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

合集下载

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内部控制工作计划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非常重要,主要目的是保障单位的正常运转,预防和发现任何潜在风险和问题。

以下是一个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的
建议:
1. 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了解和遵守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包
括财务管理、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2. 分配责任和权限: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责任和权限,避免权责不明导致的问题。

3. 建立审计制度: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设计风险管理机制:识别可能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管理。

5.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单位的信息系统,防范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

6. 培训员工: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意识,确保他们能够有效执行控制措施。

7. 不断改进:根据审核和检讨结果,不断改进内部控制工作计划,保持其有效性。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内部控制工作计划参考,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和补充。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内部信息系统更新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内部信息系统更新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转换/升级方案第1条第1条本系统的制定旨在标准化软件变更和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并优化软件变更和维护管理流程。

第二条系统适用于软件开发组织开发或购买并正式启动并将其转让给应用管理后的生产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的操作支持和系统变更。

组织。

第2节变更过程第3条系统变更工作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功能改进和维护,系统缺陷修改和统计报告生成。

功能改进维护是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功能完整性或适应性维护。

系统缺陷修改是指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中的缺陷而导致的某些系统功能或使用问题的修复;统计报告生成是指业务部门对统计报告的满意度数据生成需求,但数据处理工作不包括在应用系统功能中。

第四条系统变更工作由需求者(通常是业务部门)和维护者(通常是信息部门的应用程序维护组织和软件开发组织,包括合作制造商)以任务的形式完成。

系统更改的过程类似于软件开发,它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接受和程序发布以及在线。

第5条对于因问题处理引起的系统变更的处理,请参考问题处理管理系统的具体流程。

第六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到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1)中,并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并提交系统管理员。

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将其报告给主管。

IT主管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更改建议。

施工经理根据变更建议批准系统变更申请表。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应当根据自身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系统变更要求的实现,并将要求提交给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人员或外包开发人员以生成发布程序。

软件开发过程应符合第9条的规定。

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与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和统一编码标准,并且可以在经过测试和正式接受后发布和启动。

第十条系统管理员应当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的变更进行测试,编写用户测试报告(附件二),并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及主管领导签名确认。

第十一条完成系统变更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应共同编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三),并由IT部门签署并接受后提交IT经理批准。

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与优化实施方案

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与优化实施方案

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与优化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第二章:系统现状分析 (4)2.1 系统运行状况 (4)2.2 存在问题与不足 (4)第三章:系统升级需求分析 (5)3.1 功能需求 (5)3.1.1 基本功能需求 (5)3.1.2 高级功能需求 (5)3.2 功能需求 (6)3.2.1 系统功能需求 (6)3.2.2 数据功能需求 (6)3.3 安全需求 (6)3.3.1 数据安全 (6)3.3.2 系统安全 (6)3.3.3 信息安全 (7)第四章:系统升级方案设计 (7)4.1 技术选型 (7)4.1.1 前端技术选型 (7)4.1.2 后端技术选型 (7)4.2 系统架构设计 (7)4.2.1 分层架构 (7)4.2.2 微服务架构 (8)4.2.3 分布式存储 (8)4.3 功能模块设计 (8)4.3.1 用户管理模块 (8)4.3.2 文档管理模块 (8)4.3.4 日程管理模块 (8)4.3.5 消息通知模块 (8)4.3.6 统计分析模块 (8)4.3.7 系统设置模块 (8)第五章:系统优化方案 (8)5.1 系统功能优化 (8)5.1.1 提升系统响应速度 (9)5.1.2 提高系统并发能力 (9)5.1.3 优化系统资源分配 (9)5.2 系统安全性优化 (9)5.2.1 加强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 (9)5.2.2 提升数据安全 (9)5.2.3 加强系统监控与日志管理 (9)5.3 系统易用性优化 (10)5.3.1 界面优化 (10)5.3.2 功能优化 (10)5.3.3 系统维护与升级 (10)第六章: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10)6.1 实施步骤 (10)6.2 进度安排 (11)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12)7.1 项目团队组建 (12)7.2 项目风险管理 (12)7.3 项目质量管理 (13)第八章:系统培训与推广 (13)8.1 培训计划 (13)8.1.1 培训对象 (13)8.1.2 培训内容 (13)8.1.3 培训方式 (14)8.1.4 培训时间 (14)8.1.5 培训效果评估 (14)8.2 推广策略 (14)8.2.1 宣传推广 (14)8.2.2 领导示范 (14)8.2.3 激励措施 (14)8.2.4 个性化推广 (14)8.2.5 反馈与改进 (15)8.2.6 持续跟踪与支持 (15)第九章:系统运维与维护 (15)9.1 系统运维管理 (15)9.1.1 运维团队建设 (15)9.1.2 运维制度制定 (15)9.1.3 运维工作内容 (15)9.2 系统维护与升级 (16)9.2.1 维护策略 (16)9.2.2 维护流程 (16)9.2.3 升级策略 (16)9.2.4 升级流程 (16)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7)10.1 项目成果 (17)10.2 经验教训 (17)10.3 项目展望 (17)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已成为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制度.doc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制度.doc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制度1软件变更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应用系统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生产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

