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病研究法—1

合集下载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演讲人:
REPORTING
日期:
• 植病研究概述 • 植病症状诊断与识别技术 • 植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技术 • 植病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研究 • 植病抗性鉴定与利用策略 • 植病研究方法创新与发展趋势
目录
PART 01
植病研究概述
REPORTING
植病定义与分类
植病定义
植病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植 物生理机能紊乱、组织结构破坏,最终影响植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类病害。
智能化技术应用
未来植病研究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机器学 习等,提高植病诊断和防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提高植物的广谱抗性。
PART 06
植病研究方法创新与发展 趋势
REPORTING
新型检测技术在植病研究中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病原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而更准 确地鉴定病原体种类、了解病原体遗传变异情况。
免疫检测技术
利用免疫学原理,开发出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检测试剂,实现快 速、灵敏、特异的病原体检测。
研磨与接种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研磨成匀浆,接种于适宜 的培养基上。
继代培养
定期将培养物进行继代培养,以保持植原体 的活性。
植原体鉴定方法及操作流程
显微镜观察
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培 养物中的植原体形态和结构。
分子生物学方法
采用PCR、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 技术,检测植原体的遗传特征。
血清学方法
国外植病研究同样活跃,特别是在植 物病害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 组学等组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国外还注重将基础研究与应 用研究相结合,推动了生物防治、抗 病育种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植病研究方法范文

植病研究方法范文

植病研究方法范文植病研究方法是指为了深入了解植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等问题,所采用的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植病研究的常用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鉴定、病害病原体的培养与保存、病害病原鉴定、病原特性研究、病害生态学研究、病害诊断与防控技术研究等。

1.病原微生物鉴定对于植物疾病,首先需要通过实验室方法将病原鉴定为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比如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2.病害病原体的培养与保存为了进行详细的病原特性研究和病害生态学研究,需要用纯培养物对病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通常使用人工培养基对病原进行培养和繁殖,并将其保存在病原库中,以备后续研究和防治使用。

3.病害病原鉴定通过对病害病原进行鉴定和分类,可以为我们了解病害的产生机制和扩散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

常用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4.病原特性研究病原特性研究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生殖方式、致病机制等内容。

这些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植物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为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常用的方法包括病原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virulence factor 的筛选和相关酶活性测定等。

5.病害生态学研究病害生态学是对植物病害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的研究。

通过对病害的病原、寄主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病害发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

研究方法包括病害流行规律的调查和分析、传播途径的追踪和控制、病害的模拟和预测等。

6.病害诊断与防控技术研究根据病害的特征和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可以发展出一系列的病害诊断和防控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病害的快速鉴定和分类方法、病害的早期预警系统、病害的综合防控策略等。

研究方法包括田间调查、监测和数据分析等。

综上所述,植病研究方法是围绕病害的病原微生物鉴定、病害病原鉴定、病原特性研究、病害生态学研究、病害诊断与防控技术研究等方面展开的。

植病研究技术重要试题

植病研究技术重要试题

列出几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技术1.植物病原细菌鉴定的主要有哪几方面的依据2.植物病毒病的鉴定是否需要遵循科赫尔法则?如何获得生物分离物3.简要介绍气流传播的真菌病害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哪些4.请叙述5种以上基于PCR原理的延伸技术巢式PCR 是一种变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使用两对(而非一对)PCR引物扩增完整的片段。

第一对PCR引物扩增片段和普通PCR相似。

第二对引物称为巢式引物(因为他们在第一次PCR扩增片段的内部)结合在第一次PCR产物内部,使得第二次PCR扩增片段短于第一次扩增。

巢式PCR的好处在于,如果第一次扩增产生了错误片断,则第二次能在错误片段上进行引物配对并扩增的概率极低。

因此,巢式PCR的扩增非常特异反转录PCR(Reverse Reaction,RT-PCR)又称为逆转录PCR。

其原理是:提取组织或细胞中的总RNA,以其中的mRNA作为模板,采用Oligo(dT)或随机引物利用逆转录酶反转录成cDNA。

多重PCR一般PCR仅应用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产生一个核酸片段,主要用于单一致病因子等的鉴定·多重PCR(multiplex PCR),又称多重引物PCR或复合PCR,它是在同一PCR反应体系里加上二对以上引物,同时扩增出多个核酸片段的PCR反应,其反应原理,反应试剂和操作过程与一般PCR相同·重组PCR将两个不相邻的DNA片段重组在一起的PCR称为重组PCR。

