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传

合集下载

北魏轶事:太武帝拓跋焘吓死了儿子导致自己暴毙

北魏轶事:太武帝拓跋焘吓死了儿子导致自己暴毙

[键入文字]
北魏轶事:太武帝拓跋焘吓死了儿子导致自己暴毙
450 年4 月,拓跋焘诛杀崔浩等四姓数千人后,亲自率大军南征刘宋,滑台一役,刘宋一败涂地。

北魏铁骑以每日一、二百里的速度推进,连战连捷,南朝将士百姓死伤无数。

魏军很快饮马长江,随即大拆民房,砍伐芦苇,声言要造船渡江。

建康城内居民惊骇,纷纷把家里值钱东西放进箩筐里,荷担而立,随时准备城破时逃命。

宋文帝刘义隆登上石头城,忧色满面,双方相持许久。

但是,强大的北魏铁骑毕竟不是水中蛟龙,拓跋焘面对滚滚长江始终犹豫徘徊不敢轻易下水,苦熬多日终于补给不济,边便遍烧民舍后退兵。

公元415 年春,北魏魏军回军途中的盱眙城还在刘宋军队手中,攻无不克的拓跋焘这次面对宋国守将臧质的坚决防守,就像遇到了钉子,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臧质面对北魏军的威吓利诱始终不降,拓跋焘不惜人命,派兵士轮番肉搏攻城,后面立有督战队,士兵前进后退都是死,伤亡万计,死尸堆得与盱眙城墙一样高,仍然被勇敢顽强的南朝军民打退。

拓跋焘猛攻坚城三旬不拔,恰春天疫病频发,北魏士卒水土不服纷纷病倒,拓跋焘无奈之下,烧掉攻城器具恨恨班师。

回师路上,魏军所过郡县,一概烧杀抢掠,导致千里赤地无遗。

而魏军自己也人马死伤过半,终于招致国人怨恨。

好似佛家因果报应的断语又在一代大帝拓跋焘的命运中得到体现,拓跋焘和儿子拓跋晃一系列的死亡,都发生在灭佛后的数年中。

拓跋焘攻南朝时,太子拓跋晃留守平城监国,这位后来被谥号景穆的候补皇帝为人精察干练,信任属下仇尼道盛和任平城。

而拓跋焘最宠信的太监宗爱本性险暴,冒皇帝名义干了许多违法的事儿,他和道盛
1。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崔浩和高允同撰国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崔浩和高允同撰国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崔浩和高允同撰<国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主①以浩监秘书事,使与高允等共撰《国记》,曰:“务从实录。

”浩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列于衢路,往来见者咸以为言。

北人②无不忿志,相与谮浩于帝,以为暴扬国恶。

帝大怒,使有司..按浩及秘书郎吏等罪状。

及崔浩被收,太子召九至东宫,因留宿。

明旦,与俱入朝,至宫门,谓允曰:“入见至尊,吾自导卿;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

”允曰:“为何等事也?”太子曰:“入自知之。

”太子见帝,言:“高允小心慎密,且微贱;制由崔浩,请赦其死!”帝召九,问曰:“《国书》皆浩所为乎?”对曰:“《太祖记》,前著作郎邓渊所为;《先帝记》及《今记》,臣与浩共为之。

然浩所领事多,总裁而已,至于著述,臣多于浩。

”帝怒曰:“允罪甚于浩,何以得生!”太子惧,曰:“天威严重,允小臣,迷乱失次耳。

臣向问,皆云浩所为。

”帝问允:“信如东宫所言乎?”对曰:“臣罪当灭族..以臣侍讲日久,哀臣,欲丐其生耳。

实不问..,不敢虚妄。

殿下臣,臣亦无此言,不敢迷乱。

”帝顾太子曰直哉此人情所难而允能为之临死不易辞信也为臣不欺君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遂赦之。

他日,太子让允曰:“人亦当知机。

吾欲为卿脱死,既开端绪;而卿终不从,激怒帝如此。

每念之,使人心悸。

”允曰:“夫史者,所以记人主善恶,为将来劝戒,故人主有所畏忌,慎其举措。

崔浩事负圣恩,以私欲没其廉洁,爱憎蔽其公直,此浩之责也。

至于书朝廷起居..,言国家得失,此为史之大体,未为多违。

臣与浩实同其事,死生荣辱,义无独珠。

诚荷殿下再造之慈,违心苟免,非臣所愿也。

”太子动容称叹。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②指鲜卑人。

10.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每写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

(3分)帝顾太子A曰直哉B此人情C所难而允能为之D临死不易D辞信也E为臣F 不欺君H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文中指主管部门的相关官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

分享了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试题,以帮助同学们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试题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4. 在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5. 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答案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芜城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芜城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芜城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沵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柂以漕渠,轴以昆岗。

重关复江之奥,四会五达之庄。

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轻轊,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

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

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濬洫,图修世以休命。

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幹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

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壤以飞文。

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

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泽葵依井,荒葛罥涂。

坛罗虺蜮,阶斗麕鼯。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

饥鹰砺吻,寒鸱吓雏。

伏暴藏虎,乳血飡肤。

崩榛塞路,峥嵘古馗。

白杨早落,寒草前衰。

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孤篷自振,惊沙坐飞。

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

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颓。

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

凝思寂听,心伤已摧。

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

岂忆同辇之愉乐。

离宫之苦辛哉?天道如何,吞恨者多。

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

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选自嘉庆胡氏刻本《文选》[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文言文翻译地势辽阔平坦的广陵郡,南通苍梧、南海,北趋长城雁门关。

