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

合集下载

人性的异化和神话的复活——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人性的异化和神话的复活——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人 性 的 异 化 和 神 话 的 复 活
一 一
论 卡 夫 卡 的 变 形 记
o江 松

要 :卡夫卡的小说 变形记》以非理性的梦呓文字建立在对生活的感受和想象基础上,对人性的异化 和采
用荒诞 的神话 变形正是作 者对社会 生活 的感受 。表 面上看 卡夫卡 的文风 怪异,实际上 ,是他 对生 活的怪异 感 受 (内容 )生发成艺术的怪异表现 ,在 某种 意义上,让 生活与艺术、 内容与形式和谐地走进他 的小说 ,这 也 许
思想外化 。第二,荒诞性 。现代派作家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 可 忍 受 。 张的形式 ,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 ,寓严肃于荒诞 。以 在他的文章 《 变形记》中,笔者认为他对人性采用了异
战后 的计算机工业为标志 的 “ 四次工业革命 ”把社会结构 化的表现形式,神话的写作手法。用这样的眼光再去看他的 第 改组成一个庞大精密的机器,人成 了由机器控制的动物。科 文 章 就 能够 较 好 地 看 出其 思 想 内容 。
自己了。 《 变形记》中的人的 “ 异化”现象 ,譬如人掌握不
心理描写 的范 围,意识 流技巧 的 目的是 要深入人 的精神 活 了 自己的命运 、时刻都有的灾难感 ,人与人之间不能理解、 动,表现那种纷乱飘忽的思绪和感触 ,这种思绪和感触还没 沟通 的孤独感等等 。
有经 过 严 密 的整 理和 组 织 ,常 常显 得 松 散零 乱 ,缺 乏 条 理 ,
现代派文学的特点、共性 已有公论 。总体特点有以下四 方面:第一,象征性。现代派作品为探求人物的 内心真实,
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 的内心活动,借助意象,
映了世纪末情绪,表现 了人的孤独与恐惧 ,表现 了荒诞世界
用 暗喻 、烘托 、渲 染 等手 法 , 把 思想 还 原为 知 觉 ,使 抽 象 的 和 异 化 主题 :权威 的不 可抗 拒 ,障碍 的不 可 克服 ,孤 独 的不

变形记对异化的理解

变形记对异化的理解

变形记对异化的理解
《变形记》对异化的理解深入而独特,它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物理变形,更是一个内在的心理和精神异化过程。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经历了一种从人类到非人类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他的生理形态,更深刻地改变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自我、他人以及社会的认知。

首先,从物理层面来看,《变形记》中的异化表现为主人公身体的畸形变化,他变成了一只甲虫。

这种变化是突如其来的,没有任何预兆,使主人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绝望之中。

他的身体不再听从他的意志,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甚至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身体上的异化使他与世隔绝,成为了一个孤独的存在。

然而,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异化。

主人公在变形后,不仅与外界产生了隔阂,更与自己的内心世界渐行渐远。

他感到自己无法融入人类社会,无法与家人和朋友建立正常的联系。

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此外,《变形记》还展示了社会对异化的影响。

主人公的家人和朋友在他变形后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关心他的内心世界,只关心他的物质利益。

这种冷漠和功利的社会环境加剧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和绝望感,使他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异化的痛苦。

综上所述,《变形记》对异化的理解是多层次的,它不仅包括物理上的变形,更包括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异化。

这部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孤独、迷茫和绝望的困境,以及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疏离和隔阂。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荒诞离奇的情节和独特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异化和生存的困境。

读完这部作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让我对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名旅行推销员,他肩负着家庭的经济重担,过着单调乏味、压力巨大的生活。

一天清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形,不仅使他的身体失去了人形,更让他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和绝望之中。

起初,格里高尔还试图以甲虫的身体去适应人类的生活,他担心自己的工作,害怕失去经济来源会给家庭带来灾难。

然而,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父亲的愤怒和厌恶,母亲的恐惧和无奈,妹妹的冷漠和嫌弃,让格里高尔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被视为家庭的一员,而是一个累赘和负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自私和冷漠。

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前,为了家庭默默付出,拼命工作,却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关心和理解。

而当他失去了作为人的外形和劳动能力后,家人立刻对他失去了耐心和爱心,甚至希望他快点死去。

这种亲情的扭曲和异化,让人感到无比的心寒。

同时,小说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困境。

格里高尔的工作压力巨大,每天都在奔波劳累,却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

他的变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这种残酷现实的一种逃避和反抗。

然而,即使变成了甲虫,他依然无法摆脱痛苦和折磨,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之中。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是否也像格里高尔一样,在忙碌的生活中逐渐失去了自我,被工作和压力所异化,成为了金钱和利益的奴隶?此外,《变形记》还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格里高尔变形之初,家人虽然感到震惊和害怕,但还是试图照顾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压力和不便让他们的耐心逐渐消磨殆尽,最终露出了丑恶的嘴脸。

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现象——以《变形记》为例

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现象——以《变形记》为例
到郊 外旅行途 中感 受到 生 活 中。 充满 温暖 的 阳光 ” 。以 下, 本文就 以< 变形记 > 为例 , 分析研 究 卡夫 卡作 品 的异
化 现象。