第二节变更流程第三条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类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

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第四条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信息部门的应用维护组织和软件开发组织,还包括合作厂商)协作完成。

系统变更过程类似软件开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五条因问题处理引发的系统变更处理,具体流程参见《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第六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

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IT主管。

IT主管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

IT经理根据变更建议审批《系统变更申请表》。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九条实现过程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

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能下发和上线。

第十条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并撰写《用户测试报告》(附件二),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IT主管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内部控制信息化升级初步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化升级初步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化升级初步方案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我们决定进行信息化升级。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升级,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和错误,降低潜在的风险。

方案概述1. 内部控制系统升级我们将对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升级,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技术。

升级后的系统将具有以下功能:- 数据集中存储:所有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数据将被集中存储,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 自动化流程:系统将自动执行内部控制流程,减少人为干预和错误的可能性。

- 实时监控:系统将实时监控内部控制指标和异常情况,并提供及时的警报。

2. 数据分析工具引入为了更好地分析和应对内部控制的风险,我们将引入数据分析工具。

这些工具将帮助我们:- 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和异常情况。

- 分析大量数据以发现问题和趋势。

- 提供预测和决策支持。

3.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确保信息化升级的成功,我们将进行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

培训内容包括:- 系统操作培训:员工将接受针对升级后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操作培训。

- 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培训:员工将研究如何识别和应对内部控制的风险。

- 数据分析工具使用培训:员工将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技巧。

实施计划1. 系统升级和数据迁移: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内部控制系统的升级和数据迁移工作。

2. 数据分析工具引入:根据进度计划,逐步引入数据分析工具,并进行相关的培训。

3.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安排培训课程,确保所有员工参与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4. 测试和优化:在升级和引入阶段完成后,进行测试和优化工作,确保系统和工具能够正常运行。

5. 上线和监控:在测试和优化通过后,将系统和工具正式上线,并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

预期效果通过内部控制信息化升级,我们预期实现以下效果:- 内部控制流程更加高效和准确。

- 风险识别和应对更加及时和精准。

- 数据分析工具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DCS系统升级换代改造申请

DCS系统升级换代改造申请

XXX有限公司DCS系统升级换代改造申请报告2020年4月15日一、概述目前,伴随着国家环保监管的逐年加码,垃圾焚烧发电的工艺参数不断提升、现场仪表和装置不断更新换代,迫使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行管理和连锁保护要求随之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生产工艺的逐渐改善,DCS系统作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运营的核心控制系统,其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扩容性等变得越发重要。

当前,XX公司DCS系统由于软件开发较早、运行时间较久、部分硬件停产等原因,已逐渐成为公司生产运营发展的掣肘。

因此,针对当前系统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换代改造、进行最大限度的成本及工期的控制是为未来公司争取发展空间的必要途径。

二、DCS系统升级改造的必要性DCS系统,即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

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人们逐渐熟悉,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乃至整个发电行业生产运行的主要控制手段。

XX公司DCS系统为和利时公司生产的HolliAS-MACS V系统,由于分段建设,分为一期、二期两个域。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升,DCS系统软硬件也不断升级,基于系统自身属性不足及用户需求的增大,DCS系统升级换代改造势在必行。

