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演进与改革研究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长期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改革,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改革路径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就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进行研究。
一、问题分析1.转移支付额度不合理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转移支付额度的分配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
一方面,中央政府对于不同地区的转移支付额度并不统一,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来区分。
这种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地区差别和政策需要,但是也可能导致一些地区在转移支付上获得的实惠不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各级地方政府在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上并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滥用和浪费现象,导致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2.转移支付标准不适应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着转移支付标准不适应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转移支付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一些地区长期处于接受资金不足的状态,难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转移支付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容易导致一些地区在资金使用上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转移支付的效益和效果。
3.地方政府责任不明确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上责任不明确,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和不规范现象。
由于地方政府在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上存在滥用、浪费和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转移支付的效率和效果。
地方政府在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上缺乏一定程度的监管和约束,容易导致资金使用上的不透明和不规范。
2.完善转移支付标准的制定机制针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转移支付标准不适应的问题,应完善转移支付标准的制定机制。
中央政府应当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标准制定机制,保证各地区在转移支付上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摘要:政府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财政的主要职责从经济建设领域转向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领域。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作为调节地区间财力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我国转移支付的相关理论入手,着重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在汲取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分税制财力均等化完善措施一、引言1994年我国进行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财政体制改革,这次改革是以分税制改革为核心展开的。
1995年财政部发布了”过渡时期转移支付办法”,这标志着我国开始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创建时期。
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大权日益向中央政府集中,而事权则层层下放。
这种”钱在中央,事在地方”的现象使得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也迅速扩大,政府间转移支付成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财力调节作用。
而且在适应当时经济形势发展过程中,这一制度得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然而,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协调解决地区间财政横向不平衡和地区间公共服务方面,均等化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这种制度状态不适应中国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也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初衷。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时代课题。
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相关理论(一)财政转移支付的内涵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是中央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地方政府重要的预算收入。
广义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各级政府间在既定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权内财政资金的无偿性转移,包括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收入,也包括上级对下级的补助资金。
狭义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财政资源在政府间的无偿流动,是政府单方面的无偿转移。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分析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分析一、背景介绍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转移资金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在中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是经济体制改革后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革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二、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目前,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经相对成熟,通过中央财政拨款给地方财政,以支持地方财政的基本运作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这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财政收支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地方政府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使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滥用和浪费,有些地方将这一资金用于无效的行政开支,而不是用于改善民生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的问题,比如有些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过多,而一些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则过少,导致地区之间的财政差距难以缩小。
三、改革的必要性基于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
改革可以减少地方政府对资金的滥用和浪费,促使这些资金更好地用于改善民生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改革可以减少地区之间财政差距,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
改革可以促进政府财政的透明化和规范化,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益和公平性。
四、改革的方向要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精准定向应该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对象进行精准定向,即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对发达地区给予适当的支持。
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财政转移支付不公平的问题,促进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
2. 强化监管应该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对财政转移支付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督,防止资金被用于无效的行政开支和滥用。
还应该建立相关的问责机制,对滥用和浪费资金的地方政府进行追责。
3. 强化督促中央财政应该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进行更加频繁和有效的督促,确保这些资金得到有效使用。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近年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这是因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因此,完善和创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成为加快构建现代财政体制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现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现代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财经数据,2018年全国范围内的财政性转移支付总额达到了约5.5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转移支付1.9万亿元,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达到了3.6万亿元。
在全国范围内,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占到了总财政转移支付的66%以上。
这种转移支付制度已经成为调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
但是,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首先是制度设置不完善。
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由国务院制定的中央与地方的协作机制、重点支持地区和项目、转移支付目录、财政统计制度以及财政分配制度等构成。
但是,这些制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地方政府来说存在不同的限制和要求,并且在层面之间存在许多交叉和重复。
其次,转移支付范围和标准不够明确。
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转移支付标准和范围大多是依据历史数据和政策制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也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时,出现了过度依赖和不合理利用的情况,甚至出现了“抢地盘”和“抢资源”的情况。
