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知识点习题和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科学下第三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
【知识要点】
第1节 健康
1.人类的健康 人的健康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2.做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处于“生病——健康”这一连续区域内,并不断变化着 降低健康水平 提高健康水平
很不健康 既不生病也不健康 很健康
(亚健康)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1. 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疾病的根源,杀死这些微生
物能避免疾病的传染。
2. 什么是细菌:①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②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③有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和核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④种类:杆菌、球菌、螺旋菌
细菌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①有些细菌能侵入并破坏人体细胞。
②有些细菌不侵入细胞内,
但能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3.炭疽: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疾病。
人类感染炭疽病的3种途径:①因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
食物,引起人的肠炭疽---饮食传播;②因擦伤或割伤人的皮肤,感染了炭疽杆菌,引起
皮肤炭疽---接触伤口传播;③因吸入漂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而感染,引起肺炭疽
---空气和飞沫传播
3.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
然合成。
青霉素(英国微生物学家弗来明在1928年发现)作用:青霉素可以使细菌的细胞壁
变薄,并使细菌破裂。
4.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
疾病 致病细菌 感染途径 疾病 致病细菌 感染途径
细菌性痢疾 痢疾杆菌 粪—口传播 肺结核 结核杆菌 飞沫传播
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 接触传播 霍乱 霍乱杆菌 水、食物、
苍蝇传播 淋病 淋病双球菌 性接触
5.右图显示了实验结果,仔细观察,浸有不同浓度 青霉素的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无细菌,清晰区面 积与青霉素浓度成正比。
出现以上实验结果的原
因是: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青霉素可以使细菌的细胞壁变薄,并使细菌破裂。
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1943年开始投入
使用)。
6. 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 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
7.什么时候流感(或当地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发病率最高?(调查)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编制调查表;④实施调查;⑤统计原数据进行分析。
8. 流感的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流感的流行的三环节) 浸有不同浓度青 营养琼 浸有蒸馏水的圆纸
细菌滋
病原体:是指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预防的方法:①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②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所。
③进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种。
传播途径:①空气传播:(流感等)②水传播:(甲肝等)③土壤传播:(蛔虫病等)④饮食传播:
(肠道传染病等)⑤虫媒传播:(乙型脑炎等)⑥接触传播:(狂犬病等)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是由A 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
禽)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
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
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
由禽流感的毒型决定的。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1.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2.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
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
原体侵入人体。
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
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是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
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
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
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
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
可使病
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①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②抗体附飞沫等传播 状
SARS 性接触
疱疱疹病毒Ⅱ型 生殖器疱疹 飞沫传播 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粪—口传播粪
脊髓灰质炎病毒 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 甲:粪—口传播 乙: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性肝炎 主要感染途径 致病细菌 疾病
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③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
类型淋巴细胞病原体所在产生免疫物质防御方式
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细胞外抗体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消灭和清除异物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细胞内直接作用
或释放淋巴因子
分类:人工自动免疫:接种抗原,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人工被动免疫:注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因子
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 来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
如:乙脑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菌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人体的免疫功能:(1)抗传染免疫功能(防御感染):皮肤的屏障作用等;(2) 免疫监视的功能:识别清除异常细胞;(3)保持自我稳定的功能消除衰老死亡细胞。
免疫功能失调: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精液传播;母婴传播。
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
1. 当前,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脑血管意外和冠心病更是号称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2.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其肿瘤细胞由正常细胞转变而来。
肿瘤细胞特点: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形成肿瘤。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相同点:都能不间断的分裂。
不同点:前者局限于原发部位,后者能转移并侵犯新组织,从而在病人体内广泛播散。