得可怜” 。一开始, 主人公的外形从人异化为了虫, 且习
性 也随之逐渐 改变 : “ 养成 了在墙 上 和天花 板上 纵 横交 错来 回爬行 的习惯” 、 “ 尤其 喜 欢倒 挂在天 花板 上 ” 、 。 那
他们对他感激 热 情 ; 当他 变 形成 虫 , 家 人避 之 不及 。最
天清晨醒来 发现 自己变成 了一 只 巨大 的 长着 触 角的
大甲虫 , 这只 甲虫有着 “ 坚硬得像 铁甲一般 的背 ” , 。 穹顶
似的棕色肚 子分 成了好多块 弧形 的硬片 ” , 两排 细腿 。 细
终父亲的致命一击结束了儿子的生命 , 使格里高尔孤独 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死去。而其家人却感到如释重负,
第 6卷第 3期
Vo 1 . 6. N o . 3




2 0 1 5年 6月
J u n e . , 2 0 1 5
C h a n g a n Xu e Ke n
卡夫 卡作 品中的异化 现象
以《 变形记》 为例
李宜繁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陕西西安 7 1 0 1 2 8 )
大机器生产对使人性产生了扭曲不84断异化先进武器的使用使生命的价值被漠视信仰失落使人精神崩溃荒芜经济危机造成的失业使大批人的生活秩序与依靠被毁灭??人在自然面前的日益卑微地位在社会机器的固定部位上的无能为力状况都使人们产生了一种绝望感恐惧感和孤独感导致其本性扭曲从而使自身发生异化但生存的本能又促使人类不断地进行着绝望的抗争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一、本文概述《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荒诞主义短篇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寓言,描绘了人在异化和荒诞世界中的困境与挣扎。

作品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经历,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绝望和无力感。

本文将对《变形记》进行深入的解读,探讨其荒诞异化象征的深层含义,以期更好地理解卡夫卡的作品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文将概述《变形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荒诞性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接着,本文将从荒诞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和风格,探讨卡夫卡如何通过变形这一荒诞情节,表达对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小说中异化的象征意义,以及这种异化如何影响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通过对《变形记》的深入解读,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卡夫卡对现代社会异化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

二、《变形记》的荒诞性荒诞,作为《变形记》的显著特征,不仅体现在故事的情节设定上,更贯穿于整部作品的深层结构和思想内涵。

弗兰兹·卡夫卡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荒诞的情节和象征手法,对“人变成甲虫”这一超现实事件进行了艺术化的再现,使得作品在荒诞的外衣下,呈现出深刻的社会寓言和人性反思。

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人变为甲虫,这一荒诞的情节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人性和社会观念的颠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往往被异化为一种工具或机器,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和尊严。

萨姆沙的变形,可以说是这种异化现象的极端化呈现。

他从一个为家庭谋生的旅行推销员,变成了无法被社会接受的甲虫,这一转变既是他个人命运的突变,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下普遍个体命运的隐喻。

荒诞性还体现在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上。

萨姆沙变成甲虫后,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本依赖他微薄薪资生活的家人,在他变形后变得冷酷无情。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

这种亲情的丧失和人际关系的异化,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荒诞氛围。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一、本文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卡夫卡的《变形记》这部作品所蕴含的荒诞与真实。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社会寓意和强烈的荒诞感,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变形记》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早晨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随后他的生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对这一荒诞情节的描绘,卡夫卡展现了一个充满压迫、异化和孤独的世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扭曲。

文章将首先概述《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以便读者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分析作品中的荒诞元素,包括人物形象的荒诞、情节的荒诞以及社会背景的荒诞,从而揭示出卡夫卡如何通过荒诞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包括对人性的揭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我们将总结《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如何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并指出其对我们理解和思考现实世界的启示意义。

二、荒诞的外壳:变形与异化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其独特的故事设定,呈现出一个荒诞而又令人震撼的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设定本身便是荒诞至极,与日常生活经验背道而驰,然而,正是这种荒诞的外壳,让卡夫卡得以探讨更为深刻和真实的主题——变形与异化。

变形,在卡夫卡的笔下,不仅仅是指格里高尔身体上的转变,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渐失去自我、被异化的命运。

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旅行推销员,他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后,他的存在变得多余,甚至成为了家庭的负担。

这种转变,正是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境遇的隐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为劳动的工具,他们的价值往往被衡量为经济利益,而非作为个体的存在。

异化,则是这种变形的必然结果。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的变形描写,探讨了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首先,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的变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从一个普通的商务人员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这种变形不仅令人震惊,更让人感到痛心。

在这个变形的过程中,格里高的家庭、同事和社会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曾经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变形后却成了家人的负担,被排斥和孤立。

他的同事也对他的变形感到恐惧和厌恶,最终导致他被逐出了工作岗位。

这种对待格里高的态度让我深感悲哀和无奈,也让我对社会的冷漠和对个体的异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小说中对家庭关系的描写也让我深有感触。

格里高变形后,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关心和照顾,到后来的厌恶和排斥。

这种变化让我对家庭的温暖和冷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现代社会,家庭关系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紧密,亲情和温暖也越来越少,这种变化让我深感忧虑和痛心。

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家庭对个体的束缚和压迫,让我对家庭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最后,小说中对现代社会的描写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现代社会,个体往往被压迫和异化,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格里高变形后,他不再是一个自由的个体,而是一个被社会排斥和孤立的异类。

这种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让我深感痛心和无奈,也让我对现代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冷漠和漠视,让我对社会的冷漠和对个体的异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总之,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的变形描写,探讨了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这部小说,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

从《变形记》看现代人的异化与自我追寻

从《变形记》看现代人的异化与自我追寻

从《变形记》看现代人的异化与自我追寻《变形记》是一部由法国作家卡夫卡创作的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格雷戈尔·桑姆雅的变形遭遇,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异化与自我追寻的主题。