综上所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改革与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措施为了加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管理和运作,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举措。
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历史回顾与分析
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历史回顾与分析【摘要】: 研究我国转移支付制度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分税制财政体制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国情,对我国以往实行的若干转移支付办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完善,从而制定出一套完整科学、规范透明并适合国情特点的制度体制。
文章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财政体制下的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过渡时期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财政;分税制;支付制度一、建国后前三十年转移支付变更轨迹1950—1979年的三十年间,我国财政体制曾经多次调整,但总的格局是以中央集权为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从转移支付的情况看,是一个逐渐摸索和改进的演变过程。
总的财力调剂由中央统一进行,凡收大于支的地方上解收入,凡支大于收的地方由中央补助,始终是一种形式单一的补助模式。
二、改革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调整背景与内容1980年以来的转移支付制度,经过十几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以地方分权为主体制的做法。
然而缺点也很明显,突出表现为转移支付方式复杂、制度不规范、政策缺乏透明度、主观因素影响过多、各类补助和上解相互交叉、混合运转,由于补助项目过多过散,使本来就规模较小、缺乏调控力度的转移支付形成不了合力,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不明显,使用效率相当低,不能很好地体现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的原则,容易造成地区间苦乐不均,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确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994—1995年,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分为特殊性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前者主要包括专项拨款补助、专项结算补助和解决临时问题补助等方式;后者主要包括体制补助(或上解)、体制结算补助(或上解)和税收返还等方式。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确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了保护各地的既得利益,分税制仍然保留了原包干体制中央对地方的补助和地方向中央的上缴部分,中央对地方实行税收返还,在确定体制补助和税收返还的数量时,仍然采用“基数法”。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分析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分析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是中国政府一项重要的财税改革举措,旨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改革背景、目标、影响和对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改革背景。
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问题多发,影响社会稳定。
政府需要通过转移支付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改革目标。
改革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和责任意识,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约束和监督,推动地方政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促进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
然后,改革的影响。
改革将对中国财政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改革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压力,对财政可持续性构成挑战。
改革将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和压力,促使地方政府更加慎重地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改革还将推动地方政府深化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对策。
为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加强地方政府财政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财政收支核算和资金使用监管机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举债行为,防止财政风险。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导向和有效性。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改革任务,其背景在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需求,目标是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影响将对中国的财政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财经管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张科峰(荣成市财政局,山东威海264300)摘要:我国是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地方政府的政治管理及经济管理都受到中央管理的影响。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既是一种政治管理手段,也是一种经济管理制度,能有效缓解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推进我国财 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良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建立中央与地方的和谐关系,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实现中 央的财政目标,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此,以我国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例,就其中的问题及相关的利益 冲突进行讨论。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F 2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19311/j . cnki . 1672-3198. 2016. 16. 053引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关系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 系,关系到地方政府与政府内部的关系,是处理政府之 间的利益和冲突的重要方式。
随着我国步人新时代, 面临的是新的政治和经济的情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改革。
在男前情势下进行财政支付 转移制度应始终遵守以坚持分税改革、填补政府财力 缺口、重视公共服务均等、坚持宏观调控及提升财政资 金的利用率等四个方面。
1我国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情况 1.1我国现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 和转向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在2002年出台了 专门的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其中的内容、目标和原则, 并建立的地方(以中西部地区为主)一般性转移性支付 的具体公式。
为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建立了有 效的规范和标准。
在2000年中央就颁布了《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1,加强了对专项拨款目的性和实施过程的控制。
在专项拨的分配使用中,能够合理的使用“基数法”、“因素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结合,以逐步实现对专项转移支付的规范化管理61.2我国现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总的来说,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已经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资金分配不透明、效率不高、监管不到位等,制约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
因此,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通过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为改革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结合我国实际,分析现行制度在资金分配、管理监督、法律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接着,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借鉴成功经验,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包括完善资金分配机制、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强化法律保障等,以期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本文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本文还将关注改革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以确保改革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概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也称为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是中央政府为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定调控而采用的一种财政调节手段。
其核心在于,通过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进行无偿的财政资金的转移和支付,以调节各地区的财政收支平衡,弥补财政缺口,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其资金来源和分配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也称为无条件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按照一定的标准,如人口、面积、税收能力等,对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进行财政资金的补助,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上有较大的自主权。
专项转移支付,也称为有条件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如扶贫、教育、环保等,对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进行专项资金的补助,并要求地方政府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财政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移资金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调整地区发展不平衡、保障基本民生等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资金分配不够公平、政府责任不明确、监管不够到位等。
