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帝拓拔浚怎么死的

合集下载

李长乐历史原型是谁?是元皇后吗?

李长乐历史原型是谁?是元皇后吗?

李长乐历史原型是谁?是元皇后吗?本文导读:拓跋濬,即北魏文成帝。

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长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为恭皇后闾氏。

拓跋濬即位之后,便诛杀宗爱。

在位期间,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

(465年)病逝时年二十六岁。

在电视剧《锦绣未央》中拓跋浚与亡国公主心儿在遭逢国破家亡的变故之后,阴差阳错成为“李未央”,回到尚书府与仇敌斗智斗勇,还意外卷入与北魏皇子的情仇纠葛。

李长乐设计杀害高阳王拓跋浚的母妃,使得李未央与拓跋浚感情破裂。

后嫁给拓跋浚,对拓跋浚因爱生恨,和拓跋余联手陷害拓跋浚。

最终被登基后的拓跋浚贬为奴,赐死。

而真实的历史记载却不是这样,据记载拓跋濬有两位皇后,一位是冯氏、另一位是李氏。

文成文明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

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长乐冯氏。

冯氏是冯朗之女,生于长安。

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后宫,充为奴婢;(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456年)册封为皇后; (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了权臣乙浑,后依据北魏祖制归政献文帝;(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称冯太后毒杀。

冯太后二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尊为太皇太后。

文成元皇后李氏,南朝宋济阴太守李方叔之女,太宰、顿丘王李峻之妹,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献文帝拓跋弘的生母。

李氏容貌美丽,永昌王拓跋仁随军南征时,得到李氏。

后来拓跋仁因谋反被杀,李氏被押送宫中成为宫女。

有一次,文成帝登上白楼时看见李氏,因她长得漂亮,于是临幸了她。

(454年),李氏为文成帝生下儿子拓跋弘,受封贵人。

(456年),文成帝立拓跋弘为太子,常太后依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赐死李氏。

拓跋弘继位后,追谥她为元皇后,葬于金陵,配祭太庙。

北魏皇帝拓拔浚怎么死的

北魏皇帝拓拔浚怎么死的

北魏皇帝拓拔浚怎么死的拓跋浚(440年—465年),即北魏文成皇帝,拓跋焘之孙,拓跋晃之子。

拓跋浚登上皇位后是怎么死的?下面店铺分享了北魏皇帝拓拔浚的死因,一起来了解。

北魏皇帝拓拔浚的死因历史上拓跋浚是存在的,而拓跋浚的历史原型是拓跋濬。

拓跋濬(440年―465年),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恭皇后闾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

同年十月,宗爱又弑杀拓跋余,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

文成帝即位之后,便诛杀宗爱。

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

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时年二十六岁,谥号文成皇帝,庙号高宗,葬于金陵。

拓跋浚简介北魏文成帝拓跋浚(440年-465年)字乌雷直勤,北魏太武帝(即世祖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晃长子,千古名帝——北魏孝文帝的爷爷。

452年,宗爱暗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再弑之,殿中尚书源贺等拥立拓跋浚即位为文成帝,杀宗爱。

拓跋浚人物事迹北魏文成帝拓跋浚,虽然知名度不高,在北魏历史上却是位相当重要的皇帝。

南北朝北强南弱的局面的最终形成,正是在拓跋浚时期。

他在位期间对外用兵的次数非常之少,对南朝宋国勉强算有三次小规模的边境接触战,对柔然用过一次兵,其他都是些小打小闹的平叛活动。

不久,他又暗中诛杀了两个叔叔拓跋谭和拓跋建。

关于这一点,《魏书》里语焉不详,只说这两位王爷薨于同日,不过有线索表明这两人可能也参与了废立活动,为了防患于未然,拓跋浚先下了手,行迹还算机密,没有波及其他人员。

第二年,长安的征西大、永昌王拓跋仁等人又造反,失败后自杀。

拓跋仁是拓跋焘的侄子,拓跋焘末年挥师南征时,拓跋仁的军队经过寿春,抢了当地一名李姓美女。

此女即陪拓跋浚同葬盛乐金陵的元皇后。

拓跋浚的正妻,是被吕思勉称为“北魏一朝极有关系之人物”的传奇女性——文明皇后冯氏。

冯氏的祖父是北燕的最后一代君主冯弘。

揭秘:拓跋余、拓跋浚、拓跋弘三任皇帝早早领盒饭的真相

揭秘:拓跋余、拓跋浚、拓跋弘三任皇帝早早领盒饭的真相

揭秘:拓跋余、拓跋浚、拓跋弘三任皇帝早早领盒饭的真相《锦绣未央》的故事发生在景穆太子暴毙至文成皇帝拓跋浚登基为皇帝期间的故事,根据历史记载,这一段时间仅16个月。

时间虽短,剧中却一共出现了4位北魏皇帝,而且还是四代人,可以说一个难得的奇观。

这4位皇帝中除了太武皇帝拓跋焘活到43岁之外,其余3个没有一个活着超过26岁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敬寿皇帝拓跋余:不满25岁,惨遭太监毒手不同于《锦绣未央》中的高频率出场,拓跋余在史书中的出场机会极少。

皇位原本也轮不到他,剧中被丑化的拓跋翰和男主拓跋浚才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选。

只是当朝政被一个叫宗爱的太监把持之后,拓跋余才意外因为自己游手好闲、不问政务、纵情酒色的“优点”被宗爱欣赏,进而扶持为皇帝。

拓跋余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在贿赂各大皇族、官员的同时,他也希望改变自己傀儡皇帝的命运,并意图削减宗爱的权利。

结果计划还未实施,就遭到宗爱的暗杀。

拓跋余仅仅做了8个月的皇帝,比他的长兄拓跋晃也只多活了16个月,拓跋晃去世的时候才23岁,所以拓跋余即便和拓跋晃同龄,最多也就24岁。

文成皇帝拓跋浚:26岁病逝,却给儿子留下两大灾星不过他的死亡并没有给他的儿子拓跋弘带去早登皇位的快乐,相反给他带去了俩大灾星,让这个继任皇帝一生都活在痛苦之中。

献文皇帝拓跋弘:史上最年轻太上皇,23岁暴毙,疑遭冯太后毒杀拓跋弘继承皇位的时候只有12岁,比他爸爸拓跋浚继承皇位还小1岁。

拓跋浚继承皇位,至少还有大臣尽心辅助,拓跋弘继位却遭到权臣乙浑的叛变,大批官员甚至皇族遭到杀害。

动乱一共持续了10个月才被冯太后(之前提到的冯氏)联合大臣贾秀解决问题。

平定乙浑的叛乱后,无所事事冯太后由于耐不住寂寞,就找了几个男宠。

拓跋弘看不下去,对这几个男宠态度很恶劣,甚至杀害了其中最得冯太后宠爱的一位,再加上他任用了一些遭冯太后厌恶的官员,俩人的矛盾在日积月累后最终爆发。

冯太后忍无可忍,动用自己的权利和势力,逼拓跋弘将皇位让给了自己5岁的儿子——也就是冯太后的孙子。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是怎么死的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是怎么死的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是怎么死的拓跋珪是北魏开国皇帝,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

