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1 资 料 与 方 法
胸部的 x线 片没 有好转迹 象 ,必须 进行气 管插 管和机 械通
气 ,符合上述一条 即为治疗失败 。
1 . 4 统 计 学方 法 采用 S P S S 1 8 . 0软 件进 行 统 计学 分 析 ,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 验 ,计数 资料 采用 检 验 ,P< 0 . 0 5说 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
患儿分 成对 照组 ( N C P A P组 )和 治疗 组 ( N I P P V组 ) ,每 组各 3 O名 患 儿 。对 照组 中患 儿 的平 均 胎 龄 是 3 0 . 5±1 . 8 周 ,1 4名女患 儿 ,1 6名 男 患 儿 ,出生 时 重 量 为 1 4 5 7 . 5± 4 0 2 . 5克 ;治疗组 中患儿 的平 均胎龄是 3 0 . 0± 2 . 5周 ,1 2名 女 患儿 ,l 8名 男患 儿 ,出 生 时重 量 为 1 4 1 0 . 8±4 5 1 . 7克 ,
医 疗 论 坛
Me d i c i a l Tr e a t me n t F o r u m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8 1・

血氧饱和度小 于 9 0 %。临床 表现 为轻 、中度 呼 吸窘迫 综合 征 ( R D S ) 。 两组患儿 的性别 、年龄 等一 般 资料 差异 不显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指标上 的比较
1 . 1 一般资料
将我 院 2 0 1 1年 1 2月到 2 0 1 3年 1月收治的
胎龄在 3 4周 以下 的 6 0名呼 吸窘 迫综 合 征 ( R D S ) 患儿 的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50例临床分析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50例临床分析
(9): 4 9 5 4 9-0.
【】万双林 ,赵凯,施培华,等.骨科住院病人 下肢深静脉血 9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5 例临床分析 0
王 宏
( 东省 东营 市胜 利 油 田 中心 医 院儿 科 一 区 山 27 3 5 04)
[ 摘
要] 目的 观 察 持 续 气道 正 压 通 气 ( P P)在 治 疗 新 生 儿 呼吸 衰竭 中的 作 用 。方 法 对 呼 吸 衰 竭新 生 儿在 综 合 治 疗 的 基 CA
天 ,平 均 7 6小 时 。孕周 2  ̄ 4 3  ̄ )周 ;入 院体 重 1 ~ 7 4(5 9 . 2
45(.士 .1 g 0 原 发病 分 别 为 :吸入 综 合 征 2 例 , . 1 O )k 。5 例 9 9 1
新 生 儿湿 肺 2例 ,R 、 I期 l DSI I O例 ,早 产 儿 呼 吸 暂停 9 例 ,中 、重度 缺氧 缺 血 性脑 病 8例 。新 生 儿 呼吸 衰 竭 的 诊 断
l , 平均 48天 , 应 用 NC A 3小时 后 显 效 3 2天 . PP 6例 ,有 效 5 例 ,无 效 9例 ,总 有 效 率 8%;应 用 NC A 2 小 时后 显 效 4 3 PP 4 6
例 ,有 效 2例 ,无 效 2例 ,总 有 效 率 9 %,4 5 7例病 情 稳 定 后
础上应用 C A P P给 氧 治疗 ,分 别观 察 在 应 用前 及 应 用后 3小 时 、2 4小 时的 临 床和 血 气 变化 , 了解 其 治疗 效 果 c结 果 C A PP 治 疗 后 血 气 分析 均得 到 改善 ,与 治 疗前 比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 . )。结 论 C A 能 迅速 改善 呼 吸 衰 竭 患 儿 的 气体 交换 和 P05 0 PP 生 命 体 征 ,提 高救 治 成功 率 ,为 首 选 的通 气 支持 治 疗 手段 。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9O ・ 1
西部 医学 21 0 2年 5月 第 2 4卷 第 5 期 Me We t hn , y 2 1 , 12 , o 5 dJ s ia Ma 0 2 Vo. 4 疗 生儿 呼 吸窘 迫 气治 新 综 合 征 的 临 床 应 用
20 0 8年 8月 ~2 l 年 6月本 院 新 生 儿 重 症 监 护病 房 收 治的 6 O1 O例 N D R S进行 回顾 性 分 析 。观 察 患 儿 的 临床 症 状及 血 气
指 标 在 治 疗 前 后 的 变化 。 结 果
6 例 忠 儿 中 ,4例 患 儿 C AP治 疗 呼 吸 困难 及 低 氧 血 症 明 显 改 善 , 治 疗 前 比 较 , O 5 P 与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O 0 ) 血 气 分 析 p P C 2 P O 值 治疗 前 后 比较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尸 . 5; H、 a O 、 a 差 P< O 0 ) . 5 。6例 C AP治 P
疗 无 效 转 为 肺 表 面 物 质 活 性 +机 械 通 气 。结 论
[ src] Obet e Toe po et ec rt eefcso a a o tn o sp st ear yp e s r NC Ab ta t j ci v x lr h u ai fe t fn s l n iu u o iv i v c i wa rs u e( PAP v n i ) e t —
卓平辉 杨 钊 , 英。 , 熊
( . 江 堰 市 人 民 医 院儿 科 , 1都 四川 都 江 堰 6 13 ;2 四川 大 学 华 西第 二 医 院新 生 儿科 , 18 0 . 四川 成 都 6 0 4 ) 1 0 1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应用及护理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应用及护理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应用及护理沈艳红【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04(005)001【摘要】目的:探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简称 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护理.方法:应用鼻塞式CPAP治疗4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观察其生命体征及治疗前后PaO2和TcSO2的变化. 结果:应用NCPAP 24 h后,33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82.5%),改善4例(10%),无效3例(7.5%),总有效率达到92.5%.与CPAP应用前比,治疗后24h的TcSO2由(52±16.0)%上升至(93±0.5)%;PaO2由(30±12.5)mmHg上升至(56±11.5)mmHg(P<0.01). 结论:NCPAP可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通气、换气功能及提高PaO2,临床效果显著.【总页数】2页(P78-79)【作者】沈艳红【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江西,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2;R473.72【相关文献】1.早期小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张建丽;杨国颖;赵阳;王彤;李瑛瑜;王丽娟;付洪涛2.气泡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氨溴索早期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研究 [J], 王娜;张立明;张爱梅;石雁;尹延娥3.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胎龄≥32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黄丽娜;林玉波4.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J], 沈可英5.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胎龄≥32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黄丽娜;林玉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观察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40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其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儿各20例。

