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水稻纹枯病与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ad3873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a.png)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一种常见的害虫,严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
为了防治水稻稻飞虱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1.适当增加稻田的生态环境,使稻田中的天敌数量增加。
例如,增加爬行动物数量、种植鱼类等。
这些生物可以帮助控制稻飞虫的数量。
2.采用抗病、抗虫的品种,例如用不同的水稻品种交叉生产,实现物种多样性。
这样可以帮助降低稻田害虫数量。
3.利用菌剂或者病毒进行杀虫。
例如,水稻稻飞虱可以被特定病毒感染,这些病毒可以在稻田中广泛传播,对稻飞虫的数量产生毒性影响。
同时,一些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也能够从稻田中生长,对稻飞虫产生杀伤作用。
二、化学防治:1.施播农药是目前最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但是需要非常谨慎,以避免对环境的伤害或者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药应该在稻田中均匀地使用,以便杀死害虫。
最好使用针对稻飞虫的农药。
2.进行防治的时机应该要到稻飞虫的发生高峰期。
这样可以阻止稻飞虫数量进一步上升,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水稻发生损失和减产。
三、其他防治方法:1.适当改善稻田的亚健康环境,例如整地、深耕、灭茬、通水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稻飞虱的栖息和生长环境。
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利于加强水稻的生存环境,提高收成和质量。
2.促进稻田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例如,适当引入天敌、增加植物多样性等措施,有利于繁衍和繁殖天敌,从而有效地控制稻飞虫的数量。
总之,为了控制水稻稻飞虱对水稻造成的危害,需要运用多种综合手段,调整田间、种植做法等等,同时利用化学、生物等防治措施,这样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应按照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减少稻飞虫对水稻带来的损失,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
![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7a13b2998fcc22bcd10db5.png)
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一、稻飞虱分布3种稻飞虱在我国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
褐飞虱:为偏南方种类,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害严重。
白背飞虱:为广跨偏南方的种类,为害性仅次于褐飞虱。
灰飞虱:为广跨偏北种类。
二、稻飞虱的习性1、群集性:稻飞虱有群集为害特性,田间为害常可见点块状集中为害中心,严重时出现黄塘、冒尖穿顶等明显特征。
2、趋荫蔽嫩绿性:飞虱喜湿润凉爽环境栖息,故而在田间荫蔽、经常有水、生长嫩绿的田块飞虱发生较重。
株形紧凑、香稻品种(美香占、早香一号等)较易招飞虱。
3、迁飞性:飞虱具有随风力随行远距离传播的迁飞特性,尤其是褐飞虱、白背飞虱这种具有候鸟般远距离迁飞的,更是随周年气温的变化南北迁飞4、趋光性:飞虱在夜间有较强的趋光性,尤其在夏季傍晚夜幕临近时,飞虱活动很活跃,开过夜车的人深有体会,每当夜幕临近时,车灯总能吸引虫子过来。
三、稻飞虱为害特点1、稻飞虱主要以成虫、若虫在稻株基部吸吮汁液。
破坏稻株营养,进而阻塞水稻输导组织,出现黄塘、穿顶冒尖、枯槁倒伏、分泌蜜露而形成烟霉、空瘪粒增加,带毒的灰飞虱还会传播病毒病。
2、一般纹枯病发生重的田块更易诱发飞虱为害。
3、抱卵量大。
雌虫每只产卵150---300粒不等,有的可产500-800粒,短翅成虫多的产卵上千粒,所以短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预示飞虱将大暴发。
4、飞虱是累积暴发为害。
如果前期不做好防控,任其发展,当田间基数足够大,产卵量则呈几何数增长,成、若虫高峰易暴发成灾。
四、稻飞虱防控技术稻飞虱的防控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压前控后,绿色防控”的方针。
1、预防用药:生产实践中根据田间稻飞虱优势种群类别和发生程度来选用高效对应农药防治用药,预防可以用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等烟碱类药剂。
2、暴发用药:当田间虫量较多呈暴发态势时,就应速效与持效药结合使用,才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虫口基数,减少损失,如用毒死蜱+吡蚜酮、吡蚜酮和烟碱类复配剂,同时添加助剂提高杀虫效果。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32339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f.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水稻稻飞虱属于半翅目昆虫,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
水稻稻飞虱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
水稻稻飞虱主要以稻谷汲吸植物汁液为生,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危害。
水稻稻飞虱主要在水稻苗期和拔节期发生较为严重,这两个时期是水稻稻飞虱的危害高峰期。
水稻稻飞虱喜欢在植株的下部或者中部汲吸植物汁液,导致水稻生长不良,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水稻死亡。
水稻稻飞虱还会分泌一种叫做“稻飞虱素”的物质,会诱导水稻产生褐飞虱素,导致水稻叶片变黄、卷曲,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水稻减产。
水稻稻飞虱主要通过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来为生,造成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受阻。
特别是在水稻的苗期和拔节期,水稻植株生长迅速,如果受到稻飞虱的危害,会导致水稻植株的生长不良,长势减弱。
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水稻植株死亡,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水稻稻飞虱在寄主植物之间传播病毒病害,使得水稻遭受病毒病害的风险增加。
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水稻稻飞虱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为了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目前,水稻稻飞虱的防治主要分为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等几种方式。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的方式。
在水稻生产中,可以选择适宜的天敌和寄生性昆虫放入水稻田中,来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减轻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程度。
一些寄生性昆虫对水稻稻飞虱的幼虫和蛹期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稻飞虱的数量。
