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建筑流派分析

合集下载

论西方建筑中的解构主义

论西方建筑中的解构主义

论西方建筑中的解构主义摘要: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进行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所谓的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就是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原则与标准。

解构主义形式的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分解与重组,因此,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性的特征。

作为后现代景观之一的”解构主义”思潮对文学、哲学、政治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解构主义;正统;创新一、解构主义的起源解构主义哲学主要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而产生的,其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它的哲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而解构主义的直接来源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不满于贯穿西方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而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对于那种传统的亘古不变的哲学信念发起的挑战,1967年以《文字与差异》、《论文字学》、《语音与现象》这三部书的出版正式宣告解构主义的诞生。

雅克・德里达以人的永恒参与为由,认为书写语言使符号呈现出难以抹灭的物质铭刻,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样化的、无止尽的、模糊的。

同时,他强调符号不能使概念有意义,认为语言是一种开放的、变异的、无中心含义的结构状态。

他还认为建筑的目的是控制整个社会的沟通与交流。

因此,反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垄断地位,反对现代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

总而言之,可以看出解构主义的特点就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

二、什么是解构主义解构主义实质上是对于结构的破坏、分解与重组,是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按照解构主义理论,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称之为解码。

解构主义的设计师们的共同点是赋予设计艺术作品各种各样的形态,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使其作品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形态的倾向。

解构主义风格四点特征

解构主义风格四点特征

解构主义风格四点特征解构主义风格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建筑设计风格,它通常会打破传统的建筑模式,多次重组并重新排列空间,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下面是解构主义风格的四个特征。

1. 非线性与异质性解构主义风格的设计通常是在非线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意味着设计师不会照搬传统的直线和四方形格式,而是会尝试打破规则,或沿用规则,但是以重新排列的方式来呈现。

此外,解构主义设计常常使用异质性元素来组合空间,如圆形物体和不同形状的线条,这些元素以非常独特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使建筑带有特殊的魅力。

2. 反传统与反对称解构主义设计通常反对传统设计思想,尤其是对称布局。

一些解构主义建筑可能看起来不合乎逻辑,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它们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例如,一个以传统对称设计为基础的建筑物,设计师可能会打破传统的对称形式,通过使用不对称的线条和面板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3. 超现实与戏剧性解构主义风格的设计常常会具有超现实和戏剧性的特点。

设计师会使用戏剧性的元素,如大尺度的门厅、宽阔的折线和巨型元素,来展现建筑的重要性。

建筑物中可能还会有发散式的视角和分裂效果,以更好地展示空间和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风格通常具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外观,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

4. 技术性与现代性解构主义设计还强调技术性和现代性。

设计师通常会使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来构建建筑物,以实现更高的设计要求。

这种风格通常较为前卫,跟上了当下先进的设计和建造技术,能够让建筑物具有更高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综上四个特征,解构主义风格因其非传统和大胆的特点而成为设计师的宠儿。

它的设计常常是真正的艺术,囊括了系统的内在意义和外部效应。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解构主义设计风格是一种在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中常见的设计风格。

它强调通过分解、拆解、重新组合元素来创造新的形式和结构。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独特的特点使得其在现代设计中备受关注和追捧。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注重对结构和空间的分解与重组。

它不再追求传统的对称和平衡,而是将建筑或设计元素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形式和结构。

这种分解与重组的设计手法使得设计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创新性。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强调对材料和构造的展示和突出。

它不再隐藏或掩饰建筑或设计的结构和构造,而是将其作为设计的一部分进行展示和突出。

通过将材料和构造元素暴露出来,解构主义设计风格赋予了设计作品一种原始和现代的感觉。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倾向于突破传统的空间限制和界限。

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或设计思维,而是通过对空间的拆解和重组来创造出新的空间形式。

这种突破传统的空间限制和界限的设计手法使得解构主义设计作品具有极高的创意和想象力。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注重对环境和场所的响应和适应。

它通过对周围环境和场所的观察和理解,将设计作品与环境相融合,使得设计作品能够与周围环境和场所产生共鸣和互动。

通过与环境的融合和响应,解构主义设计作品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和氛围。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还注重对功能和使用性的考虑。

虽然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强调形式和结构的创新和突破,但它并不忽视功能和使用性的需求。

解构主义设计作品在追求创新和独特性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于功能和使用性的需求。

总的来说,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具有分解与重组、材料与构造的展示、突破空间限制、环境与场所的响应和适应、以及功能与使用性的考虑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独树一帜,成为了当今设计界的重要流派之一。

通过运用解构主义设计风格,设计师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设计作品,为人们带来全新的空间体验和视觉冲击。

解构主义建筑之柏林犹太博物馆

解构主义建筑之柏林犹太博物馆

从柏林犹太博物馆分析解构主义建筑对西方建筑的影响“解构主义”是由一个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其流派反对结构主义的思想,所以也被称为“后结构主义”。

而在解构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对建筑设计风格上的表现尤为突出,1982年拉维列特公园,1988年限在艺术博物馆在纽约解构主义建筑展览,1989年初的卫克斯纳艺术中心等等,都为结构主义建筑先驱的代表。