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的双鼻塞吸氧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应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的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是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儿而言,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

水平比较是明显更好的,p<0.05;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都未出现较多或较为明显的并发症情况,组间对比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患儿的血气指标更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且无明显的并发症情况,安全性较高,具有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属于围生医学研讨范畴之内的,不断对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各项相关防治措施进行深化与改善可以有效提升早产儿以及有着极低体重的新生儿的存活率[1]。

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起病原因通常是由于新生儿的肺部结构发育未成熟以及其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导致的,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的6小时内发病且会在2天内有进行性的恶化,如果不对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进行及时的治疗,其极有可能由于进行性的缺氧或是呼吸衰竭而死亡。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40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作为样本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给予了两组患儿不同的治疗干预进而探究分析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现作出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40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其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儿各20例。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差异分析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差异分析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差异分析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ouble-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DuoPAP)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差异,为NRDS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足月儿RDS患儿50例,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法分为DouPAP组(n=25)和nCPAP组(n=25)。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NRDS 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DuoPAP和nCPAP治疗,記录两组患儿治疗后24 h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分压(PO2)及血pH,与治疗前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分析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持续通气时间及治疗后24 h吸入氧浓度(FiO2)、通气治疗失败的比例以及通气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血pH、PO2、PC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DouPAP 组治疗后24 h PO2明显高于nCPAP组,PCO2明显低于nCPAP组(P<0.05);DouPAP组治疗后24 h FiO2和持续通气时间均低于nCPAP组(P<0.05);DouPAP 组治疗后通气失败率明显低于nCPAP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且安全性较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新生儿肺表面物质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是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并导致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4例的疗效观察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4例的疗效观察
混合仪调整氧浓度 , 参数为: 氧流量为5— / i; 7L mn 初
新 生 儿 呼 吸窘 迫 综 合 征 ( ent ep a r noa r it y M s ro
dsessnrm , R S 又 称 新 生 儿 肺 透 明 膜 病 irs ydo e N D ) t

( M )是 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 S 缺乏而导致 的 H D , P) 系列呼吸系统症状 , 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
14 疗效判断标 准 应用 n P P6h 2 判 断疗 . C A 、4h 效。显效 : 呼吸困难、 鼻扇 、 吸气三 凹征、 呼气性呻吟 及发绀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 x线胸片、 血气分析恢 复正常 。好转 : 呼吸困难 、 鼻扇、 吸气三 凹征、 呼气性 呻吟及发绀等症状体征缓解 , x线胸片、 血气分析显
如下 。
Hale Waihona Puke 始呼吸末正压( E P 为3 4c H 0 然后根据血气 P E ) — m , 分析结果逐步调高 , 每次调 1 2c H 0, ~ m : 但最高不超 过 8c H 0 吸人氧浓度为 2 % 一 0 , m : ; l 6 % 使经皮血氧
饱和度维持在 9 % 一 3 0 9 %。气流经加温湿化后通过
【 摘要】 目的 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 A ) n P P 治疗I Ⅱ 级、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 S 的疗效。方 NO ) 法 6 例 x线胸片 4 诊断为I Ⅱ N D 级、级 R S患儿, 均采用 n P P治疗, CA 观察 n P P治疗前及治疗后 6h2 CA 、 h的临床疗 4
效及 X线胸片和血气变化。结果 治疗后 6h2 、 h临床症状体征改善 , 4 总有效率分别 9.%(86 )9.% 0 6 5/4 、 9 6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配合触发压力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87例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配合触发压力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87例
emoin l moy[] tr ,9 53 () 2 52 6 ・ t ame r J. u e19 ,7 7: 9 ・9 . o Na
图片 ,并且 记录下 回忆率 。接着 ,将 另一组 图片 ( 干扰 组图片 )与此
组图片混合 ,并随机显 现在 电脑屏 幕上 。以上述同样 的方法 ,分别 记 录负性、 中性和正性 图片的再 认正确率 。
t m e iltmpo a o e e o y s se e cs te me o yf r he da e r llb m m r y tm prditbetr m r o
2结

