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
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
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企业碳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以对企业的碳减排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测。
对企业来说,进行碳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找出碳减排的潜力和方向,制定减排目标和措施,推动企业向低碳发展方向转型。
企业碳绩效评价往往以企业的碳排放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对企业碳排放源的调查和监测,对企业碳排放进行量化统计。
常用的方法有 bottom-up(自下而上)方法和 top-down (自上而下)方法。
自下而上方法通过对企业内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源进行调查和测量,然后对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和统计,来估算企业的总碳排放量。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少数环节的企业,如工业生产企业和能源消耗较高的企业。
自下而上方法在调查和测量环节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但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企业的碳排放情况。
对于企业碳绩效评价的目标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制定:1.全面性原则:评价的范围和指标要全面覆盖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包括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
直接碳排放是指企业自身使用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如工厂燃煤、车辆尾气等;间接碳排放是指企业间接使用的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如购买的电力、燃料等。
2.准确性原则:评价的数据和方法需要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能够反映出企业碳排放的真实情况。
这就要求对企业的碳排放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并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可比性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指标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便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和评估。
为此,可以采用一些标准化的指标和方法,比如碳强度、碳排放强度等,对不同企业的碳排放进行规模化和比较。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的结果和指导意见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便于企业制定减排目标和措施。
评价报告应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促进企业推进低碳发展。
企业碳绩效评价是企业碳减排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科学、准确、可比和可操作的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推动企业迈向低碳转型。
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
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1. 引言1.1 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企业碳绩效评价是指企业通过对自身碳排放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评价方法。
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的设定原则包括明晰目标、可实施性、连续改进、数据采集和透明度。
量化碳排放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碳绩效评价的基础,通过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碳排放情况。
碳绩效评价方法包括基准设置、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步骤。
企业碳绩效评价的实施路径包括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专业团队的参与、员工意识的培养和外部认证的获取等关键步骤。
综合应用目标原则与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碳排放,提高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企业碳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碳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符合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标原则与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升企业绩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发展。
2. 正文2.1 碳绩效评价的概念和意义碳绩效评价是指企业对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碳排放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的背景下,企业碳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碳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碳足迹,即其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
这有助于企业对其环保责任进行认识和落实,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树立环保形象,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
通过碳绩效评价,企业可以找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减排工作。
在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中,企业可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碳绩效评价也有助于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协议,减少因环境违规而面临的风险和处罚。
将碳排放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也有助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获得政府和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碳绩效评价不仅是企业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碳排放单位碳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效果定性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
3.大于最新行业先进值10%以上。
60
2
碳排放强度或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无行业先进值
1.达到能耗先进值;
100
100
2.达到能耗准入值;
80
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效果定量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续)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细则
得分
满分分值
3.达到能耗限额值。
60
3
碳排放强度或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无先进值和无能耗限额值
北京市和全国同行业碳排放强度数据或能耗数据进行比较,优先采用碳排放强度指标,优先采用北京市数据,若查找无相关数据,取历史法,企业最优年度指标值下降一定幅度。
评价年度与历史最优年度相比,下降幅度10%以上
100
100
评价年度与历史最优年度相比,下降幅度5%-10%
80
评价年度与历史最优年度相比,下降幅度5%以下
**
1
2
2.碳排放单位应考虑审核合理制定内审方案和计划,应记录内部审核的结果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
**
1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