柏林犹太博物馆是一家位于德国柏林的博物馆,展示德国犹太人两千年来的历史文物与生活记录。

1933年由在柏林奥兰尼安贝格街的一个犹太教创办,5年后因纳粹政权兴起被迫关闭。

直到2001年柏林犹太博物馆才正式成为单一机构且成为独立建筑物,而其建筑师就是知名的“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丹尼尔·利伯斯基。

1989年6月的柏林犹太博物馆扩建工程国际竞赛中丹尼尔·利伯斯基获得头奖,其方案将旧馆与新馆由一条虚空的中轴贯穿,新馆将分裂的箭形直插入这块场地,冲破巴洛克风格的三叉几何形,零散的形体设计,隐射文化与城市结构遭到的破坏,也是对当局折衷主义的城市规划的否定;对比强烈的新旧建筑也寓意着犹太民族在这里被断裂的历史。

展品中虽然没有直观的犹太人遭受迫害的场景或展品,但馆内曲折的通道,沉重的色调和灯光无不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撞击。

建筑外墙以镀锌铁皮构成不同规则的形状,外院有一组由49跟高低不等的混凝土主体构成的雕塑,使人联想到犹太人沉重艰难的经历,雕塑顶上茂密的树木显示出犹太人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虽然从外来看,普通的旧门庭似乎与一边的新现代派建筑毫无关联,事实上,两者通过设计巧妙的通道相连。

里柏斯金让观众只有通过建于1735年,前身为柏林博物馆旧馆的地下室方可进入。

在地下一层中参观者将在岔口处做出选择,三条走廊将通往不同的场所,也隐喻犹太人最初的选择,通往死难、逃亡或者艰难共存,而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尚前途未卜。

其中,一供选择的道路岔口条走廊通向一个沉重的金属门,打开后是一个黑暗的、有回声的塔的基层,里柏斯金为塔取名“大屠杀塔”,以纪念成千上万被屠杀的人,沉重铁门,阴冷黑暗的狭长空间,微弱的光线,使参观者无不感受大屠杀受害者临终前的绝望与无助,藉由此混乱的图形表达出欧洲集体意识中最痛苦回忆之可怖。

解构主义 虚无 建构 废墟 粘瓦片 自然规律

解构主义 虚无 建构 废墟 粘瓦片 自然规律

解构主义虚无建构废墟粘瓦片自然规律解构主义是现代建筑设计和理论的一种流派,它试图通过分解和逐渐剥离建筑元素,以达到重新构建的目的。

虚无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现实世界的意义和价值是虚假和不存在的。

建构是指在基础上逐渐建立和形成整体的过程。

废墟是指被遗弃和破坏的建筑物或空地。

粘瓦片是一种建筑材料,通过砖块或瓷砖粘接在基座上。

自然规律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与生命和物质运动相关的固定模式或原理。

在建筑领域中,解构主义强调使用非传统的结构和材料,打破传统建筑的常规和规则。

它通过分析建筑元素,如墙壁、楼梯、屋顶等,将它们分解为更小的部分,然后重新组合以创造出与传统设计不同的空间和形式。

这种设计风格强调对建筑的精确拆解和零件的重新组合,展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美感。

虚无主义在建筑中的运用,常常通过创造出一种模糊和迷幻的空间感来表达。

设计师会使用透明和半透明的材料,打造出没有确定形状和界限的空间。

这种设计风格强调观者对空间的感知和体验,同时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强调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连接。

建构这一概念在建筑中的运用,是指以独特的方式将材料、元素和结构组织在一起,创造出稳定的整体。

这种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结构和形式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使建筑物具有一种优美的均衡感和整体感。

废墟的概念在建筑中常常运用于表达历史性和时间的流逝。

设计师可以通过模拟被遗弃和破坏的建筑物的外观和材料,来传达一种历史感和故事性。

这种设计风格注重探索纪念性,使人们对于建筑物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粘瓦片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可以被用于创造独特的表面效果和纹理。

这种材料常常被使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瓦片组合,创造出个性化的外观。

自然规律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考点。

设计师通常会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借鉴自然的比例、形态和结构,来创造出更和谐、舒适的空间。

这种设计风格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追求与自然规律相一致的建筑设计。

总而言之,解构主义、虚无主义、建构、废墟、粘瓦片和自然规律是在建筑设计中常见的概念和元素。

建筑解构主义分析

建筑解构主义分析

建筑解构主义分析摘要】建筑其实是一种由某种文化表现出来的物质形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思想意识得到不断创新,可以说是文化影响着建筑形态。

解构主义建筑作为主流思潮,在我国得到了很多建筑实践。

本文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解构主义作品剖析,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建筑设计。

【关键词】文化;哲学;建筑;建筑思潮;解构主义一、解构主义思潮的起源谈到解构主义建筑我们需要先了解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建筑。

(一)解构主义解构主义产生于法国“五月风暴”的抗议运动。

解构主义大力宣扬主体消散、意义延异、能指自由,力图反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闭僵硬的体系。

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戏,哪怕这种自由仅仅是一曲“带着镣铐的舞蹈”。

除了它天生的叛逆品格,解构主义又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理论。

用德里达的话说,解构主义并非一种在场,而是一种迹踪。

它难以限定,无形无踪,却又无时无处不在。

换言之,解构主义一旦被定义,或被确定为是什么,它本身随之就会被解构掉。

解构的两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

解构一句话、一个命题、或一种传统信念,就是通过对其中修辞方法的分析,来破坏它所声称的哲学基础和它所依赖的等级对立。

如此看来,解构主义不过是一种典型的权宜之计,或是一种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对抗策略。