由上皮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叫做癌。
癌症致死的原因:在体内广泛扩散,耗尽患者的营养,使病人消瘦衰弱,或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引起癌症的主要因素有(1)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吸烟是致癌的一个因素。
(2)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霉变食品中黄曲霉素,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芘等都是致癌物质。
(3)喜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都容易使人患癌。
3.心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是由于胆固醇和其他脂肪类物质在动脉管腔内堆积,动脉管壁失去弹性而变硬,同时引起管腔狭窄。
(1)动脉硬化发生在冠状动脉:得冠心病。
轻者:脑闷气喘。
心肌暂时性缺血-心绞痛;冠状动脉栓塞或痉摩――心肌梗塞。
(2)发生在脑动脉:凝血块堵塞――脑血栓;加高血压――脑血管破裂,脑血管痉挛。
以上引起各种病变,俗称中风,医学上称脑血管意外。
4.实验:血管阻塞对血液流动的影响。
该实验中,大玻璃管模拟血管,水模拟血液,橡皮泥模拟胆固醇等脂类物质。
该实验说明:如果胆固醇等脂类物质堆积在血管内,血液的流动会减缓。
如果血管已经变狭窄了,血流仍要维持原来的速度,就必然要引起血管堵塞或破裂。
5.目前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持续大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0千帕。
6.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致肾脏无法将经过肾脏血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于是葡萄糖随尿液排出。
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注射胰岛素,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第5节照顾好你的身体
1.环境毒物:环境中某些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致病的化学物质。
中毒:由环境毒物引起的疾病
2.平衡膳食:食物中的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与机体的需要能保持平衡。
食谱制定原则:食物要多样化,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
3.毒品的种类:危害最大的是鸦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等。
毒品的危害:①毒品有成瘾性
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损害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③毒品使吸毒者倾家荡产,走上犯罪道路④吸毒、贩毒破坏国家的安宁和经济发展。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4.香烟烟雾主要成分:焦油:致癌物(苯并芘)诱发肺癌。
烟碱(尼古丁):(1)影响神经系统,易得胃溃疡等;(2)促使动脉硬化、诱发心脏病。
(3)让吸烟者上瘾
一氧化碳:减慢血液中氧的运送速度,诱发冠心病。
5 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5.过量饮酒(酗酒)对人体有危害: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等;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急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等;胃酸过多、胃出血和消化道肿瘤等;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等。
酒精中毒:急性中毒:酒醉状态,酒精中毒量70-80克,酒精致死量250-500克;慢性中毒:损害: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
6.急救时,第一位的工作是抢救生命,首要的行动是排除致死因素 (1)对溺水者——首先要将他救上岸;(2)对触电者——首先要切断电源;(3)对气体中毒病人——首先要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4)对误服农药中毒者——立即催吐。
判别是否死亡的依据:(1)呼吸情况:感知气流或借助棉絮(2)脉搏情况:摸桡动脉、颈动脉,或听心音(3)瞳孔的改变:(瞳孔左右不对称是大脑异常的重要特征)(4)有无意识:昏厥(晕厥)和昏迷。
死亡的标准日常(习惯):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目前医学界:——脑死亡。
当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其心肺复苏。
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应确保呼吸道畅通,若有异物,应
将异物清除干净。
人工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钟,胸外
心脏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钟。
7.毒蛇咬伤的急救(1)我国的毒蛇种类较多,如眼镜蛇、五步蛇、竹叶青蛇、蝮蛇等都是毒蛇。
毒蛇咬伤的急救:被毒蛇咬伤后,应尽可能在伤口的近心端5~10厘米处,用带、绳、手帕或止血带结扎,防止毒液蔓延。
然后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将毒液排出。
必要时,应及时送医院。
8.脑血管意外时特点和正确处理:①体位保持合适:使病人绝对卧床。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控制适当血压。
④病人心理安慰。
⑤呼叫急救中心或及时送医院检查、抢救。
9.血型特点:人有多种血型系统,临床上常用的是ABO血型系统①ABO血
型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②ABO血型系统四种血型:(A型、B型、AB型、O型)③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本身红细胞的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人的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且终身保持不变。
输血原则:输同型血,异型间输血只在一定血型间可以进行,且在紧急情况下才采用,要输得少输得慢。
血型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A和B 无
O型无抗A和抗B
O
A
AB
B
O
A
AB
B
【经典练习】
人体有关综合知识训练一
一、选择题
1.关于血型的研究,最早是医生为了在战争中抢救大量失血的伤员而进行的。
结果有些伤员得救,而有些伤员在输血后很快死亡。
战后,科学家进行了研究,终于揭开了血型之谜。
现在,我们知道那些输血后很快死亡的伤员死亡的原因是()
A.因感染疾病而死B.因窒息而死 C.因伤口无法凝血而死D.因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而死
2.为了帮助不孕夫妇,终于在1978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
医学界给予这项技术以极高的评价,称之为是“继器官移植之后的第二大医学奇迹”。
此项技术是解决不孕症的有效手段。
“试管婴儿”实际上是指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至5天,形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
所以说,“试管婴儿”是在试管中长大也是一个错误的说法。
请判断“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
3.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量食品,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哪类疾病()
A、恶性肿瘤
B、遗传病
C、心血管病
D、传染病
4.人在发高烧时,食欲不振,其主要原因()
A、人发高烧时,胃不运动
B、胃中食糜不易排空
C、吃进的食物没有消化
D、体温较高,酶的催化作用较差
5.2005年1月18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队确认“登”上了南极内陆路冰盖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海拔4093米的最高点。
科考队员登上这最高点要克服重重困难,其中主要由于缺氧引起的是()
A、冰裂隙
B、白化天气
C、高山反应
D、严寒
6. 能促进人体小肠对钙、磷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促进儿童骨骼正常发育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7.最近,旅美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合作研究,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
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就能进行治疗,而不必注射胰岛素。
关于文中“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是
A、该化合物应该是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
