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儒家礼乐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苟子给 “ ” 予 的意义 , “ 者 , 礼 赋 说 礼 法之 大分 , 类之 纪纲 也 。” 《 子・ 学》 。又说“ 言是其行也 , (苟 劝 ) 礼 乐言是其和也 。” (儒效》“ 是人 的行 为规 范 ,乐” 可以培 养人 内心 的道德 《 )礼” “ 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琳 杰 L i i 马 建 华 Ma i h a i ne Lj J n u a
摘 要 : 乐 涉及 的 范 围很 广 , 体 来说 , 乐 ” 表 天 、 、 礼 大 “ 代 阳
礼 仪 。 “ ” 渐 与 “ ” 离 , 有 “ 以守 其 国 , 其 政 令 , 礼 后 仪 分 具 所 行 无
记》 :八音并作克谐 日乐 。 中国古代将艺术称为“ 。 注 “ ” 乐” 乐的
文 字 起 源 表 明( 2 , 本 义 指 与农 作 物 的成 熟 收 获 和喜 庆 有 图 )其 关 的 歌 舞 音 乐 , 初 与 祭 祀 联 系 在 一 起 , 来逐 渐 引 申 为 人 喜 最 后
悦 感奋 的心 理情感 , 并涵盖 了包括 园林在 内的所有艺术 形式 。
≯
礼 乐 文 化 产 生 了 广 泛 的 影 响 , 日常 生 活 中 的 言 谈 举 止 、 从
’
衣 食住行 、 际称 谓到朝廷 的典章 制度 、 人 祭祀 鬼神 、 宫殿 陵墓
儒 家 礼 乐 思 想 对 中国传 统 建 筑 的 影 响
Th m p c fCo f c a ie n u i a ii n lCh ne eAr h t c u e e I a to n u in R t sa d M scon Tr d to a i s c ie t r s
礼乐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建筑
地位而有所差异 。
《 论语 ・ 乡党 篇第十 ・ 四》 二 中写 道 , 孔子在 居处 的时候 , 寝 不 “
4 装饰装修 。《 ) 宋史》 13 舆 服志 五》 : 卷 5( 载 天圣 (03年 一 尸 , 容”这些都说 明了孔子 在不 同 的场合都 有不 同的 、 合 12 居不 , 适
参考文献 :
3 规模 。《 ) 礼记 ・ 礼器 》 中说“ 礼有 以多为贵者 : 天子七庙 , 诸
2 0 3 ( ) 6 .4 0 9,5 1 :36 .
[ ] 李世 权 . 1 高层 建 筑设 计 的 可持 续 性 理 念 [ ] 山 西建 筑 , J.
I ii le pl r to n he de i n o up r hi h-ie b idi f c n ta x o a i n o t sg fs e g rs u l ng o i e
收 稿 日期 :0 10 —2 2 1 —42
作者简介: 张婷婷(9 3 )女 , 18 一 ,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 究生, 天津 307 002 刘彤 彤 (9 8 )女 , 16 一 , 硕士 生导 师 , 津大 学建筑 学 院 , 天 天津 307 00 2 刘 蛟(94 ) 男, 18. ,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宁 大连 辽 162 103
W ANG n W ANG n Na Do g
A s a t C m iigwt m u e hg —s ( c dn nq e i —s)h hedo ie u dn aei S ag a adS eze , codn bt c: o bnn i s esp r i re i l iguiu g re i -n fc i iges hnh i n hnhn acrig r ho hi n u hhi g bl n
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表现
小组成员:储欣欣 李欢欢 戴安娜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
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 的特色有四个:
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 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 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 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 ,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 结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 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的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
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
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
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
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
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
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
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
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
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元素:鼎
中国古代建筑道家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元素:雄狮