我们 比较了两组记 录 ,以图片评分 1mi 8 后 的回忆率来看 , 0 n 和4 h
1m n ,负性图片 回忆 率 ( 一03 ),4 h ,负性 和正性 图片回 0 i后 , = .1 8后 忆率 ( 03 ; = . ) ,负性 图片再认正确率 ( 03 ),这 / - . r 一0 5 =一 0 3 , =一 .1 与病 程均呈负相关 。
入研究和探索 ,记忆损害的病 因也变得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目前 ,精 神分 裂症 的记忆损害非常广泛 ,但研 究较多 的是工作记忆等。这是 以应
我 们选择 了 l张正 性 图片 、1张 中性 图片与 l张负性 图片 。正性 O 0 O
图片 主要是 一些 生活 场景 ,比如动 物和 人物 等 ; 中性 图片为 日常 用
的再次准 确率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 义。另外 ,精 神分裂症患者 的联想学
我们采 用了 图片评 分测试 ,以此作为 记忆任务 。测试 采用的是 自 由的 回忆方法 。间隔时 间分别为长 时与短时 。但是 ,再 次测试是在 长 时的间隔后。用类似 图片作为 干扰项 ,让患者辨认 。 在 测试 开始前 ,首先要 向被 试介绍 实验要求 ,告知被试 在计算 机 屏 幕中央将呈 现一些 图片,请 他们注 意观看 ,体 会图片带 来的感受 。 这3 张图片 将随机 出现 在 电脑 的屏幕上 ,每 张 图片 出现 时间为 1s 0 0,

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 ]黄丽, 3 扬廷忠. 社会支持 ; 瘤护理 中值 得重视 的一种理 念和方 肿
法[ ] 中华护理杂志 ,02 3 ( ) 6 2 J. 20 , 8 : . 7 3
苦 。肿瘤疼痛是一种复杂 的生理 心理活 动 , 随有强烈 的 常伴
情 绪色彩。治疗肿瘤疼痛还应从 心理 、 康教育 及行为 等方 健 面观察 , 同时处理好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 中出现 的相关 的不
[ ]马双莲 , 2 丁碉. 临床 肿 瘤护 理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M]北 人
2 03:0 —1 3 0 12 0.
行护理 干预 , 护士不仅 要客 观地 判断疼 痛是 否存 在 , 还要 确 定 疼痛 的程 度 , 采取 相应 的措 施 , 才能 有效 地减 轻 患者 的痛
用机械通气 , 中死亡 3例 , 为有 严重并 发症者 , 其 均 严重 畸形
1 2一 例( 1 三体综合征 , 单心房 , 心室 )严 重感染 伴 出生体 单 ,
重 <10 例 , 0 0g1 心律失常 1 。 例
3 护 理体 会
3 1 保暖 .
低 温可 引起组 织 缺氧 , 氧代 谢增 加 可引起 酸 无
从 3c O( m H O= . 9 P ) m H2 1c 2 0 0 8k a 开始 , 最大用 8e 2 m H O,
能超过 1 , 0S必要时可用复苏 气囊正压 给氧。痰液 粘稠可予 雾化后 再吸痰。
保 持 FO ≤5 % ,a 2 0 ,a 2 0 m , i2 0 SO % P O >6 m Hg 注意保 暖 , 99 保持 呼吸道通畅 。有效标 准为 使用 C A P P后 患儿病 情稳 定 , 发绀 、 呻吟 、 三凹征及呼吸急促于 1h后明显缓解 或消失 , 4h 后体温 回升 , 于 5d内顺 利撤离 C A , 并 P P 改用 鼻导管 给氧或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关 键 词 : 生儿 ;CP 新 AP;RDS 中圈 分 类 号 ; 7 2 1 文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0 8 O 0 (0 8 0 — 0 7 —0 R 2 .2 B 10 一 1 42 0 ) 4 0 0 1
随着 机械 通 气 技 术 的 E臻 完 善 , 新 生 儿 R S的 治 疗 l 使 D 成 功 率 大 幅 度 提 高 , 时 机 械 通 气 的 不 良 影 响 也 越 来 越 明 同 显 。 而 需 要 损 伤 性 更 小 的 人 工 通 气 , 而 减 少 容量 性 损 伤 因 从 和 压 力 损 伤 。 院 近 年 来 应 用 C AP治 疗 新 生 儿 R S取 ]我 P D 得 一定 经 验 , 总结 如下 。 现 1 对 象和 方 法 1 I 对象 . 2 0一 O ~ 2 0一 O 我 院 收 治 新 生 儿 R S共 3 例 , 05 1 0 7 7 D 6 其 中 年 龄 2 ~ 3 周 2 例 , 3 周 9 , 3 周 7 。 生 体 重 < 8 2 O ~ 4 例 > 4 例 出 1 0g 例 , 1 0g 5 , 20 g 1 , 2 0g 例 。 D 0 0 l ~ 5 0 l 例 ~ 0 0 l 例 > 0 0 9 R S诊 断标 准 : 显呼 吸困难 , 气分析证实有低 氧血症 和( ) 明 血 或 高 碳 酸 血 症 。 片均 显 示 : 透 亮 度 降 低或 毛玻 璃样 改变 , 胸 胸 肺 按 片 的分 级 标 准将 其 分 为 四级 。
维普资讯
・7 ・ 0
黑 龙 江 医 药科 学 2 0 年8 第 3 卷第 4 08 月 1 期
鼻塞持 续气 道 正压通 气 治疗新 生儿 呼吸窘迫 综合 征疗 效观察
裴敏 昕 , 巧云 唐

