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

合集下载

《青春之歌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

《青春之歌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

的情景。这些情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历史背景。
此外,《青春之歌》还让我对知识分子的天真有了新的认识。在书中,林道 静和其他知识分子们常常为了理想和信仰而争论不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热情和执着让我感受到了知识分子的天真和幼稚。正是因为他们的天真和 幼稚,才让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惜付出一切。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气,看到了女性在革命中独立自主的 地位和作用。
最后,我认为,《青春之歌》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背景和 壮丽画卷,更是一种人性的呼唤和人生的启示。它让我们认识到人生的复杂性和 多元性,让我们认识到在面对社会变革时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方向和信 仰。
最终,柳思雨在舞台上放声高歌,台下的父亲、林浩和李逸风也在为她的精 彩演出热烈欢呼。这一刻,他们的心灵达到了共鸣。柳思雨终于意识到,原来她 一直未曾忘记父亲的教诲、林浩的陪伴以及李逸风的激励。正是这些美好的回忆 成就了今天的她。
在青春的歌声中,《青春之歌: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落下了帷幕。 这部故事讲述了一段关于成长、爱情、亲情的感人历程。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在 青春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需要关爱与陪伴,而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也同样重要。
柳思雨,这个温婉如水的女子,从小就备受家人疼爱。然而,在她的成长历 程中,有三个男人对她的影响最为深远。
第一个男人是她的父亲。他是个坚毅的军人,对柳思雨要求严格,却也极其 疼爱。在父亲的影响下,柳思雨学会了自律和勇敢。她把父亲的一句名言铭记在 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挺直腰板,勇敢地面对困难!”
第二个男人是她的青梅竹马,林浩。自幼两小无猜的他们,相互鼓励、相互 支持,共同度过了无数难忘的时光。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窦初开的两人渐渐产生 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命运的捉弄让他们在彼此最需要对方的时候,却分隔两地。

《青春之歌》PPT

《青春之歌》PPT

内容提要
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 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 战士的曲折过程。 • 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 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 之路的。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 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 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 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 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觉都林的随,迷回人 中慢道颜着 人忆在 抽慢静色时 的往痛 醒地和。间 爱事苦 过被余 渐 情的的 来现永 渐 幻。时 了实泽 褪 成 候 。的两 去 的 , 鞭个 了 绚 是 子年 它 丽 最 从轻 美 虹 容 幻人 丽 彩 易
《 青 春 之 歌 》
精 彩 语 录
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 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 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 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 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 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 地位。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 至今。
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 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 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 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春之歌》正是以 “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 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 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青 春 之 歌
杨沫 (1914~1995)当代女作家。原
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祖籍湖南湘阴, 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温泉女中,因家庭破产 而失学,当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杨沫与《青春之歌》
,她的文学创作活动自1934年开始。《青春之歌》是 杨沫的代表作。1952年写出《青春之歌》初稿,1958 年出版,1960年3月又出版了修改本。新时期出版长 篇小说《东方欲晓》(1980)、《芳菲之歌》(1986) 《英华之歌》(1989)。
2、作品的影响:
《青春之歌》自出版后多次再版,累计发行500万 册。用20多种语言翻译介绍到国外。日文译本印刷了 12次,共20万册。1959年,《青春之歌》被改编成 电影。
“卢嘉川,请你不要再用你们那套马克思的大 道理来迷惑林道静了。知道么,她是我的妻子。我们 的幸福家庭绝不允许任何人用卑鄙的手段来破坏!”
三、《青春之歌》的女性意识
《青春之歌》就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就是把妇女 解放与阶级的解放民族的解放结合起来。在很多情况 下甚至把阶级斗争、民族解放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2、爱情小说: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故事.
《青春之歌》也可以说是革命时代的爱情故事。革 命+恋爱是十九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拜伦《恰 尔德·哈罗德游记》、伏尼契《牛虻》、屠格涅夫的 《前夜》等。
卢公足下:余与足下俱系北大同学,而令戚又系余之 同乡,彼此素无仇隙。乃不意足下竟借口宣传某种学说, 而使余妻道静被蛊惑、被役使。彼张口革命,闭口斗争, 余幸福家庭惨遭破坏。而足下幸矣,乐矣,悠悠然、飘 飘然逞其所欲矣!……人,应当懂得做人的道德,人也 应当不以危言耸听去破坏别人的幸福,否则殊有背人之 良知德性也。余谨以此数言奉劝足下,是耶非耶?幸三 思之。
3、相关背景
《青春之歌》在《初版后记》中说:“我要真诚地 告诉读者们……书中的许多人和事基本上都是真实 的……。”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省香河 县人。老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 版社,从பைடு நூலகம்编辑工作。张中行治学61年,博学多识, 造诣深厚,淹通中国古典,谙详西方哲学,纵观古今。 早年专于文史语言,后偏于人生哲学。被季羡林称为 “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006年病逝,享年98 岁。