气势远逊于秦、汉。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
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 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 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 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 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 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体现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 rU
Vo _ 4 No. 5 I3 2
Sp 20 e. 08
・4 ・ 3
文章 编 号 :0 96 2 (0 82 .0 30 1 0 .8 5 20 )50 4 .2
礼制 思 想 在 中 国传 统 建 筑 装 饰 中 的体 现
2 礼 制思想 与 中国传 统建 筑
造型和装饰在不 同程度 上受到 了礼制 等级观念 的制约 , 礼仪等 级
礼制文化是 中国传统 文化 中一个 重要 组成 部分 。其在建 筑 观念是 中国古代建筑 的一个基本 的思想 主题 。 在中 国古代 , 建筑 始终 未被视 为一 门独 立 的艺术 , 而是 与 车 上主要表现为 : 自觉地 以建筑 形式 区分人 的等 级 , 到维护 阶级 达 冠 仪卫 等事物联 系起 来 , 为反映社会 等级制度 的外在标 成 社会秩序 的 目的 , 在世 界上是 中国仅有 的。传统 建筑 的开 间 、 马 、 服 、 这 志 , 纳入 国家礼仪法典 的范 畴之内。因此 , 并 在建筑领域 , 虽然建 装 饰 、 色等等都 有严格 的规 定 , 符合礼 制 。礼制 文化虽 起 于 颜 要
定性特征 , 例如同一类型建筑 的台阶 、 梁枋 、 门窗 、 顶等 , 屋 在相 当 着不 同历史 时期的社 会生 活和 政治 经济 状况 ; 同 民族 的衣食 、 不 长 的历史 阶段里都 表现 为一 种较 固定 的形式 。因此 传统 建筑 中 器物 、 室都有不 同的( 居 民族 ) 格或 ( 性 民族 ) 征 ; 特 建筑 在人 类一 所蕴含 的丰 富的文化 特征 , 在很大程 度上是通 过构件 的装 饰化 发 切造型创造 中是最 庞 大 、 最复 杂 的, 以它代 表 的 民族 思想 和艺 所 更强烈 , 也更重要 _ 。 2” J 展来加 以表述 的。其结果是在 同一构件 上表现 出极富想 象 、 丽 术更显著 , 绚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摘要]: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
本文主要从“礼制”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礼制;五行学;易学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发展过程,自成体系,一脉相传,一成不变,原因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
事实上,中国传统建筑同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缓慢而逐步成熟的。
以易学、五行学说、儒学、道学、地理学、天文学等为经典的相关学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观和科学观,一旦成熟就成为一种具有很强约束力和渗透力的规范,如《考工记》的营国制度、皇宫及居住建筑的规划布局等等。
这种规范不仅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而且也制约着戏剧、服装、绘画、医药等学科的发展。
同时传统建筑的保存、延续、传播又丰富了传统文化,二者紧密地结合和互相影响着.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
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
而用土、砖、石或者其他材料筑成的墙,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
这种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一是能防御地震。
当遇到地震,房屋受到突然的、猛烈的冲击时,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都是采用榫卯连接,富有韧性,不至于发生断裂。
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表现帝王活动、生活的宫廷建筑;二是表现一般人生活、活动的民居建筑(包括乡土建筑)。
这两大类建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本文主要从“礼制”方面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礼制与建筑《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
《礼记》第一篇《曲礼上第一》说得很清楚:“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对中国传统建筑之影响
作者: 谷建辉[1,2];董睿[2]
作者机构: [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出版物刊名: 东岳论丛
页码: 97-10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礼”;中国传统建筑
摘要:"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以礼制为主导的封建制度主宰下,"礼"既为规定统治秩序、天人关系、人伦关系之法则,也是约制伦理道德、思想情操、生活行为方式之规范。
中国传统建筑作为承载社会生活之重要场所,"礼"对其产生了至深至巨之影响。