(二)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对发展解构主义建筑的理论贡献的是瑞士的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和美国的建筑师、建筑里理论家皮特.埃森曼。

伯纳德-屈米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也反对二元对抗论,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以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构新的建筑理论构架。

他是建筑理论上解构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起到把德里达,巴休斯的语言学理论,哲学理论引申到后现代时期的建筑理论中的作用。

皮特.埃森曼是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重要奠定基础的人物。

他与德里达保持长期的联系,大量的书信往来,加深了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发展,应用的理论探讨,奠定了重要的应用基础。

浅析解构主义建筑

浅析解构主义建筑

浅析解构主义建筑摘要:解构主义是当下建筑设计领域流行的设计理论。

本文通过论述解构主义哲学的内容、形成和对建筑领域的深刻影响来澄清解构主义建筑的概念,着重分析总结了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并阐述了解构主义建筑的影响与意义。

关键词:解构主义哲学解构主义建筑特征1 解构主义哲学解构是建立在原有的结构之上,分解结构,消解结构中心。

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认为,结构即是逻各斯中心(德里达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总称),本质上就是传统文化的脉络。

一切传统的,既定的概念范畴和分类法都是解构的对象。

西方文化传统中所有解释语言,文学和哲学等明确的,封闭的体系都是解构主义攻击的对象。

索绪尔将语言符号分为能指(声音与形象)和所指(观念与意义)。

解构主义通过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割裂能指和所指的联系。

也就是说,所有的交流方式,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都不能准确清晰的传达信息,语言文字并没有唯一的含义。

“在场的形而上学”指传统形而上学假定真理是语言之外的事实,这种事实可以交流、传达和捕捉。

解构主义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语言不是描述现实和反映经验的手段,不过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游戏,因为语言一出现,无数歧义也就产生了”。

语言和语义是不等的,语言的多重解释性致使语言必然包含歧义。

解构主义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哲学学说。

1966年10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文研究中心组织一次学术会议,大西洋两岸众多学者参加,多数是结构主义者,会议的原意是美国哲学迎接结构主义时代的到来。

但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会议上宣读了《结构·符号与人文科学话语中的嬉戏》的讲演。

他把矛头指向结构主义的一代宗师列维·斯特劳斯,全面攻击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他声称结构主义已经过时,要在美国树立结构主义已为时过晚。

德里达的观点即解构理论,即解构主义哲学。

也有人把解构主义归入后结构主义阵营。

但也有人认为德里达开启了一个“解构主义的时代”。

美国解构主义建筑风格

美国解构主义建筑风格

美国解构主义建筑风格
20世纪9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式微与新现代主义的持续发展,美国建筑界出现了另一种新的趋向解构主义。

以弗兰克?盖瑞为领导的解构主义者主张与传统建筑形式更彻底地分离,他们不仅反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直线式单调形式,也反对其变体后现代、新现代所主张的和谐之美,认为它们简单而过时。

解构主义建筑外形新颖、独特,犹如被分割成许多块,但它们又彼此联系,在分离中构成一个整体。

它的出现为建筑界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彼得?艾斯曼曾几次主张重新定位建筑空间的设计与分配方法,他的水晶宫模型就是在计算机的辅助下,用新的设计与计算方法进行的一次尝试。

在解构主义建筑中,历史的因素,尤其是旧的装饰方法,被彻底地遗弃了,不过,它与俄国曾经轰轰烈烈的构成主义运动在形式上却有着相当的相似之处(尽管构成主义只是一个对现实建筑的梦想)。

然而,尽管欧洲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解构主义的发展,但美国走在了最前列。

就在人们对于解构主义能否进入美国主流建筑风格拭目以待之时,建筑师弗兰克?盖瑞似乎已经以他极端个性化的建筑风格肯定了这一点。

他的洛杉机沃尔特?迪斯尼音乐厅以及巴黎的美国中心(American Center)都是杰出例证。

后者坐落于巴黎瑞特银行(Right Bank)附近,毗邻法国新内阁大厦。

临街的一面看似在空间的利用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这正是盖瑞对复杂结构中空间运用的
独特解决之道,而面对公园与河的那一面则具有流动的和谐之美。

弗兰克?盖瑞经常在建筑形式与材料的运用上既风趣幽默又出人意料,不愧为美国当今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建筑流派之—解构主义

建筑流派之—解构主义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论文——建筑流派之—解构主义建筑081班0000000·········建筑流派之—解构主义摘要:“解构”顾名思义是一种在建筑形态的构成上将完整的建筑形态进行破碎处理,然后然后重新进行随机性结合;一种小范围的试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

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

解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

关键字:解构主义、盖里、随机性、非线性解构主义的产生追本溯源,解构主义是解构哲学、构成主义与当代科学发展观结合的产物。

它是借用哲学的一个名词。

解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

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以语言为突破口,通过对语言结构的颠覆,试图彻底颠覆西方思想史中的理性、真理、二元对次等基本观念,而解构哲学的这些核心观念与解构美学高度契合一致,并被解构主义建筑师转化为具体的建筑设计手法,从而使传统建筑形式美法则中一向被压制、排斥的因素如非秩序、无等级、不和谐、不完整等得到解放。

