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基化及免疫博士课
北大医学研究生课程-分子免疫学-CD分子和粘附分子-韩文玲教授
![北大医学研究生课程-分子免疫学-CD分子和粘附分子-韩文玲教授](https://img.taocdn.com/s3/m/ca3e72dbd15abe23482f4dc4.png)
ITAM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s, ITAM):基本结构为YxxL/V,在胞膜相连 的PTK作用下,Y发生磷酸化,招募胞浆中具有SH2结构域的 其它PTK,启动细胞活化。
ITIM
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s, ITIM ):基本结 构为I/VxYxxL,在胞膜相连的PTK 作用下,Y发生磷酸化,招募胞浆 中具有SH2结构域的PTP,抑制细 胞活化。
(二)组成、分类及表达特点
1、 组成:CD1-CD350; 2、分类:
(1)T细胞; (2)B细胞; (3)Dc细胞; (4)髓样细胞; (5)粘附分子; (6)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受体等14种。
3、表达特点: 表达广泛;具有动态表达的特点。 T细胞发育: CD4-CD8-; CD4+CD8+; CD4+ or CD8+。
作用广泛,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
协同促进T、B细胞活化。
1、协同T细胞活化的TIM家族TNFRSF成员
TIM家族TNFRSF成员在T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1)OX40:
主要作用于CD4+T细胞,尤其是Th2细胞; 在CD28之后发挥作用,维持CD4+T细胞存 活和免疫记忆; 阻断其作用,可特异抑制TE细胞存活,进而阻 断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是自身免疫病治 疗的重要靶点。
(四) BTLA
免疫抑制分子; 活化T细胞和B细胞表达; BTLA缺陷小鼠有自身免疫病发病倾向; 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和弱化炎症反应方面,与PD-1有 一定的重叠性,其具体功能有待深入研究。
从课程设置看美国免疫学博士的专业知识结构
![从课程设置看美国免疫学博士的专业知识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7d6a6d4b90d6c85ed3ac6a8.png)
从课程设置看美国免疫学博士的专业知识结构作者:陈建俞刘少雪洪君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2年第5期陈建俞1 刘少雪1 洪君2(1.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上海200240;2.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36)收稿日期:2012-02-28作者简介:陈建俞(1970—),女,江苏张家港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发展处助理研究员.刘少雪(1967—),女,山东莱阳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洪君(1981—),女,安徽合肥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摘要:世界各国的博士学位标准对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博士学位获得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算是合理的呢?本文通过考察美国5所大学免疫学博士的课程设置,发现美国免疫学博士课程体系为博士生提供了坚实、宽广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结构。
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博士课程设置应以聚焦专业知识为培养目标,优化硕士生基础课程,增设跨学科课程,实行实验室轮转,建立学术实践活动制度。
关键词:免疫学博士;课程设置;知识结构中图分类号: G649文献标识码: A从世界各国对博士学位的标准和要求来看,各国博士教育的理念虽然有一定差异,但是共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博士学位获得者必须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那么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算是合理的呢?由于课程是知识的载体,课程学习是获取研究领域内知识的一条重要的捷径,因此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博士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美国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5所大学免疫学博士的课程设置,了解美国免疫学博士的专业知识结构,并选取中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所大学免疫学博士的课程设置为比较对象,分析我国免疫学博士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或优化我国免疫学博士的专业知识结构提供参考建议。
糖基化与单克隆抗体的关系
![糖基化与单克隆抗体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c4c883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f.png)
糖基化与单克隆抗体的关系
一、什么是糖基化?
