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创作过程
文学的创作过程[1]
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即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理论上三者有先后次序,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错的。
(一)艺术积累(材料储备)阶段艺术积累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生活素材的实践活动。
陆文夫说:‚不写小说的人观察生活,较多的着眼于事,人是作为事的参与者而存在的。
小说作者较多的着眼于人,事是作为人的一种连续性表现而存在的。
‛艺术积累应该把‚人‛当作第一目标。
作家进行艺术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与体验。
1.观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对象。
⑴观察要有广度。
⑵观察要有深度。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记忆:把观察得来的信息、素材储存在头脑中。
⑴艺术积累中的记忆,是经过作家筛选的印象。
⑵记忆在艺术积累中,起酝酿、孕育、发酵的重要作用。
⑶艺术积累中的记忆,不仅是外部材料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主体自身在观察中获得的情绪心境的聚积。
《契诃夫手记》3.感受:作家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承受外物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感觉的过程。
多愁善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创作素质。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故为文。
”作家在感受生活时获得的艺术感觉,是进入创作的极有艺术价值的素材。
艺术感觉和一般感觉的区别:一般感觉是人的感官对刺激自己的外在事物某个属性的直接反应,其内容只求与外物的客观属性相一致。
艺术感觉则是调动了感受主体关于对象的全部经验与情绪,以一个完整的人,倾之整个身心的感觉,故带有主观性、情绪性、独创性,其表现形式常常是反常的变形的。
4.体验:作家设身处地、身体力行地经受和体味自己的表现对象。
作家对生活进行观察、记忆、感受和体验之后,原始的生活材料则变成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基本素材。
文学创造(创作论)
第二编文学创造(创作论)第六章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生(主要是艺术发现、创作动机)、构思和物化(传达)。
本章旨在研究作家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创作、为什么创作和如何创作的问题。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储备或叫素材积累。
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步。
(一)文学创造的材料是作家意识到的社会生活。
材料的积累是把生活心灵化的过程。
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材料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材料不同,直接地讲,是一种精神材料,是摄入到作家头脑中的社会生活,是存在于作家记忆中的表象,具体而言,是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中有意或无意获得的一切丰富、生动然而相对芫杂、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作家把社会生活心灵生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外在刺激作为一种信息被大脑吸收并储存的过程,其中记忆机制起关键作用:刺激感觉感觉缓冲器(大脑某个部位)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二)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1、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古人认为文学创造要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是来自于作家对生活的体验。
从司马迁的“发烧之所以作”(《自序》)到韩愈的“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荆谭唱和诗序》再到欧阳修的“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薛简肃公文集序》),都从一个侧面涉及到生活材料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
王夫之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姜斋诗话》)刘熙载谈到“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
”(《艺概·诗概》)王国维也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人间词话》)都主张作家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巴尔扎克说“作家应该熟悉一切现象,一切感情。
”(《〈驴皮记〉初版序言》)雨果说:“诗人的两只眼睛,其一注视人类,其一注视大自然。
”(《〈光与影集〉序》)果戈理说“只有被我从现实中提取,并且熟悉的一些东西,才是我写出来的好的东西。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表现形式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表现形式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思想和生活,具有丰富多样的创作与表现形式。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多种表现形式,以及它们如何传递作者的意图和触动读者的感受。
一、创作过程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
创作者往往会从生活、经历、想象等多个方面获取灵感,然后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创作者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灵感的获取:创作者通常会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经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或者是从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方面获取灵感。
2. 主题的选择:在创作之初,创作者需要明确作品要表达的主题,这将成为作品的核心观点和表现内容。
3. 结构与情节设计:创作者需要构思作品的整体结构,包括起承转合、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以保证作品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4. 文字运用和修饰:创作者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修饰语言,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得更多的思考和感受。
二、表现形式文学作品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现作者的意图和触动读者的情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1. 散文:散文是最接近日常语言的文学形式,它以故事、议论、描写等形式表现生活和情感。