这部小说以一个离奇而极端的情节为起点,引发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状态的深思。

在小说的开头,格雷戈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这个奇特的设定象征着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因为各种压力和困境而失去了自我。

格雷戈尔的变形不仅造成了他与他人之间的隔阂,还剥夺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感。

这种局面表现了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日复一日的重复、劳累和压力,感到自己被边缘化和异化的普遍困境。

随着故事的发展,格雷戈尔受到一家人成员的冷漠和厌恶,他们将他视为一个负担。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满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助。

尽管格雷戈尔曾是家庭中负责经济支持的人,他的变形却让家庭成员对他失去了兴趣和理解。

这种冷漠和孤立的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身边的他人越来越缺乏关心和同情心的现象。

与此同时,格雷戈尔个人的身份与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在变形前,他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但变形后,他不得不依靠家人的支持生活。

然而,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迟钝和消极,使格雷戈尔在自我追寻中遭受巨大的挫折。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在个人追求与群体认同之间迷失,个人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中的变动也导致了与自我的脱节。

《变形记》描绘了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这部小说通过变形这一极端的象征手法,深入刻画了现代人的异化与自我追寻的问题,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如何在自我觉醒和追求中找回自己的定位。

文学解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文学解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文学解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是一部充满思考与想象力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格雷格尔·萨姆萨的身体突然变异为昆虫的遭遇,探讨了人性、社会与命运的诸多议题。

本文将对《变形记》进行文学解读,从主题、象征意义以及叙事手法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主题解读《变形记》的主题之一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故事中,格雷格尔突然变异为昆虫,被置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他的变异不仅改变了自身的状态,也改变了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卡夫卡通过这一形象的转变,暗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异化与排斥。

无论是家人的态度转变,还是同事、邻居的嫌弃,都体现了社会对于不同和变异的不能接受和容忍。

这种对异化个体的冷漠和歧视成为小说中一条重要的线索。

另一个主题是个人自由与束缚。

格雷格尔变异后无法继续工作,处于家庭的经济压力下。

他被困在卧室里,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转变,使他感到困惑、无助和孤独。

这种身体和心灵上的束缚,彰显了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局限和束缚。

同时,小说还暗示了现代社会中经济利益对人的剥夺和禁锢。

二、象征意义《变形记》通过昆虫的形象,既强调了主人公的身体和心灵的异化,也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昆虫作为一种低等生物,其形象象征着人类的底层和边缘。

格雷格尔突然变异为昆虫,象征了人们在现实社会中也可能会经历身份的突变和人际关系的扭曲。

卡夫卡通过这一象征,揭示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遭遇到的各种压力和困境。

此外,变形还在小说中具有一种启示的象征意义。

格雷格尔变异后,家庭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父母必须外出工作来维持生计,而妹妹也渐渐成长为一个年轻女性。

这种变异引发的家庭局面变化,象征着家庭关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卡夫卡借此细微的变形,传达出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三、叙事手法《变形记》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

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读者可以获得对主人公格雷格尔内心世界的深刻描述,并且感受到他身体变异所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同时,全知叙事也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格雷格尔的孤独和绝望。

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

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

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一、本文概述《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弗朗茨·卡夫卡经典作品《变形记》中异化主题的学术论文。

本文将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变形记》的简要介绍、异化主题的提出、以及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其异化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重要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而闻名。

该作品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由人变成甲虫的荒诞经历,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生存的困境。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一异化主题,探讨卡夫卡如何通过这一主题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背景知识。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异化主题在《变形记》中的具体表现,包括主人公萨姆沙的异化过程、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以及人性的异化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异化现象,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总结《变形记》中异化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出卡夫卡通过这一主题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类困境的普遍性。

本文还将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卡夫卡作品和异化主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二、《变形记》概述《变形记》是卡夫卡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15年。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寓言,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变成甲虫后的荒诞遭遇。

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他忠诚于工作,勤勉于家庭,然而突如其来的身体异化使他从一个有社会地位和职责的人变成了一只无法被社会接纳的甲虫。

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个人身份的颠覆,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讽刺。

在这部小说中,卡夫卡巧妙地运用了现实与幻想、荒诞与逻辑的结合,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荒诞离奇的情节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异化世界。

读完这部作品,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他承担着家庭的经济重担,过着辛苦而压抑的生活。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形,让他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混乱和痛苦之中。

在变形之初,格里高尔虽然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的思维和情感仍然保留着人类的特征。

他首先担心的是自己的工作,害怕因为不能上班而被老板开除,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

他努力想要从床上爬起来,试图恢复正常的生活,但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完全不受控制。

这种无力感和绝望感,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

随着时间的推移,格里高尔的家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一开始,他们对格里高尔的遭遇感到震惊和同情,试图照顾他。

但随着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耐心逐渐消失,对格里高尔的态度变得冷漠和厌恶。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则在恐惧中逐渐疏远他,妹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他。

格里高尔在这个家庭中逐渐失去了地位和尊严,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冷漠和自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金钱和利益所驱使,忽略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

当格里高尔能够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时,他是家庭中的顶梁柱,备受尊重和关爱。

但当他失去了工作能力,变成了一个累赘时,家人却对他弃之如敝履。

这种功利的价值观,让人感到心寒。

同时,《变形记》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

格里高尔的变形,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他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失去了自我,变成了一个只为赚钱而活着的机器。

这种异化的生活状态,让他的心灵逐渐扭曲,最终导致了身体的变形。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各种压力下,逐渐失去了自我,变得麻木不仁呢?此外,小说还让我思考了关于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问题。