1.碳排放单位应通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实际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如评审、原因、确定、评估、制定和保留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
2
4
2.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应与实际的或潜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碳排放绩效结果相适应;
**
1
3.碳排放单位应确保在必要时对碳排放管理体系进行改进。
**
1
记录控制
1.碳排放单位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记录,以证实符合碳排放管理体系和本标准要求以及所取得的碳排放绩效成果;
**
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
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碳绩效评价是评估企业在减少碳排放、节能减排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表现的重要方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少企业的碳排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企业碳绩效评价通过量化分析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和行为,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碳足迹,推动企业实施减排措施,提高企业的环境可持续性。
背景介绍部分将介绍企业碳绩效评价的背景和相关情况,探讨为什么企业需要进行碳绩效评价以及碳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碳排放已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作为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其减排行为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需要对自己的碳排放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减排目标和计划,实施减排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企业碳绩效评价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企业在如何评价碳绩效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企业在进行碳绩效评价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导致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企业在设定碳绩效目标时存在着不同的原则和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
企业在进行碳绩效评价时往往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难以科学地评估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和碳减排效果。
如何科学地设定企业的碳绩效目标,并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成为了当前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目标原则和方法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碳绩效评价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企业在评价碳绩效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1.3 研究意义企业碳绩效评价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企业需要通过评价自身的碳绩效来监控和管理其碳排放水平,以满足相关规定和达成减排目标。
企业碳绩效评价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利用、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碳排放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是一种针对企业碳排放管理的标准体系,旨在帮助企业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要求及使用指南。
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建立碳排放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碳排放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同时,企业应制定碳排放管理方针和目标,并将其传达给全体员工。
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企业进行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规划和设计。
企业应识别出自身的碳排放源,评估碳排放量,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碳排放管理计划。
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建立碳排放数据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企业应制定数据收集、记录、分析和报告的流程,并定期进行数据审核和验证。
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企业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企业应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优化,以降低其碳排放。
企业应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采取措施减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碳排放。
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对员工进行碳排放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企业应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碳排放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建立专业的碳排放管理团队是实施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关键。
企业应选拔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团队,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根据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应制定碳排放管理计划。
计划应包括碳排放源的识别、评估方法、目标设定、实施措施等内容。
在制定计划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DB44T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具体措施包括: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洁能源等。
碳排放评价标准
碳排放评价标准是用于衡量产品、服务、项目或组织的碳排放水平的指南或标准。
这些评价标准旨在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方法来计量和报告碳排放,以便帮助人们量化和比较不同活动的环境影响,促进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碳排放评价标准:
1. ISO 1406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包括ISO 14064-1(温室气体清清洁发电项目验证和监测)和ISO 14064-2(温室气体清清洁发电报告的规范),用于评估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
2. GHG Protocol:由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工商理事会(WBCSD)共同开发的绿色气体协议(GHG Protocol),提供了全球通用的排放计量和报告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企业级别的GHG Protocol Corporate Standard和产品级别的GHG Protocol Product Standard。
3. PAS 2050:英国标准协会(BSI)发布的PAS 2050,在评估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时提供了指导。
这个标准允许组织进行环境造成的评估,以便确定如何减少和管理产品的碳足迹。
4. Carbon Trust Standard:由英国的Carbon Trust机构提供的认证标准,用于评估和认证组织的碳排放减少措施和低碳实践的可信度和效果。
