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感叫沉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欣赏】导读有人喜欢中国画,那一幅幅水墨丹青,无一不是智慧的凝聚;有人喜欢老照片,那一张张泛黄的身影,无一不留下自己成长的印记;有人喜欢旅游,那一个个名胜古迹,无一不散发着人文历史的气息。。。。。。朋友,当你读完朱以撒先生的这篇散文,能否有所感悟呢?有一种情感叫沉浸
例把它投入书桌里边那只大笔筒里。那只笔筒已经搁置了许多这一类毛笔———当它们不再被使用,就没有什么价值,理应废弃。我想起隋人智永,许多用过的烂笔头珍惜地集中着,庄重地埋了起来,名曰笔冢,一定有一种感情附着于上。笔筒里这些旧笔,时日长了落满灰尘,蜘蛛在上边爬过,牵起网络,旧笔储存了我生命曾经走过的那一段过程,或者说,许多时光在毫端的挥洒中过去了。旧物,失去使用价值之后依然不忍舍弃,准是另一种价值开始了它的旅程。我又一次见到青衣江了。已经有些寒意,青衣江流过的这个小城,永远是水气迷蒙,潮气华滋,高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本植物。枯水时节,青衣江缓缓地流,和我上次见到的汹涌气势已经不同。此时,我面对着它,按说是没有太多特色可供描绘,只是一条江有这么一个名字,远远超过了人对于河流本身的想像。书上说,青衣是一个人,叫蚕丛,曾经教会了蜀人祖先农耕蚕桑,使游牧民族的动荡转为安顿。若水河畔,青衣移动的身影多起来,若水遂名青衣江。蚕丛,我乐于这样想象,是一位体态丰盈言行朴实的少妇吧。青衣,后来成为我们眼中的舞台人物,幽怨、哀婉、凄美。静观这条江的眼光如水,听到旁人用食指指着波光粼粼叫道:“看,青衣江。”心弦莫名地弹了一下。那一年,我在青衣江边走,夏风习习,草木爽快,我却纠结在一个问题里,脱不出来。那个问题今天看来已十分简单,上不了哲学台面,时间一过去也就迎刃而解———那是一个技巧性的问题。在江边的同一条路两次走过,思路远远拉大了岔道,无法叠合。一辈子去过一次的地方,令人惋惜的是,无法从回味中看到自己改变了什么,或者坚持了什么。一座熟悉的城墙拆毁了,一条熟悉的街巷消失了,对于拥有体验并一直习惯地享用它的文化气息的人,不论书生艺人,还是引车卖浆者,都会有一种莫名的空洞。至少,他们不能在清晨聚会一起松动筋骨,叙一叙寻常百姓的小小乐趣。后来,欧式的建筑耸立起来,内心的空洞却丝毫没有填上。一个独到的城市,是由久居其间的居民行止来体现的——说话的口气、神情还有动作。他们被老城市的气息熏染着,老城市成了一个巨大的储存器,储存着浓郁的民风、礼仪;街巷、门楣、梁、匾额透露着和居住者同样的情调。而新兴城市是多元的,没有一种和谐的秩序,需要很长久的磨合,人和城市才能交融如水乳。一本书,一本帖,时间长了,外表的品相卷了毛边,掉了封皮,里边任我随意地画了许多记号,随手翻,就到了我要的那一页、想看的那个字。一本簇新的书就没有这般便利,它停留在陌生状态上,像一匹野马,没有被骑手驯服,书页边缘带着机器切割的锋利和油墨的味道。没有翻动,生分得生出一段距离。一次又一次翻动,甚至卷起、袖起,随主人走天下。带着温度的手指时常指动,它温顺起来。边角的锋棱磨钝,品相越来越老,蕴含越来越多,手泽、目光、笔迹,甚至有一次不小心掉落在泥泞里。有的书的观念的确改变了我,同时我也把一些不愿苟同的意思标明在空白处,构成另一个走向。这样,待我翻到它老了时,渗透了我太多的精神。一些旧书让人痴迷地收藏,就融入了阅读者这一部分情调。纸本太经不起折腾了。但也是这种最柔弱的纸,薄如蝉翼地承载起沉重无比的文字——那些性命攸关的生死状、家庭纠葛的契约、情爱的表白,都由一纸墨气固定下来。像一位稚嫩孩童挑起千斤重担,还不让她松懈下来。没有哪一片纸的存在不受剥蚀。纸质酥了,干脆了,字迹一脸沧桑,却不会淡去。这时,真怕有人不慎失手,字迹随纸裂为碎片。这样的纸片,尺牍大小,沉重千钧。家庭的后人对先人的认识,包括感恩或怨恨,大都缘于这些纸片。没有这些纸片的人,回忆先人,满目空洞。我十分感慨保存完好的家庭,从一代一代文字的积累中,见出一个家庭的悠久;从昏黄的纸色中,展开寂寥广大的世界,任想象去填充。其实,一张能够幸运躲过战乱、水火、迁徙磨难的纸,即便空白,也是一个
幽深的海。时间一直向前,像不停歇下来的马车,奔走中崭新的车厢成为陈旧,盛满过往的陈渣。每个人在面向前方的同时,另一方面正对着过去,感受着旧物,牵挂着旧事———时光没有消逝,正是由于它们的韵味,真切地沉浸在遥远之处。(选自《人民日报》)请结合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 题目“有一种情感叫沉浸”,本文作者沉浸在一种什么情感中?其深层次含义是什么? 2.文章沉浸在对哪些事物的情感中?为什么? 3. “在江边的同一条路两次走过,思路远远拉大了岔道,无法叠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说:“时光没有消逝,正是由于它们的韵味,真切地沉浸在遥远之处。”参考答案1、答:作者沉浸在怀旧的情感中,这种怀旧实际上是对历史和文化积淀的感怀。 2、答:对使用过的毛笔不丢弃,让它们留在笔筒中,因为它储存了我生命的一段过程;对青衣江恋恋不舍,因为它有着古老的传说,又像舞台上的少妇那样,幽怨、哀婉、凄美;对老城市消失的城墙和街巷,怀念它厚重的人文气息;对读过的旧书,觉得它渗透了我太多的精神;对旧纸张,感叹它沉重无比的文字下,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3、答:含义是,两次走过同一条路时,思考的问题不同,人的精神状态也不一样。表达了青衣江带给自己的丰富感受。 4、答:这是作者的感悟:时光虽然流逝,但那些储存了人某段生命过程的事物,有着美丽传说的自然风景,人文底蕴丰厚的老城市,记载着历史文化的文字永远不会消失,它将转化成情感,长久地留存在人们的精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