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第一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心理观一、唯心主义的心理观(一)灵魂说在远古时代,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一些心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便认为是一种独特的“灵魂”的作用。
人出生时灵魂就来到人的身体里,清醒时控制着人体的活动,睡眠时它可以暂时走出人体,人死时灵魂便永远离开人体。
例如,柏拉图(公元前427 ̄347)认为万物是由“理念”派生出来,人的灵魂也同样来自理念。
人活着,它支配人的活动;人死后,灵魂还会回到理念世界。
所以,人们的灵魂是永存的。
灵魂被看成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实体,可以永存不朽,也可以轮回转世。
许多宗教和封建迷信都是这样宣传的。
(二)精神决定论精神决定论认为精神决定客观世界,从而颠倒了心理现象同客观事物的关系,夸大了心理、精神现象的作用。
例如,明代思想家王明阳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照此说法,世界上除心理活动之外,就不存在其他事物了。
英国主教贝克莱(G.Berkeley,1685-1753)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
”即所有没有被人们感知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只有被人们感知到的东西才是存在的。
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三)心体平行论心体平行论的观点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独立的实体,即物质与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依存,而是相互平行。
心理不是脑的功能,也不是脑的产物,而是独立于脑活动之外的东西。
这种观点在国外心理学界曾一度流行过,但最终还是被科学心理学所摒弃。
可见,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主张心理的东西是第一性的,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心理的东西的产物,因而是第二性的。
二、唯物主义的心理观(一)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心理观同唯心主义的观点相反,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活动是人身体的一种机能。
荀子所:“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
”心理现象同物质现象具有直接的依存关系。
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戴震说:“味与声色,在物不在我,接于我之血气,能辨之而悦之。
护理心理学PPT课件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过程
三、记忆
(三)记忆的分类:按照记忆内容保持 时间的不同分:
(1)瞬时记忆 (2三)记忆的分类:按照记忆的意识参 与程度的不同分:
(1)外显记忆 (2)内隐记忆
三、记忆
(四)遗忘
1.遗忘的概念 2.遗忘的原因 3.遗忘的规律 4.防止遗忘的方法: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
四、思维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
四、思维
(四)问题解决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定势作用(2)功能固着(3)迁移 作用(4)动机与情绪状态(5)个性特 征
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
四、思维
(五)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 2.思维的深刻性 3.思维的灵活性 4.思维的独立性 5.思维的批判性 6.思维的逻辑性
一、意志的概念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will)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
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 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第四节 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2.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第四节 意志过程
二、意志的基本品质
一、感觉 三、记忆 五、想象
二、知觉 四、思维 六、注意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感觉剥夺实验
一、感觉
(四)感觉的特性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反应;2.脑的机能:大脑的作用和活动;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被称为本能的或种族的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如眨眼、吸允、呕吐反射等;无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固定的联系,引起反射的刺激是具有生物意义的无条件性刺激,不需要后天学习和训练;无条件反射活动为人或同一种族的动物所共有,它助于维持有机体的生存,排除危险,避免伤害,以及延续后代;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发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例如个体通过学习在过马路时遵守“红灯停,绿灯亮”的规则;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5、心理现象分类表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情绪和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6、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由三个彼此分离且相互独立的结构组成:本我、自我、超我7、心理学派别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所有的心理都是由元素构成的强调你意识结构—用内省的方法想找出构而成人心理结构的基本元素;机能主义:詹姆斯,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维特海默,科勒;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精神分析学派:佛罗伊德,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自我实现需要;8、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一切活动必需参加的成分是心理组织的一部分;9、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为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有目的性意识努力有意后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目的性,无意识努力10、注意规律和教学一注意规律1、无意注意的规律:一是刺激的强度,二是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三是刺激的变化,四是刺激物的新异性;2、有意注意的规律:一是对活动任务的认识,二是对活动的间接兴趣,三是个体的意志努力,四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3、有意后注意的规律:一是对活动浓厚的兴趣,二是活动的自动化;二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目的性,激发学习动机,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1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是人认知客观世界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12、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觉性感觉阈限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感觉的阈限值越大,感受性就越弱,对刺激的敏感性就低,感觉阈限值越小,感受性就越强,对刺激就越敏感;1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为其他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想象,兼做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一般规律是:若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使这种感觉性降低;(二)不同感觉的补偿和协作,感觉补偿是指当人在某种感觉缺失后,可以用其他感觉来补偿;(三)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感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13、感觉的适应性适应是由于一个稳定的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除痛觉外各种感受性都存在适应现象,适应的结果可以是感受性升高,但大多数是感受性降低;如视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14、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二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的知觉为一个统一整体的特征;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共同命运性原则,对称性原则三