散文的写作风格和结构相对自由,允许创作者个性的流露。
2. 诗歌: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节奏和形象语言,表达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它通常注重押韵和韵律的运用,以及通过意象和符号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3. 小说:小说是最为广泛的一种文学形式,以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为主,通过情节、对话和描写来展示人性、社会问题等。
小说的长度和结构相对较长,给予创作者更多的表现空间。
4. 戏剧:戏剧是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示故事和人物的文学形式。
它依靠对话和舞台指示来展现情节和与人物之间的冲突,通过演员的表演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5. 传记:传记以真实的人物事迹为基础,通过叙述和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生平、成就和思想。
传记往往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来呈现一个完整的形象。
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
3、临近动机: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更加贴近文学创作本身的动机,主 要指作家对自己艺术才能的良好感觉和充分自 信; 二是指临近创作状态的动机,主要表现为 语感动机,即作家不但对民族的语言有着深切 的理解和感觉,而且能将之用语言表达。
二、艺术构思
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
艺术构思的一般步骤
(实际的文学创作过程,三个步 骤紧密相连,不一定有先后次序)
英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和鲍桑葵
提出了事物的第三性质,即人们在知觉事 物中所产生的情感和带情感的幻象。 ※ 实际上,事物的第三种性质就是事物的表 现性质。如在久视败墙之后所看到的山水、人 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欣喜之情。
罗丹:“一个伟大的画家不仅在动物身上 看见宇宙灵魂的反映,而且在树木荆丛源野、 山丘中也看见。一般人看来不过是树木和土地, 在伟大的风景画家眼中,却像是硕大动物的形 相。柯罗在树顶上、草地上、水面上看见的是 善良;米莱在这些地方所见的都是苦痛和命运 的安排。”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 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艺术家所见 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因为艺 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之下体会内在真 实。” 克罗齐:“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由于他 见得到旁人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 到的东西。”
文字使用拙劣
用事用典过多
真实情感淹没
“不隔‛
文字运用恰好 直接体会内涵
‚直寻‛方式作诗
文学创作的语言运用问题(关于语言表达
能力的问题)
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 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丰富的表现力。 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又要有独创性。 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应该富于情趣。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艺术知觉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1)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过程。 (2)注意词语理智是作家有意识地理性的认知和思维。情感分为情 绪和感情,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 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 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 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和规范力量。 (五)意识与无意识。
二、构思的方式。 (一)综合。综合与拼凑不同。它具有定向性、选 择性、新颖鲜明的整体性。 (二)突出和简化。 突出有两种方式(1)浓涂重抹(2)淡化背景。
艺术构思的五种主要心理机制
(一)回忆与沉思 1、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常用的回忆方式有(1)直接回收法。即把那些对自己 刺激最强的信息直接与中心意念挂上钩。(2)挨次扫 描法 2、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 沉思索。
(二)想象与联想。 想象的三种形式 (1)再现想象。这种想象是是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再现 。 (2)比拟想象。这种想象是将某种理论的东西形象化。 (3)虚构想象。这种想象是凭空将此物想象为彼物,将 无物想象为有物。 联想的三条规律 (1)接近联想。它是由时间、空间上的接近而将两种以 上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2)类似联想。它是将两种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 联系起来。 (3)对比联想。它是将两种以上相关的事物或现象联系 起来。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 态话语系统的生产活动。其过程可以 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储备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有无意获取、有意 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二、艺术发现。 寻找到一个突破口。其特点是: (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 的凝结,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3)艺术发现要有机缘。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与创作过程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与创作过程文学作品是艺术的产物,它通过文字、语言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感知。
艺术是创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官体验和观察,通过创造性的表述方式将内心所感所想展现给读者的过程。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包括创意的产生、构思、写作和修改。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与创作过程。
一、艺术与文学作品的关系艺术与文学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艺术是文学作品呈现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文学作品,艺术得以完美呈现。