一些对水稻稻飞虱有天敌作用的昆虫也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来控制水稻稻飞虱。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的方式。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专门用于水稻稻飞虱防治的农药,可以通过喷洒或者灌溉的方式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d66b33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b.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重要害虫之一,具有吸汁口器,对水稻植株的吸食会导致茎秆、叶片变黄、萎缩,严重时会死亡。
此外,稻飞虱还是水稻白叶枯病、白条斑矮缩病的传染媒介,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1. 稻飞虱的生活习性稻飞虱的寿命大约为25天左右,可每天产卵2~3千个。
卵孵化出来的幼虫,经过4次蜕皮后,成为成虫。
成虫和幼虫都以水稻植株的汁液为食,主要聚集在水稻植株的叶背面和叶鞘内,钻进叶鞘内发育和繁殖。
幼虫和成虫对阴湿环境适应性很强,喜欢生长在水稻田中间或稍阴处。
2. 稻飞虱的危害特点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会导致叶片、茎秆变黄、萎缩,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2)稻飞虱还是水稻白叶枯病、白条斑矮缩病的传染媒介,会给水稻产生更大的危害。
(3)稻飞虱密度过多,会对吸收光照、养分分配、水分平衡,甚至影响水稻的花药发育、授粉和结实等产生影响。
(4)稻飞虱种群的爆发,会对水稻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3. 稻飞虱的综合防治方法(1)建立有机体系加强土地的有机质含量,提高水稻栽培的整体环境。
选择纯露种、优质种子;在种植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减轻有害微生物的影响。
(2)建立生物多样性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引入昆虫、红蜘蛛等天敌,对稻飞虱进行有效压制。
(3)加强田间管理和监测增加稻飞虱的监测,学会辨认稻飞虱的危害特征,及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提高田间施肥技术、科学灌溉,减少腐殖质流失与物质代谢不足的情况。
(4)杀虫剂防治为有效防治稻飞虱,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是使用杀虫剂也会造成其他敌害生物的死亡,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4. 结论为了控制稻飞虱的危害,采用综合防治的全面治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并加强田间巡视和监测,对于稻飞虱的早期发现和防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田间氨氮、硬度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减少灌砂、灌水、施肥等过多的农业操作,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辽宁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辽宁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aa0dad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7.png)
辽宁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辽宁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水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辽宁水稻主要的病虫害包括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瘿蚊、稻飞虱等。
1. 纹枯病:一般在水稻生长初期或后期开始,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加而加重。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易造成纹枯病大面积暴发。
2. 稻瘟病:主要分布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气温在22-30℃,湿度在80%以上的条件下发生最为适宜。
秧苗期和抽穗期是稻瘟病的高发期,过度施肥和密植也会增加稻瘟病的发生。
3. 白叶枯病:多发生在水稻后期,气温在25-30℃的条件下,适宜湿度为75-85%。
过度施肥、田间管理不当和栽培土质不好均为其发生的诱因。
4. 稻瘿蚊:主要分布在水稻生长初,气温在20℃以上,湿度在70%以上的条件下发生。
田间管理不当、田间杂草多种等都会造成稻瘿蚊大量繁殖。
5. 稻飞虱:主要分布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气温在25-30℃,湿度在80%左右的条件下最为适宜。
田间管理不善、种植大面积单一品种、频繁使用抗虫谱窄的农药等都会促使稻飞虱的繁殖。
1. 合理播种期:尽量在气温较低、湿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水稻的播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及时灌溉和排水:保持田间的适宜湿度,既不过干也不过湿,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传播。
3. 种植抗病虫品种:选用适应辽宁气候和土质的抗病虫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
4. 轮作制度:与玉米、小麦等作物进行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5. 防治技术:如适时喷洒农药、合理施肥、清除田间杂草、疏术稀株等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 优化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整洁,加强排水,及时清理枯叶等作物残体,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
辽宁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应综合考虑气温、湿度、田间管理等多种因素,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6a7461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c.png)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下面是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一、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对稻飞虱的栖息和繁殖环境进行改变,以减少或消灭稻飞虱的数量。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下列措施:1.清除杂草、杂菜等生长在稻田周围的植物,减少稻田周围的虫源。
2.深翻土地,促进腐熟、灭绝虫卵。
3.调整间作,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减少稻飞虱的单一栖息环境。
4.利用机械或水流进行稻田的清洗或溢出,清除稻飞虱的幼虫和卵。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菌等生物制剂对稻飞虱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数量,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下列措施:1.利用鸟类、蝙蝠、青蛙等天敌进行稻飞虱的防治。
这些天敌会主动捕杀稻飞虱,减少害虫的数量。
2.利用假单胞菌、锯蚋菌等寄生菌对稻飞虱进行防治。
这些寄生菌通过感染稻飞虱,导致其死亡。
3.利用生物农药对稻飞虱进行防治。
生物农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安全可靠。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稻飞虱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化学防治主要包括下列措施:1.喷洒药剂。
采用喷洒药剂的方式进行稻飞虱的防治,常用的药剂有乙胺唑、吡虫啉等。
2.土施药剂。
施用土施药剂可以在整个生长期内防治稻飞虱,常用的药剂有光氢化脲、苯酚醚等。