其基本原理是将突变碱基、插入或缺失片段、或一种物质的几个基因片段设计在引物中,先分段对模板扩增,除去多余的引物后,将产物混合,再用一对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

所得到的产物是一重组合的DNA。

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

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锚定PCR(Anchored PCR, A-PCR)主要用于分析具有可变末端的DNA序列,Loh等用A-PCR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α-链的mRNA 的多变性进行了分析。

《植病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植病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原理等 内容 ;实验课 部分则 以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 》为 病研究方法 的教学中 ,就要适当增加分子生验 ,即植物病原真菌分离培 适应 现代植病研究 方法发展的需要 。我们精选了分子植
养 、植物病原真菌接种、植物病原真菌培养和孢子显微测 物病 理学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 ,安排在理论课 中讲解。
必须精选和组织好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 目标 等进行鉴定 ;分子生物学 与经典的植物病理学相结合 ,可
要求 ,理论课要充分利用多媒 体课件 ,介绍文献查阅、植物 以更快 、更准确地鉴定病原物。这些研究方法在原有教学
病理学多种研究方法的原理 、分子植物病理 学研究基本 中并未涉及 ,但在现代植物病理研究中已普遍应用。在植
定 、植物真菌侵染的组织学观察 、植物病原细菌分离培养 比如 ,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安排了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原 、
和数量测定、植 物病原细菌接种 、植物病 害调查 (分级 和 质粒提取与检测 、植物基 因组 DNA提取和检测和植物转
病情记 录 )、植物病害 的损失估计 、植 物寄生线虫 的采集 基 因技术等 4个实验 。通过这些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学习 ,
维普资讯
用 ,学习质粒 DNA提取 、基因组 DNA提取 、核酸 电泳 、蛋 专业继续深造 。比如 ,2002级有 5位学生对植物转基因研 白质电泳等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基本操作技术 。目前 ,本 究很感兴趣 ,设计了一项关于 “转 hrfl基 因小麦及对赤霉
和分离与形态观察 、植物病毒 的接种与传染等。在实验教 使学 生初步 了解 分子生 物学在植 物病理 学 中的广泛应
[收稿 日期 ]2008—03—02 [第一作者简介 ]邵敏 ,女 ,南京农业 大学植保学院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 :分子植物病理学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一章-精品文档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一章-精品文档
2019 6.Agrios, G.N.(陈永萱等译),《植物病理学》(第三版,1988),中国
农业出版社,2019 7. 魏景超 , 《真菌鉴定手册》 8. E. 高又曼, 《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 科学出版社 1979 9. 戚佩坤, 白金铠等 《吉林省栽培植物真菌病害志》 10.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沈0阳1农9业大学版权所有,请勿拷贝,2019R©
沈阳农业大学版权所有,请勿拷贝,2019R©
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讲稿
3.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 (1)爱尔兰饥谨: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饿死几十万人、迫使150
万人移居美国。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2)波尔多液发明: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霜霉病大流行,使法国葡萄酿酒
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讲稿
考试考核办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与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均单独考试,
按百分制记入成绩。
普通植物病理学考试主要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结合期中 考试、平时提问和课程论文成绩。
试题类型为:解释概念、填空题、判断对错、简答题和论 述题等。
试题从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中抽取。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采取笔试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植物病害必须具有经济损失观点。茭白实际上是黑粉菌侵染而形成 的;美丽的郁金香杂色花是病毒侵染所致;韭黄是遮光栽培所致,上 述不但没有经济损失,而且提高了经济价值,故不属病害范畴。
沈阳农业大学版权所有,请勿拷贝,2019R©
沈阳农业大学精品课讲稿
茭白
沈阳农业大学版权所有,请勿拷贝,2019R©
上学期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其症状类型;植物病 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主要病原 物的基本概念、形态、分类等植物病原学基础。