《变形记》中的异化主题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变形记》中的异化主题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变形记》中的异化主题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荒诞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

异化,简单来说,就是人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失去了自我,变得陌生、扭曲和痛苦。

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一个辛勤工作的旅行推销员,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种荒诞的变形背后,隐藏着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首先,《变形记》中的异化反映了劳动对人的压迫。

格里高尔为了支撑家庭的经济,长期从事着辛苦且枯燥的工作。

他每天早早起床,奔波于各地,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却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像格里高尔一样,被工作所束缚,成为了赚钱的工具。

工作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是为了生存。

这种劳动的异化使得人们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变得麻木和机械。

长期的高强度劳动不仅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侵蚀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人感到疲惫和无助。

其次,家庭关系的异化也是小说所揭示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格里高尔变形之前,他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家人对他依赖且尊重。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后,失去了赚钱的能力,家人的态度迅速发生了转变。

父亲的粗暴、母亲的恐惧和妹妹的冷漠,让格里高尔在痛苦中感受到了亲情的脆弱和虚伪。

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也常常受到物质利益的影响。

当家庭成员能够为家庭带来经济利益时,可能会受到重视和关爱;一旦失去了这种能力,就可能被嫌弃和抛弃。

这种异化的家庭关系,让人们在亲情中感受不到温暖和支持,反而充满了压力和矛盾。

再者,社会的冷漠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在小说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同事和上司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关心和同情,只是关心他能否继续工作。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对他人的痛苦和困境视而不见。

这种冷漠和隔阂使得社会变得越来越缺乏人情味,人们在孤独中挣扎,难以找到真正的理解和关爱。

卡夫卡《变形记》中的现代异化 - 教案

卡夫卡《变形记》中的现代异化 - 教案

《卡夫卡《变形记》中的现代异化教案》一、引言1.1现代文学与异化主题1.1.1现代文学对个体异化的关注1.1.2异化主题在现代文学中的普遍性1.1.3卡夫卡作品中异化主题的独特性1.1.4异化主题与现代社会的关系1.2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1.2.1弗兰茨·卡夫卡的生平与创作背景1.2.2《变形记》的出版历史与影响1.2.3《变形记》作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地位1.2.4卡夫卡文学风格对异化主题的体现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增进学生对现代文学异化主题的理解1.3.2分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1.3.3探讨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反思1.3.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二、知识点讲解2.1异化的概念与类型2.1.1异化的定义及其哲学背景2.1.2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异化理论2.1.3现代文学中的异化类型2.1.4异化在《变形记》中的具体表现2.2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主题2.2.1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及其象征意义2.2.2家庭与社会对个体的异化作用2.2.3个体在异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2.2.4异化与自我认同的丧失2.3异化主题的现代意义2.3.1异化主题对现代社会的批判2.3.2异化现象在当代社会中的普遍性2.3.3作品对个体存在意义的探索2.3.4异化主题对现代人的启示三、教学内容3.1《变形记》文本分析3.1.1作品的结构与叙事技巧3.1.2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分析3.1.3异化主题在情节发展中的体现3.1.4文本中的象征与隐喻解读3.2异化主题的跨文化比较3.2.1卡夫卡作品与其他现代文学作品的比较3.2.2不同文化背景下异化主题的差异3.2.3异化主题在不同文学流派中的表现3.2.4跨文化视角下的异化主题研究3.3异化主题的当代反思3.3.1当代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及其影响3.3.2《变形记》对现代个体困境的预见3.3.3作品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反思3.3.4异化主题在当代文学与艺术中的延续《卡夫卡《变形记》中的现代异化教案》四、教学目标4.1理解与认知目标4.1.1理解异化主题在《变形记》中的具体表现4.1.2认识卡夫卡文学风格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4.1.3分析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并理解其深层含义4.1.4掌握《变形记》的结构特点与叙事技巧4.2技能与方法目标4.2.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批判性思维4.2.2学会运用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文学作品4.2.3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与跨文化比较能力4.2.4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4.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4.3.1增进学生对个体存在意义的思考4.3.2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与个体困境4.3.3培养学生对文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4.3.4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与热爱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异化主题的深入理解与哲学背景5.1.2卡夫卡文学风格与叙事技巧的掌握5.1.3文本中象征与隐喻的解读5.1.4跨文化视角下异化主题的比较分析5.2教学重点5.2.1《变形记》中异化主题的具体表现5.2.2卡夫卡文学风格对现代文学的影响5.2.3作品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反思5.2.4异化主题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启示5.3教学策略5.3.1运用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突破教学难点5.3.2结合文本阅读与课堂讲解强化教学重点5.3.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5.3.4设计相关写作与口头表达练习巩固学习效果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与视频资料)6.1.2《变形记》文本及相关文学批评资料6.1.3卡夫卡生平与创作背景介绍资料6.1.4相关文学作品与跨文化比较案例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与文具(用于课堂记录与笔记)6.2.2《变形记》文本(学生自备)6.2.3文学批评理论与分析方法手册6.2.4跨文化比较案例研究资料6.3教学环境准备6.3.1安静、舒适的教室环境6.3.3适合小组讨论与互动的空间布局6.3.4便于学生提问与参与的课堂氛围七、教学过程7.1导入与背景介绍7.1.1引入异化主题与卡夫卡作品的背景7.1.2激发学生对异化主题的兴趣7.1.3介绍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7.1.4阐述教学目标与学习意义7.2文本阅读与讨论7.2.1学生自主阅读《变形记》选段7.2.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异化主题7.2.3小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7.2.4学生分享阅读体验与感悟7.3教学活动与练习7.3.1进行跨文化比较案例分析7.3.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作品中的场景7.3.4进行口头报告与课堂展示7.4.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卡夫卡《变形记》中的现代异化教案》八、板书设计8.1教学内容概览8.1.1异化主题与卡夫卡《变形记》简介8.1.2教学目标与教学难点8.1.3教学过程与活动安排8.2异化主题分析8.2.1异化的定义与类型8.2.2《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8.2.3异化主题的现代意义8.2.4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解读8.3教学活动与练习8.3.1文本阅读与小组讨论8.3.2跨文化比较案例分析8.3.3口头报告与课堂展示8.3.4写作练习与作业布置九、作业设计9.1阅读理解9.1.1阅读完整版的《变形记》9.1.2分析作品中的异化主题及其表现9.1.4思考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9.2批判性思维9.2.1分析卡夫卡文学风格对异化主题的体现9.2.2比较卡夫卡与其他作家的异化主题9.2.3探讨异化主题在不同文学流派中的差异9.2.4写作关于异化主题的文学评论9.3创意表达9.3.1设计关于《变形记》的舞台剧剧本9.3.2绘制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插图9.3.3制作关于异化主题的PPT展示9.3.4录制关于作品感悟的口头报告视频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10.1.2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掌握情况10.1.3教学活动与练习的效果评估10.1.4学生反馈与教学改进建议10.2拓展延伸10.2.1推荐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与文学批评10.2.2组织关于卡夫卡的文学研讨会10.2.3开展跨学科的异化主题研究项目10.2.4设计关于现代文学异化主题的展览重点关注环节补充说明1.文本阅读与讨论:这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深入阅读与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变形记》中的异化主题。