前有漕河萦迴,下有昆岗横贯。

周围江河城关重叠,地处四通八达之要冲。

当年吴王刘濞在此建都的全盛之时,街市车轴互相撞击,行人摩肩,里坊密布,歌唱吹奏之声喧腾沸天。

吴王靠开发盐田繁殖财货,开采铜山获利致富。

使广陵人力雄厚,兵马装备精良。

所以能超过秦代的法度,逾越周代的规定。

筑高墙,挖深沟,图谋国运长久和美好的天命。

所以大规模地修筑城墙,辛勤地营建备有烽火的望楼。

使广陵城高与五嶽相齐,宽广与三坟连接。

城墙若断岸一般高峻,似长云一般耸立。

用磁铁制成城门以防歹徒冲入,城墙上糊红泥以焕发光彩。

看城池修筑得如此牢固,总以为会万年而永属一姓,哪知只经历三代,五百多年,竟然就如瓜之剖、豆之分一般崩裂毁坏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

本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精神,不仅体现了辛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译文一】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北魏皇帝】拓跋焘的故事

【北魏皇帝】拓跋焘的故事

拓跋焘的故事一、太武帝拓跋焘末年的昏暴拓跋焘灭北凉后,在军事上一直没有停止过行动。

445年,他带兵平灭卢水胡人盖吴;446年,拓跋焘发军进攻南朝兖、青、冀三州,大肆杀掠;448年,又派大军攻伐西域,灭焉耆等部;449年,趁柔然可汗新丧,拓跋焘又出三路大军因丧伐人;450年初,北魏又发十万铁骑攻宋国,攻城陷敌,杀伤无数平民百姓。

至此,拓跋焘攻杀征讨似乎已经成瘾,狂热地迷信军事征服。

残暴行为之一:族诛汉族大臣崔浩450年,南朝宋国皇帝刘义隆自以为元嘉盛世近三十年,国力空前,大举北伐,揭开魏宋第三次南北大战的序幕。

战争爆发前,太武帝刚刚族灭了汉族大臣崔浩。

说起这位崔浩,是最令人叹惋的一位知识分子。

此人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太武三帝,无论是平定北方诸国还是对南朝作战,崔浩的谋策都对北魏军队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崔浩其人,纤妍洁白,长相如美貌妇人,生性敏达,常以张良自比。

平凉大胜后,太武帝在一次盛大宴会上手拉崔浩,向沮渠蒙逊的使者说:“所说的崔公,就是眼前这位。

才略之美,当今无比。

朕干任何事情一定先征询崔公的意见,成败在胸,没有一点不符之处。

”累积功勋,崔浩官至司徒。

就这样一个善于谋略的大家,却不善自谋。

他自己笃信道教,就讽喻太武帝灭佛。

拓跋焘言听计从,寻个机会在全国大杀和尚,毁灭佛寺,成为灭佛帝王“三武一宗”中很有名的一位。

而当时北魏上至太子、公卿,下至庶民百姓,信佛的人不计其数,崔浩此举得罪了一大批鲜卑贵族。

崔浩主修国史时,又直书其原,不避忌讳,内容涉及魏王朝先辈许多同族杀戮、荒暴淫乱的史实。

文人喜功,崔浩又把国史铭刻于石碑上,费银三百万,方一百三十步,想使内容万代流传。

鲜卑贵族、诸王以及嫉恨崔浩的群臣纷纷上言,惹得太武帝拓跋焘怒不可遏,这位还未完全开化的胡人武夫,毕竟不是英武神明的苻坚大帝,他不仅尽诛崔浩全族,又族诛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河东柳氏以及太原郭氏。

临刑之前,崔浩被囚于城南木笼之内,兵士数十人在台上嗷嗷大叫在他脑袋上小便,如此精明的文人谋士,受尽侮辱。

《魏书—李欣传》“李欣,字元盛”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魏书—李欣传》“李欣,字元盛”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魏书—李欣传》“李欣,字元盛”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欣,字元盛,小名真奴,范阳人也。

父崇。

延和初,车驾至和龙,崇率十余郡归降。

世祖甚礼之,呼曰“李公",欣母贱,为诸兄所轻。

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贵,吾每观察,或未可知。

”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

世祖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曰:“此小儿终效用于朕.之子孙矣。

”因识眄之。

世祖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责戚。

世祖闻之,谓超曰:“李欣后必宦达,,益人门户,可以女妻之,勿许他贵也。

”遂劝成婚。

南人李哲尝言欣必当贵达。

欣聪敏机辩,强记明察。

初,李灵为高宗博士,诏崔浩选中书学生器业优者为助教。

世祖意在于欣,曰:“云何不取幽州刺史李崇老翁儿也?”浩对曰:“前亦言欣合选,但以其先行在外,故不取之。

”世祖曰:“可待欣还。

”欣为世祖所识如此。

遂除中书助教博士,稍见任用,入授高宗经,高宗即位,欣以旧恩亲宠,迁仪曹尚书,领中秘书,赐爵扶风公.加安东将军,赠其母孙氏为容城君。

高宗顾谓群臣可:“朕始学之岁,情未能专。

既总万机,温习靡暇,是故儒道实有阙焉。

岂惟予咎,抑亦师傅之不勤。

所以爵赏仍隆者,盖不遗旧也。

”欣免冠..拜谢。

出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相州刺史。

为政清简,明于折狱,奸盗止息,百姓称之。

欣上疏求立学校曰:“臣愚欲仰依先典于州郡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胄就而受业庶必有成其经艺通明者贡之王府则郁郁之文于是不坠。

