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植物和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二下年级《品德与生活》
动物、植物和我们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2.唤起学生关爱动植物的意识。
3.激发学生保护动植物的内在行为动机。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动植物,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写写观察记录。
2. 收集一些儿时的照片和旧物。
3. 课件。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是这门课程的核心。
因此,在目标的设定和课前准备上立足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
)
三.教学过程
(一)引出生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朋友。
(出示大象)大象博士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
请看——(出示谜语),猜对了,就送给你。
(预先做好头饰)
2.一猜动物谜语。
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出示图片,(只出示动物的头、脚等一部分青蛙、熊猫、燕子、公鸡)
3. 二猜植物谜语(仙人球、柳树)。
碧玉妆成一树高,四季它常绿,
万条垂下绿丝绦。
总是不开花。
不知细叶谁裁出,身子圆鼓鼓,
二月春风似剪刀。
满身刺来扎。
(学生猜对后在讲台前排队领奖,并让学生归类)
小朋友们,你们给自己排成两队,怎么排呀?(板书:动物、植物)
(兴趣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倾向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会产生。
通过“认识大象博士、猜谜语得礼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教学话题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生成,为教学的成功展开埋下铺垫。
)
(二)认识生命
1.动物、植物时时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他们就像是我们的好朋友,而且有许多许多。
你能把自己课前认识的动植物介绍给大家吗?
师随机出示课文表格:
师:是呀,动物朋友是那么充满生机。
你听,大象博士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根据书本P38的话播放录音:大象有生命,小鸟有生命,小蚂蚁也有生命。
你看,小象和妈妈在河边嬉戏;母鸡带着孩子在草丛里觅食;燕子根据气候的变化南来北往;小蚂蚁忙忙碌碌……这就是动物的生命现象。
)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资源是多样的,不能局限于教材。
我们应以教材为出发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使教学实有成效。
)2.我们人类就更加生机勃勃了。
你是有生命的,我也是有生命的,(板书:我们)老师想问问,我们的生命体现在哪里呢?
学生自由说,(会呼吸、会长大、会吃饭、会动……)分享自己儿时的旧物。
(投影出示)
咱们说了很多的“会”,还带来了自己儿时的照片和旧物,都说明我们是有生命现象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品德教学赖以发展的源泉,回归儿童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摸摸自己的心跳,把把自己的脉搏,大口大口地呼吸……都是学生触手可以感知的。
更有那儿时的照片和旧物,把他们带回到了无忧无虑、愉快幸福的童年,感受自己的成长过程,进一步为本课的情感体验奠定了基础。
磨课过程中,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照片出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也有些老师觉得这是让学生感受自己的生命的有效方法。
我斟酌再三,觉得选用这步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体验生命”,为“激发学生保护动植物的内在行为动机”奠定基础。
)
3.可是植物不会跑来跑去,它们的生命现象体现在哪里呢?
生交流,完成课文中表格。
师小结:大象博士也是这么说的:大树有生命,小草有生命。
春天吐出嫩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冬天落叶飘零,周而复始这就是生命现象。
动物、植物和我们一样,是充满生命的,它们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从生活中的动物入手引出生命,认识生命,认识人类自己,认识不会说话的植物,从而了解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
)
(三)感受生命
1.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动物、植物的世界是那么的富有生机,充满活力,是那么的精彩纷呈。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动植物那充满生机的一面(视频播放:花儿开、蜗牛爬、虎捕食、鱼儿游、人类与动物和谐的画面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
2.假如,有一天,我们在家里看不到它,在公园里也找不到它,这个世界没有了动物、植物,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生交流。
(看不到五颜六色的鲜花,闻不到花香,氧气会越来越少,大地上只有人类没有动植物,人们缺少食物……)
3.很多时候,人类为了自己的发展,不能好好地对待跟我们一样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你们看(出示人类破坏环境的对比图,动植物死亡,万物萧条的对比图。
面临灭绝的几种动物,在图上显示文字。
)
师简介:有很多人在砍伐大树、有很多人在污染环境,于是,动物、植物就不能很好地活下去。
地球上一共有16306种动物和植物面临灭绝的危机,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种动物和植物从地球上消失。
我们认识的大熊猫,在地球上只有1000多只了。
白鱀豚,我在长江里生活了2500万年,但就在这最近的几十年里,人们找不到它的踪迹了。
这个叫黑长臂猿,生活在海南,现在全世界加起来也才只有20只。
这叫巴厘虎,据报导,最后一只巴厘虎是在1937年被猎杀的,现在已经灭绝了。
师: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大熊猫、白鱀豚,或是黑长臂猿、青蛙,或许就是被踩的小草、被砍的大树,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说)。
(预设:我可以捉很多很多害虫呢,别吃我!我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友好相处啊!我怕疼啊,别踩我!我还小啊,别把衣服晒在我身上!)