2.1性能劣化在DCS系统初期投入时,技术参数一般会略高于设计规格,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但是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伴随性能参数劣化造成与用户需求的逐渐偏离,最终导致系统性能与用户需求不匹配,其主要体现在:(1)系统设备自身老化造成的系统性能劣化由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生产的特殊性,DCS系统常年不间断带电工作,受到内部电子元器件使用寿命限制、系统设备工作中自身发热和产生的磁场相互影响、频繁操作等带来的设备硬件损害,造成系统设备性能劣化现象在达到某一阶段后呈现爆发式全面上升的趋势。

加之系统设备故障故障存在不可预测性和不易检测性,难以做到对DCS 系统故障的有效预判或预防性处理措施,一旦出现故障往往直接影响机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内控制度所需材料清单

内控制度所需材料清单

1.内控组织材料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成立方案、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立方案、内部控制建设规划方案、风险评估报告材料;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纪要、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纪要、内部控制培训纪要或照片、风险清单
2.考核评价材料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报告(或检查报告)、内部控制整改方案、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
3.岗位职责及轮岗材料单位领导权力清单、单位部门责任清单、单位岗位职责清单、岗位职责说明书、分级授权相关制度;定期轮岗(或专项审计)相关制度、轮岗(或审计)记录表
4.重大决策程序材料单位“三重一大”制度、集体议事决策的会议纪要
5.不适用证明材料不适用业务佐证材料、不适用环节佐证材料
6.业务制度及流程图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收支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其他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收支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政府采购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其他业务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
7.制度执行相关材料单位支出预算报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预算执行分析报告、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采购明细表、采购合同、采购验收记录表、采购验收报告;单位国有资产报表、单位资产清查报告;投资计划表、项目概预算表、建设项目决算报表;合同申请审批单(已审核的)、合同台账、合同验收证明
8.信息系统材料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大数据平台构思方案、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合同文本、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说明书、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系统截图。

2019内控报告材料清单

2019内控报告材料清单
1、内控组织材料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成立方案、内部控制工作小组成立方案、内部控制建设规划方案、风险评估报告材料;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纪要、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纪要、内部控制培训纪要或照片、风险清单
2、岗位职责及轮岗材料
单位领导权力清单、单位部门责任清单、单位岗位职责清单、岗位职责说明书、分级授权相关制度;定期轮岗(或专项审计)相关制度、轮岗(或审计)记录表
7、考核评价材料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报告(或检查报告)、内部控制整改方案、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
8、信息系统材料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大数据平台构思方案、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合同文本、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说明书、内部控制信息绩效目标申报表、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预算执行分析报告、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采购明细表、采购合同、采购验收记录表、采购验收报告;单位国有资产报表、单位资产清查报告;投资计划表、项目概预算表、建设项目决算报表;合同申请审批单(已审核的)、合同台账、合同验收证明
4、重大决策程序材料
单位“三重一大”制度、集体议事决策的会议纪要
5、不适用证明材料
不适用业务佐证材料、不适用环节佐证材料
6、业务制度及流程图
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收支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其他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收支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政府采购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其他业务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图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内部信息系统更新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内部信息系统更新
通过数据分析和预 测,降低决策风险
升级系统安全性措 施,降低信息安全
风险
实现业务流程自动 化,减少人工干预
和操作风险
提高信息系统处 理能力,提升企
业运营效率
降低成本,增加 收入,提高经济
效益
优化业务流程, 增强企业竞争优

增强数据安全性, 提升企业信誉度
提高信息系统性 能和稳定性,满 足业务增长需求
数据迁移与备份 的注意事项:确 保数据完整性和 一致性,避免数
据丢失和损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更新改造 升级后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
测试方法:采用黑盒测试、白 盒测试、灰盒测试等方法进行 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单元测试、集 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等
验收标准:根据业务需求和系 统建设目标制定验收标准,确 保系统符合要求
团队成员:包括项目经理、开发人 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等
团队成员要求:具备相关经验和技 能,能够胜任各自的工作
分工:项目经理负责整体协调和进 度把控,开发人员负责系统开发, 测试人员负责系统测试,运维人员 负责系统上线后的维护和优化
团队建设: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 团队高效运转
需求分析:明确更新改造升级的目标和需求, 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更 新改造升级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 数据迁移等方面的设计。
系统开发:按照方案设计要求,进行系统开 发工作,实现各项功能模块的开发和集成。
系统测试:对开发完成的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 确保系统性能、功能、安全性等方面符合要求。
系统部署与上线:将测试合格的更新改造升级 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完成数据迁移、配置调 整等工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内部信息系统更新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内部信息系统更新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应用系统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生产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