本文从"礼"与中国传统建筑基本原则之确立、"升降出入"秩序之形成、功能布局之理蕴、等级制度之渊源等诸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一、引言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它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哲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精髓,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简述,以揭示其独特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1.木结构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通过榫卯、斗拱等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筑的承重和装饰功能。
这种木结构形式不仅轻巧灵活,而且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2.布局严谨: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讲究中轴线对称,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布局、空间和尺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美学要求。
3.建筑与园林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园林的结合,通过园林的景观和建筑的空间布局,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园林中的山、水、石、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
4.色彩丰富: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常用红、黄、蓝、绿等颜色进行装饰。
不同色彩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5.雕刻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装饰丰富多样,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内容广泛,包括花卉、鸟兽、人物等,通过雕刻手法细腻地表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1.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上,如院落的层次和叠落、建筑的高低错落等,都表现出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
2.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礼制和秩序。
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设计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等思想,表现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追求。
3.道家文化的影响: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道家追求自然之美,强调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园林设计中,追求自然之美和生态平衡,表现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思考。
儒家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浅析
儒家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浅析建筑,是人类生息的场所,是人类文化与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最主要的传统学说是儒家思想。
中国2000的历史长河中,对国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化的影响无与伦比,也早就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基本内容。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深深的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
儒家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讲究“中庸”、“礼制”,注重“尊卑”、“等级”,并将其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贵贱等级是国家正常运行的根本,不可逾越。
儒家学说的“礼制“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设计。
无论王宫或者宅院,从总体规划到单体建筑都清晰的反映出“等级、尊卑”至上的意识形态。
《周礼·考工记》中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是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思想,对都城的大小、制式都有明确的规定。
《正义》中云:“天子之城方九里,诸侯礼当降杀,则知公七里,候伯五里,子男三里”;《五经异义》曰:“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
都反映出封建礼制精神中严格的尊卑秩序。
随着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的进步,都城的规划形式与皇权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联系。