那么拓跋珪是怎么死的呢?拓跋珪之死拓跋珪到晚年时,与部落贵族的争杀白炽化。

恐惧、不安和过度的紧张使得拓跋珪病重多疑,精神失常。

史书记载“初,帝服寒食散,自太医令阴羌死后,药数动发,至此逾甚。

而灾变屡见,忧懑不安,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

归咎群下,喜怒乖常,谓百僚左右人不可信,虑如天文之占,或有肘腋之虞。

追思既往成败得失,终日竟夜独语不止,若旁有鬼物对扬者。

朝臣至前,追其旧恶皆见杀害,其余或以颜色变动,或以喘息不调,或以行步乖节,或以言辞失措,帝皆以为怀恶在心,变见于外,乃手自殴击,死者皆陈天安殿前。

于是朝野人情各怀危惧。

有司懈怠,莫相督摄;百工偷劫,盗贼公行,巷里之间人为希少”(《魏书·太祖纪》)。

拓跋珪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

北魏政局,岌岌可危。

此时,唯独吏部尚书崔宏之子、著作郎崔浩恭敬殷勤,不稍懈怠,有时整日不归家。

崔宏也小心谨慎,既不得罪,又不献媚取宠,故父子安然,得以免祸。

天赐六年(409)七月,在魏国的百余家慕容氏密谋逃走,拓跋珪知道后,将其全部杀死。

在穆崇死后感到势单力孤的拓跋仪,见拓跋珪有疾,多杀大臣,便自疑出逃,拓跋珪将其追回,并于八月赐死。

之后,拓跋珪又借口这年“天文多变”,准备杀死与拓跋仪有牵连的诸王子弟三十余人。

十月,拓跋珪立长子齐王拓跋嗣为太子。

在魏国,凡是被立为太子的,都要先杀其母,以免其干政。

但拓跋嗣为人孝顺,哀泣不自胜,拓跋珪为此大怒。

拓跋嗣回到住处,日夜号泣,拓跋珪知道后,又召其入见。

拓跋嗣的部下对他说:“孝子事父,小杖则受,大杖避之。

今陛下怒盛,入或不测,陷帝于不义。

不如且出,待怒解而进,不晚也”(《魏书·太宗纪》)。

拓跋嗣于是出外躲藏。

当初,拓跋珪到贺兰部,其母贺氏之妹甚美,便想纳为己有。

贺太后说:“不可。

是过美,必有不善。

且已有夫,不可夺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五》)。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死的历史故事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死的历史故事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死的历史故事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开国皇帝。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出身代国王族,亲自率领族人开疆拓土,复兴祖业,创立了一个属于拓跋鲜卑的国家,统一了中国北方。

然而,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君主却死在自己儿子手中,落得了一个非主流结局。

建国大业拓跋是代国国君拓跋什翼犍的嫡孙。

他六岁那年,代国为前秦苻坚所灭,家破国亡的惨痛经历在他年幼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那是中国古代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

仅仅七年后,苻坚率领不可一世的前秦大军在淝水之战中败给东晋。

前秦兵败如山倒,政权很快土崩瓦解。

两年后,苻坚被杀,前秦实际上已经灭亡,中国北方重新陷入诸侯混战的局面。

拓跋抓住这个机会,摆脱了对前秦的附庸,率领族人独立。

公元386年,十六岁的拓跋恢复代国国号,收拢鲜卑各部人马。

同年,他又将国号改为魏。

建国后,拓跋并没有急着称帝,而是一方面着手收编周围的部落,扩充军力,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增强自身的实力。

明智的决策很快就收到了实效,不少周边势力陆陆续续投奔而来,而拓跋不仅广为接纳,更能宽以待之。

曾有来投的军队复又反叛,众将都要去追讨,拓跋却拦住众人:如今我们事业草创,人心还未归一,有人难免犹豫反复,不足追讨。

拓跋这种宽容的态度让他和他的国家声威日隆,不久后曾经反叛的部队又纷纷重回了他的麾下。

让拓跋奠定基业的战争,当属北征柔然。

柔然是匈奴人的后裔,曾役属于鲜卑拓跋氏,后来因为代国的败亡而叛离,转而与拓跋氏的对手们联手,不时兴兵侵扰,成为魏国的心腹大患。

公元391年,拓跋率领大军征讨柔然。

柔然自知实力不敌,于是一路北退,企图以回避的战术拖垮魏军。

拓跋的军队连追六百里都没能追到柔然主力,属下将领心生懈怠情绪,纷纷向拓跋请求说:贼匪已逃得太远,而我们的粮草也已断绝,不如早些回去吧。

拓跋却反问诸将:如果宰杀备用的马匹充当粮草,当做三天的粮食,够不够众将不知问话何意,只得如实回答说:足够。

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

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

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说起北魏,人们大都知道书法史的“魏碑”,佛教雕塑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等等,在其他方面知道的恐怕不多。

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政权。

由鲜卑人拓跋圭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大同市),早期国语为鲜卑语,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将汉语定为国语。

439年,统一华北。

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元姓。

534年,分裂为东魏(定都邺城)与西魏(定都长安)。

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

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魏”又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为国号。

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

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148年。

北魏的皇帝比较复杂,有实际执政的皇帝,还有一些被追尊的皇帝,更有一些地方自立的皇帝。

皇位在北魏是一个高危职位,除去追尊的皇帝和自立者,实际执政的十五位皇帝中共有十一位皇帝被害,未得善终,比例高达73.3%。

北魏的这些皇帝皆短命,寿命最长者是太武帝拓跋焘,44岁;最短命者是幼主元钊,年仅3岁。

而且,北魏在长达约120年的时间里,实行“子贵母死制度”;北魏的这些皇帝们大多出生后,生母就被赐死了(这个题材是我另一篇长文的内容)。

鲜卑拓跋氏,一个充满野性的皇族。

下面我们来看看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

下文中皇帝的顺位是我按照实际执政的皇帝时间先后排列的。

一、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北魏开国皇帝。

386年2月,15岁的拓跋珪即位为代王,年号登国。

拓跋珪任用贤能,励精图治,重兴代国。

即位不久,便移都代国原都盛乐,并推动农业,让人民休养生息。

同年四月,改称魏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此人胆大妄为,陷害太子,连杀两位皇帝,造成了拓跋浚的悲剧人生