文学评论《变形记》

文学评论《变形记》

文学评论《变形记》:卡夫卡的寓言与现代人的异化《变形记》不仅是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奇特的想象和荒诞的手法,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与孤独。

卡夫卡通过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命运,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卡夫卡在《变形记》中运用了“换位思考”的思维理念。

萨姆沙不仅变成了甲虫,而且必须从甲虫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人类世界。

这种“换位”不仅体现在物种的转变,更体现在对人类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重新审视。

萨姆沙在变形后遭遇到人类的恐惧、厌恶和疏远,这实际上是卡夫卡对人类社会的隐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疏离,甚至充满了敌意。

这种异化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

人们失去了对彼此的关爱和理解,成为了孤独、无助的存在。

其次,《变形记》中的荒诞情节与卡夫卡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紧密相连。

卡夫卡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正值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繁荣,也带来了精神上的空虚和失落。

卡夫卡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将个人的恐惧和不安放大,从而触及到整个现代社会的困境和问题。

在荒诞的外表下,《变形记》揭示的是卡夫卡对于“孤独”与“异化”的深刻思考。

萨姆沙的命运正是现代人的命运:被社会所抛弃,成为无家可归的存在。

这种孤独和异化不仅仅是个体的困境,更是整个社会的困境。

再者,《变形记》作为一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学领域。

它对后来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萨姆沙的命运与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荒谬”概念不谋而合;同时,它也启发了人们对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和个体价值的重新思考。

综上所述,《变形记》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部现代社会的启示录。

它通过卡夫卡的独特视角和笔触,展现了现代人面临的异化和孤独问题,并启示我们去思考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重新找回人的价值和意义。

卡夫卡《变形记》异化主题论文

卡夫卡《变形记》异化主题论文

卡夫卡《变形记》异化主题论文摘要:卡夫卡用《变形记》以荒诞的手法为我们全面展现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异化状态,并在字句间对其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批判。

这种人从主体变成被主宰的精神客体的异化,充满痛苦、焦虑和压力的生存状态和孤独苦闷的心理状态真实地存在于社会中。

这是卡夫卡为我们呈现的真实世界,值得我们警醒和反思。

一、异化的构想来源《变形记》讲述了一个人性异化的故事。

天天辛苦工作的推销员格里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无法说话,却仍然拥有人类的思维和思想。

公司代表毫不留情的离开,家人也对他忽视、厌恶。

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格里高在自责和愧疚中死去,而格里高的死让他的家人松了一口气,决定出去郊游,迎接新的生活。

在卡夫卡的笔下,《变形记》里的人物与人性已发生了异化。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异化理论,20世纪以来,在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现实中,工人劳动者在资本家的压榨与剥削下,劳动由过去的愉悦变成了迫于生计的重压,由主动劳作变为被动的动作重复。

马克思在《资本论》阐述到:“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物质与利益开始凌驾于人们的身心之上,成为支配人的主体,人们则在这种异化中由主体变为精神的客体。

人们的内心开始变得焦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利益变得冷漠,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自我的丧失。

卡夫卡拒绝接受这个世界及其价值体系,便试图用这个荒诞的故事反映真实世界,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赤裸裸地暴露在空气中。

《变形记》中的异化有着多个层次和内涵。

二、异化的具体形式及其内涵《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书中说到:“这部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写人变成甲虫。

”格里高由人变虫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异化的过程,并且包含了各种异化的具体形式。

1.人自身的异化。

《变形记》开篇就以存在主义的方式描写了格里高变成了大甲虫的生理变形。

卡夫卡“甲虫”这一意象的选择和塑造是意味深长的,象征了普通人在社会中受到现实的束缚和沉重的负担,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因而发生了自我异化。