在反对国际式风格的探索中,一些设计师认为解构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新理论,而被应用到不同的设计领域,特别是建筑学。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色: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

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无绝对权威,是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的设计,主张多元、,主张模糊,这是解构主义的精神实质。

在解构主义哲学思潮形成之前,建筑文化中的“解构”因素就已经存在,为了更为准确地认识解构主义建筑思潮,我们还应当把视线投向更宏观的西方现代文化领域,去进一步探寻其产生的根源。

解构主义流派

解构主义流派

• 解构主义派
• 解构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继承,运用西方哲学的理念来分 析,它是对逻辑上的否定,对统一、秩序的挑战。 解构主义运用散 乱、残缺、突变、动势、奇绝等各种手段创造室内空间形态,对传统 功能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转向两者叠加、交叉以并列,用分解和组 合的形式表现时间的割裂性,满足人们日益高 • 涨的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现代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 解构主义是本世纪60年代,以法国哲学家J· 德里达 为代表所提出的哲学观念; • 是对本世纪 前期欧美盛行的结构主义和理论思想 传统的质疑和批判; • 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主义派 对传统古典、构 图规律等均采取否定的态度,强调不受历史文化 和传统理性的约束,是一 种貌似结构构成解体, 突破传统形式构图,用材粗放的流派。
解构派 ——创意餐厅
这个餐厅的解构思想主要体现在隔断和吊顶的设计,用不 规则的,柔美的曲线来代替生硬的,规则的线条分割。餐 厅家具的选择,大多选用带有圆滑曲线的桌子和椅子,来 和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创 意 餐 厅
解 构 派
——
• 解构主义室内设计的特征:
1、最求破碎片段的叠加和重组,具有抽象 性和不和谐性; 2、计语言晦涩难懂;反对既有的涉及规则; 3、无中心、无场所、无归宿,具 在墙面的设计上 ,设计师将传统 的完整 墙面分割成不规则 的,不在同一平 面的相似三角形 。接着吊顶和家 具的的颜色和外 形与设计风格相 得益彰。给人一 种脱俗的奇特感 。(深色系)

解构主义建筑与圣莫尼卡学派

解构主义建筑与圣莫尼卡学派

解构主义建筑与圣莫尼卡学派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河西
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 2005,""(5)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ms馆(tjdxtsg),授权号:31503fda-480f-4dc3-831f-9e6100fd5537
解构主义建筑流派最大的一个分支, 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建筑师群体,非美国 南加州建筑学院为核心的“圣莫尼卡学派” 莫属。1972年,加州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瑞·卡帕(Ray Kappe)因不满工业大学的教 育理念而愤然辞职,和其他几位反传统的 设计师一起在圣莫尼卡的贝多芬大街上 创办了南加州建筑学院。在之后的几十年 里,这里发展为解构主义建筑一个重要的 策源地,也成为无数建筑学子心目中的圣 地。其中,当代建筑“四教父”之一的弗兰 克·盖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是建筑 学院里当之无愧的精神导师。1997年西班 牙古根海姆艺术馆新馆落成之时,全世界 都为之震惊。建筑的主体由一系列弧形体 块和一些长方体构成,它们由金属板包裹, 建筑外表的奇异形式令观者大为动容,天 外之物般的建筑像一堆散沙随意搭建而 成,却又绝对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华丽外表 的双重效果形成了这座城市的一个空间 指示点,一个具有魔幻效果的地标。弗兰
彼得·艾森曼虚拟住宅竞赛参赛作品图1 弗兰克·盖里古根海姆艺术馆新馆 利布斯·伍兹作品
依斯列尔题为。明日的建筑”设计的作品
国际论坛’国际视野I 2005 05【l美术观察|111
上)利伯斯金旧金山犹太人纪念馆 下)建筑埃里克·莫斯“盒子”
死亡是一种强大的在场物,它迫使 利伯斯金回顾历史,同时带着悲观的情 绪展望未来。在年ql"A斯金心目中,和谐像 是一种谎言,即使是宗教也无法让他产 生救赎感。他说:“在这儿,在宗教的领 土上,包豪斯宣布一场战争的爆发,这是 装饰的浩劫……上帝被推翻,秩序被毁 坏,屏障已倾圮,中心已消失。”现代主 义建筑太像一个宁静超凡的佳人,努力 掩饰着罪恶和苦难,利伯斯金则试图剥 离那些笼罩在生活假象之上的光环,将 那些威胁生命的力量公诸于众,赋予建 筑以真实的维度。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特点解构主义设计风格是一种在建筑、艺术和设计领域中出现的哲学和理论概念,强调对形式和结构的解构和重新构建。

它主张打破传统的设计规则和约束,通过重新组织和重塑元素来创造出新的意义和体验。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非线性结构:解构主义设计强调对传统线性结构的打破,采用非线性、不规则的结构,通过错位、重叠和错觉等手法来营造出一种动态和复杂的效果。