植病研究法实习报告

植病研究法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植病研究实验室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植物病害检测与分析、实验室管理与维护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植物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速度加快,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我国植物病害防治水平,培养植病研究人才,我选择了XX植病研究实验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植物病害检测与分析方法,掌握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技巧,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植物病害检测与分析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种植物病害的检测与分析工作。

实验室采用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病害诊断。

我熟悉了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学会了使用显微镜、离心机、PCR仪等实验设备。

通过实习,我掌握了植物病害检测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植病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实验室管理与维护在实习过程中,我负责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

包括实验室卫生清扫、实验材料与设备的整理、实验试剂的配制与储存等。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合理规划实验室空间,确保实验材料与设备的安全,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我还参与了实验室制度的修订与实施,提高了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

3. 参与科研项目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导师的一个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生与防治机制。

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分析数据等环节,我深入了解了科研工作的全过程。

在项目研究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协作,提高了自己的科研素养。

4. 学术报告与交流实习期间,实验室组织了多次学术报告与交流活动。

我认真听取了导师和同学们的研究报告,分享了科研心得与经验。

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科研兴趣,为今后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基础。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植病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在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方面,我学会了如何确保实验材料与设备的安全,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植病研究方法》
一、植物病害检测
1、植物病害检测的方法包括:
(1)鉴定法:了解病害的种类及其症状,从而根据病害症状来判断病害的种类。

(2)检查法:根据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特征,进行病害的检查,以确定病害的种类。

(3)检查实验:根据实验收集的病害特征以及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进行检查实验,以判断病害的种类及病原体的特征。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害检测上的应用
(1)PCR技术可以用反应的速度和准确度,相对快速地识别出植物病害的病原体。

(2)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检测出植物病害的病原体,并且可以准确的鉴定出植物病害的种类和病原体的特征。

二、植物传染病的防治
1、采取免疫抗性技术。

选择病毒抗性品种进行种植,提高作物耐病性,采用竞争性消毒技术,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提高作物抗病性。

2、采取检疫技术。

根据植物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的部位,采取正确的植物检疫技术,以防止病害的蔓延。

3、采取施肥管理技术。

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及不同的农事管理措施,采取合理的施肥管理,以延缓发病,提高作物与病原体的
生理耐受性。

三、植物病害的预防
1、采取植物调查管理技术,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情,防治病害,防止病害的蔓延。

2、采取农药防治技术,采用有效的农药合理施用,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3、在农田管理上做好病害防治措施,减少野外小病毒对农作物的危害,保证作物病害的发病率和病害程度的低于正常发病率和正常病害程度。

植物抗性鉴定与遗传基础研究

植物抗性鉴定与遗传基础研究

植物抗性鉴定与遗传基础研究随着人类对植物的需求日益增长,植物病虫害也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农作物,需要研究植物的抗性,并开发出高效、环保的抗性育种技术。

本文将阐述植物抗性鉴定的方法和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

一、植物抗性鉴定方法1.病原菌感染法常用的病原菌包括拟南芥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DC3000)、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青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普通赤霉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等。

可以通过磁珠免疫沉淀等方式诱导病原菌接种植物,并观察植物发生的症状,评估植物的抗性程度。

2.机械伤害法将基因编辑或敲除后的植物进行人工划伤,再接种病原菌,观察植物是否发生病变。

这种方法可以排除天然变异造成的影响,更加准确地评估植物的抗性。

3.基因组学方法通过基因芯片、传感器等技术,分析植物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此评估植物的抗性程度。

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的设备,但有望成为未来植物抗性鉴定的主流方法。

二、植物抗性遗传基础研究1.免疫相关基因植物的抗性主要依赖于其免疫系统。

研究发现,植物免疫相关基因能够识别并响应病原菌,启动免疫反应,保护植物免受病害侵袭。

植物激酶、转录因子等分子均参与了植物的免疫反应。

2.信号传递途径信号传递途径是植物免疫反应的重要环节。

研究发现,植物免疫反应的信号传递途径涉及到多个关键分子,包括离子通道、激酶、磷酸酸化酶、磷脂等。

这些分子能够参与植物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协调各个环节的活动,保护植物健康。

3.植物的免疫记忆植物能够通过免疫记忆机制,识别并避免病原菌侵袭。

研究表明,植物的免疫记忆机制依赖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修饰方式。

这种机制为植物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三、未来展望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抗性鉴定和遗传基础研究将变得更加准确、深入。

