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
他们三个也就是我们称的“三曹”。
虽说他们都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但是他们的风格迥异。
曹丕提倡“文以气为主”,认为于通脱之外,文章更应加上华丽。
曹植虽然文章做的很好,那七步诗让多少赞不绝口。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完整版)
第二部分总结 • 魏末至晋末的以“竹林七 贤”为代表的醉酒癫狂、 不遵礼教、狂放不羁以及 反映在文学作品上的“狂 放不羁、超脱、玄奥”的 特点是这个时代“魏晋风 度”的主要表现。
总结
• 魏晋风度的几个特点:
• 崇尚老庄,蔑视礼法,率性而行,参透人生。
• 崇尚虚无,宅心事外,通脱世俗。
第二部分:文章与酒的关系
• 第一层(pr36~pr39):提出了“饮酒”的代 表“竹林七贤”,以阮籍最为典型,认为 七人皆反抗旧礼教,并概括出了“吃药和 吃酒之分的缘故: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 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 了事”。
• 第二层(pr40~pr42):先说“竹林七贤” 饮酒的态度,进而谈到了阮籍、嵇康和刘 伶等人所做的文章,将竹林名士饮酒与其 做文章联系起来。
❖ 第五层:第22—35段,详细分析五石散对 魏晋文人和魏晋风骨的影响
• 鲁迅的观点:
• 对汉末魏初文风的评价,鲁迅即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 化风气出发,指出居乱世尚刑名立严法,为治世反清流斥 执拗,遂促成文章清峻、通脱的风格,并据此肯定曹操的 才能和功绩,从而将思想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相融会。
• 鲁迅所指明的魏晋文学的“ 异采” 有着类似的特征, 那就是:一、作者的思想解放, 敢于向传统旧说挑战, 敢于别出一格;二、作品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了现 实生活, 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三、文 体和风格的创新。象正始名士及其作品, 历来不被重视, 甚至受人垢病, 鲁迅根据自己的尺度, 特别标出他们议 论文的成就, 给他们在文学史上以应有的地位。
第四层(pr46~pr50):提出魏末晋初的文章特 色是“师心”(嵇康)与“使气”(阮籍),而 东晋至晋末则出现了陶渊明这样的自然平和的田 园诗人,虽也如“竹林七贤”般饮酒,但他的态 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并认为“那诗文完全超 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 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 所以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文,不论是那些寄情山 水、乐天安命、消极遁世的作品,还是咏古讽今, 批判现实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都是东晋时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阅读答案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阅读答案《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阅读答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阅读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①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
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② 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
”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
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
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
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③ 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
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8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
魏晋风骨作文
魏晋风骨作文魏晋风骨是东晋名士风度的体现,当时社会上弥漫着奢华、淫靡之气,但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一批具有自由思想、不拘礼教的文人学士,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貌。
高傲、独立、狂放是他们个性的特征。
屈原是这些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作为诗人的成就是巨大的,其诗作洋溢着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出对正义和光明的追求,对丑恶和黑暗势力的鞭挞。
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可选择投江自尽也不愿与腐败的政权妥协。
庄周更是一位独具个性的人物,他追求精神自由和解放,提倡清静无为、相忘于江湖的生活,不去理会那些繁杂的官场规矩。
他们的行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魏晋风度”。
但那个时代,生产力发展缓慢,大部分劳动人民只能靠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维持生计,过着衣食无着的艰难生活。
许多士人便采用游仙的方式来摆脱精神的束缚,他们通过隐居山林、饮酒、服药等来麻痹自己。
他们在内心深处鄙视劳动者,但同时又向往着他们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快乐舒适的生活。
因此他们常常利用公共的娱乐设施来进行聚会,每次聚会都是几百甚至上千人,即使是贫寒之家也难以负担如此奢侈的消费。
据说石崇每到月初,就把当月的钱财用船装好沉入河底,到了月末再打捞出来,从而使自己有钱花不完。
人们形容这种挥霍叫做“视金钱如粪土”。
他们的奢侈消费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对此我想举出例子,汉末名将张飞——张翼德。
他素以勇猛著称,因此许多人敬畏他。
然而他嗜酒如命,尤其喜欢喝人血。
由于他曾与人有矛盾,为报私仇,他竟率领手下袭击人家,杀了那家的三十多口人,夺走了人家的牛羊、猪狗、粮食等东西,然后带着人马远走高飞。
当时乡里人非常害怕,听到他的名字就躲起来,以免遭受他的祸害。