2. 强调材料性:解构主义设计将材料的本质和特性置于设计的核心地位。

它通过扭曲、分割、重组等手法来突出材料的形态和纹理,创造出独特的空间和观感。

3. 反传统:解构主义设计拒绝传统的设计规范和约束,打破常规的布局和形式,追求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

它挑战传统的观念和常识,让人重新审视和思考。

4. 空间的流动性:解构主义设计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和变化性,通过不同的视角和观察点来呈现多种形态和体验。

它通过断裂、折叠和错位等手法来创造出动态和丰富的空间效果。

5. 精确的构建:解构主义设计注重精确的构建和细节处理。

它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模型制作来实现复杂的形态和结构,同时要求设计师具备高度的技术和工艺水平。

6. 多重解读:解构主义设计强调观者的参与和主观感受。

它提供了多种解读和理解的可能性,让观者参与其中,从而产生更加丰富和深入的体验。

7. 颠覆传统观念:解构主义设计具有颠覆和冲击传统观念的力量。

它挑战现有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打破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引发人们对设计和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具有非线性结构、强调材料性、反传统、空间的流动性、精确的构建、多重解读和颠覆传统观念等特点。

通过这些特点,解构主义设计创造出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空间和形态,让人们重新思考和理解设计的本质。

解构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

解构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

解构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建筑风格也不断更新换代,其中解构主义建筑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解构主义建筑风格是一种具有现代思维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领域中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其特点入手,深入探究解构主义建筑风格。

二、概述解构主义建筑风格最初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建筑形式和风格被视为 20 世纪末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解构主义建筑倡导另辟蹊径、打破常规,以独特的视角和创造性的方式设计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空间关系和结构连贯性,追求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从而营造出新颖而独特的建筑形象。

三、特点1. 视觉效果解构主义建筑通常采用爆炸式的、分裂式的视觉效果来创造建筑兴趣点,让人们对建筑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解构主义建筑强调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解构和再构,使建筑看起来更为抽象、不规则和独特。

此外,解构主义建筑还尝试在立面设计中使用重叠和平移的元素,营造出多样的视觉效果。

2. 空间布局解构主义建筑的空间布局强调非线性、不规则和自由度高的空间特征。

设计师常常通过破坏或重新排列建筑间隔,使空间布局更具变化和活力。

解构主义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力求灵活性、创造性和自由度,这有助于营造出更为独特的空间形态。

3. 结构解构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结构,通常使用复杂的结构系统,如网结构、拱形支撑结构、空心墙和斜拉索等,以创造更为独特的建筑形态。

此外,解构主义建筑还尝试使用复杂的材料和技术,如玻璃、钢和混凝土等,以尽可能体现建筑结构的独特性。

4. 材料及颜色解构主义建筑往往采用一些创新性的材料和颜色,以体现其极具现代感的设计理念。

如钢、混凝土、玻璃等现代主义材料,以及鲜艳明亮的色彩配备,使建筑更鲜活且时尚。

四、结语通过对解构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的概述,可以看出其对现代建筑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

无论是建筑形式、空间布局还是结构和材料等方面,解构主义建筑都强调自由度和灵活性,为建筑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创意。

建筑流派大全

建筑流派大全

建筑流派大全一、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是一种追求古希腊和古罗马风格的建筑流派,强调建筑的对称、比例和完美的形式。

这种风格的建筑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多用于政府机构、教堂等场合。

二、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强调功能性和简洁性的建筑流派,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

这种风格的建筑以简单的几何形状和干净利落的外观著称,注重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真实性。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和批判,强调建筑的多样性和文化性,试图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种风格的建筑多使用隐喻、符号和文化元素,呈现出一种折衷主义的风格。

四、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对古典主义的复兴和发展,强调建筑的秩序、比例和几何性。

这种风格的建筑多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砖、石、木等,呈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气息。

五、包豪斯建筑包豪斯建筑是一种追求功能性和现代感的建筑流派,起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

这种风格的建筑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呈现出一种简洁、明快的外观。

六、高技派建筑高技派建筑是一种强调技术美和工业化的建筑流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

这种风格的建筑注重表现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真实性,使用大量的金属、玻璃等现代材料,呈现出一种未来主义的气息。

七、结构主义建筑结构主义建筑是一种强调结构美和功能性的建筑流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瑞士。

这种风格的建筑注重探索新型的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外观。

八、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是一种打破传统建筑形式的建筑流派,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这种风格的建筑常常使用不规则的形状和扭曲的空间,呈现出一种抽象、超现实的气息。

九、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一种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的建筑流派,强调建筑的节能、环保和生态平衡。

这种风格的建筑多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技术,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外观。

十、地域主义建筑地域主义建筑是一种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的建筑流派,强调与当地环境、文化和传统的融合。