糖基化是指蛋白质或脂质分子上的糖分子与它们结合,形成糖基化产物。
糖基化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化反应,这种反应涉及到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酶。
二、何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由完全相同的抗体所组成的抗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样的。
它们一般来自于一个单一类型的白细胞,故称为单克隆。
三、糖基化与单克隆抗体的关系
糖基化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常见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中,必须先要对小鼠等动物进行抗原刺激,最终获得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但是因为人与小鼠的组织差异较大,这些单克隆抗体可能会被人体抗原抗体所识别,从而降低了制备的效果。
因此,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几乎总需要将产生的抗体进行糖基化修饰。
糖基化修饰能够为单克隆抗体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强的抗原性。
这就能够大大提高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效果,并保障后续医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总结
糖基化与单克隆抗体之间密不可分。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必须进行糖基化修饰,才能形成稳定性更高,抗原性更强的单克隆抗体。
这种抗体制备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和医疗实践中。
细胞表面蛋白与糖基化修饰及其在免疫识别中的作用
![细胞表面蛋白与糖基化修饰及其在免疫识别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615ad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5.png)
细胞表面蛋白与糖基化修饰及其在免疫识别中的作用细胞表面蛋白与糖基化修饰在免疫识别中的作用生物体内的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包括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由天生的免疫细胞和物质来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入侵。
后天免疫是指由机体在遇到病原体后,产生的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细胞表面蛋白和糖基化修饰在免疫识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胞表面蛋白细胞表面蛋白是细胞表面最常见的一种分子,广泛存在于生命体内的各种细胞上。
细胞表面蛋白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包括免疫反应、细胞增殖和分化、细胞信号传导等。
细胞表面蛋白在免疫反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能够识别病原体并初步判断病原体的种类。
免疫细胞会通过特定的受体识别病原体表面的蛋白,并对这些蛋白发生的免疫反应进行反应。
这些受体主要有T细胞受体、MHC分子等。
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是细胞表面蛋白的一种,主要存在于T细胞上。
T细胞受体可以识别和结合抗原,是T细胞对抗病原体的关键因素之一。
T细胞的识别和反应主要由TCRs进行,它们特异性高,能够识别单一抗原分子中的特定位点。
MHC分子是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它位于所有脊椎动物的细胞表面。
MHC分子主要作用是与抗原结合,并将其展示给T细胞。
MHC分子结合的多肽通常是细胞内的蛋白质或外生抗原,以激活CD4+或CD8+ T细胞反应。
糖基化修饰糖基化修饰是一种修饰生化分子的方法,可以将单糖或多糖残基附加到特定位置,从而影响它们的生理功能。
这种修饰经常出现在重要的生物分子中,如蛋白质、DNA和RNA等。
糖基化修饰在免疫反应中也扮演着关键的作用。
在糖基化修饰的过程中,糖基化酶(glycosyltransferases)促进单糖或多糖残基的连接,而糖酶(glycosidases)则降解非法连接或负责后修饰。
在细胞表面蛋白上,糖基化修饰能够影响与其他受体或配体的互作,并调节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在糖基化修饰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糖基化是N-糖基化和O-糖基化。
糖基化去除大豆球蛋白免疫原性方法的优化
![糖基化去除大豆球蛋白免疫原性方法的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07656c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8.png)
糖基化去除大豆球蛋白免疫原性方法的优化谭振;孙泽威【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3(025)004【摘要】为了优化糖基化去除大豆球蛋白免疫原性的方法,本试验采用果寡糖与粗提大豆球蛋白进行干热法糖基化反应,选择不同的温湿度反应条件组合,测定各个反应条件下0 ~ 120 h产物的蛋白质溶解状况及免疫原性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产物的蛋白质溶解均有下降,而免疫原性去除效果增强,其中在65℃、75%相对湿度、蛋白质与糖摩尔比1:14时反应60 h条件下蛋白质溶解及免疫原性去除效果最为理想.该条件可以作为干热法糖基化反应去除大豆球蛋白免疫原性的优化方法.%To optimize the removal method of glycinin immunogenicity by glycosylation, a dry heat way gly-cosylation reaction by fructo-oligosaccharide and rough glycinin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o select the optimal group.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ditions were selected, and the dissolved protein an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immunogenicity were determined during 0 to 120 hou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tein-dissolved level decreased, but immunogenicity removal increased in all products as time went on,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65 ℃, 75% relative humidity and molar ratio of protein to sugar at 1:14, after 60-hour response time, protein-dissolved level and immunogenicity removal were the ideal results. In conclusion, this condition can be used asthe optimized dry heat method about glycosylation reaction to remove glycinin immunogenicity.【总页数】7页(P884-890)【作者】谭振;孙泽威【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9【相关文献】1.运用全因子试验方法优化单抗生物类似药生产过程中的糖基化分布 [J], 张磊;杨沐迪;董顺;刘明秋2.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参数优化的地震随机噪声去除方法 [J], 徐智; 唐刚; 刘伟; 李钟晓3.基于L1范数优化模型的遥感图像条纹去除方法 [J], 李凯;李文力;韩昌佩4.大豆中β-伴大豆球蛋白提纯方法的优化 [J], 司晓霞;王志;霍斐;史通麟;付月君;田怀东5.通过去除V3 N306聚糖改变N端糖基化信号效应提高HIV-1 env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J], 闭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博士生突破性研究治疗糖病的新希望