B、该化合物应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C、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D、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
8.下列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图解中,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依次是 ( )
A.消化、吸收、运输、分解、能量 B.消化、吸收、合成、分解、氨基酸
C.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 D.消化、吸收、合成、排泄、能量
9.龋齿的形成过程是()
A、食物残留在牙面上→牙釉质受破坏→牙腔受破坏→牙质受破坏
B、食物残留在牙面上→牙质受破坏→牙腔受破坏→牙釉质受破坏
C、食物残留在牙面上→牙釉质受破坏→牙质受破坏→牙腔受破坏
D、食物残留在牙面上→牙质受破坏→牙釉质受破坏→牙腔受破坏
二、分析探究题
1.人体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某同学为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准备5支盛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在每支试管内加一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的室温下,记录各试管内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
2
3
4
5
13
9
11
45
>60
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蛋白质(食物)(消化道)(血液)(组织细胞)
A B C D
⑴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胃蛋白酶的活性有什么关系? 。
⑵据表中数据推测,当pH约为时,胃蛋白酶的催化活性最佳。
(3)请提出能使实验在更短时间内完成的正确方法。
2.如图所示曲线,表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图中H为
肺动脉,据图回答:(气体交换)
(1)曲线a表示的是____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
(2)I代表的血管类型为____。
(3)曲线b在I段血管处迅速升高是由于 _____。
(4)曲线b所表示的气体在血液内的主要存在方式是_ __ 。
3.有人预先测定甲、乙两人血糖含量,然后让他们饮用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并在3.5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测定两人的血糖含量,所得结果如右图:(血糖浓度调节和糖尿病)
(1)甲、乙两人中是病人,患病。
(2)甲、乙两人在饮用葡萄糖后1小时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
是;
(3)甲在饮用葡萄糖1小时后血糖迅速下降,这与体内分泌的▲有
关,促进血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4)乙在用葡萄糖1.5小时后血糖下降,使血糖下降不同于甲的一条途径是。
4.已知小明、姐姐、母亲和父亲四人血型各不相同,用B型血的血清检查血型时,只有父亲和姐姐的血发生凝
集反应,用A型血的血清检查血型时,只有母亲和姐姐的发生凝集反应:
⑴则父亲、母亲、姐姐和小明的血型依次为___、___、___和___型。
⑵父亲急需输血时,家庭成员中____的血能输给他,但输血时应注意____
_____。
人体有关综合知识训练二
一、选择题
1.心脏工作时,下列有关结构的活动正确的是()
A、左心房收缩,左心室舒张,房室瓣关闭
B、左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C、右心房收缩,右心室舒张,房室瓣关闭
D、左心室收缩,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
2.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可采用静脉注射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为其提供营养。
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A、氨基酸 B、蛋白质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葡萄糖
3.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少量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
这些物质最可能取自()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4.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感染,其原因是()
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 B.身体不能及时排汗
C.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 D.营养物不能及时供应皮肤再生
5. 下列措施与预防食物中毒无关的是()
A、生猪屠宰时必须摘除甲状腺
B、食用河豚时必须仔细清除内脏
C、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
D、脂肪不能长久存放
6. 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是()
A、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都增多
B、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都减少
C、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7.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①保护易感人群;②切断传播途径;③控制传染源。
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
传染病,对非典型肺炎病人要隔离;对病人用过的餐具等进行消毒;现在发起的全民健身运动,以上预防非典型肺炎的做法采用的措施分别为()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8. 台风过后受灾地区由于水资源细菌大量繁殖,人们饮用后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最常见的如霍乱等传染病。
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霍乱是哪一类型传染病()
A、呼吸道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体表传染病
D、血液传染病
9. 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细胞免疫
D、体液免疫
10. 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⑤观察实验现象。
以上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A.①→④→②→③→⑤ B.①→②→④→③→⑤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
11. 吸烟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物质是()
A、尼古丁
B、焦油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二、分析探究题
1. 2004.5.22日,首批4名志愿者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接种了临床研究用的SARS病毒灭疫苗或安慰剂,目前身体状况良好,这种人工接种方法属于免疫。
2. 某同学在实验时列出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法、步聚
序号序
号注入浆糊加入清水加入唾液振荡均匀
放在37℃
水中恒温
冷却后加
碘液
实验现象
1 2ml 0 2ml √10分钟2滴不变色
2 2ml 2ml 0 √10分钟2滴
①在上表的空白处填写试管编号2的实现现象
②通过比较试管1和试管2 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3. 酶是一种十分神奇的物质,生物体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研究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某同学通过制订以下的实验计划来探究酶的催化作用与温度的关系: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在第1号和第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的清水,在第3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
②将第1号、第2号和第3号试管分别放入沸水、冰块和37℃左右的热水中约5分钟。
③向3支试管中各注入1毫升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摇匀后分别放入沸水、冰块和37℃左右的热水中约5分钟。
④在3支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
⑤观察并记录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请分析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将第3号试管放入37℃左右的热水中?