”书奏,显祖从之。

以欣治为诸州之最,加赐衣服。

自是遂有骄矜自得之志。

乃受纳民财及商胡珍宝。

兵民告言,尚书李敷与欣少长相好,每左右之。

或有劝以奏闻,敷不许。

显祖闻欣罪状,槛车征欣,拷劾抵罪。

诏列欣贪冒,罪应死。

时敷兄弟将见疏斥,以纠李敷兄弟,故得降免,百鞭髡刑..,配为厮役。

(选自《魏书·李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愚欲仰依/先典于州郡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冑/就而受业/庶必有成/其经艺通明者贡之王府/则郁郁之文/于是不坠B.臣愚欲仰依/先典于州郡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胄/就而受业/庶必有成其经艺/通明者贡之王府/则郁郁之文/于是不坠C.臣愚欲仰依先典/于州郡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胃/就而受业/庶必有成/其经艺通明者贡之王府/则郁郁之文/于是不坠D.臣愚欲仰依先典/于州郡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胄/就而受业/庶必有成其经艺/通明者贡之王府/则郁郁之文/于是不坠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朕为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时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秦灭六国后始成皇帝自称。

天梯山石窟与蒙逊灭佛

天梯山石窟与蒙逊灭佛

天梯山石窟与蒙逊灭佛作者:赵旭峰来源:《丝绸之路》2010年第10期[摘要]天梯山石窟系北凉王沮渠蒙逊首创,其开凿原因除蒙逊家族信奉佛教、推崇佛教的文化传承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佛教东传以后,佛教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与统治手段。

在北凉王兴佛敬佛的过程中,一度产生过灭佛毁庙事件,其中原因与蒙逊本人不无关系。

[关键词]天梯山石窟;北凉;蒙逊灭佛[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015-02武威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大佛寺、广善寺,建造于距武威城南约50公里的天梯山南麓,即祁连山由东北往西延伸的一条山脉上。

山体位置处在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

天梯山石窟初建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时值东晋十六国晚期,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石窟文化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天梯山石窟及其文化艺术的产生,与汉文化、晋文化、西域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天梯山石窟所在地张义堡,有一个关于石佛寺的古老传说:有一位皇王率兵征战青海,路过西山(冬青顶),遇一山寺,便想入寺讨碗水喝。

他进寺说明来意,有一姓张的和尚将一碗山泉清水恭敬地递与皇王。

皇王端水欲饮,忽见水碗中映照出一尊石雕佛像。

皇王十分惊诧,抬头观望,看见东面太阳刚刚升起之处的山崖上有一大佛面南而坐。

太阳升起之后,石佛便隐入山中,杳然不见。

皇王认为此为祥兆,便用心记住了石佛显现的方位,然后打马而去。

后来皇王凯旋而归,回朝后召集大臣商议礼佛之事,广招能工巧匠,在石佛显现处开窟造像,并且把当初显佛的山寺题名为石佛寺。

此说虽属传言,但非捕风捉影。

据《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载:“南凉王傉檀伐沮渠蒙逊大败,蒙逊乘胜进围姑臧,傉檀畏蒙逊之逼,乃迁都于乐都,留大司农成公绪守姑臧。

”据《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八》记载,公元411年,即北凉永安十一年,傉檀又伐蒙逊,其时蒙逊新居凉州,国力强盛,傉檀败走。

“蒙逊进围乐都,傉檀婴城固守,以子染干为质以请和,蒙逊乃还。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简介 一同北方的卓越军事家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简介 一同北方的卓越军事家

[键入文字]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简介一同北方的卓越军事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 年),字佛狸,鲜卑族。

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 年)。

422 年,被立为太子,423 年登基,改元始光。

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

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复南”;南败刘宋,占据河南之地。

452 年,被中常侍宗爱杀害。

在位29 年,谥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拓跋焘率军讲求战法,指挥灵活,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

为政举措政治拓跋焘即位后,雄心勃勃,南征北战,主要是通过战争手段来解决对立政权间的矛盾。

但拓跋焘不是一个鲁莽的武夫,而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的有策略思想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在采取战争手段的同时,根据形势,也力争通过通使、贡赐、联姻,缓和与敌对政权间的矛盾,建立友好关系。

拓跋焘统治的30 年间,后魏和柔然、刘宋、胡夏,北燕、北凉,互通使节,相互贡赐财物的事实不胜枚举。

相互联姻,也不乏其例。

如神元年(428 年),拓跋焘把俘虏的夏国主赫连昌迎至首都平城,不仅供奉丰厚,封爵为王,并以其妹始平公主妻之。

在此之前,拓跋焘已纳夏主昌的三个妹妹为贵圮,并立其一妹为皇后。

延和二年(433 年),拓跋焘派使臣册封北凉主沮渠牧键为王,并以妹武威公主妻之,纳北凉主之妹为昭仪。

延和三年,拓跋焘以海西公主嫁柔然汗吴提,并纳其妹为夫人。

太平真君十一年,拓跋焘率军伐宋,直抵瓜步。

在胜利形势下,他主动遣使求和、请婚。

他以其孙示宋使曰:“吾远来至此,非欲为功名,实欲继好息民,永结缘援。

宋若能以女妻此孙,我以女妻武陵王,自今匹马不复南顾。

”表示了他要通过联姻,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

当然拓跋焘采用联姻、通使、贡赐等手段的动机,并不是很纯正的。

但在战乱年代,即使是短期的和平,对恢复社会生产,1。

《魏书—冯弘传》“北燕王冯弘,字文通,跋之少弟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魏书—冯弘传》“北燕王冯弘,字文通,跋之少弟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魏书—冯弘传》“北燕王冯弘,字文通,跋之少弟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燕①王冯弘,字文通,跋之少弟也。