文学作品是艺术的表达方式,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创作者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独特而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
艺术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创作者能够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描绘场景背景,以及展示丰富多变的情感世界。
艺术使文学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文学作品中,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艺术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语言展现。
创作者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
其次,艺术在文学作品中通过结构的安排体现。
艺术的安排使得作品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和层次感。
例如,在小说中,创作者通过合理的时间、空间结构来展示故事的发展,使得作品更加吸引人。
在诗歌中,通过押韵、格律等手法,创作者能够将复杂的思想感情压缩成简练的诗句。
再次,艺术在文学作品中通过修辞手法展现。
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对语言的装饰和运用,使得作品更具魅力。
例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作品更富有张力和韵味。
三、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过程,创作者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和努力才能完成一篇作品。
首先,创意的产生是文学作品创作的起点。
创作者通常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或是从生活中的观察得到一些灵感,作为文学作品创作的原动力。
其次,构思是文学作品创作的关键过程。
文学概论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王夫之:“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
(《姜斋诗话》)
童庆炳:“艺术直觉是一种不经过逻辑的分析与 推理而直觉地感受到对象的内在意义的能力。一 方面,它保持了感性认识的特点,永远保持着具 体的、生动的事物,一时一刻也不离开感性的特 征;另一方面它又超越感性的动能,在一瞬间直 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文学创作 与文学评论》,102页)
④ 材料获取的四种途径:
A. 根据精神的集中程度分为:有意获取和无 意获取
B. 根据获取渠道分为: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2. 艺术发现
① 定义:作家在积累一定材料的基础上,依 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 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 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127页3句)
例证:周作人《吃茶》——自由知识分子
b) 从时间上说,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 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c) 从结果上说,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 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答案。
④ 感情与理智
A. 感情
a. 内涵:主体心理对外在事物的情绪反应和情 感态度。
b. 作用:感情是文学创作的动力,没有感情就 没有文学。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例证:孔乙己“站着穿长衫的唯一一个 人”。
祥林嫂只有眼睛还表现她是一个“活物”
C. 突出和简化的异同:
a) 相同:都是为了使形象或者意念更传神、 更富于特点
b) 不同:突出是以浓墨重彩和淡化背景来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简化则是将形象和意念 身上所有遮蔽物全部剥掉,只留下最核心 的要素。
③ 变形和陌生化
a) 相同:将常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 得最佳艺术表达效果。
文学概论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a)
b)
简化: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 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和意 念的神髓的构思方式。 例证:孔乙己“站着穿长衫的唯一一个 人”。 祥林嫂只有眼睛还表现她是一个“活物” 突出和简化的异同: 相同:都是为了使形象或者意念更传神、 更富于特点 不同:突出是以浓墨重彩和淡化背景来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简化则是将形象和意念 身上所有遮蔽物全部剥掉,只留下最核心 的要素。
3.
①
②
③
创作动机 定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的内在驱动 力。 创作动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有内在情感 表达的需要,也有功利性的动机。 功能:文学创作得以施行的动力。
二.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
1.
2.
①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 基础上,由一定创作动机驱动,运用想象、 联想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 按一定意图孕育出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 艺术构思的三个阶段: 形象的受胎:由生活的触动,产生创作某 一艺术形象的冲动。
B. a.
b. a)
b)
无意识 内涵:潜伏在主体意识之下的观念和心理活 动,主体的意识无法明确认识到。 作用: 根据意识提供的线索,暗中组合文学材料, 直到被直觉和灵感发现。 在作家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作家的创 作。 例证:古典小说中“老大窝囊模式” 《边城》中的“三角恋爱”模式
4. 几种常用的艺术构思方式
②
③
形象的再孕育:对形象进行深入思索,挖掘其深 层内涵。 形象的基本完成:通过具体的结构安排,将尚且 模糊的形象清晰化。 蒋孔阳:“生活和人物如何具体化,如何在作品 中活起来,并如何系统而完整地表现出作品的主 题思想来呢?这就有待于情节和结构了。(《形 象和典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80年,201 页。)
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和灵感来源
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和灵感来源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散文,文学创作都是一种让作者表达自我的方式。
然而,文学创作并不是轻易能够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作者用心思考、倾注感情,才能写出令人心动的作品。
本文就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和灵感来源展开探讨。
一、心路历程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是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和心态。