四、种植防治种植防治是指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通过选用抗病、抗虫的品种和改进种植技术来实现稻飞虫的防治。
种植防治主要包括下列措施:1.选用抗稻飞虱的品种。
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抗虫能力。
2.增施有机肥料,提高水稻的营养水平,促进生长。
3.合理施肥,减少肥料过量的情况,避免诱发稻飞虱的生长和繁殖。
总之,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栽培方式来设置。
采用多种方式的联合防治能够更好地防止和控制稻飞虱的危害。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aa122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1.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在水稻生长期间会大量危害水稻的生长,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及时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科学的防治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生活习性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防治这一害虫。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水稻稻飞虱主要由下列因素影响其发生:1. 气候条件:水稻稻飞虱较适应适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
在这种条件下,水稻稻飞虱幼虫的孵化速度较快,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利于发生。
2. 植被环境: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的苗期和抽穗期为害最为严重。
水稻生长期环境适宜,水稻生长健康且茂盛,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也会增加。
3. 害虫天敌的多少与作用:害虫天敌对水稻稻飞虱的天敌有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
飞虱完全不能抵抗寄生性天敌的幼虫和成虫,因而这是天敌的重要作用。
但由于环境干旱适度,幼虫天敌的寄生率不高,因此这是天敌作用的消极方面。
1. 繁殖能力强:水稻稻飞虱成虫善于繁殖,繁殖速度较快,一年内共有9代,种群倍增迅速。
2. 草食性较强:水稻稻飞虱以水稻为主要食物,较多选择水稻幼苗、嫩叶为食,大量为害水稻,使水稻叶片变黄,减少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
3. 暗藏性强:水稻稻飞虱常常聚集在水稻叶片的叶肉细胞之间,暗藏在水稻叶片下部,易被人们忽视。
三、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种植:选择水稻抗病虫害的品种种植,对抗水稻稻飞虱的生长极其重要,能减少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数量。
2. 合理施肥灌溉: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生长环境的适宜,可以增加水稻的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
3. 定期清除虫源:定期清除水稻田间的杂草,及时清理虫源,降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
4.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针对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可以采用喷洒农药等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但需注意化学农药使用量不能过大,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加强虫害监测:定期对水稻稻飞虱进行虫害监测,及时发现虫害情况并进行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10d1a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3.png)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产量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会给水稻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
针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措施1. 天敌调控利用稻田中天敌来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促进稻田中生态平衡的形成。
放养蚜茧蜂、细腰茧蜂等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降低虫害发生。
2. 鸟类防治在稻田周围设置一些适宜栖息的树木和杂草,吸引一些食虫鸟类聚集在稻田中,通过它们天然的捕食行为来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
3. 放养鱼类在水稻田中适当放养一些能捕食水稻稻飞虱的鱼类,比如鲤鱼、鲫鱼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减轻虫害的危害。
1. 田间排水在水稻田中适当进行排水,保持稻田内的水质流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稻飞虱的孳生和交配。
稳定的水流可以阻断稻飞虱的繁衍,减少虫害的数量。
2. 手工捕杀定期在水稻田中进行人工捕捉水稻稻飞虱,手工捕杀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手段,可以减少虫害的数量,保护水稻的生长。
1. 农药喷洒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喷洒,及时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
在虫害发生初期,可选用吡虫啉、嘧菌酯等农药进行喷洒,每隔7-10天进行一次,连续喷3-4次即可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的数量。
2. 农药调控对于水稻稻飞虱的防治,研究表明药物的轮换使用会更加有效。
通过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轮换施用,可以避免虫害对某一种农药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1. 种植抗虫品种选用抗虫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稻稻飞虱的数量。
选择抗虫品种是一种重要的生态防治措施,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2. 种植伴作物在水稻田中适当种植一些芳香植物,比如薄荷、迷迭香等,可以有效地驱避水稻稻飞虱,减少虫害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生态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综合防治,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16f15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7.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危害特点、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1. 气候因素:水稻稻飞虱适合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30℃,湿度在70%以上,所以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季节,水稻稻飞虱的发生较为严重。
2. 环境因素:水稻稻飞虱的卵、若虫和成虫多数分布在水稻的上部,例如叶片的背面、叶柄等位置。
而生长期较长的水稻,特别是秧米,则是水稻稻飞虱幼虫的主要食物源,这也是水稻稻飞虱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3. 水稻种植结构:在水稻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地区,水稻稻飞虱易于发生大规模的爆发,因为连片种植容易形成虫源。