简易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试验

简易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试验

因 。 科 在深 圳 支 援 地 震 灾 区医 疗 专 家 的 我 指导下 , 20 自 0 8年 1 2月 ~ 0 9年 1 月 , 20 1
1 1例 , 胎龄 2 8周 2例 , 胎龄 2 9周 5例 , 胎
龄3 0周 6例 , 龄 3 胎 l周 6例 , 龄 3 胎 2周 7例 , 重 10 g5例 , 重 10 g1 体 50 体 80 0例 , 体 重 2 0 g1 例 , 照 组 2 00 1 对 2例 , 1 男 2例 , 女1 0例 , 龄 2 胎 8周 1例 , 龄 2 周 3 胎 9 例, 龄 3 胎 O周 7例 , 龄 3 周 6例 , 龄 胎 l 胎
( C P e p  ̄ p n lo eet n e M a o N E ) xe ae nd t i ,v uf n co i
a d te n r  ̄me t 0 ih b o d c de  ̄ml i ・ n f h g lo h s n a
dl ut dl r ̄m n ad Ⅲ ) A s(aut t s e et n p .j MA,
病 ,2小 时 后 随 着 自身 肺 表 面 活 性 物 质 7
76 0 40 0甘 肃 陇 南 市 第 一 人 民医 院 儿 科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0 o : 0 3 6 / . s .10 s 1x 2 1
0 00 9. 2
2小 时 者 7例 ; 3小 时 者 4例 ; 2— 4—5
新 生 儿 呼 吸 窘 迫 综 合 征 主 因 肺 表 面
3 2周 7例 , 体重 10 g 50 , 2例 体重 10 g9 8 0 例, 体重 2 0 g1 , 0 0 0例 两组 胎龄 、 别 , 性 出 生体重差异无显著性 , 具有可 比性 。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章 爱莲 张佩 华
新 生 儿 呼 吸 窘 迫 综 合 征 ( entlrsi t y p ra pesr , a O) 动 脉 血 氧 分 压 (r r l n o aa epr o ar a i rsue P C 2 tl 、 a ei t a ds essn rm , R S 是 早 产 儿 的 常 见 疾 病 . 是 p r a pesr f xg n a 2、 余 碱 b s xes irs y do e N D ) t 也 a i rsueo ye , O ) 剩 t l o P aee cs, 早产 儿死 亡 的主要 原 因之 一 。N D R S是 由 于 肺 表 面 活 性 物 质 (umoays r c n, S 缺 乏 所 致 N D p l n r uf t tP ) aa R S
1 - 3治疗 有 效标 准 使用 C A P P后 患 儿 病情 稳 定 、 发 绀、 呻吟 吸气性 凹陷及 呼吸 气促 于 1 h后 明显减 轻 或
消 失 。FO < . ,O P O 维 持 在 正 常 范 围 能 于 i 02 P 2、 C 2 5
5 d内并顺利 撤离 C A P P改 用 头罩给 氧或 小流 量鼻 塞
导 管给氧 , 并逐 步过 渡到停 氧正 常呼 吸为有 效 。 经治 败, 改用 其他机 械通 气模式 治疗
1 . 统 计 学 方 法 采 用 S S 00统 计 软 件 。 计 量 4 P S1. 资 料 采 用 均 数 ± 准 差 (± ) 示 。 问 比较 采 用 f 标 膏 表 组 检 学意 义。
.7、 .5、.5、 .6、 . 、.5、03 P均 < .5) 00 。 仪( 南德 国 SihnC r t a生产 ) 选择 患儿 合适 的 98 94 47 19 301 74 1 .2, t a hi i p sn ,

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

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

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引言肺透明膜病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安全。

虽然目前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手段已比较成熟,但其治疗仍然面临很大挑战。

氨溴索是一种有效的支气管舒张剂,已被广泛用于儿童呼吸道疾病的治疗,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氨溴索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

氨溴索的药理作用氨溴索是一种氨基比林类药物,可作为支气管扩张剂用于治疗哮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激活肺血管中的β2受体,促进血管平滑肌的舒张,扩张支气管,减少黏液分泌。

氨溴索还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NCPAP的治疗作用NCPAP是一种通过给予气体持续正压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气道功能,减少呼吸窘迫,促进肺泡开放,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水肿,提高排痰能力,有助于改善肺功能。