这些碳排放评价标准提供了一套方法,帮助组织测量、管理和报告其碳足迹,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根据具体需求和行业背景,不同标准可能更具适用性。
建议在实施碳排放评估时,参考并遵守相关的碳排放评价标准。
企业碳效分析及碳信用评价指南-2023标准
企业碳效分析及碳信用评价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企业碳效分析及碳信用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碳效分析,碳信用评价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企业各排放主体开展企业碳效分析及碳信用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件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14064-1:2018《温室气体第1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ISO14064-2:2019《温室气体第2部分:项目层面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ISO14064-3:2019《温室气体第3部分:温室气体声明核查与审定的规范及指南》GB/T475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7354-2018》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3术语和定义3.1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份。
注:GHG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
3.2温室气体源greenhouse gas source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3.3温室气体汇greenhouse gas sink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3.4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 gas emission在特定的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3.5温室气体清除greenhouse gas removal在特定时段内从大气中清除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碳排放单位碳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效果定性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
碳排放单位碳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效果定性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一、碳排放量减少情况1.碳排放强度下降程度评分细则:A.碳排放强度下降10%以上;得分:5分B.碳排放强度下降5%以上,但低于10%;得分:4分C.碳排放强度下降2%以上,但低于5%;得分:3分D.碳排放强度略有下降,低于2%;得分:2分E.碳排放强度没有下降或上升;得分:1分2.碳排放总量减少程度评分细则:A.碳排放总量下降15%以上;得分:5分B.碳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但低于15%;得分:4分C.碳排放总量下降5%以上,但低于10%;得分:3分D.碳排放总量下降略有,低于5%;得分:2分E.碳排放总量没有下降或上升;得分:1分二、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评分细则:2.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评分细则:A.数据准确无误,完整齐全;得分:5分B.数据基本准确无误,但有个别缺漏;得分:4分C.数据准确性有待验证,但无重大错误;得分:3分D.数据准确性无法判定,有明显错误;得分:2分E.数据准确性不被认可,明显错误;得分:1分三、碳管理体系的审计和验证情况1.碳管理体系的审计频率评分细则:A.每年进行第三方审计;得分:5分B.每两年进行第三方审计;得分:4分C.不定期进行第三方审计;得分:3分D.未进行第三方审计,但内部审计有记录;得分:2分E.未进行第三方审计,也无内部审计记录;得分:1分2.碳管理体系的验证情况评分细则:A.通过第三方验证,认证有效;得分:5分B.建立了碳管理体系,但未通过第三方验证;得分:3分C.未建立碳管理体系,但有相关控制措施;得分:2分D.未建立碳管理体系,且无相关控制措施;得分:1分以上是对碳排放单位碳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效果定性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综合考虑碳管理体系实施的效果和优劣,为企业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企业可以根据评分结果对碳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碳排放减少和环境保护效果。
公共机构碳评价方案基本原则
公共机构碳评价方案基本原则公共机构的碳评价方案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透明度,公共机构的碳评价方案应当具有透明度,评价过程
和结果应当对外公开,以便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了解评价的方法、数据和结论,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可比性,碳评价方案应当具有可比性,即采用统一的评价标
准和方法,使得不同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和评价结果可以进行横
向比较和分析,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决策和监督的依据。
3. 综合性,碳评价方案应当具有综合性,考虑公共机构在日常
运营、项目实施、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碳排放情况,全面评
估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为公共机构的碳减排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
支持。
4. 可信度,碳评价方案应当具有可信度,评价应当建立在科学
的数据和方法基础之上,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主
观偏见和不当干预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5. 可持续性,碳评价方案应当具有可持续性,评价应当考虑公共机构的碳排放管理和减排措施的长期影响,为公共机构制定长期的碳管理策略和目标提供支持。
总之,公共机构的碳评价方案基本原则应当是透明、可比、综合、可信和可持续的,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为公共机构的碳管理和减排工作提供支持。
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
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企业碳绩效评价是指评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以及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足迹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企业碳绩效评价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全面性原则:评价应全面考虑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直接排放是指企业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企业的生产工艺、燃料燃烧等;间接排放是指企业由于购买电力、热力、蒸汽等能源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2.可比性原则:评价应基于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计量方法,使不同企业的碳绩效可比较。
可比性是企业碳绩效评价的基础,只有在可比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企业碳绩效的benchmark和排名。
3.公正性原则:评价应公正、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不应存在歧视性、主观性的评价因素。
评价结果应具有可信度和可靠性,能够得到广泛认可。
4.科学性原则:评价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和方法,具备科学性和可重复性。
评价指标和计量方法应基于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规范,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1.排放清单法: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能源利用情况,通过编制碳排放清单,量化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排放清单法是企业碳绩效评价的基础,也是评价结果的主要数据来源。
2.能耗分析法:根据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分析和评价。