植物病害调查方法

植物病害调查方法

1. 发病率等于损失率
这类病害大多是系统发病的病害,发病后 病株的产量全部遭受损失。 例如麦类、高粱、小米的黑穗病、玉米丝 黑穗病等, 只要计算健全的和发病的穗数或株数,得 出的发病百分率即等于损失率。
玉米丝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
2. 发病率等于寄主死亡率
这类病害发病后就会引超全株死亡,但它 引起产量上的损失,随病害发生的迟早和 蔓延程度的大小而有不同。 例如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等一类的病 害,病株虽全部死亡,但发病早,仅造成 缺苗现象,倘若只是零散地发生而死苗不 多时,由于邻近的植株因而生长较大和分 孽增多 ,补偿了一部分的损失 ,这样实际损 失可能很小。
二、取样方法
取样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代表性。
由于病害种类和调查性质的不同,取样的 方法都可以不一样。
1. 样 品 数 目
样品数目根据病害性质和环境而定。
气流传播而分布 均匀的病害,如 麦类锈病、稻瘟 病、马铃薯晚疫 病等,样品数目 可以少些;
1. 样 品 数 目
土壤传染而分布不均匀的病害,如马铃薯、 烟草、番茄等的青枯病 ,蚕豆的枯萎病等, 样品数目就需要多些。
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调查
周一万,陈丽,郝双红,等.,关中地区番 茄病毒病毒原种类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 西 北农业学报,2003,12(4):56-59
调查方法: 每个地块五点取样,每点随机选取5株番茄 进行调查记录。
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调查
分级标准: 0级:无症状; 1级:≤5%的叶面积被侵染,形成小的坏死斑; 2级:6%~15%的叶面积被侵染,形成限制性坏死斑; 3级:16%~30%的叶面积被侵染,茎部不形成坏死斑; 3 16%~30% 4级:31%~60%的叶面积被侵染或茎部形成小的坏死斑; 5级:61%~90%的叶面积被侵染或茎部形成扩展斑; 6级:91%~100%的叶面积被侵染或茎部损坏或植株死 亡。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植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作物,科学家们研究出了许多有效的防治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并探讨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

一、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采用生物性农药或天敌来控制病虫害。

它与化学防治法相比,具有环保、无毒、对人畜没有危害等优点。

生物防治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天敌引入法:通过引入具有捕食性或寄生性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比如引入益虫来吃掉害虫。

2. 抗菌剂使用法:利用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来生产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减轻病害程度。

3. 基因工程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植物基因,使其具有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生物防治法的优点是环保且对人畜无害,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引入的天敌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次,天敌与害虫的数量和比例难以控制;最后,生物性农药的效果可能不如化学农药明显。

二、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是利用一系列物理方法可控制植物病虫害,而不使用化学药剂。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1. 温度控制法:通过调节环境温度,使病虫害的生长和繁殖受到限制。

比如利用高温来杀死病原菌或害虫。

2. 自然隔离法:将受感染的植物与健康植物隔离,防止病菌扩散。

3. 物理屏障法:利用物理隔离措施,如使用网罩、纱布等材料来阻挡害虫入侵。

4. 太阳能辐射法:利用太阳能的辐射杀死害虫或病菌。

物理防治法的优点是环保且对人畜无害,但存在一些局限性。

物理隔离和屏障法只能表面上防止害虫入侵,而无法彻底消灭害虫。

此外,某些物理方法可能对植物本身造成损伤。

三、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防治方法。

农民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这种方法通常能够迅速有效地降低害虫数量,从而保护作物。

不过,化学农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1. 污染环境:化学农药的残留会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对人畜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

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
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病原体侵袭后所引起的疾病。

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植物病害的发生,需要对其进行调查和统计。

以下是植物病害调查统计方法的介绍。

1. 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是指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勘查和病害调查。

可以通过人工观察和采集植物标本的方式对病害进行初步判断和鉴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植株的状况,可以准确地判断病害的类型和程度,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2.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指通过收集植物病害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样本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来获取数据。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植物病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但需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准确性。