曹魏营建“邺”城时,首次将之前在建筑群中采用的轴线布局手法扩大到整个城市规划,同时开始采用对称的布局手法,开辟了中国以轴线、对称布局强调尊卑、等级的先河,一直影响到此后的中国的都城规划。
曹魏“邺”城的规划中,主要干道正对主城门,宫城位于轴线北端,重要的皇室建筑位于轴线上。
西部为著名的铜雀苑,东部为戚里。
自“邺”城肇始,隋唐的长安、洛阳同样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而这种形式到了明清时更为突出。
北京的故宫采用了严格的对称的手法布置建筑物,最重要的建筑物--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后宮三大殿都位于轴线上,次要的建筑列于轴线两侧。
而这条轴线不仅贯穿整个故宫,更向南北延伸至整个城市,总长达7.8公里,气势宏伟,一气呵成。
浅析中国礼制性建筑特点
浅析中国礼制性建筑特点数千年锤炼的中国传统礼制文化思想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是最具人类社会性,最强调社会秩序性的。
中国传统礼制文化思想影响并规范着古代建筑,而中国古代建筑也无处不体现着礼制文化,使得古代的城市布局和建筑形制带有浓厚的礼制色彩,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标签:古代建筑;礼制;靖江王府;封建伦理思想1、“礼”—中国建筑的“伦理”理性“伦理”理性集中体现在“礼”对建筑的一系列制约。
《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
在长期古代社会发展中,它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涉及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式。
礼在儒家的心目中是维系天地伦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准则。
礼即是规定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约制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生活行为、思想情操的规范。
它带有强制化、规范化、普遍化、世俗化的特点,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制约着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诸多方面。
“礼”指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关系中的伦理内涵,社会伦理思想成为规范社会成员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责任与义务的道德观念。
2、靖江王城的建筑布局的礼制文化靖江王府是按照藩王府的体制建造的,它是南京明内宫的缩影,比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北京建造的故宫,历史还要早些。
王府南北长557米,东西宽336米,城墙高约7米,宽约5.5米,占地面积达18万余平方米。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靖江王府与靖江王陵一同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府位于桂林市中心地带,(现又称桂林王城)墙高门深、气势森然,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洪武二十六年(1393)筑城墙,至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比北京故宫建成的时间还早。
王城南北纵距557.5米,东西横距336米,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城墙高7.92米,厚5.5米。
浅析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礼制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社会秩序、人际关系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布局和空间划分方面。
古代中国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尊重,传统建筑设计中常常以中轴线为核心,将建筑物划分为前后、左右两个空间。
比如宫殿、庙宇等建筑通常由正殿、前庭、殿堂、大门、配殿等组成,每个空间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含义。
这种空间划分方式体现了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关系,体现了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
其次,建筑形式和装饰方面。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常常使用神龛、华表、琉璃瓦、飞翘檐等装饰元素,这些元素中蕴含着丰富的礼制意象。
比如神龛是供奉神灵的场所,它代表着对神灵的崇敬和庇佑。
而华表则代表着尊贵和荣耀,它们通常会出现在重要场所的入口处,用于彰显建筑的身份和地位。
另外,传统建筑中的雕梁画栋、对联、屏风等也常常被用来彰显建筑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品位。
再次,色彩和意象方面。
传统建筑中常常采用红、黄、绿、蓝等鲜明的颜色,这些颜色不仅对建筑本身具有装饰作用,更是与中国传统礼制文化的符号密切相关。
比如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和热情,常常被用于建筑的门窗、雕花和装饰物上,强调建筑物与人的和谐和祝福。
另外,建筑中常常出现以龙、凤、麒麟、螭虎等神兽为主题的雕塑和画像,这些神兽寓意着权力、尊贵和荣耀,也是中国传统礼制文化重要的意象之一最后,建筑功能与使用方面。
传统建筑设计中注重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合适场所,体现了社会生活与礼制规范的统一、宫殿和庙宇主要供奉神灵和举办重大礼仪活动,它们通过建筑的规模和布局,展示了宫廷威严和神圣庄重。