二、水稻稻飞虱的危害特点1. 吸食植物汁液:水稻稻飞虱以水稻的嫩叶、嫩茎等为食,吸食植物汁液,使水稻叶片出现黄斑、枯折、叶片卷曲等现象。
2. 传播病毒:水稻稻飞虱在吸食水稻汁液的还常常携带稻瘟病毒、黄矮病毒等病毒,通过叮咬传播给植株,造成水稻病毒病的流行。
3. 形成“虫害三重底”:水稻稻飞虱在吸食水稻汁液过程中,还会分泌一种称为“透明质酸”的高分子物质,使水稻叶片上的露珠不易蒸发,为黑胃蜂等其他有益昆虫提供生存条件。
1. 春季发生规律:在春季,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增大,天气逐渐转暖,水稻稻飞虱开始大规模孵化,成虫飞行能力增强,易形成大规模的迁飞和散布。
2. 夏季发生规律:在夏季,气温逐渐升高,水稻生长茂盛,水稻稻飞虱的卵和幼虫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由于水稻叶面积增大,又会加强水稻稻飞虱的繁殖能力。
3. 秋季发生规律:在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水稻生长逐渐减缓,水稻稻飞虱也会相应减少繁殖和迁飞,但是已经大规模爆发的水稻稻飞虱在秋季还会持续危害水稻田地。
四、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自然天敌或培育有益昆虫等生物防治的方法,例如在水稻田地中种植苏丹草、薹草等能够为黑胃蜂等天敌提供生存栖息地的植物,来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f135e93a417866fb94a8e21.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大力发展水稻栽培技术,对于农业保障,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稻飞虱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在虫害发生时对水稻产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严重危害。
本文通过分析稻飞虱发生的特点及原因,总结了防治稻飞虱的方法和对策。
标签:稻飞虱;发生原因;防止对策稻飞虱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
稻飞虱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灾害时,会以爆发性、毁灭性的特点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甚至死亡。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我们要时刻加强对稻飞虱的防范意识,做好提前科学防治的准备。
一、水稻稻飞虱的分析研究1.稻飞虱的生活习性三种稻飞虱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这两个种类对于水稻的危害最为严重。
稻飞虱一般体长为4到5毫米,体形较小,触角为短锥状,遍体呈灰黄色,其翅膀为透明并主要有长翅和短翅两种。
其中长翅的稻飞虱成虫可以进行迁飞,将虫害的危害范围扩大,其迁飞不仅受自身条件影响,并且和海域、寄主、营养、天气等条件也密切相关。
稻飞虱大多数具有趋光性,喜欢潜伏在植株的叶或枝干上,但其生性胆小,一旦有外界的影响,就会迅速逃离不易捕捉。
稻飞虱喜欢将虫卵产在水稻嫩叶下叶鞘内,每次产卵大约100到150粒,呈褐色条案,但并不明显。
三种飞虱的生活习性略有差异,其分布范围也各不相同,其中褐飞虱主要集中在北方及长江以南流域,灰飞虱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稻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一样,对于长江以南的流域危害最为严重。
褐飞虱的生活区域大多是温热潮湿,由于夏秋季节湿热多雨,非常适合褐飞虱生长繁殖,所以褐飞虱虫害通常在这个季节爆发。
与褐飞虱相比,灰飞虱更喜欢生活在温度较低的环境,而白背飞虱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无论是在多雨,还是干旱的环境都能得以生存。
2.稻飞虱的危害特征稻飞虱是对水稻减产的最大元凶之一,其主要吸食水稻的汁液,造成水稻内各成分含量变化,光合速率下降,各种酶活性降低,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瘫病、枯死等严重后果。
稻飞虱发生规律
![稻飞虱发生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461102431126edb6f1a107a.png)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也是我省水稻上的首要害虫。
六十年代以前较少大面积成灾,七十年代以来大发生频率上升,发生面积扩大,全国常年发生2亿亩左右,每年损失稻谷约10亿公斤。
一、分布与为害飞虱属于同翅目(Homoptera)、头喙亚目(Auchen orrhyncha)、蜡蝉总科(Fulgoroidea)中的飞虱科(Delphacidae)。
蜡蝉总科分为21种,中国记载的为16种,飞虱科同Asche1985年报道,全世界记载的飞虱种类为283种属1845种,迄今初步估计超过300属和近2000种。
我国的种类数可望超过250种,约占全世界种类八分之一,其中有经济意义的有约20~30种。
稻田发生的飞虱主要是褐飞虱和白飞虱。
每种昆虫都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稻飞虱的地理分布区,严格说来是在其周年发生与能过冬的热带地区,在其不能过冬的温带或亚热带地区,虽然由于虫源季节性迁入而成为发生为害区,但严格说来仅属于临时栖息地,而不完全是它们的分布区。
白背飞虱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埃及、大洋洲及太平洋诸岛。
我国除新疆南部外,其余稻区均有发生。
六、七十年代白背飞虱仅在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和福建北面及北方稻区发生较多,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白背飞虱在全国各稻区均有所上升,全国1983、1987、1991年最为严重。
我省七十年代以来,1972、1978、1979、1981、1985、1986、1990年、1995年大发生,造成很大损失。
褐飞虱分布也很广泛,南亚、东南亚、东亚、南太平洋岛屿和澳大利亚均有发生,我国除西北干燥区单季稻区未见分布发生报道外,其余稻区与华北单季稻区为我国主产稻区,该区占全国稻田面积与稻谷产量的90%,这些稻区也是我国褐飞虱主要发生为害区,其中尤以华中单季稻区常年发生为害损失惨重。
1967年以前褐飞虱仅在南方稻区如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区)发生严重,主要为害晚稻,个别年份早稻亦有发生,1968年以后发生地区扩大,为害加重,七十年代以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几乎连年受害。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47399fb9e31433239689315.png)
稻飞虱防治技术要点稻飞虱俗称“蠓虫”、“稻虱子”,是我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三种。
其中褐飞虱、白背飞虱是迁飞性害虫,随气流远距离传播。
每年春夏随气流由南向北逐区逐代迁飞,秋季随气流迁回南方。
灰飞虱是近距离迁飞与本地扩散相结合的害虫。
目前危害我县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是灰飞虱。
稻飞虱是一类暴发性、隐蔽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水稻害虫。
稻飞虱危害水稻茎杆白背飞虱一、稻飞虱的危害1、刺吸危害稻飞虱成虫和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剌吸茎叶、稻穗组织汁液,消耗稻株养分。
抽穗以后稻飞虱危害最严重,稻飞虱早晨多集中在稻穗上,吸食浆汁,危害稻粒,使稻粒变褐,不饱满,千粒重减轻,瘪粒率增加,出米率低,品质下降。
其排泄物常将颖壳污染成灰黑色,造成霉变。
稻飞虱除直接为害外,还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灰飞虱危害水稻稻穗2、产卵为害稻飞虱产卵时剌伤稻茎组织,形成大量的伤口,促使水分向外散失,同时破坏输导组织,加速稻株衰弱倒伏。
3、传播或诱发病害稻飞虱是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