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当前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财政转移支付的范围和影响力更加广泛,需要我国更加谨慎和高效地管理转移支付资金;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财政转移支付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可能,也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紧迫性。
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财政管理效率,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为我国财政制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财政均衡、服务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深入研究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该制度在财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提供依据。
找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可以为改革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的进程。
探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建议,可以为政府部门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效果。
研究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于促进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一是转移支付规模逐年增长。
近年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从2000年的6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持续增长。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研究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研究作者:张乃文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促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缓解地区经济差距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面的表现不佳。
文章主要对近年来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相关研究做了梳理,分析了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优化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12-0017-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经济均获得了较快增长,然而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却没有缩小。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大部分省份都先后建立了地方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平衡地区差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财政转移支付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转移支付在方法、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健全,使之更趋合理和规范。
一、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一)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不合理真正的财政平衡是纵向平衡与横向平衡的综合平衡。
弥补财政缺口,解决中央与地方两级财政结构纵向不平衡,保证最低公共服务标准,实现横向平衡是实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两大原因。
缩小省际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最终目标。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公共支出负担更重,在我国地方缺乏公债发行权的体制安排下,要求转移支付制度首先保证的是财政的纵向平衡。
中央政府往往在利用“结构性剩余”弥补了地方“结构性赤字”后,再用一定的剩余财力进行横向平衡的调节,这样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横向平衡绩效大打折扣。
虽然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总方针相对一致,但是其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其财政均等化功能弱化有悖于转移支付的最终目标。
(二)财政转移支付管理方式不完善目前我国政府间财权、事权划分不对称,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总体目标不明确,各种转移支付形式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导致收入上解地区恰恰又是拨款获得较多的地区,使得转移支付实际上变得毫无效果。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摘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
由于受到一些因素影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逐步加以规范。
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
向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物品与服务,不仅是现代国家主权在民理念的重要体现,而且是国家政权及其财政合法性的基础和来源。
因此,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稳定器的功能,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实现各地财力均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最主要的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相适应,影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公共服务应优先提供,影响人们起点公平的公共服务应达到较高水平。
我国应建立以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转移支付模式,转移支付反方式要根据转移支付目标而定。
我国面前转移支付效果不太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规范。
一、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转移支付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二是横向转移;三是纵向与横向的混合转移。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由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构成。
财力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
目前财力性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规定用途使用。
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等领域。
二、财政撰于支付的目的财政转移制度是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纵向不平衡和个区域的横向不平衡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为了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分析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分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化社会,地域差异明显。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发放举足轻重,关系到全国财政收支平衡、区域经济协调等重要问题。
但长期以来,由于转移支付缺乏规范性、透明度不足、目标设置不明确等问题,导致了资源浪费、资金滥用等现象。
因此,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一、制度背景分析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日渐成熟。
1994年,国务院首次发布《关于适当加强和改进财政转移支付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财政转移支付的范围、原则、标准、程序以及管理等。
此后,相关法规规章不断完善,如2002年《政府采购法》、2008年《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等。
然而,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深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当前,转移支付涉及人口扶贫、产业扶持、环保治理等多个领域,政策众多、标准不一、执行效果难以评估。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与协调也呈现出新特点。
因此,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二、改革方向和主要措施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规范、透明、精准。
具体措施如下:1.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
中央和地方应合理划分各自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既要避免出现财政、政策交叉、责任逃避等情况,又要确保各地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2.建立规范透明的制度。
制定合理的转移支付标准、过程及信息公开等制度,实现转移支付的规范化、透明化和公正化。
同时加强监管,防止转移支付中出现贪污浪费、滥用转移支付等现象。
3.推进精准化转移支付。
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计算方法,将转移支付与具体项目、计划挂钩,提高转移支付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加强对转移支付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确保资源得到最佳价值的利用。
4.支持地方创新。
鼓励地方政府在转移支付中探索创新,全面激发各地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5.推进一体化转移支付。
加强中央与地方、省与市、市县之间转移支付的整合与协调,优化资金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构建与改革研究
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构建与改革研究随着经济上的发展,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构建以及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政府所需要关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情。
在中国的转移支付体系中,主要的方式是通过中央政府把资金转移至需要支持的区域或一些有限的项目上,这些区域或项目往往因为其特殊性质或其他原因,无法通过直接获得税收来获得资金支持。
因此,财政转移支付成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多种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
然而,在现行的财政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地方政府的行政和财政责任意识不足,导致进行项目的决策与管理不够有效。