此人胆大妄为,陷害太子,连杀两位皇帝,造成了拓跋浚的悲剧人生

《锦绣未央》的播出后,罗晋饰演的拓跋浚得到了大家的青睐,但是对于拓跋浚的悲剧人生
感到惋惜。

《锦绣未央》中的拓跋浚就是历史上北魏皇帝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的父亲还是太子的时候
就宗爱陷害,拓跋焘(也就是拓跋濬的爷爷)觉得愧对太子,于是对拓跋濬宠爱有加,又加
上拓跋濬从小就聪慧机敏,胆识过人更是讨得爷爷欢心,本以为拓跋濬就是下一任皇位的不
二人选,但是后来爷爷也被宦官宗爱谋害,立南安王拓跋余为皇帝,后来宗爱又将拓跋余杀害,殿中尚书源贺等拥立拓跋濬即位为文成帝,然后将宗爱杀死,至此拓跋濬顺利登上皇位。

虽然当上了皇帝,母亲却因此被处死,年仅13岁的拓跋濬没有信任的人辅佐,正值北魏内部斗争激烈,同时谋权夺位的斗争更是接连不断,为了朝堂的稳定,他杀起奸臣来,手段凌厉,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位期间,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与南朝刘宋、北方各国都建立了和平的
外交关系,互通商贾,息兵养民。

但是不幸再次降临到他身上,年仅26岁的拓跋濬病逝于平城,真是英年早逝啊!。

文成帝拓跋濬英年早逝,将一个烂摊子扔给了七个大多平庸的儿子

文成帝拓跋濬英年早逝,将一个烂摊子扔给了七个大多平庸的儿子

文成帝拓跋濬英年早逝,将一个烂摊子扔给了七个大多平庸的儿子文成帝拓跋濬是北魏第五位皇帝,也是比较平庸的一位,也是非常短命的一位,26岁就去世了。

其在位十三年时间内,北魏叛乱不止,多位宗室藩王和异姓藩王谋反,其他谋反事件更是数不胜数,致使北魏朝政日益混乱。

拓跋濬的七个儿子也未能逃脱拓跋氏短命的魔咒,寿命均未超过40岁。

而且他的儿子大多是平庸之辈,未有太大的功绩。

长子:献文帝拓跋弘拓跋弘(454—476),北魏王朝第六位皇帝,465—471年。

太安二年,被册立为太子,生母李贵人以北魏子贵母死制度被赐死。

拓跋弘在位时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十分痴迷佛道。

皇兴五年,因为不满冯太后长期把持朝政,拓跋弘一度打算禅让才能兼备的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因群臣的劝谏才作罢,遂禅让于年仅五岁的太子拓跋宏。

而由于新皇帝拓跋宏年幼,拓跋弘仍然执政,拓跋弘因此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不久,柔然大举南侵,拓跋弘御驾亲征,大破柔然,一直追到大漠。

而拓跋弘的死因一直是个谜,年仅23岁就离奇暴毙。

传言为冯太后所害。

次子:安乐王拓跋长乐拓跋长乐(?—479)性格沉稳,深受皇兄拓跋弘器重。

皇兴四年,受封为建昌王;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封其为安乐王,拜太尉,出任定州刺史。

拓跋长乐为人贪敛暴虐,多行不法,深受当地不满,曾被拓跋宏杖责三十。

回到京城后,拓跋长乐变本加厉,与内行长乙肆虎图谋不轨,事发后被赐死,终年在26岁之内。

三子:广川王拓跋略拓跋略(?—480年),孝文帝延兴二年,封为广川王,任坐中都大官。

拓跋略自幼聪明敏捷,以判案公平著称。

太和四年去世,拓跋略为献文帝三弟,生年当在454年之后,故终年在27岁之内。

四子:齐王拓跋简拓跋简(460—499),孝文帝太和五年,封为齐郡王,加授中都坐大官,掌刑狱,后转任内都坐大官。

拓跋简酷爱饮酒,官至太保。

太和二十三年,拓跋简因病去世,时年40岁。

五子:河间王拓跋若拓跋若,生卒年不详,16岁时去世,未及封王,追封河间王,谥号孝。

被宦官杀害的帝王一览:1、秦二世嬴胡亥(...

被宦官杀害的帝王一览:1、秦二世嬴胡亥(...

被宦官杀害的帝王一览:1、秦二世嬴胡亥(...被宦官杀害的帝王一览:1、秦二世嬴胡亥(公元前210年―前207年在位),秦朝第二位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被丞相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24岁;2、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23年—452年在位),北魏第三位皇帝,为中常侍宗爱所弑,时年45岁;3、北魏敬寿帝拓跋余(公元452年在位),北魏第四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之子,被宦官宗爱派谴的小黄门贾周杀害;4、唐肃宗李亨(公元756年—762年在位),唐朝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宦官李辅国派兵入宫逮捕张皇后时惊吓而死,时年52岁;5、唐宪宗李纯(公元805年—820年在位),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顺宗李诵长子,被内官王守澄、陈弘志弑杀于中和殿,时年43岁;6、唐敬宗李湛(公元824—826年在位),唐朝第十三位皇帝,为宦官刘克明、石定宽、苏佐明等所弑,时年17岁;7、金朝卫绍王完颜永济(公元1208年—1213年在位),金朝第七位皇帝,金世宗完颜雍第七子,被宦官李思中用毒酒毒杀;疑似:1、唐顺宗李诵(805年在位),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长子,被宦官俱文珍等禅位给皇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次年暴崩,疑似被宦官杀害。

点评:1、历史上有7位皇帝被宦官杀害,有1位疑似被宦官杀害;2、这7位皇帝中,秦朝1位,北魏2位,唐朝3位(加上疑似是4位),金朝1位;3、唐朝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出现宦官专权的王朝,多位皇帝的废立由宦官操纵,有3位皇帝死于宦官之手;4、东汉、明朝等著名的出现宦官专权的王朝却没有皇帝被宦官杀害的情况,东汉有几个皇帝死于外戚之手,而明朝宦官并没有威胁到皇帝的统治;5、宦官能够弑杀皇帝,在于受到皇帝的重用,权力膨胀,所以皇帝自己也有责任;6、每次出现这种情况,都是一次权力斗争和政局的动荡。