1950-70年代主流小说

1950-70年代主流小说
• 其他:贾湘农——农民领袖,朱老明,伍 老拔,朱老星,老驴头,老套子——进步 或贫困农民。陈贯群——保定卫戍司令, 镇压学生运动的执行人;张嘉庆、夏应 图——学生运动领导人……
《红旗谱》的艺术成就 (1)小说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
• 朱老忠:是小说刻画最成功的一个农民英 雄形象,他是跨越新旧两个历史时代的人 物,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中国从旧民主主义 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特殊的历史 环境中形成的。性格特点是:嫉恶如仇、 刚正不阿;行侠仗义、爱憎分明;有胆有 识,深谋远虑;勇猛刚毅,风趣乐观。
• 蛤蟆滩上的“三大能人”的形象也描写得 非常生动。这三个人虽都因精明强干被称 为“能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份性格不一, “能”的特点就各有千秋。
• 郭振山:阳奉阴违、装腔作势。
• 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
• 姚士杰:阴险狠毒、诡计多端。
杨沫与《青春之歌》
作者简介
• 杨沫(1914~1995),当代女作家。原 名杨成业。祖籍湖南湘阴,1914年08月生 于北京。
• 1958年出版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 歌》,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 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识 青年林道静这一艺术典型。
杨沫的作品:
• 中篇小说《苇塘纪事》 • 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
• 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 华之歌》
• 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 • 散文集《自白——我的日记》《杨沫散文
• “重大”指当代的政治运动、中心工作, 如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大跃进等。
• 工业题材、农业题材、部队题材的作品地 位比较高,知识分子题材、“家务事、儿 女情”类作品地位低。
三、当代小说体裁状况
• 在小说体裁上,5、60年代的趋向是关注 “两极”,即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篇 小说被看作是一种不稳定的体裁,不管在 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没有受到重视。

4.杨沫《青春之歌》

4.杨沫《青春之歌》

杨沫《青春之歌》研读一、作家自述我的整个幼年和青年的一段时间,曾经生活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中,受尽了压榨、迫害和失学失业的痛苦,那生活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使我时常有要控诉的愿望;而在那暗无天日的日子中,正当我走投无路的时候,幸而遇见了党:是党拯救了我,使我在绝望中看见了光明,看见了人类的美丽的远景;是党给了我一个真正的生命,使我有勇气和力量度过了长期的残酷的战争岁月,而终于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这感激,这刻骨的感念,就成为这部小说的原始的基础。

摘自杨沫:《〈青春之歌〉初版后记》,《青春之歌》,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我塑造林道静这个人物形象,目的和动机不是为了颂扬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她的罗曼蒂克式的情感,或是对小资产阶级的自我欣赏。

而是想通过她——林道静这个人物,从一个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变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来表现党的伟大、党的深人人心、党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通过对林道静生活道路的描写,我还企图表明:共产主义的思想,为人民为集体的思想,可以使人变得崇高美好;为祖国为人民忘我地工作才是最大的幸福;而脱离了革命的集体,仅为个人而活着的时候,不管是处在什么环境,都会使人感到生活空虚、烦闷和没有意义。

要创造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作者必须掌握住这个人物生长的时代脉搏,必须给这个人物打上时代的烙印……我在创造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时,就企图按照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按照像她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女性在当时走向革命后必然会有的发展变化过程来描写的。

而不是按照一个成熟了的共产党员的标准,设想她应有多少优点,不该有什么缺点,她入党后就必须高大无比、完美无缺等等框框来写的。

我对于林道静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有缺点的。

主要表现在对她这个人的思想发展过程写得还不够细致、清楚;对她身上的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个人主义思想感情挖掘和批判得还不够深刻有力。

为什么对于林道静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还存在着上述的种种缺点?我觉得它不是简单的艺术技巧问题,更主要的还是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

50-60年代小说

50-60年代小说

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该时期长篇小说在思想、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掌握《创业史》、《红旗谱》、《青春之歌》的主人公形象及其思想艺术成就。

了解该时期短篇小说在题材与风格上的不同;了解“干预生活”的小说,掌握《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思想价值;掌握茹志鹃的创作特色和风格。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本时期的文艺观本时期小说等叙事类文学创作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尤其密切,指导与规约本时期文艺创作的两个核心观念就是:以“为政治服务”为核心的文学观念,以阶级论、革命论为核心的“人”的观念。

(详见教材P23-24)。

二、作家队伍的分流由于第一次文代会确立了一系列文学规范,作家们都面临着创作的转型。

中国现代作家群发生了分流:第一类作家主要来自左翼文学阵营和长期配合共产党进行政治斗争的进步民主人士。

他们在指导别人斗争的人往往忘记了自己也会成为革命和改造的对象,所以,此刻他们自然而然地把新政权看做自己长期追求的理想的实现,高声歌唱新政权。

胡风的长诗《时间开始了》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作。

但他们没有料到,进入新社会,必须要进行艰苦的、脱胎换骨的思想改造。

这一点与来自解放区的作家不同。

丁玲、艾青他们经历过延安整风,领教过思想改造的滋味,而胡风们一向以“唯我革命的姿态”指导别人,他们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革命和改造的对象。