而民居和祠堂则更注重家庭生活和祭祀活动,打造出有利于亲子亲友交流和尊卑有序的空间环境。
这些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和功能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和礼制。
综上所述,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礼乐的意义与中国传统建筑
的主要使 用者。他们在这类建筑 中从事高层次 的文化活 动 , 或吟诗作 画、读 书思考 ,或讲 学授徒、著书立说 ,以他 们超
脱尘世 、简朴 自然、清静高雅 的生活方式 ,增加 了建筑 的文
化 气 氛 ,充 分 体 现 建 筑 所 要 达 到 的 “ 我 融 合 ” 的意 境 。 由 物
点 共 同 形 成 新 的 山水 名胜 。 至 今 ,赫 曦 台等 史 迹 仍 保 存 在 岳 麓 山 之 下 ,并 依 然 是 人 们 旅 游 观 光 、赏 景抒 情 的 好 去 处 。 可
观 自然运动 变化的规律 、形 式达到完全 的和谐 一致 ,成为 中
国古代美学 的根 本出发点 。包括 建筑艺术形式 美规 律内在 的 “ ”本质 ,也 在于多样性 的对立统一 ,协调各对 立因素 , 和
的必由之路。以 “ 和”为美的儒家审美观体现了 “ 乐同统”的
思想 ,正如 《 论语 ・ 学而 》主张 “ 礼之用,和为贵”,达到同
生理、心理及精神相联系的 “ ”,具有重大的社会功能 ,它 和
能 使 自 然和 社 会 得 到 和 谐 的 发 展 ,使 国 家 安 宁 、 天 下 太 平 。
九尺 ,诸 侯七尺 ,大夫 五尺 ,士 三尺 ,天 子 、诸 侯 台 门。
《 礼记 ・ 礼运》记载 : “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 , 夏则居槽巢……后圣人有作 ,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 ,
以为 台榭 、宫室 、牖户 ……以降上神与其先祖 ,以正君 臣,
以笃 父子 ,以 睦 兄 弟 , 以齐 上 下 ,夫 妇 有 所 。 ”这 就 把 建 筑
中国传统 民居 的分 布多为聚族 ( 而 居。从同族 村落 、 姓)
坞寨, 的府 第到同宗的庭院 ,皆以血缘为纽带。就平面布 同祖 局而言 ,中国传统 民居 多为向平面展开 的组群 布局 ,绝少高 高耸 立的楼房。 向平面序列 展开的平房 ,由若 干个 单体建筑
立于礼,成于乐——礼乐的意义与中国传统建筑(以先秦为例)
记・ 乐记》从《 ) 乐记》 作为《 礼记》 的一 篇也 可以看 出, 乐应该是
对 于礼 制的调和及辅助。因此 , 中国古代文化 的特色主要表现 在礼乐传统上面, 也可单 以“ 之一字概括之。 又“ 礼” ① 上古 圣王
所 以治 民 者 , 圣 贤之 所 以教 民者 , ‘ ’ 而 已 ” 后世 一 礼 字 。 反过来 讲 。 乐作 为 调 和 以及 辅 助 的手 段 , 可 以上 升 至 与 却
之始, 即对 中国传 统建筑产 生了深远 的影响 , 后逐 渐发展 形成 “ 乐 ” 来自 的 建 筑模 式 。 礼 复
关■棚 : 乐 传统 建筑 礼制 园林 礼 礼乐释义
褴 。《 说文解字 ・ 卷一 示部》
其 或继 周者 , 虽百世可知也 。”《 ( 论语 ・ 为政》 礼 乐传统至周代 )
送 死 , 哀也 ; 祀 , 敬也 ; 饰 祭 饰 师旅 , 饰威也 。是百王之所 同 , 古
今 之所 一 也 。 ” 礼 , 以饰 也 。 故 所 檠 五鏖/音 螽名。 鼓稗 。 , 孽\ 忽 象 木 虞也 。 角切 ? 说 文 解 字 ・ 玉 《
礼 一样 的高度而相提 并论 , , 乐 仅仅 指 的是音 乐么?根 据《 乐
记 》中的记述 :乐者 ,音 之所 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 感于物 “
也 。 ” 里 强调 了人 心 之 感 。 的 节 奏 和 声 色 是 人 感 情 的 外 在 这 乐 显 露。 因此 “ 卫 之 音 , 世 之 音 也 , 干 慢 矣 。 间 濮上 之音 , 郑 乱 比 桑 亡 国之 音 也 。 ” “ 音者 , 于人心者也 ; 凡 生 乐者 , 伦 理 者 也 。 ” 通 由于 乐 由心 生 , 晓 乐 的人 , 然 通 晓 伦 理 , 以 “ 君 子 为 能 知 乐 ”也 有 通 必 所 唯 ,
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许多少数民族村寨均有寨心,设在村寨中央。
•侗族的村寨中央设 鼓楼,以维系侗乡村 寨的秩序与和谐。
二.内外空间的结合。中庸之道以模糊二者之间的界线,突出 它们的共同点来使其和谐,达到中庸。
• 在中国建筑的内部 空间与外部空间之 间,便表现出这种建 筑美的模糊性。屋 顶、墙体、门窗之 类,是分隔与沟通中 国古代建筑内外空 间的手段、中介和 过渡。
• 以堂为尊,崇祖敬 宗。堂不仅是活 着的家长之居所, 同时也是祭祀祖 宗的场所。
• 人们选择家庭居室中最尊 的“堂屋”为祖宗立牌位, 举行祭祖活动,以显示对祖 宗的尊重和孝敬。 • 整个居室建筑的安排自然 以“堂屋”为核心,在布局 安排上皆位于中轴,居中在 上,周围的建筑皆以其为轴 心,通过封闭的院落,形成 强烈的向心力。
文化与建筑
——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方式和途径
吴梓林 S1304W1033
•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道释,相对于儒家思想的 积极入世来讲,道家和佛教则是出世的(道家本质上是顺 世)。既然是出世,那自然对建筑的价值影响就很小,因 此我们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价值观的影响,实际上主要 是谈儒家思想的影响。
圜丘
• 祈年 殿
山东省曲阜孔庙
二.“礼”对建筑布局的影响
• “礼”的本质是“序”。在我国古建筑中的体现就是中 轴对称、突出重点,纵向的空间序列发展要主从分明。 • 建筑的空间序列是体现秩序感的最好方法。不仅宫殿 如此,就连民居建筑的组合形式也是如此。
明清故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轴布局,左右对称
• 建筑空间序列:五个不同尺度 、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院落 交替出现,反复对比、烘托, 来强化太和殿的至尊地位。
• 谢谢!