3. 电子地图法:电子地图法是指通过GIS技术将植物病害的数据绘制在地图上,进行空间分析和病害分布规律的研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直观地反映病害的空间分布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成像诊断法:成像诊断法是指通过红外成像、紫外成像、X射线成像等方式对植物病害进行成像诊断。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病害类型和程度,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总之,植物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

植病研究法

植病研究法

一、填空 1.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灭菌法、化学灭菌法。

2.PDA 培养基,从化学成分看,属于半组合培养基;从物理状态看,属于固体培养基;从使用目的看,属于非选择性培养基。

3.植病控制方法:植物检疫、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农业方法、生物方法 4.植病调查分为:一般调查、重点调查、调查研究 5.发病记载方法:直接计数法、分级计数法 6.常用植物组织表面消毒液有:酒精、次氯酸钠、升汞 7.细菌血清学反应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 8.病毒由 核衣壳 和 包膜 构成,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形状分别是 螺旋对称 和 9.病毒的核酸包括: DNA 、 RNA 。

10.植物病毒的外部症状包括:花叶类型、环斑类型、畸形生长、变色、坏死与变质。

内部症状主要包括:花叶和条纹症识别和初步诊断是有意义的。

4.植物病理生理学研究内容:①病原物侵染的生理生化机制②病原物与寄主间的相互识别及其机制③病原物致病因素及其作用过程④病原物与病植物上其他微生物的关系⑤寄主的抵抗反应⑥病害体系中的毒素、酶、生长激素和其他大分子物质的作用⑦病植物的代谢生理⑧植物生理病理学的实验方法等。

5.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文献:①应用真菌学文献摘要Review of Applied Mycology (R.A.M.)②植物病理学评述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③植物病理学高级论述Plant pathology :an Advanced Treatise ④植物病害高级论述Plant Disease an Advanced Treatise 6.我国有关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期刊有哪些: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微生物学报,真菌学报,病毒学报,线虫学报,植物生理学报,真菌学报,农药学学报、农药、中国农业科学。

7.国外有关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期刊有哪些:①美国: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分子植物病理学②英国:应用生物学记录、生理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③法国:植物病理学记录④日本:日本植物病理学会记录⑤加拿大:加拿大植物病理学杂志⑥印度:印度植物病理学⑦德国:植物病理学杂志 8.参考文献(书、期刊)如何记载:文献常用卡片记载。

植物病毒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植物病毒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植物病害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农作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植物病害可分为两大类: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毒病属于侵染性病害,大多由昆虫传播,如昆虫取食染病的植物后再取食易感植物就会传播植物病毒病。

病毒是专性寄生物,自身无法代谢和增殖,只能依靠宿主核酸和蛋白质进行复制,而植物本身没有完整的免疫代谢系统,导致植物病毒病的防治变得更加困难[1]。

植物病毒病,又称“植物癌症”,是第二大植物病害,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亿美元,其中仅粮食作物就损失高达200亿美元。

植物病毒病每年给我国带来难以计量的损失,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北方地区的小麦因土传花叶病、小麦丛矮病的流行导致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产;南方水稻病毒病的流行,致使水稻减产20%~30%;近年来黄瓜花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流行已导致多种蔬菜减产[2]。

目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如种苗脱毒、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等;化学农药防治常见防治农药的有效成分为盐酸吗啉胍、混合脂肪酸·硫酸铜、三氮唑类化合物等[3]。

在实际的植物病毒病防治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农药可以控制植物病毒病,且随着病毒抗药性的增加及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备受关注,化学源抗病毒药剂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而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对植物病害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及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

生物防收稿日期:2021-08-28作者简介:肖钦之(1989—),男,湖南邵阳人,博士,农艺师,主要从事烟草种质资源改良、抗性育种。

E-mail:*************。

*为通信作者,E-mail:****************。

肖钦之,邓斌,邹海露,等.植物病毒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21,15(34):64-69.植物病毒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肖钦之1,邓斌1,邹海露2,滕凯3,唐前君2,周志成4*(1.湖南省烟草公司永州市公司,湖南永州425000;2.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长沙410128;3.湖南省烟草公司湘西州公司,湖南吉首416000;4.湖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4)摘要植物病毒病是仅次于植物真菌病害的第二大类植物病害,其专化性强、危害大,较难防治。