氨溴索与NCPAP联合治疗的理论基础氨溴索可以扩张气道,减少肺部阻力,使NCPAP对早产儿的肺部起到更好的支持作用。

氨溴索还能减少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肺损伤,促进早产儿肺部的修复。

氨溴索与NCPAP联合治疗理论上可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联合NCPAP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肺透明膜病程度评分、肺功能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动脉氧分压/动脉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动脉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治疗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治疗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窘迫 , 故应 对胎 膜 早破 者加 强 产 时护 理 , 现 异 常及 时 检查 发 与处理, 以减少 对母 儿 的危 害 。
顺产5 8例 , 阴道助 产 1 ; 宫 产 26例 , 产 率 7 . 9 。 3例 剖 1 难 9 7% 对 照组 阴道 分娩 1 1 , 中顺产 14例 , 4例 其 3 阴道助 产 7例 ; 宫 剖
胎 膜早 破 的确 切 病 因 学 现 在 仍 不 清 楚 , 常 认 为 与 感 通 染、 胎膜 结构 异 常 、 位 异 常及 宫 腔 压 力 异 常 等 相 关 , 难 胎 是 产 的信 号 , 与难 产互 为 因果 , 骨盆 狭 窄 、 且 如 胎位 异 常 、 盆 头
不称 均 可导致 胎 头衔 接不 良 , 于胎 位 异常 , 头 衔 接 时 骨 由 胎
因21 。 2例
3 讨 论
综 上所 述 , 我们认 为胎膜 早破 时则先 有难 产因素存 在 , 为
难产最早 出现的一个并发症 , 故临床上对 胎膜早破 的患者应 密
切监护 , 及早治疗 , 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 ] 乐杰 . 1 妇产科学 [ . M] 6版.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0 0 人 20 .
例 , 0分 2 4例 , 7~1 8 窒息率 5 6 % , . 6 两组患儿 窒息率经 x 检验 ( >0 5 , P . )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2 2 胎 膜早破 与分娩方 式 : . 胎膜 早破组 阴道 分娩 7 1例 , 中 其
文 资料 中 头 位 胎 膜 早 破 14例 , 3 2 与 胎 位 有 关 , 臀 2 4 .% 如
产 19例 , 产率 5 .3 , 5 难 5 3 % 两组 难产率对照经 x 检验 , 差异 有

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体会

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体会

用药后72h血浆浓度仍高于它对肺炎支原体的最小抑菌浓度,所以阿奇霉素最大的优点是具有抗生素的后效应,只需给药1次/d。

门冬氨酸是组织必需的氨基酸,与细胞亲和力强,与阿奇霉素结合后能增加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门冬氨酸有保护神经细胞、肝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的作用,可降低药物对组织的毒性[4],故不良反应较少。

本文统计资料显示,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对支原体肺炎均有较好疗效,但门冬氨酸阿奇霉素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红霉素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红霉素(P<0.01)。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具有较强的抗肺炎支原体作用,且不良反应较红霉素少而轻微,疗程较短,患儿的依从性好。

红霉素的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对肝脏毒副作用。

本组观测到红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阿奇霉素高。

为近年人们把新近研究出的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用来治疗M P肺炎,以对M P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毒副作用。

故静滴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刘瑜,余春涛,董宗祈,等.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1999,12(2): 86-87.[2] 陈新谦,余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3] 袁壮,盛锦云,叶启慈,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457.[4] 王岱明,王晓红,陆权,等.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2): 749-750.(编校:袁静 魏赤平)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体会Exper ience of the tr eatment for neonatal r 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 ome by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 e ventilation李文杰作者单位:110014 辽宁,沈阳市妇婴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R DS)的疗效。