剌吸和产卵的伤口,有利于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的侵染为害。
在水稻生长后期,灰飞虱一般群集于稻丛中上部叶片活动,在叶片或稻穗排出大量蜜露,还会影响水稻光合作用,滋生霉菌,引起稻粒霉烂。
二、稻飞虱成虫的两型形态稻飞虱成虫具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型形态。
短翅型成虫产卵多、易爆发,越冬代以短翅型居多,其余各代以长翅型居多。
雄虫除越冬外,其余各代几乎均为长翅型成虫。
当田间稻株生长旺盛、营养条件好,有利于形成短翅型成虫。
反之,当植株衰老、营养条件恶化,有利于形成长翅型成虫。
长翅型成虫具有正常发育的前后翅,可进行长距离迁飞,能逃避恶劣环境条件。
三、灰飞虱生活史灰飞虱在我县1年发生4-5代。
灰飞虱冬天以3~4龄若虫在田边、沟边的杂草堆中、枯死的杂草底下土表或根际土缝里越冬,这些越冬的若虫于第二年4月中下旬到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逐渐向禾本科杂草迁移,并产卵繁殖,这是当年第一代卵,它们孵化出的若虫就是第一代若虫,大约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这些若虫已经发育为成虫,这些成虫开始向本田迁移,卵喜产在稻田稗草上,产卵部位在下部叶梢内或茎杆组织内,也有产在叶片下部主脉内。
稻飞虱防治措施
![稻飞虱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862038be53a580216fcfe8f.png)
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摘要:稻飞虱又称蜒虫,是迁飞性、常发性的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具有爆发生、危害大特点,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是近年来长沙县水稻产量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
根据对其生活习性及发生条件的研究提出了以农业、人工和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控技术,在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稻飞虱:发生特点:防控措施稻飞虱又称蜒虫,是迁飞性、常发性的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具有爆发生、危害大特点,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是近年来长沙县水稻产量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
其直接危害轻则使稻株变黄,严重枯死,造成穿顶死苗,甚至颗粒无收:间接危害一是助长菌核病、纹枯病的发生,一般飞虱多的田同时伴发纹枯病大发生,二是传播病毒病。
为此,本人对稻飞虱的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参考有关文献[1,2],提出了防控措施,通过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1 发生特点1.1 生活习性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惠飞虱3种,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一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很少有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的病毒。
稻飞虱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和嫩绿性,一般栖息在稻丛下部叶鞘产卵和取食。
成虫有长、短翅型2种,长翅型成虫,趋光性强,善于迁飞,但发育慢产卵少、寿命短;短翅型成虫翅短,不迁飞、发育快,产卵量多,寿命长。
若虫共有5龄,多栖息稻丛下部取食,不受干扰、很少活动,能在同一株或同一丛稻上长期生活,受到惊动则横爬或跳入水面。
稻飞虱喜适温(26~28℃)、高温(80%以上)的气候环境,“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易引起稻飞虱大发生。
短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也是稻飞虱大发生的预测依据之一。
1.2 发生世代褐飞虱、白背飞虱一年都发生6代,第一代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中旬,第三代7月上中旬,第四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五代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六代10月上旬。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0e73b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c.png)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的一种严重害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稻飞虱的防治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措施1. 天敌调控: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例如瓢虫、蚜蝇、蚜虫等。
这些天敌能够有效地捕食和控制稻飞虱的数量,对于稻田的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作用。
2. 改善生境:可以通过适当提高稻田的生态环境,增加稻田的生态平衡,减少稻飞虱的发生。
可以在稻田附近种植一些对稻飞虱有抑制作用的植物,比如香菜、葫芦、茴香等,这些植物能够释放出一些特殊的气味,对稻飞虱有着驱避作用。
1. 机械控制:在稻田里可以采用机械的方式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比如利用“稻虱网”对稻田进行遮阴,避免稻飞虱的产卵和繁殖。
还可以利用高压水枪来对稻田进行喷淋,将稻飞虱冲刷干净。
2. 灌溉控制:通过调整灌溉的时间和频率,控制稻田的湿度,减少稻飞虱的滋生条件。
还可以利用稻田排水系统,将稻田内的水分排除,减少稻飞虱的发生。
1. 农药喷洒:可以在稻田发现稻飞虱的早期阶段通过农药来喷洒,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但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来使用,并且注意安全和防护,避免农药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2. 定时喷药:可以根据稻飞虱的生长繁殖规律,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对稻田进行定时的农药喷洒,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治稻飞虱,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虫特性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减少稻飞虱的危害。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密植和良好的田间管理来增加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稻飞虱的发生。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稻飞虱的危害。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施肥的量和时间,不要过量施肥,避免造成稻飞虱的滋生。
3. 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理田间杂草、杂草灌木,及时清除稻田中的虫源和虫卵,保持稻田的整洁,并且加强稻田的留茬管理,减少稻飞虱的滋生。
杂交水稻的稻飞虱迁飞性与趋光性研究
![杂交水稻的稻飞虱迁飞性与趋光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195c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0.png)
杂交水稻的稻飞虱迁飞性与趋光性研究杂交水稻是一种利用杂种优势增产的重要农作物。