第二类作家是一批数量众多的游离政治斗争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坚持独立的理想追求,不满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现状,所以对于历史的大变革抱有希望,但并不了解新政权对他们意味了什么?他们自知与新的时代要求有一定距离,但希望通过互相谅解达成一种新的契约关系。

这一类作家的这种态度最有代表性。

如老舍从美国回来参加建设,提出“不反美”的要求;巴金套用柏克曼《我是来学习的》。

第三类作家是指那些曾经在历史上间接或直接地与共产党、或左翼运动发生过冲突,或者在感情上对新政权是格格不入的。

他们希望能够忘掉过去的不愉快记忆,和新政权重新调整好关系。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女权主义与追求完美的性格——林道静与余永泽决裂的真正原因杨沫的《青春之歌》里,除了浓烈的革命政治色彩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林道静的爱情。

她拥有过三段情感,分别是与余永泽、卢嘉川和江华。

我本人最喜欢她与余永泽的爱情故事。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奇怪,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余永泽是一个自私自利、落后、胆小的反革命者,所以林道静与他的爱情是最令人不喜欢的。

但我却不那么认为,林道静与卢嘉川和江华的爱情中夹杂着浓重的政治色彩,带有崇高气息,是因为“产生于“十七年文学”的《青春之歌》受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影响,当时的文学环境,文学被看做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不认为可以把政治活动、社会参与跟文学写作加以区分。

”(1)因此显得不真实,相比林道静与余永泽的爱情,写的比较生动,有个人色彩,比较符合实际。

许多评论中都把林道静与余永泽分手的主要原因归结到他们政治理想的分歧这一层面,林道静追求共产党,追求社会主义,而余永泽追求个人主义,因为就连林道静自己也说:“但是有一件事情却使她明白了:这就是政治上的分歧、不是走一条道路的“伴侣”是没法生活在一起的。

光靠着“情感”来维系,幻想着和平共居互不相扰,这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2)。

但我不这样认为,政治上的分歧是导致他们分手的原因之一,但是不是主要的,这是林道静片面的理由,作者这样处理主要基于当时文学环境:“文学被看做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3)的影响下,因此,在“十七年文学”中,以“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始终是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所以,在谈及《青春之歌》的题材类型和作品主旨时,更多概括为表现共产党人在民族危机时刻承担起决定民族命运的“历史责任”,组织民众进行英勇斗争等。

但有关女性命运的主题因素,在作品中是被压抑、被淡化,主要当做阶级立场、阶级意识的矛盾和转变的因素来处理。

(4)所以,在政治环境掩盖下的林道静身上潜藏着许多我们值得探讨的原因:女权主义与追求完美的性格——林道静与余永泽决裂的真正原因。

《青春之歌》研究综述

《青春之歌》研究综述

《青春之歌》研究综述摘要:本篇研究综述对青春之歌的现状和影响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通过整理和分析大量文献资料,文章从多个角度阐述了青春之歌的研究现状、演唱特点、听众群体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并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引言:青春之歌是一种以年轻人的生活、情感和理想为主题的音乐形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青春之歌在表达年轻人内心世界、传承文化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系统地梳理和分析青春之歌的研究现状及影响,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1、青春之歌的概念和定义青春之歌是指以年轻人为主体,以生活、情感和理想为主要内容的音乐形式。

它通常由年轻人创作和演唱,反映了他们对于人生、社会和时代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2、青春之歌的影响和意义青春之歌在年轻人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不仅能够缓解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和焦虑,还能够给予他们在追求梦想和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的鼓励和支持。

此外,青春之歌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反映了不同时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文化心态。

3、青春之歌的演唱特点和技巧青春之歌的演唱特点主要包括口语化、情感化和个性化。

演唱者通常运用真挚的情感和个性化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此外,青春之歌的演唱技巧也十分重要,包括呼吸、发声、咬字和音色等方面的控制。

4、青春之歌的听众和受众青春之歌的主要听众群体是年轻人,他们通过欣赏和传唱青春之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此外,青春之歌的受众还包括广大音乐爱好者、学者和研究人员等。

5、青春之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青春之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它既体现了年轻人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现象。

同时,青春之歌还在推动音乐创新和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结论:本篇研究综述对青春之歌的现状和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青春之歌》读书笔记摘抄(通用9篇)

《青春之歌》读书笔记摘抄(通用9篇)

《青春之歌》读书笔记摘抄(通⽤9篇)《青春之歌》读书笔记摘抄(通⽤9篇) 品味完⼀本名著后,⼤家⼼中⼀定有不少感悟,写⼀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青春之歌》读书笔记摘抄(通⽤9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青春之歌》读书笔记摘抄1 很早就听说了这本书,⼀直没有找到机会来读它,说实话,这次也是带着⼀点任务的性质去读的,但是这次的偶然感动了我。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把它和两件事情联系在了⼀起,它们分别是当前最热播的电视剧《北京青年》和当前最敏感的政治问题钓鱼岛。

《北京青年》的重⾛青春,钓鱼岛问题反映的爱国都能和这本叫做《青春之歌》的⼩说联系起来。

主⼈公林道静,看似只是⼀个弱不禁风的⼩⼥⼦,我们根本想象不到她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