高云僭号..,以为征东大将军,领中领军,封汲郡.公.。

跋立,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中山,历位司徒。

及跋死自立,与刘义隆交通。

延和元年,世祖②亲讨之,文通婴城固守。

文通所辖营丘、辽东等六郡皆降。

文通尚书郭渊劝其归诚进女,乞为附庸,保守宗庙。

文通曰:“吾负衅在前,北魏忿形已露,降附取死,不如守志,更图所适也。

”先是,文通废其元妻王氏,黜世子崇,以后妻慕容氏子王仁为世子。

崇出奔辽西,世祖遣兼鸿胪李继持节授崇假节..、侍中,领护东夷校尉、幽平二州牧,封辽西王,录其国尚书事,食辽西十郡。

文通遣其将封羽率众围崇,世祖诏.永昌王拓跋健督诸军救之,封羽又以凡城降。

文通遣其尚书高颙请罪,乞以季女充掖庭。

世祖许之,并征其子王仁入朝,文通爱仁拒遣。

文通散骑常侍刘训言曰:“虽结婚和通,而未遣子质,魏若大举,将有危亡之虑。

夫以重山之隘,刘禅衔璧;长江之难,孙皓归命。

愿按时遣世子,以恭大国之命。

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文通大怒,杀之。

太常阳岷复劝文通请罪乞降,速令王仁入侍,文通不听。

世祖则诏乐平王拓跋丕等讨之,日就蹙削,上下危惧。

文通避至辽东,高句丽遣使劳之曰:“龙城王冯君,爰适野次,士马劳乎?”文通惭怒,称制让之,高句丽乃处之于平郭,寻徙北丰。

文通素侮高句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

高句丽乃夺其侍人,质王仁。

文通忿怨之,谋将南奔。

高句丽乃杀之于北丰,子孙同时死者十余人。

(节选自《魏书·列传》有删改)①北燕:五胡十六国之一,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409年高云为近臣所杀,冯跋平定叛乱,自立为天王,史称“北燕”,436年被北魏所灭。

②世祖: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庙号世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B.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C.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D.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僭号:僭,超越本分。

晋城大事记 -精简

晋城大事记 -精简

晋城古代大事记远古时期尧封丹朱。

舜“耕历山,渔雷泽”。

禹凿石门。

夏桀居天门,迁于垂。

商商汤桑林祷雨。

公元前927年周穆王出巡,经翟道上太行山,过濩泽。

公元前624年晋襄公西伐巴蜀,迁巴蜀主于高都之巴公。

公元前550年齐庄公伐晋国,登太行山,封少水。

公元前409年魏伐韩,取泫氏、濩泽。

公元前376年魏、赵、韩三家分晋,置晋君于高都奉祀,迁晋静公于端氏。

公元前262-260年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21年秦高都县属上党郡,濩泽县属河东郡。

公元前195年河东郡置端氏县。

公元25年刘秀遣将攻天井关。

公元220年濩泽县改为濩泽侯国。

阳阿县改为阳阿侯国。

公元247年置平阳郡,濩泽、端氏改属平阳郡。

公元422年明元帝御驾亲征。

北上太行,幸高都县。

公元445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到上党,观泫氏县连理树。

公元448年建兴郡改称高都郡,移治今晋城市区。

公元453年濩泽县治移至今阳城县城。

公元464年高都郡复改称建兴郡。

公元529年建兴郡改称建州,移治高都。

公元530年建州辖4郡10县。

公元559年高僧慧远在硖石山创立道场,讲经说法,注疏佛经,草创硖石寺。

公元574年高都郡、长平郡合并为高平郡。

公元577年设官冶铁,全国共设7局,境内即有武安、白涧两局。

公元583年撤销郡级建制,以州辖县。

高平郡改称泽州。

公元598年建州改名丹川县。

公元607年泽州改称长平郡。

公元619年从丹川县分出晋城县,为建州州治。

公元742年濩泽县改名阳城县,阳城之名始此。

公元954年三月周世宗败北汉于巴公原。

公元1067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任晋城县令,推行“乡必有校”,在任3年,建乡学72所,社学数十所。

公元1094年泽州人孔三传首创诸宫调。

公元1128年金改泽州为南泽州。

公元1221年蒙古兵攻晋城天井关。

公元1223年金改泽州为忠昌军,置节镇。

升阳城为勣州。

公元1232年段直归附蒙古军,被授为泽州长官。

公元1339年泽州始建州署。

公元1376年泽州直隶山西布政使司,领高平、阳城、陵川、沁水4县。

【北魏皇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魏皇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tuobátāo(408~452.3.11),字佛狸,鲜卑族。

北魏世祖,太武皇帝。

他亲自率领北魏铁骑:灭亡了夏国,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向北,马踏漠北,横扫了占据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国;向南,屡次挫败南朝,并占据了刘宋的河南之地。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

第一章拓跋焘的生平一、生平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452年在位),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正平二年崩于平城,享年44岁。

军事家,优秀的骑兵统帅。

字佛狸,鲜卑族拓跋部人。

北魏泰常八年(423)十一月即皇帝位。

他重用汉世家大族崔浩等为谋臣,把握作战时机。

他非常善于使用骑兵,并且开创了骑兵闪击战的雏形。

他从即位之初,便整治吏治,励精图治,先后攻灭北燕、北凉,讨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南朝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

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后者成为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