第二节变更流程第三条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类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

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第四条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信息部门的应用维护组织和软件开发组织,还包括合作厂商)协作完成。

系统变更过程类似软件开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五条因问题处理引发的系统变更处理,具体流程参见《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第六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

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IT主管。

IT主管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

IT经理根据变更建议审批《系统变更申请表》。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九条实现过程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

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能下发和上线。

第十条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并撰写《用户测试报告》(附件二),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IT主管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DCS系统升级改造过程及故障的分析处理

DCS系统升级改造过程及故障的分析处理

DCS系统升级改造过程及故障的分析处理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DCS在电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只有充分利用DCS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才能使电厂的运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传统的DCS系统存在着一些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DCS进行升级和改进。

文章对DCS系统的升级和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对有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DCS系统;升级改造;故障的分析处理前言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火力发电企业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火力发电厂的控制体系得到了优化。

同时,由于工作条件的日趋复杂,设备的失效也越来越频繁。

DCS是目前电厂最常用的系统之一。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电厂DCS系统都已经过了全面的升级和改进,内部控制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为进一步推动电厂的发展,DCS 系统的故障分析与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火电厂控制系统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

DCS系统是发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DCS系统的使用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实际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其运行效率。

针对传统DCS系统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了对DCS进行升级改造的方案。

本文就DCS系统的更新、故障分析与处理等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裨益。

新世纪以来,随着电力行业步入了社会主义的市场化,电力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与新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和经营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与此同时,由于工作条件越来越复杂,故障的发生也日益频繁。

DCS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一种电站。

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厂DCS系统已经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改造,其内部控制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力公司的发展,对DCS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

二、DCS系统的升级和改造(一)一次升级改造DCS的更新与更新分为两个部分。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内部信息系统更新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内部信息系统更新

内控信息系统更新/转换/升级计划第一条本系统的开发旨在规范软件变更和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和维护管理流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软件开发单位开发或购买并正式上线并移交应用管理的生产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的运行支持和系统变更。

组织。

第二节变更流程第三条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以下三类:功能改进与维护、系统缺陷修正及统计报表生成。

功能改进维护是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要对系统进行功能完整性或适应性维护。

系统缺陷修改是指对系统设计和实施中的缺陷所导致的某些系统功能或使用问题的修复;统计报表生成是指业务部门对统计报表满足数据生成要求,但数据处理不包括应用系统功能。

第四条系统变更工作由需求方(通常是业务部门)和维护方(通常是信息部门的应用维护机构和软件开发机构,包括合作厂商)以任务的形式完成。

系统变更的过程类似于软件开发。

它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与验收、任务实现、任务接受与程序发布、上线。

第五条因问题处理引起系统变更的处理,请参照《问题处理管理制度》的具体流程。

第六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组织成《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1),经部门负责人批准,提交系统管理员。

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负责受理需求并向主管报告。

IT主管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

施工经理根据变更建议批准《系统变更申请单》。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应根据自身开发、协同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需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提交给内部开发者、协同开发者或外包开发者,生成发布程序。

软件开发过程应符合第9条的规定。

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与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和统一的编码标准,并在测试和正式验收后发布和启动。

第十条系统管理员应组织业务部系统终端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写出用户测试报告(附件2),报业务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签字确认。

第十一条系统变更完成后,由系统管理员与业务部最终用户共同编制《程序变更验收报告》(附件3),由IT部签字验收,报IT经理批准。

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系统一般控制4.doc

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系统一般控制4.doc

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系统一般控制4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利用某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规范交易行为,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降低人为因素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可能性,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业务和信息进行集成处理的程序、数据和文档等的总称。

第三条公司在信息系统管理过程中,至少应关注涉及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的下列风险:(一)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未经适当审核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信息系统设计功能不科学、维护与变更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效率与效果低下。

(四)信息系统外包服务未恰当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公司权益受损或违约损失。

(五)信息系统访问安全措施不当,可能导致商业秘密泄露。

(六)信息系统硬件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公司资产或股东权益受损。

第四条公司在建立与实施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的控制:(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科学合理,重大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事项应履行审批程序。