读书心得——卡夫卡《变形记》中“异化”的内涵

读书心得——卡夫卡《变形记》中“异化”的内涵

读书心得——卡夫卡《变形记》中“异化”的内涵“异化”一词的本义为“疏远、转让”,德国古典哲学将其提到哲学高度。

黑格尔(Hegel)从意识层面出发,认为当意识面对与自己不同且对立的存在,通过外化回归自身道路被阻断时,就会发生异化。

费尔巴哈(Feuerbach)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宗教异化论,认为宗教是人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Marx)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异化论,将异化劳动的根源指向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据经济事实分析人的异化,并提出四条异化劳动的规定。

卢卡奇(Lukacs)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从主客观出发阐释了物化意识和物化现象。

“异化”这一概念在哲学领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哲学家对“异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解决“异化”的方式。

马克思认为要彻底解决异化,就要彻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全面自由地发展,彻底摆脱异化的束缚。

[1]卢卡奇同样认为消灭异化需要彻底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变形记》在开头就描述了一个极其荒谬的场景: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不安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并不是格里高尔的幻想,他真的从人变成了虫。

这次“意外”成为格里高尔“不可救药的内部灾难”,导致他的精神结构发生了永久性改变。

格里高尔外形的“异化”导致他失去了工作,他唯一能依靠的是自己的家人。

起初格里高尔还以乐观的心态直面自己变形的现实,家人虽然害怕但也小心地照顾着他。

直到生活压力变大,格里高尔成为全家的负担和厌恶的对象,最终在冰冷的房间孤独地死去。

卡夫卡(Kafka)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冰冷的现实与人际关系的冷漠。

一、《变形记》中“异化”的表现(一)人自身的“异化”1.外形的“异化”《变形记》对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外形是这样描述的:他朝天仰卧,背如坚甲,稍一抬头就见到自己隆起的褐色腹部分成一块块弧形硬片,被子快要盖不住肚子的顶部,眼看就要整个滑下来了。

卡夫卡《变形记》异化主题之我见

卡夫卡《变形记》异化主题之我见

卡夫卡《变形记》异化主题之我见变形记是西方现代主义流派中体现主义旳代表作。

全文通过小人物格里高尔变成巨大甲虫后人性旳异化,最后导致其死亡旳荒诞情节,由此发生旳家庭关系与人与人之间关系旳畸变,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旳金钱关系,格里高尔旳变形折射出西方现代人在另一层面上旳生存状态:人们带着面具扮演种种角色,互相企求理解却又各自把内心深深隐藏。

这种人与人之间旳隔阂和由隔阂导致旳孤单,正是人与人之间互相视为异类旳异化状态。

所谓异化,原是德国古典哲学旳术语,其意是指主体在一定旳发展阶段,分裂出其对立面,变成外在旳异己旳力量。

简而言之,就是人成为了非人,将人变成物,使人掌握不了自己旳命运。

卡夫卡赋予变形后旳格里高尔甲虫旳外形和生活习性,却剥夺了他飞翔旳能力。

飞翔能力使甲虫在觅食、求偶、避敌、扩散等方面拥有极大旳优势。

但格里高尔变形后旳甲虫却不具有飞翔旳能力,只能爬行,这使他无法规避来自人类旳伤害和袭击,曾被爸爸扔来旳苹果砸成了重伤。

人类常以飞翔作为自由旳象征,变形后旳他不能获取飞翔旳能力表白他处在不自由旳生存状态。

这一差别性旳赋予也阐明,尽管格里高尔已被逐出人旳世界,他也无法进入甲虫旳世界,他不仅在形体上与甲虫有差别,更重要旳是他还保存了人旳思维、情感和心理,无法从心理上认同自己甲虫旳身份。

因此,无论在人旳世界还是在甲虫旳世界,格里高尔都是异类,他在哪里都找不到自己旳归属。

变形后旳格里高尔仍然保持着人旳心灵世界和温情。

变形后,他一方面想到“用忍耐和极度旳体谅来协助家人克服目前旳状况给他们导致旳不以便”。

为了不吓到妹妹,每次妹妹进房间时他总是把丑陋旳躯体藏在沙发底下,甚至为了父母旳面子,不肯白天在窗户附近露面。

面对厄运和冷酷,他丝毫没有顾及自己旳痛楚,正如此前从没有考虑自己旳辛苦同样;他目前紧张旳仍然是他旳家人旳生活,“爸爸身体虽然还算强健,但已经老了,”“母亲患有气喘病,在家里走动都很困难”,“妹妹还只是个十七岁旳孩子”,只要想到这一切旳安静、舒服与满足都要恐怖旳宣布结束,他就羞赧自责、伤心不已。

解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异化现象

解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异化现象

解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异化现象《变形记》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卡夫卡也被公认为现代派的鼻祖的重要作品之一,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二战后的欧洲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和美国的“黑色幽默”小说都受到了卡夫卡的启发。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在西方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为代表的诸多先驱的思想学说汇聚成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它将人的心理情绪、欲望本能冲动和主观感受当作人的核心,由此认识“真正的人性”。

卡夫卡在少年时期就对尼采、达尔文、斯宾诺的著作发生过浓厚兴趣,中国老庄哲学对其影响不小。

卡夫卡在审视现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悲哀绝望的情绪,换句话讲,在悲哀的情绪流露中,完成对人和现实的审视。

一、表现人的异化西方工业文明的到来,导致“人”生存环境的异化,生存状态的“恶化”,人蜕化为“非人”。

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中的城堡就是人类异化的生存环境,《变形记》中萨姆沙所不能迈出的卧室,同样也是人类异化的生存环境,变成甲壳虫的萨姆沙“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都完全无法控制”。