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象加工处理以其做吃最佳解释说明的特征;四知觉的恒常性: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得整体的现象;大小恒常:人对客观大小的知觉不因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的大小而改变的特征;形状恒常:人对客观形状的知觉不因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而改变的特征;颜色恒常:物体在不同波长光线的照射下不变的知觉;亮度恒常:指当照射物体表面的光线强度发生了变化,但个体对物体的亮度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的现象;方向恒常:指当我们的观察物体时,即使头部发生倾斜,仍然认为物体的方向保持不变主观:过去的知识,经验,语言,定势,期待心理等客观:对象部分之间的强度关系,对象各组成部分和属性额刺激顺序关系,对象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对象本身的特点,他人的语言指导,刺激的模式等错觉是对正常事物主观歪曲的体验,幻觉是没有现实事物刺激时发生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15、记忆的分类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倾斜记忆、动作记忆记忆的手段:视觉记忆、听记忆、运动记忆、混合记忆记忆的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6、前摄和后摄抑制前摄和后摄是干扰回忆的重要方面,前摄抑制是指先学材料对回忆后学材料的干扰,后摄抑制是指后学材料对回忆先学材料的干扰;1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保持最急剧下降,然后下降的速度逐渐减慢,并逐渐稳定在某个水平上;遗忘曲线呈先快后慢的趋势;表明人类遗忘曲线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发生,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进程逐渐变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两个重要发现:一是揭示了人类遗忘的发展进程;二是发现了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18、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19、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情境因素、认知因素、个性因素、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2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它是最强烈的不可比卖弄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的行为;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包括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例的欲望;社会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它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觉、无法度量的;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西药;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结论A、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渐递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B、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来其激励作用;C、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D、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E、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通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三马斯洛理论的积极因素A、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偶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C、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四),马斯洛理论的消极因素A、马斯洛过分的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的价值就是一种先天的潜能,而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这种先天潜能自然成熟过程,社会的影响反而束缚了一个人的自我实现;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C、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相互矛盾,进而导致动机的斗争;21、叶克斯—多德森定律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的线性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上述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下的工作效率最佳;22、动机的冲突动机冲突是专指较为明显的两种动机之间的冲突,常见的动机冲突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趋冲突:是指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的冲突;双避冲突:是指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目标而产生的冲突;如,冬天,有的人既怕寒冷而由不远早起,又怕因迟到而受到教师的批评;趋避冲突:是指当个体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回避两种冲突,又必须做出选择而产生的冲突;如“想吃粥,又怕烫”23、意志的概念: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24、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力25、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A、情绪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情感是人所特有的;B、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C、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情绪出现早,情感出现晚;(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A、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B、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26、情绪的状态: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27、气质和性格的区别A、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在个体的生命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人的社会性;B、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即使可能改变,但较不容易;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C、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的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但人脑本 身不能独立产生心理,人脑是人的心理产生的物质 前提,它为人产生心理活动提供可能性。而要把这 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必须依靠客观现实。 (一)人的心理是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 1、无机物的反映形式 2、生物的反映形式 3、动物的反映形式 4、人类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的意识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条件反射 是有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
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例如,人们按交通指挥信号灯行动;打过针的 儿童见到穿白色工作服的人心理惧怕;吃过梅子的 人能“望梅止渴”等都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使个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
根据变化了的具体条件,做出灵活有效的反应。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3、条件反射的抑制 高级动物根据一定的条件形成的条件反射,常 常因为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产生抑制。主要有: 消退抑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果不再加以 强化,结果就会造成其强度逐渐减弱到完全消失。 分化抑制:在条件反射建立初期,有许多与条 件刺激物相近似的刺激,经过训练只对其中被强化 的刺激物产生反射,对其余刺激物不发生反应。 延缓抑制:条件反射随着无条件刺激物的暂时 延缓而出现的暂时抑制称为延缓抑实质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许多生理学家、医生、心理学家采用切除脑 的手术、微电刺激脑、脑切片等科学验证,探讨 脑的机能,证明动物的复杂行为与大脑的机能有 关。脑电图的研究发现,人在闭目养神,无忧无 虑与努力学习工作时或睡眠状态时出现的脑电波 是不同的。所有这些临床与科学的实例都表明: 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 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学基础