其次,现行的转移支付体系过于分散,导致项目之间的优先级和效益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此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以使得资金的分配更加公正、透明,可以有效避免政策方向的扭曲和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构建和改革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加强地方政府的行政和财政责任意识,提高地方政府对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同时,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考评制度,对政府的财政管理进行监督并进行评价,以便切实加强政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二,要把握好转移支付的目标,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符合政府的政策方向,并对这些方向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支持。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项目的优先级和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
第三,应该简化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和程序,建立透明的管理机制,把握好资金的流向,并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同时,应该建立一个公平和开放的竞争环境,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企业发挥其创新和活力,打破既有的利益固化机制,促进转移支付的效益最大化。
综合以上的论述可知,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构建和改革是当前中国政府所需要关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财政转移支付的实现,需要从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确立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方向、简化和规范支付方式和程序等多个方面进行严谨的考虑和实践。
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资金、物品和服务等资源,主要是用于补偿地方政府履行其在政府职能范围内的责任和义务的支出,确保地方政府可以正常地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财政体制,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和压力,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作用更加重要。
近年来,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地方政府财政体制改革,国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政策。
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状态从整体上来看,在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中央政府主要的财政支出有三个大类,即中央转移支付、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及区域性转移支付。
其中,中央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直接提供的经费支持,涉及到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投入、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方面。
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则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特定资金,支持特定领域的建设,例如卫生、教育、科技、文化、环保、水利等。
而区域性转移支付则是根据地区发展的差异性进行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困难和支持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计划等。
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近年来,在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改革措施,旨在优化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推进地方政府财政体制改革。
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转移支付标准调整国家不断推出相关政策,逐步优化和调整中央转移支付标准,以确保转移支付可以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投向地方政府建设、改革发展的需要。
例如,上一年度地方财政收入相对上一年的增长情况,可影响下一年转移支付比例;中央财政补贴的项目应在清单外;地方特别是税收、财政、债务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也应是考量转移支付范围和标准的重要因素。
2、中央与地方权责清单落实国家鼓励地方政府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合理的收支预算机制,保持财务稳健,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力的清单化管理。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综述1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综述1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是保证政府职能正常运作的需要,也是实现地区间财政能力均等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概述第一种观点认为,转移支付的模式包括:(1)纵向转移支付,即上下级政府间自上而下的纵向财政平衡模式,也称’父子资助式’,是中央政府依据特定的财政管理体制,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集中起来,再根据各地方财政平衡状况和中央宏观调控目标的需要,把集中起来的财政收入再数量不等的分配给各地方,以达到均衡各地财力的目的。
(2)横向转移支付,即各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财政平衡,也称’兄弟互助式’.这种模式是同级的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平行转移,一般是财力富裕地区向财力不足地区转移。
此种模式一般是作为纵向转移支付的补充,与纵向转移支付配合使用。
(3)纵横交叉转移支付,即以纵向转移为主,横向转移为辅,纵横交叉,相互配合。
中央政府的纵向转移支付侧重于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主要用于补充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力不足。
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无条件拨款和有条件拨款。
无条件拨款也称一般转移支付,主要是对方的财力补助,不指定用途,地方可自主安排支出。
这主要是解决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纵向不平衡问题,弥补地方财政缺口,是促进公平、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缩小差异的主要转移支付形式。
有条件拨款也称专向转移支付,主要服务于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中央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包括中央对地方实行的工资、社会保障、环保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具有调整国家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福利、补偿灾害损失的作用。
第二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1.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数额己有相当规模。
从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数额逐步增大。
1995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数额为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 1999年为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0XX年为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 20XX年为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51%; 20XX年为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的52%.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的增加,保证了地方各级政府正常地履行其职能的需要。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分析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转移支付制度在中国的财政体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仅是实现财政资金的调剂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关键原则,而且也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转移支付制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改革措施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起源与发展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早期,由于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差异,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198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此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转移支付制度逐渐成为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的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资明显不足,缺乏支持和保护。
为了保证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和权益,国家对这些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转移支付政策,并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转移支付体系。
这些转移支付工具包括中央政府预算调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扶贫资金等。
二、改革措施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转移支付制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提高财政效益的必然要求。
1. 改进转移支付政策为了改进转移支付政策,当局必须指导和支持各地区的基础建设、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特别是对偏远、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资金援助。
在制定转移支付政策时,必须按照转移支付基金的来源、用途和标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定。
2.加强监管调查为了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的安全和稳定,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调查机制。
对于任何转移支付资金的流向和重点项目,必须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查,以确保规划达到最大的需要来源付诸实施。