从一篇作品的构思、灵感到最后的完成,作者所经历的过程可以表达出作者对作品的热爱和执着。
1. 构思与思考文学创作的起点,就是构思和思考。
这个过程中,作者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几个点滴,或者是自己的经验中,挖掘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2. 创作与打草稿一旦有了构思和思考,作者就可以开始创作了。
创作的过程中,作者还需要多次打草稿,反复审视作品结构与语言表达是否恰当,做出适当的修改。
3. 感受与表达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表达作者的感受,也就是文学意义上所谓的“寓意”。
因此,文学创作中会深刻的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这些感受与思考很有可能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身世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4. 怀抱与放弃但是作家并不是每次都能够创作出完美的作品,有时候一则故事或一首诗歌无论怎么构思都看不出样子。
这时需要作家保持耐心,怀抱着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创作才智。
一旦觉得不行,也要学会放弃,再换一个方向再次挑战。
二、灵感来源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一直是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可替代的话题,而不同的作家也有着不同的创作灵感来源。
1. 生活体验很多作者都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学作品。
通过自己的体验表现出对某件事物的理解与认知,而这些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才会形成丰富的文学作品。
2. 历史文献历史上一些事件,重要的日期等等,都能成为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
很多作家热爱历史,在历史文献中找到了很多的灵感,赋予了作品更多的文化和历史的底蕴。
3. 文学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之间是存在一定关联的。
很多作家在创作中喜欢引用一些经典作品中的元素或句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文学创作过程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 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 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 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 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 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 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 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 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 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 到。
•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 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 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
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 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 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 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 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
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
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
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文学材料: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 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 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心理现象 • 特征: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 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
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 • 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
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 作用: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旬,我抬起头来,第 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了要确定 是在哪一天,就得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些什 么。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 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 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对啦, 一定是冬天,我们刚喝完茶,因为我记得 当时我正在吸烟,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 见了墙上那个斑点。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 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炭块上停留了一下, 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 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数 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 坡。这个斑点打断了这个幻觉,使我觉得 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 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孩童时期产生 的。墙上的斑点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 雪白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 六七英寸的地方。
文学的创作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发生阶段
文学的创作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发生阶段、构思过程与物化阶段。