思维分类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头脑风暴与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爱用右脑的人(形象思维发达)看到的是顺时针旋转; 爱用左脑的人(抽象思维发达)看到的是逆时针旋转。 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女生一般看到的都是顺时针旋转,男生一般看到 的都是逆时针旋转,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第二节 认识过程
一、感觉
概念(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类 脑神经所传导的特殊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前庭感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皮肤分支所传导的表面或皮肤感觉 触压觉、温度觉和疼痛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肌肉分支所传导的深部感觉 肌肉、肌腱、关节的敏感性和位置感觉。 自主神经系统所传导的内部感觉 内脏痛觉及饥渴、恶心等感觉。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知过程 情绪过程 意志行为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个体具有一定倾向
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倾向性 人格特征 自我意识
认识过程(知) 情绪过程(情) 意志过程(意)
情绪是伴随着动机性行为而产生的,个体的
动机能否满足,自然伴随产生不同的情绪, 满足则快乐,不满足则痛苦,在寻求过程中 受到阻碍,则产生恐惧、沮丧等情绪。 有时情绪本身就具有动机作用,能促进个体 的行为活动,如恐惧情绪可以促使个体产生 逃跑或攻击的行为。
情绪和情感
情绪多与生物学相联系,具有本能的、情景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registration) 保持(retention) 再认(recognition)和回忆(reproduction)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科学的心理观
本章主要内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启发与引导
1.什么是心理?
2.人们常说“心之官则思”, 心理是由心脏产生的吗?
3.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 那么,脑有什么功能呢?
4.什么是反射?反射是怎样 形成的?
2、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由脑干发出, 共12对;
(2)脊神经从脊髓发出, 共31对;
(3)植物性神经,也叫自 主神经
是由分布于平滑肌、心肌 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的运动 神经纤维所构成。
()
三
内 分 泌 系
人体的内分泌腺主 要包括:
脑垂体(分为前叶 和后叶)
统
甲状腺
肾上腺现实的能动的
反映
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性 自觉性 创造性 社会历史制约性
五、人的心理意识 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发
生和发展的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 的反映。有了正常的大脑,有 了客观现实却并不一定能产生 心理现象,这是因为,心理是 在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生 活实践中实现的。
第二章 作业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反射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举例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对客
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5、人的心理意识的能动性表
现在哪些方面? 6、试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巴甫洛夫的实验装置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为 工具性条件反射。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 纳(B.F.SKinner)通过 精心设计的“斯金纳 箱”,
用白鼠进行实验而提出 来的。
教育综合知识心理的实质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18页,共47页。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19页,共47页。
脊髓的功能: (1)反射中枢:躯体反射(腱反射、曲肌反射等) 和内脏反射(排尿、排便反射等) (2)上、下行传导路径的中继站。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20页,共47页。
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和情绪等均有密切关系。
奥尔兹的“快乐中枢”试验 边缘系统与情绪的产生、内分泌活动有关。 边缘系统的海马对于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过渡中发挥重
要作用。
H.M的顺行性遗忘症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22页,共47页。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23页,共47页。
位于椎管内,脊髓和脑的各部有广泛的联系, 来自躯干、四肢的各种刺激通过脊髓传导到脑才 能产生感觉,脑也要通过脊髓来完成复杂的功能。
脊髓灰质:中间呈蝴蝶状的部分。
脊髓白质:灰质周围的部分。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16页,共47页。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17页,共47页。
识增强与心理
上、道德上准
备不足的矛盾
3.新的独立性 需要与社会地
位矛的盾矛动盾4荡.新 的 心独 理立 成性性 熟需 水要 平与 的
矛盾
在认识方面、情 绪情感方面、个 性上都由于青少 年活动社会性的 增强以及社会地 位的变化,出现 了与儿童期不同
社会的新性特点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32页,共47页。
心理学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 动机所驱动的,这些动机包括追求幸 福、满足感和成就感等。
人本主义理论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动机所驱动的,这些动机包括追求幸福、满足感和成 就感等。该理论主张心理学应该关注这些内在动机的实现和满足,以促进人类的发展和成 长。
总结词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所获得的 。
详细描述
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直接观察到个体的外部行为表 现,从而推断其内在心理状态。观察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包括自然环境、实验室实
验和临床治疗等。
实验法
总结词
实验法是一种控制性较强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来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
详细描述
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的 影响,从而更准确地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法可以通过实验室 实验、现场实验和生物实验等多种形式进行。
04
决策与创造力
决策与创造力也是管理心 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它涉及到如何提高组织的 决策水平和创新能力。例 如,群体决策、创新管理 以及问题解决等都是重要 的决策与创造力研究主题。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治疗是临床心理学中的 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各种心 理治疗方法的应用。例如, 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 法和心理分析等都是常见的 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评估与诊断是临床心理 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 如何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和 行为表现来评估和诊断心理 障碍。例如,人格测验、智 力测验和心理健康量表等都 是常用的评估工具。
预防与干预是临床心理学中 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 到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预防 和治疗心理障碍。例如,心 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是常 用的预防和干预手段。
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概念:2、心理的实质: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一)心理的物质载体•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二)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实践中找到依据。