解构主义建筑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建筑

一 解构主义的起源
• 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 德里 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 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 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 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 解构主义是指对于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 否定和批判。这里的所谓正统原则和正统 标准,是指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原则和 标准。因此,如果要对解构主义有一个真 正的认识,其实应该是从对于现代主义, 国际主义,或者是现代主义组成部分之一 的结构主义有一个真正的认识。
立面
IBA社会住宅
这座坐落在柏林一个街区转角上的低收入者 公寓,满足柏林安置低收入居民的严格的功能和 经济要求。 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基地上组织了两套同格 系统(首层平面),一套与现有建筑相吻合,另 一套则遵循原柏林城的城市格局,与前一套产生 偏离和x、Y两方向上的错动。这两套系统也对 公寓形成“切中肌肤”的影响,使其立面与造型 强烈地反应出两套系统的重叠与错位,贯穿于立 面之中红色网格似乎提醒人们当时柏林处于分裂 的事实。如其所言,“这个街医公寓不仅要解决 柏林巨大的居住压力,也要唤起对于在这个地方 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的记忆。”这种理念使这幢建 筑在历史街医中显得既醒目又有某种说不出的和 谐,相对于背后那幢使用了一些简化的古典细部 的建筑来说,显得更加成熟。
1.立面 2.首层平面图 3.概念草图
1 2 3
雷姆· 库哈斯
• 1975年,库哈斯与艾利娅· 曾格 荷里斯、扎哈· 哈迪德一道,在 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OMA),后来OMA的总部迁 往鹿特丹。目前,库哈斯是OMA 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佛大学设 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 授。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 二届普利策克奖。
• 一些解构主义的建筑师受到法国哲学家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的文字和他解构的想法的影响。 虽然这个影响的程度仍然对受到怀疑; 而其他人 则被重申的俄国人构成主义运动中的几何学不平 衡想法所影响。在解构主义,也有对其它二十世纪 运动作另外的参考: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互相作 用,表现主义, 立体派, 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解 构主义的全面尝试,就是让建筑学远离那些实习 者所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譬如“形式跟 随功能”,“形式的纯度”,“材料的真我”和“结构 的表达”。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
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
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
屈米
拉 维 莱 特 公 园
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柏 林 犹 太 人 的 博 物 馆
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柏 林 犹 太 人 的 博 物 馆
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柏 林 犹 太 人 的 博 物 馆
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哲学家J·德里达的代表性理论, 在哲学、语言学和文艺批评领域译作消解哲学、解体批 评、分解论、解构和解构主义等。 后结构主义否定结构主义把语言当成一个封闭的、稳定 的、有明确含义的结构体系,认为语言的含义不在语言 符号本身,而在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比较和差异之中。 由于建筑现象的复杂,加上人为的复杂表述,解构在建 筑中的含义很不容易确切表达,许多被认为是解构主义 的作品,与解构理论之间并无直接关系。概括地说,建 筑中的解构(或解构主义建筑)是指后结构主义的解构 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反映。
西班牙毕尔巴 鄂的古根海姆 博物馆 1977
弗兰克·盖里 弗兰克 盖里 (Frank O.Geh馆 1977
弗兰克·盖里 弗兰克 盖里 (Frank O.Gehry) )
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1977
弗兰克·盖里 弗兰克 盖里 (Frank O.Gehry) )
新古典主义建筑思潮
古典主义建筑思潮源远流长,建筑领域的新古典主义也是频 仍出现的思潮,人们甚至创造出新新古典主义之类的名称, 以示不同时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在 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新古典主义建筑仍大量出现, 即在现代主义建筑极盛时期,各国各地区形形色色的新古典 主义建筑仍是不绝如缕。 各类新古典主义建筑最共同的一个特点,是在当代新建的房 屋中有意识地保持历史上流传的古典建筑形式和风格特征。 50年代以前,美国首都华盛顿建造的许多公共建筑也属新古 典主义的建筑风格。30年代的德国和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的 前苏联,也风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北京的友谊宾馆、 人民大会堂等,也可以算作中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例子。

推荐:建筑的解构主义浪潮

推荐:建筑的解构主义浪潮

建筑的解构主义浪潮现代建筑的历史不仅是建筑自身物质意义上的,也是对其重新认识和争辩的历史弗兰普顿。

20世纪是各种风格与主义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一时期产生的比以往任何世纪都多,从构成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功能主义、国际风格到新的粗野注意、后现代和解构主义;这集中地反映了各种流派思潮对建筑观念的挑战和探索,如芝加哥学派、维也纳学派、未来学派、风格派、包豪斯学派等;同时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的天才建筑师。

现将20世纪到现在的建筑风格笼统的做一些区分,可以说20世纪40年代~60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建筑风格垄断时期,70年代到现在为止是后现代主义时期,这里的后现代主义包括了现代主义风格之后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包括了后现代主义风格、解构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高科技风格等等。

产生后现代风格的土壤是后现代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其中的解构哲学以对社会的批判态度成长起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建筑当然也不免受其理论的波及。

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解构哲学的发展影响波及建筑后,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建筑上。

弗兰克盖里1978年设计的位于洛杉矶自己的寓所,使用了工业材料,包括金属瓦楞板、铁丝网等色彩鲜艳,是最早的解构作品之一。

弗兰克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了解构的方式,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

1998年他设计和建造完成的所罗门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集中了他后期解构主义的思想,整个建筑在河边,采用了弯曲、扭曲、变形、有机状、各种材料混合拼用等手法,体积庞大,形态古怪,采用了最昂贵的材料钛作为中央大厅的外墙包裹材料,非常薄的钛金属在阳光下闪烁发光,而且在风中振动,极具特色,具有雕塑的特征。