然而,常年困扰着杂交水稻种植的一个问题是稻飞虱的危害。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扩散和迁飞对水稻的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稻飞虱的迁飞性与趋光性对于有效控制稻飞虱危害,提高杂交水稻产量至关重要。
1. 迁飞性研究稻飞虱具有迁飞能力,能够在不同地区间迁飞。
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稻飞虱的迁飞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季节变化、温度、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程度等。
通过了解稻飞虱迁飞性的规律,可以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项研究表明,稻飞虱的迁飞性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明显差异。
在夏季,稻飞虱趋于活跃,迁飞范围较广;而在冬季,稻飞虱则趋于静止,以保证其生存。
此外,温度也是影响稻飞虱迁飞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稻飞虱在较高的温度下更容易迁飞。
但是,当温度过高时,稻飞虱的迁飞性反而会受到抑制。
另一方面,气候条件和丰富程度也对稻飞虱的迁飞性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稻飞虱更倾向于迁徙到气候温暖、湿润且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
因此,在杂交水稻种植地区,保持合适的气候条件和控制病害虫数量对于减少稻飞虱迁飞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 趋光性研究除了迁飞性外,稻飞虱的趋光性也是影响其行为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去的研究发现,稻飞虱对光线有一定的趋向性,通常更倾向于在光照较强的区域活动。
然而,趋光性并不意味着稻飞虱对于所有类型的光都有相同的反应。
科学家们发现,稻飞虱对光线的趋向性在不同波段下表现出差异。
在可见光波段下,稻飞虱对于紫外线光具有较高的趋向性,而对于红外线光则趋向于被避开。
这些发现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控制稻飞虱迁飞的方法。
通过使用特定波段的光线,可以引导稻飞虱朝特定区域迁移,从而减少其对水稻的危害。
3. 控制措施在了解了稻飞虱的迁飞性和趋光性之后,科学家们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措施来减轻其对杂交水稻的危害。
首先,调整种植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根据稻飞虱迁飞性的规律,合理控制杂交水稻的种植时间,可以减少与稻飞虱的接触机会,降低其危害程度。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48b70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5.png)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水稻稻飞虱是稻田常见的害虫之一,它的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科学有效地防治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水稻稻飞虱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其发生原因与环境条件有关。
一是气温和湿度的影响。
水稻稻飞虱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气温在20~35℃时为其适宜的生长繁殖条件。
二是水稻栽培制度的影响。
例如单一水稻连作会造成稻田土壤中积累的稻飞虱量增加,增加了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三是天敌的影响。
水稻稻飞虱的天敌包括瓢虫、蚜虫寄生性天敌等,它们的数量和活动也会影响稻飞虱的发生情况。
1. 直接危害:水稻稻飞虱以水稻叶片汁液为食,通过叮咬植物叶片造成叶片发黄、枯黄、甚至死亡。
稻飞虱分泌的蜜露会诱发黑粉病和稻瘟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2. 间接危害:稻飞虱是稻谷黏虫的传播媒介之一,它可以将黏虫病毒传播至水稻中,造成水稻产量大幅下降。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叶片直接受害和病害传播两个方面。
对水稻稻飞虱做好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生态调控。
合理布置水稻连作制度,避免单一水稻连作,增加种植间作物,种植水稻与沼气作物、果树、蔬菜等进行轮作、套作,减少稻飞虱的发生。
2. 生物防治。
促进水稻生态系统平衡,增加水稻田间天敌的数量和多样性,利用瓢虫、蚜虫寄生性天敌等进行稻飞虱的生物防治。
3. 土壤管理。
合理调整土壤养分,增加水稻抗病性,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采用沿水利等农具机械化耕作,提高土壤管理水平。
4. 化学防治。
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采用科学施药方法,减少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水稻杀虫剂的残留。
5. 投入防治。
根据发生时期和发生程度,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防治,做好预防性喷药,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的发生。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c15f1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6.png)
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受到了许多病害和虫害的威胁。
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稻米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介绍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
一、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1. 稻纹枯病稻纹枯病是由水稻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
主要发生在稻田水位过高、土壤通气不良和气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
病原菌在土壤中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病害最常见于稻谷成熟期,尤其是在梅雨季节更为严重。
2. 稻飞虱稻飞虱是稻田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水稻的生长。
稻飞虱以植物汁液为食,导致水稻叶片黄化、卷曲、凋萎和减产。
稻飞虱特别喜欢在干旱和高温的条件下繁殖,所以在干旱和高温的年份,稻飞虱的危害更加严重。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
主要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生。
稻瘟病菌在潮湿的田间环境中容易传播,造成水稻叶片出现大片的褐色病斑,导致水稻叶片枯萎、凋零,从而降低水稻产量。
二、综合防治技术1. 选择抗病虫品种育种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首要方法。
选用抗病虫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也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遗传工程育成的抗病虫水稻品种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提高作物的免疫力。
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施肥过量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应注重钾肥的施用,钾元素可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田间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包括合理的田间间隔、水、肥、密植等管理措施。