![博士生突破性研究治疗糖病的新希望](https://img.taocdn.com/s3/m/899be35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d.png)
博士生突破性研究治疗糖病的新希望近年来,糖尿病(糖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患有糖尿病的人口已经超过4亿,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继续增加至6亿。
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一项挑战,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饮食、进行运动以及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在一些患者身上并不奏效,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也远比我们所知道的更加复杂。
然而,近日一项突破性的研究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位名为张晓博士的科学家在其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糖病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张博士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异常现象,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从而引发了高血糖的情况。
他在动物实验中使用了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成功地改善了这种异常现象,并将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这一研究的突破之处在于,它将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从纯粹的血糖控制转变为调节免疫系统,从而解决了目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随着这一新方法的不断完善和证实,相信它将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尽管这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前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这种免疫调节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治疗方法的个体化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一新的治疗方法无疑带来了希望。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见证这一突破性研究的成果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从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博士生张晓的突破性研究为治疗糖尿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一研究借助免疫调节剂调整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使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得到改善,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
尽管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但这一成果无疑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博士分子生物学工作基础课程
![博士分子生物学工作基础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044aa20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e.png)
博士分子生物学工作基础课程
博士分子生物学工作基础课程通常涵盖以下内容:
1. 高级细胞生物学: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生命周期和细胞信号传导等。
2. 分子遗传学:包括基因组结构与功能、遗传变异与突变、遗传修饰等。
3.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基因克隆、DNA测序、PCR扩增、基因组编辑等。
4. 蛋白质生物化学:包括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酶学、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5. 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学:包括转录调控、染色质结构与修饰、表观遗传调控等。
6. 分子细胞病理学:包括细胞增殖与凋亡机制、肿瘤发生与治疗等。
7. 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8.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包括实验设计原则、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方法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博士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原理和实验技术,为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生物学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也培养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沟通等能力。
糖化学生物学(王来曦)-清华大学化学系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课程
![糖化学生物学(王来曦)-清华大学化学系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0de2505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4.png)
化学系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课程【课程名称】:糖化学生物学(Chemical Glycobiology)【课程号】:Y0440041【学时】:16学时【学分】:1学分【上课时间及地点】: 7/9/2012-7/12/2012(10日-12日上午9:00-11:30,9日下午2:00-4:30,10日、12日下午2:00-3:40,11日下午没有课)地点在四教4302 【考核方式】:考查【授课对象】:化学系,生物系等相关学院研究生【课容量】:20人【主讲教师】:王来曦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 Education:PhD,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ostdoctoral Fellow,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Postdoctoral Associat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esearch Interests:My research group is working in the areas of bioorganic chemistry, glycobiology, and