当时流传着一首童谣:“长坂坡头一声吼,吓死曹操千百万。
”这里虽然讽刺张飞只会乱杀人,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漠视。
曹操当时感叹道:“这真是名副其实的‘虎痴’啊!”其实,在那样的环境中,不论是张飞还是石崇,都被时代大潮裹挟着,很难超然于外。
世说新语魏晋风度的理解
世说新语魏晋风度的理解文章一:《魏晋风度,洒脱人生》(青少年版)小伙伴们,你们知道魏晋时期的那些风流人物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世说新语》里展现的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啊,有个叫王徽之的人。
有一天晚上下了大雪,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好朋友戴逵。
于是,他就连夜乘船去看望戴逵。
可是,当他好不容易到了戴逵家门口,却又转身回去了。
别人问他为啥,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你看,这就是魏晋风度,随心所欲,不为世俗的规矩所束缚。
还有那个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
他总是在家里光着身子喝酒,别人看到了就指责他。
他却反问:“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为啥跑到我裤子里来了?” 是不是觉得他特别有趣?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追求自己内心的快乐。
魏晋风度就是这样,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小伙伴们,咱们是不是也可以学学他们,勇敢地做自己呢?文章二:《魏晋风度,自由的灵魂》(上班族版)朋友们,咱们工作累了,来聊聊魏晋风度,放松放松。
《世说新语》里的魏晋人物,那活得叫一个潇洒。
就说阮籍吧,他看到不喜欢的人,翻个白眼就不理睬;看到喜欢的人,就青眼相加。
才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地位,全凭自己的心情。
还有王羲之,在一次聚会时,大家都在讨论国家大事、功名利禄,他却毫不在乎,一个人躺在旁边的草地上,看着天空,感受着微风,自在极了。
咱们上班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被各种规矩、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想想魏晋时期的那些人,他们不在乎世俗的眼光,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也许我们没办法像他们那样完全洒脱,但偶尔也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的灵魂也能自由飞翔一会儿。
文章三:《魏晋风度,别样的风采》(老年版)老伙计们,咱们今天来讲讲魏晋风度。
在那个时代啊,有个叫嵇康的人。
他长得帅气,还精通音律。
他在柳树下打铁,那身姿,那神情,真是与众不同。
哪怕后来面临生死,他也毫不畏惧,弹奏一曲《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
还有谢安,在淝水之战时,他镇定自若地下棋,等前方传来胜利的消息,他也只是淡淡地说:“小儿辈大破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魏晋风度及文章
-----会计131班陆萍汉末魏晋时代在文学史上是个很重要的时代。
那时历史上正处于黄巾和董卓大乱,而在这纷乱之后出现了每个党派的纠纷,此时便出现了一个英雄人物——曹操。
曹操为人大胆果断,阴鸷奸狠,不计前嫌。
虽然他的一句“宁使我负天下人,也不使天下人负我”让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多了许多负面影响。
但我们可以从曹操打胜的那些战役来看,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曹操这个人是很有本事的。
他在任用贤才方面比很多先人都做得好。
在陈琳替袁绍写文章骂曹操的时候,陈琳骂的很难听。
以至于在曹操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头疾都立刻好了。
但在袁绍落败之时,陈琳被俘虏。
即使众人都在主张将这个曾经辱骂曹操的人杀掉。
曹操却不计前嫌,反而将他留在身边做个秘书。
这个就可以看出曹操惜才如金。
但我们也同时可以看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的善辩的口才和聪明的头脑。
所以,对曹操的评价我们可以改观,最起码他可以是一个智者。
谈完汉末魏晋涌现出的人才,那么和他们联系的当然还有文学。
那时候的文学也是如今很多学者很想去探讨和研究的。
首先,我们还是说一说曹操。
曹操虽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但他在文学上的建树也不容小觑。
他写的《龟虽寿》使得多少壮士奋起。
那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更是凸显了他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也体现了他文章通脱得力,毫无顾忌。
此外,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他的文章的一大特色是清俊,这也是汉末魏初的文章的
特点。
从他的那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那伟大的气魄和毫无顾忌的作派。
然而魏晋之时,除了曹操,我们不得不提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
他们三个也就是我们称的“三曹”。
虽说他们都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但是他们的风格迥异。
曹丕提倡“文以气为主”,认为于通脱之外,文章更应加上华丽。
曹植虽然文章做的很好,那七步诗让多少赞不绝口。
但也许是他政治道路上的不得意,所以他无奈的说文章小道,不足论的。
所以,归纳起来,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俊,通脱,华丽,壮大。
”
除去“三曹”之外,我们需要把我们的目光投到“建安七子”身上。
这七个人都很能做文章,但真正流传下来的很少,但大概都不外是“慷慨”“华丽”罢。
七子之中,陈琳我们已经讲过,所以暂且不谈。
看一下这位——孔融。
从鲁迅这篇文章中,我们知道孔融他专喜和曹操捣乱,也因为他老和曹操捣乱,使得曹操最后以“不忠不孝”处死了他。
他的文章也是“以气为主”。
这就使得汉文慢慢的壮大起来。
把这些在汉末魏初文学上有造诣的人都分析了一遍,我们也可以看出鲁迅这篇演讲是通过对汉末魏初文学人物的分析老讽刺当今一些文人学士只知道固守传统,却不知道在文学上我们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并且能够拥有自己的写作特色。
从汉末魏晋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看出了许多文人志士在文学上的建树。
所以我们从鲁迅的演讲中懂得——我们创作文学,需要的是对时代的领悟和创新。
这也让我们新一
代大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