及时清理杂草、病虫害宿主植物,及时病虫害发生初期进行农药喷洒等。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式,通过引入天敌、天敌菌、捕食昆虫等生物因素,减少害虫数量,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生物防治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而且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田间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8f52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6.png)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严重的危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稻稻飞虱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是一种吸食性害虫,以水稻叶鞘内的汁液为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茎,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
1.叶片损伤:稻飞虱刺吸叶片汁液会导致叶片发生黄化、透明化和白斑等症状,称为黄化病,严重时叶片会出现褐斑和枯死。
这些损伤会使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水稻的养分供给和生长发育。
2.减产:稻飞虱的吸食会导致水稻叶片积弱,光合作用减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落和分枝减少,进而降低水稻的光合效率和产量。
据统计,水稻受稻飞虱危害时,产量可降低10%-50%。
3.诱发病害:稻飞虱吸食叶片的汁液会导致水稻叶片弱化,病原菌易于侵入,诱发稻瘟病、稻纹枯病、稻黄萎病等多种病害,进一步加剧水稻的损失。
4.传播病毒:稻飞虱是多种水稻病毒的重要媒介,如稻矮缩病毒、稻黄矮缩病毒等。
通过吸食感染病毒的水稻植株,稻飞虱会将病毒传播至健康植株,加重病情,进一步减少产量。
为了减少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必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常用的防治方法如下:1.物理防治:采用网罩、遮阳网等覆盖措施,防止稻飞虱的侵入。
通过悬挂黄色板、根茎埋草带等,诱杀稻飞虱。
2.生物防治:利用稻飞虱的天敌对其进行控制。
常用的天敌包括二化螟、蝗虎、蚜虻等。
可通过增加天敌数量或引入天敌等方式进行生物防治。
3.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常用的农药有敌百虫、福尔丹、马拉松等。
喷洒时要注意农药的浓度和喷洒时间,避免对水稻造成伤害。
4.综合防治:通过综合防治的措施,如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增加天敌数量、种植抗虫品种、优化田间管理等,综合利用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手段来控制稻飞虱的危害。
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严重的危害。
为了减少其危害,我们应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措施,尽量减少稻飞虱对水稻的损害,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超级杂交水稻纹枯病与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超级杂交水稻纹枯病与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cdfb21aa2161479171128ec.png)
稻 飞虱 “ 穿顶 ” 象 , 的 田地 甚至 颗粒 无收 。 农 业部 门 调 现 有 据
查 分析 , 主要 由 3方 面原 因造成 : 是滥 用 药物 杀 死 大量 有 一 益生物 , 破坏 生 态 平 衡 , 虫 天敌 数 量 减 少 , 而 激 发 大 发 害 从
光照 程 度差 , 田间湿 度 高 , 于稻 飞 虱和 纹枯 病 病 菌来 , 宁 市超 级 杂 交 稻 种 植 面 积较 大 , 由于 受 化 近 兴 但
肥 、 药 用量 增加 和 耕作 制 度变 革 等 多 因素 的影 响 , 级 杂 农 超 交稻纹 枯病 和 稻飞 虱的发 生面 积逐 年加 大且 危害 重 , 严重 影
稻 田 的水 肥 管理 和 密植 程 度 对稻 飞 虱 、 枯病 的 发 生 纹 影响 较 大 。 般 偏 施 、 施 氮 肥 , 一 迟 灌水 过 深 或 加 大 密 度 的 稻
植物 保 护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1 第 8期 0 1年
超级杂 交水稻纹枯病与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 防治措施
吴银苑 刘 玉群
(广 东 省 兴 宁 市 龙 田镇 农 业 技 术 推 广站 , 广东 兴 宁 5 4 4 兴 宁 市 兴 田街 道办 事 处农 业技 术 推 广站 ) 15 2;
田 , 水露 晒 工作 不 到位 , 排 发病 就 重 , 飞 虱发 生 量大 。 在 稻 若 水稻 生 长前 期 过 于集 中施 用 氮肥 。 引起 稻 苗猛 发 。 早封 会 提 行 ; 是后 期偏 施 氮肥 , 出现 贪 青徒 长 , 或 则 致使 田间 荫蔽 , 均
能严 重 诱发 纹枯 病 和稻 飞虱 。 密植 程度 高 的稻 田 . 一般 株 间
准确、 合理 用 药防 治 , 高防 治效 果 。 提
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c249a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3.png)
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2024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2.4亿亩次。
二化螟总体偏重至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总体中等发生,大螟、稻蓟马、三化螟、稻秆潜蝇、黏虫、稻叶蝉、稻瘿蚊、跗线螨、稻粉虱、白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线虫病等病虫在局部稻区发生。
为做好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水稻生产绿色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
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2%以上。
二、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实现控害保产、提质增效。
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建立良好稻田生态系统、培育健康水稻为基础,落实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优先应用昆虫信息素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的绿色防控措施,合理安全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保障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高效。
三、防控重点(一)华南稻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自治区)的传统双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密切关注台湾稻螟、锯齿叶矮缩病、橙叶病、稻秆潜蝇、稻瘿蚊、跗线螨、稻粉虱、水稻线虫病。
(二)长江中下游单双季混栽稻区。
包括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省的单双季稻混合种植区,重点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穗腐病、恶苗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密切关注水稻线虫病、大螟、稻蓟马、稻秆潜蝇、稻瘿蚊、稻叶蝉、三化螟、跗线螨。
(三)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
