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的种植技术视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孢菇的种植技术视频

一、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依靠蘑菇菌丝细胞分泌的胞外酶

和有益微生物将培养料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成可利用的营养物

质而生长发育。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源、氮源、矿物质、

微量元素和生长素等。这些碳源和氮源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的秸杆和

畜禽粪肥、饼肥、以及含氮化肥如尿素、硫铵中。

(2)温度温度是蘑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蘑

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

为5—33℃,最适温度为22—25℃,致死温度为34—35℃。子实体

发育的温度范围为4—23℃,最适温度为16℃左右。温度高于19℃,子实体生长快,个体小,重量轻,肉质疏松,菌柄细长,易产生薄

皮菇、开伞菇,品质差。温度低于12℃,子实体生长慢,个体大,

肉厚,出菇少,产量不高。当温度降低到5℃以下时,子实体基本

停止生长。

(3)水分水分是蘑菇的重要组成部分。蘑菇不同的生长阶段,对

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培养料含水量要求控制在62—63%之间。若含

水量高,培养料因水多而透气性差,会产生嫌气发酵,培养料就会

发黑、发粘、变酸变臭,理化性质差,容易出现线状菌丝,菌丝生

活力下降;若含水量低,培养料会造成“干发酵”,使发酵后的培养

料变成碎屑状,播种后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不易形成子实体。菌丝生长阶段,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一般覆

土层的含水量在17%—18%左右。出菇阶段,特别是当子实体长到黄

豆大小时,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覆土层含水量要求达到饱和

状态,一般含水量在20%左右。

(4)空气蘑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菇房内二氧化

碳浓度保持在0.1%—0.5%之间,不能超过0.5%。出菇阶段,菇房内

二氧化碳浓度要下降为0.03%—0.1%时,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5%

时,就会抑制子实体分化。因此,出菇以后,菇房内要加大通风量,有利于蘑菇的生长。

(5)酸碱度(PH)蘑菇菌丝体在PH为5—8之间都可以生长,最适PH是7左右。偏碱性的培养料对菌丝体生长有利,另外,偏碱的培

养料可抑制杂菌的生长。因此,播种时培养料的PH应调节在7.5—

8之间,覆土层的PH值调节在7.5—8之间。

(6)光线除原基形成时需要微弱光刺激外,蘑菇整个生长过程都

不需要光线。光线暗,子实体洁白。光线过亮或直射光太强会使菇

体表面发黄变褐,菌柄细长,菌盖歪斜,使蘑菇品质下降。

二、蘑菇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1)培养料配方堆肥是蘑菇生存基础,堆肥质量直接关系到生产

成败和产量高低。根据堆肥原料组成,可分为粪草肥和合成堆肥两

大类。粪草肥由畜粪和稻草或麦草堆制而成,又称厩肥;合成堆肥是

用稻草或麦草和化学肥料堆制而成,又称人造堆肥。目前国内使用

最广的堆肥是在粪草培养料中添加少量化学肥料,称为半合成堆肥。以下所介绍的是国内外常用的蘑菇堆肥配方。

①干猪、牛粪58%,石膏1%,稻草或麦秸40%,过磷酸钙1%。

②稻草或麦秸1000公斤,禽粪100公斤,尿素12—15公斤,石膏粉10—20公斤。

③稻、麦草2000公斤,鸡粪500公斤,尿素30公斤,石膏50

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

④稻草或麦秸1000公斤,豆饼粉30公斤,尿素3公斤,硫酸铵10公斤,米糠10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碳酸钙20公斤。

⑤稻草或麦秸1000公斤,硫酸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碳酸

钙28公斤。

(2)蘑菇培养料发酵工艺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是蘑菇栽培中最重要

而又最难把握的工艺。优质堆肥是蘑菇栽培取得高产优质的关键。

没有经过高温发酵的堆肥,很难生长蘑菇,可因病虫害蔓延而遭致

失败。过度腐熟的堆肥,因营养大量消耗,即使再补充营养物质,

也难以获得理想收成。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方法分为一次发酵法和二

次发酵法。

①一次发酵法是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经过数次翻堆后,将腐熟料直接上床播种。一次发酵包括予处理、建堆、翻堆几个过程。

培养料予处理建堆前一天,将稻(麦)草切断,用清水或尿水淋透,使麦(稻)草充分吸水,堆放一天。建堆前7—10天,干粪用清水或

尿水淋湿,每100公斤干粪一般加水160—180公斤,充分吸水后建

堆发酵。

建堆堆制时,要求一层粪、一层草逐层堆放,到第四层开始浇水,从第四层到第八层逐层加入全部的饼肥、过磷酸钙及石膏和一半量

的尿素,堆好10层后,堆高达1.5米左右,四边上下基本垂直,堆

顶成龟背形,最上面盖一层粪。为保持通气状态,在料堆顶部用竹

筒从上向下插入2—3个通气孔。为保温保湿,堆顶要覆盖草毡子,

雨天要覆盖薄膜。堆料时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达到饱和成度。堆料

的第二天要测定50厘米以内的料温。正常情况下料温会升高到70℃左右,如果达不到70℃,查明原因,尽快采取补救措施。

翻堆发酵期间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翻堆,目的是为了改善培养料内的通气状况,使培养料发酵均匀,并补充辅助原料,调整培

养料的含水量和PH。

第一次翻堆建堆后的第二天,料温开始上升,第三天料堆中心温度达到最高点(74—80℃),在达到此温情况下,建堆6—7天后可进

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前一天在料堆上部先浇水,翻堆时再逐层浇水,堆好后在其周围要有少量水流出来,说明补水到位。翻堆时要调整

料堆草粪内外的位置,排除废气,以改善堆内的空气条件,使堆内

的微生物继续生长、繁殖,使培养料更好的转化和分解。建堆时仍

然从第四层至第八层加入余下的尿素。第一次翻堆2天后,料温最

高可达75—80℃。

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的5—6天,进行第二次翻堆。要把

里外上下彻底翻好,让氨气散发出去,再重新建堆。为提高温度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