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果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指挥灵活。

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因而多获胜利。

始光四年(427),魏军攻夏都统万城(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时,拓跋焘将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骑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诱固守之夏军脱离坚城,当夏军出城追逐时,又采纳崔浩分兵潜出袭其后之计,果获全胜(参见百科:北魏攻夏统万城之战)。

他率领北魏军队讨伐大漠部落——柔然。

尤其是在429年,他对柔然作战中取得了最辉煌的一次战果。

从此,北魏在继汉武帝破匈奴之后,中原王朝对草原部落作战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参见百科:北魏破柔然之战)他常从卒伍中选拔将才,用其所长。

治军严格,赏不遗贱,罚不避贵。

他在生活中,朴素节俭,威武豪迈,刚毅自律,直爽坦率,喜欢听取古弼,高允等忠臣们直言不讳的进谏,但是在晚年却刑罚过于残酷,诛戮过多。

在位29年,正平二年三月被宦官宗爱(时任中常侍)暗杀。

相关整本阅读/ebook/85c996d69b89680203d82584.html二、后妃及子女皇后太武皇后,赫连氏敬哀皇后,贺氏,初为夫人,生拓跋晃。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9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9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9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详细介绍和出处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详细介绍和出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详细介绍和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朝梁武帝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

榭:高台上的建筑物。

风流:这里指英雄的业绩?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他生长在京口农家,后做了东晋的将领,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亲北伐中原的气慨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

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

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

这里指“封山”。

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洽区西北郊。

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赢得:剩得,落得。

仓皇北顾,在仓皇败退牛,回头北望追兵,宋文帝有“北顾涕交流”诗句记此次失败,本想建立战功,结果却落得个大败而还,北顾追兵,仓惶失措。

⑦四十三年:此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守京口时,上距词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已四十三年。

扬州路:指今江苏扬州一带。

这三句是说:四十三年后的今天,登亭遥望扬州一带,当年抗金烽火,记忆犹新。

北魏小故事精选5篇600字

北魏小故事精选5篇600字

北魏小故事精选5篇600字444年(北魏太平真君五年)正月,人们还沉浸于欢度佳节之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突然下了一道禁佛的诏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魏小故事,希望你喜欢。

北魏小故事11、公元386年,拓跋珪纠合2113旧部在牛川即代王位,5261不久迁都盛乐,并于4102同年4月改国号为魏,自称1653魏王。

2、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称帝,史称道武帝。

3、公元439年,经过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三代50多年的努力,北魏征服后燕、攻打南朝、打败胡夏、打破柔然、攻克北燕、降服北凉,使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得到统一。

4、公元467年~499年,魏孝文帝推行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5、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

6、公元523年,北魏孝明帝时期,发生六镇之乱。

7、公元528年~533年发生河阴之变,高欢控制了北魏朝政,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8、公元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东魏灭亡,建立北齐政权。

公元557年,宇文觉废掉西魏,建立北周政权。

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北魏小故事2拓跋珪的兴趣来了,继续问道:“天下有多少书籍呢?朕若想收集,如何才能收全呢?”李先笑道:“自从有了早期的书契(也就是指刻在器皿、龟甲、竹片等等上面的文字),每朝每代都会增加许多书籍,算到今天,也已经不计其数了。

如若主公有兴趣,可以命各州郡县下去搜索,只要有心,收集起来却也不是难事。

”拓跋珪大喜,就下一道命令,让各地官员在民间大规模地搜书,并全部送往国都平城。

(这次收集并不算十分成功,连年战事,即便有人有心藏书,也很难保证这些书不遭受战火的侵害。

但不管怎么说,拓跋珪以统治者的身份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典籍,他对于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保护与整理工作还是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的)“以汉制汉”,是拓跋珪统治关东地区汉人的基本指导方针,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强过以前诸多中原胡人政权的根本所在。

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人物生平

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人物生平

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天赐五年408年,拓跋焘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宫。

拓跋焘出生时,体态容貌与常人大不相同,他的祖父道武帝拓跋珪十分惊奇,高兴地说:"完成我的事业的,必定是这个孩子。

"天赐六年409年,道武帝去世,拓跋焘的父亲太子拓跋嗣继位,是为明元帝。

泰常七年422年四月初二日,明元帝封拓跋焘为泰平王,并任命拓跋焘为相国,加授大。

同年五月,拓跋焘监管国事。

十一月,拓跋焘亲自统领六军出镇塞上。

明元帝生病时,命拓跋焘总管朝中事务。

拓跋焘聪明大度,应付裕如。

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去世。

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焘继位,成为北魏第三位皇帝,是为北魏太武帝[1]。

统一北方425年胡夏的立国者赫连勃勃病死,其子赫连昌继位。

426年拓跋焘亲率大军攻打胡夏。

427年魏军攻胡夏首都--统万城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时,拓跋焘将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骑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诱固守之夏军脱离坚城,当夏军出城追逐时,又采纳崔浩分兵潜出袭其后之计,大获全胜,俘虏赫连昌,赫连定即位于平凉。