探讨儒家思想在传统建筑形制中的具体体现
探讨儒家思想在传统建筑形制中的具体体现摘要:儒家思想倡行礼制,儒家礼制思想对我国传统建筑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对儒家礼制思想在传统建筑形制中的体现进行分析论述,提出几项观点,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儒家思想;建筑形制;具体体现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主流学派,儒家思想影响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儒家思想在形成特有的封建礼制后,传统传统建筑的布局、形制等都受到礼制思想的影响。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成为最具形化的体现中国人“仁”、“礼”的物质。
【1】1传统建筑中体现的等级思想1.1都城的等级思想中国封建制度强调皇权,强调皇帝权利高于一切。
中国建筑在布局方面也体现了这种皇权思想。
历朝历代的皇家建筑都使用中轴对称、中为至尊的规划布局,最高权力在中心,这种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等级森严、王权专制的思想观念。
1972年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北姜寨发现了中国新时期时代聚落遗址,此聚落份分为墓地、陶窑场、居住区三大部分,居住区布局规划严禁整齐。
聚落的中心位置为一个总面积约2万平方木的巨大广场,广场四端整齐地坐落四座房子,四座房子的门都朝向广场中心,在四座房子周围,又整齐地分散有一些小型房子,门的朝向也都是广场中心朝向。
这种向心布局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尚中尚大”、“中为至尊”的思想观念。
【2】风建社会建造的都城,除规模与面积较大外,另一个特点就是城呈中轴对称状布局。
据研究,古人在建城时,通常是先确定中轴线,然后再按照等级等严禁有序地规划与建造建筑。
这种建城的思想与原则,正是皇权为尊、中为至尊的思想观念的体现。
都城是以帝王所在之地,以皇宫为中心建设,地方城市则以衙署为中心位置建设。
都城道路南北纵横交叉成网络状,这种设计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对规则、庄重的政治伦理模式的追求。
1.2宫殿的“皇权至上”思想皇宫在设计与建造时,遵循着非常严格的等级规范,非常注重体现皇权的威严。
皇宫在布局上同样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原则与方法,而中轴对称背后的思想观念就是中为至尊的观念。
浅析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体现【摘要】“明伦理、分等级”,作为儒家礼制思想的象征,其中“伦理”即“人伦”,其实质上就是指在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作为平台、以上下尊卑等级关系为特点的封建礼制思想以及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深入人们的心中,并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礼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十分巨大,同时这种影响也体现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我国建筑设计的建筑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了风格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
【关键词】礼制思想;建筑设计;体现儒家伦理思想作为我国传统建筑体系形成的基础,其中的“明伦理、分等级”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特征,该种思想不仅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建筑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能够规范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从而实现建筑设计的伦理化以及秩序化,为我国建筑设计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伦理化和秩序化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又因为建筑礼制化而得到加强,两者之间出现了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信号才能了我国传统建筑礼制化和秩序化的主要特征。
古代民众把对“礼制”的寄托体现在古代建筑上,可以在建筑外在形式看出人们对礼制思想的执著.人们在对礼制的解读体现在建筑上面,可以深刻的领会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思想;才能进一步的深刻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并进而探究古代建筑的当代价值.本文即从城市形态、民居空间、建筑式样与装饰等三个方面来详细论述礼制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1城市建筑形态布局体现礼制文化纵观历史,我们发现在建造古代的城池时,其建筑样式与空间布置都遵循的一个“礼制”,那就是将君王的宫殿位置设计在都城的重心,并设计得十分的奢华和精美。
《周礼•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一节中记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简单来说,就是在建造古代城池时,功成作为都城的中心,是古代君王居住的地方,并以宫殿作为中心在傍边设立其他的建筑物。
简述我国礼制建筑的类型