它被某些评论家比如罗伯特修斯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建筑之一(另一个是弗兰克赖特1957年设计的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建筑),这建筑也让人们感到解构主义走向过于强调形式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彼得埃森曼与德里达开始有所接触,并相互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构主义建筑流派分析目录摘要 (1)1、解构主义的历史 (2)2、解构主义与建筑的发展 (2)3、解构主义建筑风格演变 (3)3.1解构主义建筑创作手法 (3)3.2解构主义建筑形象特征 (3)4、解构主义建筑——央视大楼解析 (4)结语 (6)参考文献: (6)解构主义建筑,一种“时代的反叛”摘要解构主义通过反对现代建筑一贯的形式传达自我的思考,提出对现代社会思想价值的异议,今天,虽然“解构主义”作为一个概念已经慢慢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但是秉承这种独特研究视角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们却依然活跃在整个世界的建筑舞台上,甚至较比十年前更加璀璨耀眼。

而中国,也慢慢成为了这些建筑师进行建筑实践的重要基地。

特殊的观察视角,广博的理论研究背景,是他们屡屡在国内各大国际竞赛中博得头筹的重要原因。

于是很多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青年建筑师们开始对此进行深层次地思考。

关键词:解构;解构主义;建筑1、解构主义的形成基于尼采哲学、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和欧洲左派批评理论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柏拉图以来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而这种传统不容置疑地贯穿西方几十年来。

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对现代主义理性功能的反思,传统观念的冲击,孕育了解构主义的产生。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

他的核心理论是图1:法国哲学大师德里达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简言之,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

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

解构主义强调打破原有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2、解构主义与建筑的融合建筑理论家将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这一理论解放了设计者被传统的结构主义完整性的约束,设计手法越来越让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人物如彼得·艾森曼、屈米等等。

原来理论认为各个建筑要素要完整、有机,现在解构主义者却利用异质的要素并置,创造了新的美学观点。

解构是文化的重构者,建筑元素的交叉、叠置和碰撞成为设计的整合过程和结果,虽然形态表面似乎呈现某种无序状态,但是其内部的逻辑及思辨过程却是清晰统一的。

解构主义建筑实践过程追寻彻底打破了均衡、稳定、和谐等造型原则,借助穿插、错置、叠合等手法,创造出同经典建筑模式完全相反的充满矛盾、冲突、变异乃至怪诞的建筑形态。

虽然表现手法以及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建筑理论家们将这些建筑师们统称为解构主义建筑师,而这支流派则被命名为“解构主义”流派。

3、解构主义建筑风格演绎3.1解构主义建筑创作手法什么是解构主义建筑?用公开标榜解构主义的法国建筑师屈米的话来说,“今天的文化环境提醒我们有必要抛弃已经确立的意义和文脉史的规则”。

他提出三项创作原则:拒绝综合观念,改向分解观念;拒绝传统的使用与形式间的对立,改向两者的叠合或交错;强调破碎、叠合组合,使分解的力量能炸毁建筑系统的界线。

解构主义建设的创作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1)把建筑分解为功能和非功能部分,(2)把建筑物破碎后重新组合,(3)在理性格局中陈列出非理性的建筑,(4)用分解组合的方式呈现时间的非延续性。

3.2解构主义建筑形象特征正如人们把解构主义建筑评价成“在搬运过程中损坏,从空中观看破碎的火车站的画面”那样,解构派建筑的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如:(1)散乱:解构建筑在总体形象上一般都做到支离破碎,疏松零散,边缘上纷纷扬扬,变化多端。

在形状、色彩、比例、尺度、方向的处理上极度自由,超脱建筑学已有的一切程序和次序,避开古典的建筑轴线和体块组合,让人找不出头绪。

(2)残缺:力避完整,不求齐全,有的地方故意做出残损状,缺落状,不了了之状,令人愕然,又耐人寻味,有残缺的美感。

(3)突变:解构建筑中的种种元素和各个部分的连接常常很突然,没有预示,没有过度,生硬牵强,风图3:破碎图2:散乱马牛不相及。

它们好像是碰巧偶然的撞到一起的。

(4)动势:大量采用颠倒、扭转、弯曲、波浪等富有动态的体形,造出失稳、失重,好像即将滑动、滚动、错移、翻倾、坠落,以至于视乎要倒塌的不安架势。

有的也能令人产生轻盈、活泼、灵巧、飞升的印象,同古典建筑稳重、端庄、肃立的态势完全相反。

(5)奇绝:建筑师在创作中总是努力标新立异,这是正常的,倾心解构的建筑则变本加厉,几乎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不仅不重复别人做过的样式,还极力超越常理,常规、常法以至常情。

处理建筑形象如亮绝活,大有形不惊人死不休之气概,务求让人惊诧叫绝,叹为观止。

在解构建筑师那里,反常才是正常。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即: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的(很多解构主义建筑家连完整的工程图都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归纳);没有次序,没有固定形态,流动的、自然表现的;没有正确与否的二元对抗标准,随心所欲;多元的、非统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

其中最主要的表象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

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样式”。

4、解构主义建筑——央视大楼解析正如我们熟知的央视大楼是典型的建构主义建筑也是最具争议的建筑之一,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