@对话历史编辑#历史# #历史天窗#。

历史故事-拓跋焘身死奴手

历史故事-拓跋焘身死奴手

历史故事-拓跋焘⾝死奴⼿ 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皇帝、统帅。

那么魏太武帝拓跋焘是怎么死的呢?下⾯我们就来看看历史故事-拓跋焘⾝死奴⼿吧! ⾝死奴⼿ 魏太武帝拓跋焘攻南时,太⼦拓跋晃监国,为⼈精察⼲练,信任属下仇尼道盛和任平城。

拓跋焘有个宠信太监名叫宗爱,本性险暴,冒皇帝名义⼲了许多违法的事,他和道盛等⼈关系⼜紧张。

“恶⼈先告状”,拓跋焘⼀回来宗爱就捏造对⽅的罪名,太武帝⼤怒,处斩道盛等⼈,太⼦属下多名官员连坐处死,太⼦拓跋晃很快就“以忧卒”,其实就是被残暴的⽗皇活活吓死的,时年⼆⼗四。

过了不久,拓跋焘⼜追念起这位嫡⼦的好处,常常落泪思忆。

天天伺候在他⾝边的中常侍宗爱⼼中疑惧,害怕哪天这位性情暴躁的皇帝追究前事,把太⼦死因推在⾃⼰⾝上。

于是这位⼤太监先下⼿为强,夜⾥带⼈潜⼊永安宫弄死了这位威名卓著、不可⼀世的拓跋焘,时年四⼗五岁。

对于这位武功赫赫的北魏太武帝,史书上记载:“帝……性清率俭素,不好珍丽,⾷不⼆味;临城对阵,亲犯⽮⽯,左右死伤相继,神⾊⾃若;由是将⼟畏服,咸尽死⼒。

群⾂请增峻京城及修宫室,帝⽈古⼈有⾔:‘在德不在险’,勃勃蒸⼟筑城⽽朕灭之。

岂在城也?……听察精敏,下⽆遁情,赏不违贱,罚不避贵,虽所甚爱之⼈,终⽆宽假。

然性残忍,果于杀戮,往往已杀⽽复悔之。

” 时光再过⼆⼗年。

拓跋晃的嫡长孙拓跋宏(元宏)继位,全⾯汉化,中国历史上第⼀次最⼤程度上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奠定了以后隋唐盛世的牢固根基,⽽以纯种胡⼈进驻中原的鲜卑族,⽆论从相貌到⽂化,都融合并消失在中华⼤家族的滚滚⾎脉之中。

⼈物评价 拓跋珪:“成吾业者,必此⼦也。

” 魏收《魏书》:“世祖聪明雄断,威豪杰⽴,藉⼆世之资,奋征伐之⽓,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

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戎华,其为功也⼤矣。

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神睿经纶,事当命世?” 沈约《宋书》:“佛狸篡伪,弥煽雄威,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之骁强,亦不能及也。

北魏皇室成员短命的魔咒,景穆帝拓跋晃14个儿子,均未活过50岁

北魏皇室成员短命的魔咒,景穆帝拓跋晃14个儿子,均未活过50岁

北魏皇室成员短命的魔咒,景穆帝拓跋晃14个儿子,均未活过50岁拓跋晃是北魏第三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的长子,第四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濬之父。

拓跋晃曾被父亲立为太子,因为拓跋焘晚年听信宦官宗爱的谗言,而遭到猜忌,24岁的拓跋晃因此悲愤而死。

长子拓跋濬继位后,追尊他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并诛杀了宗爱,也算是为拓跋晃报了仇。

拓跋晃虽然英年早逝,却有14个儿子,其中赵王拓跋深早夭,其余13个儿子活到了成年。

他的儿子们和拓跋晃的兄弟们一样,都非常短命,寿命都没有超过50岁。

长子: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440—465),也作拓跋俊,北魏第五位皇帝,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拓跋濬自幼聪明,深受祖父太武帝拓跋焘的宠爱,常常随侍左右,被称为世嫡皇孙。

五岁时,拓跋濬在随拓跋焘北巡时,曾救下一位将被处以刑法的奴隶。

拓跋焘知道后,大为惊奇,称赞他小小年纪就把自己当做天子。

拓跋焘被宗爱弑杀后,拥立拓跋濬的叔叔南安王拓跋余继位。

七个月后,拓跋余想谋划诛杀宗爱失败,反被宗爱弑杀,群臣拥立13岁的拓跋濬继位。

拓跋濬继位后,马上诛杀了宗爱及其同党,并处以五刑,灭其三族。

由于祖父拓跋焘在位时期穷兵黩武,大力开疆拓土,致使国力空虚,其在位末期杀戮无度,重新宦官宗爱,使得朝廷内部变乱屡发,北魏臣民苦不堪言。

拓跋濬继位后,令百姓休养生息、实行怀柔政策,民心得以安定,并下令恢复佛教。

拓跋濬在位13年就去世了,终年26岁。

次子:阳平王拓跋新成拓跋新成(?—470),拓跋濬继位后,太安三年,封其为阳平王,拜征西大将军,奉命镇守西部边境。

后还朝任内都坐大官、掌刑狱、主司品官等职。

皇兴四年,拓跋新成因病去世。

拓跋新成是拓跋濬的二弟,应出生于440年之后,故其终年未超过30岁。

三子:拓跋子推拓跋子推(?—477),自幼个性沉稳,善于与人交往。

拓跋濬继位后,太安五年,被封为京兆王,历任侍中、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等职。

任期内,政绩破佳,深受当地百姓拥戴。

北魏第五任皇帝文成帝拓跋浚简介资料拓跋浚结局怎么死的

北魏第五任皇帝文成帝拓跋浚简介资料拓跋浚结局怎么死的

北魏第五任皇帝文成帝拓跋浚简介资料拓跋浚结局怎么死的太平真君五年 (444),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车驾北巡,到各处察视民情。