鼻塞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鼻塞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3 1 C A . . P P治疗 成功
使用 C A P P治疗后 病 情 改
善, 呼吸 困难缓 解 , 吸 暂 停 消 失 ,a 和 S O 呼 PO P 改
善 , 利撤 除 C A , 需要机 械通气 , 顺 P P不 即为 C A P P治 疗 成功 。
月 ~ 09年 1 20 1月收 治 3 9例 N D R S患 儿 , 合 《 符 实 用新 生儿 学 》 R S的 诊 断 标 准 J 给予 C A ND 。 P P治
常 范 围 , 即给 予 C A 立 P P辅 助 通气 。上机 前 清 理 患
儿 口鼻腔 内分 泌物 , 据 患儿 体 重 大 小选 择 合适 型 根
吸衰竭 的主要 原 因 , 病死率 高 , 新生 儿重症 监护 室 是
常见 的危 急重症 及 治疗 难题 。随着肺 表面活 性物质
号的鼻塞置于患儿鼻孔 中, 绷带将其固定好 , 以免脱
疗的 2 0例 , 中男 l 其 2例 , 8例 ; 龄 2 3 女 胎 8— 2周 9
例, 3 ~ 4周 5例 , 3 ~ 7周 3例 , 4 ~ O周 3例 ; 体重 <
15 g8例 ,. 2 5 g7例 , . k . k 15— . k 一2 5 g5例 ; 宫 产 剖
13 2 C A .. P P治疗失败 使用 C A P P后 , 病情改善 不 明显 或继续 加重 , 需要 改用气 管插 管机械 通气 。 13 3 预后 治 愈是 指 出院 时无 呼吸 系统 症 状 和 .. 体征; 好转 是 出院 时还 有 轻微 呼吸 道 症状 或 肺 部 炎
12 方法 . 每个 患 儿人 院后 均 予 温箱 保 暖保 持 适 中体温 , 心 电血 氧 监 测 , 立 静 脉 通 道 予 预 防 出 予 建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防止 鼻 塞 压 伤 鼻 部 局 部 皮 肤 , 2 h放 松 鼻 塞 1次 , 检 查 鼻 塞 的 松
紧度 、 是否通畅 、 管道有无漏气 , 放 松 鼻 塞 时 间不 宜 过 长 , 交 替 使
用头 罩 , 必要时吸痰。
3 . 4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给 予患 儿 平 卧 , 头稍后仰 , 使气道通 畅 , 及 时 吸净 呼 吸道 分 泌 物 。2 h翻身 、 叩背 1 次, 动 作 轻柔 , 每 次 吸 痰时间不超过 1 5 S , 压力为 6 0 mmHg  ̄1 0 0 mmHg ( 1 mmHg 一 0 . 1 3 3 k P a ) , 防 止 压 力 过 大 损 伤 呼 吸 道 黏 膜 。密 切 观 察 痰 液 性 状, 若 痰 多黏 稠 应 加 强 雾 化 , 稀释痰液 , 增加吸痰次数。
属 的 心 理压 力 ] , 取得家属的配合 。 3 . 2 保暖 因 新 生 儿 体 温 调 节 中枢 发 育 不 成 熟 , 散 热快 , 故 应
维持患儿皮肤温度在 3 6℃~3 7℃, 将 患儿 置于远 红外辐 射 台 或暖箱保暖 , 2 h监 测 1 次 体温 , 病室 温度 2 2。 C~ 2 4 C, 湿 度 5 5 ~6 5 , 辐 射 台应 覆 盖 保 鲜 膜 , 防 止水 分 过 多 蒸 发 。各 种 检
1 . 2 方 法
机 湿 化 罐 内无 菌 注 射 用 水 , 保 证 适 宜 温 度 和 湿 度 的气 流 通 过 呼
吸道 。 3 . 3 鼻 来自护 理上C P A P之 前 应 清 洁 鼻 腔 , 彻 底清理 呼吸道 ,
选 择 大 小 型 号 的鼻 塞 , 放置前在鼻部涂皮肤保护剂 ( 液 体敷 贴 ) ,

早期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早期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n C P A P 可 明显 降低病死率 , 改 善近期 预后 , 疗效安全可靠 。
关键词 :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极低 出生 体质 量患儿
中图分类号 : R 7 2 2 . 1 2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3 ) 0 7 — 0 5 1 — 0 4 I 3 0I :1 0 . 7 6 1 9 / j c mp . 2 0 1 3 0 7 0 1 6
2 0 1 3年第 1 7卷第 7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 o u r n a i o f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i n P r a c t i c e ・51 ・
早 期 使 用 鼻 塞 持 续 气 道 正压 通 气 治 疗 新 生J t . n  ̄吸 窘 迫 综 合 征 的 疗 效 观 察
ZHU Yi n g we n,DI NG Xi a o c h u n,ZHU Xu e p i n g ,W ANG Qi n g
( C h i l d r e n s H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 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c h o w U n i v e r s i t y, S u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1 5 0 0 3 )
A 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 f e a r l y u s e o f n a s a l c o n t i n u o u s p o s i t i v e a i r wa y s p r e s s u r e( n C P A P)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v e r y 1 o w— b i r t h — we i g h t i n f a n t s wi t h r e s p i r a t o r y