但是,她的青春却是充满着我们想象不到的那种激情,希望和⼒量。

那种青年特有的热情⼒量,那种为实现真理⽽不顾⼀切的勇⽓,那种为实现⽬标⽽不懈奋⽃精神,⽆不展现她特有的美感。

就是这种⼒量、勇⽓和不屈的精神,锻铸了⼀个使⼈景仰的“⼥战⼠”。

我们的⼥主⾓的⼈⽣⼜是波澜壮阔、历尽沧桑的,壮阔到让很多男⼦汉萌⽣再世为⼈的念头,沧桑到让世界都改变了颜⾊。

如果说她代表了中国⾰命时期的热⾎青年,书中的青年们,如同⼀个个动⼈的⾳符,在中国⼤地上谱出⼀曲动⼈、激昂的青春乐曲,在20世纪上半世纪青春躁动的中国,他们将⾃⼰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中华之崛起⽽读书,为新中国的未来⽽奋⽃。

他们为他们那可爱⼜可惜的青春画了⼀个完美的句点。

他们为他们⽆怨⽆悔的青春⽽坚定前⾏。

《青春之歌》以⾼亢激昂的旋律谱写了⼀曲青春的赞歌:以林道静为主要⼈物的⼀批进步青年,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命的热⾎沸腾,从反对封建统治到抗击⽇本帝国主义侵略,并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于⽆产阶级伟⼤⾰命之中。

⼥作家杨沫将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赋予青春以热度,并借助红⾊记忆和铿锵⽂字唤起新时代下青年学⽣⼼灵深处的强烈共鸣。

杨沫《青春之歌》ppt课件

杨沫《青春之歌》ppt课件
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杨沫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 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 《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 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散文集《自白——我
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
2
• “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1958)、 《芳菲之歌》(1980)、《英华之歌》成长过程
——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1、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出走到九·一八事变阶 段——林道静的成长起点,从个性解放开始。
性格主要特征是仇恨封建的旧家庭,仇恨黑 暗与罪恶的旧社会,同情底层社会,要求个性解 放,追寻自由,带着个人奋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情 绪和罗曼蒂克的幻想要改变现实,失败后便以死 抗争。
⊕被捕与监狱生活。林道静逐渐认识到了个人英雄 主义的幻想的错误,认识到生与死的真正含义, 得到新的改造。这一阶段与林道静成长相联系的 是卢嘉川,他是林道静革命的引路人、精神英雄。
9
• 3、从出狱到一二·九运动(小说结束),林道静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
战士。这一阶段江华替代了卢嘉川的位置,培养了林道静的革命性格。
青春之歌
杨沫
1
杨沫(1914年9月25日—1995年12月11日),原名杨成业, 笔名杨君默、杨默。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当代女作家。 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北京市 文联主席、《北京文学》主编等职务。其代表作是描写一个 知识女性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其中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林道静等一系列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小说于1958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并被改变为电影。
• 林成长——对封建家庭、封建伦理道德超越——对旧我超越—— 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从反抗封建家庭、要求个性解放到谋求民族 的解放和阶级的解放;从对劳动人民同情到为劳苦大众奋斗;从一 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青春之歌》一、对《青春之歌》的传统解读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祖籍湖南湘阴,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28年进入北平温泉女中学习,三年后因家庭破产和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

她经历了艰难的自立过程,从事过乡村教师、书店店员和家庭教师等职业,生活动荡不安。

1933年开始接近共产党人,七七事变后赴晋察冀边区投身革命,并开始文学活动。

出版中篇小说《苇塘纪事》,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等。

《青春之歌》从1950年起开始创作,1958年出版,是“十七年”文学的一个经典作品。

“十七年”文学(1949—1966)继承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传统,实质也就是将毛泽东1942年延安文艺讲话的文艺路线和规范推广到全中国,要求文学必须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与文学观念的支配下,“十七年”小说主要形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两大类小说。

1、通过林道静的人生道路,表明知识分子只有在中共领导下经历艰苦的思想改造,走大众解放的道路才会取得成功,实现个体的价值。

《青春之歌》以作家杨沫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展示了青年知识女性林道静进行思想改造,走上革命道路的全过程。

林道静原是一个青年学生,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独自一人离家出走。

幻想以个人奋斗的方式谋求出路,在一个小学任教,却被校长当做讨好上级的礼物而出卖,无路可走之际准备以死抗争,北大学生余永泽救起了她,两人由相爱到同居。

但在后来的家庭生活中,余永泽逐渐表现出他的自私和冷漠,林道静在精神上陷入苦闷彷徨的境地。

小说中林道静刚出场的时候,从装束到行为,都是一个五四式的青年女性形象。

她不切实际地浪漫而天真的想象,以个人主义的方式来反抗封建家庭为她安排的人生道路,这在五四时代就已经被证明是一条无法走通的道路。

对于这些追求个性解放,离家出走的“娜拉”们,鲁迅先生早就有深刻的认识,她们的出路只有两条:回来或者堕落。

杨沫的《青春之歌》解析

杨沫的《青春之歌》解析

杨沫的《青春之歌》解析(一)作者简介:青春三部曲: 《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

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三、几种叙事层次(一)最基本的层面是非常传统的才子佳人加英雄美人”的叙事;(二)比较接近写作者自身经验的是一个女性自我的个人生活叙事,或者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小布尔乔亚的叙事¡±;(三)一个从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女性叙事¡±中脱胎的革命女性故事;(四)一个常态的人性叙事;(五)作者最终试图要达到的,是所谓的¡°革命叙事¡±,是在小说问世的年代惟一具有合法性的叙事规则,是过去读者解读这部小说的惟一角度⏹与其“革命文本”最接近的叙事原型是是其“小布尔乔亚的叙事”。