人类的产生不能脱离客观现实:“狼孩事件”(三)人的心理的主体性1、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2 、人对现实的反映是积极能动的。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试法、个案法第二章感知觉1、感知觉概念:2、感觉的规律:3、知觉特征:4、错觉概念:第三章思维1、思维定义:2、思维分类:3、想象定义:4、思维品质p965、问题解决的含义P97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章记忆1、记忆的含义2、记忆分类3、遗忘规律4、影响遗忘的因素5、p168看一看第五章能力1、能力的定义2、能力分类3、影响能力发展因素4、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第七章注意1、注意的概念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影响因素4、注意的品质第八章动机1、动机的概念2、需要的概念3、马斯洛需要理论4、诱因定义5、趋避冲突6、第三节看一看1、情绪定义: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包含情绪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
2、情绪状态及影响因素3、情感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1、气质定义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气质类型及特点3、气质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应用4、性格5、影响性格成因:⑴生物遗传因素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上的特点,对人格格的形成也有影响。
生理成熟的早晚对人格形成也有影响。
⑵社会文化因素⑶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经济的收入水平,家长的职业,家庭结构的健全程度,家庭的气氛,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子女的多少等等。
⑷早期童年经验⑸自然物理因素。
心理学练习题及部分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心理的实质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两大部分。
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等动态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4.心理学研究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道德性原则)等。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调查法)两种。
6.心理实验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两种基本形式。
7.认识过程包括(感知)、(感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其核心的心理是(思维)8.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个性)。
10.(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1.(客观事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1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的(主观能动性)。
二、选择题1.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D )。
A.俄国B.中国C.美国D.德国2.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A )。
A.心理过程 B.心理活动 C.心理规律 D.个性心理3.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4.( B )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5.( C )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6.( B )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7、“谈虎色变”属于( B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三、判断题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究竟在想什么。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10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个性对心理活动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使心理活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 实进行反映。个性差异通常是指人们在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11
第二节
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一、消费者的感性认识阶段(认识形成阶段) 消费者通过大脑对外部信息加以接收、整理、 加工、贮存,从而形成对商品和劳务的认知, 这一过程就是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消费者的认识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机 能的活动共同完成的。构成认识过程的心理机 能包括:感觉、知觉、错觉、注意、记忆、思 维、想象、联想等。
31
二、消费者的理性认识阶段(认识发展阶 段)) (一)注意 (二)记忆 (三)联想 (四)思维 (五)想象
32
(一)注意 1.注意: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
心理活动对某一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指 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 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伴随在感 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中, 而且是这些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因为只有注意着什么,才能感知、记忆、 思维着什么。感知、记忆、思维正因为 有了注意,才能更深刻。
8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注意、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喜、怒、哀、乐、爱、 憎、惧等。 意志过程是人确定目标,克服内外困难力 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9
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 心理特征。 (1)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 向,他决定着人对现实世界的态度以及对认识 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求、动 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人 生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 同环境中表现出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 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完整版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完整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以下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A.表象 B.想象 C.思维 D.意识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哪两局部?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那么B.教育性原那么C.开展性原那么D.个别化原那么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调查法 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冯特 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B.情感与意志C.认知与意向D.内容与形式 10.以刺激与反响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认知主义 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A.本我B.自我C.超我D.无我二、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局部。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开展水平的阶段, 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根底学科的开展。
简述心理的实质简答题
简述心理的实质简答题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研究领域。
它探究人的思维、情感、行为和意识等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心理学的实质在于探索和解释人类的心理活动。