immunology. The focus of our current research is centered on protein glycosylation, one of the most ubiquitou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of proteins in eukaryotes. It is estimated that half of total human proteins are glycoproteins. Thus, glycosylation adds a new level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proteins and expands th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of an otherwise concise human genome. We combine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structural biology, and immunology to understand how glycosylation affects a protein'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ree research projects are going on in my laboratory: 1) Development of chemoenzymatic methods for glycopeptide and glycoprotein synthesis; 2) 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study of endoglycosidases and glycosynthases; and 3) chemical glycobiology of HIV with an emphasis on exploring the envelope glycoproteins for HIV vaccine design.Professional Experience:2000-2005 Assistant Professor (Tenure Track), Institute of Human Virolog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UMBI), University of Maryland 2005-2009 Associate Professor (Tenured), Institute of Human Virology, UMBI and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2007-2009 Associate Professor (Tenured),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2006-present Member, The Greenebaum Cancer Center, University ofMaryland2009-present Professor (Tenured), Institute of Human Virolog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2009-prese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2009-present Professor (Tenured),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预备知识】:要求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课程简介】:Chemical glycobiology is an emerging sub-field of chemical biology that applies chemical techniques and tools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glycans (or carbohydrates in general). Usually equipped with diverse and complex structures, glycans play essential roles in various biological recognition processes such as cell adhesion,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development, tumor progression and metathesis,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 and immune response. This cours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hemical glycobiology. It highlights the major biological functionsof glycans, current methods for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dvances in chemical and enzymatic synthesis of oligosaccharides and glycoconjugates, metabolic cell surface glycosylation engineering and imaging, inhibitor and vaccine design, and the impact of chemical glycobiology on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课程内容】:1. 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glycobiology2. Chemical synthesis of oligosaccharides and glycoconjugates3. Enzymatic and 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of glycoconjugates andmetabolic glycosylation engineering4.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carbohydrate inhibitors and vaccines5. Glycans in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联系人】:陈永湘【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本次课程采取手动选课方式,感兴趣的同学请于7月8日之前通过邮件向联系人报名或于第一次上课时间(2012年7月9日下午1:00-2:00, 教室地点四教4302)课堂上现场报名。
博士生课程固有免疫模式识别ppt课件
![博士生课程固有免疫模式识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390084d15abe23492f4d13.png)
Innate Immunity
机体在种系发生和进化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 天然免疫防御功能,构 成机体抵御病原生物入 侵的第一道防线.
monocyte macrophage
bacteria
The most ancient defense
Physical & chemical barriers and cellular line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 :是病原微 生物(尤其是原核生物)表面存在一些人体所没有的,但可为 许多相关微生物所共享、结构恒定、进化保守的分子结构。
PAMP的特征
1.通常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乃天然免疫系统区分“自己”与“非己(微生
stimulating
Liver: synthesis of APR proteins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 & Mannose-binding lectin/MBL & Serum amyloid protein/SAP & fibrinogen)
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