(先抑后扬,让学生感受了动植物的可爱之处以及与人类的和谐后,突然对比被破坏后的萧条,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巨大的落差,在心灵上受到触动、震撼,从而激发起学生保护动植物的内在行为动机,为“保护生命”提供了情感基础。
)(四)保护生命
1.师:希望小朋友都来保护动物,爱护植物。
有一个小朋友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他的爸爸不是这样做的。
于是,这个小朋友就写了一首诗送给爸爸,请打开书本P39,读一读《爸爸,我恨死你的猎枪》。
你们说,这个小朋友想告诉爸爸什么呀?生交流。
(教材中的这个小朋友无疑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怎样对待一些迫害生命的现象,读了这首诗歌,学生会豁然开朗。
)
2.(播放背景音乐《丹顶鹤的故事》)师深情述说:其实,像这个小朋友一样保护动物、爱护植物的人也有许多,大象博士带给我们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大姐姐,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划进了沼泽地里,就再也没有上来。
这就是《丹顶鹤的故事》,大家一起听听。
3. 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你最想为动植物做些什么呢?
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留心观察这样的人或事,可以是发生在你身边时你
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报纸电视上看到的。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感受了动植物的生命,再让学生说说如何保护动植物,把生活中的故事带入课堂,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最后回归生活,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体现在生活中。
这样,他们才能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
)
(五)布置下节课任务
1.你们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动、植物?
2.下节课,我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喜欢的动物、植物的资料拿到课上交流。
书本P40、41告诉小朋友,回去之后怎么找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书中的几种方式)。
(引导学生从喜爱动植物到了解动植物,用各种方法查找自己喜爱的动植物的资料,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埋下伏笔。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品德与生活课学习过程的实质──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领悟、表达的过程,也是儿童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
生活是教材,活动是生命!)
3.课堂小结:原来,要想了解喜欢的动植物,有那么多资源可以利用,如果你想了解大自然更多的奥妙,那就多读读书,多看看报,或上上网,这样,你的知识将会越来越丰富。
(本设计的主线:引出生命——认识生命——感受生命——保护生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板书设计:
植物
动物
四.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指出: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利用校
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准备录音、投影、课件等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手段和课程
资源的利用要为教学服务,但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因此本课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注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凝固的文本深化成活化的灵魂。
五.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现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品德课要回归生活,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地按照教材来教学,而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情况和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收集和整理教学素材。
动物、植物和我们,这一部分内容,教材里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画面,但是要让学生从中理解动植物的生命现象却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让静态的教材变为动态的教材,让教材也像生命一样活起来,与生活中的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这是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深入思考的问题。
2.展开自主活动,体现自主参与。
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锻炼表达能力,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展示同学们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要服务于学生,顺水推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本课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 教学思路清晰,主线明晰。
引出生命——认识生命——感受生命——保护生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目标,以明确的目标贯穿全程,平等地与孩子们进行对话沟通、意见交换、经验分享,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引领他们向课程目标的方向发展、成长。
3. 教学方法灵活。
课中始终以学生喜爱的动物形象——大象伯伯牵引学生的学习过程,以“猜谜语送礼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学生亲自参与,以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美、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4. 课前准备活动,开阔视野,丰富道德感知。
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孩子们可以在课前准备活动中,对这次活动主题进行相应的资料搜集、课前体验、准备素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么做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课前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去体会、去感受,为课堂上的学习提供前提基础。
通过本次的设计和实践,使我认识到:要成功地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真是不容易,教学本课时要很好地把握“感受生命”这一重点,掌握好时间的安排。
新课程下的品德课堂呼唤有效活动,教师应善于经营活动,用活动不断丰富和推进课堂教学。
孩子们只有在活动中真心参与,在生活中体验、感悟,才能在心灵深处受到情感和智慧的启迪。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