中国礼制建筑的类型一、中国礼制建筑的概述1.1 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礼制文化,这种文化对于建筑的发展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礼制建筑是一种结合了宗教、政治、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这些建筑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权力象征和礼仪场所,也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寄托。
1.2 中国礼制建筑的类型分类中国的礼制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宫殿、庙宇、陵墓、园林和祭祀建筑等。
每种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体现了当时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二、宫殿2.1 宫殿的定义和作用宫殿是古代帝王居住和举行重要政治活动的地方,也是外交和礼仪活动的场所。
宫殿通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正殿、后宫、配殿、花厅、会客厅等。
2.2 宫殿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宫殿建筑追求庄重、肃穆和宏伟,通常采用金碧辉煌的彩色画材,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和美学,体现了帝王的权威和尊贵。
2.3 中国著名的宫殿建筑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如北京故宫、洛阳白马寺和西安大雁塔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三、庙宇3.1 庙宇的定义和作用庙宇是供奉神灵或先贤的宗教建筑,也是信仰活动和祭祀仪式的场所。
庙宇通常由门楼、正殿、配殿、钟楼、鼓楼等组成。
3.2 庙宇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庙宇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平衡和谐的美学原则。
它们的设计和布局都符合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和神话传说,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3.3 中国著名的庙宇建筑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庙宇建筑,如北京天坛、嵩山少林寺和嘉兴南湖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
四、陵墓4.1 陵墓的定义和作用陵墓是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安葬之地,也是他们永久居住的场所。
陵墓通常由墓穴、碑亭、神道和围墙等构成。
4.2 陵墓的建筑风格和特点陵墓建筑注重宏伟和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墓葬观念和尊卑秩序。
礼制文化在建筑色彩中的体现
礼制文化在建筑色彩中的体现赵梦蝶 吴婷婷历经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礼制文化,强调社会的秩序性。
礼制包含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其本质是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
受传统礼制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也因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在潜移默化中,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与布局逐渐被赋予等级色彩,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空间布局、建筑形态、建筑立面装饰等。
受礼制文化影响,建筑色彩展现出等级森严、体系沿革的特点。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不同的文化作用影响下,建筑色彩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构成绚丽、丰富多彩的建筑色彩体系。
一、礼制发展历史沿革“礼”不仅仅限定于一般意义的文明礼貌,而是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基础。
“礼者天地之序”其精神就是秩序与和谐。
“礼”的本质是上下尊卑的等级伦理秩序,其职能就是区别等级社会中各阶层的地位,建立起统治阶级的政治秩序。
在古代的礼仪制度中,对于宫室建筑有着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制约着中国古建筑的布局、规模、装修等,成为影响中国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
元代“华凤轮没、彝道倾颓”的社会礼俗为明朝的政治统治提供了反面教材,因此朱元璋参考前代礼仪制度,结合社会现状加以改进。
元代的礼制带有浓厚的蒙古色彩,严重威胁明朝政权的合法性。
因此,明代开始进行礼制变革,这也是对周汉唐宋的礼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礼”有时可看作为“饰”,“饰”也被贯以“礼”的内容。
建筑的造型、建筑色彩、建筑装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礼仪等级观念的影响,礼仪等级观念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一个基本思想主题,并通过规范空间秩序、建筑形态及建筑装饰得以表达。
二、礼制在建筑色彩中的体现(一)等级制度与柱子色彩在有关柱子色彩的记载中,最高等级是朱红色柱子,其他等级柱子的色彩也会有变化。
明清时期,不同等级的王公贵族府邸的柱子有明确的颜色规定。
据《春秋谷梁传庄公二十三年》记载:“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黈。
”君主的柱子用红色,诸侯用黑色,其他官员只能用黄色。