它采用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个体差异、认知、情绪、行为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
心理学的实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个体差异: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考方式、情绪体验和行为模式,而这些个体差异往往来源于遗传、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
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差异,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每个人的独特性,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2. 理解认知过程:认知是指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存储和提取过程。
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探究人类如何进行思考、学习、记忆和决策。
通过理解认知过程,我们可以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探索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类重要的心理体验。
心理学研究情绪和情感的起源、表达和调节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4. 解释行为和动机:心理学关注人类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人类的行为往往是由内在的需求和外在的刺激共同决定的。
心理学研究行为和动机的驱动力,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类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并为我们提供改变和调整不良行为的方法。
5. 研究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探究社会认知、群体动力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通过研究社会心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心理学的实质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类心理活动,从个体差异、认知、情绪、行为和社会心理等方面加深对人类的了解。
心理学为我们提供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心理学实质
心理学实质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1)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只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前提,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依赖于客观现实。
因此,心理的产生必须具备脑与客观现实两个条件。
(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主观性是指一定的个人或主体对客观现实带有主体自身特点的反映。
对同样的客观现实,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往往反映各不相同。
能动性是指一定的个人或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觉、积极、主动的。
它集中体现了人的心理(即意识)的主要特点。
人有意识,能自觉确立目的,制定计划,调节行动,克服内部、外部的困难,达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目的。
2、人的心理现象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等统称为人的心理现象,通常分成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
按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情、意。
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认识过程是引起人的情感与行动目标的基础,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与意志行动起着动力或阻力的作用;意志品质如何,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情感和目标的实现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2)个性心理(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反映,由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各种心理过程,还会表现出每个人特有的心理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
心理学概念实质
明代的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认为心是宇宙的主体,万物的主宰;
17世纪的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大主教乔治贝克莱称“存在就是被感知”,即凡是没有被人们感知到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只有被人感觉到的东西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宇宙的事物事由存在于世界之外的某种“绝对观念”“理念”决定的。一切事物都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只存在于什么地方“绝对观念”的产物。
至今汉语中凡是与心理现象有关的字,都有个心字旁部首,如“思”、“情”、“感”、“意”、“恶”、“恨”等,以及与思考有关的成语都与心联系,就是这种观点的痕迹,如“胸有成竹”、“心事重重”、“心烦意乱”、“心中有数”、“心直口快”等。
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的理解 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世界按其本来面目讲是物质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形态,心理不是什么宇宙精神,绝对观念,也不是像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的那样,而是人在客观实践中能动的自觉的反映。
03
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
心理实质问题是心理学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与心理学密切联系的问题。对心理实质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始终是人们长期探索的问题,古今中外都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观点。
1
2
唯心主义的理解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由人的感觉、意识,即心理的东西决定的,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在他们看来,都是“我”的感觉的产物,把心理、精神看成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第一章 绪论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知、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叶奕乾主编.《心理学》(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李红主编.《现代心理学》(修订本).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后记
滨州学院教案
第2次课3-4学时章节Fra bibliotek第二章
课题
心理的实质
目的
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重点
难点
重点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反射、两种信号系统和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难点是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
教学
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脑的机能
2.1心理是脑的机能
2.1.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二)简答题: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科学的心理观的内容。
主要
参考资料
[1]李建新等主编.《心理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年版
[2]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3]朱文玉等.《新编心理学教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傅道春.《情境心理学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1.1.1反射与反射弧
2.1.1.2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1.1.3两种信号系统
2.1.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3.2社会实践活动制约着人的心理
3.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3.4.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作业布置
(一)名词解释:反射与反射弧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