固有免疫细胞表面、内体、溶酶体、细胞质中、可识
别一种或多种PAMPs或DAMPs的识别分子。
可溶性:体液和血液
甘露聚糖凝集素(MBL) C反应蛋白(CRP)
血清淀粉样蛋白 (SAP)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
PRR
C反应蛋白等(CRP)
补体
补体系统
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 细胞因子和免疫相关细胞表面分子
糖基化国自然指南
![糖基化国自然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778a1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a.png)
糖基化国自然指南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修饰方式,它在细胞内发挥着多种生物学功能。
糖基化是指糖分子与其他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结合的过程,通过糖基化修饰,可以改变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调控细胞的生理过程。
糖基化修饰最为常见的是糖蛋白的修饰。
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糖分子组成的复合物,糖基化修饰可以影响糖蛋白的稳定性、溶解度、活性等多个方面。
糖基化修饰不仅可以改变糖蛋白的物理性质,还可以影响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和生物过程。
糖基化修饰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细胞识别、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
在细胞识别中,糖基化修饰可以通过调节糖蛋白的结构来识别细胞表面的糖基化结构,从而实现细胞间的黏附和相互作用。
在免疫应答中,糖基化修饰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信号传导,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应答的效果。
在炎症反应中,糖基化修饰可以调节炎症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影响炎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糖基化修饰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生物学过程中,还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与糖基化修饰的异常有关。
糖基化修饰的异常会导致细胞信号传导紊乱、炎症反应异常、细胞黏附和迁移的改变等,从而促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糖基化修饰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
通过研究糖基化修饰的机制和功能,可以揭示生命的奥秘,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糖基化修饰的研究还可以为药物开发和治疗策略的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修饰方式,它在细胞内发挥着多种生物学功能。
糖基化修饰通过改变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调节细胞的生理过程,参与细胞识别、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并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糖基化修饰的机制和功能对于揭示生命的奥秘、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新疗法问世博士生攻克糖病
![新疗法问世博士生攻克糖病](https://img.taocdn.com/s3/m/4f4524b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4.png)
新疗法问世博士生攻克糖病正文:近年来,糖尿病(diabetes)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难题。
据统计,全球有4.65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约有90%为糖尿病2型(Type 2 Diabetes)。
面对这一庞大的挑战,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日,一项新疗法成功问世,由一位博士生主导攻克了糖尿病。
这位博士生名叫李明,就读于著名医学院。
他对糖尿病的研究始于他本科时期的一个偶然机会。
当时,他的家人中有一位亲戚患有糖尿病,看着亲人在病痛中挣扎,李明决定将来要为糖尿病患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投身于糖尿病研究,努力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李明团队最终成功研发出一种新的疗法。
这种疗法基于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通过改变患者体内的基因序列,从根本上修复患者胰岛素受体的功能。
胰岛素受体是一个关键的蛋白质,它能够帮助细胞吸收并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
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也就是说他们的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通过改变胰岛素受体的基因序列,新疗法可以显著提高胰岛素受体的功能,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疗法的研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研究过程中,李明团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善疗法的效果,并确保其安全可靠。
为了验证疗法的疗效,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结果令人鼓舞,新疗法表现出良好的疗效,成功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期观察,这种疗法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副作用,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新疗法已经开始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李明团队与多家医院合作,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参与试验。
试验结果仍在整理和分析中,但初步结果显示,新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位参与试验的患者表示,自从接受新疗法治疗后,他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新疗法的诞生给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824418f7ec4afe04a1df9e.png)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Immune):是指人和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特异识别、清除体内抗原(Antigen)的生理功能。