植物抗病性状和抗性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

植物抗病性状和抗性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

植物抗病性状和抗性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植物抗病性状和抗性基因的研究备受关注。

病害是影响植物健康和生长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抗性基因则是植物抵御病原菌侵袭的重要保障。

因此,研究植物抗病性状和抗性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以及相关机制成为了当前植物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植物抗病性状的鉴定植物抗病性状的鉴定是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机理、筛选抗病品种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针对植物病害,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抗病性状鉴定:1.人工接种法人工接种是在人工指定的条件下,采用特定的病原菌对植物进行感染,观察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从而评估植物的抗病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鉴定植物实际上的抗病性状,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植物品种筛选和抗病品种的培育中。

2.田间调查法田间调查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植物进行观察的方法。

通过在实际的田间环境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和病变情况,评估植物的抗病能力和病害发生的发展趋势。

这种方法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快速确定植物品种的抗病性状,更真实地反映植物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生长和发展情况。

3.分子标记法分子标记法是利用特定的DNA序列标记来识别和鉴定特定抗性基因或抗性基因组区域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病原菌进行接种,可以直接从植物基因组中检测到抗病性状相关的DNA序列,从而鉴定植物的抗病性状。

二、抗性基因的鉴定针对植物抵御病原菌侵袭的机制,研究人员发现,植物在抵御病原菌入侵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够与病原菌的分子结构相互作用,从而抵御病原菌的感染。

这些蛋白质正是抗性基因所编码的产物。

鉴定和筛选抗性基因的方法与抗病性状的鉴定方法类似,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基因组学方法基因组学方法是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找到植物抗性基因的位置和序列。

这种方法需要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基因组的序列图谱,通过比对不同植物基因组序列中各个基因的编码信息,找到与目标基因相似的DNA序列,从而鉴定出抗性基因。

“两性一度”标准下植病研究法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两性一度”标准下植病研究法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关键词 植病研究法;“两性一度”标准;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构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3-0262-04
doi:10. 3969 / j. issn. 0517-6611. 2023. 23. 06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Research Methods on Plant Diseases is a basic course for plant protection major with strong professionalism and practicality. Based
on standard of “ high-level,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a higher request for teaching quality of Research Method on Plant Disease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ideological elements and advanced achievements were introduced to class teaching,and the curriculum
安徽农业科学,J. Anhui Agric. Sci. 2023,51(23) :262-265,268
“ 两性一度” 标准下植病研究法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王 燕,王春伟,王美琴,畅引东,贺 冰
(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摘要 植病研究法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性和实践性均较强。 在“ 两性一度” 标准下,对植病研究法教学质量

植物病害检疫

植物病害检疫

一、名词解释1.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传播,或确保这些有害生物得到官方控制而采取的所有措施。

2.风险:由于自然和人为行为导致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4.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在本国或本地区广泛分布,没有被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5..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尚未广泛分布的,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正在被害方进行控制的且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6.检疫性有害生物:一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分布未广且正在被害方控制的,对本国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7.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存在于供种植的植物中且危及其预期用途,并将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为受到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8.零风险:零允许量。

只要农产品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除非彻底除害并绝对安全,否则不允许进口。

9可接受风险:通过一系列检疫措施来管理风险,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确保贸易顺利进行。

10有害生物: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系或生物型。

11.生物入侵:指任何一种生物体进入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区,并能繁殖延续自己的种群。