⏹究其实,林道静实际不过是一个略显狂热的“小资产阶级”女性,正像杨沫所说的,“是一个充满小资产阶级感情的知识分子”(杨沫:《青春之歌²再版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版。

)如果这里的“阶级定性”不具有什么政治动机和偏见的话,我愿意借用这种说法——用现今时髦的省略用语,可以简称为“小资”。

如果我们剥去她身上的革命油彩,就会发现她不过是一个天生的“不安分”的女性而已。

作者杨沫刻意在她的“出身”上作文章,两种身份,政治上的优越感和小资的虚荣心。

从林道静的生活经历看,是一个十足的“小资”故事,“革命”只是一层附着其上的薄薄的油彩。

——她不喜继母给他安排的嫁给权贵胡局长的出路,而是有一个事先形成的按照表兄张文清自由恋爱的生活而制定好的模式,所以她就“出走”北戴河找表兄去了;——当在北戴河意外地寻表兄不遇,险遭小人暗算时,她又失望之极,欲投海自杀,就在这时遇到了“新青年”余永泽。

《文学理论》第十讲:文学接受

《文学理论》第十讲:文学接受

二、文学接受的作用
• 1、读者的阅读、理解和鉴赏活动,不仅会 尽力理解或还原作家赋予作品的意义,还可 以赋予文学作品新的创造和发现。
• 2、读者的阅读欣赏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作 者的文学创作和生产。
• 3、文学接受是读者进行文学欣赏、理解, 满足自身审美需要的过程,对读者的审美情 趣培养、人格塑造、人生引导起着重要作用。
• 这一 句开场白,让莫言、陈忠实等中国 当代作家在小说中争相模仿:
• 1984年, 当莫言在王府井看到盗版《百年孤独》 的时候,他说: “像 被雷电击中一样,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 ”
• 莫言的《红高粱》 中写道: “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 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 。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 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 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 头。”
姚斯: 《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
(二) 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
“缀文者”即作者, 他们根据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用 文辞写成作品;
“观文者”即读者, 他们根据作品的语言文字走进作 品的情感世界。
“缀文”与“观文”就是读者和作者的关系。
(二) 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 文学接受理论将文学研究 的 重 心 由 传统文论的世界 (社 会) 、 浪漫主义文论的作者 、 形 式主义文论的语 言形式转 移到读者接受中来, 为 文学理论的研究开辟 了 新方向 。
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 艺 术作品绝非是 一 个独立 自 主 的 客体, 而 是相互联 系 的, 艺 术活动 的 中 心 不再是文本 、 作者和世界, 而 是?

修改后, 并没有使林道静这个小资产阶信服 。 作者为了完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卢嘉川:
外貌:林道静心里微微一动。那高高的挺秀的身材,那聪明
英俊的人眼睛,那浓密的黑发,和那和善的端正的面子。
交往:“怎么?你还不放煤球?劈柴就要过劲啦。”卢嘉川
含笑站在炉子边,拿起簸箕就把煤球添到炉口里。接着小小的炉 子冒起了浓浓黑烟。
升华: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觉得有勇气,有力量。
江华:
二十世纪初,杨沫的父亲、一个思想 开明的清末举人从湖南来到北京,考 入京师大学堂。毕业后,他留京办起 了私立大学。然而,却以办学为名, 募集捐款。 杨沫的母亲也是湖南人,懂得诗词歌 赋。家庭发迹以后,她得不到幸福, 整日吵闹。杨沫就在这样一个物质上 颇为富有,精神上非常空虚的书香人 家度过童年。
个人出路的启蒙
卢嘉川对道静说起来,“小林,这么说 吧,一个木字是独木,两个木既成了你 那个林,三个木变成巨大的森林时,那 么,狂风再也吹不倒它们。你一个人孤 身奋斗,当然只会碰钉子。可是当你投 身到集体的斗争中,当你把个人的命运 和广大群众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的时候, 那么,你,你既再也不是小树,而是那 巨大的森林啦。”
《青春之歌》的女性话语
林道静的女性观 《青春之歌》的潜文本——寻找主题 爱情与政治的双重书写
林道静的女性观:邓肯的隐喻
独立 追求个性
寻找主题:男性魅力的寻找
余永泽 【朦胧的爱情】
卢嘉川
【理性的爱情】
江华
【现实的爱情】
余泳泽:多情的骑士、有才学的青年
初见:他留着短分头,穿着黄色卡其布学生制服,眼睛虽然
1.从取材上来说,《青春之歌》带有自传的 性质。 2.从文体上来说,《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 的成长小说。现代小说理论将以启蒙时代的 歌德为代表的“成长小说”视为现代小说的 开端。 成长小说: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发 展—“成长”成为小说的主要线索,这里的 “成长”与进步同义,是一个带有鲜明的目 的论色彩的现代性概念,“成长”不是生理 学意义上的长大,而是在线性历史中,从某 个设定历史点向某个理性方向的发展。