能耗分析法主要通过能耗指标和能效比进行评价,评估企业的能耗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反映企业的碳绩效。
3.生命周期评价法: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企业在各个环节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生命周期评价法不仅关注企业的直接排放,还考虑了供应链和使用阶段的间接排放,能够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碳绩效。
4.经济评价法: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表现,评估企业的碳绩效。
经济评价法主要通过计算企业的碳经济密度、碳收入和碳成本等指标,评估企业在减排和碳交易方面的经济效益。
《碳效评价导则》
ICS 27.010CCS F 01团 体 标 准T/CSTE 0287—2022碳效评价导则Guidance for assessment of carbon efficiency2022-12-27 发布 2022-12-31 实施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发布版权保护文件版权所有归属于该标准的发布机构,除非有其他规定,否则未经许可,此发行物及其章节不得以其他形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再版或使用,包括电子版、影印版,或发布在互联网及内部网络等。
使用许可请与发布机构获。
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峰创享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国能网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国家能源集团共享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清控数联(山西)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码客工场工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鑫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数洋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埃文低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南京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中科储能(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山西省工业互联网协会、海澜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产业互联数据智能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池程、马宝罗、刘猛、刘阳、孙亮、陈海红、魏巍、范铁军、费海平、李胡升、穆京丽、唐巍、徐清华、任爽、冯田丰、朱从宾、周永章、徐玲玉、宋世杰、杨亮、王永祥、张耀军、张晓、高国辉、李冰、张华良、凌浩恕、白宏钢、徐国平、杨威、刘勇、刘威威。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碳效评价导则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用能单位碳效评价相关基本原则、工作流程、边界确定、步骤和方法、质量保证、报告要求等。
DB44T 2024 碳排放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DB44T 2024 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DB44T 2024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碳排放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DB44T 2024碳排放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指南,以确保其在碳排放方面得到有效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管理体系的要求和使用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DB44T 2024碳排放管理体系概述DB44T 2024碳排放管理体系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的一项全面、系统化的碳排放管理指南。
该体系旨在帮助企业识别、监测、控制和报告碳排放,从而达到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环境影响的目标。
二、DB44T 2024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1、管理范围:明确管理体系覆盖的碳排放源和类别,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2、监测方法:制定适合企业的碳排放监测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责任主体:明确企业各级管理层在碳排放管理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4、管理制度: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包括目标设定、考核、激励等。
5、数据报告:按照规定格式和周期提交碳排放数据报告,接受政府和利益相关方的监督。
三、DB44T 2024碳排放管理体系使用指南1、实施流程:从制定目标、培训宣传、制定实施计划、实施控制到持续改进,形成一个完整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实施流程。
2、操作步骤: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3、数据报告:指导企业如何按照规定格式和周期提交碳排放数据报告,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持续改进:通过监测、考核和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管理体系,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DB44T 2024碳排放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化的碳排放管理方法,有助于降低环境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遵循该管理体系的要求和使用指南,企业可以建立有效的碳排放管理制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影响,同时满足政府和利益相关方的监管要求。
碳排放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4
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Beijing Grand Honour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Co., Ltd
•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 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 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我们都清楚知道全 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 :极端天气、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 、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 变、旱涝灾害增加、致命热浪等等。现在 ,不再是科学家在预言着这些改变,人类 已开始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挣扎着求 生存。
3
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Beijing Grand Honour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Co., Ltd
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
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 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 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 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 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 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 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指南