12.十数定率:一旦外来物种抵达一个新的环境或引种到新的地区,它可能会定殖或者逃逸到栽培、圈养、养殖环境以外的环境,变成为野化种群,进而扩散甚至成为有害生物。

外来种→偶见种群:概率10% 偶见种群→定殖种群:概率10% 定殖种群→外来有害生物:概率10%。

可见一个地区所有外来种最终能成为有害杂草或害虫的概率只有约千分之一。

这一规律成为“十数定律”。

是研究生物入侵的主要参考。

13.阿利效应:种群过小或种群密度过低可能是种群脆弱,成为“阿利效应”。

14.时滞现象:是指入侵物种在一个新的地区建成种群以后,其分布区或迟或早都会开始向周围扩散。

植物病毒病的诊断与鉴定

植物病毒病的诊断与鉴定
7.二十面体的核酸与蛋白亚基的排列
22/0272/120/221 /27
13
3.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征
一、外部症状(Symptom): • 病毒病害在症状表现上多为系统发病,表现为变色、畸形,少
数引起坏死、腐烂,萎蔫极少发生。 • 变色:花叶(mosaic),黄化(yellow)。 • 坏死(negrosis):也称作枯斑反应,如TMV侵染心叶烟表现为坏
物学方法可以区分在遗传信息上一个核苷酸或者蛋白质中一个氨 基酸的变异,因此生物学实验是其它实验方法所不可取代的。
• 生物学实验中应用最多的是鉴别寄主,即用来鉴别病毒或其株系 的具有待定反应的植物。
• 凡是病毒侵染后能产生快而稳定、并具有特征性症状的植物都可 作为鉴别寄主。
• 组合使用的几种或一套鉴别寄主称为鉴别寄主谱。鉴别寄主谱中 一般包括可系统侵柒的寄主、局部侵染的寄主和不受侵染的寄主。 如若区分经常出现的黄瓜花叶病毒属的三个成员,采用表4—1的 鉴别寄主。
• TMV为棒状,CMV球状的。 • 球状病毒:20面体,蛋白质亚基为60
个或60的倍数,蛋白质亚基在每个面 上不呈螺旋状排列,镶嵌在表面,粒 体中心也是空的。核酸链排列还不清 楚。
22/0272/120/221 /27
11
2.3植物病毒的组成
• 植物病毒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在内部,外 部由蛋白质包被,称为外壳,有的病毒粒体中还含有 少量的糖蛋白或脂类。
22/0272/120/221 /27
20
22/0272/120/221 /27
21
3.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征
三、患病植物的生理变化: 表现为: ①病毒侵染后呼吸强度先上升,后下降。 ②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 ③淀粉在叶部积累引起黄化。 ④多酚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增强,使细胞中毒坏死。 ⑤光合作用下降,破坏了寄主的叶绿素。 ⑥植物内源激素水平失去平衡,造成畸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常见的畸形症状有: –徒长,表现为生长速度超常,如水稻恶苗病; –瘤肿, 即病部的细胞或组织因受病原物的刺激而增生或增大, 呈现出瘤肿,如玉米瘤黑粉病和十字花科根肿等; –卷叶,即叶片卷曲与皱缩,有时病叶变厚、变硬,严重时呈卷 筒状,如桃缩叶病; –花变叶,即正常的花萼变成叶片状结构,植物因此不能正常开 花结实,如玉米霜霉病
– 铬酸洗涤液(K2Cr2O7 /浓 H2SO4 /H2O) – 高锰酸钾液(5% ) – 酸和碱的配制液(油、脂) – 有机溶液(油脂、树脂、脂溶性染料) – 其它洗涤剂
• 各种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
– 新玻璃器皿(SiO2-1%或 2%的盐酸 ) – 使用过的玻璃器皿
9
第三节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
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两部分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必然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最终在组织和器官上呈现为肉眼可见到的病状 •在病部发现的病原物的某些结构或分泌物,称为 病征 •每种病害都有它特定的症状表现,可以作为病害 具体描述、命名、识别和诊断的重要依据
– 霉状物 主要见于霜霉病、灰霉病、晚疫病、瓜类绵腐病等病害。
– 粉状物 主要见于小麦白粉病、瓜类白粉病、苹果白粉病等病害。
– 丝状物 多为病原真菌或卵菌在侵染部位形成的气生菌丝或孢子梗。
– 锈状物 见于莱豆锈病、甘蔗锈病、十字花科蔬菜白锈病等病害。
– 煤污状物 主要见于茶煤病、桑污叶病、桔煤污病等作物病害。
Euphytica (2013) 190:321–334
提纲:
• 第一章 植物病理学通用技术 • 第二章 生物显微与组织化学技术 • 第三章 植物病原真菌和真菌病害常用研究方法 • 第四章 植物病原细菌和细菌病害常用研究方法 • 第五章 植物病毒与病毒病害常用研究方法 • 第六章 植物线虫与线虫病害常用研究方法 • 第七章 植物病原物致病性研究方法 • 第八章 植物抗病性研究方法 • 第九章 植物病害流行研究方法 • 第十章 作物病害控制方法
植物病害的典型病状-萎蔫(水分吸收或转运受阻)