库哈斯认为,在摩天楼的创作中,“大多数只是按照预先的方式进行布置,在其中进行的只是惯常的活动。

”他洞察到,摩天楼创作中“裙楼----中部韵律布置----顶部”这种模式已成为定式,应该有新的创作逻辑与思路。

同时,在对摩天楼高度的认识上,他认为不必“参与对终极高度的无谓竞争”,而应建造“具有象征意味的建筑群”。

央视大楼位于北京最繁华的地段,单体建筑面积为47万平米,主楼屋顶最高处标高234m。

主楼由两栋反“Z”字塔楼交叉缠绕构成,塔楼由悬臂结构连接,离地面160m——塔楼连接部分的结构借鉴了桥梁建筑技术,不同的是这个“桥”的某些部分足有14层楼高,桥上包括一段伸出75m的悬臂,前端没有任何支持。

地上52层、地下3层,设10层裙楼,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图4:央视新大楼倾斜达到令人惊异的6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比萨斜塔的5.5度倾斜。

建筑外部由约3万块的菱形玻璃窗与疏密相见的菱形钢网格结合而成,从而会让人们失去视觉平衡的坐标系,造成一种错觉,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新央视大楼都是倾斜的。

而事实上它却以中心对称的形式达到了力的平衡,是很安全的。

作为大楼主体架构,这些钢网格没有像大多数建筑那样深藏其中,而是直接地暴露在建筑最外面,突显解构主义建筑崇尚突变、动势的审美趣味。

基于对建筑形式和建筑高度两方面的认识,库哈斯创造出这种环状的形式,既从形式上化解了传统的三段式模式,还设计出一种新的上下贯穿一气的形体。

从动画上来看,建筑在竖直方向上确有一种进深感,这种进深感大大区别于以往摩天楼“高耸入云”的形象。

旧建筑的搭建形式来看,比之德方斯拱门和原广司的东京大楼,这幢建筑更具水平方向的立体感;比起艾森曼的环形大厦,则更显出纯净感和现代感。

这幢楼也延续着库哈斯的某些一贯手法:倾斜的玻璃幕墙、现代建筑的体块感及不大的高宽比例。

相应的,它对环形形式与“促进团结、加强协作”之间关系的说明,则明显的缺少建筑上的说服力。

对于这栋建筑的褒贬之声不经相同。

建筑评论家英格萨弗容认为:“库哈斯的设计传达的信息非常具有震撼力,想想看大楼顶部的横结构悬在离地面那么高的架子上,在加上整个建筑庞大的占地面积,CCTV 大楼时刻在提醒你是多么瞄下,而它背后代表的那个国家是多么强大。

”香港建筑师严讯奇说他感觉这个设计能代表某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国在新时期展现出来的东西:“不惧权威,敢于尝试,无所畏惧,高度自信”。

而批评者却认为:钢铁与玻璃组成的空中楼阁,扭曲夸张的造型给人们带来的是异样的视觉冲击,容易产生不稳定和不安全感,如果说用这种时尚的建筑来吸引眼球,产生广告效应,形成地表影响倒也无可厚非,然而,与央视电视台的社会形象却是背道而驰的。

建筑是以西方的审美思路设计建造的,其中所承载的中国元素十分有限,所以得不到中国老百姓的审美认同也是在所难免的。

同时,它出现在北京这样一个古都中和以往的建筑形象有着极大的不调和性。

多少使我们对北京未来的城市形象多了一层疑惑——我们的北京是否会变得如库哈斯所说的“拼接城市”呢?如果这样,这座建筑也许将会成为拼接层次中最为新奇的一个片断。

应该说,这幢建筑不仅是库哈斯的一项建筑实践,更是其城市理论在北京的实验。

图6:央视大楼曝光照图7:央视大楼与周边结语解构主义建筑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从形式上看,可以找到与中国草体书法艺术相通之处。

建筑解构的风格,正如围棋有围棋者的风格一样,解构自有解构者的风格。

在今天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建筑的物质存在正在受到威胁,并已渐渐的被消减,被虚拟的空间所代替。

但我们仍能够看到建筑作为社会的物质载体所具有的力量。

这种力量的获得既不是对老式的稳定的形式的重复,也不是对消费文化的拥抱,而是通过对变革和不确定性的开放和接受所传递出来的。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在在现有的环境因素的制约下把解构主义的理念(分解、颠倒、变构、重建)融入在设计中,但并不是完全的照搬大师的作品或风格,而是通过自己的认识理解进行设计,在整体的规划上还是本着科学合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景观和外建、内建的设计上大胆尝试解构主义的表现手法!经过科学的、艺术的加工改造将别墅设计为一个富有时代感、创新性和艺术价值的新建筑群落。

参考文献:[1].郑朝灿、丁承朴,解构主义建筑在中国——以央视新大楼、广州歌剧院为例,华中建筑,2011(6)[2].刘月圆,浅谈建筑中的解构主义形式,大众文艺,2011(15)[3].粟焕章,解构主义建筑的造型与空间设计,中外建筑,2009(8)[4].郑东军;黄华建筑设计与流派,2002[5].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1998[6].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1999[7].梁爽、祁嘉华,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以鸟巢、水立方和央视新大楼为例,2010(07)[8].郑朝灿、金颖平,解构主义建筑的创作手法及特征,2004(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