包括湖北、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省(直辖市)的单季稻种植区,重点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密切关注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线虫病、条纹叶枯病、穗腐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杂交水稻纹枯病与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兴宁地区超级杂交稻纹枯病与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以为兴宁地区超级杂交稻纹枯病与稻飞虱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级杂交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兴宁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广东省粮食生产大县,发展超级杂交稻生产是兴宁市粮食增产的一项重大举措。
近年来,兴宁市超级杂交稻种植面积较大,但由于受化肥、农药用量增加和耕作制度变革等多因素的影响,超级杂交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发生面积逐年加大且危害重,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安全。
纹枯病和稻飞虱危害程度在兴宁地区呈上升趋势,是当前兴宁地区超级杂交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之一。
据调查,在一些地段和田块,早、晚稻稻飞虱、纹枯病发生相当严重,每年有一部分田块出现纹枯病上颈及稻飞虱“穿顶”现象,有的田地甚至颗粒无收。
据农业部门调查分析,主要由3方面原因造成:一是滥用药物杀死大量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害虫天敌数量减少,从而激发大发生;二是农户的防治意识差,大多数农户都是到病虫危害严重时才施药,没有及时预防;三是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及施药方法不当。
为彻底抓好稻飞虱和纹枯病的防治,要根据发生规律,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抑制其发生,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发生规律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受到菌源数量、肥水、密度、品种抗性和气候等多因素影响,稻飞虱受到天敌数量多少、温度高低、湿度大小和熟期等因素的影响。
高温、高湿环境条件有利于纹枯病发生,也有利于稻飞虱的繁殖,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纹枯病、稻飞虱发生也越严重[1]。
据观察,有纹枯病发生的田块都有稻飞虱发生,纹枯病越重,稻飞虱发生越厉害,但有些稻飞虱发生严重的田块,纹枯病发生不一定严重。
由此可见,稻飞虱的发生与纹枯病的发生既有联系又相互制约。
稻飞虱与纹枯病是近年来超级杂交水稻中最严重的病虫害之一,特别是稻飞虱危害严重时易造成“穿顶”现象。
1.1气候条件
在品种和栽培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不同年份纹枯病与稻飞虱发生轻重不同,主要是由于温、湿度影响所致。
温度在25 ℃以上时,纹枯病和稻飞虱才会发生流行;在适温范围,则湿度对纹枯病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当温度达到28~31 ℃,相对湿度在95%时,纹枯病、稻飞虱大发生[2]。
兴宁地区早稻5—6月,晚稻8—9月处于高温、高湿、台风季节,正值超级杂交水稻孕穗期,此时杂交水稻的植株抗病虫能力差,纹枯病重、稻飞虱发生多。
因此,在兴宁地区夏秋季节连续高温时间较长的年份,一般纹枯病、稻飞虱的发生比较严重;而温度
较低的年份则对病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2栽培技术
稻田的水肥管理和密植程度对稻飞虱、纹枯病的发生影响较大。
一般偏施、迟施氮肥,灌水过深或加大密度的稻田,排水露晒工作不到位,发病就重,稻飞虱发生量大。
若在水稻生长前期过于集中施用氮肥,会引起稻苗猛发,提早封行;或是后期偏施氮肥,则出现贪青徒长,致使田间荫蔽,均能严重诱发纹枯病和稻飞虱。
密植程度高的稻田,一般株间光照程度差,田间湿度高,适于稻飞虱和纹枯病病菌的生长和侵染,因而发病往往较重,造成纹枯上颈、稻飞虱“穿顶”。
1.3品种抗性和生育期
选用抗病品种,纹枯病和稻飞虱发病较轻,如选用天优122、培杂泰丰、五优308等品种。
超级杂交水稻一般从分蘖盛期末开始发病,稻飞虱若虫开始出现,孕穗期至抽穗期发展蔓延最快、稻飞虱开始大量发生,此时植株抗病虫能力弱;在抽穗至乳熟期,病害自下而上向剑叶鞘和穗发展,危害加剧;乳熟后期发病相对减轻[3]。
2防治措施
应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搞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按照当地农业病虫测报部门的要求,做到及时、准确、合理用药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2.1选用抗病良种
选用天优122、培杂泰丰、五优308等良种,并进行品种之间轮作,做好种子消毒工作。
2.2消灭菌源,降低虫源基数
在春耕灌水时,打捞菌核悬浮渣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
对稻飞虱第2代及第4代进行重点防治,抓二压三,抓四压五,抓六压七,控制稻飞虱发生[4]。
2.3加强肥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
施足基肥,合理密植,早追肥、早管理,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科学排灌,够苗后及时排水露田,以多露轻晒为主,中后期干湿交替至成熟,是增强水稻抗病虫能力、控制纹枯病及稻飞虱发生的重要措施。
实施健身栽培法,可防止超级杂交水稻过早封行。
控制无效分蘖,减少田间荫蔽,提高水稻抗倒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利于籽粒充实,提高粒重,增加产量,达到增产的目的。
2.4药物防治
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纹枯病及稻飞虱重点抓好中后期用药,一般要求在抛秧后30 d左右,用5%井冈霉素水剂7.5 kg/hm2对水3 000 kg/hm2喷施。
在孕穗期和破口抽穗期抓住稻飞虱若虫盛发期各用2%虱纹灵1.5 kg/hm2+0.5%井冈霉素水剂7.5 kg/hm2+澳丰绿保叶面肥1.5 L/hm2对水2 250 kg/hm2喷施,能有效控制该病虫发生和危害。
或以当地农业植保测报部门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通知为准。
2.5采用全程承包专业防治
当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做生意,留守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小孩,根本无人过问除虫防病,造成纹枯病与稻飞虱发生严重,部分田地甚至出现失收的情况。
根据上述情况,农业部门应成立全程承包专业化防队伍,做到以市场为导向,采用技术、物资扶持,进行“五统一”,即统一测报,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配药,统一机防,统一标准收费,保证超级杂交水稻不受病虫危害,将病虫控制在最低限度,减少损失。
全程承包专业防治,能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如期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参考文献
[1] 舒畅,潘华.江西水稻病虫灾害发生与防治浅议[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1):61-64.
[2] 徐志平,吴余良,蒋汉中.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新特点及治理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9,19(3):14-15.
[3] 张光凤.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J].遵义科技,2009,37(1):42-43.
[4] 席运官,钦佩,宗良纲.有机水稻病虫草防治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