2、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包括:1 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功能;2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与应答;3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斥效应及其机制;4 免疫病理过程与机制;5 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6 免疫学在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3、免疫防御(immune defence):即抗感染免疫,是指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生存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可发生超敏反应和重复感染。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oestasis)是指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5、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由于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正常个体的组织细胞也可不断发生畸变和突变。
免疫监视具有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
若该功能发生失常,可能导致肿瘤发生。
二、填空题1、简述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是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2、免疫的三个基本特点是识别自己和非己;特异性;免疫记忆。
3、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免疫学的萌芽期、免疫学的经典期和现代免疫生物学发展期。
三、简述题1、简述免疫的现代概念现代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免疫学理论方法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
2、简述免疫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
免疫的基本特点包括1、识别自己与非己;机体仅能识别异种蛋白质,甚至对同一种动物的不同个体的组织和细胞也能识别。
化学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精选全文
![化学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390e4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f.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化学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蛋白质组学及应用课程编号:0703201F08学分:2总学时数:40开课学期:第2学期考试方式:笔试课程说明:(课程性质、地位及要求的描述)随着人类基因测序的基本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已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
本课程主要从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入手,重点介绍这一崭新领域的诞生与发展,并以具体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相关技术及应用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及相关分离、分析、检测、鉴定技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及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等,如肿瘤发生与发展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细胞凋亡的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与新药开发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主要适用于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选修。
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2学时)1. 基因组、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2.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3. 蛋白质组学的特点和难点及蛋白质组学发展趋势本章要求:了解基因组、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蛋白质组学的特点和难点及蛋白质组学发展趋势。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表征(2学时)1. 蛋白质的组成、分类2. 蛋白质的一级、二及、三级结构等基本概念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 蛋白质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本章要求: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分类、一级、二及、三级结构等基本概念,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等。
第三章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3学时)1.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2. 二维凝胶电泳技术3. 多维色谱分离技术4. 生物质谱鉴定技术本章要求:了解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如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多维色谱分离技术、生物质谱鉴定技术等。
抗体结构ch2区的糖基化
![抗体结构ch2区的糖基化](https://img.taocdn.com/s3/m/f34b9a2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01.png)
抗体结构ch2区的糖基化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有趣的东西,那就是抗体结构里ch2区的糖基化。
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别担心,就像我们拼乐高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来,就会很清楚啦。
咱们先想象一下抗体是一个小卫士。
这个小卫士有自己的身体结构,就像我们人有头、身子和四肢一样。
在抗体这个小卫士的结构里,有一个叫ch2区的地方,这个地方啊,就像是小卫士衣服上特别的装饰。
那什么是糖基化呢?咱们可以把糖基化想象成给小卫士的衣服加上漂亮的小贴纸。
这些小贴纸就是糖分子。
比如说,你有一个很普通的本子,你在上面贴上小花、小星星的贴纸,本子就变得特别起来了。
在ch2区的糖基化就有点像这样,糖分子贴到这个区域,让这个区域变得不一样了。
这些糖分子可不是乱贴的哦。
它们就像小卫士的秘密武器。
有了这些糖分子,小卫士就更厉害了。
比如说,小卫士要去抓病菌这个小坏蛋。
病菌可能很狡猾,会有各种办法躲起来或者抵抗小卫士。
但是有了糖基化的ch2区,小卫士就像穿上了有魔法的盔甲。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小小的细菌,它偷偷地跑到我们身体里,想要捣乱。
我们身体里的抗体小卫士就出动了。
这个抗体小卫士的ch2区有糖基化,就好像带着闪闪发光的力量。
小卫士一下子就发现了细菌这个小坏蛋,然后紧紧地抓住它,不让它跑掉。
把细菌这个小坏蛋消灭掉了。
糖基化还让抗体小卫士可以更好地和其他小伙伴合作呢。
就像在学校里,我们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一样。
抗体小卫士和其他的细胞、分子一起合作,把我们的身体保护得好好的。
如果没有ch2区的糖基化,就像小卫士少了一个很重要的装备,可能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了。
攻克挑战博士生研究开发新型治疗方法治疗糖病
![攻克挑战博士生研究开发新型治疗方法治疗糖病](https://img.taocdn.com/s3/m/013c7c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3.png)