3.简化流程和减少中间环节为了使转移支付政策得到更好的实施和结果,相关当局必须简化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加快政策实施的速度。
特别是对于关键项目的实施,必须加强商业合作,把各方的资源整合起来,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关于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
i l_●≈煳V A L LE J L 关于我国政府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李小燕马威周俊华张锦程齐宪涛(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系江苏徐州221l16)t理科掌[摘要】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与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初步形成。
但总体而言,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着转移支付的依据不明确。
责任不清,转移支付形式繁杂,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我国政府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和支H{范围等措施,逐步向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过渡。
【关键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卜一7的7(2∞8)0810165一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完善和发展作为中央宏观调控蘑要手段和协调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上要措施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成为客观要求。
要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必须对这一制度的现状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只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从中探讨出正确的改革措施。
使我国的政府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得到真正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政府问财政转移支付翻鹰(一)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涵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上级政府)为了引导地方政府(下级政府)的社会和经济管理行为,协调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状态,调节地区之间因客观因素造成的财力水甲差异,将中央(卜级)财力的‘部分转移给地方(下级)的再分配制度。
它是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之一,其实质是一种财政补助,具有矫正均衡功能,是政府保持地区均衡,实现社会公平的蕈要财政手段。
(二)政府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政府『日J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我国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在平衡各级政府财政能力、弥补地方政府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产品、优化各地区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方向研究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方向研究【摘要】财政转移支付对促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平衡地区之间财力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转移支付制度作用发挥较好的时期,由于资源优化配置,能够比较好的实现中央的计划目标,促进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相反,可能导致中央政府无法实现对地方经济的调控,导致政府间利益冲突加剧,造成资源浪费、效率降低,不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关键词】转移支付;财税改革;财税制度;财政预算一、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是中央政府支出与地方政府预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4年,我国在分税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该制度以税收返还、专项转移支付以及财力性转移支付三部分为主要内容,其目的主要在于解决政府之间的不平衡,使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在大体一致的水平上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是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的有效手段。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过一系列有力的制度改革,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财政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极大地推动了各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和政府经济调节职能日趋宏观化,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十八大召开前后受到普遍诟病,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极大地影响了各级政府职能的有效实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现有研究文献综述许多学者针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就其实行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改革方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现将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一)转移支付实施效果的研究对均等化财力效果不显著,葛乃旭(2005)通过分析转移支付制度实施前后财政能力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分析认为,现有转移支付制度具有一定均等财力效果,但不是很明显,无法改善日渐扩大的地区差异。
纵向横向转移支付实施效果不同,刘溶沧、焦国华(2002)认为转移支付制度在平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纵向失衡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并没有有效控制不同地区间横向公共财政能力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研究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研究摘要: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开始试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般转移支付主要体现为中央对地方的财力补助,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安排支出,增加地方财政实力,解决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纵向不平衡问题。
这包括税收返还、原体制补助以及1995年开始实施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等。
专项转移支付则主要服务于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中央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包括中央对地方实行的工资、社会保障、环保、抗灾救灾、扶贫帮困等方面的转移支付。
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存在形式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监督一、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范围模糊,造成部分财政支出的责任不清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是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运行的重要依据。
西方各国都对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各级政府的事权由法律来界定。
中国现行的分税制主要是划分了中央和省一级的财政,但对事权界定不够明晰,财权和事权不统一。
(二)财政转移支付形式不规范,管理分散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种类繁多,补助对象涉及各行业,缺乏统一、严密的制度,资金分配的标准或依据尚不够具体和科学,造成专款的分配过程不透明,资金零星分散,难以发挥财政资金的规模效应。
这种转移支付制度,不可避免地出现分散、浪费和低效益现象,各地不平衡状况难以有效解决。
(三)转移支付的分配不规范,缺乏科学的方法一是从无条件转移支付看,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补助按“基数法”确定,不仅起不到调节地区间财政经济能力差距的作用,而且因“基数”中包含了旧体制的不合理因素,在逐年的滚动过程中,不合理因素还有扩大之势。
二是对于专项拨款,分配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跑部钱进”和“人情款”的问题,项目的确定和范围选择不够合理,使用也缺乏事权依据,亦无相应的基础设施法规和单项事业法规可依,费用分摊和专项资金在各地区间的分配方法都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随意性大,导致了资金使用分散、浪费和低效率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演进与改革研
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几经调整,提
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逐步形成今日之格局。
文章通过对分级包干时期、财政大包干时期、分税制改革初期以及所得税分享改革后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特征和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后,可以清晰看出我国政府间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演进历程,发现其变迁规律。
尤其在所得税分享改革后,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逐渐成熟,内
容日趋丰富,有效地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
但是,在制度目标实现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集中体现在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不明确、资金分配标准不够科学、结构不尽合理、外部约束机制不健全等。
在目前的各类转移支付形式中,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最不规范,地方政府在争取专
项转移支付项目上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公平竞争现象,本文构建模型分析了委托代理框架下关于专项转移支付的激励问题,认为中央政府在选择代理人时要遵守效率优先的原则,采取奖惩结合的办法。
文章在借鉴国外成功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改进措施: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优化和调整转移支付的结构;合理设计转移支付的资金分配标准;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的预算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转移支付配套政策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