–萎蔫 由于感病植物水分运输受到影响而形成的症状(如棉花枯萎病 ,棉花黄萎病,瓜类枯萎病) –用刀片斜切棉枯萎病株的茎基部,注意维管束部分,有无变褐色及 根部有无变色
12
一、植物病害症状类型-病状
植物病害的典型病状-畸形(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
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
– 小黑粒和小黑点 主要见于小麦白粉病、苹果树腐烂病等病害。
植物病害的典型病状-变色(常见于病毒病害) 13
一、植物病害症状类型-病征
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特征性结构。识别 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征,对诊断病害很有帮助。
•植物病毒病害不表现病征;细菌病害的病征比较简单,主要有菌脓 和含有细菌的胶状物或丝状物;
•真菌病害的病征较为复杂,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小 黑粒和小黑点)、块状物和伞状物等多种不同形态,有些病害根据病 征而命名
Euphytica (2013)性(HOW)
芥子油苷
Different layers of plant resistance to pests and pathogen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rop breeding stra5tegies
– 建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则 – 实验室布局合理、环境整洁 – 仪器安全运行、及时维护 – 注意安全操作、健康防护
• 基本安全设备/有毒试剂使用与管理/防止辐射的基本措施
• 试验研究三项规则
– 对照的设置 – 研究因子的唯一差异原则 – 研究数量方面的生物统计学要求
8
第二节 玻璃器皿洗涤
• 常用洗涤剂
6
第一章 植物病理学通用技术
• 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症状的实物性记载,是识别 和描述植物病害描述的基本依据,是植物病理学工作 的基础资料。
– 植物病害的症状(symptom)就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异常表现型, 包括病状和病征两部分。每种病害都有特定的症状表现,成为描述 、命名、识别和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
• 培养基的培养与灭菌,是研究病原物基本特性及深入 研究的基础。
– 植物病原物的培养,是研究病原物基本特性的基础工作,须了解病 原物的营养要求。
– 植物病原物的接种是诱发病害、了解病害发生发展的必要环节,也 是柯赫法则证病的重要步骤。
7
第一节 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试验研究共同规则
• 实验室四项管理规则
10
一、植物病害症状类型-病状
植物病害的典型病状-坏死(植物感病细胞和组织死亡)
–斑点 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玉米大、小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 斑病) –枯死 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马铃薯晚疫病、大 葱叶枯病) –穿孔/落叶落果 在病斑外围/叶柄或果梗的组织形成离层,使病区从 健康组织脱落(桃霉斑穿孔病) –疮痂 受病组织局部木栓化(梨黑星病,马铃薯疮痂病) –溃疡 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 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上的溃疡 症状(杨树溃疡病、橡胶树条溃疡病) –猝倒和立枯 幼苗的茎基或根冠组织坏死,地上部萎蔫以致死亡, 因基部腐烂迅速倒伏为猝倒,立而不倒为立枯(棉花苗期立枯病、瓜 苗猝倒病,水稻烂秧病)
植病研究法
董汉松 主编 刘志恒 朱建兰 副主编
讲授人:赵弘巍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植保123/4 1210117-02
1
2
植物保护重要性(WHY)
Worldwide crop production losses due to different parasite groups in the period 2001–2003 4
11
一、植物病害症状类型-病状
植物病害的典型病状-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分解和破坏)
–干腐 迅速失水(玉米干腐病、苹果腐烂病) –湿腐 缓慢失水(甘薯根霉 软腐病、柑桔贮藏期青霉病、苹果果实的 轮纹病) –流胶 桃树等木本植物受病菌为害后,内部组织坏死并腐烂分解,从 病部向外流出粘胶状物质(桃树流胶病) –腐烂还伴随有各种颜色变化的特点,如褐腐、白腐、黑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