430年拓跋焘再攻胡夏,夺取安定、平凉、长安、临晋、武功等地,尽得关中之地。

胡夏名存实亡赫连定在灭西秦之后,被吐谷浑所杀,胡夏灭亡。

432年后魏攻打北燕,燕主冯弘送小女儿即左昭仪冯氏进宫和亲。

436年,魏军攻克北燕国都和龙今辽宁朝阳,北燕灭亡。

433年魏朝又攻占了宋、魏之间氐人杨氏建立的仇池国。

胡夏灭亡后,北凉向魏国称藩,后魏封北凉国君沮渠蒙逊为凉王。

439年,拓跋焘亲征北凉,以南凉的最后一代君主秃发傉檀之子秃发破羌为向导,兵不血刃降服北凉诸镇,国君沮渠牧犍在内外交困之下,带文武百官面缚出降。

北凉灭亡。

从431年到439年的九年中,拓跋焘先后将胡夏、北燕、北凉这三个小国消灭,并于433年进攻汉中,攻灭杨氏建立的后仇池国,结束了十六国纷争的混乱局面,将柔然、吐谷浑以外的北方诸胡统一于魏朝大旗之下。

镇压起义拓跋焘是一位开明君主,推行的政治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推进了鲜卑鲜卑族就是现在的锡伯族封建化的进程,但拓跋焘毕竟是封建帝王,没有摆脱民族的界限,更没有停止过对各族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因此,在拓跋焘统治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通鉴纪事本末 宋文帝北伐》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通鉴纪事本末 宋文帝北伐》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元嘉二十七年六月,上欲伐魏。

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谏曰:“我步彼骑,其势不敌。

”上曰:“虏所恃者唯马。

比及冬初,城守相接,虏马过河,即成擒也。

”秋七月庚午,诏曰:“比得河朔华戎表疏归诉困棘跂望绥拯潜相纠结以候王师芮芮亦遣间使远输诚款誓为掎角经略之会实在兹日”是时军旅大起。

以兵力不足,悉发六州三五民丁。

有司又奏军用不充,富民家赀满五十万,并四分借一,事息即还。

乙亥,使王玄谟进围滑台。

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

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

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

玄谟惧,退走。

魏人追击之,死者万余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

先是,钟离太守垣护之闻魏兵将至,驰书劝玄谟急攻。

玄谟不从。

萧斌遣沈庆之将五千人救玄谟。

会玄谟遁还,斌将斩之,庆之固谏曰:“佛狸威震天下,控弦百万,岂玄谟所能当。

”斌乃止。

魏永昌王仁攻项城,拔之。

帝恐魏兵至寿阳,召刘康祖使还。

仁将八万骑追及康祖于尉式。

康祖有众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依山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临河求敌,遂无所见,幸其自送,奈何避之!”下令军中曰:“顾望者斩首,转步者斩足!”魏人四面攻之,将士皆殊死战。

有流失贯康祖颈,坠马死。

余众不能战,遂溃,魏人掩杀殆尽。

十二月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

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

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

”二十八年春正月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比得河朔华戎/表疏归/诉困棘/跂望绥拯/潜相纠结/以候王师/芮芮亦遣间使/远输诚款/誓为掎角/经略之会/实在兹日/B. 比得河朔华戎/表疏归诉困棘/跂望绥拯/潜相纠结/以候王师/芮芮亦遣间使远/输诚款/誓为掎角/经略之会/实在兹日/C. 比得河朔华戎表疏归/诉困棘/跂望绥拯/潜相纠结/以候王师/芮芮亦遣间使远/输诚款/誓为掎角/经略之会/实在兹日/D. 比得河朔华戎表疏/归诉困棘/跂望绥拯/潜相纠结/以候王师/芮芮亦遣间使远输诚款/誓为掎角/经略之会/实在兹日/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五,抽调比例,魏晋南北朝时征人服兵役,多实行三丁取一,五丁取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传拓跋焘(408—452),字佛貍,代(今山西外长城以南大同、左云一带)人,北魏皇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魏太武帝。

在拓跋焘统治期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使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地区的割据混乱局面得以结束,为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拓跋焘生于魏道武帝天赐五年(408),为太宗明元皇帝长子。

母杜氏,魏郡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人,太宗即位,封贵嫔,泰常五年(420)卒。

泰常七年(422)四月,拓跋焘受封为泰平王,是年,因明元帝长期服用寒食散染疾,难理朝事,拓跋焘遂以皇太子身份临朝听政,成为摄政王。

明年,太宗病故,十一月,拓跋焘正式即位称帝。

其时,北魏王朝经拓跋圭、嗣父子两代的经营,统一大漠,东破库莫奚,西败高车,大胜后燕慕容氏,尽取黄河以北山西、河北之地,隔河与南朝刘宋政权相峙。

处于上升阶段的拓跋氏正雄心勃勃,力图统一北方,进击南朝。

然而整个北方地区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赫连夏称雄关中,匈奴别种卢水胡建立的北凉盘踞河西,鲜卑乞伏氏建立的西秦割占陇右,辽东则有冯跋建立的后燕,北方的柔然更是不断犯界侵扰,在拓跋氏统一北方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强硬的对手。

同时,南方的刘宋政权亦虎视眈眈,公元424 年,刘义隆即位,是为宋文帝。

他一面改革内政,整顿吏治,督课农桑,在南方出现了一个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小康局面,史称“元嘉之治”。

一面积极筹划北伐,力图收复武帝刘裕北伐时所丢失的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河南之地,形成对北魏王朝的又一个威胁。

因此,拓跋焘即位后,戎车屡动,频频征讨,开始了一系列的军事活动。

北伐柔然,西征大夏拓跋焘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柔然。

柔然,《魏书》称蠕蠕,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约在五世纪初,建立起一个东起外兴安岭,西越阿尔泰山,南到大沙漠,北包贝加尔湖的强大游牧国家,成为拓跋族在北方的一个劲敌。

北魏建立之初,柔然便不断侵扰,蠕蠕犯塞”的记载史不绝书。

始光元年(424),拓跋焘即位不久,柔然汉纥升盖可汗大檀就率领六万骑兵攻入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杀掠吏民,抢劫财物,攻陷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故都。