(2)注入唾液淀粉酶溶液后摇匀的目的是什么?
(3)该实验计划中有一步骤存在缺陷,请予以纠正
(4)在纠正缺陷后,若省略步骤②,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请说明原因。
4. 与爱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接触中,最有可能遭受病毒污染的是相关医务人员和特殊执法的公安人员等。
这称为爱滋病职业暴露。
2003年杭州市就发生过因职业暴露而受爱滋病病毒感染威胁的情况。
为了最大程度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杭州市疾控中心建立我省第一个爱滋病预防药物储备点和专家评估小组。
这一应急机智程序是这样:发现职业暴露后,专家带药物奔赴现场,对职业暴露的程度作出不同专业评估,服用预防性药。
专家指出职业暴露者“出事”也不用太紧张。
在等待专家到来的同时可立即用肥皂和自来水冲洗感染部位,然后用消毒药水搽擦,因为爱滋病病毒在体外的抵抗力弱。
爱滋病是属于(传染病类型)。
职业暴露者属于(哪个环节)。
爱滋病病毒为什么不易在人体外存活?。
5. 如图所示为人体毛细血管网示意图:
⑴若B为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网,则A血管为,内流
血,C血管为,内流血;
⑵若B为骨骼肌内的毛细血管网,在B处进行气体交换后由
血变成血,此时氧气与血红蛋白;B内血流的特征是和。
【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
1、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是传染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2、当人患急性炎症时,发现白细胞增多, 这种现象从免疫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
3、平衡膳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多数专家研究认为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它没有细胞结构,但能侵入并严重
损害人体肺部的正常细胞,这种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按传播途径分类,该病属于___________传染病。
此病传染性极强,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该病的流行,如:对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各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要求市民常洗手,提醒市民注意休息,合理营养,加强锻炼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取消大型集会,对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等等。
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上述预防措施可归结成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许多野生动物有自我疗伤的本能:它们用舌头舔伤口,使伤口痊愈。
其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丙三人同时因车祸急需输血。
在输血前应检查他们和供血者的______________。
现用A型标
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对三人的血样进行检测,甲的血样都发生凝集,乙的血样都不凝集,丙的血样与B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则甲、乙、丙三人应分别输入血型为____________型、___________型, _____________型的血。
7、现有两标签不明的B型血和AB型血,如果要鉴别两瓶血型,应用___________型血清。
二、选择题
8、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 )
①特异性免疫②非特异性免疫③自然免疫④人工免疫
A.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①④
9、预防接种能预防传染病的原因是( )
A.能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B.接种的疫苗能直接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C. 干扰素对病毒有抑制作用D.人体体液的免疫作用
10.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病原体感染时,参与范围广,发挥作用快,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和预防疾
病的主力军。
在病毒、细菌等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是非常重要的。
下列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皮肤防止细菌侵入人体D.唾液中溶菌酶杀死细菌
11.发生白化病、先天愚型等疾病的原因是( )
A.病原体侵入B.有毒物质影响C.免疫力降低D.遗传物质变化
12.下列与体液免疫无关的是( )
A. 释放淋巴因子B.产生免疫球蛋白
C.识别在体液中生长的细菌D.对接触过的抗原产生记忆
13.报载2003年5月广东已取得研制抗非典药品的成功:将非典病人的SARS病毒灭活(杀死)后注入马体内,使马体内产生SARS病毒的抗体。
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SARS病毒分别是( )
A. 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