《青春之歌》诗朗诵【4篇】

《青春之歌》诗朗诵【4篇】

《青春之歌》诗朗诵【4篇】主持词要注意活动对象,针对活动对象写相应的主持词。

时代不断在进步,越来越多的活动集会都要用到主持人,现在你是否对主持词一筹莫展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青春之歌》诗朗诵》,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青春之歌朗诵稿篇一毕业歌相识的那天青涩时时浮现离别的今天自信满满展露充斥着这青春流年有过欢笑有过泪流当你拎起沉重的行李当你带走满园的回忆微笑扬起你的嘴角当泪水滑过你的脸颊你离开朝夕的宿舍当你留下不舍的脚印泪水滑过你的脸颊微笑扬起你的嘴角还记得么夕阳下操场上奔跑的青春背影还记得么清晨里小道上悦耳的啷啷诵读还记得么此刻曾经的曾经将来回忆的回忆青春之歌诗歌朗诵稿篇二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动听高亢嘹亮的歌歌声中记载着曾经的激情豪迈澎湃青春是一列永不回头的火车她载着我们一路前进却不能后退青春是一个美梦少男少女心中最恬美的梦青春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欢快的流淌着却不知疲倦青春是一道彩虹用七色的调色板描绘出人世最美的一瞬间青春是一朵盛开的鲜花用最热烈的颜色演绎着热血青春的风华正茂青春是天上的一颗流星美丽的一瞬却永恒一万年青春是一本日记翻过那一页页的记载那曾经闪动着青春的乐符却不勘岁月的磨炼发黄的页面消失了鲜活的颜色珍惜青春吧朋友们等你要惋留她时她却不留痕迹地悄然离去来的轰轰烈烈走的毅然绝然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一回青春之歌朗诵稿篇三以为世界可以一直那么简单每天清晨一个灿烂微笑每晚入睡前轻道一声晚安美好,清晰而,时光总是匆匆自他失忆任白雪皑皑青山依在你如侯鸟般远徙你说,他不再是你的春天他再无百花盛开再无枝繁叶茂你说,他萧瑟如秋蓝冷的雨在梧桐叶尖淅淅沥沥一场胜一场的寒凉你要飞往遥远的南国因为那儿有比他躯体多零点一摄氏度的温暖他看见路人匆匆他们擦身而过,为了虚伪的取暖而寒暄没人知道他的宇宙剩下什么只有他自己明了或悲或喜,孤独或彷徨只为也必须为验证爱的咒语夜空下仰望遥遥相隔的两颗星曾几何时它们也曾擦出炽热的火花也有那一刹玫瑰血般的永恒原来青春不悲不美非忧即伤红宝石项链还紧握在手里却人去楼空原来一切早已注定美丽与苦痛都不再回头青春之歌朗诵稿篇四青春过后还有歌吗还有诗吗还有这样纯真的友谊还有你吗?原来爱是这么简单想不爱都难眼睛不知往哪个方向看手脚也不听使唤张开嘴竟吐不出一个字心儿在不停的颤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啊我心爱的人儿在我面前你是去了哪里啊我该去哪里寻找我青春的热情为你燃烧却要为你孤独终老你这狠心的人儿啊竟从不知晓教我怎能不悲伤教我怎能不烦恼难道你早已忘记我们前世的诺言我是为了你呵才来到这世间你又怎能避而不见春天来临的时候我把忧郁扎成花朵渴望你深情的眸子一如渴望春雨的飘落我就这样遇到了你我无法呼吸我不能言语我紧张的发抖我感动的流泪我不敢正视我怕一眨眼你会消失我像是在梦里我怕梦醒后你就会离去我想要抱紧你把你嵌入我身体我想要亲吻你把你融进我心里甚至这样我都不满足我要生生世世与你共度你别用这样的眼神看我我是冰也会被你融化的你别用这样的眼神看我我是火也会被你烫伤的我不能说这是你的错却是因为你我一错再错原谅我不能在你走之后依然好好的过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4篇《《青春之歌》诗朗诵》,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红色经典朗诵篇目