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指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和重点行业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实现企业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旨在为重点行业企业提供一份全面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指南,以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科学的碳排放管理体系。
本文将介绍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基本原则、碳排放核算与监测方法以及碳排放减排技术与措施等内容。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的挑战,提出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点,并展望实施管理体系的效益和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全面建立和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重点行业企业可以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碳排放量,优化资源利用和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碳排放管理体系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形象。
在建设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时,企业需要明确碳排放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并采用科学、可靠的碳排放核算与监测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此外,企业还需要积极探索和应用碳排放减排技术与措施,包括节能降耗、绿色生产、清洁能源利用等,以实现碳排放的减少和优化。
然而,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碳排放核算和监测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同时,碳排放减排技术与措施的选择和应用也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与相关政策和法规相协调。
为了有效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建设,企业需要确保管理体系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培养具备碳管理意识和能力的人才队伍,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加强与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与交流。
最后,本文将展望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数据的监测和共享,优化碳排放减排技术与措施,推动碳排放管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工业企业碳效评价规范
工业企业碳效评价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工业企业评价原则、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标识。
本文件适用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效评价工作,其他工业企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零碳电力 zero-carbon electricity利用水、风、光等能源产生的电力。
3.2零碳电力减少碳排放量 zero carbon electricity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工业生产时通过使用零碳电力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3固碳减少碳排放量 carbon sequestration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通过植树造林、碳封存等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4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 carbon emissions per unit value added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创造)一个计量单位的工业增加值消耗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3.5碳中和量 amount of carbon neutrality工业企业在报告期通过使用零碳电力、植树造林、碳封存、碳汇等手段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6碳中和率 rate of carbon neutrality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碳中和量与该企业同期所需碳排放量的比值。
3.7碳效码 carbon - efficient code由效率对标标识、水平对标标识和中和对标标识组合而成,用于评价工业企业(不包括供水、供电、供气、垃圾焚烧、污水处理以及未投产的企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水平及碳中和进程的标识。
4 评价原则应遵循公平性、可比性、客观性、导向性原则进行评价。
5 评价体系 5.1 评价指标工业企业碳效评价主要指标为: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碳效值和碳中和率。
5.2 指标释义 5.2.1 工业增加值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
附件
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
.依据各项评价内容,根据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满足评价内容的得满分;重点排放单位虽开展工作,但不能完全满足条款要求的,则根据实际情况在合适的范围内判定评分。
. 重点排放单位碳管理体系评价最总得分为碳管理体系项评价得分值之和,满分为分。
. 重点排放单位若没有评价内容规定的项目,按该项目内容得满分计算。
.得分大于分以上为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优秀等级,得分(不含分)为通过等级,得分小于分为不通过。
.表格中的""表示该项评分不适用。
.评分要点个,其中分的个、分的个、分的个、分的个、分的个、分的个、分分各一个。
碳排放管理体系标准
碳排放管理体系标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碳排放管理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重要的议题。
为了规范和管理碳排放,许多国家和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碳排放管理体系标准。
本文将介绍碳排放管理体系标准的概念、内容和重要性,并对其中的一些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一、概念碳排放管理体系标准是指为了规范和管理组织(包括企业、政府机构等)的碳排放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原则和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组织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内容碳排放管理体系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碳排放核算方法: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核算方法,以及数据收集和计量的标准。
2. 碳排放监测与报告:规定组织应当对碳排放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 碳排放管理目标和计划:规定组织应当设定碳排放管理目标,并制定计划实施减排措施。
4. 碳排放管理措施:包括能源节约、节能技术应用、碳交易等管理措施。
5. 碳排放审核与认证:规定组织应当定期进行碳排放审核,并通过认证机构的审核认证,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可信。
三、重要性制定和执行碳排放管理体系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1.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管理碳排放,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履行社会责任:组织遵守碳排放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履行社会责任,受到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认可。
3. 提升竞争优势:制定合格的碳排放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帮助组织提升环保形象,增强品牌影响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四、相关标准解读1. ISO 14064系列标准ISO 14064系列标准包括碳排放核算、监测与报告、验证和验证等内容,是全球碳市场和公司碳数据报告的基础性标准。