(二)信息系统开发、变更和维护流程应清晰合理。

(三)应建立访问安全制度,操作权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应有明确规定。

(四)硬件管理事项和审批程序应科学合理。

(五)会计信息系统流程应规范,会计信息系统操作管理、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应完善。

第二章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第五条公司应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

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一般包括:(一)系统分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制定设计或修改程序的方案。

(二)编程: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执行系统分析岗位的设计或修改方案。

20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20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1、内控意识不足,内控制度弱化,对建立内部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2、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是一岗多职,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3、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内审
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4、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形成重考核,轻内部会计控制的现象;六、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建议(一)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责任意识;(二)加强会计人员、内审人员的培训、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三)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四)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制。

第三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和建议
10
12。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内部信息系统更新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内部信息系统更新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内部信息系统更新一、引言在不断发展的商业环境中,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系统的更新改造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内部控制方案,用于指导内部信息系统的更新改造工作。

二、目标信息系统更新改造的目标是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信息系统的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2. 优化系统架构,提升系统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3. 引入新技术和功能,以提升系统的功能性和灵活性;4. 防止信息泄露、数据丢失和系统被恶意攻击。

三、方案设计1. 项目规划1.1明确更新改造的目标和范围;1.2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和风险管理;1.3编制合同和协议,确定合作伙伴和供应商;1.4建立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2. 系统架构设计2.1分析现有系统的架构和痛点,确定更新改造的重点和方向;2.2设计新系统的架构,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拓扑和软件平台;2.3考虑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确保系统可以支持未来的扩展需求;2.4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工具。

3. 数据迁移和转换3.1分析现有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格式,制定数据迁移和转换的计划;3.2清洗和整理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3设计和实施数据迁移和转换的工具和方案;3.4进行数据验证和测试,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4. 系统测试和验证4.1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和用例;4.2进行系统性能测试,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吞吐量;4.3进行安全测试,检测系统的漏洞和脆弱性;4.4进行用户验收测试,确保系统符合用户需求。

5. 上线和运维5.1进行系统上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系统备份和恢复机制;5.2部署系统,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5.3建立系统运维和维护机制,包括监控和故障处理;5.4进行系统性能监测和优化,确保系统始终保持高效运行。

会计信息系统升级改造

会计信息系统升级改造

会计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越来越依赖于高效、准确的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具,其性能和功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制定、财务运营和战略规划。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会计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的必要性1、适应企业业务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范围的拓宽以及新业务模式的出现,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可能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财务处理需求。

例如,企业开展跨境业务时,需要处理不同货币、税收政策和财务报告标准,旧系统可能缺乏相应的功能模块。

2、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繁琐的手工操作和低效的数据处理流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升级后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报表生成,大大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审批流程和数据安全机制,有效防范财务舞弊和风险,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

4、满足合规要求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不断更新,企业需要确保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及时跟上合规要求,准确生成符合规定的财务报表和报告。

二、升级改造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需求和目标企业需要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财务管理需求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升级改造的具体目标,是提高数据准确性、增强报表分析功能还是优化成本核算等。

2、评估现有系统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性能、功能、数据结构、兼容性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为后续的升级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3、组建项目团队包括财务人员、信息技术专家、业务部门代表等,确保各方能够充分沟通和协作,共同推进升级改造项目。