红色经典朗诵篇目

1、《盛世中国》朱海2、《有的人》臧克家3、《可爱的中国》方志敏4、《沁园春·长沙》毛泽东5、《红岩》节选罗广斌杨益言6、《青春之歌》节选杨沫7、《我爱这土地》艾青8、《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9、《向太阳》艾青10、《一句话》闻一多11、《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12、《祈祷》闻一多13、《太阳礼赞》郭沫若14、《礁石》艾青1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节选)李大钊16、《呐喊》鲁迅17、《静夜》郭沫若18、《屈原》(节选)郭沫若19、《爱尔克的灯光》(节选)巴金20、《危难时刻》何叔衡21、《别了,哥哥》殷夫22、《为无辜工人的辩护》施洋23、《梅岭三章》陈毅24、《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光未然25、《黑牢诗篇·禁锢的世界》蔡梦慰26、《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节选)叶圣陶27、《满江红·闽子山戚继光祠题壁用岳武穆韵》郁达夫28、《歌声》老舍29、《囚绿记》陆蠡30、《为祖国而歌》陈辉31、《嘉陵江上》端木蕻良3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33、《海燕》郑振铎34、《赞美》穆旦35、《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巴金36、《社稷坛抒情》秦牧37、《伟大与渺小》臧克家3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39、《黄河颂》光未然40、《望星空》温家宝41、《可爱的祖国》方志敏42、《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43、《西江月·景冈山》毛泽东44、《赤潮曲》瞿秋白45、《茶花赋》杨朔46、《我的自白书》陈然47、《庶民的胜利》李大钊48、《我歌唱延安》何其芳49、《囚歌》叶挺50、《沁园春·雪》毛泽东。

杨沫《青春之歌(节选)林道静像在做噩梦》阅读训练及答案

杨沫《青春之歌(节选)林道静像在做噩梦》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青春之歌(节选)杨沫林道静像在做噩梦。

上车后还没容她想,就有一大块黑布把她的两眼捆得严严的。

世界突然变得漆黑而可怕,她的心像掉在无底的深渊中停止了跳动。

“匪徒们绑架青年”她听说过,国民党常用这种阴毒的手段捕走青年。

有许多人就这样一去不返。

“死吧——牺牲的时候到了!”下了车,她想着,被推进一个门里。

潮湿、阴暗、拥挤、发着霉气的臭味,使她立刻明白这是到了牢房。

许多女犯人包围着她。

“这屋里都是什么案?”林道静问。

一个镶着金牙的胖女人,扳着指头道:“花案、赌案、烟案、抢案,外带上拐带呀,私逃呀,白面瘾客呀!”林道静把拥塞着的女人一个个看了一下,觉得眼熟。

忽然,父亲的姨太太,母亲凶狠的脸,淫荡的小调,噼啪的麻将牌响……许多忘了的情景和人物,此刻全在她脑际清晰地浮动起来了,她厌恶地吐了口唾沫,不愿再想这些。

第二天下午,她被担保释放。

林道静雇车赶回公寓,关上门,正想查查丢了什么东西,一个西服革履的瘦长男出现了。

“林小姐,受惊了!我特来慰问。

”胡梦安摘下精致的灰色呢帽,露着笑脸向道静点头鞠躬。

道静盯住那精瘦的闪动着白眼珠的黄脸,暗自想道:“他不是那个曾经买通母亲,要讨我的胡局长吗?”“林小姐不必害怕。

时光真快,我们不见已经两年多了。

”胡梦安柔声说着,“你一走,林伯母急坏了:我也急……林小姐,你晓得吗?我是如何地敬慕着你……”他眯缝着眼睛,露着惋惜的神色:“令堂大人已经去世了,令尊去了南方;至于小风小弟,我本想留下,跟着我在北平读书,后来他愿意跟着父亲,所以也去了南方一他们大概都在南京。

”道静突地打了一个冷战,想:“他怎么会知道这些?”但她仍旧从牙齿缝里向外迸着字句:“你找我有什么事就照直说吧!那个家庭与我毫不相干!”胡梦安不动声色,拿起了纸烟;“宪兵三团晚得你参加了共产党的活动,因此逮捕了你。

林小姐,你跑出家庭闯来闯去,闯到共产党的怀抱里。

真想不到!真想不到!”他连声慨叹着,“林小姐,你放心好了。

杨沫《青春之歌》ppt课件

杨沫《青春之歌》ppt课件
8
2、从除夕茶话会到林道静第二次被捕,是林道静成长中具
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小说的主干,叙述林道静成长道 路上的转折、发展。
⊕除夕茶话会,认识了一批革命的青年,发现了世 界上与余永泽不同的另一种人,开始感到自己命 运的不幸,以朴素的感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 想。
⊕卢嘉川被捕,与余永泽决裂。“政治上的分歧, 不能是走一条道路的伴侣”,表明了林道静革命 成长的重大转折→中国革命知识分子与自身弱点的 决裂,摆脱了个人的狭小天地,把个人的反抗同 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
11
三、林道静成长中与三个男,是处于被爱、被改造的位置,其成长
过程是在被三个男性的拯救、唤醒、肯定中完成的。

余永泽——骑士英雄兼诗人,拯救了林道静的肉体生命,唤醒了林道静
生命中爱与美的意识→人性、人道主义;