攻克挑战博士生研究开发新型治疗方法治疗糖病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慢性病也在不断增加,其中糖尿病成为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疾病。
糖尿病,尤其是类型2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面对糖尿病这一巨大挑战,研究人员和医学专家不断探索创新的治疗方法。
在这个背景下,博士生们扮演着重要角色,积极投身于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开发,努力攻克这一挑战。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功能异常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
长期以来,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赖胰岛素注射或口服药物。
然而,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问题。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博士生们致力于研究开发新型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改善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博士生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针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精确调控。
例如,通过靶向特定基因的编辑,可以增加或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从而实现糖尿病的治疗。
此外,博士生们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了一些新型药物,这些药物能够调控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有效治疗糖尿病。
除了基因编辑技术,博士生们还在研究开发其他新型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利用免疫治疗,博士生们可以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少自身免疫反应对胰岛素分泌的干扰。
此外,博士生们还在研究开发新型药物,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为糖尿病患者带来希望。
在攻克糖尿病这一挑战的过程中,博士生们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他们需要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这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临床观察。
其次,他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糖尿病的研究。
此外,博士生们还需要与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共同攻克糖尿病这一难题。
总之,博士生们在研究开发新型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的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免疫治疗等方法,积极探索糖尿病的治疗新途径。
糖基化免疫球蛋白IgG免疫学特征的变化
![糖基化免疫球蛋白IgG免疫学特征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af0800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2.png)
糖基化免疫球蛋白IgG免疫学特征的变化
孙健;顾光煜;张葵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
【年(卷),期】2009(013)006
【摘要】免疫球蛋白IgG与其它蛋白质一样,在氨基酸序列合成(蛋白质翻译)之后,蛋白修饰的过程中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糖基化,是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对其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包括蛋白折叠、运输和功能等方面。
体内约1/2的蛋白属于糖基化蛋白,但是,过度的、异常的糖基化修饰却对机体产生损害。
IgG异常糖基化修饰涉及到其免疫学特征的改变。
【总页数】3页(P850-852)
【作者】孙健;顾光煜;张葵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江苏,南京,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江苏,南京,2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 C3、C4及免疫球蛋白 IgG、IgM 含量变化 [J], 韩冯;林莉;徐翔;李建勤;马红利
2.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球蛋白核心岩藻糖基化组分的富集纯化及免疫学性质分析
[J], 郭静;邱锦云;冯方波
3.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异常糖基化免疫球蛋白A1水平变化 [J], 杨世洪
4.肺炎支原体患儿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变化与意义 [J], 范彦希
5.肺炎支原体患儿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变化与意义 [J], 范彦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an
M an G lcN A c2-P ro tein U D P -G lcN A c U D P-G al C M P -N euN A c
N euN A c G al G lcN A c M an N euN A c G al G lcN A c M an
M an G lcN A c2-P rotein
H ig h-M an n ose S tructures
M an
M an M an
M an
M an
M an G lcN A c2-P ro tein U D P -G lcN A c
M an
M an
M an
M an G lcN A c2-P rotein
G lcN A c M an
M an G lcN A c M an
寡糖
Asn-X-Ser/Thr
2. O--糖基:
GalNAc
Ser/Thr
3. GPI: 糖基磷脂酰肌醇
4. 酵母O-mannosylation
ManMann O Ser
H y b rid S tru ctu re
G lc3M an9G lcN A c2-A sn -P rotein G lc
M an9G lcN A c2-P ro tein
糖基化结构在改变蛋白质或肽的三维结构的同时,还可通过改变肽表位与MHCI类分子的结合及与TCR交互作用影响细胞免疫。
B细胞的HLA-DR 链上第96位氨基酸从脯氨酸突变为丝氨酸 (Pro96→Ser96),从而使第94位的天冬氨酸(Asp)产生了一个新的N-糖基化位 点,会使B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消失,可影响B细胞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1998年
中科院北微所 张树政院士
金城研究员
90年代在国内香山会议大力倡导糖 生物学和糖工程前沿计划
1993年:美国召开的首届“糖生物工程”会议,会上著名糖生物学家Hart提出 “生物化学中最后一个前沿—糖生物学的时代正在加速来临”
1986年:美国能源部资助创建CCRC-复合物糖研究中心,成立“糖库计划” 1989年:日本政府科技厅等实施“糖生物工程前沿计划”投资数百亿日元 1991年:英国创刊“Glycobiology”糖生物学杂志 2001年:由NIH/NIGM 资助,美国成立“CFG功能糖组学”研究项目
糖链是生命的第三条链
生命之网是由统一性为经多样性为纬编织而成 核酸链和蛋白链构造了生命的统一性
糖链构造了生命的多样性 统一性
糖链结构的多样性:
4个核苷酸组成的寡核苷酸 可能的系列24种 4个己糖组成的寡糖链 可能的系列大于3万种!