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与选择创作动机;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则是文学创作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这是一个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既是我们说的创作表现阶段,即文艺创作的完成和定型。
我们一直在追看、讨论的《美人心计》,我们十分期待的《泡沫之夏》、《蓝色佳期》(原著名为《佳期如梦》)、《来不及说我爱你》(原著名为《碧甃沉》),有惊喜,但更多的是因为与原著不同而带来的缺憾和思考。
珠玉在前,我不能接受电视剧在剧情上的变动,不能接受演员与心中角色的巨大差距。
但因为有对原著深刻的感情和想对电视剧版本和原著对比的想法,即使失望,我还是一直在看,一路期待。
也会觉得自己十分矛盾,但交流之后我发现身边的同学也大多有这样的感觉。
这让我萌发了对这一现象进行归纳、深入探究的愿望,于是顺其自然的有了写作的欲望。
首先我和几个关注这个类型电视剧的朋友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听取了大家或褒或贬的意见,我有了更多感悟,但还是坚持最初自己的想法:这归根结底是电视剧创作中的一种“拿来主义”,即使原有读者群的追捧带来了高收视率,仍不值得推崇。
然后,我上网查阅了这几部小说及改编后的电视剧的资料,重点是网友对剧情改编及演员选择的看法。
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泡沫之夏》与《蓝色佳期》。
《泡沫之夏》主演被质疑集体装嫩,《蓝色佳期》则被疑“台味”太浓。
仔细翻看剧照,再联系自己当年看小说时幻想的主角形象,我十分唏嘘和感慨,一千个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得不说我是失望的,还有一点无奈。
妆容再精致,服装再华美,也会是我读原著时心中的那个形象。
相信众多忠实读者和我也有一样的想法。
传统文学的创作历程
传统文学的创作历程一、构思与灵感传统文学的创作始于构思,灵感是构思的源泉。
作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将这些素材融入脑海,产生创作灵感。
灵感可以是瞬间闪现的想法、情感、情境,作家要善于捕捉这些宝贵的创意火花。
二、选取题材在有了初步的构思和灵感后,作家需要选取适合的题材来展开创作。
题材的选择要符合作家的创作意图和风格,同时也要考虑到读者的兴趣和市场需求。
在选取题材时,作家需要对各种素材进行筛选、提炼,找到最具表现力的内容。
三、写作技巧运用传统文学的创作需要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这些技巧包括叙述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作家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根据作品的需要灵活运用,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四、谋篇布局谋篇布局是传统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家需要根据题材和创意构思,合理安排故事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顺序,构建出完整的故事结构。
谋篇布局时要注重逻辑性、条理性,使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五、草拟大纲在确定了谋篇布局后,作家需要草拟出详细的大纲,进一步细化故事情节和人物发展。
大纲应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梗概、主要事件和转折点等,为撰写初稿提供明确的指引。
六、撰写初稿在完成大纲草拟后,作家开始正式撰写初稿。
在这一过程中,作家需要将之前的构思、技巧运用和谋篇布局付诸文字,形成完整的作品。
初稿阶段要注重表达的流畅性和文字的美感,同时要注意控制篇幅和节奏。
七、修改与校对初稿完成后,作家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校对。
这一过程旨在完善作品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使作品更加精炼、优美。
修改时要综合考虑主题表达、情节逻辑和人物塑造等方面,校对则要注意纠正错别字、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等问题。
经过多次修改和校对后,最终形成定稿作品。
创作文学作品的步骤与要点
创作文学作品的步骤与要点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创作,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想象力。
创作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步骤和要点。
本文将介绍创作文学作品的基本步骤,并提供一些创作时应注意的要点。
一、明确主题和目标创作文学作品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作品的主题和目标。
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思想,目标是作者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或情感。
明确主题和目标有助于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的选择。
二、进行创作前的准备在正式创作之前,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这包括对主题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积累素材和灵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生活、阅读名著、参加写作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三、构建故事结构文学作品通常以故事为基础,因此构建故事结构是创作的重要一步。
故事结构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
起始部分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发展部分展开情节和角色,高潮部分达到故事的最高点,结局部分解决故事的冲突并给出结论。
四、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创作的关键。
人物形象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情感和行为特点。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使读者能够对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投入。
五、运用适当的文学技巧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文学技巧。
比如,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叙述手法如直接叙述、间接叙述、倒叙、插叙等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语言风格如诗意、幽默、悬疑等可以赋予作品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六、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和真实。
通过描写环境、气氛、物品等细节,读者可以更好地融入作品的世界,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七、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创作一篇文学作品后,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
这包括对结构、语言、逻辑、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修正和调整。
通过不断的修改和润色,使作品更加完善和精致。
八、积极参与创作社群创作文学作品不仅是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第三编文学的创作过程和方法