一天,正在行路突然遇到一个官吏捆缚着一个奴仆,正准备处罚他。

见到皇帝驾到,忙跪奏道:“这个奴仆犯了大罪,小臣正要惩处。

”这时,从皇帝旁边的一辆车中伸出了一个小脑袋,脆声说道:“这个奴仆今天正巧碰到了我,也许是天意,你将他放了吧!”官吏按照命令将犯人松绑放掉了。

拓跋焘惊讶地看了自己的孙子一眼,自语道:“这孩子年纪虽小,举止却以天子自处呢!”拓跋焘的这个孙子,当时年仅5岁,名叫拓跋浚,也就是后来北魏的文成皇帝。

拓跋浚生于太延六年 (440),是拓跋晃的长子。

拓跋焘因深悔由于自己的怀疑猜忌使拓跋晃恐惧卧病而亡,故而对拓跋浚特加宠爱。

幼时的拓跋浚聪明颖达,常被拓跋焘带在身边,亲加教导,号为世嫡皇孙。

年纪稍大,便让他参决国家大事。

正平二年(452)十月,魏帝拓跋余被宦官宗爱谋杀,这时,众大臣还不知道有此变故。

只有羽林郎中刘尼察觉。

便与宗爱商量,请求奉立皇孙拓跋浚为帝,以合众望。

宗爱愕然说道:“你难道是个傻子吗?假若立拓跋浚作为皇帝的话,他怎么能对以前陷害他父亲拓跋晃的事情善罢甘休呢?”刘尼道:“那立谁为皇帝呢?”宗爱说:“等回宫以后,再从诸王中选一位贤能的迎立为帝即可。

”刘尼见宗爱连弑两帝,居心叵测,只得悄然退出,将事情密告殿中尚书源贺。

源贺决心除去宗爱。

便又与刘尼一同找到尚书陆丽,与陆丽说道:“宗爱已经迎立了南安王,现在又将其弑杀,并且还不愿立皇孙为帝,显见他包藏祸心,不利于国家,现在若不将他早日除去,后患无穷!”陆丽大惊失色道:“新主又被弑杀了吗?一再图逆,这怎么得了! 我一定与你们合力除去此贼,迎立皇孙!”于是又召尚书长孙渴侯,四人商定密计,让源贺与长孙渴侯率领禁兵守卫宫廷,陆丽与刘尼一起往迎拓跋浚。

这时拓跋浚才13岁,在睡梦里稀里糊涂被抱到马上,骑到宫门,长孙渴侯等开门迎入宫中。

历史趣谈: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唯一一个被绿帽子闷死的皇帝

历史趣谈: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唯一一个被绿帽子闷死的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唯一一个被绿帽子闷死的皇帝
导语:中国人都知道皇帝是个高危职业,整天担心仇人来暗杀,害怕兄弟儿女来篡位夺权。

北魏的一个皇帝----孝文帝拓跋宏,不是病死的也不是被杀死的
中国人都知道皇帝是个高危职业,整天担心仇人来暗杀,害怕兄弟儿女来篡位夺权。

北魏的一个皇帝----孝文帝拓跋宏,不是病死的也不是被杀死的而是被他的妻子气死的!你们说该是一个多么嚣张的女人,敢气死皇帝!
拓跋宏是个没妈的孩子,但是聪颖的他很小的的时候就已经懂得要孝顺父母了。

有一次,他的老爸拓跋弘背上长了个脓包,小小年纪的他就为父亲吸出了脓水。

他老爸那叫一个感动,感叹后继有人了,他终于能够做甩手掌柜了。

于是过了一年后就把皇位传给了拓跋宏,自己去过逍遥的日子去了。

但是,那时的拓跋宏还是个不能独立的小孩儿,怎么可能去处理国家大事呢?他家的奶奶冯太后就出来把持朝政了,这位太后的手段也是够雷厉风行的,震慑了那些想要妄动的人。

拥有掌握生杀的大权的感觉是美妙的,谁会想要把这权利拱手让人呢?冯太后当然不想让聪明的孙子有机会扳倒自己,于是想饿死拓跋宏,听到消息的众大臣好说歹说才把小皇帝救了下来。

而后,拓跋宏变得沉稳了,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能说,就这样他艰难的长大了,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

太后把自家的侄女也就是嫁给了自己的孙子,皇帝对他很好,他俩的感情也是不错的,但这女的是个没眼色的,亲手毁了她的前途,在拓跋宏改朝换代后施行汉化,她不同意皇帝的做法,不说汉语不穿汉服,敢跟皇帝叫板那就只能搬到冷宫去住了。

你说人皇帝刚拿回权利你还端着以前的架子,这不是作吗?
生活常识分享。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死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死

[键入文字]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出身代国王族,亲自率领族人开疆拓土,复兴祖业,创立了一个属于拓跋鲜卑的国家,统一了中国北方。

然而,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君主却死在自己儿子手中,落得了一个非主流结局。

建国大业拓跋是代国国君拓跋什翼犍的嫡孙。

他六岁那年,代国为前秦苻坚所灭,家破国亡的惨痛经历在他年幼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那是中国古代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

仅仅七年后,苻坚率领不可一世的前秦大军在淝水之战中败给东晋。

前秦兵败如山倒,政权很快土崩瓦解。

两年后,苻坚被杀,前秦实际上已经灭亡,中国北方重新陷入诸侯混战的局面。

拓跋抓住这个机会,摆脱了对前秦的附庸,率领族人独立。

公元386 年,十六岁的拓跋恢复代国国号,收拢鲜卑各部人马。

同年,他又将国号改为“魏”。

建国后,拓跋并没有急着称帝,而是一方面着手收编周围的部落,扩充军力,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增强自身的实力。

明智的决策很快就收到了实效,不少周边势力陆陆续续投奔而来,而拓跋不仅广为接纳,更能宽以待之。

曾有来投的军队复又反叛,众将都要去追讨,拓跋却拦住众人:“如今我们事业草创,人心还未归一,有人难免犹豫反复,不足追讨。

”拓跋这种宽容的态度让他和他的国家声威日隆,不久后曾经反叛的部队又纷纷重回了他的麾下。

让拓跋奠定基业的战争,当属北征柔然。

柔然是匈奴人的后裔,曾役属于鲜卑拓跋氏,后来因为代国的败亡而叛离,转而与拓跋氏的对手们联手,不时兴兵侵扰,成为魏国的心腹大患。

公元391 年,拓跋率领大军征讨柔然。

柔然自知实力不敌,于是一路北退,企图以回避的战术拖垮魏军。

拓跋的军队连追六百里都没能追到柔然主力,属下将领心生懈1。

历史上的拓跋浚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拓跋浚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历史上的拓跋浚是一个怎样的人
导语:随着电视剧《锦绣未央》的预告片上演,其中的各个人物也备受瞩目。