其中ISO 14064-1是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学标准,ISO 14064-2是碳排放监测与报告的规范,ISO 14064-3是验证和验证的标准。
2. GHG协议GHG协议是一个全球性的碳排放管理计划,旨在建立全球碳市场,并为组织提供认证服务,帮助其在减排方面取得可信的成绩。
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
企业碳绩效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企业碳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评估和量化。
通过对企业的碳绩效进行评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发现碳减排潜力,并针对性地制定碳减排措施,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企业碳绩效评价的目标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和可比性。
目前主要的评价方法有排放因子法、清单法、存在法和强度法等。
其次,全面性是企业碳绩效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原则。
全面性要求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直接排放包括直接能源消耗和生产过程中的其他直接排放源,如原材料使用等。
间接排放包括企业间接能源消耗、产品使用阶段和废弃物处理等。
最后,可比性是企业碳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之一、可比性要求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能够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以促进行业间的碳减排竞争和学习。
为实现可比性,评价方法和数据采集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指南,确保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目前,企业碳绩效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排放因子法、清单法、存在法和强度法等。
排放因子法是根据产业特征和能源使用情况,根据统一的排放因子计算企业碳排放量。
清单法是通过建立清单来估算企业碳排放量,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
存在法是通过对企业实际碳排放情况进行测算,包括监测、测量和抽样等方法。
强度法是用单位产出或单位营业额的碳排放量来评价企业的碳绩效,反映企业的碳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碳绩效评价的目标原则包括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和可比性。
目前主要的评价方法有排放因子法、清单法、存在法和强度法等。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结合评价结果制定碳减排措施,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碳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等目的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碳管理体系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碳管理体系的要求和使用指南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碳管理体系的要求1. 碳排放量核算企业应对其生产、运营、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并制定相应的减排计划。
同时,应对碳排放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能源管理企业应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降低碳排放量。
同时,应加强能源监测和管理,确保能源使用的合理性和节约性。
3. 碳减排技术应用企业应积极推广和应用碳减排技术,如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等,以减少碳排放量。
同时,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碳减排技术的水平和效果。
4. 碳管理信息公开企业应公开其碳排放量、减排计划、减排效果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估。
同时,应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碳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碳管理体系的使用指南1. 碳管理体系的建立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碳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明确碳管理的目标、任务、责任和措施。
同时,应加强组织和人员管理,确保碳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碳排放量核算企业应建立碳排放量核算体系,对生产、运营、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
同时,应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能源管理企业应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降低碳排放量。
同时,应加强能源监测和管理,确保能源使用的合理性和节约性。
4. 碳减排技术应用企业应积极推广和应用碳减排技术,如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等,以减少碳排放量。
同时,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碳减排技术的水平和效果。
5. 碳管理信息公开企业应公开其碳排放量、减排计划、减排效果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估。
同时,应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碳管理工作的开展。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管理办法
1.总则1.1.目的依据为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管控,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碳排放评价工作,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总部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
1.3.规范内容界定1.3.1.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指《企业投资管理办法》中所列的一类、二类、三类境内新建、改建及扩建的工程建设投资项目。
1.3.2.本办法所称碳排放评价,是指依据国家碳排放管理法规、标准和行业政策,计算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碳排放量,分析评价碳排放强度水平及碳排放造成的经济影响,提出碳减排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4.管理原则1.4.1.坚持科学客观原则,准确反映项目碳排放实际情况。
1.4.2.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评价项目碳排放水平。
1.4.3.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原则,推动高质量发展。
2.组织管理与职责2.1.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2.1.1.负责制定、修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管理规章制度。
2.1.2.负责审查一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碳排放评价内容。
2.1.3.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2.发展计划部主要职责:2.2.1.负责督促企业在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同步编写碳排放评价内容。
2.2.2.批复一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将碳排放评价的专项审查作为前置环节。
2.3.事业部、石油工程公司、炼化工程集团主要职责:2.3.1.负责审查二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碳排放评价内容。
2.3.2.批复二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将碳排放评价的专项审查作为前置环节。
2.3.3.负责对所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4.所属企业(事业部/石油工程公司/炼化工程公司所属企业)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职责:2.4.1.优选咨询设计单位,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碳排放评价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j)实施管理评审。