鲁迅说“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4、典型化的基本方法 A、广泛地概括、集中生活中的大量素材以塑造典型的方 法 B、在某个人物原型的基础上,适当地吸取其他素材加以 融合,塑造为典型。 例如:鲁迅说“专取一个模特儿”
(2)形象思维(艺术思维) A、含义 ——是文学创作中认识和掌握世界、选取材料以及塑造 形象等过程中一种具有整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思 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B、特点 a始终离不开具体形象,具象和抽象同时进行。 具象——一方面是生活形象的积累,一方面又是生活形 象的聚合,造成具体的艺术形象。 抽象——是作家对众多的生活形象的本质认知和提取过 程。
(2)技巧主要指具体的写作手法 例如:鲁迅所创作的小说,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却又 各不相同《药》《祝福》《狂人日记》《离婚》 3、典型化(注意和典型区分) (1)含义 典型化——指作家根据自己对感性世界的审美理解,通 过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艺术的选择、集中、虚构、想 象和概括等,创造出具有高度概括性和鲜明独特性的 艺术形象的过程和方法。 (2)典型——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充分概括了某种范围 的共性,反映了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并具有较高审 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4、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心理机制 (1)想象与联想 A、想象的本义是“想出一个象”。这个象可能是对外部 事物或现象的复现,叫再现想象;也可能是将某种理 论的东西形象化,叫比拟想象;还可能是凭空地将此 物想成彼物,将无物想为有物,将常物想为异物,叫 虚构想象。 B、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想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发现了联想的三条规律: 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3、艺术构思中的形象(内心形象) 进入到艺术构思阶段后,作家主要是在创作冲动的推动 下,按照其审美追求,展开艺术想象,把已经积累的 生活材料加工转化为特定的内心形象系统。 (1)内心形象特征 它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别。 内心形象是在原始材料、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提 炼、概括,在作家头脑中逐渐成形的。作家首先要通 过艺术构思创造出内心完整形象,然后才有可能将其 外化为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教学目的:了解文学创造过程的三个阶段,掌握文学创造的规律。
教学要求:掌握文学创造的规律、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过程一、创作的发生(一)创作动机的触发创作动机,是推动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的念头,是创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和能量。
动机产生是需要与刺激合力作用的结果。
需要是动机的内部动力,动机首先由需要而产生。
需要有高有低。
一个优秀作家的需要应当是高层次的,即应当是出于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满足人民需要、时代需要而创作。
低层次的需要应当注意在创作中遵循艺术规律。
创作动机的产生还需要外在刺激。
外在刺激对创作动机的引发往往具有偶然性,但在偶然中潜存着必然因素。
外在的刺激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感性事物,有的是观念或意念。
(二)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⒈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⒉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⒊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⒋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二、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想象中对未来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设计过程,是艺术地把握世界和反映生活的总体设计过程,是在观念中创造出以艺术形象(审美意象)为中心工作和最主要任务的过程。
以叙事文学作品为例,艺术形象即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形象的触发、形象的酝酿和形象的形成。
形象的触发又叫形象的受胎,它是作家、艺术家在有了一定的生活、情感积累后,由于受到某种刺激而企图把某些人物表现出来的主观印象。
它建立起了形象的雏形,是形象形成的基础。
文学创作总结的范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的文学创作之路已走过了数个春秋。
回首过往,心中既有喜悦,也有困惑,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在此,我将对我的文学创作进行一次总结,以期为自己今后的创作之路提供借鉴。
一、创作历程1. 初涉文学在我初涉文学创作的岁月里,主要精力集中在阅读和模仿。
通过阅读大量中外名著,我逐渐了解了文学的魅力,并开始尝试写作。
那时,我的作品多以散文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2. 深入探索随着创作的深入,我开始尝试小说、诗歌等多种体裁。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创作之道。
3. 挑战自我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断挑战自我,尝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我曾尝试写长篇小说,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奋战,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
尽管作品不尽完美,但它让我明白了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
二、创作心得1. 热爱生活,感悟人生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出有温度的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我努力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融入作品中。
2. 不断学习,提高素养文学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积累。
我注重阅读,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文学活动,与同行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
3. 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创作过程中,我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不拘泥于传统,尝试运用新的写作手法,使作品更具特色。
同时,我还关注社会热点,将现实问题融入作品中,提高作品的社会价值。
4. 坚持写作,持之以恒文学创作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需要坚持和毅力。