卢嘉川——革命知识分子,精神英雄,是林道静革命的启蒙者,阶级意
林道静是一个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 共产主义战士的艺术典型,是一个“成长中的英 雄人物”形象。作品描写了她向无产阶级革命战 士转变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第一次是与封建家庭 决裂,以求得个人解放;第二次是为争取民族解 放,与小家庭决裂;第三次是为整个无产阶级的 解放,与“旧我”决裂。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 说明了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 运结合在一起,才会有真正的前途。
⊕被捕与监狱生活。林道静逐渐认识到了个人英雄 主义的幻想的错误,认识到生与死的真正含义, 得到新的改造。这一阶段与林道静成长相联系的 是卢嘉川,他是林道静革命的引路人、精神英雄。
9
• 3、从出狱到一二·九运动(小说结束),林道静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
战士。这一阶段江华替代了卢嘉川的位置,培养了林道静的革命性格。

小说《青春之歌》ppt课件

小说《青春之歌》ppt课件

文学价值
丰富的人物塑造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 值。
独特的叙事风格
作者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使小说具有较高的审 美价值。
深刻的社会批判
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反映了当时中 国社会的诸多问题。
社会影响
文化符号
01
小说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被广泛接受和传播

社会舆论的引导
小说背景及人物介绍
背景
小说以北京为背景,描写了当代都市青年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
人物介绍
主人公林道静,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拥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和事业,但却 在感情上历经坎坷;男主角余小柱,一个自信、有追求的职场精英,与林道 静发生了一段波折的爱情故事。
小说概述
故事情节
林道静与余小柱相遇后,共同经历了许多职场、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两人的感 情也不断深化。最终,林道静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余小柱的帮助,实现了自己的梦 想和追求。
林道静的恋人,性格软弱,缺乏 理想,只顾眼前利益,平庸无能 。
王晓燕
林道静的好友,性格活泼、开朗 ,具有鲜明的革命立场和坚定的 信仰。
主题思想
通过描写林道静的个人成长和情感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对 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剥夺,以及革命对于个人解放的意义。
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呼唤着青年一代要勇敢地追 求个人自由和幸福,投身于革命事业。
勤奋学习
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断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我,启示当代青年 要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04
结论与讨论
结论
01
《青春之歌》是一部反映大学生活和青春情感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林道静成 长经历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杨沫与《青春之歌》
现存杨沫最早的照片(19岁)
杨沫(1914——1995),原 籍湖南省湘阴县,出生于北平一 个大学校长兼大地主的家庭里。 30年代参加革命,40年代开始文 学创作。建国后曾出版中篇小说 《苇塘纪事》,长篇小说《青春 之歌》、《东方欲晓》、《芳菲 之歌》、《英华之歌》,短篇小 说集《红红的山丹花》、《杨沫 小说选》等。
(一)风风雨雨《青春之歌》
1、出版历经波折。 2、初版反响热烈。 3、修改版的推出。 4、文革中遭受厄运。 5、文革后重获新生。
(二)《青春之歌》的主题。
《青春之歌》以小资产阶级知了识分子林道静的成长历程为线索, 形象地展现30年代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勾勒出了形形色 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揭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有将个人前 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 和出路这一革命的思想主题 。
—— 舒芜
《青春之歌》说明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有跟着共 产党走,彻底地进行自我改造,才能有出路。
——马铁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读者,你认为《青春之歌》的主题是什么?
1、揭示了女性对爱情所抱的浪漫幻想及自由意志。 2、表现了女性的英雄主义情结。 3、揭示了女性自我意识从觉醒再到丧失的过程。 4、揭示了知识青年认识革命、参加革命的多种可能性。 5、表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诉求。
(三)林道静形象分析。
林道静是一个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艺 术典型。
苦闷彷徨阶段。该阶段林道静为求得个人解放,与封建家庭 决裂。
追求探索阶段。该阶段林道静为争取民族解放,与小家庭
决裂。
革命启蒙
锻炼成长阶段。该阶段林道静为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与旧 我决裂。
《青春之歌》在十七年受关注的原因。
主题的独特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题材)
海边漫步
主题的革命性(强调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必要性)
在文艺作品必须以工农兵为主角的潮流之中,这部以女性知识分 子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清新秀气,鹤立鸡群,与众不同,获得了 各方面的好评。
——马波
民族的、阶级的斗争与劳动生产成为了作品中压倒一切的主题, 工农兵群众在作品中如在社会中一样取得了真正主人公的地位。知 识分子一般地是作为整个人民解放事业中各方面的工作干部、作为 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脑力劳动者被描写着。知识分子离开人民的 斗争,沉溺于自己小圈子内的生活及个人情感的世界,这样的主题 就显得渺小与没有意义了。
——周扬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在理论上,就是说,在口 头上,是容易接受马列主义。但在实际上,他们是自然而 然地把马列主义变成适合于个人主义的东西。所以,一个 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参加革命营垒多年,满口马 列主义,而实际上还是一个个人主义者,这在中国是很常 见的。这也是思想改造问题为什么具有那样的迫切性的缘 故。
1、小说形象地展现了30年代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 2、小说形象地勾勒出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不支持革命的——余永泽、白莉萍 叛变革命的——戴愉 倾向于革命的——林道静、王晓燕 坚定的革命者——卢嘉川。
3、小说揭示了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 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 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 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 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这一革命的思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