拓跋焘率轻骑讨之,亦陷入重围,全赖殊死拼战,才使柔然兵退。

柔然的侵扰牵制了北魏力量,使其无力进一步征服其他割据政权,更无力南进,与刘宋王朝争强。

拓跋焘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提出如果不先征服柔然,就会腹背受敌,陷于困境。

他不顾太后和众多大臣的反对,在崔浩等支持下,决定北征柔然。

始光元年(424)九月,拓跋焘大集士卒,治兵于东郊,准备北征。

十二月,拓跋焘亲征,以平阳王长孙翰率军出参合(今内蒙古凉城东北),自领一军进屯柞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境内),与阿伏干率领的柔然骑兵相遇,斩首数千,获马万余匹,大胜而归。

明年十月,拓跋焘再次治兵于西郊,大举北伐,东西五道并进,大军至漠南,舍辎重,轻骑带十五日粮越大沙漠进攻,柔然可汗大檀惊慌失措,率众北遁。

这两次北伐虽然并没有使柔然受到致命打击,但使得柔然对北魏的侵扰有所缓和。

始光二年(425),夏主赫连勃勃死,子昌继位。

先是,赫连勃勃立太子赫连璝,后欲废璝而立幼子酒泉公赫连伦,璝于是攻杀伦,三子太原公昌又率兵攻杀璝,勃勃即以昌为太子,及勃勃死,昌遂得继位。

拓跋焘闻知勃勃诸子相攻,关中大乱,遂乘机西伐。

始光三年(426)九月,以司空奚斤领一军袭蒲坂(今山西永济县东),宋兵将军周几领一军袭陕城(今河南陕县西),进逼关中重镇长安。

十月,亲领大军奔袭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行至君子津(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北九十公里黄河处),天气暴寒,河水冰冻,拓跋焘遂帅轻骑二万从冰上渡河,兵至黑水(今陕西横山西北长城外无定河北岸的支流淖泥河),离统万城仅三十余里,正是冬至日,赫连昌在宫中大宴群臣,突闻消息,上下惊恐。

赫连昌匆促领兵迎战,大败而退,城门未及关闭,魏军乘势攻入西门。

赫连昌退入宫内,紧闭大门,拓跋焘见一时难以攻下,遂于第二天分兵四掠,获牛马十余万头,徙民户万余家而归。

与此同时,另两路魏军亦先后占领弘农(今河南灵宝北)、蒲坂、长安。

始光四年(427)春,赫连昌遣其弟赫连定领兵二万向长安,力图夺回这一关中重镇,魏兵固守,双方相持于长安城郊。

拓跋焘闻报后,遂伐木阴山,大造攻城器具,准备再度伐夏。

五月,分部诸将,以司徒长孙翰、廷尉长孙道生、宗正娥清等领骑兵三万为前都,常山王拓跋素、太仆丘堆、将军元太毗等领步兵三万为后援,南阳王优真、执金吾桓贷、将军姚黄眉等领步兵三万部送攻具,将军贺多罗领精骑三千为前候。

大军到拔邻山(在黑水东北,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魏军舍弃辎重,拓跋焘领轻骑三万奔袭,至于黑水,魏军在周围山谷分兵设伏,拓跋焘领一军直趋统万城。

赫连昌本欲坚守,待在关中的赫连定回师援救,然赫连定正与长安魏军胶着不下,拓跋焘又故意示之以弱,令士兵采集野菜为食。

于是,赫连昌引步骑三万出城迎战,魏军伪退,夏兵鼓噪追击,魏军突然反击,夏兵不及防备,大溃而奔,魏军乘胜攻入统万城内,赫连昌逃奔上邦(今甘肃天水),长孙翰领军追至高平(今宁夏固原),不及而还。

正在长安城外的赫连定闻统万已破,军心大乱,亦收众退奔上邽。

明年二月,平北将军尉眷领兵攻占上邽,赫连昌退保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北),不久,被魏兵所擒。

赫连定收拾余众,保据平凉,即皇帝位。

当拓跋焘大举攻夏之际,柔然见魏军方有事于西方,又屡屡侵扰边界,神麔元年(428),柔然骑兵万余攻入塞内,大掠边民而走。

因此,拓跋焘决定再行北伐柔然。

神麔二年(429)四月,拓跋焘治兵于南郊,分军遣将,平阳王长孙翰领军自西道向大娥山,拓跋焘领军自东道向黑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同会于柔然可汗庭(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西北)。

五月,东道魏军到达漠南,舍弃辎重,轻骑奔袭。

兵至粟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北部之翁金河),柔然可汗大檀闻听北魏大军来到,不及设备,只得携其家族,焚毁屋舍西遁,部落四散,畜产布野,无人收视。

大檀弟匹黎先闻有魏军来攻,帅众欲来救援,恰遇西道魏军到达,被魏军击溃。

拓跋焘率魏军沿粟水西行,六月,到达离平城三千七百余里的菟园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南之推河),魏军分兵搜讨,东至瀚海(今蒙古高原东北境),西至张掖水(今纳林河),北越燕然山(今杭爱山),原来受柔然控制的高车诸部也趁机摆脱柔然,先后归附北魏者有三十余万落之多,所获牛马百余万匹。