在创作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坚持不懈地写作,最终取得了点滴的成果。
三、未来展望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同时,我将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文学的力量传递正能量,为社会作出贡献。
总之,我的文学创作之路充满艰辛与喜悦。
结合《变形计》谈谈文学的创作过程
结合《变形计》谈谈文学的创作过程《变形计》这档节目啊,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交换生活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啊,就有好多事儿发生,就像一场大冒险。
这节目里的每个孩子啊,就像是一本书里的角色,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故事。
文学创作过程呢,和《变形计》有着不少相似的地方。
你看啊,在《变形计》里,编导们得先找好那些参与交换的孩子,这就像是文学创作者在寻找故事的素材一样。
创作者们得从生活中、从自己的经历或者从别人的故事里,挖掘那些有意思的人和事。
就好比在一个大仓库里找宝贝,得用心去挑,不是随随便便拿一个就行的。
那些孩子进入新环境之后啊,开始各种不适应,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这多像文学创作里构建故事框架的过程啊。
创作者得把素材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让故事有个发展的空间。
就像给那些孩子设定了一个新的家,新的学校,故事就在这个设定里开始发酵。
比如说一个娇生惯养的城市孩子到了农村,他得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怎么洗澡,吃什么,怎么和新的家人相处。
这就像是创作者把主角放到一个陌生的世界里,让他去碰撞,去成长,这样故事才有看头。
再看看节目里孩子的内心变化,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慢慢接受,再到最后的改变或者感悟。
这就如同文学作品里人物性格的发展。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人物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一个活人一样,得有成长,有转变。
比如说《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从一个懵懂的富家公子,经历了家族的兴衰,爱情的离合,最后看破红尘出家。
他的性格和思想一直在变。
创作者就像一个幕后的导演,操控着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让读者随着人物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在《变形计》里啊,还有那些周围人的反应。
农村的村民对城市孩子的态度,城市孩子的父母在远方的担心等等。
这就好比文学作品里的配角和背景描写。
配角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能衬托主角,让主角的形象更加丰满。
就像一幅画,不能只有主角,还得有背景,有陪衬的元素。
背景描写可以让故事的环境更加真实,让读者更容易代入。
就像描写一个古代的故事,如果没有对当时社会风俗的描写,没有对配角的刻画,故事就会显得很单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的创作过程本章概述:本章把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首先介绍作者创作的准备条件,创作缘起,其次描述和描述创造过程中的在心理机制,以及常见的构思方式,最后分析并阐释文学作品的物化过程,即它如何成为有一定形态的可被他人观照和消费的物态化产品。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本节概述: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富有主体性的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
作家的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以主体所积累的这些在的东西作为基础和容,并通过加工与改造,使之成为创造性产品的。
艺术发现也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说,没有动机的冲突就没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产生。
知识点1: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归根到底,就是作家主体把社会生活中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文学材料不是独立于生产者(作家)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备在他心的精神现象,或者说是存在于他记忆中的表象材料。
准确地说,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作家的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以主体所积累的这些在的东西作为基础和容,并通过加工与改造,使之成为创造性产品的。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四种。
知识点2: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是作家在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容。
艺术发现也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没有艺术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的文学作品。
因此,作品的独特风貌及其部灵性,一般都是以艺术发现中那不同寻常的“发现”为基础进行独特开掘的。
知识点3:创作动机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驱力,它的产生和运动其实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
在每一具体的文学创造发生阶段,创作动机的触发又与外在机缘有密切关系。
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不管动机如何,在不同的文学创造过程都存在着不同样式和不同程度的动机冲突,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在程度不同的动机冲突中完成的。
可以说,没有动机的冲突就没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产生。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本节概述:艺术构思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思维,但却不是普通的思维,而是交织着各种复杂活动的思维。
艺术构思的容十分广泛。
同时,它也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艺术构思包括一下几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心里现象: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构思方式有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知识点1: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重点)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艺术构思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思维,但却不是普通的思维,而是交织着各种复杂活动的思维。