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1 潘雪峰 , 张丽容 , 林素惠 , 等. 果 糖二磷酸 钠治疗婴幼 儿轮状病毒 肠 炎合并心肌炎 6 0例疗效观察 [ J ] . 疑难病杂志 , 2 0 1 1 , 1 0 ( 5 ) : 3 5 5 . 2 同建霞 , 余景建 , 叶晓霓 . 蒙脱石散 、 利 巴韦林 、 西咪替丁联合 治疗 婴 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J ] . 中国当代医药 , 2 0 1 2, 5( 3 2) : 8 3—
8 4.
轮状 病毒肠炎好发 于 0 . 5~2岁婴 幼儿 , 是 秋冬季 小儿 的 最常见疾病 。发病初 1 ~ 2 d发生呕吐 , 随后腹泻 , 常并 发脱水 、 酸中毒及 电解 质紊 乱。对于轮状 病毒 引起 的腹泻 至今 尚无 特
效疗 法 , 以对症治疗为主 , 目前 主张 中西药联合 治疗/ } , J L 腹 泻, 做 到合理 用 药 , 可加 快 腹泻 治 愈口 j 。轮状 病 毒 肠炎 起 病
许贵书, 马秀娥 , 许 贤书 , 赵会 荣
【 摘 要】 目的 探讨 固尔苏 ( 猪肺磷脂注射液 ) 联合鼻塞式 持续气道正压 通气 ( n C P A P ) 治疗 新生儿 呼吸窘迫 将N R D S 患儿 6 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 O例 。观察 组采用 n C P A P联合 固尔
的9 2 . 8 % 。治疗前观察组 C R P 水平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治疗后 , 2组 C P R水平 异常率均低于治
疗前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见表 1 。 表1 2组治疗前后 C R P变化情况 比较 [ 例( %) ]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P< O . 0 5 ; 与治疗前 比较 , P< 0 . 0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 气征 , 肺水 肿 , 毛玻 璃 样改 变和 肺膨 胀不 全 等 。
13 治 疗 方 法 .
采 用 N— P P4 J 呼 吸机 ( 东 鸽 子 医疗 器 械 C A , L 广
有 限公 司生 产 , 空 氧混 合 器 、 有 气体 流 量 表 、 力 调 压
有 效 : 情 改 善 . 吸 困 难 缓 解 , 吸暂 停 消 病 呼 呼 失; 心率 、 血气 稳 定在 正 常 范 围 , 皮 血 氧饱 和度 监 经 测 维 持 9 %~ 5 避 免 了气管 插 管机械 通气 。 效 : 0 9 %: 无
压伤 。
率 达 7 .%, 以往 鼻导 管或 头罩 给 氧相 比 , 效率 6 0 与 有
明显提 高 。 NCA — P P小儿呼 吸机有许 多优点 : 压力 和 吸人 氧 浓度 可根 据需要 准确调 节 , 具有 加温 湿化 功 能 , 明 能
本组5 0例患儿 : 疗有 效 3 治 8例 , 有效 率7 .%; 60 无效 1 2例 , 为机 械通气 , 改 死亡 5例 , 放弃 7例 。 — N CA P P治 疗 时 间 1 ~ 7 , 均 5 。3 2 18h 平 8h 8例有 效 患
善, 见表 1 并 发症 : 。 鼻黏膜 损 伤 1 , 现为 红肿 , 2例 表 无 破溃 ; 无腹 胀 、 气胸 。2 0 — 0 7年本 院使 用 鼻 导 0 6 20
见 的 一种 危 重 症 。 以往 常频 机 械通 气 是 治 疗 的 主要 手 段 , 年 来 无 创 通 气 倍 受 关 注 , 临床 应 用 并 取 近 在 得 显著 疗效 。本研 究 应用 经鼻 塞持 续气 通 正压 通气 ( CA ) N— P P 治疗 5 0例 早 产 儿 呼 吸窘迫 综 合 征 , 得 取
时 , a : 维 持 在 66 1 . k a 可按 每 次 01k a PO 仍 . 06 P , . P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
21 0 0年 1月至 2 1 年 6月南 昌大学 第 一 附属 01
医院 收治 早 产 儿 呼 吸窘 迫综 合 征 5 O例 ,男 2 7例 , 女2 3例 。 龄 6h 2d 体 质量 15 0 25 0g 年 ~ , 0 — 0 。
理 和治 疗 , 当压 力 过 大 时气 体 可 从 口腔 逸 出 。 往 既
机 械通气撤 机过程 中常用气管插 管通气过 度 , 由
于 气 管 导 管增 加 气 流 阻力 , 加 呼 吸 功 , 逐 渐 被 增 故
性 降低 , 泡 塌 陷 , 能 残 气 量 , 脉 血 氧 分 压 降 肺 功 动 低 。 — P P的作用 机制是 多方 面 的 , 可 以使肺 泡 N CA 它 避 免 塌 陷 . 肺 泡 稳 定 扩 张 , 少肺 泡 表 面活 性 物 使 减
实用临床医学 2 1 0 2年 第 1 3卷 第 4期
P a t a Ciia M ei n ,0 2 V l 3 No4 rc cl l c l d ie2 1 , o , i n c 1