而明清前关于柱子色彩的运用,人们可以从古代绘画师的画作中了解到,柱子的色彩井然有序,表现出庄重、内敛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制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摘要:礼既是规定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约制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生活行为、思想情操的规范。
它带有强制化、规范化、普遍化、世俗化的特点,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也深深地制约着活动的诸多方面。
本文主要阐述了礼制对中国古建筑的深远影响。
这些表明,礼既是规定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约制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生活行为、思想情操的规范。
《易传》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左传》说:“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儒家认为礼就是秩序与和谐,其核心是宗法和等级制度,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都存在着等级森严的人伦关系。
在古代社会长期发展中,礼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
这个被提得极高的尊卑意识、名分观念和等级制度,不仅贯穿于人际的政治待遇、社会特权、家族地位,而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
在建筑方面,它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大到城市、建筑组群、坛庙、宫堂、门阙、庭院、台基、屋顶形式、建筑面阔和进深,小到斗拱、门钉、装饰色彩等,都纳入礼的规制。
辨尊卑、辨贵贱的功能成了建筑被突出强调的社会功能。
从周代开始,已经出现了建筑的等级差别,以下将分为几个方面阐述。
一、城制等级
《考工记》记述了西周的城邑等级,将城邑分为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和宗室与卿大夫的都城三个级别,规定王城的城墙高九雉(每雉为一丈,共高九丈),诸侯城楼高七雉,而都城城楼只能高五雉。
三个等级的城邑的道路宽度也有规定,王城的经涂(南北向道路)款九轨(九辆车的宽度),诸侯城的经涂按王城环涂(环城的道路)之制,宽九轨,都城道路宽五轨。
到汉武帝时,《考工记》补作《周礼。
冬官》成为儒家经典,这种营建制度的等级观念自然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二、组群规划等级
唐朝的《营缮令》中规定:都城每座城门可以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而县城的门只能开一个门洞。
这是建筑组成和建筑布局上的等级要求。
诸如“天子五门”,“前朝后寝”,“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等,都属于这类等级的限定。
四、单体建筑
在单体建筑中,等级制突出地表现在间架、屋顶、台基和构架做法上。
《明会典》中规定: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中堂七间,后堂七间;一品、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三品至五品官,后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
《礼记》记载:“天子之堂九尺,诸侯启齿,大夫五尺,士三尺。
”这里的“堂”,指的是“台基”。
这说明台基的高度很早就列入等级限定。
台基中衍生出一种高等级的须弥座台基,用于宫殿、坛庙、陵墓和寺庙的高等级建筑。
须弥座台基本身又有一重、二重、三重的区别,用以在高等级建筑之间作进一步的区分。
屋顶的等级限制十分严格,从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庑殿、歇山、攒尖、悬
山、到最低等级的硬山顶,形成了完整的等级系列,对于不同建筑的等级面貌,起到了十分触目的标志作用。
结构形式和构造做法也被纳入等级的限定,在宋《营造法式》中主要表现在殿堂结构与厅堂结构的区分,即殿堂、厅堂、余屋、亭榭四类,殿堂等级最高,厅堂、余屋依次减低;它们在规模大小、质量高低和结构形式上都有区别。
在清《工程作法》中,主要表现在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的区别,把这两种做法作为建筑等级差别的宏观标志,然后在大式做法中再细分等次;这两种做法不仅在间架、屋顶上有明确限定,而且在出廊形制、斗拱有无、才分规格和具体构造上有一系列的区别。
等级的限定深深地渗透到技术性的细枝末节。
五、装修。
装饰色彩等级
等级制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
甚至对门上的零件——门环,也硬性规定了铜环、锡环、铁环三级,按等级采用。
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
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五、影响:
最突出的两点:
一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形制化。
不同类型的建筑,突出的不是它的功能特色,而是它的等级形制。
凡是同一等级的建筑,就用同一形制。
如太和殿、乾清宫、太庙正殿和明长陵祾恩殿,建筑性质各异,基于等级的最高体制,用的都是重檐庑殿顶。
二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
严密的等级制度,把建筑布局、规模组成、间架、屋顶做法,以致细部装饰都纳入等级的限定,形成固定的形制。
这种固定形制在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使得建筑单体以至庭院整体越来越趋向固定的程式,整个建筑体系呈现出建筑形式和技术工艺的高度规范化;程式化、规范化保证了建筑体系发展的持续性、独特性,保证了建筑整体的统一性、协调性,保证了建筑普遍达到不低于规范的标准水平。
但是也成为建筑发展的枷锁,严重束缚了建筑设计的创新和技术的革新,加剧了中国建筑体系发展的延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