艺术构思的容十分广泛,同时,它也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艺术构思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一)回忆与沉思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它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
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论法。
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对沉思的对象从事二度体验,可使之成为富有诗意的东西,具有某种可让人玩味的盎然诗意,进而带来审美愉悦。
(二)想象与联想想象是贯穿艺术构思过程始终的一种心理机制,没有想象,艺术构思根本无法进行。
联想是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联想本质上也是想象的一种衍化。
(三)灵感与直觉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
(四)理智与感情理智是指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思维)。
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
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规这些动力的嚼勒。
对于完整的文学创造过程来说,它们都不可缺少。
(五)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在艺术构思时,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能力既有主从之分,又是相互补充的。
所谓“主从之分”,是指意识与无意识起着某种控制、压抑或引导、解禁作用。
所谓“相互补充”,是指意识所提出的某些任务、目标等,往往要靠主体调动无意识的功能,并促使其积极活动、碰撞、组合来完成。
知识点2:构思方式(一)综合;(二)突出和简化。
突出的方法有:其一,浓涂重抹;其二,淡化背景。
(三)变形与陌生化变形的方法很多:1、扩大和缩小;2、粘合;3、漫画;4、夸;5、幻事陌生化的心理基础是,摆脱日常的“自动化”感觉,而用事物给人的第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展开描写,来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本节概述:文学创造的物化过程是创造者借用文字符号,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和手段,逐渐把成果从“心”移到纸上,成为可以被他人观照和消费的物态化产品。
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三、即兴与推敲。
知识点1:“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在“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二:(一)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二)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知识点2: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这里只简单阐述运用技巧时所注意的问题:其一,技巧运用要为物化主要形象(或意念)的在物理服务。
其二,技巧要为作家通过形象所要表达的中心意念服务。
知识点3:即兴与推敲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
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如果把即兴与推敲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也许更有利于物化的实现。
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关于文学材料的主体特征,需先从“材料”概念中抽取其本质特征,予以表述。
从本质上说,文学创造的材料是以精神现象的方式通过记忆机制而储存在作家大脑中的有生以来的刺激或信息。
从来源看,文学材料的来源虽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但它们只有转化为精神现象,即记忆中的表象,才可能对作家的文学创造发挥作用。
从呈现看,文学作品虽以文字符号加纸的物质形式流通于世,但其所负载的,乃是作家个体在的某些精神现象及其活动。
从文学材料的获取渠道(有意、无意、实践、书本)和流程看,不管经由哪一种渠道,其流程都一样,即刺激或信息转化为文学材料,必须通过记忆机制进行,必须被储存在记忆中才能奏效。
有时,作家也使用笔记、卡片、摄像等方式来搜集材料,但目的无他,也是为了抗拒遗忘,使之更深刻地进入记忆,以便参与构思,激活思维。
任何有意义的生活,若没有成为记忆表象,没有在作家心灵中留下痕迹,一句话,没有转化为具有主体性的东西,都很难成为文学材料,很难对文学创造起作用。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或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如下:①它是作家心灵的一种蓦然领悟;②它是作家独特眼光(即混融着思想原则、审美倾向以及个性、人生理想等容而形成的一种定势)和非凡观察力的结合;③它是外在机缘的某一突出介质与作家某一心体验的契合;④艺术发现的结果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或事件),只是把新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形成一个新的创造物。
艺术发现是一部作品发生的契机,也是一次文学创造活动开始的“由头”。
没有它,很难设想会有文学创造一连串活动的展开。
3.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1)意识和无意识的定义(扼要表述)。
(2)着重阐释共存于同一创造过程中的这两种心理能力各自的功能以及相互的联系,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在阐释过程中,适当突出意识对无意识的指导性(3)结合教材,举例分析。
具体请参见案例分析。
4.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1)“即兴”是什么(性质、特点)。
(2)“即兴”出现的基础有三:①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②气氛和契机;③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
(3)结合教材,举例分析。
艺术发现与灵感门:你在一个地方曾经说过,让俏姑娘雷梅苔丝飞上天空可不容易。
马:是啊,她怎么也上不了天。
我当时实在想不出办法打发她飞上天空,心中很着急。
有一天,我一面苦索思一面走进我们家的院子里去。
当时风很大。
一个来我们家洗衣服的高大而漂亮的黑女人在绳子上晾床单,她怎么也晾不成,床单让风给刮跑了。
当时,我茅塞顿开,受到了启发。
“有了。
”我想到。
俏姑娘雷梅苔丝有了床单就可以飞上天空了。
在这种情况下,床单便是现实提供的一个因素。
当我回到打字机前的时候,俏姑娘雷梅苔丝就一个劲儿地飞呀,飞呀,连上帝也拦她不住了。
这是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马尔克斯的一段访谈。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即使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他的创作中依然有现实的参与,并且是必不可少的参与。
黑女人晾床单的情景为马尔克斯提供了艺术发现的契机,使他看到了床单和飞升之间的关联,刹那间,灵感袭来,轻轻松松就解决了困绕他许久的俏姑娘升天问题。
而这种灵感袭来的状态却不是单靠运气之类,它也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
假如马尔克斯与世隔绝,没有任何的生活经验,他是不可能发现黑女人晾床单事件,也就不可能得到灵感。
可见,任何的创作,素材也好、灵感也好,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作家的生活实践的。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