2
1.定期实施管理评审
2.未定期实施管理评审
2
0
4.2.2管理者代表(18分)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具有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其它方面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碳排放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权限应包括:
/
已经在41
0
策划应包含对碳排放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
1
1.包含
2.未包含
1
0
4.4.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10分)
组织应建立渠道,获取碳排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4
1.建立且能有效获取
2.建立但效果较差
3.未建立
4
2
0
组织应确定准则和方法,以确保将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用于碳排放管理活动中,并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碳排放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要求。
1
0
g)确保碳排放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
1
1.以正式文件确定且适用
2.以正式文件确定但不适用,或未明确
1
0
h)在长期规划中考虑碳排放绩效问题;
3
1.有长期规划并予以考虑碳排放绩效
2.有长期规划但未考虑碳排放绩效
3.无长期规划
3
1
0
i)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评价和报告碳排放管理的结果;
1
1.定期评价和报告
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
附件6
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规则
体系
要素
评价内容
规定分值
评分要点
评分区间
评价得分
评价记录
4.1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
结论性条款,不评分。
a)按照本文件的要求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与体系相关的文件;
9
1.全面识别
2.部分识别
3.未识别
9
3
0
b)对识别出的碳排放源加以分类,识别和分类的详细程度宜与所采用的核算和报告指南相一致;
9
1.已分类并一致
2.未分类或不一致
9
0
c)确定主要碳排放源。
9
1.确定准确
2.未确定或不准确
9
0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2
1.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2.未形成文件或未及时更新
b)分别界定碳排放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有关文件中明确;
c)策划并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本文件的各项要求,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和碳排放管理体系。
4.2管理职责(38分)
4.2.1最高管理者(20分)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碳排放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具体经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
/
/
/
/
a)确立碳排放方针,并实践和保持碳排放方针;
4
1.识别齐全,并有效执行
2.识别齐全,未有效贯彻执行
3.识别不齐全,未有效贯彻执行
4
2
0
组织应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评审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2
1.定期评审
2.未定期评审
2
0
4.4.3碳排放源(31分)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便:
2
1.已建立相应程序
2.部分建立程序
3.未建立程序
2
1
0
a)识别边界内产生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碳排放源,此时应考虑已经纳入计划的或新建的设施产生的碳排放源;
3
0
d)确定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3
1.根据文件要求确定范围和边界,而且准确、清晰
2.确定边界和范围,但不准确
3.未确定
3
2
0
e)在内部传达碳排放核算、报告、控制、交易和遵约的重要性;
2
1.已传达
2.未传达
2
0
f)确保建立碳排放目标和指标;
1
1.以正式文件明确碳排放目标、指标
2.未明确碳排放目标、指标
2
1.满足要求
2.部分满足要求
3.未满足要求
2
1
0
h)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
2
1.满足要求
2.未满足要求
2
0
4.4策划(69分)
4.4.1总则
(4分)
组织应进行碳排放管理的策划,形成文件。
2
1策划并形成文件
2.未形成文件
2
0
策划应与碳排放方针保持一致,并保证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
1
1.与方针一致且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
/
/
/
a)确保按照本文件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碳排放管理体系;
3
1.管理体系得到了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2.管理体系未得到建立、实施、保持或持续改进
3
0
b)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碳排放管理活动;
3
1.明确了相关人员,并授予必要权限
2.未明确相关人员或(和)未授权
3
3.未规定
4
2
0
g)制定能够确保碳排放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
2
1.已制定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
2.未制定准则和方法
2
0
h)提高全员对碳排放方针和碳排放目标的认识。
2
1.有正式文件规定并开展培训或宣传
2.无正式文件且未开展培训或宣传
2
0
4.3碳排放方针(12分)
4.3碳排放方针(12分)
1
1.有正式文件并能提供证明材料
2.无碳排放方针
1
0
b)任命管理者代表,批准组建碳排放管理团队;
3
1.有正式任命文件,且明确职责任务
2.有正式任命文件,但未明确职责任务
3.无正式任命文件
3
1
0
c)提供碳排放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要的资源,已达到碳排放绩效目标;
3
1.提供的资源充分;
2.未提供
2
0
4.4.4碳排放目标、指标与管理实施方案
(24分)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排放目标和指标,覆盖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等层面,并形成文件。组织应制定实现碳排放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进度要求。
1
1.满足要求
2.未满足要求
1
0
d)包括组织遵守节碳排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承诺;
2
1.包括
2.不包括
2
0
e)为制定和评审碳排放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
1
1.提供
2.未提供
1
0
f)支持高效产品、服务和低排放强度能源的采购,及改进碳排放绩效的设计;
1
1.支持
2.不支持
1
0
g)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
碳排放方针应阐述组织为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所作的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制定碳排放方针,并确保其满足:
/
综合性条款,不评分
/
/
/
a)与组织碳排放的特点、规模相适应;
2
1.适应
2.不适应
2
0
b)包括改进碳排放绩效的承诺;
1
1.包括
2.不包括
1
0
c)包括提供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须的资源的承诺,以确保实现碳排放目标和指标;
0
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碳排放绩效;
2
1.定期汇报
2.未汇报
2
0
d)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碳排放管理体系绩效;
e)确保策划有效的碳排放管理活动,以落实碳排放方针;
2
1.进行了有效策划
2.未开展策划活动
2
0
f)在组织内部明确规定和传达碳排放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碳排放管理;
4
1.规定并有效传达
2.规定但未有效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