4、制定预算和时间计划合理估算升级改造所需的费用,包括软件采购、硬件升级、人员培训等,并制定详细的时间进度表,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三、升级改造的关键环节1、选择合适的软件和技术市场上有众多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可供选择,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行业特点、预算等因素,选择功能强大、稳定性高、易于维护和扩展的软件。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方案第一章总体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项目意义 (2)第二章系统现状分析 (3)2.1 系统架构分析 (3)2.2 功能模块分析 (4)2.3 系统功能分析 (4)第三章需求分析与规划 (5)3.1 用户需求收集 (5)3.2 功能需求分析 (5)3.3 系统升级目标规划 (6)第四章技术选型与评估 (6)4.1 技术选型标准 (6)4.2 技术方案评估 (7)4.3 技术风险分析 (7)第五章系统架构设计 (8)5.1 系统架构规划 (8)5.2 关键技术方案 (8)5.3 系统安全设计 (9)第六章功能模块设计与优化 (9)6.1 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9)6.1.1 模块划分 (9)6.1.2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9)6.1.3 财务管理模块 (10)6.1.4 报表管理模块 (10)6.1.5 审计管理模块 (10)6.1.6 决策支持模块 (10)6.2 辅助功能模块设计 (11)6.2.1 系统设置模块 (11)6.2.2 权限管理模块 (11)6.2.3 日志管理模块 (11)6.2.4 帮助中心模块 (11)6.3 模块间协作与通信 (11)第七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1)7.1 系统集成策略 (12)7.1.1 系统集成目标 (12)7.1.2 系统集成原则 (12)7.1.3 系统集成步骤 (12)7.2 测试计划与实施 (12)7.2.1 测试目标 (12)7.2.2 测试类型 (12)7.2.3 测试计划 (12)7.2.4 测试实施 (13)7.3 问题定位与解决 (13)7.3.1 问题定位 (13)7.3.2 问题解决 (13)第八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13)8.1 项目组织结构 (13)8.2 项目进度管理 (14)8.3 项目风险管理 (14)第九章培训与推广 (14)9.1 培训对象与内容 (15)9.2 培训方式与方法 (15)9.3 推广策略与实施 (15)第十章系统运维与持续改进 (16)10.1 系统运维策略 (16)10.2 系统功能监控 (17)10.3 持续改进计划 (17)第一章总体概述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效率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应用系统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生产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

第二节变更流程
第三条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类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

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第四条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信息部门的应用维护组织和软件开发组织,还包括合作厂商)协作完成。

系统变更过程类似软件开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五条因问题处理引发的系统变更处理,具体流程参见《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第六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

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IT主管。

IT主管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

IT经理根据变更建议审批《系统变更申请表》。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九条实现过程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

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能下发和上线。

第条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并撰写《用户测试报告》(附件二),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IT主管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第一条在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三),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报送IT经理审批。

第二条培训管理员负责对系统变更过程的文档进行归档管理,变更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文档应至少保存两年。

第三节紧急变更流程
第三条对于紧急变更,需求部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等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第四条信息技术部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判断,确定其优先级和影响程度,并进行相应处理。

第五条紧急变更过程中应使用专设的系统用户账号,由专责部门或人员启动紧急修改变更程序。

信息技术部应对紧急变更的处理进行规范的文档记录。

第六条在紧急事件处理完成后,必须在一周内补办正式、完整的文档,其中包括问题发现人填写的紧急变更申请、问题发现人所在部门负责人对该申请的审批、需求部门/信息技术部测试记录(包括签字确认测试结果)。

第四节系统变更的权责分离
第七条系统变更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维护环境程序代码访问权限受到良好控制。

这些措施包括:
1、通过系统用户的授权管理,确保只有特定人员能进行系统维护工作;
2、如果使用专用程序开发工具,只有授权人员才能使用程序开发工具(通过只有特定开发人员拥有程序开发工具);
3、通过对源代码的访问控制,限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获得源代码以进行系统维护;
4、在进行自有系统的程序变更时,应建立版本控制制度确保每次在最新的代码基础上进行更改,当多名程序员同时进行更改工作时,能够进行适当协调;
5、通过对系统日志的审阅,监督系统维护人员在系统中的操作,确认维护工作的授权;
6、在进行自有系统的程序变更时,应防止源代码在完成测试到正式上线之间的非授权修改。

第八条系统变更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生产系统应用程序访问权限受到良好控制。

这些措施包括:
1、通过生产环境的访问控制,限制对生产环境的访问;
2、通过物理隔离的手段,限制对生产环境的访问;
3、通过逻辑隔离的手段,限制对生产环境的访问;
4、对授权访问生产环境的人员进行详细记录,使用该记录对生产环境访问权限的检查,确保只有经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生产环境;
5、普通用户只能通过前台登录系统,不能通过后台(如使用生产环境操作系统的命令行)进行操作;
6、信息技术人员不应该拥有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操作访问权限,更不应该在前台应用程序中担任实际的业务操作任务;
7、从技术角度限制开发人员对生产环境中应用程序文件夹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对程序拥有读、写和执行的权限;
8、禁止信息技术人员共享操作系统级别的账号。

第五节附则
第九条本制度由公司总部信息技术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附件一系统变更申请表系统变更申请表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