像其中的人物拓跋浚就是一位很受争议的人物。

拓跋浚这一人物,在历史上,
随着电视剧《锦绣未央》的预告片上演,其中的各个人物也备受瞩目。

像其中的人物拓跋浚就是一位很受争议的人物。

拓跋浚这一人物,在历史上,也有着一定的原型,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拓跋浚.
历史上的拓跋浚
首先关于历史上的拓跋浚,他的原型一般指的是拓跋濬。

他出生于440年,逝世于465年。

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孙子,父亲是景穆帝拓跋晃,其母亲是恭皇后闾氏,历史上的他还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

据说历史上的拓跋濬在年少的时候就很是聪明敏达,从小就深受祖父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还常常的跟随在太武帝左右,甚至还被称为是“世嫡皇孙”。

在444年的时候,当时年仅只有五岁的拓跋濬就跟随太武帝进行北巡。

在北巡的过程中,正好遇见酋帅押解一名奴隶准备要施以刑罚。

见状,拓跋濬上前就对这位酋帅说:“这奴隶今天碰到了我,你应该把他放掉。

”于是酋帅就奉命解除了对奴隶的绑缚。

后来他的祖父拓跋焘听说了此事,说:“这孩子年龄虽然还小,但俨然把自己当作天子。

”并表示对他十分的惊奇。

后来拓跋濬在成年之后,风仪异常,每当朝廷遇到大的政事的时候,他都会参议决定。

当然他登上皇位,也是有一定的过程的。

当时皇位最初,大臣宗爱弑杀了太武帝,后来是由南安王拓跋余,可惜依然遭到了中常侍宗爱弑杀。

于是,殿内的大人则一起拥立拓跋濬为新帝,并最终于十月初三,登上皇位,为文成帝。

风云人物-锦绣未央的结局中拓跋浚惨死了吗?是谁谋害他?

风云人物-锦绣未央的结局中拓跋浚惨死了吗?是谁谋害他?

风云人物-锦绣未央的结局中拓跋浚惨死了吗?是谁谋害他?目前唐嫣和罗晋主演的古装女性权谋大剧《锦绣未央》正在热播,其中的男一号拓跋浚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首先当然是演员本身就具有超高的人气。

罗晋是第四次和唐嫣合作出演荧幕情侣,两人的情侣组合也被广大观众所接受。

其次是因为这部古装剧是将一部重生小说翻拍而成的电视剧,在剧情和人设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动。

罗晋饰演的男一号拓跋浚在小说中并不是男一,真正的男主是李未央的弟弟李敏德,在小说里他的身份还比较离奇。

那么改变过后的电视剧的结局中,我们的男主拓跋浚的结局是怎样的?有网友说拓跋浚最后死了,也有网友说没死。

那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拓跋浚在剧中是北魏皇帝拓跋焘的皇长孙,身份高贵。

他喜欢自由,爱游历民间,常常一年半载的在各个地方游玩,体察民情。

在一次偶然中和女扮男装的北凉公主心儿相遇,两人产生了交集。

后来,心儿化作李未央来到北魏尚书李萧然的家里面,成为了尚书府的庶女。

李未央一次又一次的被府中嫡母叱云柔所害,但都得幸被拓跋浚所救。

一次是在大火中,拓跋浚冒死救出了不曾相识的李未央;另外一次是在郊外荒山,李未央被丢弃在野外,偶遇拓跋浚,被拓跋浚所救。

两次相救的恩情让李未央对这个救命恩人产生了情愫,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但是,拓跋浚临时收到来自太子妃的书信,信上说太子妃病重,要拓跋浚早日赶回宫去。

于是,来不及和李未央告别,拓跋浚挂念母亲匆匆离去。

李未央没有收到拓跋浚留给自己的离别信,以为拓跋浚不告而别,对拓跋浚也更加牵挂。

谁知在回到李府后,无意中竟然重逢了拓跋浚,两人都十分开心,觉得是上天赐予的缘分。

但是同时令她震惊的消息居然是拓跋浚是仇人的子孙。

这让李未央下意识的就选择了远离拓跋浚,拓跋浚因此而疑惑不已。

从知道了拓跋浚的真实身份之后,李未央就对他冷眼相对,冷冰冰的不近人情,即使知道很多次都是拓跋浚救了自己。

但是拓跋浚并没有气馁,他始终坚持李未央是有难言之隐,因为他能感觉得到李未央对自己有情。

拓跋濬怎么读 拓跋濬的生平简介 拓跋濬怎么死的

拓跋濬怎么读 拓跋濬的生平简介 拓跋濬怎么死的

拓跋濬怎么读拓跋濬的生平简介拓跋濬怎么死的拓跋濬怎么读拓跋濬tuò bájùn拓跋濬(440年―465年),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恭皇后闾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

同年十月,宗爱又弑杀拓跋余,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

文成帝即位之后,便诛杀宗爱。

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

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时年二十六岁,谥号文成皇帝,庙号高宗,葬于金陵。

拓跋濬生平简介早年经历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六月二十一日,拓跋濬出生于东宫。

拓跋濬年少时聪明敏达,深受祖父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常跟随在太武帝左右,被称为“世嫡皇孙”。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时年五岁的拓跋濬跟随太武帝北巡,恰逢酋帅押解一名奴隶要施以刑罚。

拓跋濬对他说:“这奴隶今天碰到了我,你应该把他放掉。

”酋帅奉命解除奴隶的绑缚。

拓跋焘听说此事,说:“这孩子年龄虽小,却俨然把自己当作天子。

”对他十分惊奇。

拓跋濬成年之后,风仪异常,每当朝廷遇到大的政事,他都参议决定。

登基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

同年十月,宗爱利用拓跋余祭祀宗庙的机会,派小黄门贾周等人在夜晚杀死拓跋余。

于是,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等人拥立拓跋濬为帝。

十月初三,拓跋濬在永安前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兴安,是为文成帝。

文成帝即位后,便诛杀了宗爱、贾周等人,都动用五刑,灭其三族。

兴安元年(452年)十一月初九,文成帝追谥父亲景穆太子拓跋晃为景穆皇帝,母亲闾氏为恭皇后,尊乳母常氏为保太后。

去世和平六年五月十一日(465年6月21日),文成帝在太华殿去世,时年二十六岁。

六月初二,上谥号为文成皇帝,庙号高宗。

八月,葬于云中的金陵。

皇帝简史(59)北魏拓跋濬——十二岁登基,以铁血手段稳定大局

皇帝简史(59)北魏拓跋濬——十二岁登基,以铁血手段稳定大局

皇帝简史(59)北魏拓跋濬——十二岁登基,以铁血手段稳定大局姓名:拓跋濬生卒时间:440~465年,享年25岁,皇帝就是无法逃脱早逝的命运;在位时间:13年出身:拓跋焘孙子,父子是太子拓跋晃,也是皇长孙如何上位:爷爷拓跋焘被中常侍、宰相宗爱杀死,立拓跋余为帝又将其杀死。