人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人在生活的重负之下必然异化。

所以,当“大家相信他有什么地方不太妙”准备弄开门时,“他觉得自己又重新进入人类的圈子”。

“重新进入人类的圈子”,这只是一厢情愿,这不独因为他已变成甲壳虫,更因为残酷的现实使他如此。

现实就是一张“床”,格里高尔·萨姆沙想“冒一切危险来实现离床”,这个希望是“极渺茫的”。

现实对人的束缚太紧,压抑太重,人永远只是现实的奴隶,永远在现实的魔网中异化,因而人的异化具有普遍性。

君不见,小说中那位“经受了漫长的一生中所有最厉害的打击”的老妈子居然失去对弱者的怜悯,“她兴致一来就这样无聊地滋扰”萨姆沙,将个人对痛苦暂时忘却的瞬间愉悦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

二、表现人际关系的异化人的异化必须导致人际关系的异化。

分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

分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

分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摘要: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用荒诞的叙事手法,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后被家人和社会抛弃的故事,从中展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冷漠的金钱关系下人被异化的现实。

作者用独特的手法揭示现代人自我内心的生存危机,进一步启发我们为破解异化寻求新的出路。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异化一、卡夫卡与变形记(一)创作背景1883年,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卡夫卡生活时期,国家内外矛盾尖锐,物欲横流,底层人在资本中挣扎,社会动荡不安。

卡夫卡的父亲靠自己的努力建立家业,掌握家庭经济命脉,拥有家庭的绝对话语权,所以他的性格专横、偏执,对卡夫卡极为严格苛责。

母亲是一位家庭妇女,照顾卡夫卡的日常起居,但无法为他的人格塑造提供指引。

在卡夫卡的印象里,父亲是暴躁且不近人情的,在其控制下的生活孤独压抑,所以他的性格变得极其内向、自卑、敏感。

卡夫卡热爱文学和戏剧,但是只能从事银行职员的工作维持生计,他感受到无法在社会中实现自我,反而要受到剥削压榨,精神痛苦但无法逃离这样麻木僵硬的生活。

在卡夫卡眼里,自我的发展、与家庭的关系、在社会中的地位,各方面的压力都是巨大无比的,因此他将才情倾泻于《变形记》中,可以说《变形记》是卡夫卡内心自我体验的夸张和变形的写照。

(二)内容简介卡夫卡运用荒诞、抽象、夸张的手法写出《变形记》,描写主人公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压下变成巨大的甲虫后被家人和社会抛弃的悲惨故事,反映了他对人自我、人与家庭、人与社会各种关系的思考。

全书可以大概分为三个部分:1.主人公格里高尔从睡梦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虽然对身体的变化感到不知所措,但他仍心系着手头的工作,与此同时,平时与主人公关系和睦的家人对此现象感到惊恐不安。

2.格里高尔接受变成了甲虫的现实,虽然改变了生活习性,但他还拥有人类的意识,密切关心家庭成员的生活。

但是无法挣钱养家的他逐渐被家人视为累赘,家人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担心变成排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GTAI UNIVERSITY
第33卷第1期2018年03月

要:《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

作者用寓言的方式概括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异化,表达了一种生活现象
的认识。

作者通过这个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以至于被“异化”的现实,以及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

从卡夫卡的生活经历和作者个人内化的角度对《变形记》进行探讨。

从而了解卡夫卡对人生意义的执著追问以及对现代人的生存价值、生活困境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卡夫卡;异化;潜意识;宿命
中图分类号:I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8)01-0149-02
Vol.33,No.1Mar.2018
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及异化的主题王云青
(邢台学院图书馆,河北邢台
054000)
《变形记》是弗兰茨
·卡夫卡最经典的小说之一。

它讲述了一个小职员一觉醒来变成甲虫的故
事。

卡夫卡用他冰冷的笔调将一个骇人听闻的事
件描述成寻常的发生,人变甲虫的荒诞故事,呈现
给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以至于
被“异化”的荒诞现实。

小职员格里高尔的变形,
揭示了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有被动也有其选择的主
动性。

同时作者和主人公格里高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变形记》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是作者个
人内化的完全表现,本文将从卡夫卡的生活经历和
作者个人内化的角度对此文进行探讨。

一、卡夫卡的生活经历婚姻与《变形记》的
关系弗兰茨·卡夫卡(1833-1924)奥地利著名作
家,19世纪初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终身
未婚,身体孱弱,他内心孤独,但又真诚坦白。

他曾清晰表述,他的作品是他自己的“象形文
字”,是他“梦幻般内心生活的表现”。

他用变形和自虐独享精神上的快乐。

有人曾说过,真正接近完美的作品是作者自己的传记和内心的独白。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先是虫身人心,眷恋家
庭;家人对他先是同情,而后变为厌恶和憎恨不愿与他相处,而格里高尔几次试图与家人和外界
沟通失败后,在绝望中绝食而亡。

慢慢品味,我
们从故事里只能看到作者想表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的人际关系和无奈的生存状态。

卡夫卡曾在日记里写道:现在,我在自己家里,在那些最亲近的、最充满爱抚的人们中间,
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

以此看出:卡夫卡自己与小说主人公命运的相似之处。

我们从《变形记》第一节的叙述中,分析出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异
化的原因:工作累,吃不好,人情淡漠,心情烦恼,还债压力等等。


变形记》开篇对格里高尔的工作状况的描写正是卡夫卡自己生活、工作现状的写照。

再者,就爱情而言,他先后与两位姑娘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一直到近四十岁辞世始终是孑然一身。