普遍性 同源性 简单性
多样性
多态性 可变性 独特性 个体性
糖链是继续核酸链,和蛋白质链之后,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第三链
利用合成的GalNAc修饰MUC1糖肽, 研究发现此糖肽与MHC-I结合, 比起未用 糖修饰的多肽与MHC-I结合力大100多倍, 其中GalNAc起着重要作用。
2、 糖与免疫分子的稳定,以及降解
蛋白糖基化后, 免疫分子生物学性质发生变化:
亲水性增加; 对蛋白酶耐受能力(酶稳定性)增强; 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变化; 影响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底物交互作用, 从而影响淋巴细胞移动,免疫细胞
激活,胚胎发生及肿瘤转移等
发现某些N-糖苷化作用可抑制蛋白酶对糖蛋白的降解, 延长免疫分子的寿命, 如N-糖苷 化作用可抑制asparagines-specific cysteine endopeptidase 对糖蛋白分子的降解, 从 而保护糖蛋白分子或免疫分子。
在内质网中, 糖基化酶, Mannosidase I, Glucosyl Transferase 帮助未折叠好的糖蛋白进 一步折叠, 而错误折叠 或未包装好的糖蛋白将在内质网中降解。
C om p lex S tructure
糖蛋白的N-聚糖的加工
Bio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of all N-linked glycoproteins
三、蛋白质糖基化与免疫相关性
1、糖基化影响免疫分子的成熟、定位和抗原提呈
利用合成的糖基化II型胶原蛋白多肽和未修饰的多肽, 发现在严重类风湿关节炎 (RA)病人中T细胞仅识别糖基化的II型胶原蛋白多肽, 表明糖基化也影响T细胞抗原 表位。
提纲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二、蛋白质糖基化种类 三、蛋白质糖基化与免疫的相关性 四、异常糖基化与免疫相关疾病 五、糖基化在免疫相关疾病诊断与
防治中的应用
一、糖生物学国内外研究概况
2001, March 23, Science专题 :“Glycosylation and the Immune System”
药物靶点
病毒和细菌等识别细胞的桥梁: 糖苷和凝集素
➢ 蛋白质糖基化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及免疫相关
➢ 蛋白质糖链结构异常与肿瘤和遗传性疾病相关
二、蛋白质糖基化种类
Asn-X-Ser/Thr
GalNAc-Ser/Thr
蛋白质糖基化的种类: N-糖基, O--糖基, GPI(phosphatidyl inositol glycan) 和 yeast O-mannosylation 1. N-糖基: (高甘露糖型, 杂交型和复杂型)
2010年发表在Cell上的 “Glycomics hits the big time
2011年3月6—11日专门在加 拿大Lake Louise召开了首届 糖免疫学的国际讨论会
2011年 “生命科学” 23 期: 糖生物学专刊
糖免疫研究属于国际前沿
2011年3月6—11日专门在加拿大Lake Louise 召开了糖免疫学的国际讨论会
发展历程
2013年7月目标 我国糖生物学协同创新战略研讨 会建成糖生物学创新研究中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1年
20世纪末21世纪初
武汉大学 张俐娜 食品中草药多糖生物活性
院士 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获安塞姆·佩恩奖
复旦大学 陈惠黎教授 顾建新教授
中国生化学会糖合物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 共同举办全国糖生物学会
糖基化:
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
蛋白的糖基化与免疫
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免疫应答最 终均由免疫分子所介导
几乎所有参与固 有免疫和获得性 免疫免疫分子均 为糖蛋白,与免 疫分子合成相关 的转录分子也为 糖蛋白。
糖生物学与免疫
病毒糖苷
细菌 纤毛
凝集素: 能结合 糖的蛋白
免疫分子 糖蛋白
糖基化、糖苷和凝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