最后被大臣们拥立为帝,他是太子的长子,也算是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

如何死的:病死帝号含义:谥号文成皇帝,庙号高宗,拓跋濬虽然年轻早逝,但却通过文治稳定了已经陷入危机的北魏政权,确实称得上是北魏的文成皇帝。

年号含义:兴安、兴光、太安、和平,从“兴”、“安”、“平”这几个字可以看出,拓跋濬在位时的期望。

兴旺、平安、太平、和平不要战争,表示当时的情况已经严重,天下大乱将起,政权即将覆灭,所以期望未来会好转,才有这些年号。

主要辅政大臣:陆丽、独孤尼、源贺、拔拔渴侯;生平:拓跋濬出生在东宫,其父亲是太子拓跋晃,未登基前,也就是拓跋焘未死之前已经因为权力斗争失败而病死。

据说拓跋濬自小聪明伶俐,拓跋焘非常喜欢他,经常让他上朝,和大臣一起商量国家军事大事。

被人称为被称为“世嫡皇孙”,是所有眼中的皇位最佳继承人。

450年,拓跋濬10岁,权臣宗爱陷害太子拓跋晃,也就是拓跋濬的父亲,大批太子府的官员被杀,拓跋晃也因此郁闷而死。

452年,拓跋濬12岁,权臣宗爱杀死皇帝拓跋焘,也就是拓跋濬的爷爷,另外拥立了拓跋濬的叔叔拓跋余为皇帝。

拓跋余三月登基,十月就被宗爱杀死。

也就是这一年,12岁的拓跋濬在陆丽和长孙渴侯等大臣的支持下,登基为帝。

称帝后,也不知道是拓跋濬的果断还是其他大臣的铁血,第一时间就是诛杀宗爱这个连杀两个皇帝的疯子,并将其主要党羽等全部夷三族。

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个重要对手和政治不稳定问题。

从其后来的表现来看,拓跋濬对起义者、反对者、敌人都是从来不手软。

在位期间,因为天下动乱不已,拓跋濬对所有的敌人都是大开杀戒,可以说是杀人无数。

所以,夷宗爱等人三族,估计不全是12岁的拓跋濬的主意。

锦绣未央中的拓跋浚真有此人吗?拓跋浚是谁?他最后和北凉公主在一起了吗?

锦绣未央中的拓跋浚真有此人吗?拓跋浚是谁?他最后和北凉公主在一起了吗?

锦绣未央中的拓跋浚真有此人吗?拓跋浚是谁?他最后和北凉公主在一
起了吗?
以南北朝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锦绣未央》中的男一号拓跋浚风流倜傥,俘获了万千名门贵族少女的芳心,和他的皇叔拓跋余争夺皇位和女主李未央也就是北凉公主。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确有拓跋浚此人,当然拓跋余也是存在的,北凉公主也是存在
前常常和挑拨晃起冲突,拓跋晃很不喜欢这种阴险小人。

可是拓跋晃在朝中的呼声越来越高,长此以往,以后的皇帝也必然是由拓跋晃来当。

宗爱害怕拓跋晃将来对付他,就在太武帝面前诬陷拓跋晃谋反,太武帝相信了宗爱,将拓跋晃的追随者统统斩首示众,后来拓跋晃心中忧虑,病死了,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

拓跋晃死后,太武帝发现自己错怪了太子,内心十分自责和内疚。

宗爱看到后,害怕太武帝将太子的死牵连到自己,在公元452年谋弑太武帝拓跋焘,然后将年幼的南安王拓跋余
推上皇位,最后拓跋余也被宗爱所杀。

拓跋浚被殿中尚书源贺等人拥立,成为皇帝,立刻诛杀了宗爱。

太武帝对拓跋浚尤为关爱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太子拓跋晃一事。

《锦绣未央》中的拓跋浚也是父亲早逝,很受皇爷爷魏帝的喜爱。

但是剧中的南安王却不是一个小孩子,而是一个大人,显然和历史中的南安王有一定的出入。

拓跋浚从小时候起,就表现得十分出色。

在他五岁的时候,和祖父拓跋焘一起出巡,途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皇帝拓拔浚怎么死的
拓跋浚(440年;465年),即北魏文成皇帝,拓跋焘之孙,拓跋晃之子。

拓跋浚登上皇位后是怎么死的?下面分享了北魏皇帝拓拔浚的死因,一起来了解。

历史上拓跋浚是存在的,而拓跋浚的历史原型是拓跋濬。

拓跋濬(440年―465年),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恭皇后闾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

同年十月,宗爱又弑杀拓跋余,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

文成帝即位之后,便诛杀宗爱。

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

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时年二十六岁,谥号文成皇帝,庙号高宗,葬于金陵。

拓跋浚简介北魏文成帝拓跋浚(440年-465年)字乌雷直勤,北魏太武帝(即世祖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晃长子,千古名帝;;北魏孝文帝的爷爷。

452年,宗爱暗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再弑之,殿中尚书源贺等拥立拓跋浚即位为文成帝,杀宗爱。

拓跋浚人物事迹北魏文成帝拓跋浚,虽然知名度不高,在北魏历史上却是位相当重要的皇帝。

南北朝北强南弱的局面的最终形成,正是在拓跋浚时期。

他在位期间对外用兵的次数非常之少,对南朝宋国
勉强算有三次小规模的边境接触战,对柔然用过一次兵,其他都是些小打小闹的平叛活动。

不久,他又暗中诛杀了两个叔叔拓跋谭和拓跋建。

关于这一点,《魏书》里语焉不详,只说这两位王爷薨于同日,不过有线索表明这两人可能也参与了废立活动,为了防患于未然,拓跋浚先下了手,行迹还算机密,没有波及其他人员。