再加上其气质抑郁,多愁善感,幼年丧失两个弟弟等遭遇,对后来形成卡夫卡孤僻,内向悲观的性格有重大影响,反映在小说中,就是人被异化成非人———甲虫,丧失了自我。

变形后的那种无助,那种孤独,没有人能理解。

家人和同事对他的遗弃,使他最终走向了死亡。

这与卡夫卡的性格是直接相关的。

死亡对他来说象征
着自由的到来,象征着自己获得了重生,象征自己获得了别样的快乐,这种自由、快乐和重生除
了格里高尔与卡夫卡能体会到,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因为他们的内心是一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合而为一了。

二、异化也即卡夫卡个人内化的表现《变形记》,一般认为这是一篇表现社会里“人的异化”主题的代表作。

主人公变形前是一
家公司的旅行推销员,他为了替父还债去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去工作,物质占据了人的心灵空间,
排挤人的生存空间,导致了人在精神状态上的空虚,压抑和恐惧。

人的精神生活日趋简单,逐渐
失去情感的需求。

格里高尔在物质力量的重压下早已失去了正常人的自我价值和个性意识,他早在变形之前就已经象动物一样机械地生活,“甲
虫”只是他动物性的具体代表罢了。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对异化来进行理解和阐释,物质占据
着人的头脑,人只生活在物质当中没有自由,没有快乐,没有友谊,没有感情,只有拼命的工作,
即使这样也找不到宿命感,慢慢的丧失了自我,
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从而就异化成甲虫,变成金钱的奴隶。

人与人之间甚至家庭人伦之间都
是冷漠无情,这是人的悲哀,更是人所处尘世的[收稿日期]2017-10-28
[作者简介]王云青(1969-),女,河北邢台市人,邢台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管理工作.
邢台学院学报第33卷
悲哀,也是我们现代人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通过对格里高尔变形后心理的揭示,卡夫卡重新审视了传统意义上的人生意义和人的价值。

他的变形诉说了现代人自我价值和个性丧失的悲剧。

自己的命运无法掌握,常常受到他人的支配和控制,“自我”在他的头脑里已经完全消失。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工作尽职尽责,勤勤恳恳不敢有一丝怠慢。

在公司里,他任人摆布,没有自主能力,按时上班,不敢迟到,就连自己变形后还想着及时赶火车。

他成了被公司任意驱使的机器,既没有自由,更谈不上自主,个性完全丧失。

正是生活的残酷改变并毁灭了他的个性,虽生犹死,麻木不仁,变形与否都成了社会家庭的行尸走肉—废物一个了。

或许,卡夫卡的悲哀就在于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自己却无力改变。

而我们的悲哀在于意识到了自己在工业现代化中被异化,却不得不被异化着。

从深层心理学角度看,格里高尔的异化是他逃避工作、逃避赡养家人,逃避现实责任的扭曲外化体现,是潜意识里对生活极度厌倦之后的绝地反抗。

小说开篇描写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开启他潜意识之门的钥匙。

格里高尔对他自己的工作非常不满,抱怨是“累人的差事”,不仅饱受奔波之苦,而且还觉得公司对他没有起码的关照。

他感叹遇到的人总是泛泛之交,不能成为知己;他讨厌老板居高临下的说话姿势,痛恨老板盛气凌人的态度,但是现实中他又不得不克制自己,因为父亲的债务他不得不还,所以他不得不出卖自己为公司效力。

格里高尔被压抑的反抗欲望终于爆发——
—躯体变形!异化终于使格里高尔暂时远离了人类的枷锁,获得了有限的自由。

卡夫卡有着浓重的宿命意识,凡事逃不出命运的安排。

他书中的人物都是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在社会阶层中都是孤独无助的,就像《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一样,为了逃避社会对他的重压变形为甲虫,然而他生在人世尚且艰难,对生活对社会无能为力,怎能寄希望于甲虫的世界?所以,结局只能是在孤独中悲惨地死去。

然而,卡夫卡的宿命意识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认命、在被动中等待,他的宿命论里有一种积极反抗的意识,确切地说,一方面他的人生论调是悲观绝望的,另一方面,他却把人生全部意义赋予了奋斗和反抗的过程,认为人生的价值所在正是在奋斗和反抗的过程中。

就像格里高尔,身为人时,拼命工作,全力还债,并为自己的付出倍感骄傲,因为在他承担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自己身份的确认。

在他变形后,为了得到家人的认可和谅解,更是做着不懈的努力,企图以人的声音交流,保留着人的情感。

他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在被无情抛弃后,仍然爱着人形时的美好记忆。

这个意义上,卡夫卡的宿命论有极其深刻的积极向上的意义。

卡夫卡的这种宿命意识和他所处的时代和哲学思想是有直接关系的。

卡夫卡所受到的政治、民族、宗教与文化上的冲击是强烈的。

他从小还受到父亲严厉管教。

从1908年到1922年期间,他在工伤保险公司任职,对捷克工人的贫困生活和无权地位也有不少了解和体会。

自幼爱好文学的卡夫卡,中学时就读过易卜生、尼采等人的作品。

存在主义先驱基尔凯郭尔等人的著作,对他思想影响较大。

此外,他对中国老庄哲学也很感兴趣。

总之,《变形记》告诉我们的不只是异化的主题,它有其深刻的寓意。

它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意义、价值,进而提出改进人类生存状态的要求。

它对现实世界有沉重的反思,同时,卡夫卡在他的宿命和快乐主题里面,提出了对未来的沉思与抗争,以及对现代人人生意义的执着追问和对生活困境的终极关怀。

这些,对我们现代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它的探讨我们应该明白了许多道理和人生真谛。

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