7 ・ 3
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
呼 吸窘 迫 综 合 征 5 0例 临床 观 察
黄 涛 ・龙 春根 , , 王 丽 z陈 , 雯
换 用 另一 消毒鼻 塞 , 可能 中 间停用 数小 时 , 受压 尽 让 的鼻 黏膜休 息 , 复正 常 。患儿 躁动 时 , 适 当应 用 恢 可 镇静剂 , 随着 N C A — P P呼吸 支持 , 氧 改善 , 吸功 缺 呼
减少 , 患儿 舒适 , 易安静 。及 时清 除 口腔分 泌 物 , 保 持 呼 吸道通 畅 ; 口腔 留置 胃管 , 排 气 防治 腹 胀 , 从 可 又可进 行鼻 饲 ; 后应 适当 控制 呼气末 压 力 , 免气 最 避
关 键词 : 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中图分 类 号 : 72 R 2.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0989 (020-030 10 —14 21)40 7—2
呼吸窘 迫综 合 征 ( D ) R S 因病 理所 见 肺泡 壁有 透
明膜 , 又 称 肺 透 明 膜 病 , 现 生 后 进 行 性 的呼 吸 故 表 困难 和 呼吸 衰竭 . 主要见 于早产 J 。 新生 儿期 常 L” 是 E
显提 高 治疗 效果 , 早 产 J  ̄ 常适 用 ; 容 易 安装 , 对 LI I E 且
3 讨 论
新 生儿 R S是早 产儿 特发 性 呼 吸系统 疾病 , D 其
病 因主 要 是 肺 泡 表 面 活性 物 质缺 乏 而 导 致 肺 顺 应
所 需设 备少 , 避免 了气 管插 管引起 的并 发症 , 方便 护
呼气 末 压 力 > . P , 脉 血 气 分 析 P O < . P 08 k a 动 a 266 k a
或 P C :80 k a S O < 5 , 改 为气 管 插 管 , a O > . P ,p 2 8 % 则 常 频机 械通 气 。 4 呼吸机 的撤 离 : 呼气末 压 力 为 0 加. k a ) 当 . 3 P, 2 氧浓 度 降至 3 %以 下 , 氧饱 和 度 仍 维 持 正 常时 , 0 血 病情 稳 定 , 气保 持 正 常 , 血 可撤 离 呼 吸 机 , 改用 鼻 导 管或 头罩 吸氧 。
管 或 头罩 给 氧 治疗 早 产 儿 呼 吸 窘迫 综 合 征 患 儿 4 5 例, 有效 率为 l . 54 )二 者相 比 , 用 N C A 11 /5 , %( 使 —P P
治 疗有效 率 明显提 高 。
n3 . = 8
表 1 N— P P 治 疗 有 效者 治 疗 前 后 各 指 标 比 较 CA
气流作 用鼻腔 , 并且压 力稳定 , 呼吸功减少 ,i FO 准确 可调 . 可满足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低 浓度 氧的需求 。 因此 . 对轻 中度 R S可以使用 N C A D - P P治疗。
本 研 究显 示 , — P P治 疗早 产 儿 R S患 儿效 N CA D 果较 好 .0例 中治 疗有效 3 5 8例 , 治疗 前 与治 疗 后2h 比较 , H P C P O 均 有 明 显 改 善 , 异 有 统 R、 R、a O 、a 2 差 计 学意 义 ( P 00 ) 均 < .5 。本组使 用 N C A — P P治疗 有效
(. 1南昌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儿科 , 南昌 3 0 0 ; . 3 0 6 2宜春 市妇 幼保健 院儿科 , 西 宜春 3 6 0 ) 江 3 0 0
摘要 : 目的 观察经鼻塞 持续 气道正压通气 (— P P 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的效果 。 N CA ) 方法
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 行 N C A — P P呼 吸 支 持 治 疗 。 察 治 疗 前 后 临 床 症 状 变 化 及 转 归 情 况 。结 果 观
12 . N— P P治疗 指征 C A 1 患 儿 P C 273 P , FO > O 6 % 的 ) a O > .3 k a 在 i 25 %一 0
的梯 度递 减压 力直 至 降低 到 02 03k a .~ . P 。
3 机械通 气 : N C A ) 如 - P P治疗 2h后 ,i  ̄ 0 , F0 6 %
度提 高 FO , 可将 压 力 保 持 在 O5 06k a不 变 , i :也 .— . P 仅 提 高 FO , P O 达 到 66 1 . k a 若 P O 不 i 2使 a 2 .~ 06 P ; a 2 能维 持 6 P . k a以上 , 用机 械通 气 ; P O 持续 稳 6 改 若 a: 定 , 逐 渐 降 低 FO , 次 递 减 5 ; F0 < 0 应 i 2每 % 当 i2 4 %
1 . 疗 效标 准 4
情 况 下 ,a 26 7k a 2 患 儿 呼 吸频 率 增 快 、 凹 P O < . P ; ) 6 三 征、 吟、 呻 紫绀 或苍 白 , 明显 的 激 惹 现 象 ; ) 片 有 3胸
表 现 为 弥 漫 性 细 颗 粒 阴影 , 发 性 肺 不 张 , 气 管 多 支
导管滑 出。同时要注意鼻导管插人 的深浅 。 一般 0 m 5e 即可 , 须 全部 插 入 。持 续应 用 7 , 不能 撤 机 , 无 2h 如
合 。 同 时 N— P P的 鼻 导 管 使 患 儿 呼 气 末 通 过 CA
V nui e tr 现象 带 人 喷 射气 流维 持 恒 定 的 气 道 正压 通 气 , 气末 将 多余 的气 流从呼吸 回路分流 以减少持续 呼
质 消耗 , 加 肺功 能 残气 量 , 善肺 顺 应性 , 增 改 改善 氧
N CA — P P所代 替 。
N CA — P P治疗 最 常 见 并 发症 是 鼻 部 损 伤 , 胀 腹
和气 压伤 。为减 少 或避 免 鼻部 损 伤 , 先 用 头 帽 和 首 带子 妥善 固定好 鼻塞 , 避免 过 紧压迫 鼻梁 , 过松 导致
满 意疗 效 。报 告如 下 。
2 调 节方 法 : 用 N C A ) 使 — P P治疗 后 P O 仍 低 , a: 可逐 渐 增 加压 力 , 每次 以 O1 02 k a的梯 度 提 高 , .~ . P
最高 压力 不宜 超过 08k a 同时可 按 5 1 %的 幅 . P。 %一 0
对 5 例 危重早 O
治 疗 有 效 3 例 8
(6O , 效 1 7 .%) 无 2例 。治 疗 有 效 患 儿 使 用 N C A — P P治 疗 时 间 l 6h 平 均 5 。 发 症 为 鼻 黏 膜 损 伤 , 1 2 9 , 4h 并 共 2例 。
结论 N CA — P P治 疗 早 产 儿 呼 吸窘 迫综 合 征 效 果 显 著 , 一 种 简 便 、 行 、 创 、 全 的 治 疗 方 法 。 是 易 无 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