第二年,长安的征西大、永昌王拓跋仁等人又造反,失败后自杀。

拓跋仁是拓跋焘的侄子,拓跋焘末年挥师南征时,拓跋仁的军队经过寿春,抢了当地一名李姓美女。

此女即陪拓跋浚同葬盛乐金陵的元皇后。

拓跋浚的正妻,是被吕思勉称为“北魏一朝极有关系之人物”的传奇女性;;文明皇后冯氏。

冯氏的祖父是北燕的最后一代君主冯弘。

冯弘的几个儿子冯崇、冯朗、冯邈因遭到嫉恨,在北燕还没灭亡时就投降了北魏。

其中次子冯朗被北魏皇帝拓跋焘内迁到关中,担任秦、雍两州的刺史。

他的子女都在长安诞生。

冯氏才几岁的时候,冯朗就因为谋反之事受到牵连,被诛杀。

儿子冯熙由魏氏携至熙氐羌部落中避难。

冯氏作为罪臣家属,押至平城。

幸好她的姑母是拓跋焘的左昭仪,冯氏总算都得以免死。

拓跋浚十三岁时,纳十一岁的冯氏为贵人,四年后又立冯氏为皇后。

拓跋浚和冯氏两个人,说起来也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可惜拓跋浚对这位发小兴趣不大。

拓跋仁谋反自杀,拓跋仁的家人被押送至平
城。

拓跋浚在人群中见到李氏,惊为天人,问左右侍从道:“这个妇人漂亮吧?”左右都赞同说:“是啊是啊。


冯氏对这个忽然杀出来的情敌束手无措。

好在她手上有一张好牌。

北魏宫廷除了立子杀母制度之外,还有一项保母制度。

皇子出生后,并不由生母抚养,而由保母代劳。

拓跋浚的乳母常太后,辽西人。

辽西本来就是北燕的地盘,常太后也是在北魏对北燕之战中被掳至平城。

或许是因为有这一层关系,常太后对冯氏十分照顾。

拓跋浚在常太后的干涉之下,不能按正规途径亲近李氏。

不过既然拓跋浚看中了李氏,总得要想方设法得到手。

最后,拓跋浚在仓库里临幸了李氏,李氏怀孕。

常太后知道后大为震怒,召李氏严加盘问。

这时候拓跋浚正在外巡视,他闻讯后赶回皇宫,将李氏带至阴山行宫。

李氏生子后的第二天,拓跋浚即册李氏为贵人。

随即他又大赦天下,向世人宣布皇长子出生的喜讯。

太安二年,拓跋浚立为李氏之子拓跋弘为皇太子。

按照北魏宫廷陈制,李氏被赐死。

又过了一个月,冯氏成为拓跋浚的皇后。

这到底是拓跋浚本人的意思,还是常太后的授意,不得而知。

和平六年(公元465年)的夏天,二十六岁的拓跋浚去逝。

大丧时宫中燃起大火,焚烧皇帝生前的用品,百官和嫔妃尽皆到场临泣。

冯氏悲叫着跳入火堆,左右慌忙上前将她拖出,半天才苏醒过来。

这一跳不乏作秀的成份,而冯氏的内心深处,难怪不悲痛欲绝吗?
我看不见得。

毕竟她十一岁就嫁给拓跋浚。

在此之前的懵懂岁月
里,她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和拓跋浚关连。

拓跋浚死后,冯氏帮助嫡子拓跋弘平定乙浑叛乱。

数年后,她毒死拓跋弘,扶持拓跋弘年幼的儿子拓跋宏。

北魏进入文明冯太后的时代。

后话:冯氏在政治翻云覆雨,感情生活上却败得一塌涂地。

丈夫拓跋浚不喜欢她,嫡子拓跋弘讨厌她,孙子拓跋宏和她合作,开创造了太和时代繁荣的局面。

成年后的拓跋宏,不愿继续活在祖母干政的阴影下。

太和十七年,他带着三十万鲜卑兵,浩浩荡荡从平城出走。

落花有意逐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拓跋浚人物功绩对于各地官员,拓跋浚的措施是对治理的成果进行考核,强调赏罚分明;对于平民百姓,他也很愿意搞“形象工程”,每年都要下到地方上去观察了解风土人情,多次下诏减轻免除不必要的赋税和徭役。

就这些举动而言,他几乎不像是出生于戎马大漠的鲜卑部族,倒更像一名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汉人皇帝。

太安元年(公元455年),他派遣尚书穆伏真等人巡行各地州郡,下诏明确指出巡查的目的:
“农不垦殖,田亩多荒,则徭役不时,废于力也;耆老饭蔬食,少壮无衣褐,则聚敛烦数,匮于财也;闾里空虚,民多流散,则绥导无方,疏于恩也;盗贼公行,劫夺不息,则威禁不设,失于刑也;众谤并兴,大小嗟怨,善人隐伏,佞邪当途,则为法混淆,昏于政也。


不管是地方上出现哪种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当地官员的渎职与疏忽,需要惩罚、罢黜,甚至处死;各方面都符合标准的,执政优异,
予以褒奖。

同时地方上有冤屈的,有罪行的,可以向巡查申诉。

如果巡查收受贿赂,断察不平,则可以上诉到皇帝这里来,严厉杜绝官官相护的现象。

巡查的效果不错,扫除了不少地方上的积弊。

北魏在拓跋浚的治理下从起初的一片萧条渐渐转向兴旺。

最明显的一点变化,是头几年各地零星的叛乱活动,到其统治后期几乎绝迹了。

为了进一步缓和矛盾,安抚广大人民群众,拓跋浚恢复了被拓跋焘取缔的佛教,信佛的人当然是开心得不得了了。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经历的破坏算是最多的,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每次倒下之后的重建,反而比以前更加兴旺发达,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

)
复佛后的第二年,拓跋浚骑马出巡,忽然一头撞上一名和尚。

和尚害怕,连呼“罪过”。

拓跋浚喝退上去抓人的左右侍从,对他笑道:“此乃吾马识善人,哈哈!”他认定这是上天要他结识的牛和尚,便把和尚迎入宫中,奉以师礼。

这名和尚的确是个高僧,他法名昙曜,因为听说皇帝开禁,所以就恢复身份,从中山赶往京城。

拓跋浚喜欢听讲佛法,常召昙曜入宫详谈,说到激动处,自然动了心。

在昙曜的鼓动下,他仿效敦煌的莫高窟,在平城西面的武州塞(今山西左云至大同西)凿山开窟,一共五窟,分别镌建一尊佛像,这便是今日大同云岗石窟的前身;;昙曜五窟。

自此以后北朝佛教日益兴盛,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国家。

拓跋浚在位十四年,是北魏一朝正中间的十四年。

北魏没有中
宗,若把这个庙号授予给拓跋浚也不过分(他本人的庙号是高宗)。

在他去世的时候,北魏制度完善和全面汉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他的皇后冯氏与长孙元宏日后的作为,实际上正是完成了他生前所未竟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