七月,拓跋焘引兵东还,回到漠南,闻东部高车屯驻已尼陂(今贝加尔湖),人畜甚众,遂遣左仆射安原等领骑兵往攻之,招降东部高车数十万落,将他们劫往漠南北魏控制地区。

十月,魏军凯旋回到平城。

柔然的强盛,本来是靠高车部落的依附,一旦高车挣脱统治,柔然汗国的势力,便骤然削弱,可汗大檀以部落衰弱,恚恨发病而死。

此后,拓跋焘在太平真君四年(443)和十年(449)又两次亲征,击败柔然,使柔然怖威北窜,不敢复南,消除了北部边境的威胁。

击败柔然后,拓跋焘整顿了北边的镇戍。

北魏在北部边境设置镇戍,起于道武帝拓跋圭时,其时,拓跋族正步入中原,为免除柔然入侵带来的后顾之忧,在边境地区设置镇戍,配备镇兵御边。

明元帝拓跋嗣时,又进一步增设镇戍,在西起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东至赤城(今河北赤城),绵延二千多里的边境上筑长城,配置镇戍。

拓跋焘在征服柔然后,对北边镇戍加以完善,使之制度化,西暨五原、东至濡源(今河北东北部滦河),三千多里的边境上,分设六镇,徙柔然、高车降附之民居之,各镇设置府司,增置吏员。

不久,又诏令数有战功,兼悉北境地形的来大千巡抚六镇,经略布置。

这样,就使原来仅仅为了御边而设置的镇戍成为边境一级地方政权,兼理军民政务。

此后,这一套镇戍制度便相沿传至北魏末,直到六镇起义后,才改镇为州。

南抗刘宋,西灭赫连夏神麔三年(430),刘宋北伐,欲收复河南失地,右将军到彦之率兵五万自清水(今济水)入河,溯流西行;骁骑将军段宏领精骑八千直指虎牢(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豫州刺史刘德武领兵一万继进;后将军长沙王刘义欣领兵三万监征讨诸军事。

七月,到彦之到达须昌(今山东东平须城镇西北),拓跋焘以河南四镇戍兵人少,命各镇悉收众北渡,于是,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古洛阳城西北角)、虎牢、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碻磝(今山东茌平西南古黄河南岸)四镇尽落于宋军之手。

宋军进屯灵昌津(今河南延津西北),列守南岸,司、兖二州都在宋军控制之下。

八月,拓跋焘遣冠军将军安颉督领诸军,击到彦之,彦之令神将姚耸夫渡河攻冶坂(今河南孟县西南),与颉战,宋兵大败,死者甚众。

十月,安颉自委粟津(今山东范县东)渡黄河,攻金墉,宋军守将杜骥弃城南走;安颉连下金墉、洛阳。

于是,魏诸军俱会于七女津(今山东东平西北岸),准备渡河,到彦之为阻止魏兵渡河,遣裨将王蟠龙溯流夺船,被魏军斩首。

安颉率兵再攻虎牢,宋军守将尹冲和荥阳太守崔模投降。

到彦之闻讯后,弃滑台奔退,焚舟弃甲,步趋彭城(今江苏徐州)。

宋文帝派檀道济前往援救,已经来不及了。

神四年(公元431 年)二月,魏军攻取滑台,檀道济转战至历城(今山东济南西),被魏军焚毁粮草,宋兵乏粮,只得退师,刘宋的北伐,终以失败告结。

当宋兵攻魏之对,据守平凉的赫连定亦乘势而出,遣使刘宋,相约合兵灭魂,遥分河北,自恒山以东属宋,以西属夏。

在崔浩的建议下,拓跋焘领兵攻平凉,先招降赫连昌,未下,拓跋焘遂令安西将军古弼领兵趣安定(今甘肃泾川北)。

赫连定正领兵出安定,欲救平凉,被古弼所领魏军战败,遂亡走鹑觚原(今甘肃灵台东北)。

魏军围之,断其水道,夏兵饥渴难忍,只得突围,魏军乘势击之,夏兵大溃。

赫连定亦受重伤,单骑脱走,收余部西保上邽,安定。

平凉相继为魏占领。

明年六月,赫连定在攻打北凉途中,遭吐谷浑袭击而被俘,送至平城斩首。

赫连夏立国二十五年而亡。

消灭北燕、北凉延和元年(432)夏,拓跋焘治兵于南郊,谋攻北燕。

前年,北燕主冯跋死,其弟冯弘,尽杀跋诸子,自立为燕天王,国内动乱,于是魏军乘机伐之。

七月,拓跋焘率军至濡水(今滦河),令安东将军奚斤征幽州民及密云(今北京密云)丁零万余人运攻具,出南道,相会于和龙(今辽宁朝阳市)。

冯弘闻魏军至,婴城固守,石城(今辽宁建昌西)太守李崇等降魏。

八月,冯弘遣军出战,被魏军击败,营丘(今辽宁锦县)、带方(今辽宁盖县西南)、玄菟(今辽宁沈阳东)等六郡皆降。

拓跋焘见和龙城一时难以攻克,遂于九月间徙六郡民三万余户而归。

此后,魏军又连续出兵伐燕,冯弘数度求和遭到拒绝,太延二年(436),拓跋焘又以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领精骑一万攻燕,冯弘见情形急迫,亡走高丽,魏兵占领和龙,至此,北燕立国二十八年而亡。

北燕亡后,北方割据政权仅剩下河西地区的北凉了,太延五年(439)五月,拓跋焘治兵于西郊,准备西征,七月,拓跋焘率大军从云中渡黄河,到达上郡属国城(今陕西榆林北),留辎重,部分诸军,以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尚书令刘洁领一军,常山王素领一军,二道并进为前锋;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太宰阳平王杜超为后继;以平西将军源贺为向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